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channel-shoal system in the South Channel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during 1958–2018:Causes and future trends 被引量:1
1
作者 LUAN Hualong YAO Shiming +1 位作者 QU Geng LEI Wentao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2年第11期2291-2310,共20页
The stability of estuarine channel-shoal systems is important for port utilization,navigation maintenance,habitat protection and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This paper uses the South Channel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 The stability of estuarine channel-shoal systems is important for port utilization,navigation maintenance,habitat protection and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s.This paper uses the South Channel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Estuary as a typical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nel-shoal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its future trend.The combined approaches of bathymetric data analysis and process-based modeling(Delft3D)are applied.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dicates that the South Channel experienced remarkable channel-shoal adjustment during 1958–2018.Periodic evolution was identified,including shoal migration,incision and emergence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before the mid-1980s.Since then,fluvial sediment decline and local human intervention have interrupted the periodic processes.After 1986,as river sediment discharge started to decline,the South Channel converted to net erosion,and both the mid-channel shoal at the bifurcation node and the tail of the Ruifeng Shoal showed significant scour.Process-based hydrodynamic simul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northern rotation of the mainstream downstream of Wusong triggered the erosion of the Ruifeng Shoal,while unordered sand mining at the shoal tail in approximately 2002 enhanced shoal shrinkage.In addition,the self-adjustment of the transverse section shape resulted in abnormal accretion in 2002–2007.Afterward,the South Channel underwent overall erosion as sediment discharge decreased to a low level(<150 Mt/a).Five stages of channel-shoal pattern adjustment and accretion/erosion status during the past 60years were defined,i.e.,the accretion stage(1958–1965),remarkable channel-shoal adjustment stage(1978–1986),slow erosion stage(1986–1997),shoal scour and shrinkage stage(1997–2007)and overall channel-shoal erosion stage(2007–2018).Model predic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trend indicates that overall erosion within the South Channel is most likely to continue in 2015–2050.Further adjustment of the South Channel under extremely low sediment discharge may threaten the riverbed stabil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large-scale estuary.Future work on adaptive strategies for varying conditions i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shoal pattern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based modeling south channel Changjiang Estuary
原文传递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Shallow Ancient River Channels on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2
作者 Kou Yangqi and Du Deli 2nd Marin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Party, MGMR, Guangzhou, Guangdong Jiang M inx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5-98,共14页
