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 Opposes Viet Nam’s South China Sea Oil Exploration
1
《Beijing Review》 2011年第23期11-11,共1页
China opposes Viet Nam’s exploring oil and gas in China’s jurisdictional area ofthe South China Sea,Foreign Ministry spokeswoman Jiang Yu said on May 28."China’s stanc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clear and cons... China opposes Viet Nam’s exploring oil and gas in China’s jurisdictional area ofthe South China Sea,Foreign Ministry spokeswoman Jiang Yu said on May 28."China’s stance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clear and consis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Opposes Viet Nam’s south china sea oil Exploration
原文传递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of South China Sea crude oil 被引量:7
2
作者 Hui Sun Xingxing Lei +4 位作者 Benxian Shen Huiran Zhang Jichang Liu Gengnan Li Di W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198-1207,共10页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uth China Sea (SCS) crude oil were studied. A group of synthetic long-chain polymers, including octadecyl acrylate-maleic anhydride bidodecyl amide copolymer (VR-D), octadecyl acryl...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uth China Sea (SCS) crude oil were studied. A group of synthetic long-chain polymers, including octadecyl acrylate-maleic anhydride bidodecyl amide copolymer (VR-D), octadecyl acrylate-maleic anhydride bioctadecyl amide copolymer (VR-O) and octadecyl acrylate-maleic anhydride phenly amide copolymer (VR-A), were employed to serve as viscosity reducers (VRs). Their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by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ologi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CS crude oil has low wax content yet high resin and asphaltene contents, which lead to high viscosity through formation of association structures. Additionally, the SCS crude oil appears to be a pseudoplastic fluid showing linear shear stress-shear rate dependence at low temperature. Interestingly, it gradually evolves into a Newtonian fluid with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ar stress and shear rate at higher temperature. Synthetic VRs demonstrate desirable and effective performance on improvement of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CS crude oil. Upon the introduction of 1000ppm VR-O, which is synthesized by using octadecylamine in the aminolysis reaction, the viscosity of SCS crude oil is decreased by 44.2% at 15 ℃ and 40.2% at 40℃. The computational study suggests significant energy level increase and shear stress decrease for VR-containing crude oi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crude oil CHARACTERIZATI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Viscosity reduction
下载PDF
CNOOC Makes Oil Findings in South China Sea
3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7-117,共1页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NOOC) Limited announced Wednesday that a wildcat drilled on Huizhou 26-3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was successful.
关键词 CNOOC Makes oil Findings in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Layer-block tectonics of Cenozoic basements and formation of intra-plate basins in Nansha micro-plat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3
4
作者 LIU Hailing XIE Guofa +2 位作者 LIN Qiujin ZHENG Hongbo LIU Yingchu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39,共14页
