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YO1D variant associated with laterality defects,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and sperm defects in humans
1
作者 Zhuangzhuang Yuan Xin Zhu +7 位作者 Xiaohui Xie Chenyu Wang Heng Gu Junlin Yang Liangliang Fan Rong Xiang Yifeng Yang Zhiping Tan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558-564,共7页
The establishment of left–right asymmetry is a fundamental process in animal development.Interference with this process leads to a range of disorders collectively known as laterality defects,which manifest as abnorma... The establishment of left–right asymmetry is a fundamental process in animal development.Interference with this process leads to a range of disorders collectively known as laterality defects,which manifest as abnormal arrangements of visceral organs.Among patients with laterality defects,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are prevalent.Through multiple model organisms,extant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that myosin-Id(MYO1D)deficiency causes laterality defect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over a hundred cases and identified a novel biallelic variant of MYO1D(NM_015194:c.1531G>A;p.D511N)in a consanguineous family with complex CHD and laterality defects.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 proband revealed asthenoteratozoospermia and shortened sperm.Afterward,the effects of the D511N variant and another known MYO1D variant(NM_015194:c.2293C>T;p.P765S)were assessed.The assessment showed that both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withβ-actin and SPAG6.Overall,this study revealed the genetic heterogeneity of this rare disease and found that MYO1D variants are correlated with laterality defects and CHD in humans.Furthermore,this research established a connection between sperm defects and MYO1D variants.It offers guidance for exploring infertility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concerns.The findings provide a critical basis for advancing personalized medicine and genetic couns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1D laterality defec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perm defect Β-ACTIN SPAG6
原文传递
使用供体精子行IVF/ICSI-ET助孕的新生儿结局回顾性分析
2
作者 朱俞欢 李宁 +2 位作者 张云 周玲 许常龙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供体精子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是否会给新生儿结局带来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生殖医疗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后获临床妊娠并活产的6926例新生儿及其母... 目的探讨使用供体精子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是否会给新生儿结局带来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生殖医疗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后获临床妊娠并活产的6926例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精子来源分为两组:夫精组(n=6153)和供精组(n=773),比较两组不孕女性的一般资料、助孕资料、不同分娩胎数(单胎/双胎)及不同助孕方式(IVF/ICSI)的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间不孕女性的平均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供精组的平均不孕年限[(5.99±3.66)年vs.(4.57±3.13)年]、原发不孕女性占比(61.19%vs.40.32%)、IVF助孕受精方式占比(95.34%vs.83.16%)、移植优质胚胎率(96.63%vs.95.22%)、双胎分娩数占比(47.09%vs.42.16%)均显著高于夫精组(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夫精组[(21.15±2.69)kg/m^(2) vs.(21.57±2.82)kg/m^(2),P<0.05]。两组间平均移植胚胎数、新生儿性别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是不同分娩胎数(单胎或双胎),还是不同助孕方式(IVF/ICSI),两组间的新生儿在平均分娩孕周、平均新生儿体重、剖宫产率、胎儿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以及出生缺陷率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中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类型均分布在循环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结论使用供体精子行IVF/ICSI-ET助孕并没有增加不良新生儿结局的风险,但仍需要在未来长期随访过程中密切关注子代安全并评估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供精 夫精 新生儿结局 出生缺陷
下载PDF
Tales of the Tail and Sperm Head Aches --Changing concepts on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perm pathologies affecting the head, neck and tail 被引量:17
3
