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5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Metaphors in Song C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1
作者 HUANG Shi-yue GAO Wen-ch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11期1008-1015,共8页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o conduct a thorough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metaphors in Song Ci. Ci, a treasure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makes frequen...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o conduct a thorough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metaphors in Song Ci. Ci, a treasure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makes frequent use of metaphor. Its unique form of expression and abundant artistic effects often creat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This study selects some representative metaphor examples from Song Ci to explore the patterns and strategi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in face of the metaphors in Song Ci, translators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apply strategies such as retaining the metaphor, replacing the metaphor, and translating the literal meaning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while restoring the aesthetic charm of the original metap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ptual metaphor song ci metaph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下载PDF
Song Ci Styl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2
作者 郑旭玲 周昌乐 曾华琳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To identify Song Ci style automatically,we put forward a novel stylistic text categorization approach based on words and their semantic in this paper. And a modified special word segmentation method,a new semantic rel... To identify Song Ci style automatically,we put forward a novel stylistic text categorization approach based on words and their semantic in this paper. And a modified special word segmentation method,a new semantic relativity computing method based on HowNet along with the corresponding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method are proposed to extract words and semantic features from Song Ci.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methods are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ylistic text categorization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WSD) word segmentation HOWNET song ci
下载PDF
Visual storytelling of Song Ci and the poets in the social–cultural context of Song dynasty 被引量:3
3
作者 Wei Zhang Qian Ma +1 位作者 Rusheng Pan Wei Chen 《Visual Informatics》 EI 2021年第4期34-40,共7页
Song Ci is treasur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hich indicates social and cultural evolution in ancient times.Despite the efforts by historians and litterateurs in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ng Ci,it ... Song Ci is treasur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hich indicates social and cultural evolution in ancient times.Despite the efforts by historians and litterateurs in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ng Ci,it is still unclear how to effectively distribute and promote Song Ci in the public sphere.The complexity and abstraction of Song Ci hamper the general public from closely reading,analyzing,and appreciating these excellent works.By means of a set of visual analysis methods,e.g.the spatiotemporal visualization,we exploit visual storytelling to explicitly present the latent and abstractive features of Song Ci.We apply straightway visual charts and lighten the burden of understanding the stories,in order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public distribution.The effectiveness and aesthetics of our work are demonstrated by a user study of three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The result reveals that our story is effective in the distribution,understanding,and promotion of Song 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storytelling of song ci Spatio-temporal visualization Textual visual analysis