Quaternary buried ancient river channel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hallow-level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mainly of fluvial deposits compris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 Quaternary buried ancient river channel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hallow-level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mainly of fluvial deposits compris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and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in the study region. The plannar variation and spatial association of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such as incised valley fillings, deltaic foreset wedges and block slides of shelf-marginal fans reflect the pala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during the fall of the regional sea level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the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gelogical data from boreholes, 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n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aternary ancient river channels in the shallow sediments of the study area, studies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channels such as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seismic facies reflection indicators,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and -body types, and discusses their formational setting and evolutionary model, with the main purpose to render a service to the hydrocarbon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marine engineering in the northern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shallow-buried ancient channels low-stand system tract sea level change
下载PDF
南通港三夹沙南航道选线探讨
3
作者 尹进军 贾雨少 黄志扬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吕四海域自然条件、海床稳定性和三夹沙南航道一期工程回淤情况,基于港区规划、自然条件、通航安全等因素,提出了2个航道选线方案,并采用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船舶操纵模拟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了比选研究。研究结...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吕四海域自然条件、海床稳定性和三夹沙南航道一期工程回淤情况,基于港区规划、自然条件、通航安全等因素,提出了2个航道选线方案,并采用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船舶操纵模拟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进行了比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线方案水深较好,工程量和投资最小,且与港区规划适应性较好,航道回淤量可控,可作为5万t级航道的推荐轴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夹沙南航道 航道选线 航道回淤 通航安全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闸门间歇关闭水力响应特性
4
作者 雷毓灵 崔巍 +3 位作者 王磊 丁志楠 穆祥鹏 陈文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35,共9页
为减小闸门关闭引发的水位壅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磁河闸至沙河北闸之间的渠池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明渠非恒定渐变流仿真模型,比较分次间歇关闸与一次连续关闸,以及不同闸门间歇方案对闸前壅水峰值、水力振荡稳定时间的影响。研... 为减小闸门关闭引发的水位壅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磁河闸至沙河北闸之间的渠池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明渠非恒定渐变流仿真模型,比较分次间歇关闸与一次连续关闸,以及不同闸门间歇方案对闸前壅水峰值、水力振荡稳定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分次间歇关闸可带来更低的闸前壅水水位和更短的水力振荡稳定时间;设置1次间歇相较于多次间歇可减小闸前壅水峰值,将间歇开始时刻设置在上游降水波即将传播至闸前的时刻、设置间歇时长略小于关闸总时间的1/2均可有效降低闸前壅水峰值,缩短稳定时间。闸门分次间歇关闭水力响应特性与水波运动规律紧密关联,合理设置间歇有助于在应急调控阶段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水力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闸门分次间歇关闭 水力振荡 应急调度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衬砌施工
5
作者 张笛 王庆帅 《山东水利》 2024年第3期18-20,共3页
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施工中,为增加应急调水输水能力,同时保证渠道输水安全,在基本不增加原设计水位条件下提高了六分干的过流能力。本文简述了工程六分干渠道衬砌段施工流程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施工经验,提... 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施工中,为增加应急调水输水能力,同时保证渠道输水安全,在基本不增加原设计水位条件下提高了六分干的过流能力。本文简述了工程六分干渠道衬砌段施工流程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施工经验,提出建议对策,为类似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 应急供水 渠道输水 衬砌施工
