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在国际体育领域实现与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与教训 被引量:5
1
作者 舒盛芳 沈建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550,共6页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体育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冷战"后国际政治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加剧,国际体育领域成了苏联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领域。在国家政治利益方面,苏联谋求大国体育地位和霸权;加入国际竞技体育组织... 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体育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冷战"后国际政治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加剧,国际体育领域成了苏联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领域。在国家政治利益方面,苏联谋求大国体育地位和霸权;加入国际竞技体育组织,争取国际话语权;为了避免战争,谋求与大国和平共处。在国家文化利益方面,向世界推销苏联发展模式和提供政治思想。总体来讲,苏联对体育经济利益的认识比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国际体育领域 国家利益 实践与教训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中美苏三国在中国新疆的博弈 被引量:4
2
作者 史宏飞 白建才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7,78,共10页
20世纪40年代,在由二战走向冷战的世界大格局下,中国的新疆地区也逐渐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和中美苏三国角逐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从二战期间在中苏争夺中息事宁人,到冷战期间企图扶持新疆地方势力,在新疆建立反苏反共政权,但最终遭... 20世纪40年代,在由二战走向冷战的世界大格局下,中国的新疆地区也逐渐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和中美苏三国角逐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从二战期间在中苏争夺中息事宁人,到冷战期间企图扶持新疆地方势力,在新疆建立反苏反共政权,但最终遭到失败,退出新疆;苏联二战期间一度被中国逐出新疆,冷战期间与美国争夺新疆,最终支持中共解放了新疆;中国国民政府和中共在这一时期为确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最终确保了中国国家的统一和对新疆的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中国 美国 苏联 冷战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的文化渗透与苏联剧变 被引量:10
3
作者 武卉昕 弥沙 《西伯利亚研究》 2010年第5期75-81,共7页
苏联解体与美国的文化渗透存在着因果关系。在思想源头上推行意识形态弱化论、在文化源头上动摇传统俄语语言规范、在学术研究上推动全球化理论问题研究热潮、在大众生活领域抢占文化生活空间、在国家政治策略上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战略... 苏联解体与美国的文化渗透存在着因果关系。在思想源头上推行意识形态弱化论、在文化源头上动摇传统俄语语言规范、在学术研究上推动全球化理论问题研究热潮、在大众生活领域抢占文化生活空间、在国家政治策略上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战略,是美国对苏联文化渗透的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其突出特点是形式温和、手段细腻、影响广泛、过程持久、途径便捷、外呼内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美国 苏联
下载PDF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辩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新城 《学术探索》 2004年第8期69-74,共6页
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对其进行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严格依据事实,科学地进行分... 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对其进行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严格依据事实,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尽管存在许多弊病,但从制度角度看,基本上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从实践角度看,成绩是基本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断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那是没有根据的。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了失误和弊病,而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背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换句话说,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主义搞得不好,而是不搞社会主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演变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兼析苏共执政失败的教训与启示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帆 李少斐 《理论与现代化》 2017年第1期48-52,共5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贯穿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也是根本目的,这源于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苏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曾践行而后又背离了这一原则,后期由于公仆变主人、人民利益得不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贯穿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也是根本目的,这源于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苏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曾践行而后又背离了这一原则,后期由于公仆变主人、人民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导致亡党亡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从理论上清醒定位主仆关系,从法治上切实保障,彻底消除公仆变主人的土壤和条件;构建多元治理主体与复合治理结构,健全国家治理体系,跟上社会现代化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苏联实践 经验教训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美国分化中苏同盟的核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凌胜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2,共7页
核武器是影响冷战的重要因素,在美苏互动、联盟关系等方面,核武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苏同盟在冷战期间被美国视为重大威胁,为此采用了"以压促变"的对抗性楔子战略,主要表现为安全施压和经济施压两条路径。核威慑是美国对华... 核武器是影响冷战的重要因素,在美苏互动、联盟关系等方面,核武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苏同盟在冷战期间被美国视为重大威胁,为此采用了"以压促变"的对抗性楔子战略,主要表现为安全施压和经济施压两条路径。核威慑是美国对华安全施压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中国发展核武器的重要原因,通过反事实推理与过程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检验美国核威慑对于分化中苏同盟的作用。核武器具有巨大杀伤力和高度敏感性,对于联盟关系的影响深刻而复杂。中苏核合作与中苏同盟互为影响,中苏在核合作方面存在供需矛盾,苏联对中国发展核武器既援助又限制的态度导致双方在核武器合作方面矛盾不断,成为中苏同盟关系恶化的重要根源。随着中苏同盟关系的恶化,核武器又扮演了重要的助推因素。尽管美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对华核威慑对分化中苏同盟的重要作用,但却产生了巨大的非意图性后果,由此也使得冷战期间核武器在中美苏战略互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武器 中美苏 中苏同盟 楔子战略 核威慑
下载PDF
