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ocation of the MS 5.7 Earthquake Sequence in Songyuan,Jilin Province,2018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Seismogenic Structure
1
作者 An Yanru Zhang Yingying +2 位作者 Yang Zhigao Bai Lanshu Liu Ji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4期491-500,共10页
The 2018,Songyuan,Jilin M_S5. 7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FuyuZhaodong fault and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fault. The moment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is M_W5. 3,the centroid depth by the wavefo... The 2018,Songyuan,Jilin M_S5. 7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FuyuZhaodong fault and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fault. The moment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is M_W5. 3,the centroid depth by the waveform fitting is 12 km,and it is a strike-slip type event. In this paper,with the seismic phase data provided by the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 the double-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is used to relocate the earthquake sequence,finally the relocation results of 60 earthquake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tershock zone is about 4. 3km long and 3. 1km wide,which is distributed in the NE direction.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the seismic sequence is 9km-10 km. 1-2 days after the main shock,the aftershocks were scattered throughout the aftershock zone,and the largest aftershock occurred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aftershock zone. After 3-8 days,the aftershocks mainly occurr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aftershock zone.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shows that the fault plane dips to the southeast with the dip angle of about 75°.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intensity distribution,we conclude that the concealed fault of the Fuyu-Zhaodong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Songyuan M_S5. 7 earthquake. This paper also relocates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of the previous magnitude 5. 0 earthquake in 2017.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we believe that the two earthquakes have the same seismogenic structure,and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generally develops to the southwest. The historical seismic activity since 2009 shows that after the magnitude 5. 0 earthquake in 2017,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arthquakes in the earthquake zone are obviously enhanced,an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southwest direction of the earthquak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yuan Jilin MS5.7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EARTHQUAKE RELOCATION Fuyu-Zhaodong fault Seismic activity
下载PDF
Liquefaction structures induced by the M5.7 earthquake on May 28, 2018 in Songyuan, Jilin Province, NE China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 被引量:6
2
作者 Zhu-Fu Shao Jian-Hua Zhong +12 位作者 John Howell Bing Hao Xi-Wu Luan Ze-Xuan Liu Wei-Min Ran Yun-Feng Zhang Hong-Qi Yuan Jing-Jing Liu Liang-Tian Ni Guan-Xian Song Jin-Lin Liu Wen-Xin Zhang Bing Zhao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109-127,共19页
