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4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tion stability of high-speed maglev systems in consideration of aerodynamic effects: a study of a single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被引量:8
1
作者 Han Wu Xiao-Hui Zeng Yang Y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084-1094,共11页
In this study,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of aerodynamic effects on the motion stability of a high-speed maglev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The concept of a critical speed for maglev vehicles considering the aerodynamic eff... In this study,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of aerodynamic effects on the motion stability of a high-speed maglev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The concept of a critical speed for maglev vehicles considering the aerodynamic effect is proposed.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a single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roposing relevant concepts and obtaining explicit express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motion stability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ehicle speed when aerodynamic effects are considered. With increases of the vehicle speed, the stability behavior of the system changes. At a certain vehicle speed,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reaches a critical state, followed by instability. The speed corresponding to the critical state is the critical speed. Analysis reveals that when the system reaches the critical state, it takes two forms, with two critical speeds, and thus two expressions for the critical speed are obtained.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critical speed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control parameters and the lift coefficient on the critical speed were analyz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critical speed appears when the aerodynamic force is upward,and the second critical speed appears when the aerodynamic force is downward. Moreover, both critical speed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ift co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maglev system Critical speed Aerodynamic effect Motion stability
下载PDF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Radar Speed Display Signs in a University Environment
2
作者 Michael R. Williamson Ryan Fries Huaguo Zhou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16年第3期99-105,共7页
Vehicular speeds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n areas with a high number of pedestrians due to the fact that 14-percent of all fatal crashes involve pedestria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a radar speed disp... Vehicular speeds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n areas with a high number of pedestrians due to the fact that 14-percent of all fatal crashes involve pedestria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a radar speed display sign placed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at a location frequented by law enforcement on a road segment entering a university campus with a high number of pedestrians and vehicle speed violation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cluded a comparison between AM peak, PM peak, and midday speeds collected one year apart.