下载PDF
长江口白茆沙河段南强北弱格局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德军 王晓俊 +3 位作者 成泽霖 贾梦豪 闻云呈 李阳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0,共6页
近年来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态势持续增强,南水道主槽和近岸河床冲刷明显,日益威胁水下岸坡稳定与附近码头安全。通过对白茆沙汊道演变态势与分流比变化特征展开分析,进而对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分流格局变化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 近年来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态势持续增强,南水道主槽和近岸河床冲刷明显,日益威胁水下岸坡稳定与附近码头安全。通过对白茆沙汊道演变态势与分流比变化特征展开分析,进而对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分流格局变化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格局增强的态势是白茆沙汊道历年来周期性演变中某一阶段的表现形式;鉴于不同方法计算的汊道分流比存在差异,故用分流比表征汊道强弱时,应选用同一类型的值进行比较;深水航道一期整治工程实施遏制了白茆沙冲刷后退的态势,改变了该河段周期性演变的模式,有利于河势稳定;在现有水情、工情及河势条件下,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的格局变化将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茆沙 南水道 北水道 南强北弱 分流比 长江口
下载PDF
Mass transport deposits and processes i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Xisha Trough,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4
7
作者 QIN Zhiliang WU Shiguo +4 位作者 WANG Dawei LI Wei GONG Shaojun MI Lijun SPENCE Georg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17-125,共9页
Triple mass-transport deposits (MTDs) with areas of 625, 494 and 902 km^2, respectively, have been identified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Xisha Trough,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eismic... Triple mass-transport deposits (MTDs) with areas of 625, 494 and 902 km^2, respectively, have been identified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Xisha Trough,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multi-beam bathymetric data, the Quaternary MTDs are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geometric shapes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Results of slop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y are developed in a steep slope ranging from 5° to 35°. The head wall scarps of the MTDs arrived to 50 km in length (from headwall to termination). Their inner structures include well developed basal shear surface, growth faults, stepping lateral scarps, erosion grooves, and frontal thrust deformation. From seismic images, the central deepwater channel system of the Xisha Trough has been filled by interbedded channel-levee deposits and thick MTDs. Therefore, we inferred that the MTDs in the deepwater channel system could be dominated by far-travelled slope failure deposits even though there are local collapses of the trough walls. And then, we drew the two-dimensional process model and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model diagram af the MTDs.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 and previous studies, we discussed the trigger mechanisms of the triple MT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mass transport deposits submarine slides gravity flow deepwater channel system
下载PDF
