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材料对泄爆管道LPG爆炸抑制效应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关文玲 矦逸飞 +2 位作者 任常兴 董呈杰 张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为探究多孔材料对泄爆管道液化石油气(LPG)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特征,采用自主搭建的气体爆炸测试平台,分析不同厚度及孔隙度的碳化硅多孔材料对火焰传播特性和爆炸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多孔材料可有效阻止泄爆管道中LPG爆炸火焰的传... 为探究多孔材料对泄爆管道液化石油气(LPG)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特征,采用自主搭建的气体爆炸测试平台,分析不同厚度及孔隙度的碳化硅多孔材料对火焰传播特性和爆炸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装多孔材料可有效阻止泄爆管道中LPG爆炸火焰的传播;随着多孔材料孔隙度和厚度的增加,LPG火焰的传播距离、传播速度和强度均减小,其中,材料孔隙度对阻火效果的影响更大;同时多孔材料可降低泄爆管道中LPG的最大爆炸超压,当材料安装位置后端气体未被引燃时,增加多孔材料的孔隙度和厚度,材料前端(PT1、PT2)的最大爆炸超压增大,材料后端(PT3)的最大爆炸超压接近于静态破膜压力。材料孔隙度和厚度的阻火效应表明:在工程应用中,当材料强度达标后,应优先考虑增加材料的孔隙度来进行阻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泄爆管道 液化石油气(LPG) 抑制效应 爆炸超压
下载PDF
破膜压力对综合管廊燃气爆炸传播的影响
2
作者 龙渊腾 戚承志 +1 位作者 卢春生 王泽帆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8-46,共9页
综合管廊应用广泛,泄漏燃气爆炸会对管廊造成严重破坏。利用燃气舱内潜在的泄爆体系,可降低爆炸冲击带来的危害,但是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定量研究。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中爆炸传播过程,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破膜压... 综合管廊应用广泛,泄漏燃气爆炸会对管廊造成严重破坏。利用燃气舱内潜在的泄爆体系,可降低爆炸冲击带来的危害,但是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定量研究。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中爆炸传播过程,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破膜压力下火焰传播、爆炸超压、爆炸超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破膜压力增加,舱内火焰最大传播速度、最大爆炸超压、最大初始温度逐渐增加,火焰在燃气舱内持续的时间增加、泄爆口处火焰速度减缓;当破膜压力小于60 kPa时,舱内最大超压为燃烧混合物泄放产生的峰值;当大于60 kPa时,外部爆炸的气体不足以阻碍内部已燃气体的泄放,舱内最大爆炸超压为二次爆炸产生的峰值。泄爆可以延缓并降低首次爆炸超温峰值的出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泄爆作用下综合管廊内燃气爆炸的传播规律以及为燃气舱内逃生口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膜压力 燃气舱 泄爆 爆炸传播 抑爆效果
下载PDF
LNG接收站地面火炬氮气吹扫系统优化与应用
3
作者 崔强 夏天 +2 位作者 徐成 芦丁豪 赵永刚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封闭式地面火炬系统在排放时具有及时、安全、可靠及低噪音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多的石化工厂采用封闭式地面火炬系统。文章主要讲述某LNG接收站投产三年以来,由于火炬氮气吹扫系统存在问题,导致爆破针顶弯,爆破阀多次打开,从而使得外界空... 封闭式地面火炬系统在排放时具有及时、安全、可靠及低噪音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多的石化工厂采用封闭式地面火炬系统。文章主要讲述某LNG接收站投产三年以来,由于火炬氮气吹扫系统存在问题,导致爆破针顶弯,爆破阀多次打开,从而使得外界空气倒灌,引起爆破针顶弯打开旁路阀门,对接收站平稳运行产生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现场报警记录、DCS曲线、氮气吹扫系统组态逻辑,增加氮气控制管线,优化各放空段阀门控制逻辑,并且增加氮气吹扫弯头,利用虹吸效应,对管线进行充分吹扫,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至优化改造后一直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火炬 气锤现象 零放空 虹吸效应 氮气吹扫
下载PDF
Bubble Glow at Hydrothermal Vents as the <i>PeTa</i>Radi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Vitali A. Tatartchenko 《Optics and Photonics Journal》 2019年第11期189-217,共29页
The paper presents a physical model of a natural phenomenon, the glow of bubbles at hydrothermal vents formed during underwater volcanic activity. The basis of the model is characteristic non-equilibrium radiation und... The paper presents a physical model of a natural phenomenon, the glow of bubbles at hydrothermal vents formed during underwater volcanic activity. The basis of the model is characteristic non-equilibrium radiation under first order phase transitions that since 2010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the