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ying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in forest and grassland i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Central Asia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Haiyan CHEN Yaning +2 位作者 LI Dalong LI Weihong YANG Yuhu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297-309,共13页
Identifying water vapor sources in the natural vegetation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obtaining greater knowledge about the water cycle,forecasting water resource changes,and dealing wit... Identifying water vapor sources in the natural vegetation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obtaining greater knowledge about the water cycle,forecasting water resource changes,and dealing with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and evaluated their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i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China.By utiliz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in the forest and grassland regions,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model,and isotope mass balance model,w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1)The Eurasia,Black Sea,and Caspian Sea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water vapor.(2)The contribution of surface evaporation to precipitation in forests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asslands(except in spring),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plant transpiration to precipitation in forests(5.35%)is higher than that in grasslands(3.79%)in summer.(3)The underlying surface and tempera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ntribution of recycled water vapor to precipitation;meanwhile,the effects of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on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are counteracted by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Overall,this work will prove beneficial in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local water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nshan mountains manas river basin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land cover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下载PDF
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和黄土堆积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社江 鹿化煜 +7 位作者 张红艳 赵军 R.Cosgrove 弋双文 孙雪峰 魏鸣 J.Garvey 马萧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8-999,共12页
对2006-2007年在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卢氏和洛宁两县发现的8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60余件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产出石制品的黄土堆积剖面进行了地层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很丰富,... 对2006-2007年在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卢氏和洛宁两县发现的8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60余件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产出石制品的黄土堆积剖面进行了地层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很丰富,石制品的加工技术与上游洛南盆地一致,同样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流堆积物中的石英岩和石英砾石等;石制品中有相当数量的小型石片和由小型石片二次加工修理而成的工具,还有直接由砾石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手镐等;除此之外,大型石片以及以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重型刮削器也多有所见。由于工作范围和力度的局限,南洛河中游地区目前尚未发现上游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中广泛存在的手斧、三棱手镐、薄刃斧和大型石刀等Acheulian类型两面加工技术生产的工具。新发现的南洛河中游旧石器地点分布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和黄土地层中。地层分析和光释光年代测试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黄土堆积至少从中更新世便已经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全新世,至少在黄土剖面中S1,S3和S4的3个层位有石器分布;其黄土-古土壤旋回不仅可以用于石制品产出层位的准确定年,还指示了早期人类石器工业演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南洛河中游 卢氏盆地 洛宁 石制品 黄土地层与年代
下载PDF
基于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正负价值测算——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夏鑫鑫 朱磊 +2 位作者 杨爱民 靳含 张青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21-3934,共14页
基于不同生态单元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正负价值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异质性。选择典型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untain-Oasis-Desert System,MODS)下的玛纳斯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 基于不同生态单元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正负价值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异质性。选择典型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untain-Oasis-Desert System,MODS)下的玛纳斯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不同生态单元下的生态系统服务正负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1990—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较为显著,耕地、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林地、草地及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最为剧烈,建设用地增幅最大,林地减幅最大。(2)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正向价值远高于负向价值,且净价值小幅度增加。正向价值在经历“增加-减少-减少-增加-增加”的变化过程后呈现增加趋势,并呈现山地区>绿洲区>荒漠区的特征;各负向价值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其中温室气体排放、化肥流失及水资源消耗是流域内最为突出的负向生态系统服务,三者价值之和占比在不同时间段上均达90%以上;净价值由研究初期的8947.89×10^6元增加至末期的10409.99×10^6元,年均增加0.65%。(3)人均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呈现下降趋势,流域环境压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MODS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正负价值
下载PDF
近20年玛纳斯河流域南山山区植被覆盖的遥感动态变化监测 被引量:2
4
作者 贾青芝 郭鹏 +2 位作者 马秀秀 孙晓清 刘雅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121-1125,共5页
