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3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osphorus speciation,transformation and benthic process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the aquaculture area of Rushan Bay
1
作者 Yao Feng Jun Liu +4 位作者 Aijun Zhang Yibin Wang Lu Wang Zongqing Lv Xiangbin R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9-112,共14页
Phosphorus(P)is an essential nutrient for many organisms in the ocean,which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stability of ecosystem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The distribution,occurrence and source-sink process ... Phosphorus(P)is an essential nutrient for many organisms in the ocean,which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stability of ecosystem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The distribution,occurrence and source-sink process of P in offshore waters are highly influenced by mariculture activities.P transformation in water-sediment system is the key process in P cycling,however,the mechanism is poorly documented in the coastal sea which is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urveys in the adjacent waters outside Rushan Bay in May,July and August 2014 and February 2015,the 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P in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and surface sediment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tents of total P,authigenic P and organic P of SPM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distance from the shoreline off Rushan Bay,and the detrital-P decreased.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P between water and SPM was related to the chemical activity of different forms of P,and a higher reactivity of inorganic P associated with SPM was observed.Hypoxia induced by mariculture changes the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ical composition of P in SPM and sediment in this typical aquaculture area,which can result in a conversion of sink to source of P in the sediment,thereby having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nutrient budget and associated with eutroph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speciation TRANSFORMATION benthic process AQUACULTURE Rushan Bay
下载PDF
某铬渣堆污染地下水六价铬污染特征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永高 蔡五田 +3 位作者 杨骊 边超 李敬杰 王明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90,共11页
我国铬渣堆历史存量较大,渣堆渗滤液中的六价铬[Cr(Ⅵ)]毒性大、迁移性强。为探究污染源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综合作用下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文章以某铬污染场地为例,通过水样采集与分析,利用克里格插... 我国铬渣堆历史存量较大,渣堆渗滤液中的六价铬[Cr(Ⅵ)]毒性大、迁移性强。为探究污染源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综合作用下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文章以某铬污染场地为例,通过水样采集与分析,利用克里格插值、因子分析、水化学计算、Piper三线图和离子比等方法查明地下水中Cr(Ⅵ)的空间分布与水化学特征,识别水体中Cr(Ⅵ)的主要赋存形式,并探讨影响Cr(Ⅵ)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场地40 m以浅的2个含水层均受到了Cr(Ⅵ)污染,污染范围和程度差异显著。(2)Cr(Ⅵ)在地下水中主要以和Cr_(2)O_(2)-7 HCO_(3)^(-) SO_(4)^(2-)2种形式存在,浓度极低,高浓度Cr(Ⅵ)水点的阴离子以和为主,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3)降水淋滤SO_(4)^(2-) HCO_(3)^(-)和渗漏导致含有大量Na+、和Cr(Ⅵ)的渗滤液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pH值升高;高浓度的和弱氧化环境下铁氧化物的溶解可以促进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锰氧化物和有机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地下水中Cr(Ⅵ)浓度;浅层地下水的蒸发浓缩作用加剧Cr(Ⅵ)在地下水中的富集。研究成果可为铬渣类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与后期修复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六价铬 形态特征 因子分析 迁移转化
