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for soybean resistance to Phakopsora pachyrhyzi in Glycine soja
1
作者 Zhihui SHAN Haifeng CHEN +8 位作者 Sheng ZHAO Zhonglu YANG Yanyan YANG Chanjuan ZHANG Limiao CHEN Songli YUAN Shuilian CHEN Dezhen QIU Xinan ZHOU 《Oil Crop Science》 2016年第1期52-59,共8页
Soybean rust caused by Phakopsora pachyrhizy is an important disease of soybean, and yield losses are very common in humid growing regions. Most commercial cultivars are susceptible and the disease is usually... Soybean rust caused by Phakopsora pachyrhizy is an important disease of soybean, and yield losses are very common in humid growing regions. Most commercial cultivars are susceptible and the disease is usually managed with fungicides. Resistance breeding is the most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 disease. In this study, detached - leaf assay and greenhouse inoculation were used to screen 200 Glycine soja accessions for resistance to Phakopsora pachyrhizi in China. Most of the accessions were susceptible, and W8214 was the only accession that demonstrated RB resistance to Phakopsora pachyrhizy. The further repeated tests confirmed the resistance in W8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rust germplasm screening Glycine soja phakopsora pachyrhizi RESISTANCE
下载PDF
大豆锈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许艳丽 李春杰 +3 位作者 赵丹 刘喜梅 潘凤娟 王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大豆锈病近年在东南亚、南美洲发展迅速,对大豆生产威胁越来越大,尤其2004年11月登陆美国大陆,更引起大豆研究者、大豆生产国和进口国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国际上大豆锈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豆锈病的发现、地理分布、病原、症... 大豆锈病近年在东南亚、南美洲发展迅速,对大豆生产威胁越来越大,尤其2004年11月登陆美国大陆,更引起大豆研究者、大豆生产国和进口国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国际上大豆锈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豆锈病的发现、地理分布、病原、症状、寄主范围、病原菌生理分化和防治技术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锈病 危害 分布 防治
下载PDF
一个大豆锈病新抗源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单志慧 刘艳 +7 位作者 巴红平 单连民 陈海峰 沙爱华 邱德珍 杨中路 陈水莲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2007-2010年收集的1 0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得到1份高抗材料SX6907。SX6907在接种锈菌后20d不产生侵染病斑;在接种高浓度锈菌时,产生少数红褐色RB(Red-brown)病斑,但无孢子堆破裂现象,无孢子产生;已知...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2007-2010年收集的1 0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得到1份高抗材料SX6907。SX6907在接种锈菌后20d不产生侵染病斑;在接种高浓度锈菌时,产生少数红褐色RB(Red-brown)病斑,但无孢子堆破裂现象,无孢子产生;已知抗病品种(除日向外)在本研究抗性鉴定中主要表现为黄褐色TAN型感病病斑,抗性丧失。组织学观察表明,SX6907在接种部位造成细胞坏死,侵染点无孢子形成,其抗性表现为抗锈菌扩展。SX6907是一个优异的抗锈病资源,可做亲本在抗锈病育种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薯层锈菌 抗锈鉴定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大豆叶部病害研究的简易离体叶片培养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莫贱友 郭堂勋 +2 位作者 Navi S S 李讯 杨小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0-743,共4页
为寻找简易有效的大豆叶部病害研究方法,利用大豆离体叶片,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离体复叶培养30 d,新根长达16.8~41.2 cm,平均根长国>24 cm,移至营养杯30 d后,叶色及叶片仍保持完好。经离体叶片法和整株法接种大豆锈... 为寻找简易有效的大豆叶部病害研究方法,利用大豆离体叶片,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离体复叶培养30 d,新根长达16.8~41.2 cm,平均根长国>24 cm,移至营养杯30 d后,叶色及叶片仍保持完好。经离体叶片法和整株法接种大豆锈病病原菌后,不同品种和不同菌株表达出不同的病斑反应型;接种大豆白粉病病原菌,也同样表达出在不同品种和不同接种浓度条件下,大豆白粉病发生程度不同;两种接种方试验结果一致。本方法试验条件可控、易控,省时,省空间,因此可考虑应用于大豆叶部病害研究的各种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离体叶片 再生根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 大豆白粉病[Microsphaera diffusa] 感病性
下载PDF
大豆锈菌冬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谈宇俊 单志慧 +3 位作者 周乐聪 沈明珍 费甫华 李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1,共3页
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大豆锈菌 (PhakopsorapachyrhiziSydow)冬孢子不能萌发直接侵染大豆 ,落入土中的病菌残体也不能引起大豆植株发病 ,说明在我国锈菌虽然能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冬孢子 ,但不能成为大豆锈病初次侵染源。
关键词 大豆 锈病 豆薯层锈菌 冬孢子 侵染循环
下载PDF
大豆锈病在广西粉葛上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莫贱友 郭堂勋 +2 位作者 何禧严 LI Xun YANG Xiao-bing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07-609,共3页
为弄清广西大豆锈病在初次侵染源主要寄主粉葛上的发生情况,于2005-2007年对广西东西南北方向的32个县市的粉葛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栽培粉葛及野粉葛上均有大豆锈病病菌,发病区域在经度105°91′-111°54′、纬度... 为弄清广西大豆锈病在初次侵染源主要寄主粉葛上的发生情况,于2005-2007年对广西东西南北方向的32个县市的粉葛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栽培粉葛及野粉葛上均有大豆锈病病菌,发病区域在经度105°91′-111°54′、纬度21°78′-26°03′之间的广西全境范围内,但在发生时间上有所不同,冬季发生范围在纬度23°55′以南。调查结果为今后大豆锈病的监测、预测预报和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锈病 粉葛 调查 广西
下载PDF
光照与黑暗对大豆锈病菌侵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莫贱友 郭堂勋 +1 位作者 Xun-Li X. B. Yang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997-1001,共5页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xi Syd.)主要以其夏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应用大豆离体叶片培养技术,在24±1℃、相对湿度饱和的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光照强度和黑暗时长对大豆锈病菌夏孢子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培养8~16h...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xi Syd.)主要以其夏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应用大豆离体叶片培养技术,在24±1℃、相对湿度饱和的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光照强度和黑暗时长对大豆锈病菌夏孢子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培养8~16h,光强在600~400lx适宜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延长或缩短黑暗培养时长,大豆锈病菌的侵染逐渐减少,增加或降低光强度,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率也逐渐降低,高光强(〉3000lx)和低光强(〈200lx)均不利于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从高光强或低光强转至适宜光强度下均有利于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试验结果与田间大豆锈病自然发生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xi syd.) 夏孢子 光照强度 黑暗时长
下载PDF
大豆锈病风险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章桂明 葛永怡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分别从大豆锈菌的地理分布、传入可能性、定殖可能性、扩散可能性和防治方法等风险评估要素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提出应加强对山马蝗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引起的大豆锈病的检疫和监测,并应关注国内外豆薯层锈菌(P.meibomiae)生... 分别从大豆锈菌的地理分布、传入可能性、定殖可能性、扩散可能性和防治方法等风险评估要素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提出应加强对山马蝗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引起的大豆锈病的检疫和监测,并应关注国内外豆薯层锈菌(P.meibomiae)生理小种的变化,以及其他检疫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锈病 风险分析 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山马蝗层锈菌(P.meibomia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