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接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黄一苇 张昊 +3 位作者 张永宁 于广周 冯文献 高立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的136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62例)和预后良好组(74例)。比较两组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分析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偏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术后1个月预后不良组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100.26μg·L^(-1))、sICAM-1(>45.20μg·L^(-1))、IL-6(>65.95 ng·L^(-1))水平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预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75,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71%、66.22%,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危险度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2.373、2.148、1.820倍(P<0.05)。结论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参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情进展过程,且在预测术后预后情况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预后 不规则趋化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NF-κB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瑛 谢秀梅 刘惠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后核因子 κBp6 5 (NF κBp6 5 )阳性率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 1(sICAM 1)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伐他汀治疗组(阿伐他汀组 ,37例 )及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后核因子 κBp6 5 (NF κBp6 5 )阳性率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 1(sICAM 1)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伐他汀治疗组(阿伐他汀组 ,37例 )及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31例 ) ,治疗前及治疗 12周后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测定血浆sICAM 1浓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NF κBp6 5阳性率 ,比较两者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比较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 12周后 ,常规治疗组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阿伐他汀组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阿伐他汀对ACS患者有抗炎和稳定粥样斑块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降低NF κB活性和s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F-Κ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炎性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心病相关炎性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瑛 谢秀梅 刘惠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 :探讨NF κBp6 5阳性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 (sICAM 1 ) ,C 反应蛋白 (CRP)浓度与冠心病不同类型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ICAM 1和C 反应蛋白浓度 ;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NF κBp... 目的 :探讨NF κBp6 5阳性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 (sICAM 1 ) ,C 反应蛋白 (CRP)浓度与冠心病不同类型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ICAM 1和C 反应蛋白浓度 ;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NF κBp6 5阳性率。结果 :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在基线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 (SA)组和对照组 (P <0 .0 1 ) ,3个月后复查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浆CRP浓度在基线AMI组和UAP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 (P <0 .0 1 ) ,3个月后复查CRP浓度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 :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 ,C 反应蛋白浓度与冠心病不同类型斑块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炎性因子 核因子-Κ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NF-κB和sICAM-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瑛 谢秀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F -κB)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和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 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组 33例和多支组 6 0例。狭窄组 72例和堵塞组 2 1例 ,分别采用夹心...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F -κB)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和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 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组 33例和多支组 6 0例。狭窄组 72例和堵塞组 2 1例 ,分别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NF -κB活性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血浆sICAM - 1浓度 ,并与 30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的NF -κB活性和sICAM - 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越大、狭窄程度越重 ,NF -κB活性和sICAM - 1浓度越高 (P <0 .0 1)。结论 NF -κB活性和sICAM - 1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范围和狭窄程度相关 ,为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指标提供了一条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丹 何伟锋 +2 位作者 李昊宇 张晓玲 许先吟 《医学综述》 2015年第8期1481-148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MM患者64例(MM组)及24例健...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MM患者64例(MM组)及2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MM组及健康对照组、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肿瘤量患者血清s ICAM-1、EPO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87±81)μg/L、(14±6)U/L、(113±78)mg/L,MM组患者血清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375±102)μg/L、(36±14)U/L、(614±205)mg/L。MM组患者血清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血清中s ICAM-1、EPO及VEGF呈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肿瘤量的增加,血清中s 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 ICAM-1、EPO及VEGF在MM患者血清中呈现出高表达,且随着病程的加剧显著升高。因此,血清ICAM-1、EPO及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对于MM患者临床分期的判断及辅助监测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可溶性细胞分子间黏附因子1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玲 于桂兰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3期51-52,共2页
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s)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涉及细胞-细胞粘附。它在维护正常组织的稳定、介导炎症细胞的迁移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研究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 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s)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涉及细胞-细胞粘附。它在维护正常组织的稳定、介导炎症细胞的迁移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研究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中I-CAMs高水平表达,并在血液循环中发现其可溶性分子。它们可能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转移、评估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闻粘附分子 血清可溶性细胞闻粘附分子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奥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欣 张平 曹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982-1984,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奥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114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胶囊,每次0. 4 g,每天3次,口服。...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奥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114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胶囊,每次0. 4 g,每天3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配以0. 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后静脉滴注,每次10万U,每天1次。2组患者均治疗30 d。比较2组的sICAM-1、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sICAM-1、MMP-9、NSE、VEGF和IGF-I水平分别为(351. 64±36. 75) ng·mL-1,(62. 47±6. 17) ng·L-1,(41. 43±4. 17) ng·mL-1,(186. 72±16. 37) ng·L-1,(181. 57±18. 16) mg·L-1,对照组分别为(542. 13±48. 65) ng·mL-1,(87. 56±8. 31) ng·L-1,(62. 37±5. 77) ng·mL-1,(146. 65±13. 49) ng·L-1,(133. 46±12. 42) m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 37%,24. 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拉西坦能够改善HICH患者脑血管,减轻神经损伤,具有较好的脑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乌司他丁 奥拉西坦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血清PCT与sICAM-1和sVCAM-1在慢性肾炎患者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有维 唐娟 +3 位作者 何乐愚 陈杰 方华伟 蒋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359-43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慢性肾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炎合并细菌感染为感染组与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为...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慢性肾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炎合并细菌感染为感染组与未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为无感染组,各50例,对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检测两组血清sICAM-1、sVCAM-1,PCT。结果 50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占58.62%,革兰阳性菌24株占41.38%,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入院时血清PCT、sICAM-1、sVCAM-1分别为(1.07±0.30)ng/ml、(336.97±56.92)ng/ml、(548.78±82.57)ng/ml,无感染组分别为(0.04±0.01)ng/ml、(246.81±63.05)ng/ml、(432.10±77.5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感染控制后血清PCT、sICAM-1、sVCAM-1水平分别为(0.07±0.02)ng/ml、(260.12±60.11)ng/ml、(438.22±72.31)ng/ml低于感染控制前(1.07±0.30)ng/ml、(336.97±56.92)ng/ml、(548.78±82.5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炎合并细菌感染后血清PCT、sICAM-1、sVCAM-1水平会出现升高,感染控制后以上指标水平会随之下降,检测血清PCT、sICAM-1、sVCAM-1用于慢性肾炎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降钙素原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菌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