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s of humic acids in two soil profiles of the southwest China Karst area 被引量:2
1
作者 Liangang Ma Baohua Xiao +2 位作者 Xinyue Di Weilin Huang Shijie W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5-94,共10页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s of humic acid(HA) and soil organic matter(SOM) in a yellow soil profile and a limestone soil profile of the southwest China Karst area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s of humic acid(HA) and soil organic matter(SOM) in a yellow soil profile and a limestone soil profile of the southwest China Karst area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ir evolutions in different soils of the study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SOM along the two soil profiles were notably different.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contents of soil samples decreased just slightly along the limestone soil profile but sharply along the yellow soil profile. TOCs of the limestone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yellow soils, and C/N ratios of SOMs showed a similar variation trend to that of TOCs, indicating that SOM can be better conserved in the limestone soil than in the yellow soil. The soil humic acids were exhaustively extracted and further fractionated according to their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s using ultrafiltration techniques to explore underlying conservation mechanism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N ratios of HAs from different limestone soil layer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at large molecular HA fractions predominated the bulk HA of the top soil, indicating that HA in the limestone profile was protected while bio and chemical degradations were retarded. Combined with organic elements contents and mineral contents of two soils, weconcluded that high calcium contents in limestone soils may play a key role in SOM conservation by forming complexation compounds with HAs or/and enclosing SOMs with hypergene CaCO_3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Soil organic matter Humic acid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southwest china Karst area
下载PDF
Accumul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dust in main living areas of Guiyang City,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 Xiaoyan ZHANG Shuting YANG Me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Guiyang is a famous tourist city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China. In this study, dust from eleven residential areas, seven city squares, and nine schools was collected to measure the heavy metal levels and evaluate its ... Guiyang is a famous tourist city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China. In this study, dust from eleven residential areas, seven city squares, and nine schools was collected to measure the heavy metal levels and evaluate its risk. At each sampling site, 4–5 sub-samples were taken as a bulk sample. All samples were air-dried, ground, passed through a 0.105 mm nylon sieve, digested with HNO3-HClO4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Cu, Ni, Pb and Zn by ICP-MS, and digested with 1:1 aqua regia to determine As by AF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 Cd, Cu, Ni, Pb and Zn in dust of Guiyang City follow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means of 16.1, 1.54, 138, 47.7, 129 and 479 mg/kg, respectively. Levels of As, Cd, Cu, Ni, Pb and Zn exceed the background level of soil in Guizhou Province by 33%, 96%, 100%, 78%, 96%, and 100%, respectively. Cd, Cu, Pb and Zn are heavily accumulated in dust of living areas with accumulation factors of 4.10, 5.12, 4.12 and 5.51, respectively. City square possesses the highest geometric means of As, Cd, Cu, Pb, and Zn. The risks of heavy metal exposure to teenagers are not obvious and in an order of As>Pb>Cu>Ni>Zn(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贵阳市 重金属 中国西南地区 灰尘 积累 居住区 原子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CONSULTATIVE RECOMMENDATION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KARST AND ROCK-NAKED MOUNTAIN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3