PeTa (Perelman-Tatartchenko) effect. This is the fourth paper in a series developing the model for similar physical phenomena: cavitational luminescence (CL), multi-bubble sonoluminescence (MBSL), single-bubble sonoluminescence (SBSL) and laser-induced bubble luminescence (LIBL). The previous three papers were published during 2017-2018 in this Journal. In the third one we have shown that above mentioned physical effects can be generalized as a phenomenon that we have titled “Vapour bubble luminescence” (VBL). VBL is very clearly represented in a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 The essence of VBL is as follows: when there is a local decrease in pressure and/or an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n a tiny volume of a liquid occurs, one or several bubbles filled with vapour will appear. Subsequently a very rapid pressure increase and/or temperature decrease in the same volume of liquid leads to supersaturation of the vapour inside the bubble. Upon reaching critical vapor density, instantaneous vapour condensation and emission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energy that is accompanied by a flash (this is the PeTa effect) results in a sharp pressure decrease and the bubble collapses due to the pressure drop. This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a shock wave in the liquid. A similar effect occurs if bubbles filled with hot steam, for example from a cappuccino machine, are injected into a relatively large volume of cold water. The VBL model explains all experimental data concerning CL/MBSL/SBSL/LIBL and the relatively new natural phenomenon, the glow of bubbles at hydrothermal vents. Several mode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e PeTa effect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Additionally, we define the PeTa effect in all its manifestations on a non-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 This clarifies which niches can contain VBL processes. We also demonstrate the window of transparency (WT) for the PeTa radiation during crystallization of a supercooled tellurium melt and propose the design of a cavity-free pulsed laser on the basis of similar crystalliz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E GLOW Hydrothermal vents Perel’man-Tatartchenko (PeTa) effect Cavitational LUMINESCENCE (CL) SONOLUMINESCENCE (SL) Vapour BUBBLE LUMINESCENCE (VBL)
下载PDF
控尘风筒出风口形式变化对掘进工作面粉尘运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连胜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51,共7页
为研究控尘风筒出风口形状及数量变化对掘进巷道主要区域风速变化和粉尘运移的影响,通过FLUNET软件,对不同控风口形状、不同控风口间距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对应条件下巷道内1.5 m高度断面、距迎头不同距离断面的风速及粉尘浓度变化云... 为研究控尘风筒出风口形状及数量变化对掘进巷道主要区域风速变化和粉尘运移的影响,通过FLUNET软件,对不同控风口形状、不同控风口间距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对应条件下巷道内1.5 m高度断面、距迎头不同距离断面的风速及粉尘浓度变化云图,以及人行侧采样点位置的风速及粉尘浓度变化曲线图,结合寸草塔煤矿井下掘进巷道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压抽比1.2、轴径向出风比1∶3条件下,圆柱形控风口控尘效果优于矩形控风口和单个矩形控风口;控风口间距为750 mm控尘风筒主要位置的粉尘浓度小于间距为500 mm对应位置的粉尘浓度;现场验证过程中,不同控风口条件下,司机最大降尘效率为92.54%,粉尘浓度为41.3mg/m^(3),一运与二运转载点后方5 m位置最大降尘效率为91.56%,粉尘浓度为31.7 mg/m^(3),控风口间距为750 mm的控尘效果优于间距为500 mm的控尘效果,这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风口形状 控风口间距 控尘效果 粉尘浓度 粉尘运移
下载PDF