利用1990、2000和2005年的TM影像和2012年的ETM+影像提取了玛纳斯河流域南山山区植被的覆盖区域,并对植被的退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从1990—2012年植被覆盖度指数绝对值来看,研究区植被稳定性有降低的趋势;1990—2000年中... 利用1990、2000和2005年的TM影像和2012年的ETM+影像提取了玛纳斯河流域南山山区植被的覆盖区域,并对植被的退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从1990—2012年植被覆盖度指数绝对值来看,研究区植被稳定性有降低的趋势;1990—2000年中度以上退化区域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为16.41%,2000—2005年为13.38%,2005—2012年为28.06%,表明近10年研究区植被的分布面积在逐年减小;研究区植被与非植被类型互有转化,差异最大的时间段为2005—2012年,植被转出和转入间的差额为638.25 km2;研究区植被年平均面积变化速率逐渐减小,空间变化度先减小后增大,整体规模趋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覆盖度 退化 动态变化 遥感 玛纳斯河流域南山山区
下载PDF
东秦岭卢氏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壹 牛雪纯 +11 位作者 赵清坡 顾雪军 李璇 李永涛 贺存定 战世佳 张改课 朱之勇 郑立超 史家珍 鹿化煜 王社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1-490,共10页
2019年6-8月,在秦岭东部南洛河流域河南卢氏盆地开展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遗址调查,在南洛河不同阶地之上的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采集石制品123件。部分石制品采自于阶地顶部暴露的黄土地层剖面上。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 2019年6-8月,在秦岭东部南洛河流域河南卢氏盆地开展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遗址调查,在南洛河不同阶地之上的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采集石制品123件。部分石制品采自于阶地顶部暴露的黄土地层剖面上。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碎屑、石器等类型,整体属于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原料为取自河滩砾石堆积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等。石核为简单剥片的单台面石核和转向剥片石核。石器组合中既有手镐、砍砸器等重型类型,也有以石片为毛坯的中小型刮削器等。根据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初步判断,多数地点的石制品出自黄土L1-S2地层堆积,年代范围涵盖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西庄村南(19LS35)和九寨山(19LS27)两个地点的2件石制品则出自更早的S9和S13古土壤地层堆积中,它们的发现为进一步探寻南洛河流域最早的古人类活动提供了关键性的考古学证据。本次调查扩大了卢氏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为本区域旧石器遗址的保护和制订研究计划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旷野地点 黄土堆积 卢氏盆地 南洛河 东秦岭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山区日径流模拟在玛纳斯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慧 雷晓云 +2 位作者 包安明 穆振侠 张翔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6-690,共5页
针对玛纳斯河流域山区水资源对径流的显著影响,建立适合于该流域的SWAT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结果表明,采用1980-1995年数据模拟,验证了玛纳斯河流域控制性站(肯斯瓦特水文站)的日径流的模拟过程基本上反映了实际情况。模拟相对误差RE为... 针对玛纳斯河流域山区水资源对径流的显著影响,建立适合于该流域的SWAT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结果表明,采用1980-1995年数据模拟,验证了玛纳斯河流域控制性站(肯斯瓦特水文站)的日径流的模拟过程基本上反映了实际情况。模拟相对误差RE为17%、Nash Sutcliffe效率系数Ens为0.73,为新疆山区河流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水资源 SWAT模型 子流域 日径流 玛纳斯河流域
原文传递
利用树轮重建玛纳斯河流域过去289 a降水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齐元元 尚华明 +6 位作者 张瑞波 魏文寿 袁玉江 喻树龙 张同文 陈峰 祝小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42-949,共8页
利用采自天山北坡中部玛纳斯河流域的树轮样本,建立了玛纳斯河流域合成的区域标准化年表。树轮-气候响应分析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进一步利用该年表重建了玛纳斯河流域过去289 a的... 利用采自天山北坡中部玛纳斯河流域的树轮样本,建立了玛纳斯河流域合成的区域标准化年表。树轮-气候响应分析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进一步利用该年表重建了玛纳斯河流域过去289 a的降水变化。历史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过去289 a的降水经历6干6湿的阶段变化,并存在着1810、1823、1824、1885、1910、1944、1945年和1977年8个干旱年;具有2.0~2.4 a、3.3~3.8 a、17.4 a、48.0 a和64.0 a变化准周期,并在1780年前后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在1807年前后与1830年前后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重建的过去289 a玛纳斯河流域降水变化与天山山区历史气候变化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能够代表新疆北部和中亚大部分区域历史降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降水重建 气候变化 玛纳斯河流域 天山北坡
原文传递
天山冰川区山溪河水化学成分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正强 李忠勤 +2 位作者 陈天乐 胡立安 杨继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1-888,共8页
2014年8月在天山北坡中段对玛纳斯河流域西部鹿茸冰川的考察中,采集了冰川表面融水径流至大南沟出山口以及流域内其他主要河流的水样共30个,从氢氧同位素关系、Gibbs图分析、水化学Pipper图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定量分析了由冰川、降水补... 2014年8月在天山北坡中段对玛纳斯河流域西部鹿茸冰川的考察中,采集了冰川表面融水径流至大南沟出山口以及流域内其他主要河流的水样共30个,从氢氧同位素关系、Gibbs图分析、水化学Pipper图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定量分析了由冰川、降水补给源到出山口的径流不同离子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2 000 m以上高山地区的河水均属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总溶解固体)小于100 mg·L^(-1)的低矿化度甘甜淡水。河水呈弱碱性,p H介于6.92~7.86,与TDS、E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河水含有的主要阴阳离子浓度为:HCO_3^->SO_4^(2-)>NO_3^->Cl^-;Ca^(2+)>Na^+>Mg^(2+)>K^+。各离子含量整体随着与河床接触时间增加和水流延伸而缓慢增大,不同离子变化过程存在差异。河床岩石成分和离子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影响力为:水岩作用>降水贡献>蒸发浓缩。硫酸盐岩贡献较大,导致SO_4^(2-)增加尤为明显;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2+)型转化为(HCO_3^-、SO_4^(2-))-Ca^(2+)型。Cl^-、Na^+、Mg^(2+)、K^+等离子主要受到水化学相互作用的影响。NO_3^-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和自然生物作用,F^-主要来自水-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溪河水 冰川区 水化学特征 变化过程 玛纳斯河流域
原文传递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异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莉红 张军民 +3 位作者 陈文皓 张亚如 康紫薇 师宏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5-1023,共9页
利用3S空间分析和地学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等归一化生态指数,采用生态要素及功能叠加的转移矩阵模型,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要素及环境质量时空分异规律。研究得出:①总体上玛纳斯河流域仍保持山地、绿洲、荒... 利用3S空间分析和地学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壤等归一化生态指数,采用生态要素及功能叠加的转移矩阵模型,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要素及环境质量时空分异规律。研究得出:①总体上玛纳斯河流域仍保持山地、绿洲、荒漠的空间分异格局,生态环境整体质量较差,但转好趋势明显,城乡建设格局变化决定着局地环境动态演变。②人工绿洲、山前缓冲区生态质量最好但变化较快,农田内部的盐渍化虽然得到很好控制,但大量盐分被排入下游及周边,对自然绿洲造成新的危害。中山林草带植被覆盖、土壤恢复、水土保持较好。③2000-2008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缓慢好转,其中以生态环境质量由差转中为主,集中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虽然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恢复明显,但高山冰雪带不断萎缩;2008-2016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转好,其中以生态环境质量由中变良为主,集中在山前缓冲区,虽然山地-绿洲过渡带生态改善进程加快,但高山冰雪带仍持续退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归一化指数 山地-绿洲-荒漠 时空分异 玛纳斯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