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riting the Taiping War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Ming: Xu Zi, the Militia of Luhe, and the Annals of a Fallen State
1
作者 Chuck Wooldridge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8年第2期227-258,共32页
Between 1853 and 1858, the militia and hired braves of Luhe county, Jiangsu, distinguished themselves by successfully defending against Taiping attack when surrounding counties and cities all fell. The historian Xu Zi... Between 1853 and 1858, the militia and hired braves of Luhe county, Jiangsu, distinguished themselves by successfully defending against Taiping attack when surrounding counties and cities all fell. The historian Xu Zi (1810-62) served as a militia leader, commanding a company of troops and working to raise funds to pay for provisions.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writing his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Ming Courts: Annals of a Fallen State, With Appended Annotations (Xiaotian jinian fukao). In his history, Xu Zi included anecdotes of his wartime experiences, writing the Taiping War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Ming. What does history do? Xu Zi hoped it could help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 coherence of the forces fighting the Taiping. To that end, he presented exemplary figures from the past for people of his own time to emulate, and he narrated those stories to his fellow soldiers. At the same time, his work suggests that the practices of the historian--including investigation of sources, expressions of emotion, and evaluation of policy--could provide avenues for defeating the Taiping. By writing himself into his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Ming, he showed how the past could become a tool of w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 Zi Wen Shaoyuan southern ming MILITIA Taiping lijin Luhe
原文传递
羽卫黄昏:崇祯朝与南明时期勇卫营研究
2
作者 吴志远 蔡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勇卫营设置于明末崇祯年间,由四卫营、勇士营改编而成,是崇祯帝即位后京营改革的关键一环。勇卫营虽称天子禁卫,却常年四方作战,或北御清兵,或南征流寇,战果颇著,是明廷倚重的重要军事力量。崇祯十五年(1642年),督理勇卫营太监刘元斌因... 勇卫营设置于明末崇祯年间,由四卫营、勇士营改编而成,是崇祯帝即位后京营改革的关键一环。勇卫营虽称天子禁卫,却常年四方作战,或北御清兵,或南征流寇,战果颇著,是明廷倚重的重要军事力量。崇祯十五年(1642年),督理勇卫营太监刘元斌因“杀良冒功”被崇祯帝诛杀,成为勇卫营重要的转折点。“杀良冒功”并非刘被杀的真正原因,是否存在杀良冒功之事亦存疑,这恰是崇祯朝政治气氛的独有特色。甲申之变后,南明各政权亦设勇卫营,但其战斗力不可与崇祯朝勇卫营相论,且常成为各方夺权斗争的主角,其命运与各政权兴衰息息相关,并最终与南明政权一起灭亡。勇卫营的历史是晚明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晚明政局的发展变迁,也是晚明朝廷政治公信力崩溃的真实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勇卫营 崇祯帝 南明 政治斗争
下载PDF
明代南曲戏文“分出”体制的形成与戏曲史意义
3
