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Rhizobia Isolated from Nodules of Mexican Commercial Soybean Varieties
1
作者 Cecilia Vázquez Rodríguez Lourdes Vital López +1 位作者 Jesús Gerardo García Olivares Homar Rene Gill Langaric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4年第1期29-45,共17页
Rhizobia, crucial for nitrogen fixation in leguminous plants, play a vital role in soybean cultiva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in Mexico, a major soybean importer, aimed to identify bacteria from nodules of five soybea... Rhizobia, crucial for nitrogen fixation in leguminous plants, play a vital role in soybean cultiva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in Mexico, a major soybean importer, aimed to identify bacteria from nodules of five soybean varieties in high-production regions. 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MLSA) was employed for enhanced species resolution. The study identified six Bradyrhizobium species: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 110,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 6, Bradyrhizobium elkanii USDA 76, Bradyrhizobium neotropicale, Bradyrhizobium lablabi, and Bradyrhizobium icense.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 110 predominated in the soils, displaying symbiotic preference for the Huasteca 400 variety. However, phylogenetic analysis didn't reveal a clear association between strains, soil, and soybean variety. This research sheds light on the diversity of rhizobia in Mexican soybean cultivation, contribut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in soybean produc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ULES soybean Housekeeping Genes MLSA rhizobia BRADYRHIZOBIUM Nitrogen Fixation SYMBIOSIS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Morpho-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ybean-Associated Rhizobia and Effect of Their Liquid Inoculant Formulation on Nodulation of Host Plants in the Cameroon Cotton Fields Zone
2
作者 Gilbert Rongoumi Souleymanou Adamou +3 位作者 Yoradi Nadjilom Doloum Gomoung Takoukam Steve Toukam Albert Ngakou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3年第7期812-827,共16页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diversity of the Cameroon cotton zone in soybean associated rhizobia in order to formulate the most efficient elite inoculant to boost both the cotton and soybean productio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diversity of the Cameroon cotton zone in soybean associated rhizobia in order to formulate the most efficient elite inoculant to boost both the cotton and soybean production. Therefore, soybean associated rhizobia wer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morphologically, physiologically and biochemically on YEMA culture media. For each of the two soybean varieties (Houla1 and TGX1910 14F) used, the trials were laid out in two IRAD-fields of North Cameroon (Sanguere-Paul) and Far-North (Soukoundou) respectively, under a complete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the isolate formulations representing the treatments. The six isolated strains (IS1, IS2, IS3, IS4, IS5, IS6) from which seven liquid inoculant were formulated were revealed to belong to the same slow growing group of rhizobia, with a high level of tolerance to temperature, pH, and salinity, with optimum growth at respectively 28˚C, pH (7 - 9), salt (1% - 5%). Not surprisingly, root nodules were formed by both inoculated and uninoculated soybean plants. However, the most efficient soybean-rhizobia symbiosis for nodulations were isolate IS6 associated to TGX1910 14F variety, and isolate IS5 associated to Houla1variety at Sanguere-Paul. Whereas isolate M was associated to TGX1910 14F variety, Houla 1 variety had affinity with native rhizobia isolates at Soukoundou.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e adaptability of rhizobia isolates to a particular soybean variety at a particular cotton fields zone. These finding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commercial inoculant for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lation Morphologic Characterization soybean-Associated rhizobia NODULATION Cameroon Cotton Zone
