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嵩山地区假玄武玻璃的发现及其古地震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侯广顺 夏含峰 +4 位作者 曹高社 司荣军 庞绪成 王珠峰 何军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与断层相关的假玄武玻璃是地震作用的产物,是古地震的可靠记录.登封大断层是嵩山地区的主要断层之一,在登封大断层的分支断层及断层破碎带内首次发现了假玄武玻璃.假玄武玻璃呈黑色,以脉状、网脉状和树枝状贯穿石秤钾长花岗岩体.断层带... 与断层相关的假玄武玻璃是地震作用的产物,是古地震的可靠记录.登封大断层是嵩山地区的主要断层之一,在登封大断层的分支断层及断层破碎带内首次发现了假玄武玻璃.假玄武玻璃呈黑色,以脉状、网脉状和树枝状贯穿石秤钾长花岗岩体.断层带内还发育有未固结的红色断层泥.显微镜下研究表明,假玄武玻璃中的碎屑颗粒以碎裂成因的钾长花岗岩为主,还有部分碎屑颗粒呈港湾状的熔蚀结构.这表明假玄武玻璃的成因以同震断层的碎裂作用为主,伴随有少量的高温熔融过程.古文献记录表明,夏代末年偃师-登封地区有大地震活动,结合未固结的断层泥特征,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可能与登封大断层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玄武玻璃 古地震 登封大断层 嵩山地区
下载PDF
嵩山地区地质实习与地理研学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闫长斌 段淑倩 +2 位作者 时刚 李永辉 张浩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8-104,共7页
从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实效出发,基于高等学校工科地质类课程和理科地理类课程的实践育人特点,深入分析了野外地质实习与地理研学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多重共性基础。在系统剖析嵩山地区地质实习与地理研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 从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实效出发,基于高等学校工科地质类课程和理科地理类课程的实践育人特点,深入分析了野外地质实习与地理研学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多重共性基础。在系统剖析嵩山地区地质实习与地理研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构建三全育人实践体系为目标,指出了地质实习与地理研学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原则与着力点;并在多年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构建了嵩山地区地质实习与地理研学一体化建设的“经典路线+拓展路线”实施路径,为工科与理科的协同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嵩山地区 地质实习 地理研学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河南省嵩箕铝土矿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徐伟 蒋丽 +1 位作者 蒋芹 张燕赞 《矿产勘查》 2022年第4期410-417,共8页
嵩箕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铝土矿成矿带,为了解成矿带区域性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研究铝土矿的成矿机制,经过对成矿带多个矿床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矿区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相同,轻稀土分异程度有所不同,从而提出了... 嵩箕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铝土矿成矿带,为了解成矿带区域性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研究铝土矿的成矿机制,经过对成矿带多个矿床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矿区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相同,轻稀土分异程度有所不同,从而提出了嵩箕成矿带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观点。研究认为,宜阳地区铝土矿应归属嵩箕成矿带;该成矿带南北两侧的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完全一致,在成矿过程中,成矿物质的供应程度不同,特点是北多南少,导致南北两侧矿区矿体间规模和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对进一步研究区内铝土矿的成因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成矿带 嵩箕地区 地球化学特征 铝土矿
下载PDF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兼论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的突破以及松山湖可持续发展模式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永章 邓国军 王树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3-107,共5页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东莞市中部 ,地处珠江三角洲穗、莞、深、港经济走廊的中段。它的创建源于东莞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它的建设和发展比较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它深刻反思了珠江三角洲 2 0多年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东莞市中部 ,地处珠江三角洲穗、莞、深、港经济走廊的中段。它的创建源于东莞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它的建设和发展比较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它深刻反思了珠江三角洲 2 0多年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和资源环境一体化理念 ,着眼于未来。松山湖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人们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看法 ,是广东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的有力尝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东莞
