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Style Song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1
作者 ZHAO Yijia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3年第4期143-150,共8页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continuously revived,integrated into the times and entered people’s daily lives.Chinese-style songs,as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emerg...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continuously revived,integrated into the times and entered people’s daily lives.Chinese-style songs,as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emerging song forms,have gradually emerged on the music stage in China and even around the world.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Chinese songs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theory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usic and language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hinese-style song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the past 30 years.The current research problems are discussed,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hinese-style songs TEACHING REVIEW
下载PDF
Th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So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2
作者 展一筹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3期278-279,共2页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shows its amazing charm in the world and is strongly attracting foreign students to study in China. In order to meet the various needs of students, many universities set u...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shows its amazing charm in the world and is strongly attracting foreign students to study in China. In order to meet the various needs of students, many universities set up long-term classes, various Chinese learning classes, short-term assault strengthen experience classes and interest classes, etc. With groups of students continue to expand, is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y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Chinese song conversion method can and should serve as an assistant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ning chinese chinese song FOREIGN LANGUAGE
下载PDF
Nature as Harmony: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Poetry
3
作者 Grace Huey-Yuh L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4期553-556,共4页
This paper argues for the very foundation of Chinese poetry, that is, nature itself. To this end, I have chosen three well-known poets, Wang Wei (706-761) in Tang Dynasty (618-907), Su Shi (1037-1101) and Zhou D... This paper argues for the very foundation of Chinese poetry, that is, nature itself. To this end, I have chosen three well-known poets, Wang Wei (706-761) in Tang Dynasty (618-907), Su Shi (1037-1101) and Zhou Dunyi (1017-1073)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 All three poets were also high ranking governmental officials. They were leaders of high personal integ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poetry Tang Dynasty Northern song Dynasty IMPLICATION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National Vocal Music
4
作者 Yu Zhou 《Review of Educational Theory》 2019年第4期66-70,共5页
National vocal music carries the Chinese cultural spirit and Chinese national genes,and it has great influence among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The broad and profound Chinese spirit they display,with deep connotat... National vocal music carries the Chinese cultural spirit and Chinese national genes,and it has great influence among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The broad and profound Chinese spirit they display,with deep connotation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support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nation.At present,the Chinese vocal music circle has effectively l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by focusing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vocal music,conducting academic research,singing exchanges,teaching innovation,media promotion,and field investigation,which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VOCAL schoo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inese OPERA song
下载PDF
“森列”与“饾饤”: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两种类型及其结合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顾凯 叶聪 戴文翼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发展。首先从“置”与“叠”2种基本方式出发,在历史语境中探讨“森列”与“饾饤”这2类南宋常见的假山营造类型及其来源与影响;进而关注二者在仿“飞来峰”营造中的结合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南宋,乃至其后的石假山营造。这一研究将对其后中国园林假山发展的认识,乃至当代假山特点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假山营造 南宋 飞来峰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黄河流域民歌语言特征计量研究
6
作者 张晓瑾 刘海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结合生态语言学、类型学、计量语言学和依存语法等多学科理论背景,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汉语民歌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特征,研究发现:在句法特征上,黄河流域民歌表现出支配词居前和支配词居后的混合语序类型特征,词汇和语义主题一致性表... 结合生态语言学、类型学、计量语言学和依存语法等多学科理论背景,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汉语民歌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特征,研究发现:在句法特征上,黄河流域民歌表现出支配词居前和支配词居后的混合语序类型特征,词汇和语义主题一致性表现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对黄河流域民歌进行多学科研究,可以拓宽中国民歌研究的视角,全面了解黄河流域的语言生态特点,黄河流域民歌具有直观可见的中华民族多元纷呈、和谐相融的黄河流域文化标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民歌 语序特征