下载PDF
Interplanting Some Soybean Cultivars with Mandarin Trees in Sandy Soil
3
作者 M. A. F. Selim Y. A. A. Hefny +1 位作者 Eman I. Abdel-Wahab Marwa Kh. A. Mohamed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0年第1期88-110,共23页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El-Kassasen Horticultural Research Stati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ARC), Ismailia government, Egypt, during 2018 and 2019 summer seasons to evaluate some soybean c...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El-Kassasen Horticultural Research Stati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ARC), Ismailia government, Egypt, during 2018 and 2019 summer seasons to evaluate some soybean cultivars for interplanting with mandarin trees to achieve high productivity of both crops, land usage and profitability under sandy soil conditions. The treatments were the combinations of two cropping systems (interplanting and solid cultures) and five soybean cultivars (Giza 21, Giza 22, Giza 35, Giza 82 and Giza 111). A strip plot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was used. Interplanting soybean cultivar Giza 22 with mandarin trees gave a higher total count of rhizobia in rhizosphere of mandarin roots after 75 days from soybean sowing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in both seasons. The highest fruit weight and volume, total soluble solids (T.S.S.), fruit yields per tree and per ha were obtained by growing soybean cultivar Giza 22 or Giza 111 with mandari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reatments in both seasons. With respect to soybean crop, interplanting soybean with mandarin trees decreased percentages of light intensity at the middle and bottom of the plant, chlorophylls a and b, as well as, plant dry weight after 75 days from soybean sowing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olid culture in both seasons. Soybean cultivars Giza 22 and Giza 82 had higher light intensity at the middle and bottom of the plant, as well as chlorophyll a, meanwhile soybean cultivars Giza 22 and Giza 111 had higher plant dry weight than the other soybean cultivars after 75 days from soybean sowing in both seasons. Soybean cultivar Giza 22 and Giza 111 had higher plant dry weight than the other soybean cultivars under interplanting and solid plantings in both seasons. Interplanting soybean with mandarin trees decreased soybean seed yield and its attributes compared with soybean solid culture in both seasons. Soybean cultivars Giza 111 and Giza 22 gave a higher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seed yields per plant and per ha than the other cultivars in both seasons. Soybean cultivars Giza 111 and Giza 22 followed by Giza 82 recorded a higher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seed yields per plant and per ha under interplanting and solid cultures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in both seasons. Interplanting soybean cultivar Giza 22 and Giza 111 with mandarin trees achieved higher LER, LEC, total return and MAI than solid culture of mandarin. Growing four ridges of soybean cultivars Giza 22 or Giza 111 between mandarin trees cultivar Fremont had higher productivity, land usage and profitability than mandarin solid culture under sandy soi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PLANTING MANDARIN soybean CULTIVARS Total COUNT of rhizobia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s Financial Return
下载PDF
皖豫高效抗逆大豆根瘤菌Y2-4的选育 被引量:1
4
作者 乔李锦 姚莉 +4 位作者 徐冲 卢一飞 孙安心 秦梅 陈文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筛选适合安徽、河南两地的大豆高效抗逆根瘤菌,从安徽和河南两地选取7个采样点采集大豆根瘤并分离根瘤菌,通过系统发育分子鉴定、回接大豆筛选、抗逆境胁迫能力测定筛选高效抗逆大豆根瘤菌,并通过初步田间接种试验对其促生效果进行了... 为筛选适合安徽、河南两地的大豆高效抗逆根瘤菌,从安徽和河南两地选取7个采样点采集大豆根瘤并分离根瘤菌,通过系统发育分子鉴定、回接大豆筛选、抗逆境胁迫能力测定筛选高效抗逆大豆根瘤菌,并通过初步田间接种试验对其促生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621株大豆根瘤细菌,其中Sinorhizobium属菌株418株(67.3%),是该地区的优势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菌株198株(31.9%),Rhizobium属菌株5株(0.8%,回接大豆不能结瘤)。筛选得到1株具有应用潜力的高效抗逆根瘤菌S.fredii Y2-4,与参比菌株CCBAU 45436相比,Y2-4菌株接种的大豆叶绿素含量、根瘤数、地上干重分别提高了1.8%、15.5%和9.8%,且在3%NaCl盐胁迫及38℃高温胁迫条件下仍具有生长能力。田间接种试验结果显示,在全氮(225 kg·hm^(-2)复合肥,氮磷钾比例15∶15∶15)、减氮26.6%(225 kg·hm^(-2)复合肥,氮磷钾比例11∶15∶15)、不施氮(225 kg·hm^(-2)复合肥,氮磷钾比例0∶15∶15)3种氮肥水平下接种Y2-4菌株均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减氮26.6%+接种Y2-4”处理较“全氮+不接种”处理条件下,大豆产量增加了25.5%。综上所述,Y2-4菌株可以作为皖豫两省部分地区的大豆高效抗逆根瘤菌接种菌株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共生 高效固氮 胁迫 产量
