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1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倚歌择偶的传统,使“三月三”成为融祭祖、对歌、赏歌、娱乐为一体的盛大节日。遍布壮乡的歌圩,人潮涌动,歌声飞扬,塑成了广西“歌海”的美誉,是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汉族上巳节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典型范式
下载PDF
“歌圩”是什么——文人学者视野中的“歌圩”概念与民间表述 被引量:23
2
作者 陆晓芹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81,共10页
“歌圩”是历代汉族文人用以标识岭南相关民间习俗的一个符码,具有先在的遮蔽性,但以往的研究多把其作为研究原点,导致了“歌圩”之名与实际存在的民间传统之间互相疏离的现象。强调民间表述和地方性知识体系,是我们深入理解民间文化传... “歌圩”是历代汉族文人用以标识岭南相关民间习俗的一个符码,具有先在的遮蔽性,但以往的研究多把其作为研究原点,导致了“歌圩”之名与实际存在的民间传统之间互相疏离的现象。强调民间表述和地方性知识体系,是我们深入理解民间文化传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歌圩 民间表述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从司马光与欧阳修的科举论争看北宋科举制度改革
3
作者 贾树硕 《考试研究》 2023年第4期96-108,共13页
科举制是宋代统治者大力推行的教育考试制度,承担着选拔人才的重要任务。宋代士大夫发迹于科场,对取士制度的发展动向密切关注,多次掀起科举改革的争论。治平元年,司马光建议改革省试录取制度,提出“逐路取人”的设想;欧阳修反对其观点... 科举制是宋代统治者大力推行的教育考试制度,承担着选拔人才的重要任务。宋代士大夫发迹于科场,对取士制度的发展动向密切关注,多次掀起科举改革的争论。治平元年,司马光建议改革省试录取制度,提出“逐路取人”的设想;欧阳修反对其观点,维护原有取士制度,坚持“凭才取人”的原则。这场围绕取士政策展开的讨论,涉及派别利益、人才观念的多方差异,反映了对考试“至公”的追求。虽然司马光“逐路取人”的建议当时未能落实,但对后世考试制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科举改革 司马光欧阳修之辩 逐路取人 凭才取士 考试公平
下载PDF
壮族“蚂节”祭仪及其音乐 被引量:3
4
作者 卢克刚 《艺术探索》 2007年第5期14-18,共5页
本文从民俗学、人类学的角度切入,阐述广西东兰、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信仰习俗与"蚂节"的成因、活动内容和用乐情况,透析该仪式活动与音乐的关系及仪式音乐特点,进而洞察当地壮族人民的文化心理特征、精神情操和理想追求。
关键词 壮族 蚂(虫另)节 歌会 音乐
下载PDF
论百色市壮族歌圩的源流与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萍 《百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百色市壮族歌圩历史悠久,在各县有不同的称谓。百色市壮族歌圩有源于乐神、为纪念某些著名人物(主要是歌手)、源于男女青年借歌圩场合对歌连情求偶三种起源。百色市壮族歌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保存和发展百色市各民族文化、培育一代又一... 百色市壮族歌圩历史悠久,在各县有不同的称谓。百色市壮族歌圩有源于乐神、为纪念某些著名人物(主要是歌手)、源于男女青年借歌圩场合对歌连情求偶三种起源。百色市壮族歌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保存和发展百色市各民族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歌师和艺人、推动百色市经济发展等价值。百色市壮族歌圩作为群众性歌唱聚会的场所,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形式,应受到尊重,应进一步加以重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市壮族歌圩 源流 价值
下载PDF
基于象征人类学视角的刘三姐文化解读 被引量:4
6
作者 任旭彬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5-22,共8页
传统歌圩中的歌仙刘三姐作为象征符号与拜岩拜庙、歌圩、抛绣球等刘三姐祭祀活动构成壮族传统歌圩神圣与世俗交融的符号体系,隐喻了生命繁衍、婚姻美满、幸福平安等生殖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意义。政府主导下的新歌圩,以渗透和移植、改造和... 传统歌圩中的歌仙刘三姐作为象征符号与拜岩拜庙、歌圩、抛绣球等刘三姐祭祀活动构成壮族传统歌圩神圣与世俗交融的符号体系,隐喻了生命繁衍、婚姻美满、幸福平安等生殖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意义。政府主导下的新歌圩,以渗透和移植、改造和置换等方式征用传统歌圩的形式来展演壮族文化与塑造壮族身份,构建宏大的多民族共生共荣的民族团结话语并形成地方文化品牌。多重文化交汇生成了多种刘三姐文本系列,塑造了形态各异、意义不同的刘三姐形象,刘三姐符号随之延伸到民俗、政治、历史、经济、审美等各个领域,实现了跨界联结的文化意义再生产,带来了多样性功能与价值的叠加,整合了区域内各个群体,成为一个集自然、社会、文化等为一体的象征系统。刘三姐审美话语的发生和演变既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主体的意识形态、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也建构了壮族社会共享的文化符号与族群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体系 刘三姐 歌圩 审美话语
下载PDF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品牌创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瑛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2-85,共4页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品牌的树立能带给壮乡人民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只有进一步强化这一民族品牌,用现代科技修复创新歌圩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建立歌圩生态保护区,培育歌圩传承人,才能更好地保...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品牌的树立能带给壮乡人民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只有进一步强化这一民族品牌,用现代科技修复创新歌圩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建立歌圩生态保护区,培育歌圩传承人,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壮族歌圩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歌圩 文化品牌 创新