作者 Hector E Chemes Cristian Alvarez Sedo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4-23,174,共11页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update on the variabl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sperm pathologi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due to morphology and motility disorders. Severe asthenozoospermia...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update on the variabl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sperm pathologi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due to morphology and motility disorders. Severe asthenozoospermia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male infertility as spermatozoa cannot reach the oocyte and/or penetrate normally. Identifying structural causes of sperm immotility was of great concern before the advent of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because immotility was the limiting factor in the treatment of these patients. In these cases, in vitro methods are used to identify live spermatozoa or stimulate sperm motility to avoid selection of non-viable cells. With these advances, fertilization and pregnancy results have improved dramatically.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phenotypes in asthenozoospermia is important to adequately inform patients of treatment outcomes and risks. The one sperm characteristic that seriously affects fertility prognosis is teratozoospermia, primarily sperm head and neck anomalies. Defects of chromatin condensation and acrosomal hypoplasia are the two most common abnormalities in severe teratozoospermia. The introduction of microscopic methods to select spermatozo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ones to evaluate sperm quality before ICSI will assure that ultra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sperm pathologies will not only be of academic interest, but will also be an essential tool to inform treatment choice. Herein, we review the differential roles played by sperm components in normal fertilization and early embryo development and explore how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have modified our concepts on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perm pathologies affecting the head, neck, mid-piece and 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osomal hypoplasia chromatin anomalies fertility prognosis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ntracytoplasmic injection of morphologically selected spermatozoa sperm neck defects sperm pathologies tail abnormalities TERATOZOOspermIA
下载PDF
Low Sperm Counts: Biophysical Profiles of Oligospermic Males in Sub-Saharan Africa
4
作者 Abayomi B. Ajayi Bamgboye M. Afolabi +1 位作者 Victor D. Ajayi Ifeoluwa Oyetunji 《Open Journal of Urology》 2018年第8期228-247,共20页
Introduction: Male infertility is a public health burden and a psychological dilemma in the life of the affected man. Subjec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911 men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from 2010 to 2015. Among the... Introduction: Male infertility is a public health burden and a psychological dilemma in the life of the affected man. Subjec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911 men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from 2010 to 2015. Among these, 49.7% had normal sperm count, 39.3% were oligospermic and 12.0% were azoosper-mic. Azoospermic men were withdrawn from this study solely to investigate the seminal fluid parameters and the bi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ligospermic men in contrast to those with normal sperm count. Age was stratified into <30, 30 - 39.9, 40 - 49.9, 50 - 59.9 and ≥60 years;body mass index was categorized into underweight (<18.5), normal (18.5 - 24.9), overweight (25.0 - 29.9) and obese (≥30) and standard seme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 means (±sd) of age and of BMI of the 802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42.7 (±7.0) years and 26.9 (3.9) kg/m2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ge or BMI of normal and oligospermic men. A total of 453 (56.5%) had normal sperm count while 349 (43.5%) were oligospermic. Compared to normal weight men, those overweight and those obese were, respectively, 1.11 (χ2 = 0.44, P-value = 0.51, OR = 1.11, 95% CI = 0.81, 1.54) and 1.56 times (χ2 = 4.50, P-value = 0.03, OR = 1.56, 95% CI = 1.03, 2.36) more likely to be oligo-spermic. The mean of normal oval head sperm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 = -7.31, P-value = 0.00001) in normal men (47.8 ± 8.9) than in oligospermic men (43.0 ± 10.7). Oligospermic men were over 4 times as likely to produce progressive sperm motility of <32% (χ2 = 70.90, P-value = 0.000001, OR = 4.24, 95% CI = 2.99, 6.02) than men with normal sperm count.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negative bu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age and semen volume (coef. = - 0.04, Std Err. = 0.01, t = - 4.01, P-value = 0.0001, 95% CI: - 0.06, - 0.02) and between BMI and sperm count (coef. = - 0.18, Std Err. = 0.06, t = - 3.26, P-value = 0.001, 95% CI: - 0.29, - 0.07).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associated with oligospermia and oligospermia is significantly linked with low progressive motility, and various sperm cell de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IGOspermIA Age BODY Mass Index MALE INFERTILITY sperm Cell defectS
下载PDF
不同辅助生殖技术及子代性别与出生缺陷的关系
5
作者 梁玉玲 董悦芝 +1 位作者 孙致敏 杨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辅助生殖技术(ART)及子代性别与出生缺陷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助孕治疗后获得的围产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34626例围产儿,根据父母采用的ART将围产儿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辅助生殖技术(ART)及子代性别与出生缺陷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助孕治疗后获得的围产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34626例围产儿,根据父母采用的ART将围产儿分为体外受精(IVF)组(n=12449)、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组(n=4680)、冻融胚胎移植(FET)组(n=13888)和夫精人工授精(AIH)/供精人工授精(AID)组(n=3609);另根据性别,将围产儿分为男婴组(n=18018)和女婴组(n=16608)。通过电话或门诊问诊的方式对围产儿出生情况进行随访。统计出生缺陷情况及出生缺陷类型,并计算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4626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患儿295例,总出生缺陷率为85.20/万。2017~2021年每年出生缺陷率分别为83.27/万(55/6605)、95.01/万(64/6736)、92.68/万(69/7445)、87.50/万(59/6743)、67.63/万(48/7097);2017~2021年每年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25,P>0.05)。2017~2021年,IVF组、ICSI组、FET组、AIH/AID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66、2.791、2.071、3.005、2.282,P>0.05)。295例出生缺陷儿中,构成比位居前3位的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心血管循环系统(27.80%)、骨骼肌肉系统(15.25%)、胃肠消化系统(14.92%);IVF组、ICSI组、FET组、AIH/AID组的出生缺陷类型构成比最高的均为心血管循环系统畸形。2017~2021年,男婴组与女婴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0.228、0.087、0.016、1.180,P>0.05)。男婴组和女婴组中构成比位居前3位的出生缺陷类型均为心血管循环系统、胃肠道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结论采用不同ART助孕出生的子代中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类型为心血管循环系统,不同ART及子代性别不会影响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性别
下载PDF
畜禽精子活力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一正 曹骏逸 +9 位作者 盖凯 丛百林 郭世浩 邢凯 齐晓龙 王相国 肖龙菲 龙城 郭勇 盛熙晖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58-4972,共15页
精液品质决定着畜禽受精率和繁殖效率,是影响畜禽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精子活力指精液中直线向前运动精子的百分率,是畜禽精液品质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提高精子活力是改善精液品质的关键。精子活力是受多基因多通路共同调控的复杂性... 精液品质决定着畜禽受精率和繁殖效率,是影响畜禽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精子活力指精液中直线向前运动精子的百分率,是畜禽精液品质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提高精子活力是改善精液品质的关键。精子活力是受多基因多通路共同调控的复杂性状,为中高遗传力性状,因此遗传改良成为提高精子活力的有效途径。相比传统的遗传改良手段,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新技术具有效率高、目的性强、周期短的特点,为畜禽育种提供了全新机遇。目前,已知影响畜禽精子活力的基因数量有限,限制了育种新技术在精子活力遗传改良工作中的应用。因此,鉴定调控畜禽精子活力的关键基因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基因主要从精子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调控精子活力,包括对精子结构缺陷、能量代谢、离子通道、DNA完整性、精液成分等方面的调控。