下载PDF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卫 高武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3期59-65,共7页
松山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对7种生境中的鼠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用x^2适合度检验分析了鼠类群落,以及其中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各群落间的特点,发现鼠类... 松山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对7种生境中的鼠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用x^2适合度检验分析了鼠类群落,以及其中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各群落间的特点,发现鼠类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群落结构 适合度检验 保护区
下载PDF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三维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鲁鹏 刘伟 +2 位作者 杨瑞霞 周昆叔 陈盼盼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的三维可视化,制作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三维效果图。依据三维效果图与区域环境演化特征,将环嵩山地区划分为河水(古黄河)、淮水与济水(古济水)3个水系区,并统计分析了3个水系... 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的三维可视化,制作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三维效果图。依据三维效果图与区域环境演化特征,将环嵩山地区划分为河水(古黄河)、淮水与济水(古济水)3个水系区,并统计分析了3个水系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的遗址分布特征,以此探讨了该区域史前人类迁移的环境背景。希望能为区域聚落考古研究提供依据,并能为其他区域聚落考古三维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 史前聚落 三维可视化 环嵩山地区
下载PDF
嵩山地区全新世植被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鲁鹏 许俊杰 +2 位作者 王霞 胡亚毅 王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0-738,共9页
嵩山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与早期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区域植被全新世演化研究也备受关注,孢粉分析是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分析嵩山地区已有的16处地点的19套孢粉数据,梳理出区域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化历史。结果表明,10 ka B.P.... 嵩山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与早期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区域植被全新世演化研究也备受关注,孢粉分析是此类研究的重要手段。分析嵩山地区已有的16处地点的19套孢粉数据,梳理出区域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化历史。结果表明,10 ka B.P.之前,区域乔木花粉极少,为草地植被景观;10~7 ka B.P.,乔木花粉增多,丘陵、台地地区为疏林草地,平原地区乔木分布较多,为森林草地;7~5 ka B.P.,乔木花粉含量继续增加,丘陵地区仍为疏林草地,台地地区已经具有森林草地景观特征,平原地区则为针阔混交林植被景观;5~2.5 ka B.P.,乔木花粉含量逐渐减少,区域又转变为疏林草地植被景观。区域早期植被研究存在沉积样品孢粉含量少,地层年代分辨率低,自然沉积剖面较少,山地、丘陵区域数据不多等问题。未来研究需要有效引进信息技术,在孢粉提取与鉴定方法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地貌类型的高分辨率研究。研究思路也需要从孢粉数据重建气候演变向植被特征与人类活动交互作用所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全新世 孢粉分析 植被演化
下载PDF
嵩山地区登封群地层的新认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佳蓓 张顺新 +1 位作者 毛广钰 谢祥 《四川地质学报》 201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嵩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记录前寒武纪地质的典型地区之一。但以往对该区偏重于地球化学的研究,对地层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太古界登封群地层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实地调查,实际测量研究整个登封群地质剖面时,发现登封群... 嵩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记录前寒武纪地质的典型地区之一。但以往对该区偏重于地球化学的研究,对地层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太古界登封群地层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实地调查,实际测量研究整个登封群地质剖面时,发现登封群存在的一个宏观的粒序,从老羊沟岩组到金家门岩组再到郭家窑岩组,所含砾石粒径存在一个总体变小,数量由多变少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封群 砾石 新认识 嵩山地区
