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总则(草案)》若干法律规范去留问题大数据分析——以《民法通则》相应条文的司法适用大数据报告为基础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利用法律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辅助分析民法总则法律规范的去留问题。"被适用总次数"通用指标能够反映制度供给需求,"被适用次数排名前十的案由"总则属性特殊指标能够反映法律规范总则属性强弱。赞成删除作为民事主... 利用法律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辅助分析民法总则法律规范的去留问题。"被适用总次数"通用指标能够反映制度供给需求,"被适用次数排名前十的案由"总则属性特殊指标能够反映法律规范总则属性强弱。赞成删除作为民事主体制度的"联营",但要注意与反垄断法领域的立法协调;保留"两户"制度不但符合社会需求,而且具有宣示和肯定改革开放成果的重大政治意义;建议部分暂留"个人合伙"制度,待民法典编纂完成时统筹整合。较短特殊时效制度的司法适用比例较低,总则性属性也较弱,赞成删除该规则。建议在"民法总则"中明确债权请求权行使方式,并以"连带责任"替代"连带之债",规定"最终责任分担一般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大数据分析 特殊民事主体 较短特殊时效 债权请求权 最终责任分担一般条款
下载PDF
“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之客观界定 被引量:17
2
作者 丁关良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0-59,69,共11页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界定是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关键所在,在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具有代表性的8种理论观点综述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析,结论是8种观点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不能成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完善或重构的理想选...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界定是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关键所在,在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具有代表性的8种理论观点综述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析,结论是8种观点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不能成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完善或重构的理想选择。笔者认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之性质应为农民集体享有的单独所有权,法律应赋予农民集体之特殊民事主体法律地位,这必将为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提供前提条件和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权 性质界定 农民集体 特殊民事主体
下载PDF
土木类专业课的应用型教学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2
3
作者 薛娜 王艳玲 《高等建筑教育》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专业学科的教学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应用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已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实际的土木类专业课教学工作,结合土木类专业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专业学科的教学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应用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已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实际的土木类专业课教学工作,结合土木类专业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对土木类专业课的应用型教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专业课 应用型教学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商事主体入典的法例考察与模式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海军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83,共9页
商事主体立法史表明,完全融入民法典或分立嵌入商法典的立法方案都不足以适应商事主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易变性,商事主体单行法模式几乎成为当今两大法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共同选择。我国编纂《民法典》在定位商事主体时,应打破传统民... 商事主体立法史表明,完全融入民法典或分立嵌入商法典的立法方案都不足以适应商事主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易变性,商事主体单行法模式几乎成为当今两大法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共同选择。我国编纂《民法典》在定位商事主体时,应打破传统民商分立或民商合一的立法思维与理论禁锢,选择民法典总则一般性规定与商事特别法相结合的商事主体立法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商事主体 商事特别法
下载PDF
提高土木工程类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朋立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第21期108-110,共3页
根据新形势下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提高土木工程类专业课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 土木工程 专业课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从主体性哲学的追寻到专门化哲学的建构——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雨辰 崔玉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反思、批判了立足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立场的教科书体系"以物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形成了教科书改革范式和后教科书范式,经历了从对主体性的追寻到对主体性的反思的发展过程,使马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反思、批判了立足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立场的教科书体系"以物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形成了教科书改革范式和后教科书范式,经历了从对主体性的追寻到对主体性的反思的发展过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现代实践论哲学,形成了诸多针对实践问题的专门化哲学,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空间,而且建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动力和机理在于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质,并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结合的理论成果,是21世纪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专门化哲学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
下载PDF
浅析特殊自然人种类的民事法律问题
7
作者 董生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5期45-46,共2页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不仅对正常自然人的法律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特殊自然人的法律保护越来越受法律界人士的关注。通过对特殊自然人进行种类的划分,将特殊自然人的民事主体地位问题及民事行为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不仅对正常自然人的法律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特殊自然人的法律保护越来越受法律界人士的关注。通过对特殊自然人进行种类的划分,将特殊自然人的民事主体地位问题及民事行为能力问题的定位及归属进行分析,并浅述定位及归属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自然人 民事主体地位 民事行为能力
下载PDF
民事特别权利能力限制性分析——以人格与权利能力的比较为展开
8
作者 薛鹏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10,18,共5页
人格之有无是民事主体是否能成为主体的最本质规定性,是一种事实层面之判断。然而,权利能力是在主体享有人格之后能够享有何种权利,承担何种义务的一种能力或资格,是一种价值层面之判断。基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者的判然有别,将人格... 人格之有无是民事主体是否能成为主体的最本质规定性,是一种事实层面之判断。然而,权利能力是在主体享有人格之后能够享有何种权利,承担何种义务的一种能力或资格,是一种价值层面之判断。基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者的判然有别,将人格和权利能力的分离是有必要价值意义的。而一般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主体在法律上能够享有必不可少之权利和承担必不可少之义务之资格;特别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主体能够享有某种个别的或特定的权利义务的资格或能力。然此种特别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要求相当于对主体权利能力的限制性规定,对此种特别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其价值就在于更加充分的对市民社会生活中各方主体利益的维护和尊敬,并亦科学的明晰民事主体权利能力的内涵,为我国将来制定科学的民法典起基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资格 一般民事权利能力 特别民事权利能力
下载PDF
分理、分离、独立——民事抗诉特别程序的立场及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尚豪 康健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我国目前所实行私益救济型的民事抗诉程序,将抗诉异化为私益再审的程序启动方式。此种模式在压缩抗诉监督功能运行空间的同时,亦使抗诉无法摆脱私益救济的羁绊,导致监督功能依附于救济功能,抗诉的独立价值颇受置疑。为改变此种局面,应... 我国目前所实行私益救济型的民事抗诉程序,将抗诉异化为私益再审的程序启动方式。此种模式在压缩抗诉监督功能运行空间的同时,亦使抗诉无法摆脱私益救济的羁绊,导致监督功能依附于救济功能,抗诉的独立价值颇受置疑。为改变此种局面,应当使民事抗诉彻底回归纯粹的法律监督立场,摈弃现有的借助私益救济审理程序的作法,建立起与监督功能相契合的包括案件来源、启动、审理等内容在内的民事抗诉特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抗诉 抗诉事由 抗诉主体 特别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