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ealing structure correlation between ionic liquid an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rix
1
作者 Ligang Xu Wenda Zhang +8 位作者 Chenjie Lou Chenxu Geng Yuxiu Sun Jie Liu Yongchao Shi Huajie Luo Jipeng Fu Haiyan Zheng Mingxue Tang 《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Solid-state batteries are rising rapidly in response to the fast-increasing energy demand.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 loaded with ionic liquids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owing to its goo... Solid-state batteries are rising rapidly in response to the fast-increasing energy demand.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 loaded with ionic liquids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owing to its good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and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MOF-808 is selected to be filled with Li-contained ionic liquid for structure and ion dynamics investigation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and X-ray diffraction.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introduced ionic liquid would partially soften the matrix of MOF-808 and thus yield amorphous phase. By selective isotope replacement under cycling symmetric ^(6)Li metal cell, Li^(+)ion is observed to mainly go cross ionic liquid in the open channel of matrix under potential po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olid-state batteries MOF-808 Ionic liquid Local structure
下载PDF
Solid-state NMR studies on the organic matrix of bone
2
作者 Hua-Dong Xue Yu Yin +3 位作者 Tian He Haixin Song Jianhua Li Xueqian Ko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2期2980-2990,共11页
Bone is a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that consists of both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nents.The organic components,including collagen and numerous non-collagenous biomolecules,are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the mechanical... Bone is a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that consists of both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nents.The organic components,including collagen and numerous non-collagenous biomolecules,are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bone.The native structures of organic components and especially the mutual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are important questions to be addressed.Among different analytical techniques,solid-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SNMR)spectroscopy is a powerful tool to reveal the chemical and interactional information at an atomic level.Recent advancements of SSNMR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al protocols have brought grea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details in native bone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progresses on the SSNMR studies of various organic components in the bone matrix.In the first part,we review the studies on collagen from four different aspects:(1)waterassociated molecular dynamics;(2)the intrahelical/interhelical interactions in collagen residues;(3)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ollagen and citrate;and(4)the cross-linking between collagen and inorganic surface.In the second part,we review the studies on the non-protein biomolecules including sugar species,citrate,lipids,and nucleic acids.In the end,we propose an outlook of future directions for SSNMR investigations on b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trix solid-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SNMR) collagen dynamics BIOMINERALIZATION
