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和椎旁肌及相邻关节突关节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庞大明 尹鹏 +3 位作者 杨晋才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2-379,共8页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F治疗的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58.0±8.7岁(41~79岁),随访40.7±3.6个月(36~58个月)。收集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P);术前和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CT检查,测量多裂肌(MF)横截面积(CSA)和脂肪浸润(FI)评分,并根据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术后MF CSA、FI评分、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VAS-LBP为7(7,8)分,术后1周为3(2,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2)分,末次随访为1(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VAS-LP为6(5,7)分,术后1周为2(1,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1)分,末次随访为0(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ODI为61%(55%,67%),术后3个月为23%(19%,31%),12个月为12%(8.5%,17.5%),末次随访为7%(4%,15.6%),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MF CSA:557.06±46.72mm^(2),术后12个月547.12±53.31mm^(2)、术后24个月558.35±52.37mm^(2)、末次随访时531.21±56.12mm^(2),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FI评分:2(2,3),术后12个月3(2,3)、术后24个月3(2,3)、末次随访时3(3,3),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上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术后12个月手术5(4,6)分、术后24个月5(4,5)分、末次随访时5(4,6)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与术后12个月5(4,5)分、术后24个月5(4,6)分、末次随访时5(4,7)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且对手术节段多裂肌以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中长期不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椎旁肌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不同术前诊断发生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相关分析
2
作者 樊淋 胡亦劼 +1 位作者 陈佳兴 权正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不同术前诊断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峡部裂...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不同术前诊断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在术后腰椎CT对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进行分级,比较不同术前诊断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因素(固定节段顶椎、关节突关节角、椎板深度、螺钉内倾角、关节突关节轴径、椎体滑移距离等)与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及术前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57.4%)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患者(41.2%)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顶椎、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关节轴径、螺钉内倾角与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有关(P<0.05)。不同术前诊断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关节轴径、固定节段顶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相比,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螺钉更容易发生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侵扰 腰椎内固定 腰椎滑脱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椎管狭窄 关节突关节角
下载PDF
内镜下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颈椎节段稳定性影响
3
作者 杨广南 刘江 +4 位作者 蒋强 张晗硕 李土胜 马靖博 丁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6,共7页
目的 探究颈椎内镜下不同范围小关节切除对颈椎节段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生物力学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颈椎C5~6正常有限元模型,并模拟颈椎内镜手术操作获得不同范围(0、25%、50%、75%、100%)单侧小关节切除椎板开窗模... 目的 探究颈椎内镜下不同范围小关节切除对颈椎节段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生物力学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颈椎C5~6正常有限元模型,并模拟颈椎内镜手术操作获得不同范围(0、25%、50%、75%、100%)单侧小关节切除椎板开窗模型(模型1~5),分析比较各组模型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情况。结果 除前屈工况外,模型1、2较正常模型各方向下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改变不明显,模型3较正常模型各方向下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出现较为明显增加,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及右旋转时ROM分别增加27%、4%、3%、13%、5%、16%,von Mises应力分别增加32%、4%、2%、5%、9%、5%。模型4、5较正常模型各方向下ROM及椎间盘von Mises应力增加显著,模型4的ROM分别增加27%、14%、6%、24%、7%、167%,von Mises应力分别增加33%、13%、3%、32%、10%、130%;模型5的ROM分别增加27%、17%、6%、25%、7%、167%,von Mises应力分别增加33%、29%、8%、33%、12%、138%。结论 随着单侧小关节切除范围的增加,颈椎节段ROM和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极值逐渐增加。当单侧小关节切除超过1/2时,颈椎出现较大的ROM增加及应力改变。临床手术中应尽量保留1/2以上颈椎小关节,避免医源性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内镜手术 颈椎管狭窄症 小关节 分级切除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多裂肌退变与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孙海波 李想 +4 位作者 祝斌 张双江 左维阳 刘雨泉 杨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多裂肌退变与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9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关节突关节的Kalichman分级,将2级和3级的患...