下载PDF
某废弃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康 曹耀华 +4 位作者 冯乃琦 刘岩 张耀 王庆 刘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88-3198,共11页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煤矸石、洗煤水等废弃物,其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经沉降、径流、淋滤等作用迁移、扩散至周边水土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研究某废弃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检测了该矿区煤矸石、...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煤矸石、洗煤水等废弃物,其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经沉降、径流、淋滤等作用迁移、扩散至周边水土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研究某废弃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检测了该矿区煤矸石、水、土壤样品中Cu、Pb、Zn、As、Cr、Ni、Hg、Cd元素质量分数,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别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重点分析了矿区洗煤厂下游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采用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洗煤厂下游土壤样品重金属元素(Cu、Zn、Cd)形态,借鉴风险评价编码法评价了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结果表明:①以平均值计,废弃煤矿区煤矸石中重金属质量分数较低,仅Cr元素质量分数稍高于土壤中的质量分数,且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未超过相应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小。②废弃煤矿区土壤重金属超标元素为Cu、Zn、Cd、Ni、As,Cu、Zn、Ni和As元素污染较轻微,Cd元素污染较严重;Cu、Zn、Ni元素污染区主要集中在矸石山西部和东南部地块,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重合;As元素污染分布在矸石山东北部地块,Cd元素污染在矿区广泛分布,以中度–重度污染为主。③Cd、Hg元素存在潜在生态危害风险,Cd元素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程度高,重金属元素综合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等级较高,主要为中等-强风险。④洗煤厂下游区域沿水流方向土壤重金属元素总体呈递减趋势,Cd元素污染较严重,Cu、Zn、Ni、As元素污染集中在洗煤厂下游200 m内,剖面样品中垂向方向上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呈递减趋势,在垂向上没有累积。⑤矿区地下水水质较好,矿井排水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及pH满足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限值,矿井水外排对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小。⑥Cu和Zn元素酸可提取态占比低,生物有效性低,Cd元素酸可提取态占比高,呈高度风险–极高风险,生物有效性强,环境风险高。基于矿区重金属污染现状,建议进一步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农产品食品安全监测和Cd元素污染调查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煤矿 潜在生态危害风险 重金属形态 生物有效性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煤气化渣结构组成及其主要金属元素赋存形态
4
作者 马晶 马玉龙 +3 位作者 朱莉 乔松 孙永刚 吉文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57-5866,共10页
煤气化渣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目前煤化工行业的研究热点,对其物理化学特性及重金属含量与环境风险的研究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基础。以宁东基地某煤化工生产企业的煤气化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粗渣和细渣的结构组成及主要金属元素赋存... 煤气化渣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目前煤化工行业的研究热点,对其物理化学特性及重金属含量与环境风险的研究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基础。以宁东基地某煤化工生产企业的煤气化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粗渣和细渣的结构组成及主要金属元素赋存形态与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煤气化渣由残炭和灰分(主要成分为SiO_(2)和Al_(2)O_(3),质量分数分别为50%和15%左右)组成。粗渣灰分含量高(质量分数>90%)且颗粒致密光滑,细渣残炭含量高(质量分数约20%)且孔隙丰富。含量高于500µg/g的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粗渣中,低于200µg/g的金属元素在细渣中富集。细渣中金属元素稳定性较低,特别是Cd,其非稳定态占比高于70%,且风险评价指数为34.16,环境风险高。本研究旨为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粒度分布 浸取 煤气化渣 金属 赋存形态
下载PDF
稻壳炭强化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变化特征
5
作者 王兴明 徐岚 +4 位作者 范廷玉 储昭霞 董众兵 董鹏 邓瑞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48-1656,共9页