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radar speed display signs can remain effective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causing drivers to decelerate when warned of a speeding violation. While other studies have examined long-term impacts of similar technologies, none have included a road entering a University campus. Thu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at other similar locations entering university campuses could see long-term benefits to stationary radar speed display 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estrian Safety Radar speed Display Signs effectiveness Driver Behavior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unny-shady slope effect on the subgrade of a high-speed railway in a seasonal frozen region 被引量:2
3
作者 QingZhi Wang BoWen Tai +1 位作者 ZhenYa Liu JianKun Li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5年第5期513-519,共7页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parts of a subgrad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ree years of moni- toring data from the Harbin-Qiqihaer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a high-speed railway, including ...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different parts of a subgrad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ree years of moni- toring data from the Harbin-Qiqihaer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a high-speed railway, including the slope toes, shoulders, and natural ground.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with time and the maximum frozen depths showed that an obvious sun- ny-shady effect exists in the railway subgrade, which spans a seasonal frozen region. Development of frost heave is af- fected by the asymmetric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maximum frozen depths 50 years after the subgrade was built were simulated with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unsteady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geothermal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sunny-shady slope effect frost heave temperature field
下载PDF
基于频域分析的高速列车侧风倾覆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铭 李星星 李小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2,342,共9页
侧风作用下列车的动态环境以轮轨相互作用为主向,以空气动力作用为主演变,列车的侧风倾覆行为成为威胁列车行车安全性的主要诱因.首先,采用精细化车-轨耦合模型开展列车侧风倾覆的频域特性分析,以明确侧风倾覆响应对列车模型的敏感性;... 侧风作用下列车的动态环境以轮轨相互作用为主向,以空气动力作用为主演变,列车的侧风倾覆行为成为威胁列车行车安全性的主要诱因.首先,采用精细化车-轨耦合模型开展列车侧风倾覆的频域特性分析,以明确侧风倾覆响应对列车模型的敏感性;基于考虑模态特性的频域分析框架,推导脉动风及轨道不平顺与列车倾覆动力响应间的传递函数,结合相应参数进行分析,以直观揭示列车的侧风倾覆机理.结果表明:列车倾覆行为受绕车体下心侧滚模态和车体沉浮模态控制影响,其风荷载影响要明显大于轨道不平顺;在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第一阶模态贡献主要由轨向不平顺引起,第二阶模态贡献主要由高低不平顺引起,在脉动风荷载激励下,其顺风向脉动风分量起主要贡献;车速、风速和风向角的增大都会引起列车动力响应的增大,进而降低列车安全运营时的最大允许风速;失效概率的增大会降低动力响应的极值,进而提高安全运营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效应 高速列车 侧风倾覆危险性 频域分析 解析模型
下载PDF
气井高速非达西效应主控因素分析
5
作者 汪洋 王彬 +2 位作者 罗建新 赵传凯 石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气藏开发实践表明,高速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能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气藏,高速非达西效应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地层压力较低的气藏,当气井产量较高时,高速非达西效应表现比较强;而对于地层压力较高的气藏,相同的气井产量,高速非达西效... 气藏开发实践表明,高速非达西效应对气井产能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气藏,高速非达西效应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地层压力较低的气藏,当气井产量较高时,高速非达西效应表现比较强;而对于地层压力较高的气藏,相同的气井产量,高速非达西效应可能并不强。其原因在于气体在较高的地层压力下压缩程度很强,密度、黏度更大,天然气的渗流速度更低,高速非达西效应更弱。根据气井产能方程和雷诺数方程,从气井产量、储层物性和气体性质等方面对影响非达西效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基于临界雷诺数得到了达西和非达西渗流界限,建立了天然气达西渗流图版。通过该图版,可以明确非达西效应的强弱,进而为确定气井配产上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非达西效应 雷诺数 气井产能 非达西渗流图版 配产