下载PDF
论传统歌圩的现状及其衰亡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莲芳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9-92,共4页
本文在简略地对壮族歌圩产生发展及现状进行探讨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歌圩因难于适应时代前进步伐而必然走向衰亡。文章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论述歌圩的过去和形式,第二层论述歌圩的现状和将来。
关键词 传统歌圩 倚歌择配 衰亡
下载PDF
广西忻城土司歌圩文化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3
9
作者 向延斌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7,共4页
忻城歌圩文化以它鲜活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享誉海内外。在旅游开发中,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要善于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并能依据这些客观实际,设计出更具特色的土司歌圩对歌形式,以促进忻城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忻城土司 歌圩文化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歌圩:一种美生方式——兼论民俗文化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先清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1-44,共4页
广泛存在于壮侗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歌圩是一种典型的美生方式:生活与审美、艺术实现了很好的融合;其神圣性带来了灵魂的安妥;人们的情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关键词 歌圩 美生 民俗文化
下载PDF
特色歌圩的建设与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萍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5-69,85,共6页
广西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古居遗址于去年被发现以后,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综合歌圩和民歌的生命力及其文化传播功能、歌圩与宗教的历史渊源关系及广西田阳县自身发展情况分析考虑,歌圩是保护和传承布洛陀文化的理想载体。在... 广西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古居遗址于去年被发现以后,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综合歌圩和民歌的生命力及其文化传播功能、歌圩与宗教的历史渊源关系及广西田阳县自身发展情况分析考虑,歌圩是保护和传承布洛陀文化的理想载体。在田阳县建设特色歌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于田阳县特色歌圩的建设,忠于歌圩的基本特点是前提,融合布洛陀文化的精华是关键,整和周边地区的特色文化是辅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陀文化 保护传承 特色歌圩
下载PDF
广南图符壮歌揭秘
12
作者 何正廷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广南图符壮歌"由1 000多个图纹符号组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百越后裔中用图符记录数量最多、内涵深邃而又最为丰富的民歌,堪称我国壮族的《诗经》;其图符即壮族先民称做"司莱"的图画文字,可与华夏族群古老的甲骨文... "广南图符壮歌"由1 000多个图纹符号组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百越后裔中用图符记录数量最多、内涵深邃而又最为丰富的民歌,堪称我国壮族的《诗经》;其图符即壮族先民称做"司莱"的图画文字,可与华夏族群古老的甲骨文、氐羌族群古老的东巴文相提并论;其歌词还能用多种曲调吟唱,又可与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侗族大歌》相媲美。它是中国壮族从古至今世代传承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特别重要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南壮族 图符民歌 司莱 歌圩
下载PDF
想象性边界:刘三姐形象的文化功能
13
作者 任旭彬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 传统中国文化的"夷夏之辨"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并存的内涵,是中国多元文化融合的观念资源,依托于歌圩文化的现代刘三姐形象就具有了标识壮族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壮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圩 刘三姐 边界
下载PDF
广西歌圩与西北"花儿"会情歌对唱活动之婚恋文化内涵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玉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3-66,共4页
情歌对唱活动是广西歌圩与西北"花儿"会共有的重要内容,但两种所表达的婚恋文化的内涵有差异。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观点,从歌场程式主题的差异、歌圩与"花儿"会的起源、歌词风格、"好歌"的审美心理... 情歌对唱活动是广西歌圩与西北"花儿"会共有的重要内容,但两种所表达的婚恋文化的内涵有差异。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观点,从歌场程式主题的差异、歌圩与"花儿"会的起源、歌词风格、"好歌"的审美心理四个方面,对这种文化的异质情况进行分析。情歌对唱活动在歌圩上体现为壮族"倚歌择偶"的传统婚姻习俗,而在"花儿"会上则表现为婚外恋的一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歌圩 西北 "花儿"会 情歌对唱 婚恋文化 地区差异
下载PDF