论苏共“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流变及其现实启示——兼谈苏联解体的思想理论根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士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4-38,共5页
苏共文化领导权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与建立——坚持与偏离——衰退与丧失"的演变历程。苏共文化领导权衰落的原因,从国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斯大林体制负面效应和&... 苏共文化领导权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与建立——坚持与偏离——衰退与丧失"的演变历程。苏共文化领导权衰落的原因,从国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主要在于斯大林体制负面效应和"重评斯大林"运动的影响;从主观上来看,主要在于列宁之后的苏共领导人没能树立科学的"列宁主义观"。苏共文化领导权的衰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在苏联丧失,这是苏联最终解体的思想理论根源。研究苏共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流变,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一般规律,加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 文化领导权 历史流变 苏联解体 现实启示
下载PDF
人民利益代表的蜕变——苏联共产党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的教训与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立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9,22,共6页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在于曾经作人民利益代表的苏共蜕变成由少数人组成权贵集团,他们谋取私利,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利益实现的全过程看,共产党要真正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建立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利益表达制度...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在于曾经作人民利益代表的苏共蜕变成由少数人组成权贵集团,他们谋取私利,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利益实现的全过程看,共产党要真正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建立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利益表达制度、政治参与制度、监督制约制度。从根本说,只有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改变党的领导高度集权的现象,才能始终保证党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利益 苏联共产党 利益表达制度 政治参与制度 监督制约制度 政治体制
下载PDF
从所有权法向物权法的转型——以“《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完善计划”为向度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建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144,共8页
自"前苏联解体"20多年以来,俄罗斯物权立法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权观念,不断地向着传统物权法的类型与体系回归。通过渐次的多级转换,俄罗斯物权立法从"所有权中心主义的物权立法"向"他物权日益凸显的物... 自"前苏联解体"20多年以来,俄罗斯物权立法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权观念,不断地向着传统物权法的类型与体系回归。通过渐次的多级转换,俄罗斯物权立法从"所有权中心主义的物权立法"向"他物权日益凸显的物权立法"转化。近年来通过"《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完善计划"的实施使之具有了与大陆法系之德国法传统的物权法相类似的体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俄罗斯物权立法 苏联所有权法 苏俄所有权法 俄罗斯联邦民事立法的发展
下载PDF
论早期《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的史料学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凌云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3,共4页
《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是苏联体育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刊八十余年的历史性存在及其对各种体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讨论,反映了苏联体育历史及体育运动学的历史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国内出现大动荡,该杂志因此一度停刊,但其正... 《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是苏联体育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刊八十余年的历史性存在及其对各种体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讨论,反映了苏联体育历史及体育运动学的历史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国内出现大动荡,该杂志因此一度停刊,但其正好反映了苏联体育发展历程的波折,亦折射出苏联政治、社会和思想领域的主题及其变化。该刊最初十年的际遇与那时苏联体育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理论与实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苏联体育
下载PDF
苏联哲学史范式的生成与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惠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5,共7页
苏联哲学史范式是指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苏联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思维方式。作为苏联哲学史范式的斯大林哲学体系,经历了萌芽、雏型、定形、完善的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哲学导论》才最终突破了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有关唯物辩证法... 苏联哲学史范式是指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苏联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思维方式。作为苏联哲学史范式的斯大林哲学体系,经历了萌芽、雏型、定形、完善的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哲学导论》才最终突破了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应用的问题成为主导苏联哲学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关于哲学思维与现实生活、政治意识的关系则成为苏联哲学史范式的另一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史 哲学思维 范式转换 逻辑批判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苏联妇女角色及性别关系变迁——以“妻子运动”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子晖 刘蕊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展开,苏联兴起了一场广大妇女志愿从事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所谓"妻子运动"。其主要由精英阶层妇女们发起、其他阶层妇女广泛参与,参与者被称为"女性社会活动家"。她们...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展开,苏联兴起了一场广大妇女志愿从事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所谓"妻子运动"。其主要由精英阶层妇女们发起、其他阶层妇女广泛参与,参与者被称为"女性社会活动家"。她们举行集会、出版刊物、开展促进社会公益和家庭福祉的各类活动,承担了作为母亲、妻子及"苏维埃新女性"的多重妇女角色。"妻子运动"使广大妇女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逐步实现了独立和解放;也使女性在两性分工合作中的参与范围得到拓展,剩余劳动力得以合理利用,男性工作负担也得以减轻,夫妻彼此能够共同进步,从而调解和重构了性别关系,促进了社会性别观念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妻子运动” 妇女角色 性别关系
下载PDF
对十七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曙豪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11期17-21,共5页