长江口南港沙洲演变对河口治理工程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嘉斌 严怀志 +1 位作者 唐明 程和琴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研究河口治理工程对南港沙洲形态的演变及其对航道安全的影响,在近10年海图和近期水动力条件以及微地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浏河沙、瑞丰沙及中央沙南沙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南港上段2010-2013年间的总体净淤积量约为1.96亿m^(... 为研究河口治理工程对南港沙洲形态的演变及其对航道安全的影响,在近10年海图和近期水动力条件以及微地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浏河沙、瑞丰沙及中央沙南沙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南港上段2010-2013年间的总体净淤积量约为1.96亿m^(3),新宝山水道北侧河道冲刷剧烈,深泓线北偏;2013-2019年总体净冲刷量约为2.58亿m^(3)。其间,新浏河沙及瑞丰沙洲0 m等深线以上沙体面积整体增长了2.54 km^(2),中央沙南沙面积增长了1.38 km^(2),沙洲体的质心上移,-5 m至0 m等深线以内的面积不断减小。河口治理工程的实施,是导致南港沙洲0 m以上面积增大和沙洲形态变化的重要原因,这对南港深水航道运输安全有着严重威胁,不利于长江口河势稳定与航道航行安全,亟待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沙洲演变 南港 南支水道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水体特征指标筛查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维强 韩晓东 +5 位作者 桂建业 宋洪伟 陈希 黄冠星 赵伦 母海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5,共11页
为掌握南水北调总干渠的水体特征指标情况,对中线干渠12个断面的99项水化学指标和5项同位素指标在2020—2021年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按照可以在干渠沿线普遍检出并能广泛使用(普适性)、干渠本身指标稳定(稳定性)、与周围水体有明... 为掌握南水北调总干渠的水体特征指标情况,对中线干渠12个断面的99项水化学指标和5项同位素指标在2020—2021年度的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按照可以在干渠沿线普遍检出并能广泛使用(普适性)、干渠本身指标稳定(稳定性)、与周围水体有明显差异(差异性)的原则,建立干线水体特征指标体系,尝试识别出总干渠的特征指标,进而评估特征指标的正常动态范围,以期为快速研判南水北调干渠边坡渗水、漏水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普适性”,中线干渠水体有10项水化学指标可以满足;对于“稳定性”,中线干渠水体中锶、钠、钾、钙、镁和氯等8项水化学指标总体稳定,受季节变化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氘(^(2)H)、氧(^(18)O)、锶(^(87)Sr)和硫(^(34)S)同位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受季节影响较小;对于“差异性”,氯和钠两项单项指标及氯/镁离子比、钠/镁离子比与周围水体差异最为显著。结合多项原则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选定氯、钠、锶、氯/镁离子比、钠/镁离子比以及氘(^(2)H)、氧(^(18)O)、锶(^(87)Sr)共8项指标作为具有普适性、稳定性和差异性的特征指标。发现边坡渗水的第一时间,可以采用氯、钠、氯/镁离子比、钠/镁离子比以及氘(^(2)H)、氧(^(18)O)等6项特征指标为快速分析研判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总干渠 水化学特征指标 离子比 动态分析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进积体序列与古河流系统
10
作者 陈晓辉 陆凯 +4 位作者 田振兴 温珍河 徐晓达 张勇 孔祥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6,共12页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与钻孔沉积地层的综合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海域的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研究显示,基于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老至新划分的6个声学地层单元(U5、U4、U3、U2、U1-2、U...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与钻孔沉积地层的综合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中部海域的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研究显示,基于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老至新划分的6个声学地层单元(U5、U4、U3、U2、U1-2、U1-1)与钻孔划分的沉积地层单元密切相关。MIS4期与末次冰盛期低海面时期发育的2个层序界面(R4、R2),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层序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层序(SQ3、SQ2、SQ1),并识别出3期进积体序列与2期古河流系统。MIS5期与MIS3期高海面及海平面下降期间的2期东向进积体序列主要包括高位体系域与强制海退体系域,对应浅海—滨海沉积,厚度分别由西部的24 m与40 m向东明显变薄,而全新世高海面以来向海的进积体序列主要对应高位体系域,与长江源的浅海相泥质沉积相关,最大厚度超过16 m。研究区MIS4期和末次冰盛期发育的2期古河流系统与低位体系域相对应,最大沉积厚度分别超过36 m与24 m,均与长江及黄河密切相关,影响范围延伸至黄海槽及其以东海域,尤其末次冰盛期最远可达济州岛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积体 古河道 层序地层 晚更新世以来 南黄海中部
下载PDF
长江口规划生态航道建设方向研究
11
作者 楼飞 季岚 +1 位作者 李蕙 丁洁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针对长江口北港、南槽生态航道的建设问题,通过分析区域环境特点和航道发展需求,梳理已建的长江口深水航道生态化建设情况,提出长江口生态航道建设的核心和模式。结果显示:1)南槽和北港生态航道的建设需以确保河势格局稳定为基础;2)需... 针对长江口北港、南槽生态航道的建设问题,通过分析区域环境特点和航道发展需求,梳理已建的长江口深水航道生态化建设情况,提出长江口生态航道建设的核心和模式。结果显示:1)南槽和北港生态航道的建设需以确保河势格局稳定为基础;2)需与滩涂保护、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形成联动布局;3)需积极研发和应用生态结构,构筑“人工生态礁体”群,优化河口综合环境;4)需结合滩涂泥沙资源需求和航道建设自身筑堤用沙需求,实现航道疏浚土的资源化、生态化利用;5)需强化建设运营中科学的管控体系、生态补偿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槽 北港 生态航道 建设方向
下载PDF
新水沙环境下青草沙水库外侧滩地形态调整特征及保护措施
12
作者 李溢汶 杜锐 吴彩娥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8,共6页
