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of root traits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and Salsola passerina to facilit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HaiNa ZHANG PeiXi SU +2 位作者 ShanJia LI ZiJuan ZHOU TingTing XIE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628-636,共9页
C3 plant Reaumuria soongorica and C4 plant Salsola passerina are super xerophytes and coexist in a mixed community in either isolated or associated growth, and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occurs in associated growth. I... C3 plant Reaumuria soongorica and C4 plant Salsola passerina are super xerophytes and coexist in a mixed community in either isolated or associated growth, and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occurs in associated growth.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root traits including root distribution, root length(RL), root surface area(RSA), root weight(RW) and specific root length(SRL) of both species in two growth forms were investigated to clarify their response to facilitation in associated growth. Six isolated plants of each species, as well as six associated plants similar in size and development were selected during the plant growing season, and their roots were excavated at 0–10, 10–20, 20–30, 30–40 and 40–50 cm soil depths at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All the roots of each plant were separated into the two categories of fine roots(2 mm diameter) and coarse roots(≥2 mm diameter). Root traits such as RL and RSA in the fine and coarse roots were obtained by the root analyzing system WinRHIZO. Most of the coarse roots in R. soongorica and S. passerina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top 10 cm of the soil in both growth forms, whereas the fine roots of the two plant species were found mainly in the 10–20 and 20–30 cm soil depths in isolated growth,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fine roots of both species were mostly overlapped in 10–20 cm soil depth in associated growth. The root/canopy ratios of both species reduced, whereas the ratios of their fine roots to coarse roots in RL increased, and both species had an increased SRL in the fine roots in associated growth. In addition, there was the increase in RL of fine roots and content of root N for S. passerina in associated growth. Taken together, the root growth of S. passerina was facilitated for water and nutrient exploration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the overlapped roots in both species in associated growth, and higher SRL allowed both species to more effectively adapt to the infertile soil in the desert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 plant C4 plant facilitation relationship root traits specific root length
下载PDF
Seasonal dynamics of fine root biomass, root length density, specific root length, and soil resource availability in a Larix gmelinii plant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G Yunhuan HAN Youzhi +1 位作者 WANG Qingcheng WANG Zhengquan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6年第3期310-317,共8页
Fine root turnover is a major pathway for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is most likely sensitive to many global change factors.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fine root turnover in plant C alloca... Fine root turnover is a major pathway for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is most likely sensitive to many global change factors.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fine root turnover in plant C allocation and nutrient cycling dynamics and the tremendous research efforts in the past,our understanding of it remains limited.This is because the dynamics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soil resources availability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Soil moisture,temperature,and available nitroge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oil characteristics that impact fine root growth and mortality at both the individual root branch and at the ecosystem level.In temperate forest ecosystems,seasonal changes of soil resource availability will alter the pattern of carbon allocation to belowground.Therefore,fine root biomass,root length density(RLD)and specific root length(SRL)vary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tudying seasonal changes of fine root biomass,RLD,and SRL associated with soil resource availability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mechanistic controls of carbon to fine root longevity and turnover.