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东南文化视域下潞绸被面的染织工艺研究
1
作者 张雨晴 鲁佳亮 +2 位作者 徐铮 王翠红 汪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1,共7页
潞绸是记载晋东南地区人们独特的社会生活和人文思想的文化符号,蕴含浓郁的民风民俗文化,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文章以沿用传统技艺织造的潞绸实物为研究对象,从晋东南的历史文化、地域因素、民俗风俗的维度去解读现代潞绸的织染工... 潞绸是记载晋东南地区人们独特的社会生活和人文思想的文化符号,蕴含浓郁的民风民俗文化,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文章以沿用传统技艺织造的潞绸实物为研究对象,从晋东南的历史文化、地域因素、民俗风俗的维度去解读现代潞绸的织染工艺。研究表明,现代潞绸以传统对称为美,兼具实用与审美双原则;其特殊地域特色和晋商文化的开放交流共同影响着潞绸的原料、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晋东南地区尚红习俗也间接影响着潞绸的色彩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潞绸 织造工艺 对称装造 区域文化 染色 晋东南地区
下载PDF
晋东南地区红色文化传承困境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婧怡 韩秀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作为山西抗日主战场之一的晋东南地区,具有极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内涵。传承晋东南地区红色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助力经济建设,发扬文化魅力。对于目前晋东南地区红色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分布较散、遗址破损残缺、文化... 作为山西抗日主战场之一的晋东南地区,具有极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内涵。传承晋东南地区红色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助力经济建设,发扬文化魅力。对于目前晋东南地区红色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分布较散、遗址破损残缺、文化开发滞后等困境,本文分别从政府、媒体、文旅局、专业队伍及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五条针对性对策建议,进而挖掘晋东南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红色文化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乡村区域协同文旅发展探索——以沁源县五龙川村为例
3
作者 郎奇 梁变凤 刘静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1期33-36,共4页
在当今城镇化和旅游业从快速发展朝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背景下,乡村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需要新途径来转化。文章通过对沁源县五龙川村进行以村落需求为导向的田野调查,总结村落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挖掘村落的旅游、产业、文化、物质遗产资源价... 在当今城镇化和旅游业从快速发展朝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背景下,乡村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需要新途径来转化。文章通过对沁源县五龙川村进行以村落需求为导向的田野调查,总结村落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挖掘村落的旅游、产业、文化、物质遗产资源价值,探索五龙川村及其周边村落的关系,并从保护和发展两方面对五龙川村及周边传统村落进行了分析,得出区域协同视角下五龙川村活化发展的途径,为集群视角下的村落集群提供新的保护模式、旅游发展模式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古村落 区域协同 旅游 五龙川村
下载PDF
晋东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
4
作者 赵乐 周雨菡 +3 位作者 侯小萌 孙舔轲 牛俊杰 聂震西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4年第1期69-77,84,共10页
以晋东南260个传统村落为样本,综合运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探究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晋东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县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集中分布特征,总体呈以沁水平顺线为界,东南部多且聚集,西... 以晋东南260个传统村落为样本,综合运用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探究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晋东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县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集中分布特征,总体呈以沁水平顺线为界,东南部多且聚集,西北部少且分散的特点;(2)影响因子上,单因子解释力存在明显差异,至交通线距离、至河流距离、高程影响因子解释力较强,人口、气候次之,GDP与至中心城镇距离因子解释力偏弱;双因子交互解释力显著增强,至交通线距离、至河流距离、高程是交互解释力增强的关联主导因子;(3)晋东南传统村落形成与演化是高程、气候、河流、交通、人口、经济、中心城镇等多重地理要素协同作用、长期影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传统村落 地理格局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基于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系统分形理论划分的可动流体赋存特征认识 被引量:2
5
作者 董鑫旭 孟祥振 蒲仁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90,共13页