下载PDF
大豆埃氏慢生根瘤菌Y63-1菌株培养基的筛选与优化
5
作者 冷飘 金拂晓 +5 位作者 黄毅 张婵娟 单志慧 杨中路 袁松丽 陈海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7,共7页
为了促进广谱高效大豆埃氏慢生根瘤菌Y63-1菌株的高效生产与推广应用,本研究对其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与优化。首先比较了Y63-1在YMA、TY、SM、PA和BSE 5种根瘤菌基本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Y63-1在TY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最快。以TY为基... 为了促进广谱高效大豆埃氏慢生根瘤菌Y63-1菌株的高效生产与推广应用,本研究对其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与优化。首先比较了Y63-1在YMA、TY、SM、PA和BSE 5种根瘤菌基本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Y63-1在TY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最快。以TY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单因素碳源及无机盐利用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是Y63-1生长的最佳碳源,CaCl_(2)为必要的培养基成分,Rh微量元素对菌株的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对蛋白胨、葡萄糖、酵母粉及Rh微量元素4种组分进行正交优化,获得了适宜Y63-1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1 L)为:8 g蛋白胨、10 g葡萄糖、3 g酵母粉、0.1 g CaCl_(2)·6H_(2)O、3 mL Rh微量元素,pH7.0。此培养基也能显著提升USDA110的生长速率,可以广泛应用于慢生根瘤菌菌剂的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埃氏慢生根瘤菌Y63-1 培养基筛选 培养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根瘤菌TtsI突变对大豆根瘤菌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及转录组分析
6
作者 于燕雨 马胜男 +2 位作者 辛大伟 陈庆山 王锦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420,共8页
根瘤菌与大豆建立的共生模式为大豆提供了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氮素,在共生建立时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是影响结瘤发生的重要信号分子之一。为了解析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在结瘤中的作用,进行TtsI突变根瘤菌HH103(Sinorhizobium fredii HH103)... 根瘤菌与大豆建立的共生模式为大豆提供了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氮素,在共生建立时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是影响结瘤发生的重要信号分子之一。为了解析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在结瘤中的作用,进行TtsI突变根瘤菌HH103(Sinorhizobium fredii HH103)结瘤鉴定以及根瘤转录组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tsI突变可以降低绥农14根瘤的固氮酶活性,但不影响野生豆ZYD00006的根瘤固氮酶活性。TtsI突变根瘤菌HH103(HH103ΩTtsI)使绥农14根瘤内部分编码氮转运的相关基因以及NLP7下调表达,并且接种HH103ΩTtsI与接种HH103相比,Glyma.11G235200和NLP7在ZYD00006的根瘤中的相对表达没有显著差异。通过GO富集、KEGG富集以及GSEA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信号传导以及代谢进程等,差异基因主要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以及MAPK信号通路上富集。研究结果为后续Ⅲ型效应因子的功能和机制的解析以及大豆高效固氮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氮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可为进一步选育高结瘤、高固氮效率以及高氮利用率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Sinorhizobium fredii HH103 Ⅲ型效应因子 TtsI 固氮酶活性 RNA-SEQ
下载PDF
大豆黑农87、黑农88在黑龙江省青冈县的种植模式探索
7
作者 孙振兴 孙建强 +5 位作者 薛永国 唐晓飞 曹旦 鲁永明 栾晓燕 刘鑫磊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了促进高油品种黑农87、高蛋白品种黑农88的推广应用,利用黑农87、黑农88进行根瘤菌接种试验、施肥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黑农87、黑农88在青冈县地区的适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根瘤菌接种技术能够提高黑农87和黑农88产量和品质,但... 为了促进高油品种黑农87、高蛋白品种黑农88的推广应用,利用黑农87、黑农88进行根瘤菌接种试验、施肥试验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黑农87、黑农88在青冈县地区的适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根瘤菌接种技术能够提高黑农87和黑农88产量和品质,但效果不显著;黑农87在施肥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4438.50 kg·hm^(-2),显著高于施肥量225 kg·hm^(-2)时的产量(4306.50 kg·hm^(-2)),与施肥量375 kg·hm^(-2)时的产量(5052.30 kg·hm^(-2))差异不显著;黑农88在施肥量为300 kg·hm^(-2)时的产量为4793.3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施肥量水平的产量。26万株·hm^(-2)密度条件下黑农87、黑农88产量最高,分别为3778.00和4197.00 kg·hm^(-2),黑农87在28万株·hm^(-2)产量位于第二位,黑农88在24万株·hm^(-2)产量排在第二位。因此,在青冈县黑农87最适施肥量为3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是26万~28万株·hm^(-2),黑农88最适施肥量为30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是24万~26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施肥量 种植密度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与菌根真菌的协作对盆栽大豆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颜尘栋 吴书凤 +3 位作者 张鑫鹏 黄德龙 魏浩 车欣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133-135,139,共4页