下载PDF
隧道类型对驶出隧道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磊 张传凯 +2 位作者 谭忠盛 骆建军 李飞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4,共11页
基于横风下高速列车流场的非定常特性,建立横风-隧道-列车数值模型进行计算,研究隧道类型对横风下高速列车驶出过程中气动压力、流场特性和列车气动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出口处气动压力受隧道类型影响最为显著,单线隧道列车迎、背... 基于横风下高速列车流场的非定常特性,建立横风-隧道-列车数值模型进行计算,研究隧道类型对横风下高速列车驶出过程中气动压力、流场特性和列车气动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出口处气动压力受隧道类型影响最为显著,单线隧道列车迎、背风侧气动压力变化幅值比双线隧道气动压力变化幅值分别大15.7%和22.6%;在列车类型、车速和横风条件相同情况下,阻塞比是导致单线隧道气动压力较大的根本原因;列车背风侧分离涡形成位置到头车鼻尖距离相同,但双线隧道列车背风侧流场偏移程度更大;头车与中车周围流场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受隧道类型影响较小,而尾车流场分布特性受隧道类型影响较大.尾车气动荷载对隧道类型更加敏感,双线隧道尾车横向力系数、升力系数变化幅值分别比单线隧道大27.3%和7.1%.当高速列车在横风环境中驶出隧道时,建议考虑隧道类型对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类型 驶出隧道 高速列车 横风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速列车突出隧道过程中横风效应研究
7
作者 王磊 张传凯 +3 位作者 骆建军 谭忠盛 李宇杰 李飞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1643,共13页
为研究横风效应对突然驶出隧道过程中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列车流场的三维、可压缩性的非定常特性,建立隧道-列车-横风三维数值模模型,研究横风效应对驶出隧道过程中高速列车流场分布和列车表面压力的影响,揭示列车气动荷载变化... 为研究横风效应对突然驶出隧道过程中高速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列车流场的三维、可压缩性的非定常特性,建立隧道-列车-横风三维数值模模型,研究横风效应对驶出隧道过程中高速列车流场分布和列车表面压力的影响,揭示列车气动荷载变化机理。通过与动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横风下列车驶出隧道过程中流场分布具有显著空间效应,受列车与隧道相互作用影响,隧道出口附近流场具有明显非定常特性;相较于无风情形,横风下列车底部压力变化幅值增大60%,列车迎风面、顶部压力变化幅值分别增大38.1%和28.6%,背风面压力变化幅值差异为4.8%,背风面压力分布受横风影响最小;横风效应导致列车气动特性发生显著变化,气动荷载变化幅值远比无风情形的大,无风时尾车横向力、升力变化幅值最大,横风作用下头车横向力变化幅值最大,倾覆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横风效应 数值模拟 驶出
下载PDF
大风区段开孔式挡风墙对正馈线气动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友鹏 冯强 +1 位作者 赵珊鹏 王思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3,共11页
兰新高速铁路常年遭受风灾,挡风墙的修建虽有效防止了列车倾覆,但加剧了接触网正馈线的舞动。针对大风区段既有挡风墙“防车不防网”的不足,通过设计一种开孔式挡风墙,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计算域模型,对挡风墙的防风效果进行评估,并仿... 兰新高速铁路常年遭受风灾,挡风墙的修建虽有效防止了列车倾覆,但加剧了接触网正馈线的舞动。针对大风区段既有挡风墙“防车不防网”的不足,通过设计一种开孔式挡风墙,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计算域模型,对挡风墙的防风效果进行评估,并仿真分析挡风墙孔隙率及开孔角度对于正馈线气动特性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挡风墙设置一定孔隙率后,会冲击挡风墙后形成的旋涡流场,使流场趋于平稳;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挡风墙尾流接触网正馈线位置处气流增速区范围大幅减小,且正馈线气动力系数呈明显降低趋势;当挡风墙孔隙率为0.3时,挡风墙背风侧风速残余系数为0.46~0.69,此时正馈线升、阻力系数下降率分别超过41.56%和24.59%;在孔隙率为0.3,且挡风墙设置150°开孔角度时,正馈线气动力系数相较其他角度降幅明显,从而对于正馈线的舞动可以起到进一步的抑制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兰新高铁大风区段接触网正馈线舞动防治及挡风墙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高铁 挡风墙 防风效果 正馈线 气动特性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改进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挺 周涛 蔡晓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和完备性,引入有效行程速度和有效客流密度的概念,改进了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2017年和2019年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验证了改进后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和完备性,引入有效行程速度和有效客流密度的概念,改进了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指标,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2017年和2019年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例验证了改进后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研究表明:既有评价指标由于显著受到线网服务范围的影响,且未体现网络的投入产出效率,无法直接作为网络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改进后的系统效率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剔除线网服务范围影响后的网络结构性能和投入产出效率,且存在理论上的最优值;平衡网络中节点换乘时间和路段行程时间,并适度加密城市核心区域的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是持续提升网络系统效率的2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网络 系统效率 有效行程速度 有效客流密度 线网服务范围 网络结构性能 投入产出效率