An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M5.7 occurred in Yamutu village,Songyuan City,Jilin Province,NE China(45°16′12″N/124°42′35″E)on May 28,2018,with a focal depth of 13 km.The epicenter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 An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M5.7 occurred in Yamutu village,Songyuan City,Jilin Province,NE China(45°16′12″N/124°42′35″E)on May 28,2018,with a focal depth of 13 km.The epicenter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Fuyu/Songyuan-Zhaodong Fault,Second Songhua River Fault and Fuyu North Fault which lies northwest of TanchengLujiang Fault(Tan-Lu Fault).The earthquake-induced widespread liquefaction structures and ground surface fissures within 3 km from the epicenter,caused serious disasters to the local surroundings.The visible liquefied structures include sand volcanoes,liquefied sand mounds,sand dikes and sand sills.Sand volcanoes can be divided into sand volcano with a crater,sand volcano without a crater and water volcano(no sand).Other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SSDS)induced by the earthquake include deformation lamination,load and flame structures,deformation folds,dish structures,convolute bedding and water-escape structures.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sand volcanoes comprises three stages:(1)building up excess pore-fluid pressure in the liquefied layer,(2)cracking of the low-permeable overlying layer,and(3)mixture of sand-water venting out of the ground surface.During the upward movement,the liquefied sand is injected into the low-permeable layer to form sand veins,sand sills and various types of deformation structures.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liquefaction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zones:the thoroughly liquefied zone,the lower liquefied zone with SSDS,the upper liquefied zone with SSDS,and the ground surface liquefied zone.The liquefaction occurred at a burial depth of 2–5 m,and the thickness of liquefied sand is 2 m.NE-SW(35°–215°)trending compressive stress is possibly the seismogenic trigger of the Songyuan M5.7 earthquake that caused the fault(Fuyu/Songyuan-Zhaodong Fault)to reactivate.The study of the Songyuan seismic liquefaction structures gives insight into the prediction of modern earthquakes and disasterprone areas.Meanwhile it provides abundant basic material for studying earthquake-induced SSDS in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sediments.The research is obvious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veal that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has entered a stage of active seismic activity sinc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LIQUEFACTION structure Sand VOLCANO songyuan
原文传递
晚熟桃新品种嵩源一号的选育
3
作者 高静 韩霞 +3 位作者 刘英 李田 聂孝世 肖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07-1910,共4页
嵩源一号是青州蜜桃自然实生品种。果实卵圆形,果顶微凸,平均单果质量138 g,最大单果质量264 g;果皮底色淡绿色,80%以上着深红色,茸毛密度中等;果肉淡绿色,近核处花青苷含量较高,硬溶质,风味脆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4.1%,果实去皮硬度... 嵩源一号是青州蜜桃自然实生品种。果实卵圆形,果顶微凸,平均单果质量138 g,最大单果质量264 g;果皮底色淡绿色,80%以上着深红色,茸毛密度中等;果肉淡绿色,近核处花青苷含量较高,硬溶质,风味脆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4.1%,果实去皮硬度8.5 kg·cm^(-2),离核,耐贮运,室温放置10 d、冷藏放置1个月风味基本不变。花蔷薇型,有花粉,自花结实率高,早期丰产性好。果实发育期130 d,在潍坊8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比青州蜜桃早1个月左右。抗寒性、抗旱性强,适宜在山东、河北等北方桃产区推广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嵩源一号 晚熟
下载PDF
2022年3月16日吉林松原宁江M 4.3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4
作者 张洪艳 刘宏岩 +2 位作者 陈卓 张璇 张帆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针对2022年3月16日吉林松原宁江发生的M 4.3地震前的测震学资料及相关方法进行了震例回溯,发现此次地震前测震学方面存在3项异常:ML 3.0地震条带、视应力(2.5≤ML≤3.1)高值、b值趋势下降,三项异常均为中长期异常。结合松原宁江区以往... 针对2022年3月16日吉林松原宁江发生的M 4.3地震前的测震学资料及相关方法进行了震例回溯,发现此次地震前测震学方面存在3项异常:ML 3.0地震条带、视应力(2.5≤ML≤3.1)高值、b值趋势下降,三项异常均为中长期异常。结合松原宁江区以往的震例总结报告,综合分析认为这3项异常预测意义明确,对松原宁江地区中强地震的震情趋势分析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松原宁江 视应力 地震条带 B值
下载PDF
基于三维剩余密度结构的松原地震成因
5
作者 刘文玉 程正璞 +4 位作者 年秀清 陈闫 胡钰铃 覃祖建 邵明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76,共15页
