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Evaluate Performances of Mucoadhesive Oral Gel Based on Nanoparticles
1
作者 P. Capra M. Bleve +2 位作者 G. Musitelli F. Pavanetto P. Peruginil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6年第7期307-317,共11页
关键词 粘附性能 性能评价 纳米颗粒 凝胶性能 固体脂质纳米粒 乙酰氨基葡萄糖 胶基 口服
下载PDF
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小鼠口服吸收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厚丽 翟光喜 +2 位作者 祝伟伟 李凌冰 马玉坤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QT-SLN),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小鼠口服吸收特性。方法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硬脂酸作为脂质载体,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微观... 目的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QT-SLN),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小鼠口服吸收特性。方法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硬脂酸作为脂质载体,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分布;建立测定纳米粒和胃肠道内容物及粪样混合物中槲皮素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为球状或类球状,平均粒径为217.3 nm,包封率为48.50%,其小鼠体内吸收优于槲皮素原料药。结论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适于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该制剂促进了槲皮素的小鼠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均匀设计 口服吸收
下载PDF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新载体的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桐楷 李园 林华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4期10-12,共3页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载体,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具有靶向、控释、提高药物稳定性、毒性小、可大批量生产等特性,可供多途径给药。本文就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载体,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具有靶向、控释、提高药物稳定性、毒性小、可大批量生产等特性,可供多途径给药。本文就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成、制备方法、在给药途径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载体 口服给药 经皮给药
下载PDF
固体脂质纳米粒内服吸收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洪冕 张燕筠 +1 位作者 陈冬梅 谢书宇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第2期60-66,共7页
大多数兽药由于渗透性、稳定性和溶解性差以至于无法抵御胃肠道化学和酶等不利环境的降解,不能有效突破胃肠道黏膜屏障,导致生物利用度并不理想。如何保护药物的稳定性并突破消化道黏膜屏障从而提高药物的内服吸收是药物研究者急需寻找... 大多数兽药由于渗透性、稳定性和溶解性差以至于无法抵御胃肠道化学和酶等不利环境的降解,不能有效突破胃肠道黏膜屏障,导致生物利用度并不理想。如何保护药物的稳定性并突破消化道黏膜屏障从而提高药物的内服吸收是药物研究者急需寻找解决方案的科学难题。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并通过不同的转运方式突破胃肠道生理学屏障,从而有效提高药物的内服吸收,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内服吸收机制和胃肠道生理学因素如胃肠道内理化环境、黏液屏障、紧密连接、上皮细胞以及上皮下结缔组织,以及纳米粒的粒径、表面修饰和电荷对其吸收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药物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内服 吸收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纳米粒对口腔鳞癌HN6细胞株和白斑Leuk1细胞株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宏权 姜继宗 +3 位作者 马亭云 吴玉波 钱文昊 王长虹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16-221,共6页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纳米化(穿心莲内酯纳米粒,andrographolid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AND-SLNs)后,对口腔鳞癌的HN6细胞株和口腔白斑的Leuk1细胞株抑制作用的变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纳米化(穿心莲内酯纳米粒,andrographolide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AND-SLNs)后,对口腔鳞癌的HN6细胞株和口腔白斑的Leuk1细胞株抑制作用的变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四氮唑蓝盐化合物细胞增殖实验(MTS法)、流式细胞仪,对比分析AND-SLNs和AND对HN6细胞、Leuk1细胞摄取药物能力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N6细胞对AND-SLNs的药物摄取量显著高于AND。经AND-SLNs和AND分别作用48 h后,HN6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09μg/mL和13.75μg/mL,Leuk1细胞对2种药物的IC50分别为0.72μg/mL和26.14μg/mL,说明经纳米化后的AND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性明显增强。AND-SLNs和AND作用12 h后,AND-SLNs阻滞周期的活性强于AND,将细胞明显阻滞于G0/G1期(P<0.05);作用6 h或12 h后,AND-SLNs诱导细胞凋亡的活性强于AND(P<0.05)。结论:AND-SLNs能促进细胞摄取AND,进而提高AND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的活性,具有更强的抗口腔鳞癌和白斑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AND-SLNs有望成为防治白斑癌变的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穿心莲内酯纳米粒 口腔白斑 口腔鳞癌
下载PDF
固体脂质纳米(SLNs)在抗寄生虫药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严媛媛 周凯翔 +2 位作者 李超 程古月 谢书宇 《中国兽药杂志》 2020年第1期73-79,共7页
基于抗寄生虫药物应用面临的问题以及在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中的重要作用,固体脂质纳米(SLNs)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从SLNs可以提高抗寄生虫药物的口服吸收、增强胞内感染治疗疗效、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渗透性能以及靶向性传... 基于抗寄生虫药物应用面临的问题以及在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中的重要作用,固体脂质纳米(SLNs)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从SLNs可以提高抗寄生虫药物的口服吸收、增强胞内感染治疗疗效、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渗透性能以及靶向性传递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SLNs在抗寄生虫药物传递中的研究现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 抗寄生虫药物 口服吸收 胞内传递
