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ANALYSES OF THE ACTIVITIES OF SOUTH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 1998
1
作者 梁建茵 吴尚森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0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关键词 SCS PRELIMINARY ANALYSES OF THE ACTIVITIES OF south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 1998 OLR SSTA over Bay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structure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based on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 被引量:3
2
作者 LI Jiangnan YANG Chaofeng +2 位作者 LI Fangzhou HE Qihua LI Weibi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41-49,共9页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nd the East China Sea (EC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 (TRMM). The primary results ar...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nd the East China Sea (EC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 (TRMM). The primary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both the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rates in the SC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EC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onvective cloud precipitation to the surface precipitation is primarily over the SCS and the ECS with a proportion of about 70%, but the contribution of convective cloud precipitation is slightly larger in the SCS than the ECS. The contribution of stratus precipitation is slightly larger in the ECS than that in the SCS. Second, the content of cloud particles and precipitation particles in the ECS in June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CS, while in July and August, the content of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particles in the ECS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SCS. Third, the latent heat profile of the EC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SCS. In June, the peak values of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latent heating rates in the ECS a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SCS. In July and August, however, the peak values of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latent heating rates in the ECS are about 0.05°/h less than those in the 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 southchina sea East China sea
下载PDF
Focused fluid flow in the Baiyun Sag,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rce of gas in hydrate reservoirs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端新 吴时国 +3 位作者 董冬冬 米立军 付少英 施和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The origin and migration of natural ga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gas hydrates with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re poorly understood.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2D/3D seismic data, three... The origin and migration of natural ga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gas hydrates with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re poorly understood.