亚硝基化合物与甲醛的反应机理和溶剂效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天龙 黎安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59-2064,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1++G(d,p)研究了亚硝基苯C6H5—N O和2-甲基-2-亚硝基丙烷(CH3)3C—N O与甲醛分别在气相和溶剂中的反应机理.在气相中均找到两条反应通道,即协同机理和分步机理,均生成实验产物氧肟酸,而且分步机理均为优势通...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1++G(d,p)研究了亚硝基苯C6H5—N O和2-甲基-2-亚硝基丙烷(CH3)3C—N O与甲醛分别在气相和溶剂中的反应机理.在气相中均找到两条反应通道,即协同机理和分步机理,均生成实验产物氧肟酸,而且分步机理均为优势通道;除2-甲基-2-亚硝基丙烷的反应没有协同途径外,在溶剂中反应机理与气相中的类似.采用导电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分别研究了在乙腈与水溶液中反应的溶剂化效应,发现这些溶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降低的程度比较小,反应速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亚硝基苯 2-甲基-2-亚硝基丙烷 甲醛 溶剂效应 极化连续介质模型
下载PDF
透壁通风管路堤降温效应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琦 孙斌祥 +2 位作者 徐学祖 汪双杰 章金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3-1158,共6页
介绍了研究透壁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的室内试验方法,对100cm×60cm×100cm尺寸的不同通风管路堤试样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透壁通风管能明显增强路堤的降温效果,而只在负温期间通风的透壁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更为显着,路... 介绍了研究透壁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的室内试验方法,对100cm×60cm×100cm尺寸的不同通风管路堤试样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透壁通风管能明显增强路堤的降温效果,而只在负温期间通风的透壁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更为显着,路堤在通风管进风口附近的温度变化幅度以及负温区域的范围都明显大于通风管出风口处,形成了路基温度场沿着风向的不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通风管路堤 降温效果 自然采风口 透壁通风管
下载PDF
木蝴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高彦宇 刘思宇 +3 位作者 沈芳玲 李永鑫 李文慧 李冀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02-106,共5页
木蝴蝶是传统中药,最早记载于《滇南本草》,是紫葳科木蝴蝶属植物,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癌、降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可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木蝴蝶药理作用的研究成... 木蝴蝶是传统中药,最早记载于《滇南本草》,是紫葳科木蝴蝶属植物,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癌、降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可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木蝴蝶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及临床应用情况,为木蝴蝶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蝴蝶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排烟口设计对排烟效果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徐伯乐 李元洲 +3 位作者 孙晓乾 任彬彬 许兆宇 霍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0-153,共4页
通过FDS模拟计算,考察烟气稳定性、烟气溢流厚度、烟气溢流量和机械排烟效率等参数研究排烟口高度的变化和排烟速率的变化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烟效果随着排烟口位置的升高而逐渐变好,排烟口与蓄烟池下沿的垂直高度在0.8 ... 通过FDS模拟计算,考察烟气稳定性、烟气溢流厚度、烟气溢流量和机械排烟效率等参数研究排烟口高度的变化和排烟速率的变化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烟效果随着排烟口位置的升高而逐渐变好,排烟口与蓄烟池下沿的垂直高度在0.8 m以上效果最好;排烟速率宜适中,过大容易导致烟气层紊乱,过小则控制烟气溢流效果不好并且排烟效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科学与技术 排烟口高度 机械排烟效果 排烟风速 FDS模拟
下载PDF
开孔面积和包装方式对甜玉米压差预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恩元 刘升 +4 位作者 李晓燕 贾丽娥 王伟锋 王利斌 谢玉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9-181,189,共4页
研究和分析用开孔面积2.3%和4.0%的塑料箱和纸箱包装方式,在0℃条件下,甜玉米从初温27℃压差预冷降至3℃,对冷却时间、半冷却时间、7/8冷却时间和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箱包装的甜玉米冷却时间、半冷却时间、7/8冷却时间和失重率... 研究和分析用开孔面积2.3%和4.0%的塑料箱和纸箱包装方式,在0℃条件下,甜玉米从初温27℃压差预冷降至3℃,对冷却时间、半冷却时间、7/8冷却时间和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箱包装的甜玉米冷却时间、半冷却时间、7/8冷却时间和失重率分别为195 min和175 min,101min和95min,191min和173min,1.02%和1.18%;纸箱包装的甜玉米冷却时间、半冷却时间、7/8冷却时间和失重率分别为210min和185min,105min和98min,204min和182min,1.22%和1.41%。开孔面积越大,压差预冷速度越快,但失重率也越大;相同开孔面积的塑料箱包装的甜玉米与纸箱相比,压差预冷速度快,失重率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开孔面积 包装方式 压差预冷 预冷效果