原文传递
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 被引量:16
3
作者 贺爱华 王日国 +1 位作者 黄宝琛 焦书科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合成高反式-1,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的配位催化体系、负离子催化体系、醇(钠)烯催化体系及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高反式-1 4-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 配位催化体系 负离子催化体系 醇(钠)烯催化体系 核磁共振 橡胶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剂酸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朱玉霞 林伟 +1 位作者 田辉平 龙军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7-614,共8页
介绍了固体酸催化剂酸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胺滴定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程序升温脱附法及热分析法,并比较了这些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目前人们广泛采用的是程序升温脱附和红外光谱法,前者可准确分析总酸量和酸强度,但... 介绍了固体酸催化剂酸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胺滴定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程序升温脱附法及热分析法,并比较了这些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目前人们广泛采用的是程序升温脱附和红外光谱法,前者可准确分析总酸量和酸强度,但无法区分酸的类型;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法可区分B酸和L酸,但对酸强度及总酸量的定量分析方面不很理想。新发展起来的31P核磁共振技术可较好地实现B酸和L酸的酸中心分布、酸量及酸强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催化剂 胺滴定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程序升温脱附 热分析 酸性质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H_3PW_(12)O_(40)/SiO_2及催化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庚酸酯 被引量:11
5
作者 方莉 李海唐 +1 位作者 赵永祥 刘滇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0-273,共4页
H 3PW 12O 40/SiO 2(PW/SiO 2) was prepar ed by the sol-gel method and trimethylolpropane tri-heptanoate(TMH ) was synthes ized by trimethylolpropane(TMP) and heptylic acid(HA) in the presence of H 3PW 12O 40/SiO 2.The ... H 3PW 12O 40/SiO 2(PW/SiO 2) was prepar ed by the sol-gel method and trimethylolpropane tri-heptanoate(TMH ) was synthes ized by trimethylolpropane(TMP) and heptylic acid(HA) in the presence of H 3PW 12O 40/SiO 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with 50%(mass)PW had good activity and stability.The optimal esterifica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 ollows:n TMP∶n HA=1∶4,2%(mass)PW/SiO 2,reaction temperature 120—200 ℃ and 3 h.The structure of TMH was characterized by GC,IR, 1HNMR spectra and the rate of esterification was up to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磷钨酸 酯化 三羟甲基丙烷三庚酸酯
下载PDF
原位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丙烯聚合N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环氧氯丙烷的化学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殷杰 赵梅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6,共5页
利用原位NMR技术,通过在超声清洗器内超声并加热来模拟实验室的机械搅拌条件,对丙烯聚合N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环氧氯丙烷(ECP)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跟踪表征了不同时刻反应体系的1H NMR谱图和31P NMR谱图,计算出不同反应时刻的ECP... 利用原位NMR技术,通过在超声清洗器内超声并加热来模拟实验室的机械搅拌条件,对丙烯聚合N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环氧氯丙烷(ECP)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跟踪表征了不同时刻反应体系的1H NMR谱图和31P NMR谱图,计算出不同反应时刻的ECP转化率,并对体系内的络合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1H NMR表征结果显示,在N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MgCl2-ECP-磷酸三丁酯(TBP)体系中ECP发生了化学反应,归属于ECP的H谱峰消失,生成了只有两处H化学位移的新物质ECP·MgCl2;计算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130 min时,ECP转化率达到90.28%;31P NMR的表征结果显示,TBP与反应产物ECP·MgCl2有更强的络合作用,原有的MgCl2·TBP络合体系解离并生成新的络合物ECP·MgCl2·TBP,导致P的化学位移向高场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聚合N催化剂 原位核磁共振 环氧氯丙烷 氯化镁 磷酸三丁酯
