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创音乐剧《海丝之魂》的“师生共同体”排演模式及团队传续思考
1
作者 杨鸣 杨旻蔚 《妈祖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96-102,共7页
莆田学院师生团队创作排演的首部原创妈祖题材音乐剧《海丝之魂》,尝试以“师生共同体”模式开拓地方综合性高校在原创音乐剧作品上的排演研索与传续路径。本文重点阐述该团队运用“师生共同体”模式的前期思考、工作设计,以及后续带动... 莆田学院师生团队创作排演的首部原创妈祖题材音乐剧《海丝之魂》,尝试以“师生共同体”模式开拓地方综合性高校在原创音乐剧作品上的排演研索与传续路径。本文重点阐述该团队运用“师生共同体”模式的前期思考、工作设计,以及后续带动的创新研究和育人成效,旨在为同类高校培养综合性艺术人才以及创作排演一体化的师生团队建设,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实践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海丝之魂 师生共同体 妈祖
下载PDF
北曲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与能剧《关羽》主旨臆说 被引量:1
2
作者 麻国钧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往日研究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之著述,全部集中在"鬼魂戏"范畴之内。然而,该剧不能简单地以"鬼魂"二字给予判断,而是一出"镇魂"意义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中国古典文学、诗歌以及信仰风... 往日研究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之著述,全部集中在"鬼魂戏"范畴之内。然而,该剧不能简单地以"鬼魂"二字给予判断,而是一出"镇魂"意义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中国古典文学、诗歌以及信仰风俗中源远流长的"镇魂"文化思维在元人北曲杂剧的体现,是古典戏曲海量作品中历史较早而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与之相颉颃却晚出的日本能剧《关羽》也以镇魂为主旨,二者异曲而同工。本文在指出与探索该剧"镇魂"母题的同时,比较该剧与能《关羽》的异同,进而指出以"镇魂"为母题的剧作在中日古典戏剧中的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魂戏 元杂剧 关汉卿 《关张双赴西蜀梦》 《关羽》 能剧 谣曲
下载PDF
重读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 被引量:2
3
作者 温潘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104,共6页
1958年,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田汉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写出了历史剧《关汉卿》,今天我们重读该剧的目的是为了澄清笼罩在该剧之上的各种迷雾,厘清关于该剧的各种问题。其实,田汉选择历史剧这一极具意识形态性的形式进行话语言说,其目的就是以... 1958年,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田汉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写出了历史剧《关汉卿》,今天我们重读该剧的目的是为了澄清笼罩在该剧之上的各种迷雾,厘清关于该剧的各种问题。其实,田汉选择历史剧这一极具意识形态性的形式进行话语言说,其目的就是以符号形式的建构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对生活的独特思考,通过讴歌关汉卿的反抗与斗争以进行知识分子的自我回归及自我定位。今天的中国文坛尤其需要像田汉这样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需要像《关汉卿》这样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关汉卿》 心灵之歌 爱情之歌 自我抒情剧
下载PDF
基于“活态”理念下安徽泗州戏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安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6-151,226,共7页
安徽泗州戏作为"拉魂腔系"中的"南路",在二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唱腔、伴奏、节奏律动等艺术手法日趋成熟,但它和全国兄弟戏种一样面临现代语境下的"失语"和"失势"。文章从田野调查入手,对安徽泗... 安徽泗州戏作为"拉魂腔系"中的"南路",在二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唱腔、伴奏、节奏律动等艺术手法日趋成熟,但它和全国兄弟戏种一样面临现代语境下的"失语"和"失势"。文章从田野调查入手,对安徽泗州戏在现代艺术氛围中的保护与发展举措进行了多角度的探析。本文以为,正是由于不断趋于高标准的戏曲音乐艺术制作模式阻碍了泗州戏的个性发展。现在的表演过于追求外在形式的华丽美,很多剧目或唱段都是"一锤子买卖",表演者产生不了激情,观众也难动情去呼应。即使在一些经典剧目的演出中,过分的外在形式修饰也难以激起人们对原作的兴味。演员想要彰显的艺术个性或高超技艺,观众所要的粗犷的艺术才情或淳朴自然之美,出现了审美需求上的分道,艺术美呈现和接受之间出现"偏轨"现象。现在的创作都是"命题作文",演出的主办者、赞助者或行政领导根据自己的需求或想法,要求表演或创作的剧目是什么样子。这样的剧目,对观众来说自然难有吸引力。现今演出演员很难有机会与观众进行交流(大都在舞台上或电视录像中),也透射出泗州戏在不断远离观众的事实,这其中的核心所在是泗州戏表演给谁看的问题。作为草根艺术的泗州戏本身所需要面对的对象是人民大众,而不是官样应酬,这才是泗州戏甚至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拉魂腔 安徽地方戏曲 艺术史 安徽音乐史 文化建设 乐种学
下载PDF
心灵戏剧与生命歌哭——论昌耀晚期散文诗的结构和语言艺术
5
作者 万冲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79-88,共10页