为探讨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对污泥性质和重金属的影响,本研究以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对蚯蚓堆肥进行强化处理,探究不同生物炭剂量(污泥干质量的2%、4%、6%、8%)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有效态以及赋存形态的影... 为探讨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对污泥性质和重金属的影响,本研究以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对蚯蚓堆肥进行强化处理,探究不同生物炭剂量(污泥干质量的2%、4%、6%、8%)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有效态以及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pH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电导率先降低后升高,有机质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不添加稻壳炭)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强化后的电导率、有机质分别降低28.96%~47.46%、2.84%~18.87%;稻壳炭强化的污泥堆肥中养分增加,总氮、总磷和总钾在8%添加量时分别提高9.89%、24.39%和2.51%。当稻壳炭添加到蚯蚓堆肥后,重金属从易迁移转化形态向稳定态转化,在8%添加比例时,Cd、Cu、Ni的残渣态占比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57、19.12、9.27个百分点,有效态分别降低56.25%、34.22%、28.20%;添加4%稻壳炭使Pb由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向稳定的有机结合态转化,且有效态降低27.69%。相关性分析发现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升高堆体pH降低了污泥中Cd、Cu、Ni、Pb有效态含量。研究表明,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可显著提升城市污泥营养元素,改善理化性质,提高污泥中重金属钝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稻壳炭 城市污泥堆肥 重金属形态
下载PDF
土壤中Sb(Ⅲ)和Sb(Ⅴ)的有效提取与测定
6
作者 陈皓 刘硕勋 +1 位作者 陈玲 杨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0-1277,共8页
锑的各种形态中三价锑和五价锑的毒性较高,在城市土壤锑组成中占比也较高。研究了萃取方式、萃取剂、萃取条件、色谱分离流动相条件等因素对土壤中价态锑提取和分析的影响,建立了完整的土壤价态锑萃取-分析方法。研究推荐以柠檬酸溶液... 锑的各种形态中三价锑和五价锑的毒性较高,在城市土壤锑组成中占比也较高。研究了萃取方式、萃取剂、萃取条件、色谱分离流动相条件等因素对土壤中价态锑提取和分析的影响,建立了完整的土壤价态锑萃取-分析方法。研究推荐以柠檬酸溶液为萃取剂,70℃恒温振荡萃取的方式提取价态锑,萃取液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邻苯二甲酸为流动相,经色谱分离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不同价态的Sb进行分析。所建立的方法检出限低,准确性精密度好,可用于实际土壤样品中价态锑的有效提取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态锑 道路土壤 试剂萃取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分析
7
作者 孙境蔚 赵洁妮 +1 位作者 张云峰 侯雅涵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福建省泉州市4个绿地公园的表层土壤中6种重金属(Cr、Mn、Ni、Cu、Zn、Pb)的总量、赋存形态含量和植物样品(兰花草、龙船花、鬼针草、肾蕨)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特...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福建省泉州市4个绿地公园的表层土壤中6种重金属(Cr、Mn、Ni、Cu、Zn、Pb)的总量、赋存形态含量和植物样品(兰花草、龙船花、鬼针草、肾蕨)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特征和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中Mn、Ni、Cu、Zn、Pb平均含量均大于福建省土壤背景值;(2)Mn、Zn、Pb、Cr以有效态为主,生物可利用性高,Ni、Cu以残渣态为主,但不能忽略其他形态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结果表明,Zn、Pb和Mn的生物可利用性较强;(3)不同植物不同部位对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富集迁移能力,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迁移能力并非呈现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形态 绿地公园 土壤-植物体系 生物可利用性
下载PDF
长江中游牛轭湖湿地含水层沉积物中铁和有机质组成对砷赋存形态的影响
8
作者 李门楼 金戈 +2 位作者 李甜 徐泽龙 汪倩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5,共14页
以长江中游天鹅洲故道牛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江中游牛轭湖湿地内外侧C3、C5两个典型钻孔沉积物中砷、铁赋存形态和有机质组成差异,并结合内外侧沉积环境的差异,查明了牛轭湖湿地内外侧不同沉积环境中铁-有机质耦合作用对含水层... 以长江中游天鹅洲故道牛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江中游牛轭湖湿地内外侧C3、C5两个典型钻孔沉积物中砷、铁赋存形态和有机质组成差异,并结合内外侧沉积环境的差异,查明了牛轭湖湿地内外侧不同沉积环境中铁-有机质耦合作用对含水层沉积物中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轭湖湿地外侧C3钻孔0~<10m浅层沉积物中含有更多的吸附在无定形铁氧化物和腐殖质类有机质上的强吸附态砷,牛轭湖湿地内侧C5钻孔沉积物中含有更多与硅酸盐铁结合的低活性砷;牛轭湖湿地外侧浅层沉积物中富含黏土矿物以及粒径偏细、风化程度较高的湖相沉积环境使得铁-有机质-砷共同富集,牛轭湖湿地内侧沉积物粒径偏粗、风化程度偏低的河流相沉积环境不利于活性砷和黏土矿物、有机质的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牛轭湖湿地 沉积物 砷形态 铁氧化物 有机质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小麦籽粒锌硒生物强化理论技术与推广面临的挑战
9
作者 田霄鸿 李雅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5-1306,共12页
