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诗、声调和真诗:明代复古派对诗乐一体传统的复归与转化
1
作者 袁宪泼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201,共10页
在明代复古派的诗学体系中,诗与乐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复古派一直在试图复归诗乐一体的古老文艺传统,以琴和诗,击节高歌,仿拟琴操,延续歌诗的演唱技巧和诗歌体制。而对于近体诗,他们以唐调为标杆,探究格律的声韵吟咏之美。真... 在明代复古派的诗学体系中,诗与乐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复古派一直在试图复归诗乐一体的古老文艺传统,以琴和诗,击节高歌,仿拟琴操,延续歌诗的演唱技巧和诗歌体制。而对于近体诗,他们以唐调为标杆,探究格律的声韵吟咏之美。真诗在民间,则是他们对古诗乐传统的现实调整,一方面强调真情,一方面利用新声,在情与乐的和谐中,实现诗乐一体的现实回归。由此,歌诗、声调和真诗成为明代复古派诗学音乐性追求的三条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诗 唐调 声调 真诗
下载PDF
宋词入声用韵数理统计
2
作者 张建坤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前人对宋词韵的研究一般从《切韵》出发,采用传统的归纳法,把宋词入声韵分为3或4部,即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论别无二致,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时的语音面貌。而从《古今韵会举要》出发,利用其中的字母韵对宋词押韵字进行分类,然后采... 前人对宋词韵的研究一般从《切韵》出发,采用传统的归纳法,把宋词入声韵分为3或4部,即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论别无二致,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当时的语音面貌。而从《古今韵会举要》出发,利用其中的字母韵对宋词押韵字进行分类,然后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最终得出宋词入声韵分成6部的结论,更好地揭示了入声韵母系统的全貌,为研究宋元诗词用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入声韵 数理统计 用韵
下载PDF
妙用“四赞”记忆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盲文
3
作者 刘怡冰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为了探讨如何使盲生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盲文,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采用观察法分析当前盲生运用声调省写规则时存在的混淆读音、书写不规范等问题,独创“四赞”记忆歌这一教学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盲生摸读和书写盲文的... 为了探讨如何使盲生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盲文,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采用观察法分析当前盲生运用声调省写规则时存在的混淆读音、书写不规范等问题,独创“四赞”记忆歌这一教学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盲生摸读和书写盲文的准确性,使通用盲文教学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对盲生规范使用通用盲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盲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盲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声调省写规则“ 四赞”记忆歌
下载PDF
窄韵行腔与繁复错落:长江中下游民歌的行腔、结构特色及成因探究
4
作者 向清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81,167,共16页
文章通过数理逻辑演算与测音频谱相结合的民歌行腔及其旋律生成分析,以及“歌唱形式-结构形态”相结合的民歌歌唱模式及其曲体结构生成分析,认为长江中下游民歌在行腔与曲体结构层面上呈现出窄韵行腔与繁复错落的特色。此外,该研究表明... 文章通过数理逻辑演算与测音频谱相结合的民歌行腔及其旋律生成分析,以及“歌唱形式-结构形态”相结合的民歌歌唱模式及其曲体结构生成分析,认为长江中下游民歌在行腔与曲体结构层面上呈现出窄韵行腔与繁复错落的特色。此外,该研究表明,深入探究民歌音乐形态,理解其生成方式、过程及成因,对于揭示民歌音乐的本质至关重要。背景层(包括自然地理、社会、历史、文化等)和生成层(涉及人在特定共生环境中的歌唱语言、状态、方法、方式等)是分析框架中两个重要的考量维度,对于理解民歌音乐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民歌 方言声调 窄韵行腔 穿插式演唱
下载PDF
从“倚声”论唐宋词体之形成与初步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邓乔彬 周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词不同于诗,属"倚声"而作、合乐而歌的韵文体格。词所倚之声,最初是唐俗乐歌曲,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曲体结构约束。唐五代文人制词注重"倚声"谐唱,然依创作惯性引近体诗律为句,为词体"律化"发轫... 词不同于诗,属"倚声"而作、合乐而歌的韵文体格。词所倚之声,最初是唐俗乐歌曲,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曲体结构约束。唐五代文人制词注重"倚声"谐唱,然依创作惯性引近体诗律为句,为词体"律化"发轫。北宋以来,文人词创作在"倚声"与"依律"之间各有取舍。"倚声"家沿续唐五代制词谐唱之传统,又复增衍"慢"体与前代令曲并称;"依律"者"以诗为词",导致"词"与"俗乐"分离,重拾"正声"以配"雅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倚声 依律 俗乐 正声
下载PDF
鄂西特性三音歌的演唱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方跃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28,共4页
长期以来 ,凡接触过鄂西流传的↑domisol特性三音歌的人 ,都深感其难以演唱。文章深入地剖析、研究了这种三音歌的音调特点 ,特别是“特性颤音”的演唱机理 。
