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及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1
作者 朱继超 刘晓光 +4 位作者 刘忠军 姜亮 韦峰 于淼 吴奉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7-593,共7页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距离及临床疗效,探讨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传统棘突、小关...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距离及临床疗效,探讨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传统棘突、小关节囊悬吊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共63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0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病17例,均因多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导致多节段颈脊髓受压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而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根据术前X线片上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后凸畸形组(n=16)、曲度变直组(n=18)和曲度正常组(n=29),在术前、术后颈椎MRIT2加权像中心矢状位片上测量并计算C3~C7各节段脊髓后移距离(posterior shift of center of spinal cord,PCS),比较三组患者C3~C7各节段PCS的差异;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计算并比较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及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程、随访时间、病种构成和术前JOA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节段脊髓均有明显后移,三组患者C3~C7五个节段的PC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15~90个月,平均47±24个月,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平均JOA改善率分别为59.81%、69.25%、5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5水平脊髓后移距离与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无线性相关关系(r=0.110,P=0.390)。结论: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均能后移,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神经功能改善率与术前颈椎曲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曲度 后凸畸形 脊髓后移 疗效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伟 于海洋 +2 位作者 梁成民 曹杰 李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中立...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利用photoshop cs5软件在MRI矢状位T2加权像上选择正中切面,测量获得减压的各间隙上位椎体后下缘分别与脊髓前缘、脊髓后缘的距离,并计算获得减压各间隙的脊髓膨胀距离及脊髓中点后移距离,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和平均膨胀距离为各节段脊髓中点后移距离和膨胀距离的平均值。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比较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及JOA评分变化,并对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与术后颈椎Cobb角、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及平均膨胀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及JOA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5.8±4.7个月(11~22.5个月)。术后2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对症治疗后3周~3个月逐渐好转。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分别为5.8°±1.2°和18.5°±5.5°,JOA评分分别为8.8±2.5分和14.5±2.0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65.4±34.4)%(26%~100%)。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为2.7±1.8mm(1.0~4.5mm),脊髓平均膨胀距离为1.9±1.4mm(0.8~3.4mm)。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与术后C2~C7 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r=0.11,P〉0.05);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呈低度相关(r=0.40,P=0.025),与脊髓平均膨胀距离中度相关(r=0.67,P=0.037)。结论:后路椎板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通过脊髓后移及膨胀的变化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不能依赖重建的颈椎前凸获得脊髓的后移。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及平均膨胀距离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切除 脊髓后移 疗效 相关性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的脊髓偏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旭 邱勇 +4 位作者 朱泽章 王斌 俞杨 钱邦平 朱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617-1620,共4页
[目的]揭示青少年胸椎特发性侧凸患者椎管内脊髓的偏移,明确其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包括39名以右胸弯为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测量主胸弯节... [目的]揭示青少年胸椎特发性侧凸患者椎管内脊髓的偏移,明确其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包括39名以右胸弯为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测量主胸弯节段内(T5-12)椎管内脊髓与凸凹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计算脊髓的偏移,揭示其变化趋势,并分析顶椎区脊髓偏移与主胸弯Cobb's角和顶椎相对偏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T5-12节段椎管内,脊髓与凸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与凹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P〈0.05),即脊髓向凹侧椎弓根偏移,且以顶椎区最为显著,而逐渐向两侧端椎区递减。顶椎区脊髓偏移与主胸弯Cobb’s角和顶椎相对偏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和0.546)。[结论]胸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侧凸节段椎管内脊髓偏移的现象,且以顶椎区最显著。研究结果提示脊髓偏移可能与脊椎偏移后凹侧脊神经的牵拉有关,而且凹侧置钉的风险高于凸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偏移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胸椎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致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会明 夏刚 +1 位作者 刘洋 田融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颈椎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54例,按术后是否发生C5神经根麻痹分为麻痹组20例和无麻痹组234例。比较2组间...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颈椎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54例,按术后是否发生C5神经根麻痹分为麻痹组20例和无麻痹组234例。比较2组间后纵韧带骨化、椎间孔狭窄、脊髓内缺血信号、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CI)改变、颈椎椎板开门角度以及脊髓后移等因素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关系,分析可能影响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致病因素。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24.9±2.6)个月。麻痹组术后颈椎CCI、开门角度、脊髓后移距离大于无麻痹组(P〈0.05)。2组脊髓内缺血信号、后纵韧带骨化、椎间孔狭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门角度、脊髓后移、颈椎术后CCI是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致病因素[OR(95%CI)分别为2.035(1.684~2.359)、3.542(2.465~9.254)、9.126(4.425~17.273)]。结论在术中开门角度大、术后CCI较大以及术后脊髓后移较大是引起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成形术 C5神经根麻痹 开门角度 术后颈椎曲度指数 脊髓后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区脊髓位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侯刚 陈建庭 +2 位作者 张宇 张育斌 何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94-898,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区脊髓偏移和旋转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8例AIS患者横断面MRI图像上测量顶椎区脊髓中心到椎管前、后内壁及凹、凸侧内壁的距离和脊髓、椎体的旋转角度,将脊髓旋转与椎体旋转的关系...