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TexasPEG) on loco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a rat model of lumbar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C-Yoon Kim William K. A. Sikkema +7 位作者 Jin Kim Jeong Ah Kim James Walter Raymond Dieter Hyung-Min Chung Andrea Mana James M. Tour Sergio Canaver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440-1446,共7页
A sharply transected spinal cord has been shown to be fused under the accelerating influence of membrane fusogens such as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GEMINI protocol). Previous work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his is i... A sharply transected spinal cord has been shown to be fused under the accelerating influence of membrane fusogens such as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GEMINI protocol). Previous work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his is in fact possible. Other fusogens might improve current results.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PEGylated graphene nanoribons (PEG-GNR, and called "TexasPEG" when prepared as lwt% dispersion in PEG600) versus placebo (saline) on locomotor function recovery and cellular level in a rat model of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at lumbar segment 1 (L1) level.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n -- 10 per experiment) were designed. In the in vivo experiment, all rats were submitted to full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at L1 level. Five weeks later, behavioral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Basso Beattie Bresnahan (BBB) locomotor rating scal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ith neuron marker neurofilament 200 (NF200) antibody and astrocyt- ic scar marker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was also performed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In the in vitro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TexasPEG application for 72 hours on the neurite outgrowth of SH-SYSY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inverted microscope. Results of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TexasPEG reduces the formation of glial scars, promotes the regeneration of neurites, and thereby contributes to the recovery of locomotor function of a rat model of spinal cord trans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transfection spinal cord fusion GEMINI TexasPEG graphene nanoribbons
下载PDF
Time representation of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10
2
作者 Zhi-qiang Jia Gang Li +4 位作者 Zhen-yu Zhang Hao-tian Li Ji-quan Wang Zhong-kai Fan Gang Lv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37-143,共7页
Changes in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condary damage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We recorded the time representation of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rats with acu... Changes in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condary damage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We recorded the time representation of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ra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Results showed that mitochondria had an irregular shape, and increased in size. Mitochondrial cristae were disordered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rupture was visible at 2–24 hours after injury. Fusion protein mitofusin 1 expression gradually increased, peaked at 8 hours after injury, and then decreased to its lowest level at 24 hours. Expression of dynamin-related protein 1, a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tein, showed the opposite kinetics. At 2–24 hours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cytochrome c levels and caspase-3 expression were increased, but glutathione content, adenosine triphosphate content, Na+-K+-ATPase activity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were gradually reduced. Furthermore,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ltered during the acute stage of spinal cord injury. Fusion was important within the first 8 hours, but fission played a key role at 24 hours. Oxidative stress was inhibited,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was diminished,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permeability were reduced in the acute stage of injury. In summary,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is activated when the time of spinal cord injury is prolo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mitochondria fusion fission oxidative damage bioenergy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cytochrome c Caspase-3 apoptosis NSFC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巧迪 李越 +1 位作者 肖清清 刘道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及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单双号法分为A组(n=25)及B组(n=26)。