自2006年以来松原市乾安县与宁江区地震频发,成为东北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目前对两地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成因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制约了地震危险性评价与预防工作的开展。文中通过对区域重力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聚焦反演,获得了松... 自2006年以来松原市乾安县与宁江区地震频发,成为东北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目前对两地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成因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制约了地震危险性评价与预防工作的开展。文中通过对区域重力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聚焦反演,获得了松原震区的三维剩余密度结构,结合石油井震资料,获得了如下认识:1)研究区的剩余密度异常呈高低相间的带状分布,南部异常走向为NNW,北部异常转变为NNE向,该特征反映出乾安震区和宁江震区的深部孕震环境不同,前者震源位于查干花高密度异常体内及其边缘,后者震源位于松原低密度异常带中部,指示两地震源位置的岩性不同;2)两者的发震构造不相同,前者受控于查干花断裂和乾安断裂,后者受控于松原断裂和扶余北断裂;3)地震的形成与区域应力,基底结构,深部气、流体运移和长期油气开采等因素有关。长期注水采油破坏了地质结构和应力环境,可能是重要的地震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地震 三维剩余密度结构 深部孕震环境 基底构造 地震成因
下载PDF
吉林省松原市: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人口聚集耦合协调研究
6
作者 吕静 王桐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松辽流域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生态研究基地。松花江流域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东北区域经济振兴战略、落实国家旅游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2—2021年松花江流域吉林段市区数据,从对外贸易、经济、生态环... 松辽流域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生态研究基地。松花江流域的协调发展对促进东北区域经济振兴战略、落实国家旅游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2—2021年松花江流域吉林段市区数据,从对外贸易、经济、生态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计算,评估松花江流域各市区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发展对外贸易、实施东北振兴、坚持生态保护举措、加快推动松花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松原市 熵值法 耦合协调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地下水活动研究
7
作者 都兵 张旭晴 +2 位作者 孙涛 陈峰 王琳炜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424-433,共10页
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所监测的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17-2021年地表形变数据,并结合地下水水位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活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InSAR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一处明显沉降,在时间上... 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所监测的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17-2021年地表形变数据,并结合地下水水位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活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InSAR监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一处明显沉降,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沉降特征。并利用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条件和降水量等相关特征因子,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因子与地表形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地下水位变化等对地表形变存在明显的影响。进一步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发现,该沉降区地表形变主要受农业用水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地表形变监测 地下水 宁江区 松原市
下载PDF
基于新浪微博的2022年吉林松原M_(S)4.3地震舆情信息数据分析
8
作者 胡越 王卓 方瑶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2022年3月16日吉林松原M_(S)4.3地震舆情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舆情传播生命周期通常为震后48小时,震后舆情传播信息广度通常呈双峰分布,官方与自媒体的信息发布更易推动舆情事件热度多峰的形... 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2022年3月16日吉林松原M_(S)4.3地震舆情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舆情传播生命周期通常为震后48小时,震后舆情传播信息广度通常呈双峰分布,官方与自媒体的信息发布更易推动舆情事件热度多峰的形成,政府与自媒体的介入可有效稳定网友情绪并提升网友情绪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M_(S)4.3地震 网络舆情 新浪微博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吉林省松原地区1119年63/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传友 汪一鹏 +2 位作者 张良怀 李志田 李春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1119年6级地震是东北地区震级较大的地震,目前对其发震构造背景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深部构造背景、浅层构造条件和深浅部构造关系等方面,对1119年地震的发震构造背景作了剖析。研究认为,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扶余-前郭一带,地质构... 1119年6级地震是东北地区震级较大的地震,目前对其发震构造背景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深部构造背景、浅层构造条件和深浅部构造关系等方面,对1119年地震的发震构造背景作了剖析。