以大豆为原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接菌根真菌、单接大豆根瘤菌和同时接种菌根真菌和大豆根瘤菌处理,以都不接为对照。研究不同接种对植株株高、茎粗、根长、结瘤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灭菌的发芽率高于未灭菌的发芽率。大豆根... 以大豆为原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接菌根真菌、单接大豆根瘤菌和同时接种菌根真菌和大豆根瘤菌处理,以都不接为对照。研究不同接种对植株株高、茎粗、根长、结瘤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灭菌的发芽率高于未灭菌的发芽率。大豆根瘤菌的每盆中大豆苗的株数最多,所结根瘤数量最多,说明大豆根瘤菌能够促进大豆苗的生长,菌根真菌与大豆根瘤菌混合处理植株茎粗最高,所结的根瘤单个重量为0.007 g,添加菌根真菌的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氮含量最低,大豆的发芽率最低,但单株所结根瘤数最多,说明菌根真菌与大豆根瘤菌混合施用可以促进根瘤的形成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真菌 大豆根瘤菌 盆栽
下载PDF
辽宁省大豆根瘤菌资源抗逆性及生防潜力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宇枢 段玉玺 +2 位作者 王媛媛 陈立杰 尹丽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从辽宁省不同地理分布区采集土样并诱集根瘤;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株根瘤菌。测定其对酸、碱、盐、氨、温度的耐受性和对大豆根部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6株根瘤菌的抗逆性及拮抗活性在不同菌株之间表现出明显... 从辽宁省不同地理分布区采集土样并诱集根瘤;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株根瘤菌。测定其对酸、碱、盐、氨、温度的耐受性和对大豆根部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6株根瘤菌的抗逆性及拮抗活性在不同菌株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菌株Snb119、Snb126、Snb183对酸、碱、盐、氨、高温、低温,有较强的耐受性,菌株Snb183、Snb204、Snb389、Snb394可有效抑制腐霉菌,菌株Snb183,Snb241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抗逆性 生防潜力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系筛选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薛晓昀 冯瑞华 +2 位作者 关大伟 李俊 曹凤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3-620,共8页
通过溶磷和生长素分泌的定性测定,从大豆根际土壤及实验室保藏菌株中分离筛选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大豆根瘤菌和促生菌双接种的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提高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作用的促生菌5株。进一步的... 通过溶磷和生长素分泌的定性测定,从大豆根际土壤及实验室保藏菌株中分离筛选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大豆根瘤菌和促生菌双接种的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提高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作用的促生菌5株。进一步的土壤盆栽复筛实验表明,筛选得到的5株促生菌与大豆根瘤菌进行双接种,能够在阜阳、济宁和延安的3种土壤中明显提高大豆的根瘤数量、根瘤干重、植株干重和全氮含量,并且能够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吸收。溶磷能力定量测定表明,5株促生菌均具有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有的菌株具有较高的溶磷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促生菌发酵液的成分,结果显示5株促生菌具有产生植物激素和有机酸的能力。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所分离的根际促生菌1-3,P7和P13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sp.)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双接种 筛选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和遮光对大豆固氮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相娟 梁宇 +1 位作者 沈世华 荆玉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8-484,共7页
目的研究光合和氮素互作对大豆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大豆黑农37为供试材料,采用接种根瘤菌和遮光相结合的手段,测定了接根瘤菌大豆在非遮光、遮光和复光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指标。结果非遮光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了大豆的... 目的研究光合和氮素互作对大豆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大豆黑农37为供试材料,采用接种根瘤菌和遮光相结合的手段,测定了接根瘤菌大豆在非遮光、遮光和复光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指标。结果非遮光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了大豆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遮光条件下,根瘤菌发挥不出其优越性,受气孔导度和非气孔因素的影响,接菌大豆的光合速率比不接菌的对照低;恢复光照后,接种根瘤菌大豆的光合作用恢复程度也不如不接菌对照。结论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需要在合适光照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促进生长和促进光合作用的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遮光 根瘤菌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大豆共生固氮在农业减肥增效中的贡献及应用潜力 被引量:45
12
作者 李欣欣 许锐能 廖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1-535,共5页