Layer-block tectonics (LBT) concept, with the core of pluralistic geodynamic outlook and multilayer-sliding tectonic outlook, is one of new keys to study 3-dimensional solid and its 4-dimensional evolution history o... Layer-block tectonics (LBT) concept, with the core of pluralistic geodynamic outlook and multilayer-sliding tectonic outlook, is one of new keys to study 3-dimensional solid and its 4-dimensional evolution history of global tectonic system controlled by global geodynamics system. The LBT concept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lithospheric tectonics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bout 30 000 km of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data, some layer-blocks in the Nansha micro-plate can be divided as Nansha ultra-crustal layer-block, Zengmu crustal layer-block, Nanwei (Rifleman bank)-Andu (Ardasier bank) and Liyue (Reed bank) North Palawan crustal layer-blocks, Andu-Bisheng and Liyue-Banyue basemental layer-block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emental layer-blocks have been dicussed, and three intra-plate basin groups are identified. The intra-plate basins within Nansha micro-plat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basin groups of Nanwei- Andu, Feixin-Nanhua, and Liyue-North Palawan based on the different geodynamics. In the light of pluralistic geodynamic concept, the upheaving force induced by the mid-crust plastic layer is proposed as the main dynamical force which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ra-plate basins within the Nansha micro-plate. Finally, models of a face-to-face dip-slip detachment of basemental layerblock and a unilateral dip-slip-detachment of basemental layer-block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forming mechanisms of the Nanwei Andu and Liyue-North Palawan intra-plate basin group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block tectonics forming mechanism of intra-plate basin Nansha micro-plate south china sea oil and gas gas hydrate
下载PDF
利用弹性参数反演预测潮汕坳陷目标构造的含油气性
5
作者 钟广见 强昆生 +8 位作者 杨建礼 孙鸣 赵静 冯常茂 王超 易海 赵忠泉 阎贫 刘大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8-1760,共13页
【研究目的】潮汕坳陷构造隆起部位受砂岩储层发育程度和构造条件的双重控制,其侧翼洼陷为其提供烃源,是油气聚集最有利区。利用地震反演的弹性参数进行含油气性预测的潮汕坳陷中生界砂岩储层具有明显的低密度特征,而其他岩性的密度偏... 【研究目的】潮汕坳陷构造隆起部位受砂岩储层发育程度和构造条件的双重控制,其侧翼洼陷为其提供烃源,是油气聚集最有利区。利用地震反演的弹性参数进行含油气性预测的潮汕坳陷中生界砂岩储层具有明显的低密度特征,而其他岩性的密度偏高。【研究方法】利用叠前地震全道集资料直接反演密度、泊松比等弹性参数,通过密度反演成果预测砂岩储层发育情况和烃类分布,实现对中生界含油气性的预测。【研究结果】泊松比对烃类比较敏感,储层含烃后具有明显的低泊松比特征。【结论】利用地震反演的弹性参数进行含油气性预测表明,烃类异常特征明显,预测构造隆起部位具有较好的含油气性。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技术使无井区域储层预测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类似研究新区的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工作,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叠前地震 弹性参数反演 油气勘查工程 含油气性预测 南海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探井提速提效技术及应用
6
作者 韩成 邓文彪 +2 位作者 陈力 徐靖 魏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4,共5页
北部湾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地层构造分布零散,断层发育,地层坍塌压力高,钻进期间易发生井漏,目的层裸眼段长,经常钻遇抗压强度高的花岗岩。钻探面临着井位转换频繁、地层易垮塌及漏失、海上油基钻屑处理难度大、花岗岩机械钻速低、弃井... 北部湾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地层构造分布零散,断层发育,地层坍塌压力高,钻进期间易发生井漏,目的层裸眼段长,经常钻遇抗压强度高的花岗岩。钻探面临着井位转换频繁、地层易垮塌及漏失、海上油基钻屑处理难度大、花岗岩机械钻速低、弃井时效低等问题。为进一步降低钻探周期及作业成本,采用“一孔双眼”勘探模式、井身结构优化技术、海上油基钻屑处理技术、新型复合冲击钻井提速技术、长裸眼段一次性水泥塞弃井工艺、水泥伞悬空水泥塞技术等提速提效措施,有效解决了南海西部海域钻探难题,且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提高了勘探及钻井作业时效,为同类型油气田钻探提速提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 探井 提速提效 油基钻屑 井身结构 复合冲击器 水泥伞
下载PDF
南海东部E油田钙质夹层特征及影响
7
作者 田腾飞 冯沙沙 +2 位作者 涂志勇 李壮 李晓艳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08-210,共3页
钙质夹层研究对储层精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动静态资料分析,对南海东部E油田钙质夹层岩性、测井、分布特征及其对油田动态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E油田分为三类钙质夹层:生物碎屑灰岩、含生屑砂岩、钙质砂岩,夹层厚度在0.2~1.5... 钙质夹层研究对储层精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动静态资料分析,对南海东部E油田钙质夹层岩性、测井、分布特征及其对油田动态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E油田分为三类钙质夹层:生物碎屑灰岩、含生屑砂岩、钙质砂岩,夹层厚度在0.2~1.5m之间,小于0.5m厚钙质夹层测井特征不明显;单砂体间钙质夹层平面展布在100m以上,且发育较连续;单砂体内部厚度小于0.5m钙质夹层平面展布范围小于100m;利用垂向0.2m网格建立地质模型,模型更符合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部 钙质夹层 复合砂体 无水采油期
下载PDF
南海西部原油领域勘探进展与突破方向
8
作者 邓勇 胡德胜 +4 位作者 游君君 满勇 满晓 陈林 付大巍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4,共14页