作者 陈志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分出”是明传奇剧本体制形成的重要标志,而早期的南曲戏文存在“隐性分出”和“显性分出”两种形态。晚明时期艺人演出本和坊刻阅读本优化了宋元及明前期南戏按人物上下场分出的方式,摸索出人物上下场、场景整一性和情节整一性相结合... “分出”是明传奇剧本体制形成的重要标志,而早期的南曲戏文存在“隐性分出”和“显性分出”两种形态。晚明时期艺人演出本和坊刻阅读本优化了宋元及明前期南戏按人物上下场分出的方式,摸索出人物上下场、场景整一性和情节整一性相结合的分出标准。明代南曲戏文分出体制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就艺人演出本而言,分出是便于舞台表演;就坊刻阅读本而言,分出是便于读者阅读;就文人编创本而言,分出更多是剧作家对剧坛通常做法的认可和固定。折子戏流行和公共话语交流所产生的“散出身份确立”与“群体共同交流”的需要,也是分出体制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分出体制的形成包含着艺人、书客和剧作家对戏剧内外结构的理解,反映出演本与读本、作者(编者)与读者之间微妙的离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传奇 南曲戏文 分出标目 剧本体制 戏曲史
下载PDF
南齐帝乡、帝陵的政治隐喻与话语功能——以王敬则举兵的政治动员与《南齐书》的叙事立场为中心
4
作者 李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萧氏故里“晋陵武进县东城里”与祖茔“武进陵”在南齐的政治话语中被视作王朝气运的象征与王朝正统的符号。宋齐易代之际,与东城里相对照的童谣“东城出天子”,武进旧茔上的“五色云气”“有龙出”“甘露降”等祥瑞及“萧道成当为天子... 萧氏故里“晋陵武进县东城里”与祖茔“武进陵”在南齐的政治话语中被视作王朝气运的象征与王朝正统的符号。宋齐易代之际,与东城里相对照的童谣“东城出天子”,武进旧茔上的“五色云气”“有龙出”“甘露降”等祥瑞及“萧道成当为天子”的流言,均被当作萧道成得天命的有力证据纳入禅让之际的舆论中。旧茔所在的彭山扼守着自建康沿破冈渎的东出要道,“拜武进陵”由此兼具政治与军事双重涵义。在齐明帝推行诛杀高、武子孙与旧将的时政语境中,萧氏故里、祖茔的政治意义被激活。王敬则以在武进陵口恸哭的方式将其举事与维护高、武相联,动摇了齐明帝的统治基础,在对方镇势力的疑惧下,齐明帝依靠建康禁军以作抵抗。在王敬则事件中,高、武王侯几乎被齐明帝所诛戮。作为“戕夷之事”的受害者,萧子显在编撰《南齐书·王敬则传》时,凸显王敬则的“旧将”身份、晋陵境内对王敬则举兵的响应以及王敬则的哭陵之举,或许隐含着彰显齐明帝统治之正当性缺乏的意味。这同样也是《南齐书》编撰期萧梁王朝对历史问题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齐 明帝 王敬则 《南齐书》 萧子显
下载PDF
清代瑞金县志对钟良则的传记书写和形象建构
5
作者 梁雅婷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钟良则作为南明忠烈,在康熙二十二年所修《瑞金县志》中不被提及,而是首次入传康熙四十八年成书的《续修瑞金县志》,在该志中其忠义事迹得到充分彰显。至乾隆《瑞金县志》时又大幅度缩减其传记篇幅,使得钟良则的形象变得单调。乾隆后期... 钟良则作为南明忠烈,在康熙二十二年所修《瑞金县志》中不被提及,而是首次入传康熙四十八年成书的《续修瑞金县志》,在该志中其忠义事迹得到充分彰显。至乾隆《瑞金县志》时又大幅度缩减其传记篇幅,使得钟良则的形象变得单调。乾隆后期国家旌表南明忠烈后,道光《瑞金县志》又重新拓展其传记篇幅,且形象为之一变,除塑造其“忠烈”形象外,又凸显其“孝”的一面。钟良则在清修《瑞金县志》中的书写和形象变化,充分体现了县志编纂的时代性,同时也反映清代国家控制和地方认同不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金县志》 钟良则 南明忠烈 传记书写 形象建构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北京西山游记研究——以晚明南方文人作品为例
6
作者 马晨燕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晚明时期,旅游风气盛极一时,文人适意而游,寄情自然。南方文人好游北京西山,西山邻近都城且自然景观酷肖江南水乡,实为寻幽览胜、抒发性灵的绝佳之处。晚明各类游记专书和文人文集中载有南方文人执笔的75篇西山游记,在这些游记中,“江... 晚明时期,旅游风气盛极一时,文人适意而游,寄情自然。南方文人好游北京西山,西山邻近都城且自然景观酷肖江南水乡,实为寻幽览胜、抒发性灵的绝佳之处。晚明各类游记专书和文人文集中载有南方文人执笔的75篇西山游记,在这些游记中,“江南”“东南”这类带有明确方向性的词汇出现40余次。南方文人游西山而生江南之慨,西山成为其传递思乡情怀的通道,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北京西山 游记 晚明 南方文人
下载PDF
晚明戏曲家佘翘交游与创作探赜
7
作者 唐钟禹 蒋小平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5-80,共6页
晚明皖南曲家佘翘有传奇《量江记》存世。在《量江记》中,佘翘倾注其“屡上春官不第”的文人心境,透露出对晚明时代新兴的人文思潮的接纳与思考。通过考证其交游、细读其作品,能够窥探当时文人的思想变迁,发掘他们相似的话语空间与潜层... 晚明皖南曲家佘翘有传奇《量江记》存世。在《量江记》中,佘翘倾注其“屡上春官不第”的文人心境,透露出对晚明时代新兴的人文思潮的接纳与思考。通过考证其交游、细读其作品,能够窥探当时文人的思想变迁,发掘他们相似的话语空间与潜层逻辑,对廓清这一时期皖南文人之面貌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佘翘 《量江记》 文人 皖南
下载PDF
明代会试分卷录取制创立、实施及变迁考实
8
作者 郭培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0,共17页
为保证边远落后地区的举人应考会试具有一定考中率,洪熙元年,明仁宗与杨士奇创立了会试“南六北四”分卷取士制度;宣宗嗣位后又予重申,并在宣德二年和宣德五年的会试中得以切实执行,宣德八年会试得到基本执行。正统元年会试又进一步细... 为保证边远落后地区的举人应考会试具有一定考中率,洪熙元年,明仁宗与杨士奇创立了会试“南六北四”分卷取士制度;宣宗嗣位后又予重申,并在宣德二年和宣德五年的会试中得以切实执行,宣德八年会试得到基本执行。正统元年会试又进一步细分为南、北、中卷,各按“六、三、一”的比例录取;正统四年会试复改为各按“五五、三五、十”的比例录取;其后,又经历了诸多科次的分卷占比波动甚至短暂的罢行、改制,自嘉靖二十九年会试开始,“南五五、北三五、中十”的录取比例才获得稳定、严格的执行。对上述史实的审慎考证,既反映了明朝会试在以考试成绩为取士决定因素前提下对科举欠发达地区士子予以适度照顾的长期摸索和坚持,也说明了对相关史料进行严谨考订和溯源辨误在史学求真中的极端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会试 南北卷 南北中卷 各卷区录取比例 史料考证