研究认为,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扶余-前郭一带,地质构造上,该区处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和东南隆起的交接部位;深部构造背景上,该区是莫霍面起伏的拐点,存在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深部断裂,前者规模较大,晚新生代有弱活动,是新构造单元分界线,后者则规模小,且已停止活动;从地球物理场特征看,该区重力场和电场呈北东或北北东走向,背景简单,是东西两密集异常值的转换带。这些特征表明,不同新构造单元相交位置可能容易产生能量的积累而成为孕育地震的有利环境。文章最后对东北地震区几次中强地震的发震部位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认为对于中国东部弱地震区,不同新构造单元的结合地区是中强震孕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地区 历史地震 发震构造条件 地震地质
下载PDF
前郭M_S5.8和松原M_S5.7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与孕震环境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宇 雷建设 +12 位作者 张广伟 梁姗姗 孙长青 米琦 鲁明文 杜沫霏 张冰 田凡凡 何静 王健 吴宝峰 马晨 刘泽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59-4278,共20页
为了解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MS5.8和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S5.7地震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其孕震环境,本研究收集了东北地区CEA固定台站、NECESSArray流动台站和五大连池WAVESArrary流动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使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 为了解2013年11月23日吉林前郭MS5.8和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S5.7地震震源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及其孕震环境,本研究收集了东北地区CEA固定台站、NECESSArray流动台站和五大连池WAVESArrary流动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使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前郭地震和松原地震震源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这两个地震主要发生在相对高波速异常区,而震源区下方存在明显低波速异常,且该低速层呈北北东走向,并有向北延展的趋势.结果表明,震源区相对高波速异常区易于积累能量孕育地震,而震源区下方的低波速异常可能代表了流体作用.这种流体作用会降低断层面有效正应力从而触发地震.这种流体作用可能和太平洋板块深俯冲至我国东北地区(包括前郭地震和松原地震震源区)下方的地幔转换内形成“大地幔楔”结构与动力学密切相关.在“大地幔楔”结构中,由于地幔转换带中滞留板块脱水作用和地幔角流作用,容易形成热湿物质上涌,进而导致松辽盆地中北部岩石圈物质拆沉、地幔流体入侵至中下地壳、然后作用于断裂带,从而导致了两个震源区中强度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成像 松原地震 前郭地震 地壳速度结构 孕震环境
下载PDF
2013年吉林松原震群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 被引量:10
11
作者 盛书中 万永革 +3 位作者 王晓山 黄骥超 徐志国 李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9,共8页
为探讨2013年松原震群的发震构造,本研究采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2013年10月31日至2014年7月13日的观测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吉林松原震群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并使用不同速度模型考查重定位结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不同速度模... 为探讨2013年松原震群的发震构造,本研究采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2013年10月31日至2014年7月13日的观测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吉林松原震群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并使用不同速度模型考查重定位结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不同速度模型获得的震群序列空间分布形态较为一致,速度模型对震群序列的震源深度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次地震序列的优势分布为NW-SE向,呈条带状分布,长度约10km。震群深度分布为7~11km,厚度约4km的一个较小深度范围内。结合已有的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我们推断此次震群序列的发震构造是震源区基底深部一条与长岭—大山子断裂近似正交的NW-SE向隐伏逆断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双差定位法 发震构造 松原震群
下载PDF
松原市近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忠辉 杨雨春 +5 位作者 谢朋 赵珊珊 林士杰 包广道 张大伟 李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为了探讨松原市近20年间,在三北防护林建设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为吉林省西部新开水田区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以1989年和2010年2期松原市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基础,通过景观格局的特征、动态变化、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为了探讨松原市近20年间,在三北防护林建设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为吉林省西部新开水田区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以1989年和2010年2期松原市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基础,通过景观格局的特征、动态变化、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定量分析松原市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松原市近20年间优势景观为耕地、盐碱地和草地,三者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其他景观类型呈补丁状分布在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经历了急剧到缓慢的过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大量草地和盐碱地向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化。景观密度,形状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增加,表明防护林建设对研究区控制作用增强,景观破碎化加剧,形状愈加复杂;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减小,多样性降低,异质性减弱,蔓延度增大,连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防护林 松原市