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2D/3D seismic data, three environments of focused fluid flow: gas chimneys, mud diapirs and active faults have been identified. Widespread gas chimneys that act as important conduits for fluid flow are located below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ions and above basal uplifts. The 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of gas chimneys can be divided into a violent eruptive stage and a quiet seepage stage. For most gas chimneys, the strong eruptions are deduced to have happened during the Dongsha Movement in the latest Miocene, which are observed below Pliocene strata and few active faults develop above the top of the Miocene. The formation pressures of the Baiyun Sag currently are considered to be normal, based on these terms: 1) Borehole pressure tests with pressure coefficients of 1.043-1.047; 2) The distribution of gas chimneys is limited to strata older than the Pliocene; 3) Disseminated methane hydrates, rather than fractured hydrates, are found in the hydrate samples; 4) The gas hydrate is mainly charged with biogenic gas rather than thermogenic gas based on the chemical tests from gas hydrates cores. However, periods of quiet focused fluid flow also enable the establishment of good conduits for the migration of abundant biogenic gas and lesser volumes of thermogenic gas. A geological model governing fluid flow has been proposed to interpret the release of overpressure, the migration of fluids and the formation of gas hydrates,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This model suggests that gas chimneys positioned above basal uplifts were caused by the Dongsha Movement at about 5.5 Ma. Biogenic gas occupies the strata above the base of the middle Miocene and migrates slowly into the gas chimney columns. Some of the biogenic gas and small volumes of thermogenic gas eventually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gas hyd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流体流动 白云凹陷 中国南海 气体水合物 地层压力 北朝 气源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the surface heat budget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4
作者 FENG Bao-Xin LIU Hai-Long +1 位作者 LIN Peng-Fei WANG Q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6年第3期191-197,共7页
本文运用了南海观测资料去评估五个海表热通量格点资料,同时,也计算了这五种格点资料的海表热收支平衡。结果发现这些格点资料都低估了短波辐射和感热通量,但是潜热通量除了NOC2外都相对接近观测值。低估了短波辐射也表明了这些格点资... 本文运用了南海观测资料去评估五个海表热通量格点资料,同时,也计算了这五种格点资料的海表热收支平衡。结果发现这些格点资料都低估了短波辐射和感热通量,但是潜热通量除了NOC2外都相对接近观测值。低估了短波辐射也表明了这些格点资料可能低估了海表热收支。五种格点资料的净热通量都是正值,表明海洋从大气中获得热量。综合比较来看的话,NOC1资料所得的海表热通量收支可能更接近于观测值,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辐射 净热通量 南海 热收支
下载PDF
基于灯光罩网法的南海鸢乌贼声学评估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杨权 李永振 +3 位作者 张鹏 汤勇 陈国宝 张俊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32-1039,共8页
南海中南部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资源,为推动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实验探索了灯光罩网与声学手段相结合的鸢乌贼资源量评估方法。根据2011年4—5月在南沙群岛海域灯光罩网和Simrad EY60科学鱼探仪同步采集鸢乌贼生物学和声学数据... 南海中南部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资源,为推动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实验探索了灯光罩网与声学手段相结合的鸢乌贼资源量评估方法。根据2011年4—5月在南沙群岛海域灯光罩网和Simrad EY60科学鱼探仪同步采集鸢乌贼生物学和声学数据,对鸢乌贼的趋光性行为、种群结构、声学映像和分布水层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光诱集结合罩网采样可确定南海鸢乌贼的单体回波,分布于0~100 m水层;通过背景噪声消除、鱼类和浮游动物目标限定、单体目标检测等处理,确定鸢乌贼现场目标强度-67~-52 dB;选择鸢乌贼渔获比例较大的网次,统计得到鸢乌贼胴长10.4~14.2 cm,对应目标强度-60.7~-58.0 dB,胴长与目标强度经验公式为TS=21.23LogML-82.48。研究认为,声学与灯光罩网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可以作为南海今后开展鸢乌贼资源量评估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目标强度 灯光罩网 声学调查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试验 被引量:26
6
作者 景建恩 伍忠良 +5 位作者 邓明 赵庆献 罗贤虎 涂广红 陈凯 王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64-2572,共9页