下载PDF
明以来南北官话调值变化谫论
9
作者 张续龙 王梦凡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87-99,共13页
通过明清韵书、朝汉译音、传教士资料对声调调类或调值的描述,明代北方官话的调值:阴平[^(*)44],阳平[^(*)24],上声[^(*)213],去声[^(*)52],入声一[^(*)54],入声二[^(*)23];南方官话的调值:阴平[^(*)33],阳平[^(*)21],上声[^(*)42],去声... 通过明清韵书、朝汉译音、传教士资料对声调调类或调值的描述,明代北方官话的调值:阴平[^(*)44],阳平[^(*)24],上声[^(*)213],去声[^(*)52],入声一[^(*)54],入声二[^(*)23];南方官话的调值:阴平[^(*)33],阳平[^(*)21],上声[^(*)42],去声[^(*)35],入声[^(*)34]。清中叶后,北方官话的调值:阴平[^(*)55]或[^(*)53],阳平[^(*)35],上声[^(*)13],去声[^(*)31];南方官话的调值:阴平[^(*)31],阳平[^(*)35],上声[^(*)23],去声[^(*)42]。与现代官话方言的调值对比,明以来,北方官话的调值变化相对较小,而南方官话则可能出现因语言接触而被替换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北方官话 南方官话 调值
下载PDF
明代陕南地区洪涝灾害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景波 马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07-211,共5页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明代自公元1369年到1644年的276年间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变化阶段、趋势、等级分布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明代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轻度涝灾、中度涝灾、大涝灾、特大涝灾4级灾害,各占...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明代自公元1369年到1644年的276年间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变化阶段、趋势、等级分布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明代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轻度涝灾、中度涝灾、大涝灾、特大涝灾4级灾害,各占洪灾总次数的33%、40%、21%、6%。明代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共发生76次,平均每3.6年发生1次。从明代早期到晚期,洪水发生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明代陕南洪灾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在1369-1435年之间,为洪灾贫发阶段;第2阶段在1436-1550年之间,为洪灾多发阶段;第3阶段在1551-1644年之间,为洪灾较少阶段。洪灾集中于夏、秋两季。明代陕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地形、降水和气候异常波动以及人为活动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陕南地区 灾害等级 洪涝灾害
下载PDF
南明首次乞师日本将领之姓名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南炳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2,共6页
南明政权乞师日本的首次倡行者的姓名,为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悬案。史书对其记载五花八门,学者意见莫衷一是。根据中日文献,结合中国的命名规律、汉字书写特点以及史籍记载习惯等,考明其姓名最早为周芝、而后为崔芝、最后为周崔芝的... 南明政权乞师日本的首次倡行者的姓名,为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悬案。史书对其记载五花八门,学者意见莫衷一是。根据中日文献,结合中国的命名规律、汉字书写特点以及史籍记载习惯等,考明其姓名最早为周芝、而后为崔芝、最后为周崔芝的两次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明 乞师日本 将领 姓名
下载PDF
明代赣南的风水、科举与乡村社会“士绅化” 被引量:22
12
作者 黄志繁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0-75,共6页