作者 Academic Division of Geoscience and Division of Biology , the CAS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The serious degrad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stone desert have had a serious effe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karst and rock-naked mountain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Moreover, ... The serious degrad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stone desert have had a serious effe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karst and rock-naked mountain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Moreover, these areas are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a greater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e to the economy, face sharp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opulation, the arable land and resources, and are suffering because of a shortage of investment. On the basis of this current situation, three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in this article: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 among grain, ecology,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 the inpu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dopting policies consistent with social equity in areas of pov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ULTATIVE RECOMMENDATION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KARST AND ROCK-NAKED MOUNTAIN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ROCK ROCK
下载PDF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REHABILITATION IN THE KARST OF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5
4
作者 Cai Yunlo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7年第2期24-32,共9页
The Karst of Southwest China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poverty stricken region with impoverishment-degradation spiral. To essentially break away from this vicious circle, the local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s... The Karst of Southwest China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poverty stricken region with impoverishment-degradation spiral. To essentially break away from this vicious circle, the local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should be rehabilitated, and hence to strengthen the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building of the localities. Two considerations are stressed in this article: (1)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system project with great complexities. Any single approach is difficult to success and integrated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2) Some typical and feasible areas should be selected to demonstrate the proj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cological, socio-economic reconstruction. Then, they can be used as a model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region. Based upon these ideals, a project entitled “Reversal of Impoverishment-Degradation Spiral in the Karst of Southwest China' was proposed and has been listed in 《Priority Programme for China's Agenda 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verty allevia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apacity building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rehabilitation karst areas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MIG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克林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8年第3期80-89,共0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migration occurrence as a result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t briefly reviews previous practices in some less developed courtries and then considers the extent to which ... This paper focuses on migration occurrence as a result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t briefly reviews previous practices in some less developed courtries and then considers the extent to which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been and may be significant in initiating migr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karst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henomenon, including root causes, restrictive factors, nature of the migration, desires of migrants, strategies of response and optional policies. It is argued that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he prevention of environmentally caused displacement should be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MIG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ARST area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西南山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格局研究——以云南省镇沅县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潘卓 廖和平 +1 位作者 刘愿理 朱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共13页
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贫困地理与农村多维空间贫困、乡村地域系统与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研究视角,并对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内涵进行了初步探析.以云南省镇沅县109个村域为评价分析单元,构建了... 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贫困地理与农村多维空间贫困、乡村地域系统与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研究视角,并对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内涵进行了初步探析.以云南省镇沅县109个村域为评价分析单元,构建了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发展指数测度模型和基于“时空立方体—新兴时空热点分析”的时空演化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显示:(1)镇沅县2013-2021年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时序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差异波动演化(2013-2015年)—快速演化(2016-2019年)—增长滞缓趋稳(2020-2021年)”3个主要阶段.(2)镇沅县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模式以连续热点模式为主,加强的热点模式呈零星分布,表征2013-2021年镇沅县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整体上经历了较快且连续稳定的减贫演化过程,是减贫政策普惠作用在时空演化模式上的具体表现;连续冷点模式和持续冷点模式呈现出县域东西两端集聚分布态势.(3)多维空间贫困陷阱主要集中在和平镇、者东镇、振太镇的部分村域,相关村域脱贫稳定性相对较差、返贫风险较高.乡村发展是乡村地域系统循环累积与动态演化的结果,深入刻画分析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格局与特征,对于科学推动脱贫地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贫困地域系统 时空演化格局 西南山区 镇沅县
