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IN CIRCULATIONS AND PRECIPITATION MODULATED BY THE TROPICAL CYCLOGENESIS OVER SOUTH CHINA SEA-WESTERN PACIFIC DURING GUANGDONG FLOODING PERIOD
1
作者 李春晖 万齐林 +2 位作者 郑彬 谷德军 林爱兰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1年第4期363-374,共12页
Based on tropical cyclone datasets from 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USA)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rainfall records from 743 ... Based on tropical cyclone datasets from 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USA)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rainfall records from 743 stations in China,the impacts of cyclogenesis number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are studied on the 30-60-day oscillations in the precipitation of Guangdong during the flooding period.The year with more-than-normal (less-than-normal) tropical cyclogenesis is defined as a 'high year' ('low year').In light of the irregular periodic oscillations,the method used to construct the composite life cycle is based on nine consecutive phases in each of the cycles.Phases 1,3,5,and 7 correspond to,respectively,the time when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reach theminimum,a positive transition (negative-turning-to-positive) phase,the maximum,and a negative transition phas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30-60-day oscill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well-organized eastward propagation system from the Arabian Sea/Bay of Bengal and a westward-propagating system (with cyclonic and anticyclonic anomalies in the northwest-southeast direction)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o western Pacific during the high years,whereas the precipitation is affected during a low year by the circulati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ern Pacific (with cyclonic and anticyclonic anomalies in the northeast-southwest direction).During the high year,the warm and wet air mass from the ocean to the west and south are transported to Guangdong by westerly anomalies and an enclosed latitudinal cell,which ascend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low latitudes and descend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low latitudes.During the low year,the warm and wet air mass from the ocean to the south is transported to Guangdong by southwesterly wind anomalies and local ascending movements.Because the kinetic energy,westerly,easterly shift,vertical velocity and vapor transportation averaged over (109-119° E,10-20° N) is stronger in high years than those in low years,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30-60-day oscillations in Guangdong is higher in high years than that in low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南海和西方的太平洋上的风暴之发展形成数字 在广东省的降水 30-60-day 摆动
下载PDF
粤东连平—河源—汕尾地震测深剖面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意义
2
作者 叶秀薇 吕作勇 +6 位作者 王亮 宋佳佳 段永红 王帅军 宋向辉 郑金宝 皮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04-2321,共18页
为适应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广东省地震局联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河南省地球物理空间信息研究院于2021年在粤东地区实施了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以期获得粤东地区深部地壳速度结构.本文采用地震射线走时正演对粤东地区NW... 为适应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广东省地震局联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河南省地球物理空间信息研究院于2021年在粤东地区实施了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以期获得粤东地区深部地壳速度结构.本文采用地震射线走时正演对粤东地区NW向连平—河源—海丰测线数据进行了处理解释,构建了该剖面的二维壳幔速度结构模型.该模型表明,沿剖面自NW向SE,莫霍面深度由32 km缓慢抬升至29 km,广州—恩平断裂带、河源—邵武断裂带和政和—大埔断裂带的对应位置都显示莫霍面有抬升现象;研究区存在多条NE向展布深大断裂;中地壳发育低速异常区域(低速体)受断裂控制,主要分布于政和—大埔断裂带NW内陆方向,可能与中生代早期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质岩浆相关.我们认为壳内低速区域(低速体)可能是影响研究区深部孕震环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大陆 粤东地区 人工地震测深 壳幔精细速度结构 壳内低速体