下载PDF
高铁开通与边缘城市金融要素发展:极化还是涓滴效应
10
作者 林承铎 刘青山 +1 位作者 施昱年 郎昱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
高铁开通对金融要素在核心城市和边缘城市流动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区位熵、城市的金融规模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区分金融要素集中的核心城市和相对不集中的边缘城市,并使用双重差分(DID)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铁开通使边缘... 高铁开通对金融要素在核心城市和边缘城市流动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区位熵、城市的金融规模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区分金融要素集中的核心城市和相对不集中的边缘城市,并使用双重差分(DID)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铁开通使边缘城市与核心城市的金融要素发展差距扩大,极化效应凸显,这一现象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异质性,且距离愈远极化效应表现愈显著。伴随极化效应,区域内金融要素高度集中,金融要素市场潜力下降。研究结论为高铁开通下边缘城市扮演的金融要素角色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金融要素 边缘城市 极化效应 涓滴效应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和模型在线更新的风速估计方法
11
作者 曹忠鹏 陈文婷 +3 位作者 艾超 王秦未 张晨阳 杜泽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3-458,共6页
基于NREL5MW风力发电机原模型和简化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风力发电机桨距角和叶尖速比影响风轮上游来流风速演化。结合来流风速演化和推力系数理论模型表明,通过推力更新诱导系数,进而在线更新风速演化模型... 基于NREL5MW风力发电机原模型和简化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风力发电机桨距角和叶尖速比影响风轮上游来流风速演化。结合来流风速演化和推力系数理论模型表明,通过推力更新诱导系数,进而在线更新风速演化模型,能提高风速估计精度。考虑推力时变性和非定常性,提出以桨距角和叶尖速比为输入,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推力逼近方法,进而提出基于模型在线更新的风轮平面有效风速估计方法。最后通过激光雷达现场测风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和模型在线更新的风速估计方法较基于时间信息提取算法和来流风速演化模型的风速估计方法精度提高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流固耦合 RBF神经网络 桨距角 叶尖速比 有效风速
下载PDF
基于相对船速比的避让行动效果分析
12
作者 屠群峰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16,共4页
基于相对船速比(来船的相对速度与本船速度之比),当来船保向保速且存在碰撞危险时,本船采取转向结合变速避让行动和两船相互采取转向避让行动而产生的避让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相对船速比的来船真运动要素计算方法。
关键词 相对船速比 避让行动 避让效果
下载PDF
A new coupled map car-following model considering drivers' steady desired speed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桐 孙棣华 +1 位作者 李华民 刘卫宁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1-45,共5页
Based on the pioneering work of Konishi et al.,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drivers' steady desired speed ef/ect on the traffic flow, we develop a new coupled map car-following model in the real world. By us... Based on the pioneering work of Konishi et al.,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drivers' steady desired speed ef/ect on the traffic flow, we develop a new coupled map car-following model in the real world. By use of the control theory,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of our model is derived. The validity of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scheme is verified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firming the correctness of our theoreti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traffic congestion coupled map car-following model steady desired speed effect
下载PDF
移动压力面诱导的固壁冰航道内弯曲重力波传播特性研究
14