致密砂岩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流体的分布及可动性差异巨大,准确、可靠评价储层内流体的渗流能力和赋存特征十分必要。为探究可动流体在不同品质储层中的赋存特征和渗流能力差异,选取8块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山西组典型样品,基于由核磁... 致密砂岩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流体的分布及可动性差异巨大,准确、可靠评价储层内流体的渗流能力和赋存特征十分必要。为探究可动流体在不同品质储层中的赋存特征和渗流能力差异,选取8块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山西组典型样品,基于由核磁共振转化的伪毛细管压力曲线所刻画的储层孔喉分布情况,根据分形理论划分出不同级别孔喉系统并探讨其对可动流体赋存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储层类型依据孔隙类型、压汞曲线形态及参数可分为3类,由Ⅰ类至Ⅲ类,较大的溶蚀孔隙减少,晶间微孔增多,有效储集空间不断减少及渗流能力不断降低。(2)Ⅰ、Ⅱ类样品基于伪毛细管压力曲线求取的孔喉分布曲线与高压压汞的孔喉分布曲线形态相似,且峰值保持一致。Ⅲ类样品包含较多压汞探测不到的纳米级孔喉,导致核磁共振求取的孔喉分布峰值向小孔喉偏移。(3)根据分形理论求取的分形转折点可将孔喉空间划分为相对的大、中、小3个孔喉系统,孔隙度与大孔喉系统的绝对空间含量相关性最好,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则与大孔喉系统在储集空间中所占的比例密切相关。结论认为,大孔喉系统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可动流体的渗流能力,该认识可为致密气储层评价参数的优选提供依据,还可为非常规油气储层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山西组 致密砂岩气 分形维数 孔喉系统 可动流体 赋存特征 渗流能力
下载PDF
外部机制影响下古村镇区域特色研究——以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依 牛海沣 邓巍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5,共10页
在新旧交织的现状环境下,古村镇空间的区域特色模糊化、碎片化,挖掘其物质空间及历史信息的双层价值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区域社会环境出发,通过外部机制介入的影响,剖析古村镇空间特色形成的历史语境,探讨一种"事件式"的研... 在新旧交织的现状环境下,古村镇空间的区域特色模糊化、碎片化,挖掘其物质空间及历史信息的双层价值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区域社会环境出发,通过外部机制介入的影响,剖析古村镇空间特色形成的历史语境,探讨一种"事件式"的研究方法,发掘古村镇空间特色的时代烙印,使古村镇成为特定的社会记忆载体。并以晋东南地区古村镇为对象,从政策机制、设施机制和案件机制来分析古村镇演化过程,总结出外部机制影响下的古村镇区域特色,为古村镇空间特色研究和保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镇 区域特色 外部机制 晋东南
下载PDF
晋东南山西组主煤层热演化生烃史及热源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曾勇 范炳恒 +1 位作者 刘洪林 王纯信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0-98,共9页
以晋城矿区山西组主煤层为代表,利用时间-温度指示法、有机质变质程度法、挥发分产率法对该煤层煤化作用历史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其埋藏历史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1)P1—T3的快速沉降阶段,平均沉降速度达94m/Ma;(2... 以晋城矿区山西组主煤层为代表,利用时间-温度指示法、有机质变质程度法、挥发分产率法对该煤层煤化作用历史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其埋藏历史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1)P1—T3的快速沉降阶段,平均沉降速度达94m/Ma;(2)J1的逐渐抬升阶段,抬升幅度大于750m;(3)J2的缓慢沉降阶段,平均沉降速率为10m/Ma;(4)J3—现代的再次回返阶段。主煤层热演化主要发生在埋藏历史的第1阶段和第4阶段的J3—K时期,前者为深成变质作用,主要生成湿气且难于保存;后者为异常高热古地温场所致,促使主煤层出现二次生烃作用,为裂解气阶段,主要生成干气,易于保存。最后指出晚中生代异常高温古地温场是由于上地幔顶界面隆起、地壳变薄、岩浆作用加剧、热流值增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组 煤层 生烃史 热幔柱 煤矿床 油气成因
下载PDF
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自然灾害与区域粮价探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国棉 王建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粮价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晴雨表",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粮食价格的波动。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频繁的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粮价的影响,一方面使得晋东南粮价总体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各... 粮价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晴雨表",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粮食价格的波动。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频繁的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粮价的影响,一方面使得晋东南粮价总体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粮价呈现较大的波动。从粮价时间走势看,粮价的非线性波动,除了受到来自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受到来自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从空间走势看,晋东南同时期粮价大体上呈现由北到南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粮价 明清时期 晋东南
下载PDF
山西东南部传统民居节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石谦飞 韩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323-6328,6338,共7页
