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degradation of benzo[a]pyrene in soil by Mucor sp.SF06 and Bacillus sp.SB02 co-immobilized on vermiculite 被引量:30
1
作者 SU Dan LI Pei-jun +1 位作者 FRANK Stagnitti XIONG Xian-z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04-1209,共6页
Two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Bacillus sp. SB02 and Mucor sp. SF06, capable of degrad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co-immobilized on vermiculite by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used to degrade benzo[a... Two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Bacillus sp. SB02 and Mucor sp. SF06, capable of degrad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co-immobilized on vermiculite by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used to degrade benzo[a] pyrene (Ba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P degradation by both free and co-immobilized microorganism were then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he removal rate using the immobilized bacterial-fungal mixed consortiu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reely mobile mixed consortium. 95.3% of BaP was degraded using the co-immobilized system within 42 d, which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e removal rate of that by the free strains. The optimal amount of inoculated co-immobilized system for BaP degradation was 2%. The immobilized bacterial-fungal mixed consortium also showed better water stability than the free strains. Kinetics of BaP biodegradation by co-immobilized SF06 and SB02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aP degradation could be well described by a zero-order reaction rate equation when the initial BaP concentration was in the range of 10--200 mg/kg. The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immobilized microstructure was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SF06 and SB02. The mass transmission process of co-immobilized system in soil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employing the bacterial-fungal mixed consortium, co-immobilized on vermiculite, for in situ bioremediation of B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GRADATION bacillus sp. SB02 Mucor sp. SF06 BENZO[A]PYRENE immobilization soil pollution
下载PDF
不同类型诱导子促进青钱柳生长与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的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权 王舒扬 +2 位作者 范文杰 徐献刚 洑香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971,共11页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探究不同类型诱导子对青钱柳生长、抗性、药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青钱柳叶用林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青钱柳苗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生物诱导子处理包括真菌诱导子棘孢木霉(Trich... 【目的】青钱柳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探究不同类型诱导子对青钱柳生长、抗性、药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青钱柳叶用林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青钱柳苗为试材进行盆栽试验,生物诱导子处理包括真菌诱导子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F)处理、细菌诱导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处理,非生物诱导子壳聚糖Chitosan (C)处理,以及生物与非生物诱导子组合FC和BC处理,以等量清水处理为对照(CK)。在青钱柳幼苗定植5个月后进行诱导子处理,处理45天后收获。收获时,测定青钱柳幼苗株高和地径,根、茎、叶生物量,分析叶片中碳、氮、磷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产量。同时,取栽培基质样品,分析其pH、全氮和有效氮磷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诱导子处理对青钱柳苗的相对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但都显著提高了青钱柳的叶片生物量(P<0.05),其中F处理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C、FC处理的效果相当,但均显著高于BC处理。