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区脊髓偏移和旋转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28例AIS患者横断面MRI图像上测量顶椎区脊髓中心到椎管前、后内壁及凹、凸侧内壁的距离和脊髓、椎体的旋转角度,将脊髓旋转与椎体旋转的关系按Maruta分型分为O型、U型和R型,并分析脊髓在椎管内的位置及脊髓位置与Cobb角、脊髓旋转角度、椎体旋转角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顶椎区脊髓中心距脊柱凹侧、凸侧椎管内壁距离分别为7.13±1.89mm、13.68±2.93mm,距凹侧距离明显小于距凸侧距离(t=-9.56,P<0.01);距椎管内壁前、后缘距离分别为7.50±1.63mm、6.99±1.61mm,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22,P=0.23)。椎体旋转角度为17.53°±6.70°,脊髓旋转角度为16.46°±9.16°,O型8例,U型13例,R型7例。脊髓旋转角度与椎体旋转角度、Cobb角及脊髓中心到凸凹侧椎管内壁的差值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45,P=0.01;r=0.43,P=0.02;r=0.64,P<0.01),与脊髓中心到椎管内壁前后缘的差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28,P=0.15)。结论:AIS患者顶椎区脊髓向凹侧偏移,椎体与脊髓都存在旋转,脊髓的旋转方向因人而异。在行后路脊柱矫形椎弓根螺钉置入时,应特别注意凹侧脊髓及神经根,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髓偏移 脊髓旋转 MRI
下载PDF
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乐宇 任航 +8 位作者 池辉 于泰隆 马妮娅 Subedi Dipendra Prajapati Ravi Kumar 祖佳宁 徐公平 闫景龙 由长城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4期4951-4957,4963,共8页
目的观察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0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目的观察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0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侧位X线片分为K线阴性组(36例)和K线阳性组(65例)。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指标[Cobb角、C_(2)~C_(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T_(1)倾斜角]、C_(2)~C_(7)脊髓矢径和椎管矢径。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结果①术前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SVA、T_(1)倾斜角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A、T_(1)倾斜角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指标的时点间与组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间JOA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有显著提高。②K线阳性组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优于K线阴性组[83.3(68.5,100.0)%比75.7(50.0,90.0)%](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Cobb差值、SVA差值、T_(1)倾斜角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2)~C_(7)脊髓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节段脊髓矢径均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间C_(2)~C_(3)脊髓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线阳性组C_(2)、C_(3)节段改善明显优于K线阴性组;C 6~C_(7)脊髓矢径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K线阳性组变化更明显。④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2)~C_(7)椎管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_(2)~C_(7)椎管矢径均较术前增加(P<0.05)。⑤两组末次随访C_(2)~C_(7)脊髓后移距离和椎管矢径扩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线阳性组C 6脊髓膨胀程度高于K线阴性组(P<0.05)。结论颈后路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有效保持颈椎的曲度和稳定性,可以安全有效扩大椎管矢径,使受压脊髓充分减压,为受压脊髓提供康复条件,并可显著改善K线阳性及无明显颈椎后凸的K线阴性颈椎OPLL患者的JOA评分,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 K线 脊髓后移 潜式减压 肌肉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后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为 李鹏飞 +3 位作者 杨大龙 李宝俊 丁文元 申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后移位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MS)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7月~2008年6月,回顾性分析6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40~75岁,平均58.4岁。行颈... [目的]探讨颈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后移位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MS)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7月~2008年6月,回顾性分析6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40~75岁,平均58.4岁。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减压术后通过MR I比较其术前及术后的脊髓后移位距离。根据患者术后脊髓后移位的距离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2 mm;2 mm〈B〈4 mm;C≥4 mm),对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的丢失程度(curvature index,C I)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1个月。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63.1%±16.9%,B组患者为59.5%±22.3%,C组患者为54.3%±9.8%,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丢失指数为3.2%±2.4%,B组患者为3.1%±2.7%,C组为4.2%±3.1%,三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8.2%,B组为36.7%,C组为53.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板切除术后脊髓后移位程度与病人术后恢复程度无明显关联。脊髓后移距离与术后曲率指数亦无明显关联。脊髓后移位与术后轴性症状的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后移 椎板成形术 曲率指数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应用脊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区置钉的风险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春强 宋文慧 +3 位作者 晏礼 张鹏 韩来春 马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凸凹侧脊髓偏移空间及其规律,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9例AIS患者并在其横断面脊髓造影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myelograh...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凸凹侧脊髓偏移空间及其规律,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9例AIS患者并在其横断面脊髓造影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myelograhy,CTM)图像上测量顶椎区脊髓中心到凸、凹侧硬膜囊及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计算凸凹侧脊髓的偏移空间,和椎体、脊髓的旋转角度,并以Cobb角大小为依据,将其分为A组(40°~50°),B组(50°~70°),C组(>70°)等三组,分别测量各组以上数据,分析脊髓偏移空间在不同的Cobb角度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凹侧脊髓偏移空间与Cobb角之间的相关性,借此定量分析顶椎区置钉的可能性。[结果]脊髓在顶椎区凸侧的偏移空间明显大于凹侧的偏移空间(P<0.01)。在凹侧,A组脊髓偏移空间与B组脊髓偏移空间、B组脊髓偏移空间与C组脊髓偏移空间、A组脊髓偏移空间与C组脊髓偏移空间,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凹侧脊髓偏移空间与Cobb角、椎体旋转角度、脊髓旋转角度之间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93,P<0.01;r=-0.77,P<0.01;r=-0.67,P<0.01),也即侧弯角越大,凹侧脊髓偏移空间越小。而脊髓旋转角度与椎体旋转角度呈正相关(为r=0.95,P<0.01)。[结论]Cobb角<70°时,凹侧脊髓偏移空间较大,可以安全置钉;但是在>70°时,因为凹侧脊髓偏移空间较小甚至消失,不主张此类患者顶椎区置钉。而CTM检查的应用,对术前评估和降低术中风险有提示意义,必要时可以列为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椎置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髓偏移空间 脊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