下载PDF
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云南省实证研究
7
作者 王溪 王维艳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探究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组态路径对于促进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归纳演绎得出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云南省16个市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案例发现,单个... 探究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组态路径对于促进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归纳演绎得出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云南省16个市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案例发现,单个影响因素并不构成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也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政府与城镇化逻辑下依托需求驱动型、需求主导下依托政府与城镇化驱动型、需求与人才双元逻辑下依托政府及城镇化驱动型、多元合力驱动型四种组态路径,可助推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西南民族地区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云南
下载PDF
西南山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比较与政策启示——以4个典型村落为例
8
作者 张会吉 陈静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有效模式对推进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西南山区4个典型村落人居环境治理的实地调研,依据农户行为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按照治理主体力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 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有效模式对推进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西南山区4个典型村落人居环境治理的实地调研,依据农户行为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按照治理主体力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村民自主治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多中心治理4种主要模式,并深入比较4种治理模式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4种模式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各有利弊,且适用环境不尽相同。距县城、中心镇较远,宗亲关系密切和农户较为分散的村落适宜推行村民自主治理模式;人口较为集聚且政府治理能力强的村落适宜推行政府治理模式;资源禀赋强、人文历史和交通条件好的村落适宜推行市场治理模式;村落发展较好且利益联动机制较为完善的村落,适宜推行多中心治理模式。西南山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总体较低,后续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针对政府治理成本大、市场进出机制不完善和村民参与不积极等问题,从政府、市场和村民等视角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区 乡村人居环境 治理模式 政策启示 典型村落
下载PDF
国际区域视野下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探析--以中国西南边疆为例
9
作者 安东程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102,共12页
关于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转向的学术讨论,部分研究从国际区域的视野阐释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强调拓展边疆治理的国际区域空间,但对边疆治理在国际区域层面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解释不足。引入国际关系学科的区域主义理论对边疆治理... 关于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转向的学术讨论,部分研究从国际区域的视野阐释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强调拓展边疆治理的国际区域空间,但对边疆治理在国际区域层面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解释不足。引入国际关系学科的区域主义理论对边疆治理进行解析,有助于深化国际区域视野下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借助区域化理论框架,边疆治理在国际区域层面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机制包括起源、功能性、社会化和影响四个阶段,并且以边界问题解决为前提,与国家层面的区域主义有区别及联系。以中国西南边疆为案例,国际区域视野下边疆治理的区域主义形成与演进蕴含边疆治理与国际区域治理协同演进的逻辑,展现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区域 区域主义 边疆治理 中国西南边疆
下载PDF
西南边境少数民族网络社群的信息生态机制分析——兼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察
10
作者 黄鸿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 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具有群体跨境流动、相对贫困落后、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等特征,该地区“三股势力”依然活跃,并渗入各类网络社群,煽动不良情绪。从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与中华民族完整统一的国家战略来看,亟须统筹合力,优化网络社群生态,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对西南边境部分村落、乡镇进行调研,借鉴信息生态理论,将少数民族网络社群视作信息生态环境的重要有机体,发现其遵循以下信息生态机制:公共议题讨论,基于情感需求的“线上—线下”交互的运行机制;基层治理信息交互,社会信息交流共同体的信息交互机制;基于锚定的强集聚效应,信息中心节点聚合效应显著但不稳定性客观存在的动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网络社群 信息生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南边境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核心分布区植被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11
作者 靖娟利 赵婷 +2 位作者 王永锋 孙佳荟 付宝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53-3364,共12页
为了探究植被变化与极端气候之间的关系,以西南喀斯特核心分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2~2019年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日气温和降雨数据,选择气候变化监测和指标专家组(ETCCDI)定义的极端气候指数,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NDVI和极... 为了探究植被变化与极端气候之间的关系,以西南喀斯特核心分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2~2019年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日气温和降雨数据,选择气候变化监测和指标专家组(ETCCDI)定义的极端气候指数,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NDVI和极端气候时空变化及其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982~2019年西南喀斯特核心分布区NDVI总体(83.13%)呈显著上升趋势,仅少部分地区(0.51%)呈下降趋势.极端气候指数中,表征极端高温的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显著(P<0.05)增加趋势,表征极端低温的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P<0.05)都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年尺度上,西南喀斯特核心分布区NDVI与极端降水和极端气温暖指数呈正相关,而与极端气温冷指数呈负相关;NDVI与7个具有显著关系(P<0.05)的极端气温指数(TN90P、TX90P、TNX、TXX、TN10P、TX10P、TNN)的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表征极端气温频率的TN90P、TX90P和TN10P三个指数是影响不同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于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极端气候 时空变化 植被类型 西南喀斯特核心分布区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畲区的民众动员及现实启示