下载PDF
河南省嵩山地区登封群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劳子强 王世炎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1期9-16,共8页
经重新研究,将原登封群分为3套岩石序列:(1)新太古代构造地层单位登封岩群,为变质表壳岩系,代表绿岩建造;(2)新太古代构造岩石单位,为变质侵入岩系;(3)古元古代侵入岩系。它们共同构成嵩山花岗岩—绿岩地体。新太古代... 经重新研究,将原登封群分为3套岩石序列:(1)新太古代构造地层单位登封岩群,为变质表壳岩系,代表绿岩建造;(2)新太古代构造岩石单位,为变质侵入岩系;(3)古元古代侵入岩系。它们共同构成嵩山花岗岩—绿岩地体。新太古代岩石经历了嵩阳运动第一幕(约2.5Ga)、第二幕(约2.2Ga)和中岳运动(约1.9Ga)3个重要变质变形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岩石序列 登封群 花岗岩 蛇绿岩
下载PDF
河南省嵩箕地区南部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芹 韩长寿 +1 位作者 薛亚飞 龙康华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1,共7页
对于嵩箕地区铝土矿的物质来源,过去以主要来自基底碳酸盐岩的观点居多。然而,近期在嵩山地区发现的熊耳群,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铝土矿非常相近,由此联想到铝土矿的物质来源可能与熊耳群有关。为进一步研究铝土矿成因,通过铝土矿... 对于嵩箕地区铝土矿的物质来源,过去以主要来自基底碳酸盐岩的观点居多。然而,近期在嵩山地区发现的熊耳群,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铝土矿非常相近,由此联想到铝土矿的物质来源可能与熊耳群有关。为进一步研究铝土矿成因,通过铝土矿含矿岩系、基底碳酸盐岩及熊耳群的稀土元素特征参数对比及地质分析,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讨论,得出与以往观点不同的认识。认为区内铝土矿含矿岩系中的三种不同岩(矿)石的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玄武岩类,少量物质来自奥陶系白云质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箕地区 铝土矿 稀土元素 物质来源
下载PDF
东莞双核的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模型构想及路径研究
11
作者 蒋明华 《特区经济》 2021年第5期38-43,共6页
区域高质量发展首先表现为高质量的产业协同,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和东莞的实际情况,以松山湖高新区为制造业核心区、滨海湾新区为门户区、二者之间的交通线路和经济带为连接轴,构建东莞"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区域双核的大湾... 区域高质量发展首先表现为高质量的产业协同,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和东莞的实际情况,以松山湖高新区为制造业核心区、滨海湾新区为门户区、二者之间的交通线路和经济带为连接轴,构建东莞"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区域双核的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模型,并从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视角提出其建设路径。该模型在理论上丰富了区域经济的研究,在实践上针对东莞目前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思路,有助于东莞的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山湖高新区 滨海湾新区 区域双核结构 先进制造业中心
下载PDF
宫观官制度与北宋后期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12
作者 张振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148,共8页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退居许洛两地的旧党士人大多具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身份印记,有着相似的政治立场和晚年生命体验。司马光与韩维长期领任宫观官期间,分别在洛阳和许昌... 宋代宫观官制度对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地域文学的发展。北宋后期,退居许洛两地的旧党士人大多具有提举嵩山崇福宫的身份印记,有着相似的政治立场和晚年生命体验。司马光与韩维长期领任宫观官期间,分别在洛阳和许昌组织了由名臣诗人构成的耆老会,逐渐将诗歌酬唱作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心。徽宗即位后,苏辙提举太平宫,卜居许昌,其宫观官身份完美地将道士、农夫、居乡官吏三种面相集合在一起,成为“颍滨遗老”形象塑造的重要元素。此后的许昌诗社是北宋具有旧党属性的最后一个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观官制度 许洛地域诗人群体 嵩山崇福宫 司马光 韩维 苏辙
下载PDF
河南省嵩箕地区南部铝土矿中铈正异常成因分析
13
作者 蒋丽 徐伟 +2 位作者 蒋芹 韩长寿 薛亚飞 《稀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7,I0005,共12页
河南省嵩箕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中的稀土元素特征是古风化壳稀土元素富集与分布特征的反映,但其有两个特征区别于现代风化壳,一是含矿岩系中铝土矿层中δCe达到1.77,其他岩石为1.07~1.16,无负异常存在;二是含矿岩系中∑REE为398.43×... 河南省嵩箕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中的稀土元素特征是古风化壳稀土元素富集与分布特征的反映,但其有两个特征区别于现代风化壳,一是含矿岩系中铝土矿层中δCe达到1.77,其他岩石为1.07~1.16,无负异常存在;二是含矿岩系中∑REE为398.43×10^(-6)~440.32×10^(-6),没有明显的富集层。通过不同风化壳原岩在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的对比,认为古风化壳原岩中黄铁矿的含量决定了风化壳中pH值变化,含黄铁矿较高的铝硅酸盐岩形成的风化壳上部呈较强酸性环境,易使Ce^(4+)的络合物水解形成氢氧化物。铈氢氧化物下迁和沉淀富集造成风化壳上部稀土元素中的铈亏损,含矿岩系中没有铈负异常反映出风化壳在成矿前遭受了部分剥蚀。含矿岩系中V/Cr平均值为1.55,Co/Ni平均值0.31,显示沉积过程中海水呈氧化环境,海水中悬浮颗粒中的稀土元素可产生进一步分异,这对含矿岩系中铈正异常的形成也起一定作用。含矿岩系中稀土元素在成矿后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箕地区 古风化壳 铝土矿 稀土元素 铈正异常