采用青草沙水库周边2014-2019年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堤段滩地形态调整特征,基于MIKE21数值模型对护滩措施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2014年后青草沙水库外侧滩地基本未出现明显的淤积外延发展,且局部沙体逐渐萎缩,其中北堤... 采用青草沙水库周边2014-2019年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堤段滩地形态调整特征,基于MIKE21数值模型对护滩措施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2014年后青草沙水库外侧滩地基本未出现明显的淤积外延发展,且局部沙体逐渐萎缩,其中北堤中段外侧滩地头部大幅度冲退,最大距离近900 m(-5 m及-10 m等深线),沙体形态呈扁平化调整,须适时进行保护;新桥通道进、出口落潮主流略有偏转,向水库大堤侧靠近,影响滩地的冲淤过程;在青草沙外侧滩地头部沙体实施潜堤护滩措施后,北堤中段外沙体滩面流速整体明显减小,且对周边区域的水动力过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地冲淤 护滩措施 长江口 南北港分汊口 青草沙水库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突发水污染下游供水方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乃丰 任红蕾 林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9,共7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明渠调水的形式进行输水,具有投资小、费用低、流量大的优势,但敞开的输水线路也带来了水源保护难度大、容易引发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风险。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研究区,以兰河节制闸—颍河节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明渠调水的形式进行输水,具有投资小、费用低、流量大的优势,但敞开的输水线路也带来了水源保护难度大、容易引发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风险。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研究区,以兰河节制闸—颍河节制闸段发生水污染事件为例,重点开展突发水污染事故期事故段下游供水时间的研究,基于明渠调水的常规供水方式,采用常规和优化两种供水方式对事故段下游供水时间进行模拟,提出了延长事故段下游供水时间的优化分区供水方式。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分区供水方式在面对渠池下游大流量分水情况下可以维持下游渠池长时间的供水稳定,有效地延长下游不利渠池的供水时间,保障区域供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突发水污染 明渠调水 优化分区 供水安全
下载PDF
明末清初钱塘江口段摆动对南岸盐场的影响
14
作者 陈彦明 吴俊范 《上海地方志》 2023年第3期79-87,96,共10页
明末清初,钱塘江口段江道历经了近百年的剧烈摆动,杭州湾地区自然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为研究河口自然环境变迁与传统盐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依据地方志书以及其他相关史料,还原该时期内钱塘江口段江道摆动的具体过程,以... 明末清初,钱塘江口段江道历经了近百年的剧烈摆动,杭州湾地区自然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为研究河口自然环境变迁与传统盐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依据地方志书以及其他相关史料,还原该时期内钱塘江口段江道摆动的具体过程,以及在此影响下杭州湾南岸地区盐业生产规模及生产区域的相应变化。研究发现,在江道变迁的背景下,盐业生产受滩涂反复滩涨的影响,以曹娥江为界形成了空间差异,西部受江流摆动影响更大,生产区域及规模变化复杂且无序,东部的生产规模在滩涂面积稳定扩大的影响下呈持续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钱塘江 江道变迁 南岸盐场 影响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明渠工程服役性态综合评价方法
15
作者 张伟 万耀强 秦向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60,共5页
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效服役,规避明渠异常状态给整个输水工程的服役性态造成影响,针对明渠工程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以及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利用目标分析法构建了输水明渠工程服役性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拓理论对... 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效服役,规避明渠异常状态给整个输水工程的服役性态造成影响,针对明渠工程评价指标的模糊性以及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利用目标分析法构建了输水明渠工程服役性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拓理论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区间化,提出了改进可拓层次分析模型,用于指标主观权重的确定,与客观权重进行融合,并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评价法进行优势组合,构建输水明渠服役性态的灰色-模糊评价模型。以南水北调中线某明渠工程段为例,应用建立的方法和模型对其进行服役性态评价,评价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可为南水北调中线明渠工程的运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输水明渠 服役评价 可拓理论 灰色聚类
下载PDF
适应南水北调渠道衬砌板修复的围堰箱主尺寸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文楚 黄新磊 +2 位作者 彭旭 刘国峰 王成文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8期79-82,共4页