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whether seasonal variations of fine root biomass,RLD and SRL were associated with soil resource availability,such as moisture,temperature,and nitrogen,and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soil components impact fine root dynamics in Larix gmelinii plantation.We used a soil coring method to obtain fine root samples(≤2 mm in diameter)every month from May to October in 2002 from a 17-year-old L.gmelinii plantation in Maoershan Experiment Station,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China.Seventy-two soil cores(inside diameter 60 mm;depth intervals:0-10 cm,10-20 cm,20-30 cm)were sampled randomly from three replicates 25 m×30 m plots to estimate fine root biomass(live and dead),and calculate RLD and SRL.Soil moisture,temperature,and nitrogen(ammonia and nitrates)at three depth intervals were also analyzed in these plot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standing fine root biomass(live and dead)was 189.1 g·m^(-2)·a^(-1),50%(95.4 g·m^(-2)·a^(-1))in the surface soil layer(0-10 cm),33%(61.5 g·m^(-2)·a^(-1)),17%(32.2 g·m^(-2)·a^(-1))in the middle(10-20 cm)and deep layer(20-30cm),respectively.Live and dead fine root biomass was the highest from May to July and in September,but lower in August and October.The live fine root biomass decreased and dead biomass increas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Mean RLD(7,411.56 m·m^(-3)·a^(-1))and SRL(10.83 m·g^(-1)·a^(-1))in the surface layer were higher than RLD(1474.68 m·m^(-3)·a^(-1))and SRL(8.56 m·g^(-1)·a^(-1))in the deep soil layer.RLD and SRL in May were the highest(10621.45 m·m^(-3) and 14.83m·g^(-1))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other months,and RLD was the lowest in September(2198.20 m·m^(-3))and SRL in October(3.77 m·g^(-1)).Seasonal dynamics of fine root biomass,RLD,and SRL showe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hanges in soil moisture,temperature,and nitrogen availability.To a lesser extent,the temperature could be determin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Fine roots in the upper soil layer have a function of absorbing moisture and nutrients,while the main function of deeper soil may be moisture uptake rather than nutrient acquisition.Therefore,carbon allocation to roots in the upper soil layer and deeper soil layer was different.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variation in soil resource availability could explain 71-73%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RLD and SRL and 58%of the variation in fine root biomass.These results suggested a greater metabolic activity of fine roots living in soil with higher resource availability,which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allocation of carbohydrate to these roots,but a lower allocation of carbohydrate to those in soil with lower resource avail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ix gmelinii fine root biomass root length density specific root length soil resource availability seasonal dynamics
原文传递
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层深度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蓉 王韦韦 +4 位作者 曹丽荣 陈铭 陈光水 姚晓东 王小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09-3718,共10页