文章介绍了在精子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调控精子活力的功能基因,概述了其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旨在为畜禽精子活力相关的分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活力 基因 精子结构异常 精子功能缺陷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受精方式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石缨 宋天然 +4 位作者 杨美玲 陈时雨 张一鸣 牛天慧 童英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受精方式是否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存在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20年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并进行了胚胎移植的周期数据,共7372个胚胎移植周期,出生婴儿... 目的比较不同受精方式是否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存在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20年12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并进行了胚胎移植的周期数据,共7372个胚胎移植周期,出生婴儿3265名。按照受精方式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组,补救ICSI(rescu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R-ICSI)纳入ICSI组。每组又进一步分为鲜胚移植亚组和复苏移植亚组。比较各组及各亚组间患者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平均胚胎移植数、临床妊娠率、双胎率、剖宫产率、出生体质量、男女性别比及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与IVF组比较,ICSI组的患者平均年龄、BMI和临床妊娠率均低于IVF组,平均胚胎移植数高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率、剖宫产率、出生体质量以及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F组内复苏移植亚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胚胎移植数、双胎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鲜胚移植亚组,临床妊娠率和出生体质量均高于鲜胚移植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及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SI组内复苏移植亚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胚胎移植数低于鲜胚移植亚组,临床妊娠率和出生体质量均高于鲜胚移植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双胎率、剖宫产率及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265名新生儿中,共有出生缺陷儿27例,出生缺陷率为0.83%。IVF组与ICSI组、鲜胚移植亚组与复苏移植亚组、男婴与女婴之间出生缺陷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缺陷与母亲年龄、胚胎移植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I周期临床妊娠率低于IVF周期,复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鲜胚移植周期,ICSI受精方式没有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鲜胚移植 复苏移植 出生缺陷
下载PDF
抗精子抗体与精子形态的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大干 吕俊霞 +1 位作者 姚冬英 沈乃仙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590-594,共5页
目的调查抗精子抗体(AsAb)对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AsAb阳性组51例、疾病对照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47名,采用Diff-Quik染色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精子形态分类标准进行精子形态评估,计算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结果 A... 目的调查抗精子抗体(AsAb)对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AsAb阳性组51例、疾病对照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47名,采用Diff-Quik染色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精子形态分类标准进行精子形态评估,计算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结果 AsAb阳性组的异常形态精子、锥形头、不定形头、颈中段增粗分别为80.2%±7.7%、6.3%±5.5%、11.0%±7.4%、21.9%±9.0%;疾病对照组分别为71.6%±5.8%、4.2%±4.5%、11.1%±4.8%、16.0%±6.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0.1%±6.4%、3.5%±4.6%、8.4%±4.3%、16.2%±6.9%;上述各指标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732、3.867、3.282、4.893,P<0.05或P<0.01)。AsAb阳性组TZI和SDI分别为1.306±0.123、1.057±0.180;疾病对照组为1.255±0.096、0.901±0.119;健康对照组为1.257±0.098、0.882±0.12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88、19.115,P<0.05或P<0.01)。结论 AsAb阳性可能是异常精子形态增多的原因之一,异常精子形态以锥形头、不定形头、颈中段增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子抗体 精子形态 多重精子缺陷指数
下载PDF
同一取卵周期采用IVF结合ICSI治疗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施晓鋆 伍芳蓉 +8 位作者 陈士岭 王庆玲 罗琛 倪运萍 郑海燕 邱卓琳 张为青 杨杰 陈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63-2266,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期卵子采用IVF结合ICSI治疗原发性不孕症和继发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及ICSI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结合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149例,将同期卵子按各50%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 目的探讨同期卵子采用IVF结合ICSI治疗原发性不孕症和继发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及ICSI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结合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149例,将同期卵子按各50%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IVF和ICSI进行授精,比较原发性不孕症组与继发性不孕症组、IVF与ICSI组之间受精情况、临床结局及出生缺陷的差异。结果原发性不孕症组的常规IVF完全未受精率10.2%,高于继发性不孕症组3.9%(P<0.05)有显著差异。ICSI组未出现受精失败;且正常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高于常规IVF,多原核受精率低于IVF组(P<0.05)。ICSI组来源胚胎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分娩率高于常规IVF胚胎移植组及IVF与ICSI混合胚胎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不孕原发性不孕患者及可疑受精障碍患者宜选用IVF结合ICSI的授精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对这类患者ICSI可能并不增加其子代的出生缺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出生缺陷