5个诱导子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片中SOD活性,提升效果表现为FC>F≈C>BC>B>CK,但只有F与FC处理显著提升了叶片POD活性。不同处理提升叶片中活性物质含量和产量的效应不同,F处理在总黄酮与总多酚的含量与产量中均表现为最高。F、FC、B和BC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总三萜含量,全部处理三萜产量均高于对照。对总黄酮含量的提升效果表现为F处理远大于FC处理,B处理远大于BC处理;F、C处理对总多糖有显著提升效果,且C处理的效果显著高于F处理。青钱柳酸B为青钱柳所特有的三萜类单体,F和B处理的叶片青钱柳酸B含量分别高出对照77.8%和200.0%。施用诱导子影响了栽培基质的化学性质。由于采用叶面喷施方法,壳聚糖对栽培基质的直接影响不显著。F、FC、BC处理显著提高了栽培基质的pH,提高幅度为FC>F>BC(P<0.05);B、BC、F处理提高了基质的有效氮含量,B和BC处理的提升效果又显著高于F;B和BC处理提高基质有效磷含量的效果也最佳,F、FC处理其次。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氮、磷、总黄酮、总三萜含量与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总三萜含量与磷含量显著正相关;总多酚与SOD、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N/P呈极显著负相关;总多糖与SOD活性显著正相关。【结论】真菌、细菌和壳聚糖类诱导子提高青钱柳叶片产量和品质的效果及机理均不同。真菌类诱导子可提高栽培基质的pH和全氮含量,提高植株抗氧化酶活性,促进青钱柳叶片养分和叶生物活性物质积累。细菌诱导子的促进效果不如真菌,但在提升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方面表现最优,在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积累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壳聚糖对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无显著作用,但有利于叶多糖的积累。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木霉菌为青钱柳最适诱导子,应尽量避免生物诱导子与非生物诱导子同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诱导子 解淀粉芽孢杆菌 木霉菌 壳聚糖 叶产量 生物活性物质 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下载PDF
芽胞杆菌B_(13)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谭周进 周清明 +2 位作者 肖启明 王跃强 王运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到芽胞杆菌B13。结果表明:芽胞杆菌B13能够同时溶解无机磷和分解有机磷,并且芽胞杆菌B13活菌及其发酵液能够抑制烟草青枯病菌和黄曲霉的生长;共培试验证明芽胞杆菌B13能够抑制烟草疫霉的生长;盆栽试验证明芽... 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到芽胞杆菌B13。结果表明:芽胞杆菌B13能够同时溶解无机磷和分解有机磷,并且芽胞杆菌B13活菌及其发酵液能够抑制烟草青枯病菌和黄曲霉的生长;共培试验证明芽胞杆菌B13能够抑制烟草疫霉的生长;盆栽试验证明芽胞杆菌B13对烟草青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以进一步将其开发出集解养分与抗病于一体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胞杆菌 生防细菌 微生物制剂 土壤磷素
下载PDF
土壤中磷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姚晓惠 刘秀花 梁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8-31,共4页
用卵黄平板 (有机磷 )和磷灰石平板 (无机磷 )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 ,根据其解磷圈大小判断其解磷能力。结果获得 8株具有较强解磷能力的芽孢杆菌 ,它们分别属于蜡质芽孢杆菌 (Bacilluscereus)、栗褐芽孢杆菌 (Bacillusbadi... 用卵黄平板 (有机磷 )和磷灰石平板 (无机磷 )从土壤中筛选出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 ,根据其解磷圈大小判断其解磷能力。结果获得 8株具有较强解磷能力的芽孢杆菌 ,它们分别属于蜡质芽孢杆菌 (Bacilluscereus)、栗褐芽孢杆菌 (Bacillusbadius)和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megate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磷细菌 筛选 鉴定 菌肥 芽孢杆菌
下载PDF
番茄秸秆固定化芽孢杆菌M1对3环PAHs污染老化土壤修复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岩 李成 +6 位作者 张小雪 冯煊 王伟 冯圣东 宁国辉 王小敏 杨志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6-813,共8页
为探讨固定化微生物对煤矿区3环PAHs污染老化土壤的修复效果,以番茄秸秆为固定化载体材料,通过"吸附-包埋-交联法"形成了固定化芽孢杆菌微球,并采用土培试验对煤矿区土壤3环PAHs去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离芽孢杆菌M1对煤矿... 为探讨固定化微生物对煤矿区3环PAHs污染老化土壤的修复效果,以番茄秸秆为固定化载体材料,通过"吸附-包埋-交联法"形成了固定化芽孢杆菌微球,并采用土培试验对煤矿区土壤3环PAHs去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离芽孢杆菌M1对煤矿区污染老化土壤单体芴(Flu)、菲(Phe)和蒽(Anth)的去除随接菌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接菌量为1%、10%、20%(体积质量比)的游离芽孢杆菌处理中,10%处理(B2M1)对土壤Phe的去除率最高,为21.35%。不同接菌量的固定化芽孢杆菌M1微球处理对3种PAHs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微球基质处理,其中,接菌量20%的固定化芽孢杆菌处理(X3M1)对土壤Flu的去除率最高,达95.25%,比不含M1菌株的番茄秸秆微球基质处理(X3)提高了12.03个百分点。对比分析扣除微球基质后的固定化M1与添加同等菌量的游离M1去除结果看出,经固定化后的菌株M1比游离菌M1显著促进了对煤矿区污染老化土壤3环PAHs的去除,不同接菌量对单体Flu和Anth去除率为72.17%~75.52%和8.97%~28.88%,分别比游离菌增加了64.10~72.31个百分点和8.13~15.24个百分点,单体Phe 1%接菌量处理比游离菌提高了5.07个百分点。