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秦颖 唐强 +3 位作者 倪金霞 朱文增 段淑荣 王德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2期729-730,共2页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造模组 (B组 )和康复组 (C组 ) ,采用血管内栓线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 ,术后 2 4h、3d、7d分别进行Bederson神经功...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将 3 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造模组 (B组 )和康复组 (C组 ) ,采用血管内栓线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 ,术后 2 4h、3d、7d分别进行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潜伏期测定。结果B、C组大鼠的Bederson评分各时间点均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随时间延长 ,A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很快恢复 ,与B、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组大鼠的平衡木评分在术后 3d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 7d ,除Bederson评分外 ,C组大鼠的各项指标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或P <0 .0 5 ) ;B、C组大鼠术后即刻SEP潜伏期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术后 7d ,C组大鼠SEP潜伏期的改善程度与术后即刻相比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的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 ,并能通过调整脑梗死大鼠皮层SEP潜伏期使缺血损伤的脑细胞恢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 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 体感诱发电位(sep)
下载PDF
“肾生髓”与神经系统功能关系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庄剑青 郭瑞新 +2 位作者 曾兆麟 王星禹 蔡承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21-24,共4页
目的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 ,探讨中医“肾生髓”的本质。方法 :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体感诱发电位 (SEP)、腓肠肌神经 肌肉兴奋传递绝对不应期 (ARP)以及氨基酸类和单胺类中枢递质含量为指标 ,观察虚劳肾虚和去势肾虚模型大鼠的中... 目的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 ,探讨中医“肾生髓”的本质。方法 :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体感诱发电位 (SEP)、腓肠肌神经 肌肉兴奋传递绝对不应期 (ARP)以及氨基酸类和单胺类中枢递质含量为指标 ,观察虚劳肾虚和去势肾虚模型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 (CNS)机能状况。结果 :肾虚模型大鼠睾酮 (T)水平下降时 ,神经系统的机能也是下降的 ,表现为造模后ABR、SEP的峰潜伏期延长 ,ABR阈值提高 ,腓肠肌的ARP延长 ,中枢递质含量下降。结论 :肾虚时血T水平低下影响CNS的兴奋性 ,这一作用可能是“肾”(性腺激素T)通过调制某些中枢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而产生效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生髓” 中枢神经系统 听脑干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腓肌肌神经-肌肉兴奋传递绝对不应期
下载PDF
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联合直接皮层电刺激技术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曾海兰 杨瑞金 +4 位作者 蒋秋华 罗德芳 唐知己 张珍华 骆飞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33-135,147,共4页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形位相倒置、术中直接电刺激(DCES)联合监测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在对37例运动感觉功能区占位患者术中采用SEP波形翻转、DCES定位感觉区和运动区的前提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34例...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形位相倒置、术中直接电刺激(DCES)联合监测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在对37例运动感觉功能区占位患者术中采用SEP波形翻转、DCES定位感觉区和运动区的前提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34例病人成功引出SEP,其中25例记录到明确的SEP的位相倒置,藉此定位中央沟,其中23例患者成功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EP),定位出感觉、运动皮层。有3例既未引出SEP也未引出MEP。术后患者脑功能大部分好转,未出现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颅内占位患者术中联合采用SEP波形位相倒置与DCES监测技术定位,能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保护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sep) 波形位相倒置 直接皮层电刺激(DCES) 功能区定位
下载PDF
皮层电极在脑感觉运动区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东明 潘鑫 +2 位作者 孙朝晖 周文静 刘晓燕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皮层电刺激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等技术以提高脑功能区致痼灶定位的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对病灶涉及感觉运动区的11例癫痫患者,经术前评估后在高度怀疑的致痫区埋藏电极,监测癫痫发作间期及发作期的脑皮层电图(ECoG... 目的:探讨应用皮层电刺激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等技术以提高脑功能区致痼灶定位的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对病灶涉及感觉运动区的11例癫痫患者,经术前评估后在高度怀疑的致痫区埋藏电极,监测癫痫发作间期及发作期的脑皮层电图(ECoG),同时另行皮层电刺激及SEP的皮层记录,以明确致痫灶起源及感觉功能区定位结果,绘制个体化的脑功能图谱,制定手术切除方案。结果:11例(100%)患者的电刺激与SEP结果相符,其中9例(82%)患者的电生理脑感觉、运动区的定位结果与解剖学定位结果相一致,2例(18%)患者的脑功能定位结果与解剖学定位结果不一致,经MRI结果显示,这2例患者的中央沟附近有异常信号。在皮层电刺激和SEP进行脑感觉运动区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区癫痫病灶的手术切除,术后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完整,并且术后Engel评分均为Ⅰ级。结论:应用颅内电极皮层电刺激术结合SEP对位于脑感觉、运动区的癫痫病灶可准确定位并行切除,提高了癫痫病人的外科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颅内电极 电刺激 体感诱发电位(sep) 感觉运动区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感觉神经传导测定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谭凯儒 李艳萍 +1 位作者 简敏威 陈敏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12月随机抽取2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其中A组88例,B组100例,C组84例。A组进行双侧下肢SEP检测;B组进... 目的:探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12月随机抽取2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其中A组88例,B组100例,C组84例。A组进行双侧下肢SEP检测;B组进行SCV测定,C组进行双侧下肢SEP联合SCV测定。结果:通过3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得出:A组异常率为72.7%,B组异常率为53.0%,C组异常率为84.5%。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与C组、E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其中,A组与C组比较,C组的SEP联合SCV检测优于A组单纯的SEP检测,B组与C组比较,C组的SEP联合SCV检测优于B组单纯的SCV检测。结论:SCV能够早期反映糖尿病对外周神经轴索以及脱髓鞘损害;SEP能够为糖尿病并发深感觉损害以及中枢段病变提供早期诊断依据。SEP与SVC联合检测能更全面地反映2型糖尿病外周及其中枢神经系统情况,使病变早期诊断更为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sep)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糖尿病
下载PDF
3D打印支架联合iPSCs-NSCs移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6
作者 李长明 邓小梅 全仁夫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7-12,共6页
目的研究3D打印支架联合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干细胞(iPSCs-NSCs)移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3D打印支架,将人尿液细胞来源的iPSCs分化为NSCs。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5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 目的研究3D打印支架联合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干细胞(iPSCs-NSCs)移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3D打印支架,将人尿液细胞来源的iPSCs分化为NSCs。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5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支架对照组(C组)、支架联合iPSCs-NSCs组(D组)4组,每组14只。除A组外,其余3组采用可控性皮质脊髓撞击仪复制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1周后给予不同干预措施。术后8周,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Tarlov评分和Rivlin评分评价各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采用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取受损节段脊髓组织做病理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脊髓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BBB评分及术后8周Tarlov、Rivlin评分均明显降低,MEP、SEP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D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BBB评分及术后8周Tarlov、Rivlin评分均明显升高,MEP、SEP潜伏期明显缩短,振幅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C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结果显示,D组脊神经生长良好,各组织生长间隙缩小,空泡减少,组织水肿消失。结论相对于单纯植入3D打印支架,3D打印支架联合iPSCs-NSCs移植能明显减轻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脊髓组织空洞,促进脊髓神经纤维再生及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3D打印支架 大鼠 运动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感觉诱发电位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