为了测试我国自主设计与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仪器性能及其在水合物探测中的适用性,本文从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基本原理出发,首先根据试验海域水合物地质特征,建立简化地电模型开展理论研究,确定海洋可控源电磁试验的技术方案;利用研发的... 为了测试我国自主设计与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仪器性能及其在水合物探测中的适用性,本文从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基本原理出发,首先根据试验海域水合物地质特征,建立简化地电模型开展理论研究,确定海洋可控源电磁试验的技术方案;利用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仪器,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开展探测试验,首次获得了我国深水海域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数据.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与反演,获得了试验剖面的海底电性结构模型,揭示了4号测点下方存在一个50m厚的高阻层,其电阻率为25Ωm、顶部埋深为181m,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提供了有价值的电性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仪器性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指标,这标志着我国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向实用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 数据处理 反演
下载PDF
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CO_2成因及运聚规律与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48
7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1 位作者 刘宝明 张树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9,共8页
在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已发现的CO2气藏(田)和大量高含CO2油气藏的大量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将CO2分为壳源型、壳幔混合型和火山幔源型三大成因类型。中国东部陆上诸断陷盆地与东海盆地及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的CO2气藏及高含... 在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已发现的CO2气藏(田)和大量高含CO2油气藏的大量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将CO2分为壳源型、壳幔混合型和火山幔源型三大成因类型。中国东部陆上诸断陷盆地与东海盆地及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的CO2气藏及高含CO2油气藏中的CO2均属典型的火山幔源型成因,CO2气源主要来自地壳深部幔源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大量CO2,其运聚富集规律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导气作用。莺歌海盆地CO2气藏及含CO2气藏中的CO2则属于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成因,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分层分块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与巨厚的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其运聚分布规律具多期和分层分区的特点。根据不同成因类型CO2运聚成藏规律,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聚分布规律,综合评价CO2资源潜力,为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降低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盆地 东海及南海边缘盆地 CO2成因类型 运聚规律 主控因素剖析
下载PDF
基于渔获物统计的中国近海鱼类营养级结构变换及其与捕捞作业的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继龙 曹坤 +3 位作者 丁放 杨文波 沈公铭 李应仁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了解我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和南海的鱼类生态结构和渔业资源变化特征,本研究在1983—2013年中国海洋渔船渔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将渔获物中的鱼类按照营养级归类,然后计算其平均营养级(TL)和Fi B指数,并结合海洋捕捞作业... 为了解我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和南海的鱼类生态结构和渔业资源变化特征,本研究在1983—2013年中国海洋渔船渔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将渔获物中的鱼类按照营养级归类,然后计算其平均营养级(TL)和Fi B指数,并结合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对鱼类的营养级结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部海域捕捞的25种主要鱼类渔获中,31年间TL呈现下降趋势,低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60%,中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129%,高营养级鱼类则下降了近51%;而在南海,31年间TL变化不明显,低营养级鱼类比例下降了6%,中营养级鱼类下降了43%,高营养级鱼类增长198%。东部海域和南海的渔获物鱼类生态结构变化说明,就营养级水平而言,东部海域近海渔业资源呈现明显的衰退现象,而南海则还未出现这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级 鱼类生态结构 渔业资源 捕捞作业方式 东部海域 南海
下载PDF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早寒武世礁滩发育特征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廷山 兰光志 +2 位作者 沈昭国 王顺玉 姜照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10-714,共5页