12
作者 王晓帆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畲区进行广泛的民众动员,以坚持平等促汉畲团结,以普及教育促畲民觉醒,以通俗化宣传促畲民奋战,激发了畲民英勇抗战的决心和行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畲区的民众动员,对推动新时代各民族共同为实现...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畲区进行广泛的民众动员,以坚持平等促汉畲团结,以普及教育促畲民觉醒,以通俗化宣传促畲民奋战,激发了畲民英勇抗战的决心和行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畲区的民众动员,对推动新时代各民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有一定的现实启示:必须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观念,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思想文化教育,掌握宣传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浙西南畲区 民众动员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回眸、困境与进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江龙 龙宇晓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5-34,共10页
赛马运动是栖居西南山区的诸多少数民族中比较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回眸以往的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可以看到这一领域迄今已形成了一批作者群和研究热点,但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学术困境。当下亟需大力拓展研究视域,设立一系... 赛马运动是栖居西南山区的诸多少数民族中比较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回眸以往的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可以看到这一领域迄今已形成了一批作者群和研究热点,但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学术困境。当下亟需大力拓展研究视域,设立一系列新的研究议题,并引进多物种民族志、行动者网络理论、本体人类学等前沿理论和方法,以实现研究上的创新突破,从而为我国山地民族地区传统赛马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民族 传统赛马运动 多物种民族志 行动者网络 困境与进路
下载PDF
坝肩窑洞式开挖技术研究现状和展望
14
作者 罗忆 李桥梁 +2 位作者 李新平 龚航里 邓运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中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水能资源充沛,但水电站坝肩开挖往往受到特殊地形地质条件、生态环境要求的影响,成为了制约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常见的坝肩明挖方式所面临的挑战,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窑洞式开挖技术的优缺点,并基于现... 中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水能资源充沛,但水电站坝肩开挖往往受到特殊地形地质条件、生态环境要求的影响,成为了制约水电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常见的坝肩明挖方式所面临的挑战,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窑洞式开挖技术的优缺点,并基于现有工程的实践应用经验,分析了窑洞式开挖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以及相应对策;聚焦于高寒地区水电开发的巨大潜力和水利水电技术的发展要求,分析了窑洞式开挖技术在高寒地区的应用前景以及推行坝肩智能化开挖的先天优势。研究成果可为推动大坝建设技术的发展,促进水电优质、安全、绿色、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肩 窑洞式开挖 绿色水电 西南峡谷地区
下载PDF
西南民族地区现存腰机研究
15
作者 刘一萍 邓越 卢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145,共10页
基于西南民族地区的田野考察,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从中国腰机的历史出发,以民族学调查为视野,分析了腰机的种类、加工原料、规格尺寸、织造工艺及特殊结构,探讨了由原始腰机向其他机型的演变流程。研究表明,织机的规格尺寸、织... 基于西南民族地区的田野考察,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从中国腰机的历史出发,以民族学调查为视野,分析了腰机的种类、加工原料、规格尺寸、织造工艺及特殊结构,探讨了由原始腰机向其他机型的演变流程。研究表明,织机的规格尺寸、织造场地、织造技术、织造原料、织者习惯及生产需求等都将成为影响腰机织造结果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使腰机向其他机型演变原因的线索与佐证,这是中国织机由简单至复杂、单一至多样的最直观表现和最早期发展。本文结论或为中国传统纺织机具的研究和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腰机 地织机 半框架腰机 卧机 传统纺织机具
下载PDF
《土司例纂》:晚清国家区域法制中最后一部法律修纂考述
16
作者 胡兴东 焦磊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清朝是中国古代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十分注重区域法制建设的王朝。清政府针对不同边疆地区的民族、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大量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民族法律,成为中国古代国家边疆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清政府针对西南地区多民族聚居的特... 清朝是中国古代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中十分注重区域法制建设的王朝。清政府针对不同边疆地区的民族、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大量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民族法律,成为中国古代国家边疆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清政府针对西南地区多民族聚居的特点,通过改土归流、构建基层小土司等手段,实现了中央政府对该地区深入有效的治理。清政府针对西南地区的社会特点,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苗例”。光绪十七年(1891年)腾越厅同知黄炳堃修纂成的《土司例纂》是国家层面上西南地区“苗例”体系化法律的顶峰。黄炳堃能够修成《土司例纂》是与他长期在湘滇两省为幕为官的经历及“读书读律”的知识有关。《土司例纂》补足了清朝边疆民族地区区域法律的最后一块拼图,让清朝国家的民族区域法制实现了体系化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例纂 黄炳堃 西南地区
下载PDF
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库岸滑坡InSAR早期识别与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戴可人 吴明堂 +4 位作者 卓冠晨 居安华 温柠玲 冯文凯 许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9-577,共19页