山西省作为我国能源大省,其农村地带幅员辽阔、产能大,耗能亦大。山西传统民居是构成其农村住宅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有助于山西以及全国在农村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以山西东南部典型传统民居作为研究样本来实测并分析其节能状况。... 山西省作为我国能源大省,其农村地带幅员辽阔、产能大,耗能亦大。山西传统民居是构成其农村住宅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有助于山西以及全国在农村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以山西东南部典型传统民居作为研究样本来实测并分析其节能状况。考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依附于样本并制定出了山西东南部传统民居节能评价理论与方法。该理论和方法适用于当地农宅节能减排工作,也有在实践中完善的空间和推广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传统民居 节能 评价
下载PDF
甘东南至陕甘宁交界中强震危险区地震活动能量场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罗国富 屠泓为 +1 位作者 马禾青 杨明芝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甘东南至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图。结果发现,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甘东南至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图。结果发现,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预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段,而等值线图的高值变化对应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能量场 随机函数 地震危险区 时空分布 甘东南至陕甘宁交界地震区
下载PDF
“文脉传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分部的创作思考
11
作者 吴锋 段德罡 +1 位作者 徐岚 姜学方 《建筑与文化》 2009年第10期90-92,共3页
通过对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分部所依托的"皇城相府"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所处地域的文脉进行深度挖掘,并使之在空间建构、建筑形式等方面发生作用,以此作为校园规划构思的源泉。本设计旨在进行一次地域文化应用... 通过对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分部所依托的"皇城相府"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其所处地域的文脉进行深度挖掘,并使之在空间建构、建筑形式等方面发生作用,以此作为校园规划构思的源泉。本设计旨在进行一次地域文化应用的尝试,也期望引起规划师、建筑师对该领域的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城相府” 礼制 晋东南
下载PDF
时代更迭下的平顺龙门寺历代建筑格局推演研究
12
作者 陈蔚 王轶楠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2期39-45,共7页
平顺龙门寺始建朝代早、修建朝代多、建筑规模大,在同一区域的佛寺建筑当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龙门寺的实地调研与测绘,将其建筑组群布局与单体建筑型制与同时代同类型建筑进行对比研究。以时代更迭下建筑格局演变作为轴线... 平顺龙门寺始建朝代早、修建朝代多、建筑规模大,在同一区域的佛寺建筑当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龙门寺的实地调研与测绘,将其建筑组群布局与单体建筑型制与同时代同类型建筑进行对比研究。以时代更迭下建筑格局演变作为轴线,揭示不同时代佛寺建筑格局特征演变的差异,以及龙门寺在不同时代所形成的建筑规模与布局规制,并揭示其历史演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代差异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 山西平顺 晋东南地区 龙门寺 佛寺格局演变
下载PDF
从语音比较看晋东南晋语的形成
13
作者 王利 《榆林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8-74,共7页
晋东南晋语处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晋东南晋语的底层应当与晋语腹地方言是一致的,但由于其处于晋语腹地的边缘,与官话方言相接,更易于受到周边官话的影响,从而导致许多特点与晋语腹地方言不同,而与官话方言一致。
关键词 晋东南晋语 语音 比较
下载PDF
特高压出现后晋东南电网主结构规划与改造
14
作者 杨杰 楼鸿祥 《山西电力》 2007年第4期1-7,共7页
针对特高压在晋东南落点将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晋东南电网原有不足,对晋东南电网主结构作进一步的规划与改造。提出了3种具体的改造方案,计算分析表明,改造方案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特高压 晋东南 电网主结构 规划与改造
下载PDF
晋东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重重 张晓茹 +2 位作者 房鑫 田毅 牛俊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87-90,共4页
晋东南地区遗留了许多明清时期建筑,其中传统村落的分布在山西最为密集。系统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有助于掌握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以及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研究。本文运用Arc GIS10. 2空间分析法和模型法对晋东... 晋东南地区遗留了许多明清时期建筑,其中传统村落的分布在山西最为密集。系统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有助于掌握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以及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研究。本文运用Arc GIS10. 2空间分析法和模型法对晋东南地区的106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晋东南传统村落具有不均衡、较集中、沿边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集中于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山间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杜永慧 李晓路 +2 位作者 韩小琴 曹红霞 于兴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1,116,共9页