下载PDF
Two-episode Tectono-thermal Events of the Heyuan Fault in Late Cretaceous and Oligocene 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 Southernmost South China Block 被引量:4
3
作者 WANG Qiangmao LI Hailong +4 位作者 LI Tingdong DING Xiaozhong ZHEN Junwei ZHANG Min FAN Yanxi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47-459,共13页
The Heyuan Fault, is one of the main NE-trending faults in the southernmost South China Block and is close to the northernmost South China Sea to the south. The fault features multi-stage deformation and controlled th... The Heyuan Fault, is one of the main NE-trending faults in the southernmost South China Block and is close to the northernmost South China Sea to the south. The fault features multi-stage deformation and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late Cretaceous to Cenozoic basins. Based on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geochronological research, including zircon U-Pb, Rb-Sr isochron, zircon U-Th-He dating, two episodic tectono-thermal events are recognized. The first occurred during ~79 Ma to 66 M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scale quartz-fluid emplacement. The other occurred at ~34 Ma, which features the eruption of a set of basalts. The two events show a changing on material source from siliceous hydrotherm to basalt magma, supporting obvious lithospheric thinning of the southernmost South China Block, which shed light on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 SCB and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o-thermal events Heyuan Fault Heyuan Basin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China Block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Predicting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by pH—A Case Study of Red Soil Series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Anqi Wang Bing Ju Decheng L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9年第4期508-517,共10页
pH and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BSP) are two basic indexes in identifying soil types in Chinese Soil Taxonomy. Some studies proved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BSP and pH, thus it could save the co... pH and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BSP) are two basic indexes in identifying soil types in Chinese Soil Taxonomy. Some studies proved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BSP and pH, thus it could save the cost of laboratory work if we can infer BSP directly from pH. In this study, the measured values of BSP and pH of 162 and 232 horizon samples from 48 and 55 red soil series surveyed from 2009 to 2011 in Fujian and Guangdong respectively were adopted from Soil Series Database to set up the optimal correlation model between BSP and p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BSP ranged from 2.30% to 94.02% with a mean of 25.07%, while pH from 3.42 to 6.91 with a mean of 4.98 for the total soil samples.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H between different soil types (R2 were 0.624 for Ferralosols, 0.507 for Ferrosols, 0.515 for Argosols, and 0.456 for Cambosols, p 2 were 0.580 for Quaternary red clay, 0.434 for granite, 0.642 for sandstone, and 0.712 for basalt, p 2 were 0.623 for dryland, and 0.404 for forest land, p 0), their probability density curves were mainly in flat or normal curves (y = 6.84x2 &#8722;45.86x + 81.52, R2 = 0.494, p < 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BSP) Correlation Model Red Soil SERIES Fujian guangdong south China
下载PDF