下载PDF
室内初始温度较高条件下的瞬态自然通风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秀峰 钟珂 +1 位作者 亢燕铭 左滨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73,共6页
在已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一个描述室内初始温度较高条件下瞬态自然通风的改进模型.该模型与已有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认为室内新形成的热空气层不是充分混合的,而是由紧靠天花板的热空气薄层及其下方的热空气层两部分组成.经验证,... 在已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一个描述室内初始温度较高条件下瞬态自然通风的改进模型.该模型与已有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认为室内新形成的热空气层不是充分混合的,而是由紧靠天花板的热空气薄层及其下方的热空气层两部分组成.经验证,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好于已有模型.利用改进模型分析室内初始温度较高条件下的瞬态通风过程后发现,无量纲有效通风面积或室内空气初始浮升力越小,室内原有热空气层的上界面下移低于稳态热分层界面的现象越明显,无量纲的瞬时通风量越小.此外,无量纲有效通风面积越小,稳态时的热分层界面高度和无量纲通风量均越小,而室内空气初始浮升力变化不会影响热分层界面高度和无量纲通风量的稳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自然通风 改进模型 有效通风面积 初始浮升力
下载PDF
火源功率对竖井负压控烟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焕 李元洲 《火灾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基于竖井的烟囱效应原理,利用小尺寸实验台开展了一系列实验,通过改变油盘的尺寸,对竖井内的烟气温度、压力、速度以及通风口处的压力、气流速度进行测量,研究了火源功率对房间利用竖井进行负压控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随... 基于竖井的烟囱效应原理,利用小尺寸实验台开展了一系列实验,通过改变油盘的尺寸,对竖井内的烟气温度、压力、速度以及通风口处的压力、气流速度进行测量,研究了火源功率对房间利用竖井进行负压控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大,室内温度升高,热烟气形成的热压增大,使烟气向外膨胀;另一方面,竖井底部的烟气温度升高,竖井底部的负压值增大,烟囱效应增强,排烟速度增大,新鲜空气补入的速度增大,逐渐抑制住烟气从通风口向外溢出,达到了负压控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 烟囱效应 火源功率 通风口 负压控烟
下载PDF
多事件混合影响的桥梁车辆荷载效应组合极值预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军勇 石雪飞 阮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8,共8页
为解决受多事件混合影响的桥梁车辆荷载效应不满足独立和同分布假定,导致预测极值不准确的问题,提出采用共同阈值,改进组合广义帕累托分布(CGPD)极值预测模型,以适应采用任意尾部逼近函数预测基于事件分类的超阈值样本极值.对CGPD模型... 为解决受多事件混合影响的桥梁车辆荷载效应不满足独立和同分布假定,导致预测极值不准确的问题,提出采用共同阈值,改进组合广义帕累托分布(CGPD)极值预测模型,以适应采用任意尾部逼近函数预测基于事件分类的超阈值样本极值.对CGPD模型的关键问题,如超阈值样本的时间独立性检验、阈值选取和GPD参数估计,分别提出基于自相关系数的采样间隔法、基于K-S优度检验的自动计算法和概率权重矩法的实用解决方法.通过具有理论解的数值算例验证改进CGPD模型及其实用解决方法的准确性,并将CGPD方法应用于中小跨径桥梁和大跨径桥梁车辆荷载效应的极值预测中.结果表明:所提实用解决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计算精度高,这些方法是CGPD应用的关键.数值算例验证了CGPD能精确预测受多事件混合影响的样本极值,与理论解的误差在3%以内,而采用传统混合数据的单一广义帕累托分布(SGPD)进行外推会产生很大偏差.中小跨径桥梁车辆荷载效应可以基于参与加载的货车数量划分加载事件,大跨径桥梁车辆荷载效应则可以根据时均交通量和时均货车比率划分时段形成不同加载事件,应用CGPD方法均能简单而方便地获取任意重现期的桥梁车辆荷载效应极值,而传统SGPD方法会形成显著的估计偏差,高达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组合极值预测 多事件影响 车辆荷载效应 超阈值 广义帕累托分布
下载PDF
浸出车间尾气处理系统的改进与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子龙 杨振娟 +1 位作者 赵树超 高芳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29,共3页
尾气中溶剂的回收是浸出油厂降低溶剂消耗的重要环节之一。介绍了尾气石蜡回收系统的工艺及工作原理。讲述了对工艺流程的改进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效果,并对部分设备的制作和选型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供浸出油厂和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 油脂 尾气处理系统 溶剂消耗 石蜡回收 技术改造 浸出油厂
下载PDF
油罐通气量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丽华 齐建波 赵树炳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6年第4期62-66,共5页