早寒武世时大巴山、米仓山南缘属上扬子地台的北缘部分,处在碳酸盐台地边缘相带环境中。该区生物礁滩较发育,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郑、西乡、镇巴、紫阳等地和大巴山、米仓山南缘的四川南江一带;生物礁滩的类型有兰藻—古杯礁、凝块石灰泥... 早寒武世时大巴山、米仓山南缘属上扬子地台的北缘部分,处在碳酸盐台地边缘相带环境中。该区生物礁滩较发育,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郑、西乡、镇巴、紫阳等地和大巴山、米仓山南缘的四川南江一带;生物礁滩的类型有兰藻—古杯礁、凝块石灰泥丘、核形石生物层、生屑滩和鲕粒滩;造礁生物类型有古杯、兰藻细菌等,附礁生物除单体规则古杯外,还有三叶虫、腕足类、海百合、海绵骨针等。通过对寒武纪灰泥丘凝块石作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证明了其有机质生源为菌藻类微生物。指出由于相对海平面升降和古地理环境的控制,使本区礁滩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并控制了礁滩的发育类型和分布,礁滩层位自西向东有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滩 发育特征 早寒武世 大巴山、米仓山南缘
下载PDF
南海97-37柱样的主元素特征及其潜在的古环境指示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颜文 古森昌 +1 位作者 陈忠 陈木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83,共9页
探讨了南海南部97-37钻孔沉积物中主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及部分特征地球化学指标的潜在古环境意义,并建立了基于 MgO/Al2O3比值变化的元素地层序列。该序列与氧同位素地层序列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 MgO/Al2O3比值能提供... 探讨了南海南部97-37钻孔沉积物中主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及部分特征地球化学指标的潜在古环境意义,并建立了基于 MgO/Al2O3比值变化的元素地层序列。该序列与氧同位素地层序列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 MgO/Al2O3比值能提供有关陆源区物质输入改变及古气候变化的信息,但 MgO/Al2O3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般都超前于δ18O,且在各个气候期超前的幅度不尽一致;CaCO3和 MnO含量均显示出冰后期高于冰期的特点,且最低值都出现在氧同位素第3期,它们同时揭示出,大约从 Heinrich 4事件到末次冰消期,气候呈现出更加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层序列 古环境 南海 氧同位素 古气候变化
下载PDF
南海北康盆地热流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爱华 徐行 +2 位作者 罗贤虎 廖开训 彭登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20-1728,共9页
热流是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估算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数据。南海实测热流数据虽然多,但分布不均。为深入认识北康盆地的热流特征,本文首先利用北康盆地获得的实测热流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绘制了北康盆地热流分布图;根据热流和地温梯度变化... 热流是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估算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数据。南海实测热流数据虽然多,但分布不均。为深入认识北康盆地的热流特征,本文首先利用北康盆地获得的实测热流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绘制了北康盆地热流分布图;根据热流和地温梯度变化特征,重点讨论了北康盆地热流异常区的成因机制,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北康盆地热流分布主要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北康盆地热流变化范围为43.0~115.0mW/m^2,平均为76.8±21.7 mW/m^2;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49.0~133.1℃/km,平均地温梯度为82.2±22.4℃/km。热流整体偏高,具有西高东低,南部高、东南部热流最低的热流特征,且在盆地西北部具有明显的热流异常。分析认为:(1)热流异常区中B区是由于海底高导层埋深影响,A区和C区是由海底流体渗漏区的地下水循环导致热流异常,推测A区为补给区,C区为排泄区;(2)北康盆地热流分布明显受构造作用的控制。西北部及南部受廷贾断裂控制,而东南部为古俯冲带及古洋陆过渡带,西高东低的热流分布特征还与盆地经历的3次快速沉降作用有关,但北康盆地拉张的构造背景引起整体热流值偏高。这对北康盆地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康盆地 海底热流 地温梯度 流体渗漏区 拉张 南海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体的摄食习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龚玉艳 孔啸兰 +4 位作者 杨玉滔 詹凤娉 张鹏 江艳娥 陈作志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403,共10页
根据2012年9-10月南海中、南部和2015年3月南海北部的灯光罩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微型群体的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 根据2012年9-10月南海中、南部和2015年3月南海北部的灯光罩网调查资料,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对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微型群体的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微型群体以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属游泳动物和浮游动物食性类型,其中头足类为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65.05%、28.10%、60.91%和79.90%。摄食等级大部分以2、3级为主,除南海中、南部群体在胴长101~110 mm的摄食等级及大个体饵料类群在饵料组成中的比例偏低外,普遍存在胴长越大,摄食等级越高的趋势;同时饵料组成中的小个体饵料类群比例降低,大个体饵料类群比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微型群体 饵料组成 DNA条形码技术 南海