STUDY ON THE CAUSE OF HEAVY RAIN 200506 (HR200506) IN GUANGDONG
5
作者 郑彬 林爱兰 +3 位作者 袁金南 谷德军 李春晖 梁建茵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A continuous heavy rain visited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June 18-25, 2005 (named Heavy Rain 200506, HR200506) and had resulted in enormous economic loss. The ageostropic Q vectors, θse, meridional circulation, compu... A continuous heavy rain visited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June 18-25, 2005 (named Heavy Rain 200506, HR200506) and had resulted in enormous economic loss. The ageostropic Q vectors, θse, meridional circulation, computed from the NCEP reanalysis, and TBB are used to study the rainfall proces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onvective system moved northward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nd stayed in Guangdong for several days, which was a direct cause of HR200506. The process is a result of the activ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There were two rainbands of HR200506 in Guangdong. One laid in the north of Guangdong that produced frontal rainfall; another situated on the south of Guangdong which produced monsoon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季风 广东 大雨 气象分析
下载PDF
抗战时期粤北华南教育先师的翻译活动研究
6
作者 黄莉萍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7-21,共5页
在抗战这一特殊历史语境下,粤北华南教育先师的翻译活动是全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具有趋时性、艺术性、实用性特征,契合了战时文艺政策,服务于彼时社会语境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对认识特定历史语境下翻译的规律、特征与形... 在抗战这一特殊历史语境下,粤北华南教育先师的翻译活动是全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具有趋时性、艺术性、实用性特征,契合了战时文艺政策,服务于彼时社会语境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诉求,对认识特定历史语境下翻译的规律、特征与形态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粤北华南教育先师 翻译
下载PDF
地形对一次粤北暖区暴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梁钟清 张艳霞 +1 位作者 钟水新 韦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550,共15页
地形对暖区暴雨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粤北一次暖区暴雨为例,从大尺度背景、中尺度特征及预报难点等方面分析了地形的作用,并利用CMA-GD模式进行了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在副高与西风槽之间的双低空急流下发生,南岭地... 地形对暖区暴雨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粤北一次暖区暴雨为例,从大尺度背景、中尺度特征及预报难点等方面分析了地形的作用,并利用CMA-GD模式进行了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在副高与西风槽之间的双低空急流下发生,南岭地形对低空急流的动力作用、对θse舌和水汽的阻滞拦截作用,为暴雨出现在粤北创造有利条件;地形热力作用下产生的中尺度辐合线是对流触发的机制。敏感性试验显示南岭地形对暖区暴雨的落区影响显著,降水落区随南岭地形升高(降低)而往南(北)偏移。西南急流在经过南岭时,低层风速、散度、温度以及垂直速度都会随地形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当南岭地形高度降低时,正面阻挡和摩擦作用减弱,急流、辐合及上升运动区向北推进到西风槽附近,导致雨区往北偏移;南岭地形高度升高时,地形阻挡和摩擦作用增强,辐合及上升运动区被阻隔在南岭南侧,暖区对流提前触发,雨区发生在粤北。可见,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来自大尺度环流背景的影响,但其落区与南岭地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暖区暴雨 南海副高 南岭地形 CMA-GD模式 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粤北古道沿线宗祠建筑形态特征量化分析
8
作者 任子茹 汤朝晖 汪垚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0期53-63,共11页
粤北地区因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及移民所带来的文化融合扩散导致了该区域宗祠建筑的类型多样性与非典型性。文章结合Google Earth、ArcGIS及实地调研,对粤北古驿道(茶亭—连江水路古道、宜乐与西京古道、城口湘粤古道、粤赣古道)沿线宗祠... 粤北地区因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及移民所带来的文化融合扩散导致了该区域宗祠建筑的类型多样性与非典型性。文章结合Google Earth、ArcGIS及实地调研,对粤北古驿道(茶亭—连江水路古道、宜乐与西京古道、城口湘粤古道、粤赣古道)沿线宗祠建筑进行定点采样和定量分析,建立数据库后利用SPSS分析软件梳理当地宗祠建筑与古道及村落关系、所在村落特征,平立面类型、构架特色及空间关系,借助SPSS归纳不同变量间相关性,量化分析粤北古道沿线宗祠建筑形态特征。试以89座古道沿线宗祠建筑调研为起点,不同平面类型变化模式及其演化动因为线索,厘清祭祀建筑形态建构及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粤古驿道 宗祠建筑 建筑形态 SPSS 粤北
下载PDF
《岭南科学杂志》昆虫分类与区系研究成果
9
作者 周艳艳 陈小璨 +2 位作者 贾凤龙 杨星科 李志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329,共17页