近年来,过度施用氮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有必要挖掘和寻求其它氮素来源。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还原成氨的过程。其中,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占生物固氮量的60%以上,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大... 近年来,过度施用氮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有必要挖掘和寻求其它氮素来源。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还原成氨的过程。其中,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占生物固氮量的60%以上,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大豆是我国主要的蛋白质和油料作物,也是农业生产中优良的轮作换茬和间套种作物。因此,充分发挥大豆的生物固氮作用,对减肥增效及发展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生态农业意义重大。文章概述了生物固氮的生态效益、大豆生物固氮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潜力、以磷增氮机制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农业减肥增效及国内大豆产业提供一些可参考的途径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生物固氮 减肥增效 可持续性生态农业
下载PDF
耐高氮优良大豆根瘤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柏宇 关大伟 +3 位作者 李力 姜昕 马鸣超 李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1-864,共4页
采用高氮平板与蛭石盆栽相结合的方法,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1979年设立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7种不同施肥处理中分离到的254株大豆根瘤菌为材料,筛选耐高氮的优良大豆根瘤菌。高氮平板结果显示: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可生长的菌株数量逐渐减... 采用高氮平板与蛭石盆栽相结合的方法,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1979年设立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7种不同施肥处理中分离到的254株大豆根瘤菌为材料,筛选耐高氮的优良大豆根瘤菌。高氮平板结果显示: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可生长的菌株数量逐渐减少,其中严重抑制菌株生长的尿素浓度为5 g·L-1,该浓度条件下只有11株菌能够生长,均来自连续施用氮肥的处理。进一步采用模拟高氮环境蛭石盆栽的方法,将能在5 g·L-1尿素条件下生长的11株菌进行复筛,以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根瘤干重和数量作为评价指标,获得1株在高氮条件下具有结瘤固氮能力的菌株5841。经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ndyrhizobium japonic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大豆根瘤菌 耐氮 优良菌株
下载PDF
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孟庆英 张春峰 +3 位作者 于忠和 贾会彬 朱宝国 王囡囡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8-500,共3页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农艺性...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随大豆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根瘤菌的施用均增加了除花期外各时期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在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在结荚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根瘤菌的施用增加了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且有效增加了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壤微生物 根瘤菌 产量
下载PDF
酸性土壤中大豆优势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永春 孔令如 +5 位作者 王焱 孔文尧 杨统一 邹爱兰 戚金亮 杨永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90,共7页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属(Bradyrhizo...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属(Bradyrhizobium)菌株。10个分离自浙江金华的菌株,在大豆品种之间的种属差异不大。在6个分离自江西鹰潭的菌株中,耐铝和敏感的大豆品种根瘤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通过基于nifH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菌株回接结瘤实验,进一步明确和验证了其种属特性。同时,对经过初筛能结瘤的4株根瘤菌进行了生长曲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本文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中,优势根瘤菌存在地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NIFH 16SrDNA 生物学特性 酸性土壤
下载PDF
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孟庆英 张娣 +5 位作者 张春峰 郭泰 王囡囡 朱宝国 于忠和 贾会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2-724,共3页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于大豆苗期、盛花期、鼓粒期及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进行测定,并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生育期进程的推...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于大豆苗期、盛花期、鼓粒期及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进行测定,并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生育期进程的推进,3种酶的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相比,施用根瘤菌及促菌剂施用在大豆各生育时期均增加了3种酶的活性;根瘤菌处理有效增加了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30.23%;根瘤菌+促菌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壤酶 根瘤菌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培养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萍 李正鹏 +2 位作者 何庆元 史钧 祝嫦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3-956,共4页