锌与硒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两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会引发多种疾病。我国小麦主产区恰好处于锌硒缺乏或潜在缺乏的石灰性土壤地带,籽粒中锌硒含量难以达到人体需求标准,导致缺锌缺硒人口数量庞大,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营养与健康问题。... 锌与硒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两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会引发多种疾病。我国小麦主产区恰好处于锌硒缺乏或潜在缺乏的石灰性土壤地带,籽粒中锌硒含量难以达到人体需求标准,导致缺锌缺硒人口数量庞大,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营养与健康问题。本文综述了小麦籽粒锌硒农艺生物强化措施,强化籽粒中锌硒的分布、安全形态、生物可给性及叶面喷施的应用现状。国内外研究大多认为,在极缺锌土壤上采用土施或土施与叶面喷施锌肥结合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小麦锌强化策略;而最新研究表明,在我国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叶面喷施硫酸锌的强化效果远优于土施,在小麦灌浆前期喷施2~3次0.3%~0.4%的Zn SO_(4)·7H_(2)O (喷锌总量约2.5 kg/hm^(2))并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实现籽粒锌含量达40~60 mg/kg的富锌目标。小麦籽粒中锌含量由外到内逐渐降低,人体摄入最多的中心胚乳部分锌含量最低,故需更为关注胚乳中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制定胚乳富锌标准。此外,食物中无机态元素毒性较大,生物有效性低,吸收利用效果不理想,而有机态对人体更为安全有效,因此还需明晰强化小麦籽粒中是否将外源无机Zn转化为有机态储存。小麦硒生物强化通过土施或叶面喷施亚硒酸盐或硒酸盐均能实现,由于土施硒肥易受土壤pH、有机质等因素影响,硒肥利用率低,因此,通行的硒强化措施是在小麦灌浆前期,喷施2 0~3 0 g/h m 2的亚硒酸钠或硒酸钠,能够实现籽粒硒含量达0.2 5~0.30 mg/kg的富硒目标。与锌不同,硒在籽粒中分布相对均匀,胚乳中硒占全粒总硒的96.2%~97.4%。同时硒强化小麦籽粒中对人体安全的有机硒占总硒的80%以上,且不同有机硒在人体中的作用不同。虽然叶面单独喷锌或硒的理论技术体系完善且实际强化效果良好,但其经济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影响了该技术的应用推广。近年来,将叶面喷施锌硒与“一喷三防”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研究不断增多,与小麦实际生产形成有效对接,为小麦锌硒强化提供了可行途径。然而,锌硒与不同农药及多种微量元素共同喷施时多种物质之间的互作效应,叶面喷施进行锌硒生物强化及籽粒锌硒储存的生理及分子机制还未明晰,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农艺生物强化 形态 叶面喷施 “一喷三防”
下载PDF
煤气化渣中金属元素的分布和赋存形态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唐学红 肖先举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1期75-81,共7页
煤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合成气的一种清洁有效的方法,但煤气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化渣。随着煤气化技术的发展,煤气化渣的存储量不断增加。煤气化渣一般采用堆存和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浪费,给煤化工企... 煤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合成气的一种清洁有效的方法,但煤气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煤气化渣。随着煤气化技术的发展,煤气化渣的存储量不断增加。煤气化渣一般采用堆存和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浪费,给煤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了煤气化技术,探讨了气化渣的化学和矿物组成、微观形貌以及碳的微观结构,综述了气化渣中关键金属的分布特征和化学形态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对煤气化渣的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分布特征 化学形态 矿物组成
下载PDF
热脱附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秉泽 张文文 +3 位作者 刘昭玥 马福俊 李海波 谷庆宝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热脱附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场地修复,但其对多环芳烃(PAHs)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选用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土壤,探究热脱附温度(220~400℃)和停留时间(5~60 min)对土壤中PAHs的影响,分析空气与氮气气氛下热脱附... 热脱附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场地修复,但其对多环芳烃(PAHs)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选用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土壤,探究热脱附温度(220~400℃)和停留时间(5~60 min)对土壤中PAHs的影响,分析空气与氮气气氛下热脱附温度(310、340和370℃)对土壤中重金属Cu、Pb、As和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脱附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土壤中PAHs去除率显著增加;低环PAHs占比逐渐减少,而高环PAHs占比逐渐增加。在2种气氛热脱附后,Cu、Pb和As弱酸提取态占比略有增加,而Cd弱酸提取态占比显著降低;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转化趋势具有差异性。随着热脱附温度的升高,Cu、Pb、As和Cd 4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占比均逐渐增加,说明热脱附有利于4种重金属的固定。相较于空气,氮气条件下4种重金属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均增加;Cu和Pb可还原态占比显著降低,而As可还原态占比有所降低,Cd可还原态占比变化不大。氮气更有利于Cu、Pb和Cd的稳定;相反,空气更有利于As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 多环芳烃(PAHs) 重金属 形态转化
下载PDF