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多裂肌退变与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自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9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关节突关节的Kalichman分级,将2级和3级的患者纳入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组(n=62),将0级和1级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4)。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评价指标(腰椎骨密度、腰部疼痛情况)、影像学评价指标[多裂肌相对横截面积(rCSA)、脂肪浸润程度(DFI)和双侧多裂肌横截面积的对称比(SR-CS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腰椎小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的因素。结果两组腰椎骨密度、多裂肌的SR-C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关节炎组患者的腰椎VAS评分、多裂肌的DFI分别为(5.94±1.56)分、(31.37±7.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24±1.53)分、(24.66±6.27)%],多裂肌的rCSA为(67.37±8.72)%,显著低于对照组[(71.66±7.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裂肌的DFI是腰椎小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25,95%CI=1.042~1.194,P<0.05)。结论多裂肌的肌纤维萎缩和DFI,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小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机制。多裂肌的DFI是腰椎小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多裂肌退变 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 脂肪浸润
下载PDF
脊柱内镜技术处理腰椎关节突关节毗邻出口神经根伴随动脉的解剖学应用研究
5
作者 苗莹莹 张浩平 +1 位作者 王斌 李宽宽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17,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技术处理腰椎关节突关节毗邻出口神经根伴随动脉的解剖学应用.方法:选择新鲜人体标本男、女各5具为研究对象.采取剥离显露腰椎脊柱及关节突关节周围组织结构方法,观察该区域血管形态、走行规律及与周围毗邻组织关系.结...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技术处理腰椎关节突关节毗邻出口神经根伴随动脉的解剖学应用.方法:选择新鲜人体标本男、女各5具为研究对象.采取剥离显露腰椎脊柱及关节突关节周围组织结构方法,观察该区域血管形态、走行规律及与周围毗邻组织关系.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毗邻出口神经根处血管网与内镜工作通道,或者环锯距离,在L3/4节段,男性为(11.39±0.72)mm,女性为(11.03±0.52)mm;在L4/5节段,男性为(11.78±1.26)mm,女性为(11.29±0.38)mm;在L5/S1节段,男性为(11.1±0.98)mm,女性为(10.45±0.45)mm.在男、女性的L3/4、L4/5及L5/S1节段中,该出口神经根处血管网与内镜工作通道或者环锯的距离左、右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人体尸体标本解剖研究,从开放角度探讨关节突关节毗邻出口神经根伴随动脉的走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指导施术者术中穿刺及工作通道置入,降低甚至避免术中出血量或术后血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腰椎关节突关节 脊神经根 脊髓血管 解剖学
下载PDF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琴明 房敏 +1 位作者 叶勇 刘玉超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7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脊柱推拿配合传统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经行腹痛兼痛引腰骶的女生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8例治以脊柱推拿和传统推拿,对照组28例治以传统推拿,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再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患者下腹痛、... 目的观察脊柱推拿配合传统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经行腹痛兼痛引腰骶的女生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8例治以脊柱推拿和传统推拿,对照组28例治以传统推拿,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再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患者下腹痛、腰骶痛、腹腰痛和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7.86%(P<0.05);两组的下腹痛、腰骶痛、腹腰痛和生活质量满意度积分均降低(P<0.01),且试验组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柱推拿配合传统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兼治腹痛和腰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脊柱推拿 脊柱小关节紊乱
下载PDF
小关节间隙植骨用于腰椎多节段融合术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常太 张良 +2 位作者 王强 王英民 徐宏兵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36例同时采用小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2周~5年,平均1年2个月.根据Oswestry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并观察术后1年的X线、CT,比较两组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与术前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得到较高评分.术后1年时两组评分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与CT显示植骨愈合情况相差不明显.结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小关节间隙植骨术与横突间植骨术相比,出血少,术后近期腰腿痛解除效果好,远期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椎管狭窄症 腰椎 小关节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横突间植骨术 关节间隙 多节段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全椎板切除减压
下载PDF
关节突关节切除范围对下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郭功亮 齐兵 +1 位作者 曲阳 赵宝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4期259-262,267,共5页