南水北调渠道修复是针对衬砌板结构发生破坏时,在不中断渠道输水条件下,通过钢制围堰箱单元拼组形成围堰干地修复条件。钢制围堰箱的主尺寸与工厂制造能力、运输和吊装能力以及围堰方案合理性等密切相关。通过对筛选出的18个围堰箱主尺... 南水北调渠道修复是针对衬砌板结构发生破坏时,在不中断渠道输水条件下,通过钢制围堰箱单元拼组形成围堰干地修复条件。钢制围堰箱的主尺寸与工厂制造能力、运输和吊装能力以及围堰方案合理性等密切相关。通过对筛选出的18个围堰箱主尺寸方案,从适应南水北调渠道修复的围堰合理性和经济性角度对方案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围堰箱最佳主尺寸为3.9 m×2.6 m×1.5 m。良好的围堰箱主尺寸设计有利于提高围堰的适用范围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衬砌板修复 围堰 围堰箱 主尺寸 南水北调工程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半专道输水方案对淮河入江水道行洪能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饶贵康 徐津 +2 位作者 王玲玲 胡礼涵 唐洪武 《江苏水利》 2023年第2期14-18,共5页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泄洪水的主要通道,承担来自淮河中上游约66%~79%的洪水,是淮河行洪的安全阀。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半专道输水方案对淮海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建立北抵洪泽湖三河闸、南至长江三江营的一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在...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泄洪水的主要通道,承担来自淮河中上游约66%~79%的洪水,是淮河行洪的安全阀。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半专道输水方案对淮海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建立北抵洪泽湖三河闸、南至长江三江营的一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在设计洪水工况下分析工程方案对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入江水道上段、下段行洪水位低于设计值;中段邵伯湖由于东侧修建隔堤侵占河道,行洪时部分区域水位有少量抬高,当对新民滩南部实施切滩补偿后,可有效消除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淮河入江水道 半专道输水方案 一二维耦合 行洪
下载PDF
长江口南港水道溢油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红 刘成秀 +1 位作者 李曰嵩 丁丽丽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5-351,共7页
使用FVCOM建立了长江口水动力模型,然后基于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及自由走动理论建立了长江口溢油模型,研究长江口南港水道处溢油污染的问题。模拟了溢油在东南风、东北风、西北风下涨憩、落憩时24 h内的扩散漂移轨迹以及分布情况,对不同... 使用FVCOM建立了长江口水动力模型,然后基于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及自由走动理论建立了长江口溢油模型,研究长江口南港水道处溢油污染的问题。模拟了溢油在东南风、东北风、西北风下涨憩、落憩时24 h内的扩散漂移轨迹以及分布情况,对不同情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风向对溢油的走势有较大的影响:东南风落憩的溢油可能会污染到青草沙水库、崇明东滩及中华鲟保护区,涨憩时主要污染为九段沙湿地;东北风涨憩和落憩时主要污染上海岸线;西北风落憩时主要污染长兴岛南岸以及九段沙湿地,涨憩时污染九段沙湿地,研究结果可为潜在的溢油应急响应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港 溢油 模拟
下载PDF
近期(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河槽的冲淤变化——兼议外高桥新港区岸段强烈淤积的原因 被引量:15
19
作者 闫龙浩 杨世伦 +2 位作者 李鹏 吴创收 徐晓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8-384,共7页
长江口南港是上海外高桥新港区所在岸段,其冲淤变化对该港区水深的维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rcGIS对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海图资料进行数字化,建立不同时期此河槽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计算南港河槽尤其是主槽的冲淤变化,分析其演变... 长江口南港是上海外高桥新港区所在岸段,其冲淤变化对该港区水深的维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rcGIS对2000-2008年长江口南港海图资料进行数字化,建立不同时期此河槽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计算南港河槽尤其是主槽的冲淤变化,分析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04年南港河槽整体上冲刷21.9×106m3(平均冲刷速率为3.5cm/a);(2)2004-2008年南港河槽整体上转为淤积,河床共淤积26.0×106m3(平均淤积速率为4.1cm/a);(3)2004-2008年外高桥新港区净淤积73cm,其中2006年7月-2007年7月1年淤积57cm。结论包括:(1)南港复式河槽中间沙脊的大量采砂导致的过水断面调整可能是近期沙脊两侧深槽出现淤浅趋势的重要原因;(2)2006年7月-2007年7月南港主槽(包括外高桥新港区)的强烈淤积可能还与该水文年长江径流量特低有关。(3)南港作为长江入海水沙的过境通道,其冲淤变化与河流来沙量变化的关系不大,而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径流量变异、河口人类活动以及河槽的自适应调整可能是该河槽年际冲淤变化的更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槽演变 南港 外高桥新港区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口南港底沙输移及其对南、北槽分汊口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巩彩兰 恽才兴 虞志英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7,共6页
以1958年以来浏河口至横沙水文站之间南港系列水下地形图数字化分析资料为基础,以成形活动沙洲和隐形活动沙包作为底沙推移的判别标志,研究底沙输移规律,底沙输移对南港河槽分化和南、北槽分汊演变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底沙... 以1958年以来浏河口至横沙水文站之间南港系列水下地形图数字化分析资料为基础,以成形活动沙洲和隐形活动沙包作为底沙推移的判别标志,研究底沙输移规律,底沙输移对南港河槽分化和南、北槽分汊演变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底沙活动范围向口门地区推移,底沙绝大部分进入南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港 底沙输移 河床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