我国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大量建设于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流域,但是这些流域复杂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等地质条件导致水电工程库岸滑坡灾害分布广泛,多发频发。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凭借其覆盖范围广、监测精度高、... 我国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大量建设于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流域,但是这些流域复杂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等地质条件导致水电工程库岸滑坡灾害分布广泛,多发频发。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凭借其覆盖范围广、监测精度高、不受云雾遮挡等特点为水电工程库岸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近年来得到水电工程建设及库岸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领域的极大重视。基于此,对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库岸滑坡InSAR早期识别与监测的应用概况进行了梳理,从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水电工程库岸滑坡InSAR早期识别与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揭示了以白鹤滩水电站为里程碑,水电工程库岸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目前已开始进入InSAR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爆发阶段;最后,探讨了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蓄水前阶段、蓄水阶段、蓄水后阶段)对InSAR技术的不同应用需求与算法适用性。随着SAR数据质量提升与算法进步,InSAR技术必将常规化地参与到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库岸滑坡的识别与监测工作中,为水电工程库岸滑坡的早期识别、监测预警、触发机理研究及灾害防治等提供重要支撑,提升我国水电工程库岸滑坡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早期识别 形变监测 库岸滑坡 水电工程 金沙江 澜沧江 西南山区
下载PDF
西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特征及其与植被覆盖的约束效应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田田 王钰茜 +1 位作者 曾兴兰 王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53-2270,共18页
西南地区是我国岩溶发育最强烈的生态脆弱区,同时也是植被恢复成效显著的生态修复区。尽管研究已证实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多个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复杂关系、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约束效应... 西南地区是我国岩溶发育最强烈的生态脆弱区,同时也是植被恢复成效显著的生态修复区。尽管研究已证实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多个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复杂关系、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约束效应却鲜有报道。研究在对西南地区的NPP、产水、粮食生产和土壤保持服务进行准确估算后,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关系指数,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进行剖析,并重点识别森林覆盖面积这一主导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约束效应和影响阈值。结果显示:①2000到2018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指数均值变化不明显,权衡指数呈减小趋势,综合指数略有上升,区域生态修复取得一定成效。②生态系统服务关系指数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中,协同指数的增长主要集中于研究区南部,权衡指数的减少主要位于四川中部和贵州东部,综合指数的增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东部和四川南部。③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变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森林覆盖面积的影响最突出,且各因素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平稳性。④森林覆盖面积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和综合关系间均存在一定约束关系,当影响阈值超过59%后,森林覆盖面积的扩大将不会带来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持续协同发展。因此,有必要扭转单纯依靠扩大森林面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能力的生态修复方案,构建完整的、持续的生态修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关系 驱动因子 森林覆盖面积 约束效应 西南地区
下载PDF
西南地区烟草潜在适生区预测
19
作者 孙佳照 冉渝澳 +1 位作者 冯俊 丁伟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4,61,共9页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具有鲜明山地种植特征。为了研究该地区烟草潜在适生区,对西南地区191条有效烟草种植分布位点气候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结合Arc Map明确影响典型烟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西南地区烟草潜在适生区。...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具有鲜明山地种植特征。为了研究该地区烟草潜在适生区,对西南地区191条有效烟草种植分布位点气候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结合Arc Map明确影响典型烟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西南地区烟草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经过训练后Max Ent模型AUC值为0.950。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最干月份降水量(mm)和最暖季度降水量(mm)3个生物气候因素是影响西南地区烟草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0.5%、30.3%和12.9%。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全域为烟草适生区。四川省西部、西北部存在较大面积低度适生区及不适生区。此外发现西藏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存在高度适生区,阿里地区西南部存在少量中度适生区。气候生态位预测表明西南地区烟草高度适生区面积约为5.229×10^(5) km^(2)。我国西南地区仍有部分烟草适宜种植区域有待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西南地区 气候生态位 潜在适生区
下载PDF
基于改进RUSLE模型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评价——以湖南省龙山县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龙思佳 汤媛媛 +4 位作者 戴亮亮 乔双 樊旺东 佘雄 孔巍巍 《华南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704-712,共9页
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引入归一化山地植被指数(NDMVI),改进RUSLE模型中的植被管理因子C,得到改进的RUSLE模型,并利用其对湖南省龙山县2000~2020年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旨在快速、科学地评价研究区水土流失变化情况,为以龙山县为代表... 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引入归一化山地植被指数(NDMVI),改进RUSLE模型中的植被管理因子C,得到改进的RUSLE模型,并利用其对湖南省龙山县2000~2020年的土壤侵蚀进行估算,旨在快速、科学地评价研究区水土流失变化情况,为以龙山县为代表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0年的NDMVI数值范围较均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加了0.3158,2020年的NDMVI数值较NDVI增加了0.2076,增加幅度均较大,这说明NDMVI区分地物的能力更强,具有较强地消除复杂地形影响的能力。通过影像对比,可以看出NDMVI区分地物的能力要优于NDVI,提取城镇用地、水体等地物的精度更高,尤其在地形起伏地区以及山坡的阴影地区,能更好地反演植被覆盖管理因子。基于山地植被指数修正的植被覆盖管理因子C可以更准确地区分地物,尤其是在地形起伏和山坡阴影地区。该方法能有效地运用于西南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价,实现动态变化的快速定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 NDMVI 植被覆盖管理因子 西南土石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