关键词 鄂西特性三音歌 演唱 音调特点 特性颤音
下载PDF
《诗》韵四声分押与古四声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佳佳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9,共12页
据《诗经》用韵研究古四声,有四点需要分辨:一,《诗经》押韵有必韵句和非必韵句的区别,非必韵句对声音(本文关注声调)和谐的要求宽于必韵句,不重复的必韵句韵脚更能反映古声调情况的客观。二,《诗经》同部字相押,有的既同部又同声调,有... 据《诗经》用韵研究古四声,有四点需要分辨:一,《诗经》押韵有必韵句和非必韵句的区别,非必韵句对声音(本文关注声调)和谐的要求宽于必韵句,不重复的必韵句韵脚更能反映古声调情况的客观。二,《诗经》同部字相押,有的既同部又同声调,有的同部但不同声调。在符合一定韵式的规律性转换中,同部不同声调也是诗人有意识的换韵,应当视为四声分押。三,因假借、引申派生、语法音变等原因,有些字一字多个声调,根据音义相应的原则,应区别其不同意义和不同语法功能,以定其在具体诗句中的实际声调。四,《诗经》中,平、上、去、入各声,阴、阳、入各声,用韵情况很不同,了解古四声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各声应区别统计。根据上述四点主张,发现一些新的定例、韵式,以义辨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诗经》用韵的四声数据库,从而利用计算机对全诗305篇、1133有韵之章、1696韵段、5308入韵句的用韵关系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到以下数据:4548必韵句中,通押183句,占全部必韵句的4.02%。各声通押比依次是平声2.27%,上声5.42%,去声16.71%,入声1.44%。阴、阳、入三声的通押比依次为阴声韵5.88%,阳声韵3.29%,入声韵1.44%。阳声韵中,平、上、去声的通押比依次是1.26%、15.05%、17.86%。阴声韵的去声和阳声韵的上、去声,在《诗经》时代可能处于四声系统上发展完善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押韵 古四声 去声 音义相应
下载PDF
歌曲创作中歌词与曲调的关系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洪斌 《音乐探索》 CSSCI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歌曲创作思维框架是建构在词曲作者对歌曲创作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多种不同的创作思维构成了音乐语言的多种风格及表现形态。中国当代歌曲的创作正处于异彩纷呈时期,政治上的通达和经济上的繁荣必然为歌曲创作思维提供多向多重的框架结构... 歌曲创作思维框架是建构在词曲作者对歌曲创作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多种不同的创作思维构成了音乐语言的多种风格及表现形态。中国当代歌曲的创作正处于异彩纷呈时期,政治上的通达和经济上的繁荣必然为歌曲创作思维提供多向多重的框架结构。文章从分析歌词的内容、节奏、结构入手,阐述了歌曲创作中歌词与曲调的关系,并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具体分析,进一步阐明创作构思过程中歌词与曲调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曲创作 歌词 曲调 词风
下载PDF
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华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3,共4页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矛盾发展 阶级斗争学说 矛盾运动 二三十年代 历史教科书 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
下载PDF
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的政治变革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小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2,共3页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政治基调 经济变革 兵制改革 科举改革 王安石变法 启示
下载PDF
东北满族民歌的音乐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霞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第7期122-126,共5页
满族民歌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通过旋律、调式、曲式结构、节奏、节拍、诗词韵律特征,分析满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关键词 满族民歌 旋律 调式 音乐特征
下载PDF
粤北瑶族民歌音调创编合唱作品的探究——无伴奏混声合唱《盘王歌》的音乐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鸿舜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90-93,共4页
合唱艺术源自西方,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扎根粤北山区瑶族同胞聚居地的音乐工作者运用四部和声写作的技巧进行改编、创作的混声无伴奏合唱《盘王歌》具有如下艺术特征:(1)具有多调性;(2)大量运用原生态的瑶族民歌音调;(3)... 合唱艺术源自西方,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扎根粤北山区瑶族同胞聚居地的音乐工作者运用四部和声写作的技巧进行改编、创作的混声无伴奏合唱《盘王歌》具有如下艺术特征:(1)具有多调性;(2)大量运用原生态的瑶族民歌音调;(3)多变的节奏节拍;(4)运用的语言元素体现浓郁的民族特性。该作品融合民族性和现代性,分析其艺术特征可为广东瑶族民歌音调创编合唱作品提供了新的启示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瑶族民歌音调 《盘王歌》 合唱
下载PDF
皖北民歌与方言语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仁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2-95,共4页