自明中期起,赣南社会掀起一股造风水、兴科举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地方官的倡导、地方绅士的响应起了很大的作用。明代赣南社会出现这股热潮,表明了明代中期以来中国传统社会追求“士绅化”的心态。把风水和科举联系起来,虽然是中国人... 自明中期起,赣南社会掀起一股造风水、兴科举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地方官的倡导、地方绅士的响应起了很大的作用。明代赣南社会出现这股热潮,表明了明代中期以来中国传统社会追求“士绅化”的心态。把风水和科举联系起来,虽然是中国人祈福求祥心态的自然反映,但并非单纯是风水术上的一个发展问题,更不是赣派风水发源地赣南独特的社会现象,而是宋以来南中国整体社会变迁的一个过程和结果。风水这类看似游离于官方意识形态的民俗观念,其实蕴藏着非常复杂的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应放置于整体社会变迁的背景中加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赣南 风水 科举 士绅化 明代中期 乡村社会 士绅 中国传统社会 官方意识形态
下载PDF
清朝官修《明史》关于南明历史纂修的讨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航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41,共9页
南明历史书法,是清朝官修《明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南明抗节人臣的表彰与南明帝王史事的处理。从康熙中期正式官修《明史》到王鸿绪刊刻《明史稿》,再到殿本《明史》刊布,官修《明史》关于南明历史书法的讨论发生了一些... 南明历史书法,是清朝官修《明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南明抗节人臣的表彰与南明帝王史事的处理。从康熙中期正式官修《明史》到王鸿绪刊刻《明史稿》,再到殿本《明史》刊布,官修《明史》关于南明历史书法的讨论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对于南明抗节人臣,起初一本"周之顽民,即殷之义士"的忠义原则,主张大肆表彰忠节,到后期则取法《宋史》、《元史》表彰易代之际人物的做法,表示"不没其实",但在历史叙述上更多地叙述明亡以前史事,而略写南明时期抗清事迹。关于南明帝王史事,由最初讨论为依据《宋史.瀛国公纪》体例,附于《崇祯帝本纪》论赞之末,到独成《三王传》,附于《诸王列传》之后,而最终改置于其始封诸王之末。这样的做法,明显地体现了清朝官方弱化南明历史的政治企图和学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官修《明史》 南明历史 书法
下载PDF
从王阳明与海瑞赣南施政看明代基层社会治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海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5,共9页
王阳明与海瑞都曾在南赣主政一方,以其所面临之实际问题展开社会治理。王阳明抚赣,首重思想道德教化,立社学、建书院、联讲会、举乡约,剿抚并用、刚柔并济,建立起以保甲和乡约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海瑞在兴国的施政,重视改善民生... 王阳明与海瑞都曾在南赣主政一方,以其所面临之实际问题展开社会治理。王阳明抚赣,首重思想道德教化,立社学、建书院、联讲会、举乡约,剿抚并用、刚柔并济,建立起以保甲和乡约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海瑞在兴国的施政,重视改善民生,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地方机构,重整里老人制度,完善基层社会组织。从王阳明与海瑞的赣南施政,可以窥见明代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路径,展现出王朝国家治理地方的基本面貌。其治理经验,可为当今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海瑞 赣南施政 明代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南明隆武朝福京乡试考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航 刘桂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5,共7页
隆武帝在明清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为收拾人心,聚拢人才,稳定政权,抵御清兵南侵,宣布在福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开科取士。福京乡试作为隆武帝的“龙飞首科”,得到君臣的高度重视。然因郑芝龙等武臣的阻挠,原定隆武... 隆武帝在明清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为收拾人心,聚拢人才,稳定政权,抵御清兵南侵,宣布在福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开科取士。福京乡试作为隆武帝的“龙飞首科”,得到君臣的高度重视。然因郑芝龙等武臣的阻挠,原定隆武二年三月的福京乡试一拖再拖,最终于是年六月才在福京天兴府举行。文章根据大量史料,考知该科乡试主考官、同考官、提调官、监临官等部分职事官之姓名爵里;录取人数则在崇祯十五年所确定的福建乡试解额105名的基础上,“特旨广额七十名”,后复试黜落4名,最终选拔录取举人171名。福京乡试开科不久,隆武政权即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下覆亡,但其选拔录取的一批科举人才,却对郑成功的抗清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武朝 福京 乡试
下载PDF