《岭南科学杂志》(Lingnan Science Journal)为原岭南大学创办的英文刊物,是我国现代最早、最为著名的以刊登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成果为主的期刊之一。其所刊登的昆虫分类与区系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我国昆虫学事业的发展,也成为我... 《岭南科学杂志》(Lingnan Science Journal)为原岭南大学创办的英文刊物,是我国现代最早、最为著名的以刊登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成果为主的期刊之一。其所刊登的昆虫分类与区系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我国昆虫学事业的发展,也成为我国昆虫多样性研究,特别是华南地区昆虫多样性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本文通过查阅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资料室中该期刊珍贵的原始文献资料,对其自创刊至停刊30年间所发表的全部昆虫分类与区系研究论文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了相关工作所涉及的昆虫类群、作者、新属种发表情况以及物种区系分布等信息,同时提供了全部论文的题名索引。结果表明:该杂志所刊登的昆虫分类与区系研究论文对于我国昆虫学研究意义重大,不但大量增加了新分类单元的数量,同时加深和细化了我们对物种区系分布的认识,其中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为新物种发表最重要的模式产地。这些工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岭南地区昆虫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农林害虫防控以及资源昆虫利用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昆虫分类学 统计分析 文献索引 粤港澳大湾区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定向赛事与传统村落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为中心
10
作者 尹少丰 卓建南 陈洪武 《武术研究》 2023年第7期81-85,共5页
定向赛事与传统村落旅游的融合发展,既有利于古驿道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活化工作,也有利于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的内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为例,从定向赛事和举办地传统村落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出发,对定向赛事与... 定向赛事与传统村落旅游的融合发展,既有利于古驿道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活化工作,也有利于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的内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为例,从定向赛事和举办地传统村落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出发,对定向赛事与传统村落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探寻两者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认为,定向赛事与传统村落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包括: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相关利益主体的共同追求;技术创新赋能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路径:加强资源优化,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把握市场方向,增强产业融合动力;借助信息技术,推动融合创新发展;注重功能整合,构筑融合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大赛 传统村落旅游 融合发展 动力 路径 南粤古驿道
下载PDF
广东普宁锡岭岗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11
作者 李表鹏 柯琳 +1 位作者 周荣德 朱沛云 《云南地质》 2023年第1期37-42,共6页
锡岭岗锡多金属矿锡矿体位于晚侏罗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下侏罗统上龙水组接触带,云英岩化、褐铁矿化强。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裂隙充填矿床、工业类型为云英岩型矿床,岩体内外接触带、南北向次级断裂、云英岩化、硅化、化探元素组合异常... 锡岭岗锡多金属矿锡矿体位于晚侏罗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下侏罗统上龙水组接触带,云英岩化、褐铁矿化强。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裂隙充填矿床、工业类型为云英岩型矿床,岩体内外接触带、南北向次级断裂、云英岩化、硅化、化探元素组合异常和前人遗留老硐、旧坑等为重要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内外接触带 南北次级断裂 云英岩脉型锡多金属矿 广东普宁市
下载PDF
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山岩系划分和时代讨论 被引量:36
12
作者 巫建华 周维勋 章邦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2-370,共9页
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山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再根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火山旋回分析,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均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余田群下部称水头迳组、上部称菖蒲组,莲花... 根据不整合面和岩石组合特征,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山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再根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火山旋回分析,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均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余田群下部称水头迳组、上部称菖蒲组,莲花寨群下部称上丁组、上部称鸡笼嶂组,版石群下部称合水组、上部称优胜组。菖蒲组的同位素年龄为176~147.6 Ma,峰值为170~160 Ma,属中侏罗世;鸡笼嶂组同位素年龄为154~138 Ma,峰值为150~140 Ma,属晚侏罗世;合水组的化石特征指示其属早白垩世;优胜组同位素年龄为104~72.2 Ma,峰值为86.5~100 Ma,属晚白垩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白垩纪 火山岩系 地层划分 赣南-粤北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矿区加里东期火山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3