下载PDF
松原5.7级地震砂土液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平 田兆阳 +4 位作者 薄景山 李孝波 张宇东 辜俊儒 周春澍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99,共9页
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M5.7级地震,震中地区出现典型罕见的大范围砂土液化现象。通过震害现场调查,结合钻探取样、标贯试验、波速测试及静力触探等试验测试手段,查明震害情况和场地特性,初步分析此次大范围砂土液化的形... 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M5.7级地震,震中地区出现典型罕见的大范围砂土液化现象。通过震害现场调查,结合钻探取样、标贯试验、波速测试及静力触探等试验测试手段,查明震害情况和场地特性,初步分析此次大范围砂土液化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液化区域面积约80km^2,宏观现象主要以水稻田内表喷水冒砂为主,未造成建筑物大规模破坏,且区域内土层分布相对单一,液化分布主要受地震动、地形地貌及地下水位等因素控制;液化土层埋深主要在10m以内,并且钻探揭露一处埋深17m左右黏土层中的液化砂土上升通道,证明本次地震中出现明显的深层砂土液化现象,该现象在地震现场调查往往被忽略;静力触探在鉴别液化层位、获取土层物理力学参数上具有一定优势,较适用于震后现场调查工作。另外,松原市具有发生更大规模砂土液化的可能性,在防震减灾规划及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等项目中,对该地区的砂土液化情况需进行专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地震 砂土液化 现场调查 静力触探
下载PDF
松原市扶余北隐伏活动断裂地震潜势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邵博 沈军 +3 位作者 于晓辉 万永魁 尉洋 祁高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623,共8页
扶余肇东断裂带是松辽盆地中一条重要的隐伏发震断裂带,2006年和2014年在此断裂带上发生了多次近6级地震,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断裂的东北段和查干花段。在2012—2014年的松原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探明扶余肇东断裂带东北段经过松原市区,... 扶余肇东断裂带是松辽盆地中一条重要的隐伏发震断裂带,2006年和2014年在此断裂带上发生了多次近6级地震,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断裂的东北段和查干花段。在2012—2014年的松原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探明扶余肇东断裂带东北段经过松原市区,该段呈近EW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和独立性,将其命名为扶余北断裂。通过三维物探资料和浅层人工探测,确定了扶余北断裂的空间展布和剖面特征,并利用联排钻孔探测和光释光测年技术,确定该断裂存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利用石油物探资料获得的基岩面破裂规模,对扶余北断裂的地震潜势进行了估计,并进行了概率性地震危险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地震 扶余北断裂 发震构造 概率性地震潜势
下载PDF
灾害学定义之下的土壤盐碱化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谷洪彪 迟宝明 姜纪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3-1629,共7页
为改善灌区中低产地的产量、提高其田间管理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防止土壤盐碱化灾害的扩展,在土壤盐碱化灾害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来构建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评价模... 为改善灌区中低产地的产量、提高其田间管理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防止土壤盐碱化灾害的扩展,在土壤盐碱化灾害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来构建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根据标准自然灾害风险原理,建立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指数计算模型。在松原灌区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表明,灌区各灌片盐碱灾害风险值为0.10~0.36,属于中度风险和重度风险区,风险值由小到大排序为:前郭片、安字片、有字片、龙海片、水字片、大布苏片、潜字片、套浩太片、戎字片、红星片、洪字片。该模型与灌区实情符合较好,客观性较强,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学内涵 盐碱化风险 风险评价 松原灌区 田间管理 粮食产量
下载PDF
松原灌区建设对查干湖生态风险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广友 田卫 +6 位作者 贾志国 王海霞 马广庆 毕淑霞 徐宁 王军海 姚允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3,共8页
松原灌区将对国家自然保护区查干湖周围的盐碱地实施大面积围垦,若大量高浓度碱性尾水直排入湖,将导致查干湖生态系统严重污染.对这一风险合理评估并防范,关系到湖区生态安全与灌区的可行.本文在对湖区生态环境及灌区尾水排放模式与含... 松原灌区将对国家自然保护区查干湖周围的盐碱地实施大面积围垦,若大量高浓度碱性尾水直排入湖,将导致查干湖生态系统严重污染.对这一风险合理评估并防范,关系到湖区生态安全与灌区的可行.本文在对湖区生态环境及灌区尾水排放模式与含盐特性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利用退化沼泽湿地(盐沼)构建湿地处理系统(生态缓冲区),而非直接入湖的构想.当灌区运行一定时期,尾水水质得到改善,再入湖发挥补水效应.同时在设计上采取盐碱地分批滚动开发,以控制年排盐总量,降低排盐强度;以及充分利用碱湖泡随机承泄,减轻对查干湖的压力,既可防止湖水污染,又可保证灌区建设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灌区 查干湖 盐碱地开发 生态风险分析 湿地处理系统