为探究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C)、氮(N)、磷(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征,于2011年4月在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陈大林业采育场内测定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五个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 为探究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C)、氮(N)、磷(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征,于2011年4月在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陈大林业采育场内测定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五个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细根的C、N、P浓度、比根长(SRL)及其土壤养分浓度,结果表明:林分类型显著影响细根C浓度,但对细根N、P浓度无显著影响,马尾松人工林细根C浓度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林。土层深度显著影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P浓度,对C浓度无影响,细根N、P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P浓度与土壤全氮(TN)、全磷(TP)浓度以及SRL均呈正相关。拟合直线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养分获取能力的不同,马尾松对N养分的获取能力更强,而杉木通过SRL获取养分的能力比马尾松更强,可能体现了两种人工林细根N获取策略的差异。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在不同土层细根N∶P比值(33.5±2.81、30.18±2.10)均大于16,表明两者均受P限制,但细根N∶P不受土壤N∶P和SRL的影响。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N和P浓度受土层深度的影响,与土壤养分和细根形态特征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杉木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养分 土层深度 比根长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形态性状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高超 苏香萍 +4 位作者 王思荣 陈晓琳 胡明艳 鞠雯 邹秉章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8期17-25,共9页
为了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觅食能力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包括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和根平均直径)的变化特征... 为了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觅食能力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包括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和根平均直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0~60 cm土层内总细根形态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均为7年生最大,29年生最低;组织密度7年生最小,29年生最大;根平均直径在各林龄间无显著差异。(2)杉木细根比根长、比表面积在各土层内随林龄的变化特征相似,均为7或10年生最大,29年生最低。(3)对于各林龄细根形态性状在同一土层内的平均值,杉木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而且区分不同林龄时可以发现这一变化趋势在7年生时尤为明显。(4)7年生细根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的差异显著,塑性变化较为活跃;而29和42年生细根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塑性变化相对较弱。因此,在林分发育的后期,杉木细根自身觅食能力的下降,以及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可塑性的降低可能会导致杉木细根在林分发育后期的资源获取潜力下降,这可能会是导致杉木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林分发育后期下降的一个因素,这为揭示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变化机理以及杉木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比根长 林龄 土层深度 径级
下载PDF
鄂尔多斯荒漠草原不同退化演替序列植物比根长及根长密度的研究
5
作者 程路 郭月峰 +3 位作者 祁伟 诺尔金 张丹 卜繁靖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3年第4期82-86,73,共6页
文章以内蒙古鄂托克旗不同退化梯度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退化演替序列植物的根系性状进行研究,调查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根系的细根比根长以及细根根长密度并对其分析。通过对不同退化演替程度下植物的细根比根长和细根根长密度的分析... 文章以内蒙古鄂托克旗不同退化梯度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退化演替序列植物的根系性状进行研究,调查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根系的细根比根长以及细根根长密度并对其分析。通过对不同退化演替程度下植物的细根比根长和细根根长密度的分析,探究其与草场退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退化演替 比根长 根长密度
下载PDF
水曲柳人工林细根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6
作者 梅莉 韩有志 +2 位作者 于水强 史建伟 王政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12,共6页
2002年5—10月,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直径<1mm)生物量、比根长(SRL)和根长密度(RLD)的季节动态,以及它们与土壤N的有效性、土壤10cm深处月均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细根生物... 2002年5—10月,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直径<1mm)生物量、比根长(SRL)和根长密度(RLD)的季节动态,以及它们与土壤N的有效性、土壤10cm深处月均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细根生物量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具有1个明显的高峰,但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只有1个高峰。在春季和夏季,比根长和根长密度较高,显示细根直径较小,而秋季,这2个参数显著下降,表明细根直径次生增厚或组织密度增加。细根的季节变化与土壤N的有效性、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重要关系。其中细根生物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相关;硝态氮含量、10cm深处土壤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细根的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季节变化正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4种因子的综合作用对水曲柳细根各参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不同季节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变化,显示出细根在生长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细根 生物量 根长密度 比根长 季节动态
下载PDF
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7
7
作者 单立山 李毅 +5 位作者 段雅楠 耿东梅 李真银 张荣 段桂芳 Жигунов Анато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8-1205,共8页