原文传递
The Evolution of the Ci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4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7年第5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The Evolution of the ci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下载PDF
宋词对《莺莺传》的引用及影响
5
作者 张悦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莺莺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经典名篇,以一种典范性的爱情题材被后代的宋词所借鉴引用。宋词对《莺莺传》的引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对《莺莺传》内容的引用;二是对《莺莺传》典故的引用;三是对《莺莺传》诗句的引用。宋词在对《莺莺传》... 《莺莺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经典名篇,以一种典范性的爱情题材被后代的宋词所借鉴引用。宋词对《莺莺传》的引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对《莺莺传》内容的引用;二是对《莺莺传》典故的引用;三是对《莺莺传》诗句的引用。宋词在对《莺莺传》情节、诗句及人物原型引用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引申、发挥,颠覆了其中的“忍情”“善补过”之说,为《王西厢》《董西厢》情节的转变做了铺垫,架起西厢故事流变的桥梁,加强了《莺莺传》经典化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莺莺传》 唐传奇 引用
下载PDF
宋词高唐意象群的文本解析与文化观照
6
作者 李文韬 刘尊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8-64,共7页
宋玉《高唐赋》诞生以来,源于其中的相关传说便广为流传,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形成“高唐意象群”,并产生了三类意象系列:以“高唐、阳台、巫山”为核心的地理类意象系列;以“神女、宋玉、襄王”为核心的人物类意象系列;以“朝云、行雨、... 宋玉《高唐赋》诞生以来,源于其中的相关传说便广为流传,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形成“高唐意象群”,并产生了三类意象系列:以“高唐、阳台、巫山”为核心的地理类意象系列;以“神女、宋玉、襄王”为核心的人物类意象系列;以“朝云、行雨、云雨”为核心的本事类意象系列。两宋词坛运用高唐意象群进行创作的作家有215人,作品多达782首。就题材内容来看,这些作品多用来描写男女情事,或抒发相思离别之苦,或表达忆旧怀人之悲;就艺术手法上看,它们通过拟人、虚实结合、炼字锻句以及和其他典故意象的结合,营造出更加含蓄朦胧的意境。宋词之所以喜用高唐意象群,与宋代城市狎妓之风盛行以及宋代文人心理特质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高唐意象群 文本解析 文化观照
下载PDF
The Records of Anatomy in Ancient China
7
作者 Shuijin Shao Haidong Guo +2 位作者 Fangfang Mou Chunxia Guo Lisheng Zhang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0年第4期210-215,共6页
Through long-term observations and repeated practices of human body structure,anatomical knowledge in ancient Chin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sprouting period when ancient Chinese hunted animals for survival,to... Through long-term observations and repeated practices of human body structure,anatomical knowledge in ancient Chin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sprouting period when ancient Chinese hunted animals for survival,to anatomical exploration,which breaks the shackles of fear and religious rites.For example,Hua Tuo(华佗),a famous doctor in the period of The Three Kingdoms,did exquisite abdominal surgery;Yan Luozi(烟萝子),a Taoist priest in the period of The Five Dynasties,drew a map of human anatomy;Wang Weiyi(王唯一),a medical official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was responsible for casting acupuncture bronze figures,an anatomical mold for practicing acupuncture;Song Ci(宋慈),a forensic expert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wrote Xi Yuan Ji Lu(《洗冤集录》Collected Cases of Injustice Rectified);Wang Qingren(王清任),a physician in Qing Dynasty wrote Yi Lin Gai Cuo(《医林改错》Correction on Errors in Medical Works).Ancient Chinese anatomy is far ahead of Western anatomy in understanding and describing human body structures.