作者 倪宝玉 熊航 +1 位作者 曾令东 孙林华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38-2853,共16页
在冬季冻结的内河航道以及冰水池模型试验等限制航道场景下,弯曲重力波和冰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冰板与冰池固壁面之间的边界条件,池壁效应的影响通常较大,不可忽视.基于此,针对移动压力面在固壁冰航道匀速运动引起的冰板稳态响应问题,建... 在冬季冻结的内河航道以及冰水池模型试验等限制航道场景下,弯曲重力波和冰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冰板与冰池固壁面之间的边界条件,池壁效应的影响通常较大,不可忽视.基于此,针对移动压力面在固壁冰航道匀速运动引起的冰板稳态响应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采用分离变量法、正交模态法和傅里叶变换推导了该模型的解析解,得到冰板变形响应的积分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对该问题进行数值求解.在验证积分表达式的收敛性的基础上,基于弯曲重力波在固壁冰航道内传播的临界速度,分析移动压力面在不同速度区间下运动引起的弯曲重力波特点,研究压力面相对航道壁面位置对弯曲重力波的影响,讨论航道水深和冰厚参数对移动压力面破冰能力的影响,总结压力面运动速度、压力面与航道壁面的位置关系、冰厚及水深变化对冰板变形和应变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开展冰水池模型试验和内河破冰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重力波 池壁效应 移动压力面 临界速度 破冰能力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动车组镍镉电池记忆效应消除策略研究
15
作者 于天剑 冯恩来 伍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7-1760,共14页
在碱性镍镉蓄电池长期未彻底充放电的情况下,蓄电池会产生次级放电平台,称为“记忆效应”。该效应会导致电池可释放容量降低,需要定期消除。在动车组蓄电池检修中,传统的“记忆效应”消除方法耗时过长,会对检修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为了... 在碱性镍镉蓄电池长期未彻底充放电的情况下,蓄电池会产生次级放电平台,称为“记忆效应”。该效应会导致电池可释放容量降低,需要定期消除。在动车组蓄电池检修中,传统的“记忆效应”消除方法耗时过长,会对检修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为了降低储能检修成本,对动车组镍镉电池“记忆效应”消除策略优化方案开展研究。以实际动车组三级修镍镉蓄电池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中的参数特征,结合大量的电池充放电实验,提取出与电池容量密切相关的特征数据。首先,通过特征筛选和降维组合,搭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交叉加权耦合方法,创建近似模型以反映电池的真实可释放容量,消除镍镉电池不一致性对优化方案实验设计带来的系统误差。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影响电池状态的高影响因子变量,构建正交实验方案。研究动车组镍镉蓄电池“记忆效应”快速、安全的消除策略。最后,通过重复验证实验和安全性检测实验对该策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镍镉蓄电池“记忆效应”消除策略能够有效恢复镍镉电池真实容量,并且能够极大地缩减时间成本(约44.15%),并且有利于缓解蓄电池因过充导致电池劣化现象。该消除方案对于提升动车组镍镉电池的维护效率及确保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镍镉蓄电池 记忆效应 信息挖掘 交叉融合建模方法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超高速干气密封微织构气膜润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暅豪 丁雪兴 +2 位作者 徐洁 丁俊华 张志敏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共9页
针对航天航空领域,设备超高速、高压运转,干气密封稳定性问题,依据槽型织构优化设计,提出一种槽底微织构螺旋槽干气密封结构,以解决密封在超高速旋转过程中气膜稳定性问题。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建模、划分网格,再导入FLUENT软件对流场进... 针对航天航空领域,设备超高速、高压运转,干气密封稳定性问题,依据槽型织构优化设计,提出一种槽底微织构螺旋槽干气密封结构,以解决密封在超高速旋转过程中气膜稳定性问题。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建模、划分网格,再导入FLUENT软件对流场进行仿真模拟;改变工况参数和槽型结构参数后,在超高速、高压工况下,相比于普通螺旋槽,槽底微织构螺旋槽干气密封的动压效果有显著提升。结果表明,槽深h_(g)=6μm,膜厚h_(0)=2μm,微织构槽深δ=2μm、微织构槽宽取3.97 mm,微织构槽位于螺旋槽底中间位置时,槽底微织构螺旋槽相比于普通螺旋槽可产生明显的动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底微织构 螺旋槽 干气密封 超高速 动压效应
下载PDF
微间隙高速流体效应对箔片柱面气膜密封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江澳翔 陈源 +4 位作者 李运堂 江锦波 彭旭东 章聪 王冰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91-3704,共14页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润滑介质,考虑湍流、阻塞、惯性等高速流体效应建立箔片柱面气膜密封润滑理论模型,研究不同高速流体效应组合下密封端面流场、箔片变形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高速高压超临界二氧化碳箔片柱面气膜密封的运行机理,进一步分...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润滑介质,考虑湍流、阻塞、惯性等高速流体效应建立箔片柱面气膜密封润滑理论模型,研究不同高速流体效应组合下密封端面流场、箔片变形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高速高压超临界二氧化碳箔片柱面气膜密封的运行机理,进一步分析工况和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结构参数的优选范围。结果表明:湍流效应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箔片柱面气膜密封润滑界面流场和密封性能影响较大,阻塞效应和惯性效应影响相对较小;各流体效应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湍流效应会使阻塞出口边界压力减小,惯性效应会使阻塞出口边界压力增大,湍流效应条件下惯性效应对气膜浮升力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当长径比取2.0~2.5、柔度系数取0.001~0.003时,密封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箔片密封 超临界二氧化碳 高速流体效应 密封性能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厚/薄铺层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及冲击后压缩特性研究