下载PDF
从宋学兴起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7
作者 蔡方鹿 肖裕杰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2,共9页
连续性是中华文明的首要突出特性,为创新性提供所尊之古、所守之正;创新性赋予文明连续的生命力,是文明进化的内生动力。宋学兴起是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转型的标志事件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宋学坚持经典... 连续性是中华文明的首要突出特性,为创新性提供所尊之古、所守之正;创新性赋予文明连续的生命力,是文明进化的内生动力。宋学兴起是中国思想文化领域转型的标志事件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宋学坚持经典诠释传统、以“仁”为核心的基本价值观及追寻圣人之道,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宋学求实求理的学术新精神、疑经惑传与以己意说经的学术新风气、哲学思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新特质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结合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宋学兴起这一文化转型事件,有利于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把握连续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真正处理好继承与改造、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连续性 创新性 宋学 儒学 道统
下载PDF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8
作者 连凡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传统“道学”概念来指称宋明新儒学。但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都在冯友兰的影响下使用了这一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新儒家(学)”概念又被用来指称现当代等其他时代的新儒家(学),标志着这一概念在当时国内学术界通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后,卜德翻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等论著的流行,又促进了“Neo-Confucian(ism)”概念的普及。在“Neo-Confucian(ism)”概念的传播及阐发过程中,继承宋明新儒学并倡导返本开新的海内外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狄百瑞为代表)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家 道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对中国艺术歌曲音乐风格的重识
9
作者 于婷婷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面对中国艺术歌曲音乐风格日趋单一的现实,我们理应继续追随先贤的脚步,学习他们包容、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虚怀若谷的态度和思维,学习他们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去重新挖掘艺术歌曲的价值,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使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更加多元... 面对中国艺术歌曲音乐风格日趋单一的现实,我们理应继续追随先贤的脚步,学习他们包容、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虚怀若谷的态度和思维,学习他们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去重新挖掘艺术歌曲的价值,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使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更加多元、系统。作为歌者也要肩负起责任和义务,在二度创作中准确、完美地诠释和表现中国艺术歌曲的审美风格,这样才能使中国艺术歌曲复归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 音乐风格 多元化 德奥艺术歌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艾初玲 黄嘉振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五个要素整合信息,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时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宋文人的行踪轨迹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增强...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五个要素整合信息,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时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宋文人的行踪轨迹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增强文学版图的空间印象,培养研读文学作品的编年系地意识;该平台凭借其权威全面的资料,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过,该平台对所有地点的创作资料只作简单的编年排列,并且缺乏阅读暂停功能的设计,这不利于用户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赣南苏区民俗文化的改造利用研究
11
作者 贺俊杰 黄柳萍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60-668,共9页
赣南地区拥有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山歌、民间戏剧和民间舞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民俗文化改造利用的重要性,成立了专门机构,延揽各方人才,推进这项工作。在山歌、戏剧和舞蹈的改造利用过程中,通过甄别遴... 赣南地区拥有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山歌、民间戏剧和民间舞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民俗文化改造利用的重要性,成立了专门机构,延揽各方人才,推进这项工作。在山歌、戏剧和舞蹈的改造利用过程中,通过甄别遴选、推陈出新,党的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联手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革命化指向的改造,使民俗文化实现了思想内容的升华、审美方式的转换和价值意蕴的重构。改造后的民俗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景象,赢得根据地民众、士兵的追捧和青睐。中国共产党对民俗的利用与改造,契合了农民对于先进文化的需求,有助于根据地开展舆论宣传和革命动员工作,推动了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扩红运动的开展。赣南苏区民俗文化利用改造的实践探索对于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苏区 民俗文化 革命动员 山歌 民间戏剧 民间舞蹈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宋辽关系史研究述评
12
作者 宋卿 王晓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宋辽关系在10至12世纪初东北亚政治格局中占据主流地位,是宋史与辽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21世纪以来,宋辽关系史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主要集中在宋辽和战、交聘制度、经济与文化交往交流以及政治关系格局等方面。综合来看,学者们在对相... 宋辽关系在10至12世纪初东北亚政治格局中占据主流地位,是宋史与辽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21世纪以来,宋辽关系史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主要集中在宋辽和战、交聘制度、经济与文化交往交流以及政治关系格局等方面。综合来看,学者们在对相关史料进一步发掘和利用的基础上,对宋辽双方的战略调整、边界交涉、使臣群体等问题予以关注,推动研究走向细致具体;将宋辽关系置于多民族政权并立的背景下进行探讨,拓宽了宋辽关系史研究的视角。但值得注意的是,重复性研究还是不同程度存在,具体研究又多聚焦于北宋一方,对辽朝交聘制度的运行机制、辽朝对北宋的边防策略等问题有所忽视,尚有待深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以来 宋辽关系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下载PDF
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课程思政探究——以宋文化英文之旅课程为例
13
作者 薛丽娜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1期28-31,共4页