作者 伍静 王广强 +5 位作者 梁华英 黄文婷 林书平 邹银桥 孙卫东 王要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5-1154,共10页
粤北大宝山矿区一带出露一套与层状Fe-Cu-Pb-Zn矿化紧密共生的层状火成岩。层状火成岩产状与上覆页岩及大理岩和下伏碳质页岩基本一致。本文通过层状火成岩显微特征及锆石年龄探讨火成岩形成环境及时代。层状火成岩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粤北大宝山矿区一带出露一套与层状Fe-Cu-Pb-Zn矿化紧密共生的层状火成岩。层状火成岩产状与上覆页岩及大理岩和下伏碳质页岩基本一致。本文通过层状火成岩显微特征及锆石年龄探讨火成岩形成环境及时代。层状火成岩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发育条带状构造及流动构造。层状火成岩的斑晶主要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棱角明显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少量角闪石、黑云母及黄铁矿等晶屑及少量岩屑组成,基质为火山熔浆凝结形成的全晶质矿物,主要由粒度极细的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白云母及少量黑云母等组成,石英和钾长石构成典型的霏细结构。层状火成岩含大量火山碎屑及具流动构造等现象表明其为火山碎屑熔岩类,主要为英安质凝灰熔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及角砾熔岩。大宝山矿区中部流纹质凝灰熔岩和东部丘坝一带英安质凝灰熔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36.4±4.1Ma,MSWD=0.94和434.1±4.4Ma,MSWD=1.9,是加里东期形成的。据大宝山矿区熔岩锆石U-Pb年龄,结合层状熔岩和灰岩及碳质页岩紧密共生及区域深大断裂构造活动特征,我们认为大宝山与层状矿化关系密切的层状火成岩为加里东期海相火山熔岩,粤北一带加里东期海相火山活动可能和形成于加里东期的吴川-四会深大断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火山岩 锆石年龄 华南粤北
下载PDF
广东0506大暴雨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郑彬 林爱兰 +3 位作者 袁金南 谷德军 李春晖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2005年6月18~25日,广东省出现罕见的持续强降水过程(0506大暴雨),造成广东省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非地转Q矢量、假相当位温和经向环流对这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地区的对流系统北移并多日滞留在广东... 2005年6月18~25日,广东省出现罕见的持续强降水过程(0506大暴雨),造成广东省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非地转Q矢量、假相当位温和经向环流对这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地区的对流系统北移并多日滞留在广东地区是0506大暴雨的一个直接原因,它是南海夏季风活动的一个表现;广东0506大暴雨有明显的南北两个主要的降水区域,其中南边是季风对流降水,而北部则属于锋面降水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大暴雨 非地转Q矢量 南海夏季风
下载PDF
华南陆壳基底的幕式生长——来自广东古寨花岗闪长岩中锆石LA-ICPMS定年的信息 被引量:50
15
作者 丁兴 周新民 孙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2-392,共11页
本文报道了粤东古寨岩体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多成因、多阶段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值。由此说明,华南陆壳基底可能具有多旋回幕式生长的特征。其生长幕较为精确的峰期时间(36个数据)依次为-3.1 Ga、2.7 Ga±、1.8 Ga±、1.6 Ga... 本文报道了粤东古寨岩体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多成因、多阶段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值。由此说明,华南陆壳基底可能具有多旋回幕式生长的特征。其生长幕较为精确的峰期时间(36个数据)依次为-3.1 Ga、2.7 Ga±、1.8 Ga±、1.6 Ga±、1.1 Ga±、0.91 Ga±、0.51 Ga±、0.20-0.10 Ga。同时表明,古寨岩体属于加里东早期,其成岩时间为507±17 Ma(MSWD=0.03)。此外,对比收集到的华南508个、澳大利亚1178个基底年龄数据,探讨了华南基底地壳形成和生长的几个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古寨岩体 花岗闪长岩 锆石 LA—ICPMS 同位素年龄值 地质年代学
下载PDF
粤西-桂东成矿带园珠顶铜钼矿床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1
16
作者 钟立峰 夏斌 +4 位作者 刘立文 李杰 林秀广 徐力峰 林良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5-404,共10页
最近在粤西-桂东成矿带园珠顶地区发现了大型斑岩Cu-Mo矿床。为研究其成矿时代,笔者选取了该矿床钼矿体中的2个钻孔岩芯样品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法同位素定年,2个岩芯共11个辉钼矿样品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为149.8~155.9 Ma;对ZK12-11... 最近在粤西-桂东成矿带园珠顶地区发现了大型斑岩Cu-Mo矿床。为研究其成矿时代,笔者选取了该矿床钼矿体中的2个钻孔岩芯样品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法同位素定年,2个岩芯共11个辉钼矿样品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为149.8~155.9 Ma;对ZK12-112岩芯8个辉钼矿分析数据进行Re-Os等时线拟合,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57.3±4.3)Ma,初始^187Os为(-0.15±0.18)ng/g,MSWD=0.92;对2个钻孔样品测得的11个数据进行Re-Os等时线拟合,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55.6±3.4)Ma,初始187Os为(-0.08±0.15)ng/g,MSWD=0.85。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选自钻孔ZK16-104岩芯的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非常高,可能指示园珠顶Cu-Mo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这也被区域内出露的许多同时代的基性侵入体所佐证。园珠顶斑岩Cu-Mo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数据可能指示早侏罗世具高浮力块体的Izanagi板块俯冲到粤西-桂东地区而改变了俯冲角度,导致俯冲板片撕裂而开天窗或岩石圈加厚而发生拆沉,在该地区出现一系列NE向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伸展带,引发了软流圈物质在中晚侏罗世沿着NE向深断裂与EW向古断裂的交汇部位上涌,形成了粤西-桂东地区许多同时代的花岗岩类岩体、基性侵入体(或包体)和与此相关的Cu、Pb、Zn、Au、Ag矿床、W-Sn多金属矿床以及园珠顶斑岩型Cu-Mo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RE-OS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园珠顶矿床 粤西-桂东成矿带 华南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迪生 魏建苏 +3 位作者 周水华 杨会 杨凡 黎广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1-586,共6页