下载PDF
供精精液行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子代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0
10
作者 梁明 张斌 +6 位作者 孙伟 许蓬 张州 杨晓玉 曹小蓉 胡洪亮 李铮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本研究调查应用供精者精液实施辅助生殖技术(ART),包括供精人工授精(AID)、供精体外受精(IVF-D、ICSI-D)与应用丈夫精液经ART(AIH、IVF、ICSI)出生子代缺陷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应用供精者精子实施ART出生子代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1... 目的:本研究调查应用供精者精液实施辅助生殖技术(ART),包括供精人工授精(AID)、供精体外受精(IVF-D、ICSI-D)与应用丈夫精液经ART(AIH、IVF、ICSI)出生子代缺陷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应用供精者精子实施ART出生子代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上海市人类精子库向全国11家医疗机构供精,实施供精ART出生子代904例。对照组为4家生殖医学中心,同期对不育夫妇实施丈夫精液ART出生子代4 195例。统计两类精液实施ART出生子代的数量与出生缺陷的例数及病种分类,比较两种精液来源获得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应用供精者精液实施ART获得子代出生缺陷7例(0.77%),使用丈夫精液出生缺陷42例(1.00%),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供精者精子实施ART出生子代同夫精ICSI出生的子代相比,出生缺陷的种类没有明显差异,但前者的出生缺陷率明显低于后者,就目前结果而言,供精辅助生殖技术更具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出生缺陷 不育症 精子 精子库
下载PDF
男性不育症ICSI治疗的遗传风险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邵法明 朱晓斌 李铮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近年来,ICSI对男性不育的治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精子的遗传学异常所带来的遗传风险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在这些不育症患者中,大部分的少弱精子症患者和部分无精子症患者选择了ICSI,所以对患少弱精子症和无精子症的男性不育夫妇进行... 近年来,ICSI对男性不育的治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精子的遗传学异常所带来的遗传风险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在这些不育症患者中,大部分的少弱精子症患者和部分无精子症患者选择了ICSI,所以对患少弱精子症和无精子症的男性不育夫妇进行遗传学咨询与筛查,对防止这种基因缺陷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就不育男性的遗传学缺陷发生率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遗传风险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基因缺陷
下载PDF
IVF过程受精失败的预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德一 HW Gordon Baker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2-205,共4页
在发明和常规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十多年的临床体外受精(IVF)治疗实践中,受精率低下很常见,大约有20%~35%的IVF患者受精率很低(〈35%的卵子受精)和受精完全失败(所有卵子都不受精)。虽然受精失败与精子或... 在发明和常规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之前,十多年的临床体外受精(IVF)治疗实践中,受精率低下很常见,大约有20%~35%的IVF患者受精率很低(〈35%的卵子受精)和受精完全失败(所有卵子都不受精)。虽然受精失败与精子或卵子的质量有关,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受精失败与精液质量或精子功能低下有很密切相关性。最常见的是严重的少精,弱精和畸形精子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F受精失败 精子功能缺陷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下载PDF
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及子代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莹 刘新宇 +3 位作者 王冰松 王宝生 许成盛 李慧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妊娠率,并评价其子代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二〇四医院生殖医学研中心2005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行AID助孕的5 109例患者,共计7 761周期的妊娠结局及子代出生缺陷发生... 目的:分析影响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妊娠率,并评价其子代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二〇四医院生殖医学研中心2005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行AID助孕的5 109例患者,共计7 761周期的妊娠结局及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情况。结果:AID临床妊娠2 252例,周期妊娠率29.02%,累积妊娠率44.08%。女方年龄≤35岁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上组(30.31%vs 20.18%,P<0.01),不孕年限5年以下组高于5年以上组(30.83%vs 28.16%,P<0.01),使用促排卵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33.22%vs 28.68%,P<0.01);治疗第1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最高(29.87%),与治疗第4周期组妊娠率(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治疗周期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D发生子代出生缺陷28例(1.40%),以心血管畸形发生率最高(6例,21.43%),其次是骨骼肌肉系统畸形4例(14.29%),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畸形各3例(10.71%),还包括唇腭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畸形各2例(7.14%)及其它系统畸形。结论: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及促排卵治疗是影响AID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冷冻精液行AID并未增加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是一项相对安全的辅助生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精人工授精 冷冻精液 妊娠结局 出生缺陷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男性不育诊疗与捐精筛查的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小波 胡洪亮 +4 位作者 刘勇 曹小蓉 朱勇 王建华 李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8-972,共5页
