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雨锋演变与低涡发展的联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丽芳 高坤 徐亚梅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采用MM5高分辨率模式,对1999年6月26日至7月1日出现在江淮流域的两次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全程四维同化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梅雨锋与低涡关系密切.锋面在750hPa左右强度最大;锋面最强位置与低涡最强位置在纬向上是接近一致的,即锋面最强位置... 采用MM5高分辨率模式,对1999年6月26日至7月1日出现在江淮流域的两次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全程四维同化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梅雨锋与低涡关系密切.锋面在750hPa左右强度最大;锋面最强位置与低涡最强位置在纬向上是接近一致的,即锋面最强位置在低涡发展最强位置的北或东北方;锋生比低涡加强早15h左右;锋生存在自西向东的传播,低涡加强发展时锋生东传明显;低涡移过前,锋面北抬,坡度增大;移过后,锋面南压,坡度减小;移过时,锋面基本不动,近乎垂直.低涡发展最强的地区锋面的南北摆动比低涡发展弱的地区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西南低涡 锋生 四维同化
下载PDF
“2003.8.28”长江上游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汪丽 陈静 李淑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1-36,共6页
应用中国气象局T213客观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2003年8月28日~9月1日发生区域性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低空急流的建立为该次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输送与水汽辐合,中低层冷平流与低空急流的风速脉动是该次暴雨过程的触... 应用中国气象局T213客观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2003年8月28日~9月1日发生区域性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低空急流的建立为该次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输送与水汽辐合,中低层冷平流与低空急流的风速脉动是该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西南低涡是暴雨开始后才生成的,但大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产生的抽气机效应促使上升运动加强,而上升运动区与正涡度区的耦合又使西南低涡得以发展和维持,给四川盆地带来更强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平流 低空急流 风速脉动 西南低涡
下载PDF
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对流系统与中国东部降水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23
3
作者 胡亮 李耀东 +1 位作者 付容 何金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1-309,共9页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提供的1985—2002年共18年的MCSs路径跟踪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38个地面常规观测站资料,分析了夏季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移动性MCSs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MCSs与中国降水的关系。通...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提供的1985—2002年共18年的MCSs路径跟踪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38个地面常规观测站资料,分析了夏季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移动性MCSs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MCSs与中国降水的关系。通过对MCSs爆发异常强弱年高度和风差值场的分析,概括出青藏高原MCSs影响中国降水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MCSs主要生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其爆发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它们能够传播到我国中东部及南亚许多地区;夏季MCSs对我国降水具有重要影响,它们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布以4条正、负相间的东西向分布带的形势存在,从南到北依次为"-+-+",这与我国夏季降水带的变化形势非常一致;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北冷涡的强度、位置变化与高原MCSs生成的多少密切相关,并通过它们对我国夏季降水带的分布造成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MCSS 中国降水 南亚高压 西太副高 东北冷涡
下载PDF
西南低涡结构及潜热加热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平 梁海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6-21,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一次西南低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讨论了西南低涡的结构及潜热加热对该低涡的影响。指出:在西南低涡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以及水汽通量辐合的加强,此时潜热加热的垂直分布有利于低涡发展;水汽辐合最强超前于... 本文通过对一次西南低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讨论了西南低涡的结构及潜热加热对该低涡的影响。指出:在西南低涡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以及水汽通量辐合的加强,此时潜热加热的垂直分布有利于低涡发展;水汽辐合最强超前于西南低涡最强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高原 西南低涡 诊断分析 潜热加热
全文增补中
近10多年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斌 李跃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年第2期75-80,共6页
旱涝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气象学者研究的重点。南亚高压作为夏季南亚地区对流层上部平流层底部强大而又稳定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它对我国夏季天气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南亚高压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旱... 旱涝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气象学者研究的重点。南亚高压作为夏季南亚地区对流层上部平流层底部强大而又稳定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它对我国夏季天气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南亚高压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旱涝关系的研究,就一直进行着。本文着重总结了近10多年中国内外关于南亚高压特征及其与我国旱涝的研究工作的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南亚高压今后研究的新问题和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旱涝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极涡 海温
下载PDF
对流层中上层环流耦合对西南低涡发展的影响
6
作者 卢敬华 陈刚毅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35-42,共8页
本文采用简单的二维模式,在绝热条件下,讨论了当空气对流运动空间分市不均匀时,对流层上、中层与低层环流的耦合和相互作用,对西南低涡的维持和发展的影响,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且与天气事实基本相符。
关键词 气象学 西南低涡 大气环流 耦合
下载PDF
西太平洋热带涡旋与2001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浩阳 温之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19-124,共6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普查1950—2004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850hPa的天气形势图,发现大多数年份,在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前5天,菲律宾以南海域(0~10°N,125~140°E)常伴有一次西太平洋热带涡旋的活动过程。选取南海夏季风...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普查1950—2004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850hPa的天气形势图,发现大多数年份,在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前5天,菲律宾以南海域(0~10°N,125~140°E)常伴有一次西太平洋热带涡旋的活动过程。选取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的2001年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西太平洋热带涡旋的发展和移动,南海地区的正涡度不断增加,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南海夏季风爆发。对涡旋区和南海地区的涡度、热源、水汽汇等进行区域平均,发现南海地区正涡度的增大,热源、水汽汇的加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太平洋热带涡旋作用所致,西太平洋热带涡旋的作用可能是2001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重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统计特征 南海夏季风 西太平洋热带涡旋 爆发
下载PDF
5、6月份西南低涡云系的云滴特征
8
作者 刘兴荣 李相会 +2 位作者 卿清涛 晋玉田 陈国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80-85,共6页
本文根据飞机探测的云物理资料,分析西南低涡云系的云滴特征,并与切变云系的微结构特征作了对比分析。指出:西南涡云系和切变云系的平均谱都是单峰谱,两者的差异不大。两类系统自身的强、弱云系之间,在谱宽、平均滴直径、滴浓度及其分... 本文根据飞机探测的云物理资料,分析西南低涡云系的云滴特征,并与切变云系的微结构特征作了对比分析。指出:西南涡云系和切变云系的平均谱都是单峰谱,两者的差异不大。两类系统自身的强、弱云系之间,在谱宽、平均滴直径、滴浓度及其分布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理学 西南低涡 云系 云滴谱 含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