A组行脊...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及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单双号法分为A组(n=25)及B组(n=26)。A组行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TLIF术治疗,B组行常规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腰腿部疼痛与功能障碍状况,脊髓功能,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4周两组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Oswestry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7 d两组各项脊髓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幅度优于B组(P<0.05);术后3 d A组血清SP水平高于B组,而血清PGE2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TLIF术可显著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以及疼痛介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 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脊髓功能 P物质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脊髓融合术理念在脊髓损伤的诊疗方面的专家共识
4
作者 任晓平 刘勇 +5 位作者 张卫华 申婷婷 刘建宇 董大明 刘军廷 张文捷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0期2463-2466,共4页
目前,国内外仍未就脊髓融合术(Spinal Cord Fusion,SCF)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修复中的应用达成专家共识。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修复重建显微外科分会专家组牵头制定了SCF应用于SCI修复的专家共识,旨在为SCI截瘫患者的神经... 目前,国内外仍未就脊髓融合术(Spinal Cord Fusion,SCF)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修复中的应用达成专家共识。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修复重建显微外科分会专家组牵头制定了SCF应用于SCI修复的专家共识,旨在为SCI截瘫患者的神经功能重建提供指导。通过文献研究、临床试验和多轮会议讨论,首次系统阐述了SCF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术后康复治疗,以实现该技术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应用。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标准化的指导,促进了SCF技术的临床实践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融合术 脊髓损伤 诊断 手术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
5
作者 曹勇 李信 +2 位作者 顾红林 陈志刚 吕书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MRI T2WI高信号无骨...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颈椎SCI患者89例,其中43例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46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前路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颈椎活动度(ROM)、脊髓横截面积、椎管面积残余率、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24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2组脊髓横截面积、椎管面积残余率、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JOA评分和NDI较术前显著改善,且后路组颈椎ROM、椎管面积残余率、NDI和NDI改善率优于前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MRI T2WI高信号无骨折脱位型颈椎SCI,但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在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更胜一筹,同时可更好地保留颈椎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可变角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外伤性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的短期疗效
6
作者 黄浩然 高海燕 +3 位作者 周政纲 王宾 沈世彬 李亮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7-271,共5页
外伤性颈椎椎间盘突出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部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引起,临床多表现为颈椎活动受限,并伴有四肢不同程度的感觉、肌力异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明确诊断后多须手术治疗。目前,首选的... 外伤性颈椎椎间盘突出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部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引起,临床多表现为颈椎活动受限,并伴有四肢不同程度的感觉、肌力异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明确诊断后多须手术治疗。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该术式可直视下切除致压物,解除脊髓受压状态,恢复椎体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以往常用的内固定器械为钛板联合碳纤维椎间融合器,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术后效果良好^([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移位 脊髓损伤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钛网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修复胸椎结核: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及稳定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海青 段洪 +1 位作者 闵捷 袁晓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3期8590-8595,共6页
背景:胸椎结核经前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常用的修复方案,已沿用数十年,但存在创伤大、切除肋骨、减压不彻底、胸腹腔干扰大、术后疼痛、气胸、胸腔及肺部感染等不足。目的:观察钛网自体骨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棒系... 背景:胸椎结核经前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常用的修复方案,已沿用数十年,但存在创伤大、切除肋骨、减压不彻底、胸腹腔干扰大、术后疼痛、气胸、胸腔及肺部感染等不足。目的:观察钛网自体骨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修复胸椎结核,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2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椎体切除病灶清除,充分解除脊髓压迫,植入钛网自体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取后正中切口,应至少包括病变部位头、尾侧各2节脊椎,暴露双侧椎板至小关节外侧及肋骨近端1.0-2.0 cm,并与病椎头、尾侧脊椎双侧分别置入椎弓根螺钉,头、尾侧各2对,一侧固定。在另一侧病椎及下一椎切除一侧椎板、关节突、肋骨头,肋骨切除约1 cm,游离神经根,椎管减压,注意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吸出椎旁脓肿中脓液。