为了解南海与季风的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2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8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 为了解南海与季风的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2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8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结束偏晚(早)是主要现象。西沙平均水温时间系列的距平值自1978年1~3月开始有上升趋势,年平均水温距平值上升趋势出现在1979年。结论:南海中北部在2月次表层水温持续编暖(冷)时,夏季风爆发偏早(晚)、广东出现洪涝(干旱)灾害是主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次表层水温 夏季风 广东旱涝
下载PDF
粤东和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中生界及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钟广见 易海 +2 位作者 林珍 金华峰 刘振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区块向东南退却。粤东地区中侏罗统以湖相沉积为主,塘厦组为深湖相沉积的厚层泥岩,是较好的烃源岩。在潮汕坳陷中、晚侏罗世仍处于浅海环境,向台西南盆地演变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其陆坡区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白垩纪,在粤东沿莲花山及河源深断裂发育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湖盆,以河流和湖泊相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由于燕山运动第Ⅲ幕的强烈活动,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都发生地壳抬升。潮汕坳陷白垩系为河流、湖泊相沉积。台西南盆地仍处于边缘海,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仅在台西南盆地可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侏罗纪海相沉积具有较大的生油气资源潜力,是有待开拓的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南海 台西南盆地 潮汕坳陷 海相侏罗系 烃源岩 含油气远景
下载PDF
土地石漠化概念与分级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55
19
作者 李森 董玉祥 王金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9-284,共6页
针对前人研究中将石漠化发生的地域限定在亚热带,将发生的时间限定在人类历史时期,将发生的原因均归结为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而忽视了石漠化可能发生的其它地域、其它时期和其它成因等问题,对土地石漠化概念作了修正。认为土地石漠化... 针对前人研究中将石漠化发生的地域限定在亚热带,将发生的时间限定在人类历史时期,将发生的原因均归结为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而忽视了石漠化可能发生的其它地域、其它时期和其它成因等问题,对土地石漠化概念作了修正。认为土地石漠化是在湿润、半湿润气候环境和岩溶环境中,由于人类活动和/或气候变化等因素作用,造成地表植被退化、土壤侵蚀、地表水流失、基岩裸露,形成类似石质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并对其内涵作出释义。在此基础上依据生态基准面的理论,以坡面形态、溶蚀岩溶地貌形态、基岩出露率、土壤厚度和土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程度、植被覆盖率和植物种群、土地利用类型等为景观指征,将石漠化土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个等级,并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拟定了区域性石漠化土地分级及其综合景观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石漠化概念 石漠化土地分级 石漠化景观指征 南方岩溶区 粤北
下载PDF
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对广东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迪生 詹进源 +7 位作者 林晓能 张俊峰 陈惠君 何一金 宋萍萍 蔡扬 王祖渊 邓文珍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16,共7页
根据南海中部海域环境资源综合调查等实测资料,讨论了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对广东旱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节海气热量交换非常强烈,海洋主要对大气加热,海洋是热源;春、夏季节海洋主要是吸收热量,即大气对海洋加热.秋、冬季节海气... 根据南海中部海域环境资源综合调查等实测资料,讨论了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对广东旱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节海气热量交换非常强烈,海洋主要对大气加热,海洋是热源;春、夏季节海洋主要是吸收热量,即大气对海洋加热.秋、冬季节海气热量交换比常年加强(减弱)时,翌年广东降水偏多(减少).比较广东降水与南海风场(V分量)及西沙SST时空演变规律发现,南海秋、冬季节北风比常年加强时,翌年广东降水偏少,秋、冬季节南海北风减弱南风比常年加强时,翌年广东降水偏多.西沙SST秋、冬季节持续增暖(变冷)时,翌年广东降水偏多(偏少),西沙SST持续增暖(变冷)趋势比广东前汛期偏涝(偏旱)趋势早5个月左右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气相互作用 广东 旱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