为探讨干旱与半干旱区受损红砂种群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红砂幼苗在充分灌溉(FI)、适度灌溉(MI)、干旱处理(DT)3个水分处理下根系形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幼苗根系形态因水分条件和... 为探讨干旱与半干旱区受损红砂种群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红砂幼苗在充分灌溉(FI)、适度灌溉(MI)、干旱处理(DT)3个水分处理下根系形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幼苗根系形态因水分条件和根序的不同而各异;随灌溉量的减少红砂幼苗根系直径和根体积均表现为FI>MI>DT,但干旱处理促进了根系的伸长生长和比表面积和比根长增加,根系形态的可塑性是红砂幼苗获取水分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2)随根序的升高,各处理水平下红砂幼苗根长、比根长均显著减少,而其根直径和体积却显著增加,表明红砂幼苗根系内部具有高度的形态异质性。(3)与FI处理相比,MI和DT处理下红砂幼苗根系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0.00%、19.23%,但MI和DT处理却显著降低了红砂幼苗地上生物量,特别是叶片生物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降低了62.15%、83.28%,导致根冠比随灌溉量的减少而逐渐增加。(4)干旱处理显著提高了红砂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认为,在灌溉量减少的情况下,红砂幼苗可通过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直径等形态变化来优化其空间分布构型,以调节植株对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 根长 根表面积 比根长 比表面积 根系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水曲柳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116
8
作者 梅莉 王政权 +4 位作者 韩有志 谷加存 王向荣 程云环 张秀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在生长季内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人工林根系取样,研究水曲柳不同直径根系现存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及垂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曲柳人工林根系总生物量为1637.6g·m^-2,其中活根生... 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在生长季内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人工林根系取样,研究水曲柳不同直径根系现存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及垂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曲柳人工林根系总生物量为1637.6g·m^-2,其中活根生物量占85%,死根占15%.在活根生物量当中,粗根(直径5~30mm)占的比例最高(69.95%),其次为活细根(直径〈1mm,13.53%),小根(1~2mm)和中等直径的根(2~5mm)比例较小(分别为7.21%和9.31%).直径〈1mm活细根的比根长为32.20m·g^-1。直径5~30mm粗根的比根长为0.08m·g^-1.单位面积上活根的总长度为6602.54m·m^-2,其中直径〈1mm的细根占92.43%,其它直径等级则不到活根总长度的8%.直径〈1mm的细根生物量与根长密度具显著线性关系(R^2=0.923),但与比根长无显著相关关系(R^2=0.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根系生物量 比根长 根长密度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动态与土壤资源有效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99
9
作者 程云环 韩有志 +1 位作者 王庆成 王政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3-410,共8页
树木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温带土壤资源有效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导致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Rootlengthdensity,RLD)和比根长(Specificrootlength ,SRL)的季节性变化。以17年生落叶松(Larixgmelini)人... 树木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温带土壤资源有效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导致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Rootlengthdensity,RLD)和比根长(Specificrootlength ,SRL)的季节性变化。以17年生落叶松(Larixgmelin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从5月到10月连续取样,研究了不同土层细根(直径≤2mm)生物量、RLD和SRL的季节动态,以及这些根系指标动态与土壤水分、温度和N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落叶松细根年平均生物量(活根+死根)为189.1g·m-2 ·a-1,其中5 0 %分布在表层(0~10cm) ,33%分布在亚表层(11~2 0cm) ,17%分布在底层(2 1~30cm)。活根和死根生物量在5~7月以及9月较高,8月和10月较低。从春季(5月)到秋季(10月) ,随着活细根生物量的减少,死细根生物量增加;2 )土壤表层(0~10cm)具有较高的RLD和SRL ,而底层(2 1~30cm)最低。春季(5月)总RLD和SRL最高,分别为10 6 2 1.4 5m·m-3 和14 .83m·g-1,到秋季(9月)树木生长结束后达到最低值,分别为2 198.2 0m·m-3 和3.77m·g-1;3)细根生物量、RLD和SRL与土壤水分、温度和有效N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从单因子分析来看,土壤水分和有效N对细根的影响明显大于温度,对活根的影响大于死根。由于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季节变化,使得C的地下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人工林 细根 土壤资源有效性 生物量 根长密度 比根长 季节动态
下载PDF
施用氮肥对落叶松人工林一级根外生菌根侵染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玥 全先奎 +3 位作者 贾淑霞 谷加存 郭大立 王政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27-1732,共6页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施N肥试验,对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了1级根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形态,及其与不同季节、土壤深度和土壤N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对落叶松人工林1级根的侵染率显著受不同季...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施N肥试验,对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了1级根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形态,及其与不同季节、土壤深度和土壤N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对落叶松人工林1级根的侵染率显著受不同季节和土壤深度土壤N有效性的影响.在不同季节和土层之间,施N肥导致菌根真菌侵染率下降.与未侵染菌根真菌相比,菌根真菌侵染导致1级根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平均直径增加18.7%,平均根长缩短23.7%,比根长降低16.3%.这种根系形态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处理中表现明显.菌根真菌侵染改变了1级根形态,影响根系的生理生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外生菌根菌 细根形态 直径 长度 比根长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植物叶片与细根性状在种间及种内水平上的关联 被引量:60