原文传递
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分布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鲁鹏 田燕 +2 位作者 陈盼盼 闫丽洁 宋立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8-746,共9页
利用GIS叠置分析与统计分析,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四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9000-3000 aBP聚落分布特征与区域构造及地貌的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聚落分布与区域构造存在密切的关系,构造活动深刻影响着区域地形的高低起... 利用GIS叠置分析与统计分析,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四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9000-3000 aBP聚落分布特征与区域构造及地貌的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聚落分布与区域构造存在密切的关系,构造活动深刻影响着区域地形的高低起伏与地势的陡峭和缓,而早期聚落选址对于平坦地形的偏好使得聚落分布时空特征形成过程中与区域构造密切相关。由于主要受正断层控制,环嵩山地区东部华北坳陷与嵩箕台隆地带呈整体抬升与下降特征,区域发育有大量断块山地丘陵、断陷盆地、平原等地势平坦的地貌单元,大量早期聚落分布于这一区域,甚至一些海拔较高、顶部平坦的山地、丘陵顶部也有早期聚落分布。而边缘地带的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等区域,由于多为褶皱控制的褶皱构造山地,区域平坦地形较少,早期聚落则分布较少。环嵩山地区9000-3000 aBP聚落分布与区域构造关系研究表明,早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环境起到基础性作用,其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不同自然条件的多种舞台。而人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其通常依据自身的文化特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自然环境栖息、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嵩山地区 9000-3000 aBP 早期聚落 分布特征 区域构造
原文传递
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演替模式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鲁鹏 田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5-971,共7页
不同生产方式、生产水平、社会结构与组织形态对区域环境的选择与适应使得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演替模式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表现在裴李岗时期向仰韶时期演替过程中,为放弃原来聚落的位置,转而迁移至别的区域兴建新的聚落的"... 不同生产方式、生产水平、社会结构与组织形态对区域环境的选择与适应使得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演替模式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表现在裴李岗时期向仰韶时期演替过程中,为放弃原来聚落的位置,转而迁移至别的区域兴建新的聚落的"迁移型"演替模式; 仰韶时期向龙山时期演替过程中,为在保留原有聚落的基础上,向周边进行扩散,寻找新的区域兴建新的聚落的"扩散型"演替模式; 龙山时期向夏商时期演替过程中,为在原有聚落的基础上,面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扩张的"膨胀型"演替模式。这种聚落演替模式的差异性与区域环境,尤其是地形条件存在联系。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仰韶先民放弃裴李岗时期的近山台地聚落,转而迁移至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山前平原兴建新的聚落。社会的稳固发展与聚落数量的增长迫使龙山先民在仰韶聚落的基础上寻求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新建聚落,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社会形态与组织方式的变化使得夏商时期聚落在龙山时期聚落的基础上,面积不断膨胀,并最终导致聚落规模等级差异特征的形成。环嵩山地区早期聚落传承模式的差异性说明不同的社会形态与发展阶段是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与特定的社会组织结构基础上对不同环境选择与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嵩山地区 9000—3000aB P 早期聚落演替模式 时间差异性 区域地形
原文传递
辐辏与辐射:嵩山地区早期文明发展模式探索
16
作者 张得水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114,128,共7页
嵩山地区的早期文明在发展进程中吸收四方文化精华,确立了文明核心的地位,并同时凝聚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能量,向八方辐射,构成华夏文明的主体,从而形成辐辏与辐射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嵩山地区 文明起源 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