南海西部原油领域历经多年勘探,探明程度高,勘探难度日益增大。近年来,转变思路,大力拓展新领域。攻关岩性圈闭发育机制,建立了流三段“低位转换带控砂,湖侵互层叠置连片”的广覆式砂体沉积模式,阐明了大面积连片岩性圈闭形成机理,创建... 南海西部原油领域历经多年勘探,探明程度高,勘探难度日益增大。近年来,转变思路,大力拓展新领域。攻关岩性圈闭发育机制,建立了流三段“低位转换带控砂,湖侵互层叠置连片”的广覆式砂体沉积模式,阐明了大面积连片岩性圈闭形成机理,创建了“近源广覆式有序富集”成藏模式,发现南海西部首个大中型岩性油田;攻关深层大型储集体和优质储层发育机制,建立构造-层序-地貌耦合控砂分析技术,提出了限制型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模式,明确了相带与溶蚀差异控储机制,涠西南凹陷B洼深层、乌石凹陷反转构造带倾末端、文昌B凹陷双古领域获得了勘探突破。同时明确了大型构造脊大型储集体耦合的深层领域、富烃凹陷周缘地层-岩性圈闭领域、源储对接潜山领域和烃源条件落实边部凹陷是南海西部原油领域下步重点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 涠西南凹陷 乌石凹陷 文昌B凹 勘探进展 岩性油藏 涠洲11-6 中深层
下载PDF
我国南海资源开发装备发展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田辰玲 杨建民 +3 位作者 林忠钦 李欣 程正顺 柳存根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4,共11页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超过70%为深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深海资源,尤其是深海油气、深海矿产等。高温、高湿、高盐是我国南海区别于其他海域的主要特征,研究适用于南海资源开发的海洋装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了国...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超过70%为深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深海资源,尤其是深海油气、深海矿产等。高温、高湿、高盐是我国南海区别于其他海域的主要特征,研究适用于南海资源开发的海洋装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详细分析了南海资源开发装备的发展需求与关键技术,提出了南海资源开发装备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等。最后从装备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了南海资源开发装备产业的发展建议:依托海南省建设深海油气开发关键技术研发中心和应急救援中心、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研发中心、深海养殖示范区和试验区以及国家南海深远海海上综合试验场等,逐步建设“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深海工程装备保障基地”“国家深海科技产业中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资源 海洋装备 深海油气资源 深海矿产资源 海上试验场
下载PDF
高品质Ⅲ类基础油工业化生产与性能
10
作者 李玉华 顾善龙 +1 位作者 陈春保 韩守知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39,共5页
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简称泰州石化)以中国南海原油的减压馏分油为原料,利用现有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装置,采用全加氢工艺,通过调整原料油性质、优化工艺参数,生产出两种黏度级别的高品质APIⅢ类润滑油基础油TZ-HVI 6和TZ-HVI 4。... 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简称泰州石化)以中国南海原油的减压馏分油为原料,利用现有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装置,采用全加氢工艺,通过调整原料油性质、优化工艺参数,生产出两种黏度级别的高品质APIⅢ类润滑油基础油TZ-HVI 6和TZ-HVI 4。产品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所产API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高、饱和烃含量高、硫含量低、倾点低、低温动力黏度优,相关性质参数与同类进口主流产品相近,部分性能指标甚至优于SK公司生产的YUBASE系列Ⅲ类润滑油基础油。进而,以泰州石化所产APIⅢ类润滑油基础油TZ-HVI 6和TZ-HVI 4为原料生产出SP 5W-30规格的汽油机油,其抗泡性、硫含量、磷含量、高温高剪切黏度、蒸发损失、硫酸盐灰分等关键理化性能满足ACEA C3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原油 加氢 润滑油基础油 工艺参数
下载PDF
南海东部油田浅储层随钻测压取样技术及应用
11
作者 李朝 卢昌 +3 位作者 夏竹君 孔令盼 党黎锋 龚一顺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0期86-88,共3页
针对南海东部浅层疏松砂岩地层的特征,优选了测压取样工具,提出了在作业前优化作业方案,在测压取样过程中,优化泵抽速度,及时判断砂堵并有效解堵等,大大提高了测压取样作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 南海东部 海上油田 探针 测压 取样
下载PD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Sub-sea Methane Venting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忠 颜文 +3 位作者 汤贤赞 刘建国 陈木宏 杨华平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1期193-204,共12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variability and their possible implication for sub,sea methane venting,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S) of 145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southern South Chi...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variability and their possible implication for sub,sea methane venting,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S) of 145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was investigated. Magnetic particles extracted from 20 representative samples were also examined for their mineral,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micromorphology. Results indicate that MS values range between -7.73×10^-8 and 45.06×10^-8m^3/kg. The high MS zones occur at some hydrocarbon-bearing basins and along main tectonic zones, and low ones are distributed mainly within the river delta or along continental shelves. Iron concretions and manganese concretions are not main contributors for high MS