试验对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在YMA、TY、PA、BSE共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BSE培养基中生长较快,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 H8.0、温度为28℃,接种量为4%。... 试验对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在YMA、TY、PA、BSE共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BSE培养基中生长较快,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 H8.0、温度为28℃,接种量为4%。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中的蔗糖、酵母粉、p H和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10 g,酵母粉3 g,Mg SO4·H2O 0.2 g,K2HPO40.5 g,Na Cl 0.1 g,Ca Cl2·H2O 0.1 g,Rh溶液4 m L,豆芽汁1 000 m L,p H7.0,温度28℃,接种量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培养基 培养条件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安徽省大豆根瘤菌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萍 何庆元 +3 位作者 李正鹏 史均 祝嫦巍 盛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9-223,共5页
从安徽不同地区采集大豆根瘤,经分离纯化共获得32个未知菌株,对它们的营养利用、抗生素敏感性和耐逆性等112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甚至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在碳和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和耐逆性等方面存在... 从安徽不同地区采集大豆根瘤,经分离纯化共获得32个未知菌株,对它们的营养利用、抗生素敏感性和耐逆性等112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甚至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在碳和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和耐逆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所有的表型性状中有57项性状在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其中93.8%的菌株能在含3.0%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78.1%的菌株能在含7.0%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所有菌株在pH3的酸性条件下均不生长,在pH12碱性条件下除AH09、AH24外均能生长;在4℃处理下24 h均能生长,在60℃处理下24 h均不能生长;均能在含300 mg·L-1赤霉素或磷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但对链霉素耐受性差。聚类分析表明,从表型分类上将安徽省大豆根瘤菌分为两大类群,其中有29个菌株属于一个大类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大豆轮作及秸秆还田模式对白菜根肿病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魏兰芳 张荣琴 +5 位作者 姚博 张晋豪 熊新颖 代真林 艾瑛 姬广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2,共11页
【目的】为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及大豆秸秆还田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机理,并为今后该种植的绿色综合防控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探索防治白菜根肿病新方法提供可靠思路。【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和温室盆栽... 【目的】为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及大豆秸秆还田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机理,并为今后该种植的绿色综合防控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探索防治白菜根肿病新方法提供可靠思路。【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和温室盆栽防效测定等方法,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和大豆秸秆还田处理对白菜根肿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大豆与白菜轮作+大豆秸秆还田处理防治白菜根肿病的相对防效高达52.59%。大豆轮作处理的白菜根际土壤样品中每克土壤所含根肿菌休眠孢子数量减少了约77%,由原来的105个/克土壤减少到104个/克土壤。与白菜连作模式相比,大豆白菜轮作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的OTU数,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增加,表明大豆与白菜轮作模式能够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白菜连作根际土壤富集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等,使得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较少,而大豆与白菜轮作的根际土壤中增加了根瘤菌、鞘氨醇单胞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的群落多样性。在真菌属水平群落结构的测序结果发现,大豆白菜轮作和大豆/白菜轮作+大豆秸秆还田的2种模式相对白菜连作模式,都显著增加了小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丰度。进一步灌施分离来自大豆根瘤的8株根瘤菌,测定该8株根瘤菌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结果显示8株根瘤菌的防治效果都高于45%,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RG-4菌株,相对防效达到66.39%,表明大豆根瘤菌在大豆轮作中防治白菜根肿病起到重要作用。【结论】大豆/白菜轮作后显著降低了白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对控制白菜根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该种植模式可作为防治白菜根肿病的重要栽培措施,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根肿病 根肿菌孢子数量 轮作 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大豆根瘤菌
下载PDF
安徽地区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庆元 玉永雄 +3 位作者 吴萍 王松华 何华奇 周燕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14-519,共6页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安徽地区的大豆根瘤菌和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山东即墨、宿州灵壁、凤阳小溪河和六安金寨的菌株归为慢生型根瘤菌、来自安庆宿松、凤阳中都城、巢湖含山、滁州天长、淮北杜...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安徽地区的大豆根瘤菌和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山东即墨、宿州灵壁、凤阳小溪河和六安金寨的菌株归为慢生型根瘤菌、来自安庆宿松、凤阳中都城、巢湖含山、滁州天长、淮北杜集、蚌埠淮上的菌株归为S.xinjiangensis,来自滁州全椒和凤阳韭山洞的菌株是与花生根瘤菌和苜蓿根瘤菌更接近的快生型根瘤菌。而1株来自巢湖庐江的大豆根瘤菌和其它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类,其遗传地位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