11
作者 徐冰 程雨曦 +2 位作者 甘慧洁 周文嘉 贺金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8,共10页
植物的叶片与细根分别作为植物体地上和地下部分重要的营养器官,很多功能性状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研究这种关联有助于理解植物各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及建立细根性状的估算模型。该研究... 植物的叶片与细根分别作为植物体地上和地下部分重要的营养器官,很多功能性状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研究这种关联有助于理解植物各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及建立细根性状的估算模型。该研究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65种植物叶片与细根的氮(N)含量、磷(P)含量、N:P以及比叶面积(SLA)和比根长(SRL)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种间尺度上,叶片与细根间的N、P和N:P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SLA与SRL之间相关性较弱;在种内尺度上,叶片和细根的N、P及SLA与SRL,在不同的物种中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此外,叶片与细根性状的关联,在不同的植物功能群之间存在差异。例如,双子叶植物叶片与细根间的N含量显著相关,P含量不相关;而单子叶植物二者之间的P含量显著相关,N含量无关联。该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在相对一致的生境中,植物叶片与细根性状的关联主要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在种内尺度上这种关联不明显,这可能与植物功能性状在种内存在较小的变异幅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计量学 功能性状 比叶面积 比根长 温带草地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树龄旱作枣园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陆生 赵西宁 +4 位作者 高晓东 吴普特 李虹辰 凌强 孙文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40-146,共7页
以黄土丘陵区2、6、10、15龄旱作枣林(Ziziphus jujube cv.Junzao)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距树干0.5、1、1.5 m处、分层(0.2 m)钻取土样,分析了旱作枣林细根随树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枣林树龄增大,枣林细根根长密度增加,比... 以黄土丘陵区2、6、10、15龄旱作枣林(Ziziphus jujube cv.Junzao)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距树干0.5、1、1.5 m处、分层(0.2 m)钻取土样,分析了旱作枣林细根随树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枣林树龄增大,枣林细根根长密度增加,比根长减小;2龄枣树细根主要分布于径向1.5 m以内和垂向1.6 m以上,10、15龄枣树细根分布超过径向1.5 m和垂向3 m以上,并在株间形成根系高密度区,6龄枣树细根径向分布范围大于2龄,垂向分布与10龄和15龄接近;不同树龄枣林细根根长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且主要集中在0~0.6 m土层中;随着树龄增加,细根根长密度径向分布无差异(10、15龄)。研究表明:2、6龄枣林应靠近树干地表处施肥,而理论上成熟期10、15龄枣林可在林内任意位置施肥;同时为防止枣林减产和退化,需增加枣林管理措施以有效降低枣树自身奢侈性耗水和非生产性耗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干旱 树龄 旱作枣园 根长密度 比根长
下载PDF
多年施用氮肥对水曲柳人工林内生菌根真菌侵染及其根尖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玥 庄海峰 +2 位作者 贾淑霞 谷加存 王政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0-57,共8页
以水曲柳人工林1级根为研究对象,通过施氮肥处理,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壤深度根系取样,研究施用氮肥对根尖内生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形态与土壤N有效性、季节和土壤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施N肥处理导致水曲柳人工林1级根的菌根真菌侵染率显... 以水曲柳人工林1级根为研究对象,通过施氮肥处理,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壤深度根系取样,研究施用氮肥对根尖内生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形态与土壤N有效性、季节和土壤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施N肥处理导致水曲柳人工林1级根的菌根真菌侵染率显著降低11%,季节和土壤深度对1级根的侵染率影响显著,其中春季>夏季>秋季,土壤表层高于亚表层;2)施N肥导致1级根长度显著降低,季节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1级根的直径和根长,季节、土层和处理3者的交互作用影响根长和比根长;3)与未侵染菌根真菌的1级根形态相比,菌根真菌侵染导致1级根平均直径未发生变化,长度略有降低,而比根长则显著减小。这种根系形态变化规律在不同处理、不同季节和不同土壤深度上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VA菌根真菌 细根形态 直径 长度 比根长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典型立地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青山 王冬梅 +2 位作者 信忠保 李扬 任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03-2011,共9页
研究根系与土壤关系是发掘河岸带生态退化等问题内在原因的重要途径。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缓坡、陡坡、江心洲、人工岸坡4种典型立地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比根长,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 研究根系与土壤关系是发掘河岸带生态退化等问题内在原因的重要途径。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缓坡、陡坡、江心洲、人工岸坡4种典型立地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比根长,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漓江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植被配置、快速绿化材料选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同一立地类型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比根长差异性不显著。