values in sediments, while authigenic iron sulphide minerals are possibly responsible for the MS enhancement. This phenomenon is suspected to be produced by the reducing environment where the high upward venting methane beneath the seafloor reacts with seawater sulfate, resulting in seep precipitation of highly susceptible intermediate mineral pyrrhotite, greigite and paramagnetic pyrite. It suggests that MS variability is possibly one of the geochemical indicators for mapping sub-sea zones of methane venting in the southern 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agnetic particle oil/gas gas hydrate surface sediment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深水油气资源前景 被引量:40
13
作者 何家雄 施小斌 +4 位作者 夏斌 刘海龄 阎贫 姚永坚 张树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浅海油气苗调查及浅井钻探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在陆架浅水区已勘探发现多个油气田,建成了一定储量规模的油气产能,基本构成了南海北部油气富集区的格局。然而,如何保持油气可持续发展,尽快寻找油气储量接替...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浅海油气苗调查及浅井钻探以来,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在陆架浅水区已勘探发现多个油气田,建成了一定储量规模的油气产能,基本构成了南海北部油气富集区的格局。然而,如何保持油气可持续发展,尽快寻找油气储量接替的新领域,这是该区油气勘探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与世界深水盆地一样,颇具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近期LW3-1-1深水探井钻探的新发现表明,其应是该区油气资源接替非常现实的战略选区和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 陆架浅水油气勘探 陆坡深水油气 成藏地质条件 油气资源前景
下载PDF
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 被引量:55
14
作者 陈洁 温宁 李学杰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85-1294,共10页
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享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南海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东亚及相邻各国必经之路.资源之争,使得周边各国使出浑身解数,发展海洋经济与技术,1981年至2002年,越南就从南沙海域的油... 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享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南海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东亚及相邻各国必经之路.资源之争,使得周边各国使出浑身解数,发展海洋经济与技术,1981年至2002年,越南就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了1亿吨石油、15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半世纪中国南海油气勘探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发现了26个新生代盆地,取得了南海海域的基本石油地质成果,为南海的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南海具有巨大的勘探空间及技术发展空间,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会带来南海油气勘探的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油气资源 南海周边国家 勘探现状
下载PDF
“源热共控论”:来自南海海域油气田“外油内气”环带有序分布的新认识 被引量:88
15
作者 张功成 朱伟林 +3 位作者 米立军 张厚和 梁建设 屈红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7-1005,共19页
南海海域新生代经历印支—南海地台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区域沉降阶段,形成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壳区三大区域构造单元。围绕洋壳区,大陆坡和大陆架呈准环带状分布格局。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大陆坡上,亦环绕中央洋壳区呈环带状分... 南海海域新生代经历印支—南海地台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区域沉降阶段,形成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壳区三大区域构造单元。围绕洋壳区,大陆坡和大陆架呈准环带状分布格局。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大陆坡上,亦环绕中央洋壳区呈环带状分布。南海油气勘探活动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截至目前已发现数百个油气田,这些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南部、北部和西部等大陆边缘。油气田分布主要呈大陆架或其近陆部分以油田为主、大陆坡(也包括邻近大陆架部分区域)以气田为主的"外油内气"特征。油环区凹陷烃源岩以中深湖相泥岩或深海相泥岩为主,沉积有机质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地壳相对较厚、热流值相对较低、烃源岩主要处在生油窗以内,烃类产物主要是原油。气环区生烃凹陷烃源岩以海陆过渡相泥岩和海相烃源岩为主,沉积有机质主要是Ⅱ2—Ⅲ型干酪根,地壳厚度相对较薄,热流值高,具"超热盆"特征,烃源岩以生气为主。油环区主力储层是砂岩,形成于湖相到浅海环境,存在多套储盖组合。气环区内带存在浅水沉积和深水沉积两套储盖组合,以深水扇和生物礁储层为主,盖层主要为海相泥岩。以300m水深为界,油环带主要位于浅水区,勘探程度较高;内带气环主要位于陆架下部及陆坡区,勘探程度较低。南海海域勘探领域正在由浅水区向深水区发展。南海油气资源丰富,有望成为我国新的大油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油田分布 气田分布
下载PDF
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及平台选型 被引量:93
16