根据薄片观察及粒度分析、野外露头及岩心观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的岩石学特征、水动力条件,以及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划分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建立该区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沉积粒度偏细,... 根据薄片观察及粒度分析、野外露头及岩心观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的岩石学特征、水动力条件,以及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划分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建立该区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沉积粒度偏细,分选好,水动力条件以牵引流为主;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明显,且沉积地形坡度较缓;划分7种岩相类型和3种岩相序列组合。研究区整体表现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分流河口砂坝3种微相。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天然气精细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沉积特征 三角洲前缘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晋东南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赵树理人格精神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乳连 段文昌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133-135,共3页
赵树理饱受晋东南地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形成了其独特的精神特质,那就是晋东南地域文化所养育的求实,求真,淳朴,倔强,坚忍不拔,威武不屈,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格精神。
关键词 赵树理 晋东南 地域文化 人格精神
下载PDF
赵树理小说中的民俗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勇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5-48,共4页
赵树理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民俗文化描写,他通过家乡晋东南农村信仰民俗、婚丧嫁娶民俗、伦理民俗、语言民俗等民俗文化的描写,记录了北方黄土地民俗文化的特色,展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启迪了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了其大众化、通俗... 赵树理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民俗文化描写,他通过家乡晋东南农村信仰民俗、婚丧嫁娶民俗、伦理民俗、语言民俗等民俗文化的描写,记录了北方黄土地民俗文化的特色,展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启迪了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了其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小说 晋东南 农村 民俗文化
下载PDF
山西东南部气候变暖与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正旺 李晶晶 +3 位作者 王媚 王景秀 武志跃 孙英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5期195-200,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气候变暖情况下土壤封解冻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应用山西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近40年气温、平均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浅层(5-20 cm)冻土封解冻资料,采用统计对比聚类法,分析了气候变暖与冻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气候变暖情况下土壤封解冻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应用山西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近40年气温、平均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浅层(5-20 cm)冻土封解冻资料,采用统计对比聚类法,分析了气候变暖与冻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山西东南部气候变暖较为明显,年际线性趋势增温率为0.3℃/10 a,增温贡献最大为冬季。随着冬季气候的变暖,平均冻土深度与最大冻土深度均趋向变浅。在冬春、秋冬2个转换期气候变暖的前提下,浅层冻土的平均冻结终日与始日分别显现出提前和推后,意味着浅层土壤封冻期的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冻土 封解冻日期 山西东南部
下载PDF
晋东南传统民居生态特性研究初探
20
作者 闫杰 杨昌鸣 《华中建筑》 2011年第9期167-170,共4页
在进入21世纪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始深入影响人的各个方面。"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成为人们对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重新思考的重要标志,"生态"化的设计及技术成为当今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生... 在进入21世纪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始深入影响人的各个方面。"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成为人们对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重新思考的重要标志,"生态"化的设计及技术成为当今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生态技术不仅存在于高技术之中,同样也存在于传统技术之中。必须认识到,对传统建筑的生态技术研究必须更深入具体才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中国传统民居蕴涵了大量生态营建经验,该文以晋东南传统民居为例,通过阐述自然环境与传统生态思想对晋东南传统民居的影响,分析了传统民居建造环境的自然性和特定环境下民居营建的生态策略,以期为当今建筑的生态性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传统民居 低碳生态观 自然性生态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