目的对不育患者和捐精志愿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67例不育患者(不育组)和3 184例精液初筛合格的捐精志愿者(捐精组)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组异常核型发生率和异常核型构成情况。结果不育组异常核型发生率显... 目的对不育患者和捐精志愿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67例不育患者(不育组)和3 184例精液初筛合格的捐精志愿者(捐精组)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组异常核型发生率和异常核型构成情况。结果不育组异常核型发生率显著高于捐精组(14.06%和3.39%,P<0.01)。不育组主要异常核型为非多态性变异,其发生率显著高于捐精组(9.62%和0.25%,P<0.05);捐精组主要异常核型为多态性变异,其发生率与不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4%和4.44%,P>0.05)。不育组另发现2例世界首次报道核型,分别为46,XY,t(3;12)(p23;q24)和46,XY,inv(20)(p13;q13.1)。结论染色体非多态性变异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不育患者和捐精志愿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利于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捐精志愿者 辅助生殖技术 出生缺陷
下载PDF
吸烟对精液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庄申榕 潘天明 +1 位作者 陈忠新 赵一鸣 《中国优生优育(1990-2002上半年)》 2002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吸烟对精液的影响。 方法 选择门诊26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其中165例为吸烟者、100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 结果 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精子形态正常率、精子头尾畸形率、精子体畸形率2组间差异有显... 目的 探讨吸烟对精液的影响。 方法 选择门诊26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其中165例为吸烟者、100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 结果 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精子形态正常率、精子头尾畸形率、精子体畸形率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5),其它精液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吸烟与精子畸形关系密切。香烟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氧化剂和诱变剂,可能是造成精细胞的DNA损伤断裂导致畸形精子增多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计数 精子畸形 吸烟 不育症 DNA损伤
下载PDF
不同参数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后临床结局及出生缺陷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倪运萍 陈士岭 +5 位作者 王庆玲 郑海燕 伍芳蓉 施晓鋆 罗燕群 夏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7-95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参数不同来源精子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其胚胎质量、临床结局和出生缺陷之间的差异性,以探讨ICSI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980个ICSI周期按精子参数和来源分为A(正常或轻度异常精液)、B(严重少弱精子症)...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参数不同来源精子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其胚胎质量、临床结局和出生缺陷之间的差异性,以探讨ICSI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980个ICSI周期按精子参数和来源分为A(正常或轻度异常精液)、B(严重少弱精子症)、C(附睾精子)、D(睾丸精子)4组,比较其实验室及临床各部分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与B组(P<0.05);A、B、C三组出生缺陷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未发生出生缺陷。结论不同参数、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均能获得相似的令人满意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分娩率。附睾精子组获得的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较高,可能与总体年龄较轻、获卵数较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受精 临床妊娠 出生缺陷
下载PDF
抗精子抗体与精子形态的相关性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大干 吕俊霞 +1 位作者 姚冬英 沈乃仙 《浙江检验医学》 2012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调查抗精子抗体(AsAb)对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AsAb阳性组51例、疾病对照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47例,采用Diff-Quik染色法按WHO精子形态分类标准进行精子形态评估,计算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结果 AsAb阳性组的异... 目的调查抗精子抗体(AsAb)对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AsAb阳性组51例、疾病对照组40例和健康对照组47例,采用Diff-Quik染色法按WHO精子形态分类标准进行精子形态评估,计算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结果 AsAb阳性组的异常形态精子(%)、锥形头(%)、不定形头(%)、颈中段增粗(%)分别为80.2±7.7、6.3±5.5、11.0±7.4、21.9±9.0;疾病对照组分别为71.6±5.8、4.2±4.5、11.1±4.8、16.0±6.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0.1±6.4、3.5±4.6、8.4±4.3、16.2±6.9;上述各指标在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732、3.867、3.282、4.893,P【0.05或【0.01)。AsAb阳性组TZI和SDI分别为1.306±0.123、1.057±0.180;疾病对照组为1.255±0.096、0.901±0.119;健康对照组为1.257±0.098、0.882±0.121;三组间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88、19.115,P【0.05或【0.01)。结论 AsAb阳性可能是异常精子形态增多的原因之一,异常精子形态以锥形头、不定形头、颈中段增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子抗体 精子形态 多重精子缺陷指数