研究保留椎旁肌肉情况下,下颈椎单侧关节突关节分级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取5具新鲜山羊颈椎标本,先后分5组进行操作,即完整标本组,左侧C4-5关节突关节25%、50%、75%、100%切除组。先后测量每组每个颈椎标本... 研究保留椎旁肌肉情况下,下颈椎单侧关节突关节分级切除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取5具新鲜山羊颈椎标本,先后分5组进行操作,即完整标本组,左侧C4-5关节突关节25%、50%、75%、100%切除组。先后测量每组每个颈椎标本在三维空间六个方位(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随载荷增加而变化的活动度。最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关节突关节切除范围的增大,在相同载荷条件下的位移也增大,其中增长幅度最大发生在50%~75%切除组之间,增长幅度平均在46.7%(前驱、后伸、左右侧弯四个方向)和71.5%(左右轴向旋转)。在保留椎旁肌肉情况下,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范围大于50%时,颈脊柱稳定性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突关节 分级切除 稳定性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与邻近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辛兵 侯筱魁 李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脊柱内固定节段对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影响。方法:设计山羊长节段及短节段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对固定6 个月后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短节段组出现了软骨基质的... 目的:研究不同脊柱内固定节段对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影响。方法:设计山羊长节段及短节段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对固定6 个月后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短节段组出现了软骨基质的破坏,部分软骨细胞呈现出活跃的分泌功能,符合软骨早期退变的表现;长节段组软骨基质的破坏加剧,软骨细胞也出现了较严重的退变表现,符合软骨晚期退变的表现。两组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都出现了退变现象。结论:脊柱内固定导致了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长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早期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退变,相比之下短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的退变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邻近运动节段 关节突关节 退变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精确测量及其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闫广辉 高春光 +5 位作者 李华 索娜 武佳奇 魏巍 靳宪辉 张庆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88-91,共4页
目的 精确测量和分析腰椎小关节方向性与腰椎管狭窄症(LSSS)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LSSS患者为观察组(LSSS组),选取与LSSS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CT检查未见明显椎管狭窄.用CT终端机分别测量L3~S1椎间隙的远侧椎... 目的 精确测量和分析腰椎小关节方向性与腰椎管狭窄症(LSSS)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LSSS患者为观察组(LSSS组),选取与LSSS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CT检查未见明显椎管狭窄.用CT终端机分别测量L3~S1椎间隙的远侧椎体上终板层面,测量腰椎小关节角、前内侧角、后外侧角.结果 ①LSSS组腰椎小关节角及前内侧角大于对照组(P<0.05),即LSSS组腰椎小关节,尤其前内侧部分更偏冠状位;后外侧角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腰椎小关节角、后外侧角L3~4到L5~S1节段逐渐增大(P<0.05);而前内侧角L4~5节段最大,L.节段最小(P<0.05).结论 腰椎小关节前内侧部分增生内聚是引起腰椎管狭窄的重要原因;腰椎小关节角度精确测量为临床腰后路减腰椎小关节保留程度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小关节 前内侧角 后外侧角
下载PDF
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佳佳 龚沈初 +5 位作者 保国锋 沈为光 张金龙 徐冠华 孙郁雨 崔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3-888,共6页
目的 :分析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PLIF对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单节段PLIF或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共84例,其中PLIF组(A... 目的 :分析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PLIF对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单节段PLIF或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共84例,其中PLIF组(A组)44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40个关节突关节;髓核摘除组(B组)40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22个关节突关节。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退变发生率,依据Weishaupt分级系统对FJ进行分级,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随访时间及手术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J退变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软骨下囊肿、关节突关节对位不良、关节突关节空气征、关节突关节积液、关节突再塑形以及关节突关节融合。A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2.9%、31.4%,术后为75.7%、62.1%;B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1.6%、30.3%,术后为63.9%、50%。两组患者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术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发生率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Weishaupt分级,A组140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3个,1级95个,2级34个,3级8个,退变发生率为97.9%;术后0级1个,1级49个,2级59个,3级31个,退变发生率为99.3%;B组122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4个,1级82个,2级30个,3级6个,退变发生率为96.7%;术后0级2个,1级60个,2级39个,3级21个,退变发生率为98.4%,两组手术前后退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两组患者组内手术前后对比,术后退变程度加重,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A组术前FJ退变程度与B组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后FJ退变程度评分较B组术后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可能会加速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关节间隙狭窄和软骨下骨的侵蚀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关节突关节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自体下关节突骨块与Cage椎体间融合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璐璐 陈晓亮 马进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下腰椎自体下关节突骨块与Cage椎体间融合的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丢失率的差异。