中国文化外语课程应当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向,但相关的实证研究还十分有限。该文以宋文化英文之旅课程为例,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成... 中国文化外语课程应当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向,但相关的实证研究还十分有限。该文以宋文化英文之旅课程为例,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成效五个方面展示如何深度融合语言文化教学和思想价值塑造,以期为中国文化外语课程思政育人实践路径和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外语课程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课程思政 育人实践 宋文化英文之旅
下载PDF
唐宋时期五台山文殊道场中的龙神信仰——兼论唐宋中印文化交流
14
作者 王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唐宋时期,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龙神信仰十分兴盛。山中有大量有关龙的灵迹,龙的形象较为丰满,职能也较为强大。五台山文殊菩萨与龙神的关系既表现为镇压与被镇压之对抗性,又表现为代表与被代表之可调和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了... 唐宋时期,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龙神信仰十分兴盛。山中有大量有关龙的灵迹,龙的形象较为丰满,职能也较为强大。五台山文殊菩萨与龙神的关系既表现为镇压与被镇压之对抗性,又表现为代表与被代表之可调和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了唐宋时期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交融与互动。异质文化间的双向交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台山区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文殊道场 龙神信仰 中印文化
下载PDF
从江门到世界:华侨华人视域下的江门地区民谣文化
15
作者 黄伟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7期70-75,共6页
该文深入探讨了华侨华人视域下江门五邑地区的民谣文化,揭示了这一独特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首先,界定了民谣、华侨及华人的概念,明确了研究范围。其次,通过分析江门地区华侨华人歌谣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如出洋、盼归、婚嫁、... 该文深入探讨了华侨华人视域下江门五邑地区的民谣文化,揭示了这一独特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首先,界定了民谣、华侨及华人的概念,明确了研究范围。其次,通过分析江门地区华侨华人歌谣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如出洋、盼归、婚嫁、相思、哀怨及劳作等主题,展现了这些民谣如何生动记录华侨华人的历史变迁、情感世界及社会生活。该文指出,江门地区民谣不仅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见证价值和家族传承价值。它们既是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华侨华人与故土之间情感纽带的体现。这些民谣还反映了江门地区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及文化变迁,对于理解该地区乃至整个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江门地区 华侨华人 民间歌谣 五邑方言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证治特点探析
16
作者 王哲 高利东 +1 位作者 徐存 王保和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75-581,共7页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证治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北宋时期,心悸病的发展多承晋唐“类分”思想之遗风,医家们注重对前朝医药理论的整理和继承,但又有所发挥。北宋医者新提出时气热毒、热邪两种病因,补入心实热、心中风和肾虚3种脏腑证...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证治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北宋时期,心悸病的发展多承晋唐“类分”思想之遗风,医家们注重对前朝医药理论的整理和继承,但又有所发挥。北宋医者新提出时气热毒、热邪两种病因,补入心实热、心中风和肾虚3种脏腑证型,扩充了他病致悸的种类,心悸的通用药物被首次提出,历代效验方在方书中也得到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南宋时期,医家们受理学影响本经典、重求理,对心悸的病名和分类方式进行规范,发挥火热、脾胃气虚、血虚、气郁、痰浊等病机,并对心悸方剂进行精简,创立诸多名方,同时注重用药的次第问题,丰富了心悸的治法治则。纵观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部分用药存在古今变迁,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病机的理解及治法用药亦与当代不同,值得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元时期 心悸 中医 证治特点
下载PDF
“新中式”服装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法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梦秋 田翠 冯亮 《纺织报告》 202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服饰文化一直以兼容并蓄的姿态接受着异族的服饰成分。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重提中式服装美学,仍然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拘一格地将东西方优秀服饰文化的精髓结合起来,融入多元化设计理念。通过实例分... 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服饰文化一直以兼容并蓄的姿态接受着异族的服饰成分。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重提中式服装美学,仍然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拘一格地将东西方优秀服饰文化的精髓结合起来,融入多元化设计理念。通过实例分析,文章整合传统中国服装的简化设计方法,创新服装结构、材料、图案、色彩等内容,给予未来中国风格设计的创新和发展以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装 服装设计 右衽 宋锦
下载PDF
基于官修方书探讨宋代香佩疗法特点
18
作者 吕颖玉 张晓莹 +1 位作者 张心月 邵雨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66-370,共5页
宋代为方剂学和香文化皆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香佩疗法在当时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梳理宋代三大官修方书中的香佩方剂发现,宋时香佩疗法用药多样,除了常用矿物药和骨类药之外,本土香药与外来香药皆有大量使用;用法灵活,有膏、丹、丸... 宋代为方剂学和香文化皆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香佩疗法在当时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梳理宋代三大官修方书中的香佩方剂发现,宋时香佩疗法用药多样,除了常用矿物药和骨类药之外,本土香药与外来香药皆有大量使用;用法灵活,有膏、丹、丸、散等多种剂型,可佩戴于头、手、颈、胸等身体各部位,但总体以丸剂佩于上肢者为多;用途广泛,以辟疫驱邪治疗传染性疾病为主,内外妇儿各科杂症也有涉及,为后世香佩疗法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香佩疗法 香文化 芳香性中药 佩戴疗法 中医外治
下载PDF
以“融”为导向创作民族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等为案例
19
作者 陈姗姗 祁进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起各民族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导向文化的更深层次。以歌舞乐艺术作品为载体,能够展现和诠释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体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图景,通过其感染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和民族打击乐与舞蹈《鼓舞中华》作为案例,分析以“融”为导向的民族艺术创作的特点与意义,结合与创作者的访谈资料进行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歌舞乐 以“融”为导向
下载PDF
西方中国民歌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20
作者 李采真 董玫池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2-78,共7页
西方学界对中国民歌的研究已百余年,发展至今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采用与国内学者不同的方法和视角,拓展了中国民歌的研究视野和思路。但东西方文化的“异质性”也导致西方对中国民歌的研究存在误读、变异等问题,需要国内学者对其... 西方学界对中国民歌的研究已百余年,发展至今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他们采用与国内学者不同的方法和视角,拓展了中国民歌的研究视野和思路。但东西方文化的“异质性”也导致西方对中国民歌的研究存在误读、变异等问题,需要国内学者对其进行持续修正和重新阐释。在提倡跨文明对话、跨学科互鉴的当下,国内学界需理性认识西方中国民歌研究之优劣,以“他者视角”反观自身,注重相互借鉴学习,进而促进东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民歌研究的互识、互证、互补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歌 跨文明比较 他者视角 海外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