0—10 cm到10—20 cm土层,各立地类型根长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密度均减小,但不同立地类型根长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密度的差异程度逐渐缩小,表明地形、地表植物类型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细根根长和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性显著,分布规律为人工岸坡>陡坡>江心洲>缓坡;土壤全氮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人工岸坡、陡坡、缓坡、江心洲,其值分别为:3.12、2.33、1.56、1.32 g/kg;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江心洲和缓坡有效磷含量远远大于人工岸坡和陡坡,原因是漓江水长期受人为洗漱影响,导致受江水干扰大的立地类型有效磷含量高。(3)根长密度、比根长、根系生物量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土壤根系越丰富,越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但遏制了土壤有效磷。细根长度、生物量与根长密度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与根系生物量密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水陆交错带 根长密度 比根长 根系生物量密度 土壤性质
下载PDF
南疆核桃与小麦间作系统种间根直径及比根长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甘雅文 李隆 +2 位作者 李鲁华 张伟 王宝驹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3,共8页
采用根钻法取样,对南疆和田核桃冬麦间作系统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核桃/冬麦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中核桃(Juglans regia L.)和冬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地上部生物量、土地当量比(LER)及地下根系生物学特性的空间... 采用根钻法取样,对南疆和田核桃冬麦间作系统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核桃/冬麦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中核桃(Juglans regia L.)和冬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地上部生物量、土地当量比(LER)及地下根系生物学特性的空间分布,为南疆核桃冬麦复合系统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核桃/小麦间作系统核桃树和小麦的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核桃/小麦间作系统地上部生物量和土地当量比(LER)(1.620、1.617)均大于1,相比相应单作模式有较高土地利用效率。间作条件下的核桃树和小麦根直径(RD)比单作相应土层根直径(RD)小,但间作条件下的核桃树和小麦比根长(SRL)比单作相应土层SRL大。复合系统中0-40cm土层1a生核桃和2a生核桃的根直径比单作1a生核桃、单作2a生核桃的根直径降低30.36%、26.18%;复合系统中与1a生核桃间作、与2a生核桃间作0-40cm土层的小麦根直径,比小麦单作降低23.7%、59.2%。复合系统中0-40cm土层的1a生核桃、2a生核桃的比根长,比1a生核桃单作、2a生核桃单作增加14.3%、6.7%;复合系统中与1a生核桃间作、与2a生核桃间作0-40cm土层的小麦比根长比小麦单作增加2.1%、22.5%。核桃树与小麦根系在0-40cm土层生态位重叠,促使间作核桃树和小麦根直径、比根长分布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小麦间作系统 根直径(RD) 比根长(srl) 土地当量比(LER)
下载PDF
温带草地主要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间功能性状的关联 被引量:98
16
作者 周鹏 耿燕 +1 位作者 马文红 贺金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6,共10页
理解植物各器官间功能性状的关联,有助于确定控制功能性状的内在机制以及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基于内蒙古温带草地19个地点、42种优势草本植物的野外观测,分析了叶片、茎、生殖器官、细根和粗根间功能性状(N、P含量、N:P、比叶面积、比根... 理解植物各器官间功能性状的关联,有助于确定控制功能性状的内在机制以及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基于内蒙古温带草地19个地点、42种优势草本植物的野外观测,分析了叶片、茎、生殖器官、细根和粗根间功能性状(N、P含量、N:P、比叶面积、比根长以及叶片和细根的组织密度)的关联。主要结果如下:在种群和物种水平上,各器官的N和P含量都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片N、P含量和组织密度在种群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在物种水平上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比根长仅在种群水平上与细根的组织密度显著负相关。N、P含量以及N:P在各器官之间一致呈显著正相关,而比叶面积和比根长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叶片和细根的组织密度在种群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在物种水平上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非禾草比禾草相应器官(除茎外)的N、P含量高,但二者茎的N、P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异;豆科植物比非豆科植物相应器官的N含量高,而P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计量学 植物器官 比叶面积 比根长 温带草地 组织密度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11
17
作者 岳永杰 余新晓 +3 位作者 慕长龙 刘兴良 宿以明 郑绍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8,共3页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比较分析了不同径级根系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及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比较分析了不同径级根系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及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粗根、中根和小根(φ>2mm)的根系生物量总和占单株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87%、58.99%、76.8%、83.0%和35.79%,细根(φ<2mm)生物量占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辐射松>岷江柏Ⅱ>榆树>岷江柏Ⅰ>刺槐。②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单株总根系长度分别为45.87、20.43、9.22、14.08和17.85m,单株总根系干质量分别为39.643、11.867、7.307、6.683、2.900g,相关分析表明根长与根质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③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的垂直分布格局一致,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与根幅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生物量 比根长 根长密度 根质量密度 根体积比