Differential utilization and speciation transformation of orthorhombic α-S_8 and amorphous μ-S by substrate-acclimated mesophilic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红昌 夏金兰 +3 位作者 聂珍媛 郑雷 马陈燕 赵屹东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096-3102,共7页
The utilization and speciation transformation of α-S8 and μ-S by the typical mesophilic acidophilic strain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 were investigated.A.ferrooxidans cells first acclimated to the ene... The utilization and speciation transformation of α-S8 and μ-S by the typical mesophilic acidophilic strain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 were investigated.A.ferrooxidans cells first acclimated to the energy source α-S8 or μ-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cell growth and sulfur oxidation behavior showed that the strain grown on α-S8 entered slowly(about 1 d later) into the exponential phase,while grew faster in the exponential phase and attained higher maximal cell density and lower p H value than that on μ-S.After bio-corrosion,both of the two sulfur samples were evidently eroded and modified by A.ferrooxidans cells.After growth of A.ferrooxidans,the surface composition of amorphous μ-S became 63.1% μ-S and 36.9% α-S8,and that of orthorhombic α-S8 became 68.3% α-S8 and 31.7% μ-S,while the surface compositions of α-S8 and μ-S in sterile experiment were not changed,indicating that these two elemental sulfur species can be interconverted by A.ferrooxid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 utilization sulfur speciation transformation α-S8 μ-S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下载PDF
贵州晴隆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形态分布和地球化学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晓鹏 杨博一 +3 位作者 李超 任维 赵平 顾雪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919,共9页
以贵州晴隆锑矿区某冶炼厂及周边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冶炼厂土壤中锑污染严重,含量最高达31265 mg·kg^(-1),但在下游土壤中随距离增加,锑浓度迅速下降到100mg·kg^(-1)以内.XRD和XPS结果显示土壤... 以贵州晴隆锑矿区某冶炼厂及周边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冶炼厂土壤中锑污染严重,含量最高达31265 mg·kg^(-1),但在下游土壤中随距离增加,锑浓度迅速下降到100mg·kg^(-1)以内.XRD和XPS结果显示土壤中主要含锑化合物为锑酸钙(Ca_(2)Sb_(2)O_(7))、锑酸钾(K_(3)Sb_(5)O_(14))以及氧化锑(Sb_(2)O_(5)),锑以五价形态存在.连续提取形态分析表明除残渣态外,厂区附近污染土壤中碳酸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共沉淀态是锑的主要宿主相,而下游土壤中吸附态比例显著升高,说明在迁移过程中土壤中锑的活性增加.构建了以水合铁氧化物和针铁矿作为锑主要活性表面的土壤中锑地球化学多表面形态模型(MSM),当采用1 mol·L^(-1)Na_(2)HPO_(4)提取的锑作为总有效态锑输入值时,该模型可很好地预测不同性质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锑的溶出效应(RMSE=0.29),说明该模型可为准确评估锑冶炼厂周边污染土壤中锑生态毒性和迁移淋溶风险提供有潜力的工具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区土壤 形态 有效态 表面形态模型
下载PDF
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宇琦 许春雪 +4 位作者 安子怡 陈宗定 孙红宾 宋辛祎 万梓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1290,共10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导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远远超过背景值,具有严重的潜在威胁隐患。然而,由于重金属的流动性、毒性以及生物累积性会对环境造成深远影响,重金属形态分析已然成为环境研究的重要一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提...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导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远远超过背景值,具有严重的潜在威胁隐患。然而,由于重金属的流动性、毒性以及生物累积性会对环境造成深远影响,重金属形态分析已然成为环境研究的重要一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提取方法为Tessier法和BCR三步法,为标准物质研制、重金属污染评估、生态修复以及生物有效性风险等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但也有着各自的局限性。总结目前常用的元素形态提取分析方法,系统对比论证,讨论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土壤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思路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和沉积物 重金属 形态分析 BCR顺序提取
下载PDF