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mergence of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visceral manifestation theory and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theory.Even now,it has served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linical practices.Anatomical knowledges,such as relevant operation records,books,Atlas,models in ancient China,especially the names of Zangorgan and Fu-organ,bones and five sense organs,are still used in modern anatomy and modern medicine,making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atom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Y song ci(宋慈) Xi Yuan Ji Lu(《洗冤集录》Collected Cases of Injustice Rectifi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 Lin Gai Cuo(《医林改错》Correction on Errors in Medical Works) Wang Qing Ren(王清任) Hua Tuo(华佗)
下载PDF
花间词的空间呈现与词之“本色”的形成
8
作者 宋学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9-57,共9页
花间词的文本空间,大多呈现为女性化的闺阁庭院,以“狭小精致”为主要审美特征。这种“狭小精致”空间感的形成,受到情感表现、书写方式及题材内容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相思离别主题下,悲戚、哀伤的人物情绪对整体的文本空间格局起到... 花间词的文本空间,大多呈现为女性化的闺阁庭院,以“狭小精致”为主要审美特征。这种“狭小精致”空间感的形成,受到情感表现、书写方式及题材内容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相思离别主题下,悲戚、哀伤的人物情绪对整体的文本空间格局起到柔化作用;其次,聚焦于细节的描写方式,将空间的表现力束缚至极小的体量之内;再次,男性作家通过虚构所书写的女性相思离别故事,亦不需要宏大场面去表现,从而将想象空间限制在细小场景之中。花间词“狭小精致”的空间呈现,奠定了词之“本色”的艺术框架,在作为一种美学风格的同时,更具有一种词体之体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花间 文本空间 “本色”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宋词英译研究(1982-2021)知识图谱分析
9
作者 康雪娥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2-16,共5页
宋词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及研究价值,宋词英译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厘清宋词英译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向,本文借助CiteSpace5.7.R5(64-bit)W软件对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数据(1982-2021)进行分析... 宋词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及研究价值,宋词英译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厘清宋词英译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向,本文借助CiteSpace5.7.R5(64-bit)W软件对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数据(1982-2021)进行分析并绘制成知识图谱,为了推动国内宋词英译研究的发展,提出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英译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文”吗?——兼论“辞”的文体特点
10
作者 李定广 丁震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共10页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高中《语文》课本定为“文”,而当代研究著作及诗文选本中,或被归为“诗”,或被归为“文”,使得《归去来兮辞》文体归属成了疑难问题。经考察,《归去来兮辞》在宋前被归于“辞”或“诗”无异议,宋代开始有人将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高中《语文》课本定为“文”,而当代研究著作及诗文选本中,或被归为“诗”,或被归为“文”,使得《归去来兮辞》文体归属成了疑难问题。经考察,《归去来兮辞》在宋前被归于“辞”或“诗”无异议,宋代开始有人将其视作“文”。“辞”作为文体概念时有两重含义,其一指“楚辞体”的诗,与“骚”实为一体异名,这一文体常与“赋”发生混淆。较之于“赋”,在文体形式上“辞”在句中或句末多带有“兮”字或其他语气助词;在文体属性上“辞”更多的是直接自我抒情,与“赋”以铺陈体物为主有别;文体写作上“辞”的感情流动是作品内部生发的,即所谓“潜气内转”,“赋”则多靠使用关联词连接意脉。其二指歌词,这一文体概念后来被“词”包含。《归去来兮辞》完全符合“辞”的文体特点,本质属性是诗,在当下文体分类中应该归于诗而非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文体归属 辞赋差异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学核心术语的英译研究——以英译“唐诗、宋词、元曲”为例
11
作者 左娟霞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64,124,共5页
为了扩大中国典籍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唐诗、宋词、元曲的英译为例,分析中国典籍文学中的核心术语英译方法。首先介绍中国典籍文学,了解英译中核心术语的必要性。介绍唐诗、宋词、元曲在英译中应注意的要点,并提出最佳英译的建议。... 为了扩大中国典籍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唐诗、宋词、元曲的英译为例,分析中国典籍文学中的核心术语英译方法。首先介绍中国典籍文学,了解英译中核心术语的必要性。介绍唐诗、宋词、元曲在英译中应注意的要点,并提出最佳英译的建议。其次分别从英译主体之间开展合作交流、了解英译受众需求两方面,提出中国典籍文学核心术语英译的策略。通过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分析,明确中国典籍文学具有的价值,以期能够为今后文学作品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术语 唐诗 宋词 元曲 英译
下载PDF
2021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
12
作者 方铭 史凤云 《云梦学刊》 2024年第5期25-37,共13页
屈原及楚辞的学术研究历史悠久,2021年继续呈现出持久生命力,各类专著、学术论文等成果迭出,涉及屈原精神与文化影响研究、楚辞文本研究、楚辞学史研究、宋玉研究、楚辞海外传播与翻译接受研究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楚辞学史 宋玉 楚辞传播
下载PDF
稼轩是何人:对“豪放”的追索
13
作者 刘学(译)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84-94,共11页