在诗人昌耀的生命晚期,多重驳杂的生命体验郁结在一起,一种融象征、寓言和表现主义风格的散文诗体式成为表达这些生命体验的有效选择。本文分析了昌耀晚期散文诗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艺术。昌耀的散文诗表达了生命晚期的心灵戏剧和内在生命... 在诗人昌耀的生命晚期,多重驳杂的生命体验郁结在一起,一种融象征、寓言和表现主义风格的散文诗体式成为表达这些生命体验的有效选择。本文分析了昌耀晚期散文诗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艺术。昌耀的散文诗表达了生命晚期的心灵戏剧和内在生命的歌哭。昌耀因承受苦难而臻于博大、浑厚的生命境界,为诗歌语言注入了悲怆的音调和因持续地承受苦难而沉默的暗哑语调,也在语言中雕刻出了一张沟壑纵横的苦脸,语言的声音和图像结合在一起,使语言成为了碑石,记录着生命的苦难和血泪,达到了雕刻和铭记的效果。博大精深的生命体验,坚硬有力的语言质地,令昌耀的散文诗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壮型审美感受,拓展了散文诗的写作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散文诗 心灵戏剧 生命歌哭
下载PDF
在“梦”与“魂”之间——《倩女离魂》和《牡丹亭》比较研究
6
作者 欧俊勇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元杂剧《倩女离魂》和明传奇《牡丹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最突出的是借灵魂意象来实现女主人公对礼教的叛逆和对爱情的追求。两部作品中的魂都是主人公在极度压抑人性的环境中的寄托和反抗,是主人公二重人格的体现、本我冲动的外化形... 元杂剧《倩女离魂》和明传奇《牡丹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最突出的是借灵魂意象来实现女主人公对礼教的叛逆和对爱情的追求。两部作品中的魂都是主人公在极度压抑人性的环境中的寄托和反抗,是主人公二重人格的体现、本我冲动的外化形式和情欲宣泄的载体;灵魂意象的深刻内涵就是,灵魂成为以情反礼的有力武器;两部作品出现的梦意象是魂意象的补充,梦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梦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倩女离魂 郑光祖 牡丹亭 汤显祖
下载PDF
同类形象异样情——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鬼魂形象表现模式之比较
7
作者 黄水霞 《肇庆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鬼魂形象是人类艺术创作中一种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它广泛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中,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也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通过对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鬼魂形象表现模式的具体解析与比较,发掘鬼魂形象艺术上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戏曲... 鬼魂形象是人类艺术创作中一种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它广泛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中,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也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通过对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鬼魂形象表现模式的具体解析与比较,发掘鬼魂形象艺术上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鬼魂形象
下载PDF
心灵的撞击——谈话剧艺术的感染力
8
作者 马忠莉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32-34,96,共4页
由北京人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北街南院》和《赵氏孤儿》在表演和创作上都很有特色。其艺术感染力不仅震撼着观众的心灵,更演绎着生活中的人生世相、生命体验,演绎着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碰撞所带给人们的启迪和感悟。... 由北京人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北街南院》和《赵氏孤儿》在表演和创作上都很有特色。其艺术感染力不仅震撼着观众的心灵,更演绎着生活中的人生世相、生命体验,演绎着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碰撞所带给人们的启迪和感悟。《北街南院》以浓浓的京味表现了市井文化中的人情美;《赵氏孤儿》则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传统文化中的人性美.两场话剧的推出从不同视角既满足了公众情调,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价值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话剧艺术 感染力 价值向度
下载PDF
从《高粱魂》到《红旗》——关于王举大型舞剧创作的述评
9
作者 于平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年第4期13-22,31,共11页
王举首次进入舞蹈界的视野,是他携《高粱魂》进京参加“‘88’舞剧观摩研讨会”。这部舞剧是“以现代思维观照传统文化”的力作,通过作品的“个性”显示了创作的“自主、自信和自由”,并映射出人类生命的灵魂。此后,王举的舞剧创作便备... 王举首次进入舞蹈界的视野,是他携《高粱魂》进京参加“‘88’舞剧观摩研讨会”。这部舞剧是“以现代思维观照传统文化”的力作,通过作品的“个性”显示了创作的“自主、自信和自由”,并映射出人类生命的灵魂。此后,王举的舞剧创作便备受舞蹈界关注,如《大荒的太阳》《关东女人》《鹤鸣湖》以及《红旗》。总体来说,他的舞剧创作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擅长于注重人物情感而非具体故事情节的“组舞式”结构和“意象化”思维,摒弃复杂的故事交代和逻辑关系的陈述,只保留极具内驱力和暗示力的内容,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结构是舞蹈艺术的本体性特征,即“舞蹈是以形体动作直接展示心灵、心绪、心态的艺术”;二是热衷于同“寻根”的当代思潮对话,这是对其提出的创作“现代中国舞”而非“中国现代舞”的呼应;三是深扎于自己所处的现实,以舞蹈思维的活跃和视点的精明,在舞中挥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以其现代意识观照地域文化,体现出一种“现实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举 大型舞剧 创作 述评 《高粱魂》 《红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