切除椎弓根,受累椎间盘,椎体病灶,直至椎体病灶边缘组织外观正常,无死骨,无结核物质及肉芽组织,椎体破坏严重,两侧椎旁脓肿流注节段较多,经一侧病灶不能清除干净的部分患者,减压侧连接钉棒,以保持病变椎体切除时椎体的暂时稳定。同法从另一侧彻底清除同侧病灶,完全游离硬脊膜,反复冲洗。观察患者的植骨融合时间、骨折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随访12-38个月,全部患者于治疗后11-19个月(平均16.3个月)植骨融合,脊柱后凸畸形获得70%-100%(平均86%)矫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复发及内固定失效病例。提示Ⅰ期经后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修复胸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创伤小,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等优点,是修复胸椎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脊柱后凸 结核 脊柱 内固定器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胸椎结核 椎体切除 后入路 内固定 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棒系统 脊柱生理曲度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勇 卲川强 +4 位作者 陈长春 张国华 任海霞 兰天亮 高浩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式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收治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96例,其中男67例,女29例;年龄18-50岁,平均33.6岁;依据伤情按手术方式非随机分组,分为前后路组给予前路或后路减压、前...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式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收治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96例,其中男67例,女29例;年龄18-50岁,平均33.6岁;依据伤情按手术方式非随机分组,分为前后路组给予前路或后路减压、前后路固定手术治疗;单纯前路组给予前路减压及固定;单纯后路组给予后路减压及固定,观察疗效。术前Frankel分级A级12例,B级17例,C级27例,D级32例,E级8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植骨均在术后4.2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术中无血管、神经、食管、硬脊膜损伤。术后无假关节、骨不连、骨吸收发生,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90例(93%)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神经功能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对低位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患者能更好的充分减压、坚强固定,为脊髓恢复创造条件,值得临床推广。但手术时间相对延长,手术风险会增大,应根据患者具体伤情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脊柱融合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强 许建中 +4 位作者 谭祖键 王序全 马树支 代飞 吴雪晖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板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4年5月有6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及钛板固定治疗.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14~61岁,平均36.7岁.骨折节段:T11 1例、T12 20例、L1 33例、L212例,为L1,2 1例和L2,3 1例.神经功能情况:完全性截瘫10例,不全性截瘫58例.固定器材:Z-PLATE钛板43例,PROFILE钛板19例,ALPS钛板6例.植骨材料:自体髂骨块45例和充填自体碎骨的钛网23例.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角)的纠正、减压范围、骨块或钛网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65例随访8~48个月(3例失访),平均15.6个月.61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提高了1.25级,ASIA评分明显提高.CT及MRI检查示椎管减压彻底.髂骨块和钛网均无松动、移位等变化.三种钛板均无松动、移位及断裂.所有随访病例脊柱畸形均获得良好矫正和骨性融合,无畸形矫正的丢失.结论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安全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钛板内固定和结构性植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固定治疗 钛网 前路减压植骨 骨融合 脊柱畸形 神经功能恢复 随访
下载PDF
颈胸段脊柱脊髓伤的诊断及前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建如 贾连顺 +3 位作者 陈德玉 袁文 倪斌 赵定麟 《临床骨科杂志》 2001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析 2 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表现 ;行颈胸段前路C7、T1、C6~ 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Orion锁定型颈...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析 2 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表现 ;行颈胸段前路C7、T1、C6~ 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 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通常表现为C8~T1或T2 相应节段脊髓神经根症状 ,10例伴有窦性心动过缓、8例出现低血压、7例出现Horner征等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所有患者随访 3~ 2 0个月 ,植骨均在 3~ 4个月内完全融合 ,2 0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上述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缓解 ,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 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根据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可确定诊断 ;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 ,Orion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脊柱融合术 颈椎 胸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选择性融合术治疗老年人颈椎过伸性损伤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海龙 叶晓健 +4 位作者 袁文 贾连顺 李家顺 陈德玉 谭俊铭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融合治疗合并多节段退变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收治的16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根据临床表现实施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予以脱水、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获... 目的:探讨选择性融合治疗合并多节段退变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收治的16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根据临床表现实施单节段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予以脱水、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获得了骨性融合,神经功能障碍按JOA评分由术前14—16(平均15.2±1.3)分改善至术后16—17(平均16.7±O.6)分。