下载PDF
精子来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结局及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瑞娜 郭艺红 +1 位作者 苏迎春 李婧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射出、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及经皮睾丸精子取精术(TESA)获取的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及子代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男性因素于我院生殖中心行ICSI治疗的3079个新鲜周期,按... 目的:探讨采用射出、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及经皮睾丸精子取精术(TESA)获取的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及子代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男性因素于我院生殖中心行ICSI治疗的3079个新鲜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2199个周期)、PESA组(628个周期)、TESA组(252个周期),比较3组的胚胎发育、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情况。结果:射精组受精率最高(78.38%),TESA组受精率最低(72.30%)。射精组、PESA组的2PN受精率、卵裂率高于TESA组(74.68%、75.32%vs 68.22%,98.82%、98.74%vs 96.89%);PESA组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53.21%、34.31%)显著高于射精组(47.11%、29.09%)及TESA组(48.71%、32.70%)(P<0.05)。PESA组的新生儿体重(2856.63±649.56)显著低于射精组(2991.73±683.19)及TESA组(2906.11±638.76)(P<0.05)。3组的分娩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正常体重儿率、低出生体重儿率、极低出生体重儿率、巨大儿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ESA、TESA结合ICSI技术安全可行,且对于梗阻性无精症患者,附睾取到精子行ICSI的患者较附睾取不到精子而采用睾丸精子ICSI的患者具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 经皮睾丸精子抽取术 临床结局 出生缺陷
下载PDF
不同来源精子ICSI妊娠结局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洪君 许蓬 +4 位作者 孙晓玲 程东凯 李彩虹 刘吉 李宝山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7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行ICSI治疗的3398个新鲜移植周期。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三组:射精组(A组),经皮附睾抽吸取精(PESA)组(B组),睾丸切开取精(TESE)...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行ICSI治疗的3398个新鲜移植周期。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三组:射精组(A组),经皮附睾抽吸取精(PESA)组(B组),睾丸切开取精(TESE)组(C组)。比较A、B、C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和早产率,同时评估三组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LBW)率和出生缺陷的发病率。结果:A、B、C组的入选患者数分别为2726个、409个、263个;C组的受精率(77.0%)、卵裂率(96.6%)显著低于A组(81.2%与97.7%)和B组(80.8%与98.2%),均为P<0.05;B组的优质胚胎率(53.2%)显著高于A组(49.8%)和C组(47.9%),均为P<0.05;B组的临床妊娠率(48.2%)显著高于A组(40.6%),P<0.05。A、B、C三组间流产率(20.1%、16.2%、21.4%)、宫外孕发生率(3.1%、1.0%、0.0%)、早产率(16.9%、17.2%、21.6%)、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率(17.9%、17.8%、25.6%)和出生缺陷率(0.8%、0.0%、2.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可获得相近的妊娠结局,未额外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经皮附睾抽吸取精 睾丸切开取精 妊娠结局 出生缺陷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不同受精方式对子代出生缺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宝国 马燕琳 黄元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2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采用不同受精方式[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年龄小于35岁的不孕症...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采用不同受精方式[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年龄小于35岁的不孕症患者,在我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后,单胎分娩新生儿4229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受精方式,分为IVF组2967例和ICSI组1262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新生儿出生的一般情况、出生缺陷和出生缺陷发生的部位。结果: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孕周和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例(0.90%)新生儿出现出生缺陷,其中IVF组的新生儿出生缺陷30例(1.01%),ICSI组的新生儿出生缺陷8例(0.63%);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同受精方式(IVF和ICSI)对单胎活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出生缺陷 体外受精 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