下载PDF
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地热流特征与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行 姚永坚 +1 位作者 彭登 姚伯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915-2925,共11页
为系统地了解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地热流特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及邻域地热流数据的补充采集、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获得了87个有效的地热流数据、一批热导率和生热率的地热参数资料,地热流测点在空间上覆盖了整个区域.研究区的地热流数据分... 为系统地了解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地热流特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及邻域地热流数据的补充采集、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获得了87个有效的地热流数据、一批热导率和生热率的地热参数资料,地热流测点在空间上覆盖了整个区域.研究区的地热流数据分布结果表明,西南次海盆热流密度的平均值为98.1±14.8mW·m^(-2),洋陆过渡带为103.6±19.4mW·m^(-2),南沙岛礁区和西部陆缘分别为79.0±15.5mW·m^(-2)和78.3±15.6mW·m^(-2).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热导率的平均值0.86±0.06 W·mK^(-1),生热率的平均值1.11±0.17μW·m^(-3),海底温度的平均值为2.43±0.01℃.综合海底地形地貌、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认为研究区的热流特征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表现为:(1)洋盆区测点的热流密度平均值高于两侧陆缘;(2)东南缘洋陆过渡带上测点的地热流密度值高于邻近海盆和南沙岛礁区的测点,而西北缘这种特征不明显;(3)西北翼的热流密度值总体比东南翼高;(4)沿着古扩张中心方向,西南次海盆热流值具有自东北向西南端方向逐步增大的趋势,表明海盆区同时存在着洋中脊与大陆裂谷两种不同的热状态,西南段裂谷热流值比东北段洋中脊高.对西南次海盆沉积物的热导率和生热率值参数的测量及数据空间分析可见,这两种热参数的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性,可能与海盆形成之后复杂的沉积环境相关.根据热流-洋壳年龄之间的关系,在西南次海盆东北段26个测站数据中,发现靠近古扩张中心的数据与理论值呈负偏移,而远离古扩张中心的数据呈正偏移,此现象是海盆内地热流数据受不同类型的地下流体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流 岩石热物性参数 西南次海盆 洋陆过渡带 陆缘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研究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付洁 黎明碧 +2 位作者 唐勇 邱文弦 王辉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共15页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许多盆地都发现了裂后沉降异常,位于深水陆坡区的白云凹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采用盆模软件Temis Suite 2007对穿过白云凹陷的3条地震剖面进行回剥分析,观测其不同时间基底的垂向运动特征,并将其与MCKENZIE经典拉...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许多盆地都发现了裂后沉降异常,位于深水陆坡区的白云凹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采用盆模软件Temis Suite 2007对穿过白云凹陷的3条地震剖面进行回剥分析,观测其不同时间基底的垂向运动特征,并将其与MCKENZIE经典拉张模型计算的理论裂后沉降值进行对比,发现白云主凹中心的裂后异常沉降量最大超过2.6km,白云南凹最大异常沉降量接近2km,高于白云凹陷北部边缘的异常沉降。凹陷东部的裂后沉降作用强于凹陷西部。对沉降曲线的研究发现,白云凹陷在中中新世(16.5~10.5Ma)期间有一段沉降明显加速的过程,白云南凹尤为明显,可能与南海扩张停止事件有关。白云凹陷发育了巨厚的沉积,并且呈韧性伸展状态,本文认为下地壳流可能是导致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裂后异常沉降 盆地反演模拟 沉降分析 南海
下载PDF
利用多种测高数据反演中国南海海域重力异常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淑梅 文汉江 +1 位作者 李洪超 史小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9,共4页
联合Geosat/GM、ERS-1/168和Envisat 3种测高数据,基于高精度地球重力模型EGM2008,采用垂线偏差方法和逆Vening-Meinesz公式,利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0°N~42°N,102°E~138°E)分辨率为2′×... 联合Geosat/GM、ERS-1/168和Envisat 3种测高数据,基于高精度地球重力模型EGM2008,采用垂线偏差方法和逆Vening-Meinesz公式,利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0°N~42°N,102°E~138°E)分辨率为2′×2′的重力异常。在中国南海海域,测高重力异常与船测重力异常比较的标准差为±9.43×10-5ms-2。选取不同的判定准则,对残差垂线偏差进行粗差剔除后将计算的测高重力异常结果与船测重力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选用残差垂线偏差分量范围为3″~5″时精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垂线偏差 逆Vening—Meinesz公式 重力异常 中国南海
下载PDF
南海南部晚中新世的放射虫及其环境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木宏 陆钧 +2 位作者 杨丽红 王汝建 韩建修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74,共9页