下载PDF
水热-化学法制备的RSADY沸石分子筛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玉玲 屠式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22-27,共6页
RSADY是水热-化学法制备的低稀土含量、稳定、脱AI的高硅Y型沸石分子筛。采用IR、27AINMR、EDS、XRD、MAT、RMAT等多种方法,研究了该超稳Y型沸石分子筛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制备工艺的合理设计,分子筛具有合适的酸中心密度、强度以... RSADY是水热-化学法制备的低稀土含量、稳定、脱AI的高硅Y型沸石分子筛。采用IR、27AINMR、EDS、XRD、MAT、RMAT等多种方法,研究了该超稳Y型沸石分子筛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制备工艺的合理设计,分子筛具有合适的酸中心密度、强度以及质子酸(B酸)和非质子酸(L酸)的比例,并具有较多的二次孔体积,提高了平衡活性,改善了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化学法 裂化催化剂 超稳Y沸石 重油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 性能表征
下载PDF
MCM-41介孔分子筛光致发光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葛树勋 何农跃 +2 位作者 杨春 顾民 胡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4-506,共3页
乙二胺水溶液作为碱介质合成得到纯硅MCM 41母体 ,然后分别于 81 3,1 0 73和 1 32 3K温度下焙烧 .结果表明 ,81 3K焙烧后的MCM 41显示最强的光致发光强度 ,而 1 0 73和 1 32 3K焙烧的样品仅具有微弱的光致发光效应 .2 9SiMAS核磁共振 (N... 乙二胺水溶液作为碱介质合成得到纯硅MCM 41母体 ,然后分别于 81 3,1 0 73和 1 32 3K温度下焙烧 .结果表明 ,81 3K焙烧后的MCM 41显示最强的光致发光强度 ,而 1 0 73和 1 32 3K焙烧的样品仅具有微弱的光致发光效应 .2 9SiMAS核磁共振 (NMR)结果证实了高温焙烧后硅羟基含量降低 .与此同时 ,骨架红外 (IR)谱中氧空位缺陷带消失 .证实了M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 光致发光 缺陷 NMR
下载PDF
MoO_3/SnO_2催化剂的酸位及氧化中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吉清 苏永超 +2 位作者 张继德 许利剑 张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2,共6页
采用固体核磁共振及密度泛涵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MoO3/SnO2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固体酸性.结果表明:在这种催化剂中,钼组分主要是散布在氧化锡表面而非大幅度融入氧化锡晶格结构中;Brnsted酸位和Lewis酸位同时存在,酸性强于沸石分子... 采用固体核磁共振及密度泛涵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MoO3/SnO2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固体酸性.结果表明:在这种催化剂中,钼组分主要是散布在氧化锡表面而非大幅度融入氧化锡晶格结构中;Brnsted酸位和Lewis酸位同时存在,酸性强于沸石分子筛(如HY和HZSM-5),但酸位浓度相对较低.理论方法计算的催化剂上吸附丙酮的13C化学位移与试验结果很接近,证实了所提出的Brnsted酸位结构为—Mo—(OH)—Sn—.固体核磁共振试验还证实了这种负载氧化物的氧化性,最后提出了Lewis酸位才是其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3/SnO2催化剂 酸位 固体核磁共振 密度泛涵 氧化性
下载PDF
N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殷杰 黄文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建立了测定无对照品的N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含量的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测定法。以氘代甲醇为溶剂,对苯二酚为内标物,设定合适的采样时间和延迟时间,选取适合的内标峰和样品定量峰。采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经计算得其中的活性组分... 建立了测定无对照品的N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含量的核磁共振氢谱内标测定法。以氘代甲醇为溶剂,对苯二酚为内标物,设定合适的采样时间和延迟时间,选取适合的内标峰和样品定量峰。采用优化后的实验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经计算得其中的活性组分磷酸三丁酯(TBP)、邻苯二甲酸酐开环产物(PA-DCPTi Cl3)、环氧氯丙烷开环产物(DCP-Ti Cl3)和邻苯二甲酸正丁酯(DNB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1%、0.58%、1.21%和5.8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75%、0.89%、0.41%和0.35%,其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良好,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一致。该方法具有无需标准对照品、快速、高效等特点,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N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化学结构时可同时测定其含量,为催化剂中给电子体含量的表征建立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内标法 N催化剂 给电子体
下载PDF
催化剂吸附性能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丽丽 高敬铭 《河南化工》 CAS 2010年第15期22-25,共4页
重点介绍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程序升温技术、微量热法技术、核磁共振技术、色谱法、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等研究催化剂吸附性能常用的方法,对于阐明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催化作用的原理以及催化反应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 重点介绍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程序升温技术、微量热法技术、核磁共振技术、色谱法、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等研究催化剂吸附性能常用的方法,对于阐明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催化作用的原理以及催化反应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吸附性能 红外光谱法 程序升温技术分析 微量热法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 色谱法 量子化 学从头计算法