作者 谢彬 张爱霞 段梦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介绍了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状况,对国外典型的深海油田开发工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国内海洋工程资源现状、技术与装备状况以及南海的环境条件,提出了适宜中国南海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国际上所应用的不同... 介绍了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状况,对国外典型的深海油田开发工程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国内海洋工程资源现状、技术与装备状况以及南海的环境条件,提出了适宜中国南海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模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国际上所应用的不同种类的深水钻井及采油平台,分析了各类平台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状况,提出了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平台结构选型的方案,并探讨了我国深水平台技术研究的重点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深水油气开发 工程模式 钻井船 张力腿平台 半潜式平台
下载PDF
南海油气资源综述及开发战略设想 被引量:17
17
作者 公衍芬 杨文斌 谭树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147,共11页
南海是西北太平洋的边缘海之一,海底地形复杂,南、北宽而缓,东、西窄而陡,陆缘发育一系列沉积盆地。南海油气资源丰富,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综合介绍了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区,西沙、中沙远景区,深海区,礼乐-太平远景区和南... 南海是西北太平洋的边缘海之一,海底地形复杂,南、北宽而缓,东、西窄而陡,陆缘发育一系列沉积盆地。南海油气资源丰富,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综合介绍了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区,西沙、中沙远景区,深海区,礼乐-太平远景区和南海南部大陆架油气区的沉积盆地,并对这些沉积盆地的资源量和油气远景进行综述。按照对南海石油地质特征的认识,将海域分为油气生产区、远景区以及无远景区(深海区)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开发战略设想。应该加速北部大陆架油气区这一海域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西沙、中沙远景区经过地球物理勘探、区域研究,选准靶区,重点突破;在南沙海域,应遵循"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调整战术,以我主动开发,代替对方单独开发,最好形成联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开发战略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准被动陆缘深水油气与水合物共生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何家雄 颜文 +2 位作者 马文宏 祝有海 陈胜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0,共6页
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区处在欧亚、印-澳和太平洋-菲律宾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基本属性和典型断拗双层或三层盆地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相邻的北部陆架浅水区一样具备基本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区处在欧亚、印-澳和太平洋-菲律宾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基本属性和典型断拗双层或三层盆地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相邻的北部陆架浅水区一样具备基本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地质条件与世界典型被动陆缘盆地深水油气富集区基本类似,但亦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特殊性。南海北部深水油气运聚成藏及其空间分布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纵向上的共生组合关系及烃源供给上的成因联系,其油气地质意义在于其浅层油气及海底水合物显示可以指示深部油气藏的存在或作为深部油气藏勘探的指向和示踪,而这种空间上的共生叠置关系,亦拓宽了资源勘探领域,扩大了其资源规模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 深水油气 海底水合物 共生组合关系 油气指示与示踪
下载PDF
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前景 被引量:62
19
作者 朱伟林 张功成 +1 位作者 钟锴 刘宝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5期46-50,共5页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在其北部、西部和中南部形成了数目众多、类型各异的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南海北部陆架区已经成为中国近海的...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在其北部、西部和中南部形成了数目众多、类型各异的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南海北部陆架区已经成为中国近海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陆坡深水区的勘探也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我国传统疆域内的油气资源正在不断受到南海周边国家的蚕食,因此,应该加快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油气资源 石油地质条件 深水区 国家主权
下载PDF
数值试井技术在南海油气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姜平 孙雷 +2 位作者 杨志兴 李树松 许月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5,共4页
针对南海油气田存在的邻井干扰试井问题、多相流试井问题及非均质油气藏试井问题,开发了新型的数值试井技术——Voronoi数值试井技术。首先以渗流力学理论和物质平衡理论为基础,建立油气水三相渗流数学模型;然后利用Voronoi网格技术将... 针对南海油气田存在的邻井干扰试井问题、多相流试井问题及非均质油气藏试井问题,开发了新型的数值试井技术——Voronoi数值试井技术。首先以渗流力学理论和物质平衡理论为基础,建立油气水三相渗流数学模型;然后利用Voronoi网格技术将数学模型进行空间及时间离散化,将油气藏离散为多个网格单元;最后采用迭代求解,得到各网格单元压力分布及各种物性参数。该技术以精细的Voronoi网格刻画了油气藏的实际地质情况,实现了精细的试井解释;与常规技术相比较,能将局部精细网格和基本粗化网格结合在一起,做到井筒、断层等附近采用精细网格,而离井较远的地方采用稀疏的基本网格,这样既能真实刻画油气藏地质特征,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网格数据,提高了试井运算速度和精度。在南海油气田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多相流等疑难试井问题,为南海复杂油气田的试井分析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油气田 数值试井 多相流试井 干扰试井 非均质油气藏 试井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