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文化价值和功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秀娟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6-170,共5页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仪式、游戏、艺术的集合体的方式,重构了南宁以壮族文化为灵魂的、视野开阔的、既古老又时尚的现代民族城市文化。民歌节不只是帮南宁找回歌唱的传统,更准确地说,民歌节是帮南宁找回了艺术的传统,并由此恢复和证明...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仪式、游戏、艺术的集合体的方式,重构了南宁以壮族文化为灵魂的、视野开阔的、既古老又时尚的现代民族城市文化。民歌节不只是帮南宁找回歌唱的传统,更准确地说,民歌节是帮南宁找回了艺术的传统,并由此恢复和证明了艺术在人的生活中、在一个城市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歌圩传统 仪式 艺术
下载PDF
壮族歌圩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以平果嘹歌文化品牌的打造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剑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91-95,共5页
民族文化是广西的优势资源,民族文化产业化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平果嘹歌作为壮族歌圩的经典,是历史悠久的壮族原生态文化,具有文学上的经典性,音乐上有可塑性,传播上的普及性。在其产业化发展上,应明确平果嘹歌文化品牌的定... 民族文化是广西的优势资源,民族文化产业化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平果嘹歌作为壮族歌圩的经典,是历史悠久的壮族原生态文化,具有文学上的经典性,音乐上有可塑性,传播上的普及性。在其产业化发展上,应明确平果嘹歌文化品牌的定位、专属权、市场主体;做好品牌的设计和开发;注重嘹歌文化土壤的保护,使得嘹歌品牌的打造有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果嘹歌 文化产业 歌圩
下载PDF
“非遗”传承的民间参与——来自广西平果县歌圩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倩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12,共3页
歌圩是壮族民间文化的特色所在,也是现代壮族嘹歌的重要生存空间。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歌圩与嘹歌的保护传承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依托歌圩这一传统地域性活动组织形式,壮族嘹歌的传唱被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民间参与的优势... 歌圩是壮族民间文化的特色所在,也是现代壮族嘹歌的重要生存空间。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歌圩与嘹歌的保护传承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依托歌圩这一传统地域性活动组织形式,壮族嘹歌的传唱被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民间参与的优势力量亦被充分发挥,这使"非遗"的活态传承得以有效实现,而这对于其他项目类"非遗"的传承发展也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嘹歌 平果歌圩 非遗传承 民间参与
下载PDF
清水混凝土表现宋代小景山水画审美趣味的设计方法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滕月 邓莉文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10期56-57,共2页
宋代小景山水画审美趣味主要包括以小见大、简率平远、诗意之境等,其构图特征以"边角小趣"而著名;而清水混凝土则具有朴实无华、浑然天成以及质朴清雅的外观韵味,不仅如此,材料的超可塑性更为小景山水审美表现提供了无限的想... 宋代小景山水画审美趣味主要包括以小见大、简率平远、诗意之境等,其构图特征以"边角小趣"而著名;而清水混凝土则具有朴实无华、浑然天成以及质朴清雅的外观韵味,不仅如此,材料的超可塑性更为小景山水审美表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文章通过比较研究,从造型构图、色彩、肌理质感、意境审美角度分析二者共性特征及关联性,提出清水混凝土表现宋代小景山水画审美趣味的设计方法,以小观大、删繁取要的造型设计方法,设色清雅、质朴自然的色彩设计方法,细腻丰富、趣味生动的肌理设计方法,萧散简远、清润素雅的意境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自然 宋代小景山水画 清水混凝土 审美趣味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泛说右江流域壮族嘹歌 被引量:7
19
作者 农冠品 《百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6,共6页
流行于右江流域的壮族嘹歌 ,是歌圩文化的艺术产物 ,是该地区壮族民情、风俗、历史、愿望、技艺传承等丰富内涵的载体 ,嘹歌是一部由壮族民间歌师歌手创造的智慧的结晶 ,是一部经民间长时间传唱相对稳定的抒情组歌的组合。嘹歌由日歌、... 流行于右江流域的壮族嘹歌 ,是歌圩文化的艺术产物 ,是该地区壮族民情、风俗、历史、愿望、技艺传承等丰富内涵的载体 ,嘹歌是一部由壮族民间歌师歌手创造的智慧的结晶 ,是一部经民间长时间传唱相对稳定的抒情组歌的组合。嘹歌由日歌、夜歌、贼歌、建房歌、三月歌及短组歌构成 ;五言体壮欢 ,用土俗字唱本。嘹歌是壮族本土原创民间口碑文学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嘹歌 右江流域 敢仰歌圩 贼歌 建房歌 以歌择配 人间悲情
下载PDF
论胡瑗的赏罚分明与他的至公至平
20
作者 张树俊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12期83-89,共7页
胡瑗十分强调公平的价值。从治理国家来说,他认为,只有至公至平,才能兴滞补弊,扶衰拯弱,立功业于天下。胡瑗关于公平问题论述的范围涉及到财物的分配、断讼量刑、奖励与惩罚等许多方面。他认为,要做到至公至平,不管做什么事就要有根有据... 胡瑗十分强调公平的价值。从治理国家来说,他认为,只有至公至平,才能兴滞补弊,扶衰拯弱,立功业于天下。胡瑗关于公平问题论述的范围涉及到财物的分配、断讼量刑、奖励与惩罚等许多方面。他认为,要做到至公至平,不管做什么事就要有根有据,按事实说话,特别是领导者要有至正之德,尤其在赏罚问题上要出以公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公至平 赏罚分明 宋代胡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