下载PDF
醋柳黄酮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小鼠靶向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石文宏 巩俊卿 盛惟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9期783-785,共3页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TFH-SLN)在小鼠体内的靶向性及吸收、分布的经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小鼠口服醋柳黄酮(TFH)和TFH-SLN后血液、心、肝、脾、肾的药物浓度。结果:TFH-SLN在心、血、肝中的分布明显高于TFH...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TFH-SLN)在小鼠体内的靶向性及吸收、分布的经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小鼠口服醋柳黄酮(TFH)和TFH-SLN后血液、心、肝、脾、肾的药物浓度。结果:TFH-SLN在心、血、肝中的分布明显高于TFH。结论:TFH-SLN具有明显的心、肝、血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柳黄酮 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 靶向性 小鼠
下载PDF
TPGS表面修饰岩白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金枝 崔晓鸽 郝海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144-4156,共13页
目的制备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修饰岩白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TPGS surface-modified bergeninsolidlipidnanoparticles,TPGS-Ber-SL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和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TPGS-Ber-SLN。以包... 目的制备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修饰岩白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TPGS surface-modified bergeninsolidlipidnanoparticles,TPGS-Ber-SL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和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TPGS-Ber-SLN。以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 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优化TPGS-Ber-SLN处方,并制备成冻干粉末。X射线粉末衍射法(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岩白菜素在TPGS-Ber-SLN冻干粉末中的存在状态,透析袋法考察TPGS-Ber-SLN在不同介质中释药情况。以岩白菜素原料药为参考,比较TPGS-Ber-SLN在体内药动学行为及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TPGS-Ber-SLN最佳处方工艺:岩白菜素用量为40 mg,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525 mg,泊洛沙姆188质量浓度为17.5 mg/mL,TPGS质量浓度为0.2 mg/mL,均质次数为9次。TPGS-Ber-SLN的平均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ζ电位分别为(83.16±1.09)%、(4.97±0.13)%、(229.46±19.07)nm和(-15.67±0.23)m V,体外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口服药动学结果显示,TPGS-Ber-SLN的tmax延长至(2.07±0.43)h,t1/2延长至(4.21±0.78)h,Cmax和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至3.91倍和5.34倍。结论TPGS-Ber-SLN显著改变了岩白菜素的药动学行为,增加了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白菜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D-α-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 药动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橘红素2种脂质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和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评价
9
作者 李伟宏 高娟 +1 位作者 王风云 郑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031-8042,共12页
目的 制备橘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angeretin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Tan-NLCs)和橘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tangeret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Tan-SLNs),考察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 目的 制备橘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angeretin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Tan-NLCs)和橘红素固体脂质纳米粒(tangeret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Tan-SLNs),考察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为指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优化Tan-NLCs处方,并制备Tan-SLN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an-NLCs和Tan-SLNs外貌形态,考察在pH 2.0和pH 6.8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释药情况。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法和示差量热扫描(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法对晶型进行分析,并考察Tan-NLCs和Tan-SLNs冻干粉的稳定性。以橘红素原料药为参考,比较Tan-NLCs和Tan-SLNs口服药动学行为。结果 Tan-NLCs和Tan-SLNs平均包封率分别为(85.13±1.01)%和(73.07±1.38)%,载药量分别为(5.43±0.19)%和(4.11±0.22)%,粒径分别为(184.77±8.63)nm和(226.09±10.25)nm。Tan-NLCs和Tan-SLNs呈椭圆形或球形,橘红素在Tan-NLCs和Tan-SLNs冻干粉中可能以无定型形式存在,其释药速率和累积释放率明显提高。Tan-NLCs冻干粉稳定性高于Tan-SLNs冻干粉。口服药动学结果显示,Tan-SLNs冻干粉C_(max)和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至2.01倍和3.10倍;Tan-NLCs冻干粉C_(max)和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至2.83倍和4.59倍。结论 Tan-NLCs和Tan-SLNs均可促进橘红素口服吸收,但Tan-NLCs冻干粉稳定性更高,促吸收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红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固体脂质纳米粒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 药物释放 药动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11
10