南海是东亚古季风产物的主要沉积盆地,保存着比陆地更加完整和连续的沉积记录。详细分析了ODP 1143号钻井晚中新世的放射虫化石群,主要根据标志种 Diartus petterssoni,D.hughesi和Stichocorys delmontensis等的分布特征,分别建立... 南海是东亚古季风产物的主要沉积盆地,保存着比陆地更加完整和连续的沉积记录。详细分析了ODP 1143号钻井晚中新世的放射虫化石群,主要根据标志种 Diartus petterssoni,D.hughesi和Stichocorys delmontensis等的分布特征,分别建立了南海南部晚中新世的 RN6,RN7和RN8等3个放射虫化石带,并讨论了其地层年龄。探讨了以地层中放射虫的丰度变化特征等在南海南部作为东亚古夏季风活动替代性指标的可能性,初步说明东亚古夏季风可能早于8.7Ma B.P.出现,约在 8.24Ma B.P.强化达到高峰,认为与印度季风的出现几乎同步或略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晚中新世 东亚古夏季风 南海南部 化石
下载PDF
南海地缘政治特征及中国南海地缘战略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圣云 张耀光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2年第1期67-69,共3页
本文结合当前南海形势和中国国情,对南海地缘政治特点、南海地缘战略价值和我国南海地缘战略等方面作分析研究。
关键词 南海 地缘政治 南海争端 南海地缘战略
下载PDF
南海西沙海槽近120ka以来的浮游有孔虫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庄畅 陈芳 +2 位作者 张金鹏 周洋 程思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6,共8页
对南海西沙海槽83PC柱状样浮游有孔虫进行了定量分析鉴定和氧碳同位素测试,结合碳酸盐含量及AMS14C测年,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FP—12E计算了表层海水古温度,揭示了该海区近120ka以来的古环境气候特征。浮游有孔虫分析显示冰期丰度低... 对南海西沙海槽83PC柱状样浮游有孔虫进行了定量分析鉴定和氧碳同位素测试,结合碳酸盐含量及AMS14C测年,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FP—12E计算了表层海水古温度,揭示了该海区近120ka以来的古环境气候特征。浮游有孔虫分析显示冰期丰度低而间冰期丰度高,暖水种的百分含量随冰期一间冰期旋回而变化,温凉水种MIS5期以来百分含量逐渐降低。转换函数计算结果表明,冬季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1.3~26.4℃,夏季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8.2~29.5℃,季节温差为2.7~6.9℃。与南海南部转换函数古温度对比表明,MIs2-MIS5期南海南部和北部的温差较明显,反映北半球冰盖扩张和东亚季风强盛,冰期时南海南北的温差梯度进一步增大,指示冰期时冬季风增强。研究区在末次冰期以来出现短期气候快速变冷的新仙女木事件和多次Heinrich事件,说明全球性气候变化事件在南海也有沉积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表层海水温度 气候变化 晚第四纪 南海
下载PDF
利用非平衡态温度测井数据估算地温梯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力峰 陆敬安 +1 位作者 沙志彬 梁金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4-873,共10页
掌握真实地温梯度对于深入了解易受温压场控制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区获取的地温梯度主要以海底表层的热流探针方式为主,由于海底表层尚未压实,地层物理属性多呈现高渗透性,易受到海底底流影响,... 掌握真实地温梯度对于深入了解易受温压场控制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区获取的地温梯度主要以海底表层的热流探针方式为主,由于海底表层尚未压实,地层物理属性多呈现高渗透性,易受到海底底流影响,导致了部分地温梯度无法推算到较深地层。而另一方面,井下原位温度测量虽然可获取真实的地温梯度,但其经济成本昂贵并且时效性低。为此本研究依据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井位单一非平衡态温度测井数据和钻井进程,在前人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尝试现场快速恢复地层地温梯度的操作,并利用有限的原位地温梯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适用性,当测井温度变化率在较均匀层段(例如A-B段),根据测井进程可大致估算具有参考意义的原始地温梯度。但应用该方法时也须谨慎,避免使用测井温度变化率在非均匀的数据段(例如B-c段),因为模型中受到数学条件而忽略的多种不确定因素的权重,在外部参数环境波动较大时有可能增加,从而减弱了模拟过程中时间因子的主要作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 温度测井 地温梯度 南海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洋节庆转型升级:现状与策略——以海南潭门南海传统文化节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兵艳 刘士祥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8-81,共4页
海南省潭门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南海的特有群体。经历千年的海洋渔业发展,潭门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南海民俗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潭门海洋节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深挖潭门南海民俗文化,借鉴省内外海洋节庆... 海南省潭门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南海的特有群体。经历千年的海洋渔业发展,潭门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南海民俗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潭门海洋节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深挖潭门南海民俗文化,借鉴省内外海洋节庆品牌塑造及营销策略,促进潭门南海传统文化节进一步转型升级,对保护与传承潭门南海民俗文化,提升潭门海洋文化"软实力",服务"海洋强省"战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海洋节庆 南海传统文化节 现状与策略 海南潭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