结论:选择性融合治疗多节段退变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颈椎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颈椎 脊髓损伤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早期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并不全瘫45例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斌 何永志 +2 位作者 郭志民 郭林新 沙漠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并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急诊行颈椎前路手术,对损伤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予营养神经、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个...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并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急诊行颈椎前路手术,对损伤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予营养神经、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ASIA分级:B级8例恢复至C级2例、D级4例,2例无恢复;C级23例恢复至D级5例、E级18例;D级14例均恢复至E级。2例术后3 d出现坠积性肺炎,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手术 脊髓损伤/外科学 脊柱融合术 不全瘫 高压氧
下载PDF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3
作者 龙再现 代叶红 +4 位作者 徐广辉 李振环 刘晓东 洪晓亮 贾连顺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秀山分院骨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闸北分院骨科收治的76例重度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临床...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秀山分院骨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闸北分院骨科收治的76例重度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瘫痪症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完全性瘫痪,48例)或B级(不完全性瘫痪,28例),其中34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前路组),42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后路组)。记录所有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术前、术后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0±0.7)个月。后路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少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均较术前及术后2周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路和后路组患者ASIA分级A级(12 vs.19)、B级(15 vs.16)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发生血肿1例,感染1例,脑脊液漏3例;后路组出现脑脊液漏1例,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颈椎脊髓损伤同样可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后路全椎板切除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一期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Ⅲ期颈椎哑铃形肿瘤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金海 肖辉 +8 位作者 钟南哲 钱明 孙正望 王君成 杨兴海 刘铁龙 魏海峰 严望军 肖建如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外侧入路治疗Ⅲ期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91例长征医院外科分期系统Ⅲ期的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一期后外侧入路治疗Ⅲ期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91例长征医院外科分期系统Ⅲ期的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后外侧入路(后外侧肌间隙入路+侧块切除)钉棒/钉板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7±1.3)h,出血量(550±110)m L。所有患者术中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27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左上肢一过性肌力下降,1例右侧颈后部麻木加重,1例发生霍纳综合征,1例术中因左侧椎动脉撕裂而行椎动脉修补术。术后无伤口深部感染,仅1例术前曾放疗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佳。术后VAS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例患者的颈部疼痛症状消失,88例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和改善,49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随访8~91(72.0±3.1)个月,末次随访时除2例死亡,其余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外侧入路治疗Ⅲ期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疗效肯定,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内固定重建对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 脊髓肿瘤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胸椎多节段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新宇 郑燕平 +2 位作者 原所茂 袁振灿 李伟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22例胸椎多节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后路手术疗效。方法本组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0~58岁,平均39.8岁。胸椎双节段骨折者18例,三节段骨折者4例。连续性骨折15例,跳跃性骨折7例。脊髓压迫完全来自前方者5例、完全... 目的分析并总结22例胸椎多节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后路手术疗效。方法本组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0~58岁,平均39.8岁。胸椎双节段骨折者18例,三节段骨折者4例。连续性骨折15例,跳跃性骨折7例。脊髓压迫完全来自前方者5例、完全来自后方者3例,前、后方均有压迫者14例。术前Cobb角平均34.3°。术前Frankle分级:A级11例,B级4例,D级1例。接受手术时间为伤后4 h^4 d,平均23.2 h。结果16例得到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个月(2~25个月)。最近一次随访Frankle分级:A级11例,B级3例,C级1例,D级1例。术后Cobb角平均22.5°。结论胸椎后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减压充分、椎弓根固定切实可靠,可有效恢复胸椎正常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及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招文 吴建斌 +2 位作者 赖必华 连伟飞 喻文波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简称Zero-P系统)治疗颈椎病及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14例颈椎病患者(16节段)和5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5节段)采用Zero-P系统进行减压固定。...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简称Zero-P系统)治疗颈椎病及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颈椎前路手术的14例颈椎病患者(16节段)和5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5节段)采用Zero-P系统进行减压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颈椎病患者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55~120(75±16)min;术中出血量为50~450(150±85)ml。