下载PDF
ZSM-35分子筛酸性对正丁烯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晓华 黄文氢 +2 位作者 满毅 宋建会 柳颖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61,共6页
为了详尽定性和定量分析ZSM-35分子筛孔道内部和外部的酸中心,对在不同焙烧晶化条件下制备的3种ZSM-35分子筛样品(编号分别为GNJ,GNX,GW)采用NH3-TPD和吸附不同探针分子的31P MAS NMR谱进行表征,并在微反装置上对3种样品进行催化正丁烯... 为了详尽定性和定量分析ZSM-35分子筛孔道内部和外部的酸中心,对在不同焙烧晶化条件下制备的3种ZSM-35分子筛样品(编号分别为GNJ,GNX,GW)采用NH3-TPD和吸附不同探针分子的31P MAS NMR谱进行表征,并在微反装置上对3种样品进行催化正丁烯异构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ZSM-35分子筛中Brnsted酸酸量远多于Lewis酸酸量,且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ZSM-35分子筛Brnsted酸强度与酸量不同;GNJ主要有1种弱Brnsted酸中心,GW有3种不同强度的Brnsted酸中心,较弱的Brnsted酸中心在孔道内部和外部均有分布,较强的两种Brnsted酸中心主要分布在孔道内部;GNX有两种不同强度的Brnsted酸中心,在孔道内部和外部均有分布,且GNX的Brnsted酸酸量高于GNJ和GW;催化正丁烯异构化反应时,ZSM-35分子筛的中强Brnsted酸中心是异丁烯生成的必要酸中心,且中强Brnsted酸中心更有利于异丁烯的生成,因此制备具有合适的中强Brnsted酸强度和酸分布的ZSM-35分子筛有利于正丁烯异构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35分子筛 异构化 酸性 固体核磁共振技术 探针分子
下载PDF
Au负载SBA-15分子筛上葡萄糖氧化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晓栋 齐国栋 +1 位作者 徐君 邓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0-966,共7页
探讨了金与铝改性的SBA-15分子筛催化剂(Au-Al/SBA-15)上活性中心与葡萄糖氧化制葡萄酸反应性能的关系.通过固体核磁共振波谱(ss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不同Au及Al含量的Au-Al... 探讨了金与铝改性的SBA-15分子筛催化剂(Au-Al/SBA-15)上活性中心与葡萄糖氧化制葡萄酸反应性能的关系.通过固体核磁共振波谱(ss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不同Au及Al含量的Au-Al/SBA-15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发现Al改性能够在SBA-15载体上产生四配位Al物种,Au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SBA-15上的四配位Al物种具有稳定Au颗粒大小的作用.通过对比发现,催化剂上的Au和骨架四配位Al物种间的相互协作促进了对葡萄糖氧化的活性,而非骨架Al物种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降低葡萄糖酸产物的选择性.通过固体13CNMR揭示了反应体系中的NaOH能够将强吸附的产物葡萄糖酸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解离,保持活性位不被覆盖进而促进反应持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葡萄糖氧化 分子筛催化剂 固体核磁共振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表征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晓华 黄文氢 +3 位作者 柳颖 王斌 殷杰 姜健准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4-1092,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筛表面酸性的表征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吸附指示剂滴定法、程序升温脱附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是程序升温脱附法和红外光谱法,前者可以准确地分析总酸量和酸强度... 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筛表面酸性的表征与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吸附指示剂滴定法、程序升温脱附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是程序升温脱附法和红外光谱法,前者可以准确地分析总酸量和酸强度,但不能区分酸的类型;后者虽然可以区分B酸和L酸,但对酸强度和总酸量的定量分析不是很理想。随着固体核磁共振方法和高场光谱仪的发展,固体核磁共振已经成为解决分子筛体系中各种基本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分子筛催化剂 胺滴定 程序升温脱附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表面酸性
下载PDF
低分散度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汤建萍 曾宪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6-69,78,共5页
研究了以氯化亚铜 乙二胺 苄氯体系引发苯乙烯聚合反应.考察了聚合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谱和示差扫描量热法对合成的聚苯乙烯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该体系合成的聚苯乙烯数均分子量... 研究了以氯化亚铜 乙二胺 苄氯体系引发苯乙烯聚合反应.考察了聚合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谱和示差扫描量热法对合成的聚苯乙烯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该体系合成的聚苯乙烯数均分子量达到2.3×105,多分散指数小于1.72,间同含量达到8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合成 结构表征 低分散度 高分子量 热塑性树脂 聚合反应 反应时间 单体用量 反应温度
下载PDF