从音阶调式、曲调、调式等三方面分析了皖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其音乐呈现皖北特有的质朴豪爽、侉腔侉调的鲜明特点,以皖北民歌为例论述了皖北民歌与方言语调的关系,主要从曲调与字调、语调的关系,曲词结合、装饰音与唱词、语言习惯等几个... 从音阶调式、曲调、调式等三方面分析了皖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其音乐呈现皖北特有的质朴豪爽、侉腔侉调的鲜明特点,以皖北民歌为例论述了皖北民歌与方言语调的关系,主要从曲调与字调、语调的关系,曲词结合、装饰音与唱词、语言习惯等几个方面阐述,进而来体现方言对皖北民歌曲调影响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民歌 方言 曲调 字调 语调
下载PDF
闽东畲族山歌的音调与节奏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颖周 《黑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6-110,共5页
闽东畲族山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闽东畲族人民用山歌来歌唱生活、说明事理、教育后代,以及进行民族内部的团结活动,其山歌的音调、曲调以及节奏方面有其独有的特点。山歌曲调属于五声调式体系,其中宫音的地位作... 闽东畲族山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闽东畲族人民用山歌来歌唱生活、说明事理、教育后代,以及进行民族内部的团结活动,其山歌的音调、曲调以及节奏方面有其独有的特点。山歌曲调属于五声调式体系,其中宫音的地位作用是关键点。曲调结构可分为开放式、封闭式、衍展式三种类型。山歌节奏特点是含有许多无序节拍,运用许多无意的衬字,加强语气。通过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清楚地了解畲族山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闽东畲族山歌这种艺术形式,从而起到保护、传承以及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山歌 音调曲调 节奏 传承
下载PDF
经济变革与宋代工商业文明的加速成长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金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65,共3页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文明 经济变革 唐宋 加速 代工 中国文明 对外开放 华夏民族
下载PDF
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其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7,共3页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制改革 宋代 熙丰变法 战争形势 绍兴和议 宋太祖 宋真宗 宋神宗
下载PDF
晁公遡诗歌探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京臣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4,共4页
晁公遡诗歌在关注现实的同时,注重追求一种宁静闲适、清新淡然的生活情调和雄浑豪健下纤巧细腻之美。另外,晁诗长于将宋调的特质杂糅在唐音之中表现出来,诗中取象多沾溉晚唐诗风,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对"唐音"的回归,表现有... 晁公遡诗歌在关注现实的同时,注重追求一种宁静闲适、清新淡然的生活情调和雄浑豪健下纤巧细腻之美。另外,晁诗长于将宋调的特质杂糅在唐音之中表现出来,诗中取象多沾溉晚唐诗风,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对"唐音"的回归,表现有二:一是其古体诗模拟晚唐诗人描写乱离之感;二是其律绝写景记游刻画生动、传神,且诗中往往多清丽之句,有清淡闲远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公遡 唐音 宋调 宋诗
下载PDF
红歌中的客家民歌音调——以赣南、闽西红歌创作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河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9-92,共4页
产生于革命年代的红歌,深深扎根于群众,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在今天仍闪烁着艺术、文化价值。赣南、闽西是红色革命的摇篮,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这里的红歌创作与客家民歌音调联系紧密。联系红歌创作的历史语境对具体作品... 产生于革命年代的红歌,深深扎根于群众,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在今天仍闪烁着艺术、文化价值。赣南、闽西是红色革命的摇篮,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这里的红歌创作与客家民歌音调联系紧密。联系红歌创作的历史语境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能够区分出客家民歌音调存在于苏区红歌中的三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歌 客家民歌 红色民歌 民歌音调
下载PDF
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忠礼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0,共4页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改革 宋代 人才 科举制度 史学界
下载PDF
《诗经》四言体兴衰探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39,共9页
《诗经》"四言体"的结构呈现为一种"二二.四"式语音—节奏框架。其压模范围覆盖了周代诗乐舞诸范畴,形成了汉语四言结构的"绝对压模"时代。"诗体"的典范——《大雅》诗组规整的句式,其实是周代... 《诗经》"四言体"的结构呈现为一种"二二.四"式语音—节奏框架。其压模范围覆盖了周代诗乐舞诸范畴,形成了汉语四言结构的"绝对压模"时代。"诗体"的典范——《大雅》诗组规整的句式,其实是周代"双音钟"制约下的雅乐节奏的折射。而雅乐节奏的源头,则是文王时期所创的井田耦耕节奏影响下形成的岐周民谣的节奏框架。"诗体"的存续归根结底要依靠井田制的有效运行。而庞大的井田制,其根基其实建立在小小的木质农具周耜之上。因而,当战国初期"中国铁器时代"到来之时,井田崩溃,雅乐亡佚,"诗体"也走上了消亡之路,汉语四言结构的"绝对压模"时代终告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 绝对压模 双音钟 井田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