复合稳定剂对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能研究
15
作者 张慧 李金河 +1 位作者 赵立伟 王晖 《天津建设科技》 2024年第4期56-61,共6页
重金属赋存是制约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选取碳酸钙(CaCO3)、羟基磷灰石(HAP)和海泡石(Sepiolite)3种稳定剂,以污泥干重的2%、5%、10%投加到供试污泥中,21 d后,采用四分法取样分析浸出毒性及重金属形态,结果表明:3种稳定剂对Cd的... 重金属赋存是制约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选取碳酸钙(CaCO3)、羟基磷灰石(HAP)和海泡石(Sepiolite)3种稳定剂,以污泥干重的2%、5%、10%投加到供试污泥中,21 d后,采用四分法取样分析浸出毒性及重金属形态,结果表明:3种稳定剂对Cd的稳定作用较弱;另外,HAP的投入量与As的稳定效果成反比。将3种稳定剂按比例复配后,以同样方法研究各组配比对污泥重金属稳定效果,结果表明:HAP∶sepiolite∶CaCO3(质量比)为1∶1∶1时效果最好;此时,污泥中Cd的稳定率达到了80%以上,As、Cr、Pb及Cu的浸出稳定率接近100%,只有Zn和Ni的稳定率与单一稳定剂时相比无明显变化;Cd、Cr、Pb及Cu的稳定态较之前单一稳定剂作用无明显变化甚至减少,但复合稳定剂可提高残渣态的比例;As、Zn和Ni的形态则未有明显变化;复合稳定剂间的协同作用,促使Cd、Cr、Pb及Cu的形态向更稳定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重金属 复合稳定剂 浸出稳定率 形态分析
下载PDF
堆存陈化中电解锰渣重金属形态及环境风险演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霄悍 雷学文 +2 位作者 刘磊 张先伟 陈亿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50,共9页
为了探究电解锰渣堆存陈化过程对其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环境风险演化的影响规律,采用XRF、XRD和SEM等微观试验对比分析了新鲜与陈化电解锰渣的易溶盐含量、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和相变组成等微观特性差异.此外,基于批次浸出试验和改进BCR顺... 为了探究电解锰渣堆存陈化过程对其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环境风险演化的影响规律,采用XRF、XRD和SEM等微观试验对比分析了新鲜与陈化电解锰渣的易溶盐含量、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和相变组成等微观特性差异.此外,基于批次浸出试验和改进BCR顺序提取法评估了新陈电解锰渣中重金属和氨氮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在堆存陈化过程中,电解锰渣的微观结构呈松散演化,易溶盐含量由12.25%降低至4.38%,酸溶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占比逐渐减少,重金属Mn由超高风险降低至中风险,但重金属总量仍高达3.28×10^(4)mg/kg,环境风险严峻,氨氮浸出量虽有所降低,但仍然超出15.00mg/L阈值的2.54~3.84倍,部分氨氮和重金属在堆存过程中释放到周围生态中,需采取必要措施对电解锰渣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堆存陈化 重金属形态 浸出毒性 环境风险
下载PDF
金属组学方法识别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形态及其吸附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丽娜 SCHOTT Eduardo 吴一楠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Cu^(2+)、Pb^(2+)和Ni^(2+)等重金属离子可与水中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分子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相比于游离态离子,络合态重金属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环境毒性,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且形态复杂,难以通过化学沉淀等常规... Cu^(2+)、Pb^(2+)和Ni^(2+)等重金属离子可与水中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分子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相比于游离态离子,络合态重金属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环境毒性,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且形态复杂,难以通过化学沉淀等常规方法高效去除。对近年来基于金属组学方法的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复杂形态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对吸附净化技术在络合态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上述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组学 络合态重金属 形态分析 吸附 展望
下载PDF
Primary Speciation Analysis on 6 Kinds of Microelements in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新华 李梦菊 +1 位作者 王俊 郑彩霞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期96-98,146,共4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primary speciation of 6 microelements in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xplaining pharmacodynamic principle of liquorice and discussing quality co...