十七年文学在精神上是延安文学的延续。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主题上都保留了延安文学的特点。同时,十七年文学也受到苏联文学的深刻影响,这种特点使得十七年文学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从历时的角度来比较,十七年文学落后于"五四"文... 十七年文学在精神上是延安文学的延续。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主题上都保留了延安文学的特点。同时,十七年文学也受到苏联文学的深刻影响,这种特点使得十七年文学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从历时的角度来比较,十七年文学落后于"五四"文学,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十七年文学落后于世界文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现代性被解构。而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提法也失妥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无疑是集体想像的结果,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延安文学 苏联文学
下载PDF
朝鲜战争前的美苏朝中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军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6-28,共3页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由于国家利益、政权性质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各参战国的行为大相径庭,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它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文章主要通过对战争爆发前几个主要参战国的考察,揭示朝鲜战争爆发的背...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由于国家利益、政权性质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各参战国的行为大相径庭,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它们对待战争的态度。文章主要通过对战争爆发前几个主要参战国的考察,揭示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发展为国际战争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鲜 中国 苏联 美国 朝鲜战争
下载PDF
中国在现代工业化实践中仿效"苏联模式"的经验与教训
15
作者 刘惠敏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取得成功,必须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尽管这种探索有失误和教训,但总的说来见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取得成功,必须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尽管这种探索有失误和教训,但总的说来见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实践 苏联模式 经验 教训
下载PDF
中国“文革”发生和“苏联解体”原因之探讨
16
作者 高鸣 张丽 《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中国"文革"与"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两大历史事件。这两个重大事件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和内在逻辑共性,其共同的深层原因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形成的党内上层矛盾分裂所致... 中国"文革"与"苏联解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两大历史事件。这两个重大事件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和内在逻辑共性,其共同的深层原因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形成的党内上层矛盾分裂所致。因此,如何加强和搞好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是我们从以往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中应吸取的最重要教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苏联解体 党内矛盾 社会主义实践 经验教训
下载PDF
浅论苏联三种社会主义建设方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17
作者 徐海燕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8期22-25,共4页
20世纪20-30年代,苏共党内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分析斯大林方案能够获胜的原因,并在史料的基础上,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如工业化、集体化、肃反扩大化等问题重新纳入历史语境进行分析,才能去伪存真,还... 20世纪20-30年代,苏共党内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分析斯大林方案能够获胜的原因,并在史料的基础上,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如工业化、集体化、肃反扩大化等问题重新纳入历史语境进行分析,才能去伪存真,还历史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方案 理论 实践 认识
下载PDF
苏联人的思想演变与苏联剧变
18
作者 王立新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9,共8页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苏联人思想演变的原因及其表现 ,认为“60年代人”构成了苏联剧变的群众基础 ,其代表人物成为苏联剧变的的直接推动者 ,苏联人思想的根本变化直接导致苏联剧变。进而总结指出 ,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生...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苏联人思想演变的原因及其表现 ,认为“60年代人”构成了苏联剧变的群众基础 ,其代表人物成为苏联剧变的的直接推动者 ,苏联人思想的根本变化直接导致苏联剧变。进而总结指出 ,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正确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工作 ,坚持不懈地开展改革 ,才能在广大人民中确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演变 “60年代人” 苏联剧变
下载PDF
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民生实践的经验及启示
19
作者 廖才茂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7-53,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中央苏区时期首创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理念,开展了丰富的民生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为民、执政为民宗旨的确立提供了理论的源泉和作出了实践的榜样,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关注民生、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中央苏区时期首创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理念,开展了丰富的民生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为民、执政为民宗旨的确立提供了理论的源泉和作出了实践的榜样,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民生实践提供了原创性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中央苏区时期的民生实践,对当今中国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住房医疗、健康安全、社会保障、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新的民生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和中央苏区 民生实践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从实践与理论背离的视角剖析苏联消亡的根源
20
作者 马春海 张文彬 《潍坊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苏联的消亡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原因,其中在实践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背离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意在引起我们的注意,以便从中吸取教训。
关键词 苏联 消亡原因 民族问题 “工农联盟”思想 党际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