含氧催化剂的^(17)O固体核磁共振谱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丽 彭路明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94-1504,共11页
含氧催化剂在工业催化等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氧离子半径很大,而且往往出现在材料的关键位点,所以一般认为氧与吸附和催化过程密切相关.17O是氧的唯一有核磁共振响应的稳定同位素,其化学范围极宽(>1000 ppm),能灵敏反映结构信息;由于... 含氧催化剂在工业催化等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氧离子半径很大,而且往往出现在材料的关键位点,所以一般认为氧与吸附和催化过程密切相关.17O是氧的唯一有核磁共振响应的稳定同位素,其化学范围极宽(>1000 ppm),能灵敏反映结构信息;由于是四极核(I>1/2),其四极耦合作用也能用于结构研究.因此,17O固体核磁共振谱学应是一种能提供丰富催化剂结构信息的理想表征手段.然而,目前17O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催化剂并非常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17O的天然丰度很低,同位素标记较为昂贵和困难,其较低的旋磁比和较大的四极耦合作用导致谱线加宽,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谱图并加以解析.随着高磁场和高速魔角旋转等技术的发展,17O固体核磁共振谱学可以用于一系列简单氧化物和沸石等催化剂的结构研究.近年来,随着双旋转(DOR)、动态角旋转(DAS)、多量子魔角旋转(MQMAS)以及卫星跃迁魔角旋转(STMAS)等新技术的发展,能够消除二阶四极耦合作用带来的谱线展宽,显著提升谱图分辨率.而诸如交叉极化(CP)和旋转回波双共振(REDOR)技术,已经能用于探索氧与其它原子核空间相关方面的信息,成为研究催化剂相关作用的基础.本文综述了氧化物及相关催化剂17O固体核磁共振谱学研究的新进展.17O核磁共振谱学用于简单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研究,已经能够区分催化剂结构中不同晶相以及不同结晶学位点的氧物种,而1H→17O双共振实验也能用于选择表面羟基物种.对纳米氧化物结构的近期研究表明,17O核磁共振能将纳米氧化铈材料表面第1、2、3层、表面羟基、与氧空位靠近的氧物种与"体相"氧物种区分开来;此外借助17O-水和纳米氧化物作用,实现表面选择标记,为进一步探索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机理提供了新的可能.对于复合氧化物和负载催化剂,17O核磁共振谱学能够有效研究与催化性能最为相关的界面结构.在重要的氧化物催化材料沸石的研究中,17O核磁共振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借助高分辨率17O核磁共振方法,能够区分沸石中Si-O-Si和Si-O-Al物种,在一部分沸石中还能将不同结晶学位置的T-O-T’物种区分开来,并观测到天然沸石中违反Lowenstein规则,出现Al-O-Al物种的情况.借助双共振实验能够对与催化活性最为相关的B酸位Si-O(H)-Al结构和酸性进行研究,这一方法与探针分子相结合,已经能够对沸石和小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提供吸附过程的重要信息.包括杂多酸和层状双氢氧化物在内的重要含氧催化材料也能够借助17O固体核磁共振进行局域结构和相互作用的研究.随着表面选择标记和动态核极化等选择表面研究的17O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实现更为高效的表面结构的17O核磁共振观测,这一谱学方法将提供更多有关含氧催化剂和外来物种相互作用的信息,为研究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应用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17 固体核磁共振 催化剂 氧化物 氢氧化物
下载PDF
Pd-Cu双金属催化剂上加氢反应的仲氢诱导超极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伟宇 胡涵 +1 位作者 徐君 邓风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9-279,共11页
本文通过多相催化-仲氢诱导超极化(HET-PHIP)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Pd-Cu/SiO_2双金属催化剂上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首先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和连续浸渍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d/Cu比例和形貌的Pd-Cu/SiO_2双金属催化剂.通过ALTADENA(Adiabat... 本文通过多相催化-仲氢诱导超极化(HET-PHIP)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Pd-Cu/SiO_2双金属催化剂上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首先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和连续浸渍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d/Cu比例和形貌的Pd-Cu/SiO_2双金属催化剂.通过ALTADENA(Adiabatic Longitudinal Transport After Dissociation Engenders Net Alignment)方法发现,催化剂的Pd/Cu比例和形貌均对PHIP的极化效率有较大影响.随着Pd-Cu双金属催化剂中Pd比例的增大,PHIP极化效率降低,同时反应活性增强.在同Pd/Cu比例下,相对于等体积浸渍法,连续浸渍法制备的层叠形貌催化剂具有较弱的极化效率以及较强的催化活性,这是由于催化剂表面暴露出的Pd数量增多,导致催化活性增强;同时单个Pd集簇表面积增大,使得氢原子移动范围扩大,从而造成极化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氢诱导超极化(PHIP) 双金属催化剂 丙炔加氢反应 信号增强 核磁共振(NMR)
下载PDF
High-capacity potassium ion storage mechanisms in a soft carbon revealed by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 被引量:4
18
作者 Jing-Heng Han Jia He +10 位作者 Qi-Yao Zou Jie Zhang Zhi Yang Zhi-Wei Zhao Hui-Xin Chen Hong-Jun Yue Da-Wei Wang Hai-Chen Lin Hao-Dong Liu Gui-Ming Zhong Zhang-Quan Pe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752-3761,共10页