在收发油和储油的工艺过程中,油罐内部的油气空间压力会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呼气和吸气以保证油罐本体的安全运行。针对常用的固定顶油罐,介绍了确定其正常通气量的几种方法,并分别就收发油和热效应(温度变化)引起的呼吸通气量计算进行了... 在收发油和储油的工艺过程中,油罐内部的油气空间压力会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呼气和吸气以保证油罐本体的安全运行。针对常用的固定顶油罐,介绍了确定其正常通气量的几种方法,并分别就收发油和热效应(温度变化)引起的呼吸通气量计算进行了分析比较,此结果可为油罐总通气量的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罐 通气量 热效应 计算方法
下载PDF
ACE和α-adducin基因联合作用和左心室肥厚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利群 高平进 +1 位作者 赵光胜 朱鼎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6期445-448,451,共5页
目的探讨ACE I/D和-αadducin G/T基因联合作用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衡量左心室肥厚程度。结果ACE基因III、D、DD三种基因型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ACE I/D和-αadducin G/T基因联合作用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衡量左心室肥厚程度。结果ACE基因III、D、DD三种基因型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adducin基因GG、GT、TT三种基因型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E和-αadducin基因联合基因型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发现携带D等位基因的GG、GT、TT三种基因型左心室重量指数与基因型有关,TT型左心室重量指数最大,GG型最小。结论携带D等位基因的TT型高血压患者可能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ACE基因 Α-ADDUCIN基因 联合作用
下载PDF
长输管线阀门排污与放空的分析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国庆 宋忠荣 +2 位作者 胡军 刘建峰 张绍华 《阀门》 2014年第3期8-11,共4页
介绍了长输管线的排污与放空在管线工程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了管线阀门排污与放空在实际工程中的必要性及排污与放空对活塞效应阀座的影响,提出了管线阀门活塞效应阀座的设计必须与排污、放空有效结合,管线阀门才能实现双截断... 介绍了长输管线的排污与放空在管线工程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了管线阀门排污与放空在实际工程中的必要性及排污与放空对活塞效应阀座的影响,提出了管线阀门活塞效应阀座的设计必须与排污、放空有效结合,管线阀门才能实现双截断与泄放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门 长输管线 排污 放空 活塞效应
下载PDF
风斗进气冷却效果随飞行高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玉梅 王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3期3119-3122,共4页
针对飞机飞行高度增加时风斗进气冷却效果的变化规律这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发动机状态相同时,短舱内各测点温度随飞行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了飞行高度增加,风斗进气的冷却效果会变差。
关键词 风斗进气 冷却效果 飞行高度
下载PDF
连续混炼过程比能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立 马玉录 +2 位作者 谢林生 方程 龚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0-164,共5页
将连续混炼过程的有效比能耗分为升温、混炼、脱挥和建压比能耗,并提出了计算各项的一种方法。用该方法对不同机型、不同规格、不同加工对象的连续混炼机的比能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连续混炼过程中,升温比能耗在总有效比能耗... 将连续混炼过程的有效比能耗分为升温、混炼、脱挥和建压比能耗,并提出了计算各项的一种方法。用该方法对不同机型、不同规格、不同加工对象的连续混炼机的比能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连续混炼过程中,升温比能耗在总有效比能耗中所占比例都较大,建压比能耗所占比例都很小;原料热物性是影响有效比能耗及其构成的根本因素;当原料和混炼产物质量确定时,连续混炼机的螺杆与机筒结构、螺杆直径、产量、混炼工艺等都会影响有效比能耗及其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混炼过程 有效比能耗 升温比能耗 混炼比能耗 脱挥比能耗 建压比能耗
下载PDF
内浮顶油罐的环向通气孔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有渝 熊皓 《天然气与石油》 2000年第2期38-41,共4页
国内、外油罐设计规范对内浮顶油罐环向通气孔的位置、总面积、间距和数量均有明确规定 ,本文列表对其作了对比 ;环向通气孔可位于罐壁 (定名为罐壁通气孔 )或罐顶 (定名于罐顶边缘通气孔 )上 ,其作用有两个 ,一是为浮盘上方的油气提供... 国内、外油罐设计规范对内浮顶油罐环向通气孔的位置、总面积、间距和数量均有明确规定 ,本文列表对其作了对比 ;环向通气孔可位于罐壁 (定名为罐壁通气孔 )或罐顶 (定名于罐顶边缘通气孔 )上 ,其作用有两个 ,一是为浮盘上方的油气提供足够的与外界大气流通的面积 ;二是在事故状态下起到油品溢流作用 ;由于我国以前的设计规范将环向通气孔定名为罐壁通气孔 ,如果将环向通气孔由罐壁移至罐顶 ,则将提高内浮顶油罐的储存容积 ,提高其有效系数 B,对 5 0 0~ 10 0 0 m3内浮顶油罐因此而增大的容积及相应增加的经济效益作了计算分析 ,对商业油库而言 ,这一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因此新建的内浮顶油罐应设置罐顶边缘通气孔 ,尽可能不设置罐壁通气孔 ,对已投用的罐则视具体情况是否进行改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浮顶油罐 环向通气 油罐设计 原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