方法自体下关节突骨块椎间植骨病人(下关节突组)25例,L4~5间隙20例,L5S1间隙5例;Cage椎间融合病人(Cage组)32例,L4~5间隙22例,L5S1间隙10例... 目的探讨单节段下腰椎自体下关节突骨块与Cage椎体间融合的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丢失率的差异。方法自体下关节突骨块椎间植骨病人(下关节突组)25例,L4~5间隙20例,L5S1间隙5例;Cage椎间融合病人(Cage组)32例,L4~5间隙22例,L5S1间隙10例。分别于术后第5~7天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12个月门诊复查时拍摄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正侧位X线片椎间隙高度及动力位X线片椎间隙角度变化,计算融合率及椎间隙的高度丢失率,比较两种融合方式的融合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下关节突组融合率为96.0%,Cage组融合率为9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关节突组平均椎间隙高度丢失率为7.27%,Cage组为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自体下关节突骨块与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近期随访均具有很高的融合率,并能维持椎间隙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小关节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丹 李少军 +3 位作者 袁峰 张书力 胡焓 乔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6-449,共4页
目的观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治疗的148例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患者的... 目的观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治疗的148例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n=76)和药物组(n=72)。松解组在DSA引导下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中硬膜外穿刺针钝性分离腰脊神经后支。药物组患者采用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oland-Morris questionnaire,RMQ)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时患者疼痛评分和患者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本研究首次报道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松解组患者VAS得分明显低于药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1.1)vs.(4.0±1.3),P=0.013;(2.9±1.1)vs.(4.1±1.3),P<0.001]。同样,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松解组患者的RMQ得分、ODI得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松解组76例患者无麻木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腰椎小关节源性的腰痛症状和改善患者腰部功能状况,且操作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脊神经后支 神经松解治疗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对邻近运动节段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辛兵 李永刚 侯筱魁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为研究脊柱内固定对邻近关节突关节的影响,应用成年山羊20只,随机分长节段、短节段固定组和对照组,进行3个月、6个月的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近头侧2个邻近脊椎的关节突关节都出现了退变。长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 为研究脊柱内固定对邻近关节突关节的影响,应用成年山羊20只,随机分长节段、短节段固定组和对照组,进行3个月、6个月的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近头侧2个邻近脊椎的关节突关节都出现了退变。长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早期就出现了较严重的退变,而短节段固定后其退变程度较轻。研究认为内固定后邻近运动节段的高应力环境是其关节突关节退变的主要因素,并有可能导致邻近运动节段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不稳定 脊柱内固定 邻近运动节段
下载PDF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应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一 孔超 +1 位作者 鲁世保 张美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对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应力(Fs)的影响,并与腰椎融合术进行比较,为人工腰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的腰骶段(L2~S1)标本,将每具标本依次制作成L4/5。椎间盘完整... 目的研究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对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应力(Fs)的影响,并与腰椎融合术进行比较,为人工腰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的腰骶段(L2~S1)标本,将每具标本依次制作成L4/5。椎间盘完整(对照组)、L4/5椎间盘置换和L4/5椎间融合模型,并依次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将压力传感器置人1、4。关节突关节,以400N的恒定轴向载荷,士7.5Nm的力矩模拟生理状态下轴向、后伸和左右侧弯4种运动,分别测量3种模型在各种运动下L3/4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结果在模拟生理载荷的各种运动下,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与椎间盘完整组相比较,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腰椎间融合组相对于椎间盘完整组和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与正常腰椎相比无明显改变,而腰椎间融合术后,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则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 生物力学 腰椎 小关节应力 椎间融合
下载PDF
腰后关节紊乱症手法治疗机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章永东 蒋位庄 +2 位作者 周卫 李星 马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4-18,共5页
通过对53例腰后关节紊乱症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根据产生腰痛的原因,将该症分为关节周围型和关节内型。通过对10具尸体的100支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显微解剖观察,证明后关节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后内侧支,该神经的行程及通道存在多处... 通过对53例腰后关节紊乱症患者的临床分析,并根据产生腰痛的原因,将该症分为关节周围型和关节内型。通过对10具尸体的100支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显微解剖观察,证明后关节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后内侧支,该神经的行程及通道存在多处被挤压的因素,作者从神经解剖生理的角度探讨腰后关节紊乱的病机和手法治疗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后关节紊乱症 腰脊神经 手法 解剖学