从土壤酶活性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固定化M1三种剂量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微球基质和游离菌M1处理,随剂量增加依次是游离菌处理的1.16、1.23倍和1.20倍,是微球基质处理的1.28、1.19倍和1.16倍,与3环PAHs的去除率规律相一致,而固定化M1处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相对于游离菌处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综上,固定化芽孢杆菌M1对土壤3环PAHs去除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为煤矿区PAHs污染老化土壤原位修复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参数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秸秆 游离菌 固定化 芽孢杆菌 3环PAHs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4个细菌菌株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戴富明 周世明 +1 位作者 周蓓琪 张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59-63,共5页
用分离自不同地理环境的土壤、叶面芽孢杆菌及营养竞争球菌,对小麦赤霉病菌进行实验室抑菌、发酵试验和温室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证明YN1、GJ6、SNS1和Y-124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均有显著防治作用。其中芽孢杆菌YN1、G... 用分离自不同地理环境的土壤、叶面芽孢杆菌及营养竞争球菌,对小麦赤霉病菌进行实验室抑菌、发酵试验和温室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证明YN1、GJ6、SNS1和Y-124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均有显著防治作用。其中芽孢杆菌YN1、GJ6对防治对象的分生孢于萌发、菌丝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芽孢杆菌SNS1具有使分生孢子芽管畸形和延缓菌丝生长的作用;营养竞争性球菌Y-12虽不具备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能力,但是田间试验表明其和YN1、G76、SNS1的防治水平与多菌灵的防效无显著差异(α=0.01)。因此,认为上述菌株均为防治小麦赤霉病有价值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芽孢杆菌 球菌
下载PDF
一株耐铜细菌TLSB_2-K的鉴定及其铜吸附能力 被引量:5
7
作者 康薇 罗闻真 +1 位作者 瞿颖 李一和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2-15,21,共5页
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r DNA序列比对,对前期分离的菌株TLSB2-K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振荡培养法,探讨了温度、p H值和渗透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及铜胁迫下菌株对铜的耐性及吸附能力。结果表明,TLSB2-K属于芽孢杆菌属,其最适生长... 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r DNA序列比对,对前期分离的菌株TLSB2-K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振荡培养法,探讨了温度、p H值和渗透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及铜胁迫下菌株对铜的耐性及吸附能力。结果表明,TLSB2-K属于芽孢杆菌属,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7℃、p H值7、渗透压1.1%Na Cl。铜胁迫下菌株生长周期缩短。铜浓度在100~500 mg/L的范围内,菌体生长良好,铜浓度为100 mg/L时胁迫培养25 h,菌体铜含量为1 253.4 mg/kg;铜浓度为200 mg/L和300 mg/L时胁迫培养30 h,菌体铜含量分别达到2 087.2 mg/kg和2 188.4 mg/kg;菌株的最高铜耐受浓度为700 mg/L。实验结果证实,菌株TLSB2-K具有较强的铜耐性和较高的铜吸附能力,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耐铜 芽孢杆菌 分子鉴定 Cu吸附能力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贡柑品质、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国良 何兆桓 杨苞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60-65,共6页
【目的】比较化肥、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贡柑品质、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贡柑品质改善和贡柑园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化肥、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对贡柑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 【目的】比较化肥、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贡柑品质、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贡柑品质改善和贡柑园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化肥、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对贡柑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维生素C、单果重和皮肉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和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贡柑果实糖酸比分别显著提高3.1、3.6个单位,单果重显著提高10.5、8.9 g,皮肉比显著提高1.8、1.6个百分点,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两年平均增产9.9%和17.7%;与有机肥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有提高贡柑果实品质、产量和土壤养分的趋势,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数量。【结论】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对改善贡柑品质、提高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柑 有机肥 复合芽孢杆菌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