下载PDF
河北石质山区花椒细根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朱美秋 马长明 +1 位作者 翟明普 王学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fine roots,which were sampled by excavating monolith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 length density,surface area,volume as well as biomass were d...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fine roots,which were sampled by excavating monolith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 length density,surface area,volume as well as biomass were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depth from 20 cm to 100 cm.The roo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0~40 cm in the verticality,and the root length density,surface area,volume as well as biomass amounted to 72.0%,65.6%,59.2% and 57.5% of the corresponding total amount.Minimum and maximum of specific root length were respectively exhibited at 0~10 cm and 70~80 cm in the verticality.In addition,the root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reached to 110 cm,however most fine roots distributed within 50 cm and the horizon.And the root length density and biomass accounted for 71.5% and 76.4% of the total amount respectively.The minimum and the maximum of specific root length were exhibited at 10~20 cm and 70~80 cm in the horiz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细根 根长密度 比根长
下载PDF
连作杨树细根根序形态及解剖结构 被引量:23
19
作者 许坛 王华田 +3 位作者 朱婉芮 王延平 李传荣 姜岳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的】针对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形态和解剖结构,从根序视角探讨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生长的代际差异及其与人工林生产力衰退的联系,以期揭示连作杨树人工林衰退机制。【方法】分别在杨树人工林Ⅰ和Ⅱ代林分设立标准地,采用改良全根取样... 【目的】针对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形态和解剖结构,从根序视角探讨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生长的代际差异及其与人工林生产力衰退的联系,以期揭示连作杨树人工林衰退机制。【方法】分别在杨树人工林Ⅰ和Ⅱ代林分设立标准地,采用改良全根取样法获得杨树细根(〈2 mm)并按根序进行分级,制作1~5级细根各根序石蜡切片。根系扫描仪结合分析软件获得各根序细根长度、直径,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根序细根剖面直径、皮层厚度、维管柱(中柱)直径等参数,并计算比根长、根组织密度、根长密度、维根比等。LSD分析1~5级根序形态参数的差异显著性,One-way ANOVA分析同一根序在不同代数间形态指标参数的差异显著性。【结果】杨树细根生物量表现为随根序增加而减小,且连作Ⅱ代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配高于Ⅰ代林,尤其在1,2级根序中更为显著(P〈0.05);连作导致杨树1,2级细根平均长度减少而3~5级根长度增加;直径虽然在不同根序细根间差异并不显著,但Ⅱ代林显著高于Ⅰ代林;杨树细根表面积、比根长和根长密度总体表现为1,2级根显著高于3,4级根(P〈0.05),但比根长在Ⅱ代林中差异不显著;连作导致杨树1,2级根表面积和根长密度显著增大,但比根长显著减小(P〈0.05);细根解剖特征表明,横剖面宽度随根序逐渐增大,中柱面积占横剖面的比例随根序增加而增大,1,2级细根总体呈现初生结构的特征,从3级根开始出现木栓层且皮层开始脱落。【结论】杨树1~5级根序细根形态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1,2级细根仅具初生结构,是杨树的吸收根,3级以上细根出现木栓层从而变为输导根。连作导致杨树细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且低级细根生物量显著增加,表明连作导致杨树人工林对地下部分的生长投入增大,这与养分匮乏生境中植物光合产物最优分配理论相一致。伴随细根死亡和周转,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配格局将影响人工林地上部分生产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连作 细根生物量 比根长 解剖特征 生产力衰退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25种植物一年生植株根系功能性状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徐琨 李芳兰 +1 位作者 苟水燕 包维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相同条件下相同生长期的植物根系生长与适应策略及其差异性还不清楚。因此,采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25种乡土植物(木本15/草本10种)的种子于2009年3月播种在同一干旱环境中,9月测定了1年生植株的最大根深(RDmax)、根幅(RW)与根生物量(RB),... 相同条件下相同生长期的植物根系生长与适应策略及其差异性还不清楚。因此,采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25种乡土植物(木本15/草本10种)的种子于2009年3月播种在同一干旱环境中,9月测定了1年生植株的最大根深(RDmax)、根幅(RW)与根生物量(RB),计算了总根长(TRL)、比根长(SRL)及细/粗根生物量比(RBf/c),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根系功能组划分。结果表明:1)25种植物1年生植株RDmax与RW变异较小,总变异率为14.9%和20.7%;TRL和SRL变异相对较大,分别为28.5%和34.7%,草本植物SRL明显大于木本植物;RB和RBf/c种间变异较大,总变异率分别为50.1%和70.5%;2)25种植物的RDmax、RW、RB和TRL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根系较深的物种RW较大,TRL和RB也较高;SRL与RDmax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RBf/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根系垂直分布较浅的物种细根发达,SRL较大;3)主成分分析显示,25种植物可分为3个功能组:第1组具有较大RDmax、RW和RB,资源利用持续时间较长;第2组具有较大TRL、SRL和RBf/c,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第3组根系功能性状没有一致的突出特点,可能通过降低自身生理机能适应生存条件。综合分析表明,岷江干旱河谷区25种植物1年生植株根系的功能性状变异明显,可塑性大,历经长期自然选择压力而形成了不同的环境适应策略,但生长型并不必然表达出1年生植株根系功能性状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功能性状 适应策略 比根长 生物量 最大根深 根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