Carbon materials are cru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potassium-ion batteries.However,the potassium storage mechanisms in various carbon materials are incompletely understood.Herein,solid-state ^(13)C nuclea... Carbon materials are cru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potassium-ion batteries.However,the potassium storage mechanisms in various carbon materials are incompletely understood.Herein,solid-state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spectroscopy coupled with Raman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n a soft carbon quantitatively.It is revealed that the insertion of potassium ions into the soft carbon firstly induces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disordered region to short-range ordered stacking,involving both the pristine local unorganized and organized carbon layers.Subsequently,potassium ions intercalate into the rearranged carbon structure,finally producing the nano-sized KC_(8).Moreover,a remarkable c apacity of 322 mAh·g^(-1) with a low mid potassiation voltage of <0.3 V is present for the prepared soft carbon,which is on account of the underlying potassium storage sites,including the disordered stacking carbon as a main component of the soft carbon.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gulating the disordered stacking region in the turbostratic structure of soft carbon is a critical issu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on mechanism Soft carbon solid-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Anode Potassium-ion batteries(PIBs)
原文传递
用^(13)C-NMR表征高乙烯含量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19
作者 张天一 夏先知 丁春敏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4,74,共4页
采用淤浆聚合法,使用3种聚丙烯催化剂制备了高乙烯含量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对共聚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使用二醇酯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的ND催化剂同已商业化的两种Ziegler-Natta催化... 采用淤浆聚合法,使用3种聚丙烯催化剂制备了高乙烯含量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并采用核磁共振碳谱对共聚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使用二醇酯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的ND催化剂同已商业化的两种Ziegler-Natta催化剂CAT1和CAT2聚合得到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摩尔分数接近,为75%~78%;使用ND催化剂聚合得到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链段中乙烯-丙烯单元序列分布更均匀;使用ND催化剂聚合得到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中橡胶相相对含量高于采用CAT1和CAT2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淤浆聚合 ND催化剂 无规共聚物 核磁共振碳谱
下载PDF
Pd-Sn双金属催化剂催化1,3-丁二烯加氢反应的仲氢诱导极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涵 王伟宇 +1 位作者 徐君 邓风 《波谱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本文首先利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合成了一系列Pd/Sn比(原子比)不同的Pd_(1)-Sn_(x)/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然后通过多相催化仲氢诱导极化(PHIP)技术研究了Pd-Sn/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上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反应.结果发现催化剂的Pd/S... 本文首先利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合成了一系列Pd/Sn比(原子比)不同的Pd_(1)-Sn_(x)/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然后通过多相催化仲氢诱导极化(PHIP)技术研究了Pd-Sn/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上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反应.结果发现催化剂的Pd/Sn比会影响1,3-丁二烯反应活性和丁烯选择性:随着Pd/Sn比的下降,反应中1,3-丁二烯转化率降低,丁烯选择性提高.利用PASADENA(parahydrogen and synthesis allow for dramatically enhanced nuclear alignment)技术,发现Pd/Sn比的变化影响了1-丁烯与2-丁烯之间的异构化过程:随着Pd/Sn比的下降,1-丁烯异构化率降低,这是由于Sn组分含量的提高减少了表面暴露的Pd组分,使得催化剂反应活性降低;Sn组分含量的提高同时导致了Pd电子密度的上升,使得选择性还原产物丁烯更易脱附,阻止其进一步加氢生成丁烷,并抑制了1-丁烯异构化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丁二烯加氢反应 双金属催化剂 核磁共振(NMR) 异构化过程 仲氢诱导极化(PHI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