18
作者 郑凯东 曹东风 +2 位作者 胡海晓 李瑞奇 李书欣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77,共9页
相对于传统厚铺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薄铺层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损伤抑制效应,在诸多力学性能方面表现更为优异。基于准各项同性厚铺层层合板,采用“离散”与“聚集”2种薄层嵌入厚层的方式衍生出的2种厚/薄层混杂层合板,研究低... 相对于传统厚铺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薄铺层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损伤抑制效应,在诸多力学性能方面表现更为优异。基于准各项同性厚铺层层合板,采用“离散”与“聚集”2种薄层嵌入厚层的方式衍生出的2种厚/薄层混杂层合板,研究低能量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程度和分布特征以及冲击后的剩余压缩性能。实验获取了冲击与准静态压缩实验过程的力学响应;超声C扫与热揭层实验揭示了3类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分层损伤形貌特征,量化了损伤尺寸大小。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薄层的“离散”与“聚集”2种嵌入厚层的方式,充分利用了薄铺层复合材料的损伤抑制效应,改变了复合材料结构分层损伤的中心对称分布特征与特征分层损伤沿厚度方向分布位置,改善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剩余压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冲击 混杂效应 热揭层 损伤抑制
下载PDF
高铁服务供给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
19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影响环境质量,却鲜有研究关注高铁发展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双重路径,理论剖析高铁服务供给实现碳减排的内在机制,进而将空间计量模型与连续型双重差分相结合,基于高铁服务频次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影响环境质量,却鲜有研究关注高铁发展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双重路径,理论剖析高铁服务供给实现碳减排的内在机制,进而将空间计量模型与连续型双重差分相结合,基于高铁服务频次数据实证考察高铁服务供给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及其在空间维度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铁服务供给有助于减少本地碳排放,同时具有碳减排空间溢出效应;时间维度上,高铁服务供给的本地减排效应立竿见影且渐趋强化,而对于周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时滞特征;机制检验表明高铁服务供给能够基于交通工具替代发挥空间减排效应;高铁服务供给的碳减排效应在资源禀赋维度和地理位置维度表现出异质特征。本文进一步丰富了高铁与碳减排研究内容,既拓展了碳减排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路径,亦为高铁发展的环境效应提供了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服务供给 碳减排 空间溢出效应 连续型双重差分
下载PDF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直线感应电机速度观测
20
作者 侯新国 涂萱 +2 位作者 赵镜红 马远征 罗翔宇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3,共8页
为解决在直线感应电机(linear induction motor,LIM)高性能闭环控制系统取消速度传感器后,速度闭环中缺少速度反馈信息问题,在考虑LIM边端效应前提下,实现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速度观测器。首先,基于考虑边端效应的三相LIM数... 为解决在直线感应电机(linear induction motor,LIM)高性能闭环控制系统取消速度传感器后,速度闭环中缺少速度反馈信息问题,在考虑LIM边端效应前提下,实现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速度观测器。首先,基于考虑边端效应的三相LIM数学模型,推导出具有合适增益和协方差更新矩阵的扩展卡尔曼滤波观测器,并基于LIM的矢量控制系统,将观测器辨识的速度参数反馈到速度闭环系统中。然后,在Simulink中搭建带有速度观测器的LIM矢量控制系统模型,对观测器的辨识速度和电机实际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辨识速度进行闭环控制可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在3种负载情况下,观测器的预测速度和实际速度之间的误差在0.51%~2.34%之间。对系统多种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可知,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观测器的LIM矢量控制系统,随着负载增大,预测速度的误差增大,推力误差减小,磁链幅值误差略微增大。因此,在考虑边端效应情况下,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观测器可以代替速度传感器实现空载和带载时的三相LIM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电机(LIM) 边端效应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矢量控制 速度观测 一阶欧拉线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