下载PDF
腰后关节紊乱症与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关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章永东 蒋位庄 +2 位作者 周卫 李星 马达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4期5-7,10,共4页
作者通过对53例腰后关节紊乱症病人的临床分析,并根据产生腰痛的原因,将该症分为关节周围型和关节内型,通过对10具尸体的100支腰脊神经后内地支显微解剖观察,证明后关节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后内侧支,该神经的行程及通道存在... 作者通过对53例腰后关节紊乱症病人的临床分析,并根据产生腰痛的原因,将该症分为关节周围型和关节内型,通过对10具尸体的100支腰脊神经后内地支显微解剖观察,证明后关节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后内侧支,该神经的行程及通道存在多处被挤压的因素,作者从神经解剖生理的角度探讨腰后关节紊乱症的病机和手法治疗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后关节紊乱 腰脊神经 病机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周围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鹏 杨春 +3 位作者 蔡静桐 刘金生 徐国刚 姜苏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8期552-555,共4页
目的通过对腰部关节突关节周围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解剖观察,探讨去神经术中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的定位和靶点的选择。方法对5具尸体的腰部关节突关节区域进行局部解剖,观察关节突关节周围肌肉的配布情况、脊神经后支的分支情况,脊神经后... 目的通过对腰部关节突关节周围脊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解剖观察,探讨去神经术中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的定位和靶点的选择。方法对5具尸体的腰部关节突关节区域进行局部解剖,观察关节突关节周围肌肉的配布情况、脊神经后支的分支情况,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与上关节突、横突和关节突关节的关系,测量了骨纤维管的内侧开口、关节突关节囊和上关节突距棘突边缘连线的距离。结果关节突关节及周围结构的解剖显示,脊神经后支分出的内侧支紧贴上关节突和横突根部走行,不易探查和解剖;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从骨纤维管穿后,斜向内下方走行,较容易追踪。结论在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从骨纤维管穿后进行去神经操作可以提高去神经术操作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小关节炎 腰痛 脊神经后支内侧支 关节突关节 去神经术
下载PDF
X线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书力 李敏 +5 位作者 李少军 袁峰 童胜雄 田佳玉 胡焓 冯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在X线引导下行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81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 目的观察在X线引导下行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81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n=40)和阻滞组(n=41)。松解组在X线透视下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针钝性分离颈4、5脊神经后支,并注射镇痛混合液(倍他米松4 mg+利多卡因40 mg,以盐水稀释至6~12 mL,各点约3 mL)。阻滞组单纯采用颈4、5脊神经后支注射镇痛混合液治疗方法(药物同松解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1月及6月疼痛程度;评估术后6月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治疗后1周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松解组与阻滞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及6月,松解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月疗效评估,松解组(显著有效率93%)要明显优于阻滞组(显著有效率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时及术后3 d均未出现局部血肿、感染、区域麻木等并发症。结论 X线引导下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术可长期有效改善患者颈肩部疼痛,具有安全、远期效果理想等特点,是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 颈脊神经后支 松解 阻滞 颈肩痛
下载PDF
可视化四象限三级关节突成形法在经椎间孔入路内镜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明 赵劲民 +11 位作者 程浩 廖晖 赵志刚 郑勇 张莹 叶茂 鲁力 胡洁 刘海洋 徐勇峰 李晚林 黄国最 《骨科》 CAS 2020年第4期304-310,共7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四象限三级关节突成形法(lateral four quadrants three grade facet joint plasty, LQTP)在经椎间孔入路内镜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拟行经皮内镜下椎管减压术的55例病人,计... 目的探讨可视化四象限三级关节突成形法(lateral four quadrants three grade facet joint plasty, LQTP)在经椎间孔入路内镜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拟行经皮内镜下椎管减压术的55例病人,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28例采用可视化LQTP技术作关节突成形,纳入LQTP组;27例采用标准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行环锯椎间孔成形,纳入TESSYS组。按计划随访,并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测定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LQTP组和TESSYS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11.8±2.6)个月、(12.5±3.5)个月。两组均无椎间盘炎、血肿形成、切口及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LQTP组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明显少于TESSY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同时间点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LQTP组优2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6%(26/28);TESSYS组优16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为81.48%(22/2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1,P<0.001)。结论可视化侧路LQTP技术配合椎管内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与经典TESSYS技术比较,具有操作简化、切骨准确、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可视化 4象限 3级椎间孔成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