作者 晏子俊 李万玉 +2 位作者 胡雪原 杨梅 张景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SD大鼠体内的口服药动学情况。方法: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游离药姜黄素,眼底静脉丛取血,以醋酸乙酯处理血浆样品,尼群地平为内标,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血浆中姜黄素的含量,并用药... 目的:研究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SD大鼠体内的口服药动学情况。方法: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游离药姜黄素,眼底静脉丛取血,以醋酸乙酯处理血浆样品,尼群地平为内标,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血浆中姜黄素的含量,并用药物与统计(Drug and Statistics,DAS)软件分析处理药动学数据。结果: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游离药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游离药姜黄素的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798.00±64.44)μg·h·L-1和(108.78±14.22)μg·h·L-1,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0-∞)为(939.49±114.18)μg·h·L-1和(126.99±28.14)μg·h·L-1,峰浓度(Cmax)为(93.84±5.66)μg·L-1和(72.46±2.66)μg·L-1,消除半衰期(t1/2)为(17.16±1.61)h和(4.71±1.18)h,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AUC0-t、AUC0-∞、Cmax和t1/2分别提高了7.34,7.40,1.30和3.64倍。结论: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内消除慢,血药浓度高,且明显提高了姜黄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口服药动学
原文传递
口服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织分布及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春燕 徐萍 袁弘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86-592,共7页
目的研究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N)和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后的SLN(p 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效。方法采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SLN,用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PEG2000-SA)修饰以提供亲水基... 目的研究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N)和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后的SLN(p 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效。方法采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SLN,用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PEG2000-SA)修饰以提供亲水基团;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表面元素、接触角和稳定性;以Di R为荧光标记物,测定SLN及p SLN制剂经口服给药后的体内组织分布;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考察口服脂质纳米给药系统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结果SLN经PEG修饰后,得到的p SLN制剂粒径降低,Zeta电位约为?20 m V,表面亲水性及体内稳定性增加;经口服给药后,p SLN在肿瘤组织有聚集,且经PEG修饰后的纳米粒在组织中的滞留时间可显著延长;在荷瘤裸鼠模型动物上的药效学结果显示,PEG修饰口服脂质纳米给药系统在改善药效的同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给药系统的安全性。结论 PEG修饰改善了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生物分布及药效,提高了给药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聚乙二醇 口服给药 组织分布 药效学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继东 万江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1-436,共6页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TSA)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TSA-SLN),根据相关理化性质预测其口服吸收效果。方法:采用成膜-高压均质法制备TSA-SLN,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并考察其热力学行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试其载药...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TSA)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TSA-SLN),根据相关理化性质预测其口服吸收效果。方法:采用成膜-高压均质法制备TSA-SLN,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并考察其热力学行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试其载药量和包封率,结合体外释放试验和Caco-2细胞单层膜转运试验初步评价了TSA-SLN的口服吸收效果。结果:TSA-SLN水分散粒径(83.6±15.4)nm,PDI为0.203±0.019,Zeta电位(-32.6±1.7)mV,载药量(0.92±0.05)%,包封率(84±7)%;X射线衍射(XRD)和差式热量扫描(DSC)测试结果表明TSA在SLN中以无定型态存在,与市售丹参酮胶囊粉末相比,TSA-SLN的体外累积释放度提高将近20%,Caco-2细胞单层膜的通透率提高4~5倍。结论:TSA-SLN体外释放度高,Caco-2细胞单层膜通透性强,有望提高TSA的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固体脂质纳米粒 口服吸收 体外释放 细胞单层膜通透
原文传递
载胰岛素口服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构建及其跨肠上皮细胞转运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雅娴 何琴 +1 位作者 徐敏 黄园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0-576,共7页
目的采用混合溶剂构建载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固体脂质纳米递药系统(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NPs),探究SNPs跨肠上皮细胞的转运机理,提高多肽蛋白类药物的细胞摄取和跨膜转运效率。方法采用甲醇-氯仿混合溶剂制备载胰岛素的水包油包水... 目的采用混合溶剂构建载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固体脂质纳米递药系统(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NPs),探究SNPs跨肠上皮细胞的转运机理,提高多肽蛋白类药物的细胞摄取和跨膜转运效率。方法采用甲醇-氯仿混合溶剂制备载胰岛素的水包油包水型固体脂质纳米粒(INS-SNPs)。通过单因素筛选法优化INS-SNPs的处方,并表征最优纳米粒的形态、体外稳定性和药物释放等性质。通过Caco-2细胞考察INS-SNPs的细胞毒性、细胞摄取和入胞机制。采用Transwell®单层细胞模型进一步评价纳米粒的跨膜转运效率。结果筛选得到的最优处方INS-SNPs的粒径为(145.4±0.5)nm,电位为(−12.9±0.2)mV,载药量为(7.93±0.02)%。INS-SNPs在模拟肠液中展现出良好的胶体稳定性,能持续缓慢释放药物。细胞摄取结果显示,INS-SNPs在与细胞孵育2 h时达到最大的摄取量,较游离胰岛素提高了1.53倍。摄取机制表明,INS-SNPs主要通过网格蛋白和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肠上皮细胞。进一步考察纳米粒跨膜转运发现,跨膜转运效率较游离胰岛素提高了1.54倍,与细胞摄取的提高程度(1.53倍)相当,提示纳米粒具有较好的跨膜转运效率。结论本研究采用混合溶剂构建的INS-SNPs能显著提高多肽蛋白类药物跨膜转运效率,展现出较大的口服应用潜力,可为后续口服纳米递药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递药 固体脂质纳米粒 混合溶剂 跨膜转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