从批评史的角度切入,追索“豪放”用于辛词批评的确切内涵,辛弃疾词的总体风貌和基本特征可以得到大致的勾勒。由此可见,辛词研究的核心议题并非爱国情怀的表达,而是词人自我人格的书写展露。一个真实可感的躁动不安的个体和一种奇特气... 从批评史的角度切入,追索“豪放”用于辛词批评的确切内涵,辛弃疾词的总体风貌和基本特征可以得到大致的勾勒。由此可见,辛词研究的核心议题并非爱国情怀的表达,而是词人自我人格的书写展露。一个真实可感的躁动不安的个体和一种奇特气质的粗犷之美,这是辛弃疾区别于其他词人的最为突出的特征,而这种中国诗歌传统中罕见的、狂放不羁的人格特质在辛词中得到了强有力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批评 豪放 人格特质
下载PDF
宋代词论的“尚清”意识
14
作者 吴洋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5-50,共6页
宋代词论呈现出了鲜明的“尚清”意识。“清”话语可以指向词体的构成部分,也可以指向作品整体的审美风格和词人人品境界。反映在宋词上,“清”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文辞上的明净自然,意蕴层面的高雅不俗。“尚清”意识与宋代儒学复兴... 宋代词论呈现出了鲜明的“尚清”意识。“清”话语可以指向词体的构成部分,也可以指向作品整体的审美风格和词人人品境界。反映在宋词上,“清”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文辞上的明净自然,意蕴层面的高雅不俗。“尚清”意识与宋代儒学复兴密切相关,也是文人阶层追求清雅生活的文学表达。宋代词论的“尚清”意识,反映出中国古代“取象连类”的思维方式和宋代文学艺术整体审美风尚,推动了后世词论的“尚清”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词论 尚清
下载PDF
明代词选对周邦彦词的高度接受及其原因
15
作者 张金梅 张中宇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在词乐亡佚的背景下,以声律谐婉著称的周邦彦词被选家取为填词范式,在重要谱体词选中选录数量多高居第一。明中期推崇“婉约为正”的词学观念,周邦彦因其词“柔情曼声,摹写殆尽”,选家视其词为“正宗”,选录数量仍位居前列,《花草粹编... 在词乐亡佚的背景下,以声律谐婉著称的周邦彦词被选家取为填词范式,在重要谱体词选中选录数量多高居第一。明中期推崇“婉约为正”的词学观念,周邦彦因其词“柔情曼声,摹写殆尽”,选家视其词为“正宗”,选录数量仍位居前列,《花草粹编》选录更多达104首。杨慎等人有意改变明中期以来较单一的选词标准,兼选婉约与豪放,图以豪放之气驱靡柔之风,周邦彦词选录数量出现起伏,但整体接受“热度”仍较高。周邦彦词在明代的接受与其艺术特质、明代选家的审美标准及正变思潮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宋词选本 周邦彦词 接受 原因
下载PDF
宋词入声用韵数理统计
16
作者 张建坤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前人对宋词韵的研究一般从《切韵》出发,采用传统的归纳法,把宋词入声韵分为3或4部,即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论别无二致,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时的语音面貌。而从《古今韵会举要》出发,利用其中的字母韵对宋词押韵字进行分类,然后采... 前人对宋词韵的研究一般从《切韵》出发,采用传统的归纳法,把宋词入声韵分为3或4部,即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论别无二致,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时的语音面貌。而从《古今韵会举要》出发,利用其中的字母韵对宋词押韵字进行分类,然后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最终得出宋词入声韵分成6部的结论,更好地揭示了入声韵母系统的全貌,为研究宋元诗词用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入声韵 数理统计 用韵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17
作者 杨志君 段海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部分诗词带有劝诫意义,承载着作者的教化意图。这些特点的形成,缘于明末清初“轶宋窥唐”的文学主张、通俗诗词受明人追捧及书商青睐、小说对道德劝诫的重视、儒家的“诗教”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袭旧诗词 唐诗宋词 通俗诗词
下载PDF
政治之后是审美:宋词中的扬州都市文化
18
作者 张兴龙 徐畅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76,共9页
两宋词人生命个体在现实“不自由的生存”境遇中,发展出社会性情感和生命本质力量,由此孕育出审美需要,并通过“诗性智慧机能”在纷繁人生中生产出审美一脉,从而把生命个体经验中的创伤转化为澄明的诗意。从政治与审美的关系上看,宋词... 两宋词人生命个体在现实“不自由的生存”境遇中,发展出社会性情感和生命本质力量,由此孕育出审美需要,并通过“诗性智慧机能”在纷繁人生中生产出审美一脉,从而把生命个体经验中的创伤转化为澄明的诗意。从政治与审美的关系上看,宋词中的扬州都市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之后是审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扬州 都市文化 审美
下载PDF
远望与徘徊之间:性别空间视域下的宋词庭院意象建构与文化意蕴
19
作者 莫亚容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庭院”作为宋词惯用意象,亦是典型的性别空间。结合性别空间理论再看宋词庭院意象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归纳宋代男女词人在庭院书写中的异同,结合女词人的在场自述,还原庭院意象“性别化”的真实状态;而在男性词人进入庭院书写后,庭院意... “庭院”作为宋词惯用意象,亦是典型的性别空间。结合性别空间理论再看宋词庭院意象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归纳宋代男女词人在庭院书写中的异同,结合女词人的在场自述,还原庭院意象“性别化”的真实状态;而在男性词人进入庭院书写后,庭院意象的内涵得到部分延展,其中历史积累的写作经验亦是不可忽视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庭院意象 空间 性别
下载PDF
论空间视域下“长安道”书写
20
作者 杜宇翔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长安道”原指通向长安城的驿路,它在文学作品中被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学景观。从空间视域角度分析,宋代以前文学中的“长安道”书写多出现于宫廷、军事等文学空间。宋词中的“长安道”景观参与行旅、追忆、战争等文学空间的构建。宋词中... “长安道”原指通向长安城的驿路,它在文学作品中被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学景观。从空间视域角度分析,宋代以前文学中的“长安道”书写多出现于宫廷、军事等文学空间。宋词中的“长安道”景观参与行旅、追忆、战争等文学空间的构建。宋词中的“长安道”书写体现独特的“家园情结”,这一情结既对故乡有思念与遗忘,也对故国有怀恋与无奈。研究“长安道”书写有助于呈现其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道 宋词 文学空间 家园情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