分别以葡萄糖和乙炔黑为碳源,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Sn-Co/C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探讨碳源种类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摩尔比为1:1的Sn-Co合金由Co Sn相和微量Co Sn2相组成;在Sn-Co/C复合材料中,大部分葡萄糖热解...分别以葡萄糖和乙炔黑为碳源,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Sn-Co/C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探讨碳源种类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摩尔比为1:1的Sn-Co合金由Co Sn相和微量Co Sn2相组成;在Sn-Co/C复合材料中,大部分葡萄糖热解炭和乙炔黑存在于Sn-Co合金颗粒表面,少部分进入颗粒内部,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Sn-Co合金的相变反应,残留微量Co Sn2和Co3Sn2相,同时阻碍Sn-Co合金晶粒或颗粒的长大,起到细化晶粒或颗粒的作用。添加葡萄糖热解炭和乙炔黑有利于提高Sn-Co/C复合材料的电子导电和Li+扩散,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活性;并且添加葡萄糖的Sn-Co/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更好,在电流密度为0.05 m A/cm2条件下的首次可逆放电容量为325 m A·h/g,经过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到70.8%,循环性能比Sn-Co合金的提高26.8%,显示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展开更多
采用球磨法将Sn-Co合金与石墨复合制备了Sn-Co/石墨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Co/石墨复合材料由Co Sn相和石墨组成,Sn-Co合金一部分嵌入石墨颗粒内部,一部分吸附在石...采用球磨法将Sn-Co合金与石墨复合制备了Sn-Co/石墨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Co/石墨复合材料由Co Sn相和石墨组成,Sn-Co合金一部分嵌入石墨颗粒内部,一部分吸附在石墨颗粒表面。电化学测试表明,Sn-Co/石墨复合材料兼具高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优点,首次放电容量和库伦效率分别为349 m A·h/g和81.3%,经过25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8.3%。热处理导致Sn-Co合金的晶粒长大和Co3Sn2新相的出现,同时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当热处理温度为500℃时,首次放电容量和库伦效率分别为362 m A·h/g和83.6%,经过25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2.8%,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展开更多
以纳米二氧化锡、硝酸钴、脲、葡萄糖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原料,通过水热-碳热还原原位制备锂离子电池Sn-Co-C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EDS和TEM分析表明,原位生成的Sn-Co合金颗粒分布于纳米或微米尺度的碳球和碳纳米棒内部以及微孔...以纳米二氧化锡、硝酸钴、脲、葡萄糖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原料,通过水热-碳热还原原位制备锂离子电池Sn-Co-C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EDS和TEM分析表明,原位生成的Sn-Co合金颗粒分布于纳米或微米尺度的碳球和碳纳米棒内部以及微孔碳基体之中。电化学测试表明,在50 m A·g-1电流密度下,Sn-Co-C复合负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602.9 m Ah·g-1和867.1 m Ah·g-1,循环100次后其充放电比容量仍分别保持在350.4 m Ah·g-1和356.6 m Ah·g-1,平均每次放电容量衰减率仅为5.1%。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Sn-Co合金颗粒处于纳米或微米尺度的碳球和碳纳米棒内部以及微孔碳基体之中可以改善其导电性,并可以缓解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所导致的活性物质脱落,提高循环性能和寿命。展开更多
以金属锡粉(Sn)、金属钴粉(Co)和乙炔黑为主要原料,综合利用固相烧结和高能球磨的方法制备出Sn-Co-C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RD、SEM、EDS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和电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处理后,Sn-Co-C复合材料颗...以金属锡粉(Sn)、金属钴粉(Co)和乙炔黑为主要原料,综合利用固相烧结和高能球磨的方法制备出Sn-Co-C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RD、SEM、EDS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和电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处理后,Sn-Co-C复合材料颗粒尺寸减小,首次放电容量显著提升,为476.8 m Ah/g;经过3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保持在394.4 m Ah/g.展开更多
文摘分别以葡萄糖和乙炔黑为碳源,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Sn-Co/C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探讨碳源种类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摩尔比为1:1的Sn-Co合金由Co Sn相和微量Co Sn2相组成;在Sn-Co/C复合材料中,大部分葡萄糖热解炭和乙炔黑存在于Sn-Co合金颗粒表面,少部分进入颗粒内部,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Sn-Co合金的相变反应,残留微量Co Sn2和Co3Sn2相,同时阻碍Sn-Co合金晶粒或颗粒的长大,起到细化晶粒或颗粒的作用。添加葡萄糖热解炭和乙炔黑有利于提高Sn-Co/C复合材料的电子导电和Li+扩散,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活性;并且添加葡萄糖的Sn-Co/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更好,在电流密度为0.05 m A/cm2条件下的首次可逆放电容量为325 m A·h/g,经过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到70.8%,循环性能比Sn-Co合金的提高26.8%,显示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文摘采用球磨法将Sn-Co合金与石墨复合制备了Sn-Co/石墨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Co/石墨复合材料由Co Sn相和石墨组成,Sn-Co合金一部分嵌入石墨颗粒内部,一部分吸附在石墨颗粒表面。电化学测试表明,Sn-Co/石墨复合材料兼具高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优点,首次放电容量和库伦效率分别为349 m A·h/g和81.3%,经过25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8.3%。热处理导致Sn-Co合金的晶粒长大和Co3Sn2新相的出现,同时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当热处理温度为500℃时,首次放电容量和库伦效率分别为362 m A·h/g和83.6%,经过25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2.8%,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文摘以纳米二氧化锡、硝酸钴、脲、葡萄糖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原料,通过水热-碳热还原原位制备锂离子电池Sn-Co-C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EDS和TEM分析表明,原位生成的Sn-Co合金颗粒分布于纳米或微米尺度的碳球和碳纳米棒内部以及微孔碳基体之中。电化学测试表明,在50 m A·g-1电流密度下,Sn-Co-C复合负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602.9 m Ah·g-1和867.1 m Ah·g-1,循环100次后其充放电比容量仍分别保持在350.4 m Ah·g-1和356.6 m Ah·g-1,平均每次放电容量衰减率仅为5.1%。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Sn-Co合金颗粒处于纳米或微米尺度的碳球和碳纳米棒内部以及微孔碳基体之中可以改善其导电性,并可以缓解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所导致的活性物质脱落,提高循环性能和寿命。
文摘以金属锡粉(Sn)、金属钴粉(Co)和乙炔黑为主要原料,综合利用固相烧结和高能球磨的方法制备出Sn-Co-C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RD、SEM、EDS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和电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处理后,Sn-Co-C复合材料颗粒尺寸减小,首次放电容量显著提升,为476.8 m Ah/g;经过3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保持在394.4 m A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