术后11例出现吞咽困难,2~5 d基本恢复,未出现其他早期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3年6个月,末次随访时14例颈椎病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72.7%,其中优9例,良3例,中2例;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均为E级。影像学资料提示术后椎间融合良好,未出现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结论仅需处理椎间盘的颈椎前路手术采用Zero-P系统进行减压固定,可以取得早期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患者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柱融合术 颈椎手术 零切迹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前入路上颈椎重建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国华 王冰 +2 位作者 李晶 刘伟东 马泽民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评价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前入路上颈椎重建技术治疗上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例上颈椎疾病患者,其中3例为固定性寰枢关节脱位,3例为C2椎体肿瘤。均采用内窥镜辅助下... 目的评价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前入路上颈椎重建技术治疗上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内窥镜辅助下经颈前路手术治疗的6例上颈椎疾病患者,其中3例为固定性寰枢关节脱位,3例为C2椎体肿瘤。均采用内窥镜辅助下颈前入路C2椎体切除、脊髓减压、自体髂骨重建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评价内容包括:颈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神经系统功能、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对肿瘤患者复发或转移亦进行评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47个月,平均34个月。固定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平均VAS评分由术前3.7分减少到1.2分(P<0.01);肿瘤患者平均VAS评分由术前6.2分减少到1.3分(P<0.01)。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1例寰枢关节脱位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脑脊液漏,通过卧床休息,术后7 d脑脊液漏自发闭合。所有患者未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亦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内窥镜辅助下颈前路C2椎体切除、自体髂骨重建联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疾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症 内固定器 内窥镜检查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匡勇 俞仲翔 +2 位作者 常跃文 李志强 谈绎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07年9月,对7例患者应用此法治疗。平均随访11.6个月(6-20个月)。按ASIA分级标准检查神经功能,用X线片测量伤椎术前、术后后凸畸...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07年9月,对7例患者应用此法治疗。平均随访11.6个月(6-20个月)。按ASIA分级标准检查神经功能,用X线片测量伤椎术前、术后后凸畸形的角度和椎体前缘高度进行临床评价。结果7例患者中神经功能由C级恢复到D级4例、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2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术前为53.00%±9.59%,术后为72.00%±6.70%,丢失4.00%±3.72%(P〈0.01);后凸畸形角度术前为21.00°±6.57°,术后为8.00°±4.18°(P〈0.01),丢失2.00°±2.67°(P〈0.05)。7例患者均无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结论椎体成形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脊髓损伤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与脊柱稳定性 被引量:19
19
作者 车晓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椎管是纵贯脊柱全长的骨性管腔,用以容纳和保护脊髓。椎管内肿瘤本身及其手术治疗均可破坏脊管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脊柱生物力学和稳定性发生改变。根据椎管内肿瘤与脊髓和硬脊膜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硬脊膜外和... 椎管是纵贯脊柱全长的骨性管腔,用以容纳和保护脊髓。椎管内肿瘤本身及其手术治疗均可破坏脊管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脊柱生物力学和稳定性发生改变。根据椎管内肿瘤与脊髓和硬脊膜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硬脊膜外和横跨硬脊膜的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目前多推荐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术(非MeSH词) 综述
下载PDF
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全脊椎切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燕平 刘新宇 +3 位作者 李宪笃 原所茂 张杰 袁振灿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 观察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病椎切除,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或填充骨水泥钛网支撑,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2月~2005年4月对26例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路一期病椎切除、脊髓减压... 目的 观察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病椎切除,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或填充骨水泥钛网支撑,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2月~2005年4月对26例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路一期病椎切除、脊髓减压,同时对良性、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前路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支撑,高度恶性肿瘤采用骨水泥钛网支撑,所有患者实施后路植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本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2岁(14~52岁)。其中,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骨囊肿2例,血管瘤5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白细胞肉芽肿2例,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3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7例,D级3例,E级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8年。术前疼痛24例,术后无疼痛22例(91.7%),疼痛减轻2例,疼痛缓解率95.8%。20例脊髓功能障碍者,14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脊髓功能改善率95%。6例患者出现8个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4%。结论胸段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脊椎肿瘤 脊髓压迫症 内固定器 外科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