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primary speciation of 6 microelements in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xplaining pharmacodynamic principle of liquorice and discussing quality control of liquorice planting. [Method]The 6 elements Cu,Zn,Ca,Fe,Mg and Mn in roots of G.uralensis were extracted based on traditional decoction method and were separated into water-soluble state and suspension state by micro porous filtering film. The elements in water-soluble state were detected by flame atomic ad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FAAS). [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tractive rates of the elements were in the range of 1.71%-60.06%,and immerse-residue ratio in 0.018 3-1.682 0;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immerse-residue ratio of Zn was biggest (1.68),Zn played an important medical role and might be considered as the best characteristic element in G.uralensis; the recoveries of the elements were ranged from 95.72% to 103.15%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 were less than 2.38%. [Conclusion]Because of its high accuracy,FAAS method is feasible for analyzing primary speciation of microelements in G.ural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Microelement Flame atomic adsorption sepctrophotometry (FAAS) Primary speci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土壤侵蚀对重金属迁移的作用规律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佳 范萍萍 +1 位作者 龙文涛 邰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0-470,共11页
[目的]揭示土壤侵蚀作用下重金属的迁移规律,阐明重金属在土壤侵蚀作用下的迁移机制,为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有关土壤侵蚀作用下重金属迁移的文章,从土壤性质、重金属性质、环境因子3方面就土壤侵蚀对重金属... [目的]揭示土壤侵蚀作用下重金属的迁移规律,阐明重金属在土壤侵蚀作用下的迁移机制,为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有关土壤侵蚀作用下重金属迁移的文章,从土壤性质、重金属性质、环境因子3方面就土壤侵蚀对重金属迁移的作用规律与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1)侵蚀作用下土壤重金属主要以颗粒态形式进行横向/纵向迁移,溶解态重金属迁移占比小但活性强,侵蚀造成沉积区的泥沙特性与侵蚀区土壤存在差异,可能影响重金属富集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2)土壤pH、有机质和黏粒含量越高,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越强,重金属被释放迁移的能力越弱;(3)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对其迁移方式有影响,一般溶解态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有效态,而相对稳定的残渣态通常以颗粒态形式迁移;(4)降雨、地形、植被等环境因子影响泥沙颗粒的迁移过程,并优先迁移细颗粒,使泥沙粒径分布随迁移路径呈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侵蚀作用下重金属迁移受土壤—重金属性质及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不同地质背景与污染成因条件下土壤侵蚀对重金属迁移过程的影响;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重金属赋存形态异质性研究;喀斯特地下漏失对重金属迁移的作用机理,探究不同侵蚀条件下重金属地表流失与地下漏失的分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重金属迁移 泥沙颗粒 赋存形态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与秸秆生物炭对青菜镉积累的钝化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欣 刘欣 +6 位作者 陈志怀 李楠 张婷婷 郭豪华 岳慧 臧若翔 罗小三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7期75-81,共7页
农田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对土壤改良实现安全利用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重要现实需求。本研究实地采集苏北Cd污染农田土壤分别进行模拟培养和温室蔬菜盆栽试验,探讨施加不同用量的羟基磷灰石(HAP,1%、2%)、水稻秸秆生... 农田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对土壤改良实现安全利用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重要现实需求。本研究实地采集苏北Cd污染农田土壤分别进行模拟培养和温室蔬菜盆栽试验,探讨施加不同用量的羟基磷灰石(HAP,1%、2%)、水稻秸秆生物炭(BC,1%、2%)及其组合施用(0.5%HAP+0.5%BC、1%HAP+1%BC)对土壤Cd活性的钝化效率和降低青菜Cd吸收的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青菜盆栽试验表明,不同钝化剂处理均提高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增加3.78%~124%,青菜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浓度分别降低16.1%~81.7%、15.8%~69.9%;40 d土壤培养试验后,各钝化剂对有效态Cd的降幅达28.9%~87.6%,主要机理是土壤pH显著提高了0.38~0.98个单位、Cd残渣态含量增加19.5%~37.0%、酸溶态含量减少21.1%~25.6%。可见,2种类型的钝化剂均主要通过降低土壤中Cd的化学活性和植物有效性来阻控其被蔬菜吸收积累,而在同等用量下的酸性污染土壤中,无机型材料HAP对提高蔬菜生物量和降低Cd吸收效果最佳且起效更快,其次则是HAP+BC复配的无机-有机复合型改良剂,但有机型材料BC则效果偏弱且起效慢,需要协同施用HAP提升钝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钝化剂 化学形态 植物有效性 农产品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