岭南意识的勃发——以明代广东作家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建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在岭南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具有界标性的朝代。在政治建制上,体现为广东成为十三行省之一;在人文领域,体现为广东人文的全面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种岭南意识。这种意识源于明代广东才俊敏于“岭南山川之气独钟于物不钟于人”... 在岭南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具有界标性的朝代。在政治建制上,体现为广东成为十三行省之一;在人文领域,体现为广东人文的全面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种岭南意识。这种意识源于明代广东才俊敏于“岭南山川之气独钟于物不钟于人”之说与明代广东人文之高涨。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明代广东作家,以“岭南意识之发酵源”、“丘濬之岭南意识”、“岭南意识之承传”为片断,勾勒了岭南意识之成因及传承,并指出岭南意识的勃发为近代广东人文的强势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意识 明代 广东 作家
下载PDF
清至民国“南明”史概念发生与传播探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贵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85,共15页
指代南明断代史的“南明”概念,在康熙时最先出现,道咸间被钱绮用作书名,但却一直都是清廷的政治禁忌。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学者对此不满,在乾隆时即用“南明”作为书名。清末,中朝两国同时兴起反清运动,朝鲜人郑乔将其南明史著寄赠... 指代南明断代史的“南明”概念,在康熙时最先出现,道咸间被钱绮用作书名,但却一直都是清廷的政治禁忌。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学者对此不满,在乾隆时即用“南明”作为书名。清末,中朝两国同时兴起反清运动,朝鲜人郑乔将其南明史著寄赠章太炎,增强了清末革命党人的“南明”意识和抗清斗志,使“南明”史概念得以传播开来。民国初建至抗战之前,虽然“南明”概念因禁忌消失而得以松绑,但也因为其反清因素的消退而遭到忽视。抗战爆发后,南明史的象征意义再次凸显,促使柳亚子、朱希祖、钱海岳等南明史家和流落西南的广大知识分子对“南明”史加以重视,“南明”语境骤然形成,“南明”史概念风行一时。抗战后,“南明”史概念的传播虽因政治意义消失而退潮,但已成为不可磨灭的史学现象,在课堂讲授和课题研究中,历久弥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明 南明史 清朝 民国
下载PDF
明、清时期南少林武术历史寻绎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荫生 孙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9-41,56,共4页
采用历史学、人类学、武术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试图对明清时期的南少林武术进行梳理,初步展现其明清时期的情况,从宏观上把握其研究方向。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南少林武术 考证
下载PDF
明代皖南平原的圩田与农业生产 被引量:8
19
作者 梁诸英 顾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65,共10页
洪武时期,旧有圩田得到迅速恢复;建文至正德期间,圩田有较明显的发展,扩大了耕地面积,富豪围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圩田发展与蓄水防洪的矛盾已经凸显;嘉靖以后,水灾呈现加剧的趋势,除固有的自然因素的原因外,过度围垦、民人渔利... 洪武时期,旧有圩田得到迅速恢复;建文至正德期间,圩田有较明显的发展,扩大了耕地面积,富豪围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圩田发展与蓄水防洪的矛盾已经凸显;嘉靖以后,水灾呈现加剧的趋势,除固有的自然因素的原因外,过度围垦、民人渔利、修防低效等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圩田的治理有新的进展。圩田在皖南平原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皖南平原 圩田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南明政权对日通好求助政策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南炳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65,共5页
明朝自嘉靖、万历以来 ,直至崇祯末覆灭 ,与日本断绝了外交关系 ,而南明政权对日本改行通好、求助的政策。由前者的断绝交往到后者的通好求助 ,经过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是在南明时期完成的 ,共分三个阶段 :一、弘光时期 ... 明朝自嘉靖、万历以来 ,直至崇祯末覆灭 ,与日本断绝了外交关系 ,而南明政权对日本改行通好、求助的政策。由前者的断绝交往到后者的通好求助 ,经过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是在南明时期完成的 ,共分三个阶段 :一、弘光时期 ,这是沿用明朝末年旧政策的阶段 ;二、鲁监国、隆武两政权并存时期 ,这是拒绝交往与通好、求助同时并存的阶段 ;三、鲁监国政权、郑成功及其子孙主持的政权、永历政权等并存时期 ,这是通好、求助政策全面推行阶段。影响南明政权对日态度转变的因素 ,包括总体形势、力量对比的变化 ,当事人的经历和性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明政权 对日通好求助政策 请求援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