下载PDF
岩浆泡破裂引发地震的模式——以吉林松原2013年地震群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薛林福 祝铭 +3 位作者 李文庆 刘文玉 刘正宏 刘泽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65-1875,共11页
2013年10月31日,吉林省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44.60°N,124.18°E)发生震级为5.5级地震,此后的40d内发生了700多次地震,其中5级以上地震5次。松原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2014年1月以来又发生4级以上地震9次、5级以上地震... 2013年10月31日,吉林省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44.60°N,124.18°E)发生震级为5.5级地震,此后的40d内发生了700多次地震,其中5级以上地震5次。松原地区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2014年1月以来又发生4级以上地震9次、5级以上地震1次,震中处于松辽盆地油气田开采区,地震活动序列十分特殊。为了揭示松原地震的发震机制与发震模式,研究深部地质过程与地震的关系,根据此次实测的通过震中25km长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结合地热梯度、He同位素比值(~3 He/~4 He)、CO_2碳同位素、地震序列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震中地区存在两个位于不同深度的低阻体,地震发生与地幔深部岩浆活动有关;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发生模式——岩浆泡破裂发震模式,描述了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通过向上侵入、在脆-韧性转换带附近聚集形成岩浆泡、岩浆泡破裂及岩浆泡上覆岩层中聚集能量引发岩层破裂产生地震的过程,并使来自地幔的无机成因的CO_2气在储层中形成CO_2气藏。该模式可以解释许多发生在大陆内部地震和深源地震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模式 岩浆泡破裂 幔源CO2气 大地电磁测深 松原
下载PDF
吉林省松原地区孤店断裂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雷 沈军 +4 位作者 于晓辉 万永魁 尉洋 邵博 杨传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7-457,共11页
孤店断裂位于松原市西南、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内。该断裂是通过石油勘探资料解译确认的。在石油勘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取样测年(OSL)和地貌测量,对其活动性和附近变形带的变形量进行了计算和研究... 孤店断裂位于松原市西南、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内。该断裂是通过石油勘探资料解译确认的。在石油勘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取样测年(OSL)和地貌测量,对其活动性和附近变形带的变形量进行了计算和研究。关于孤店断裂得出以下结论:1)断裂呈弧形,具有逆断裂性质,在T1反射层(下白垩统嫩江组底)破裂总长度66km;2)断裂破裂段中间宽,向外延伸变窄或尖灭,根据T04反射层下白垩统嫩江组4段底界破裂情况,将该断裂分为3段;3)断裂错断上更新统底部的黄色粉土,(33.66±3.27)~50ka BP,其上部的黄褐色粉土层未错动,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4)深井子附近地貌变形9m,变形带两侧上更新统底部垂直落差约20m。另外,1119年松原地区曾发生6级前郭地震,在前人研究其发震构造的基础上,认为孤店断裂可能是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 孤店断裂 断裂活动性 发震构造 1119年前郭地震
下载PDF
松原市沙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地沙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崔海山 张柏 刘湘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69,共4页
利用1988年,2000年的遥感图像数据,求得吉林省松原市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探讨了松原市沙区监测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松原市沙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林地大幅度增加,草地与未利用地... 利用1988年,2000年的遥感图像数据,求得吉林省松原市沙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探讨了松原市沙区监测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松原市沙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林地大幅度增加,草地与未利用地减少且空间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和土地收益高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对该区土地沙化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耕地向草地和林地的转移有利于沙化的逆转,林地向草地和耕地转移会使沙化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土地沙化 松原市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石油地震资料在隐伏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以松原活断层探测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尉洋 沈军 +1 位作者 于晓辉 吴晓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3-433,共11页
介绍了松原地区石油地震资料的主要特点和信息提取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松原地区不同界面的t0等值线资料和二维地震剖面的处理与分析,综合平面与剖面的构造解释成果,查明了研究区主要断层的展布特征,为该地区主要断层活动性的初判提供了... 介绍了松原地区石油地震资料的主要特点和信息提取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松原地区不同界面的t0等值线资料和二维地震剖面的处理与分析,综合平面与剖面的构造解释成果,查明了研究区主要断层的展布特征,为该地区主要断层活动性的初判提供了依据。利用深、浅地震资料叠加的方式,自下而上结合钻孔探测,厘定了目标断层的活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探测 隐伏断层 地震勘探 松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