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下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黄立 李枝发 +3 位作者 刘万祥 黄民锋 闫乾 陈锋 《微创医学》 2023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探讨镜下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镜下融合技术治疗的20例单节段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镜下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镜下融合技术治疗的20例单节段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指标[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手术前后腰椎前凸角、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等。结果本组2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4.00±17.51)min,术中出血量为(76.75±14.35)mL;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6个月腰椎前凸角为(26.00±8.14)°,明显高于术前的(21.85±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为(9.65±3.25)mm,明显高于术前的(7.92±2.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0例、良9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00%。术后1周,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降钙素原水平较术前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白细胞计数、血沉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水平较术前及术后1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水平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个月,患者的ODI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降钙素原水平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A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无术后复发病例。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均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螺钉、连接棒松动、断裂,无融合器移位。结论镜下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融合 腰椎 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 疗效
下载PDF
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夏子茗 王润生 +3 位作者 徐敏 黄承军 苏正义 薛鸿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4期136-141,共6页
目的:观察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服用麻黄升麻汤,对照组术后给予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体温变化、... 目的:观察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服用麻黄升麻汤,对照组术后给予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体温变化、退热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术后第1天治疗组与对照组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热峰值出现在术后第2天,此后各组体温均值逐渐下降,治疗组体温均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两组退热疗效相比,治疗组为84.8%(28/33)、对照组为50.00%(17/3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30/33)、对照组为67.6%(23/34),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安全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能降低体温峰值、缩短术后发热时间,改善患者寒热错杂的临床症状,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术后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麻黄升麻汤 内伤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腰椎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忠海 王诗媛 +3 位作者 唐昊 马辉 张秋林 侯铁胜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的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双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的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双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1例,女7例;年龄41~62岁,平均50.2岁。分析内容包括:ODI指数、腰痛和下肢痛的VAS评分,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个月。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腰痛VAS评分术前(7.20±0.90)分,末次随访(1.50±0.90)分;下肢痛VAS评分术前(5.20±0.90)分,末次随访(1.10±0.80)分。ODI指数术前(52.50±5.90)%,末次随访(15.90±5.80)%。Coflex置入节段的DHI术前0.23±0.05,术后0.35±0.06,末次随访0.33±0.04,椎间隙高度未见明显丢失。Coflex置入节段的ROM术前(8.90±1.80)°,术后降至(8.30±1.90)°,末次随访(8.10±1.80)°,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Coflex置入节段活动度未见明显改变。L2-S1ROM术前为(20.20±5.60)°,术后(14.40±5.70)°,末次随访(15.50±5.20)°,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取得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这项技术优于多节段融合术。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下载PDF
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大伟 马远征 +2 位作者 胡明 罗展鹏 罗小波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65.0岁。病变节段:L3,4、L4,5、L5S17例,L2,3、L3,4、L4,5...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65.0岁。病变节段:L3,4、L4,5、L5S17例,L2,3、L3,4、L4,5、L5S13例,L3,4、L4,51例,L4,5、L5S12例。手术方法:椎管减压、Bioflex系统固定、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选择椎体间融合或不融合。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节段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椎间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术后经12~26个月随访,平均19.5个月。手术时间90~240min,平均183.4min,术中出血量400~1220ml,平均610.2ml。术前VAS为(7.8±1.3)分,术后为(2.3±0.9)分,末次随访为(2.1±0.8)分;术前ODI为(60.50±4.40)%,术后为(17.80±2.10)%,末次随访为(16.20±2.40)%。与术前比较,术后VAS、OD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ROM:整个腰椎和非融合节段活动度明显减低,邻近节段略增加。融合节段融合率95.0%(19/20)。结论:Bioflex系统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减压 动态固定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超 何勍 阮狄克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连续诊治的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4~71岁,平均62.2岁...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连续诊治的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4~71岁,平均62.2岁。患者临床表现包括慢性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及下肢麻木感。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中央椎管狭窄、无明显节段间不稳。其中L4,517例,L3,41例。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置入节段及相邻节段椎间曲度。根据VAS和ODI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4个月。无内置物移位、断裂,影像学测量显示术后Coflex置入节段中立位Cobb角(12.1±2.6)°较术前(14.8±3.2)°明显减少(t=2.61,P=0.03),但至随访时发现置入节段中立位Cobb角(14.9±4.1)°较术后有明显增加,可接近甚至达到术前的角度(t=1.39,P=0.65)。过伸过屈位测量显示Coflex置入可较好的限制置入节段的后伸运动范围(t=4.01,P=0.001),但可观察到置入节段过屈位运动范围较术前有所增加(t=2.57,P=0.02)。相邻上一节段中立位Cobb角术前(12.1±2.3)°、术后(12.3±3.2)°、随访时(11.9±3.0)°,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VAS评分(2.2±0.7)分较术前(4.9±1.1)分明显改善(t=2.95,P=0.02)。术前ODI评分为(56.5±14.2)%,随访时为(29.1±9.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02,P=0.02)。结论:从临床疗效来说,结合椎板减压Coflex置入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Coflex并不能有效维持其置入后中立位下所获得的相对后凸状态,但可较好的限制置入节段的后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减压 动态固定 脊柱非融合术
下载PDF
Dynesys系统结合PLIF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胡炯 陈哲 +1 位作者 曹延广 魏家森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982-987,共6页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例;年龄38-68岁,平均(56.38±11.63)岁。手术节段:L2-L516例(6例融合L4,5,10例融合L3,4、L4,5);L3-S130例(11例融合L5S1,19例融合L4,5、L5S1)。术后分别指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分析内容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节段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3.23±7.34)个月,术后3次随访腰痛、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融合手术节段术后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非融合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邻近非融合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时活动度增加(P〈0.05)。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ILF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中个体化选择。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预防邻近节段早期退变的发生,但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
下载PDF
棘突间植入物Coflex动态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迟晓飞 孙永新 +2 位作者 赵钢 吴汝舟 姜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棘突间植入物Coflex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短期疗效、应用指征及安全性。方法 2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Coflex内固定术。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估,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棘突间植入物Coflex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短期疗效、应用指征及安全性。方法 2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Coflex内固定术。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估,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5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6.6~9.5分(平均8.5分),术后0~5.2分(平均2.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31~84分(平均67分),术后0~63分(平均35分)。无内植物松动和脱落。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16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达88.9%。结论棘突间植入物Coflex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时近期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良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非融合性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间植入物 脊柱非融合技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固定装置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郑晓青 昌耘冰 +2 位作者 李梦远 何宇翔 郑秋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48,353,共6页
目的评价Coflex棘突间固定装置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随访期>5年的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5例,其中Coflex组54例,融合组6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JOA、ODI、VAS、SF-36评分;比较... 目的评价Coflex棘突间固定装置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随访期>5年的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5例,其中Coflex组54例,融合组6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JOA、ODI、VAS、SF-36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增加量、椎间隙高度丢失量及Pfirrmann分级评定。结果两组间临床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椎间活动度增加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椎间隙高度丢失量较Coflex组明显(P<0.01);融合组相邻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进展较Coflex组明显(P<0.05)。结论 Coflex植入术和融合术临床疗效相当,并能延缓影像学上的邻近节段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腰椎管狭窄症 非融合技术 邻近节段病变
下载PDF
棘突间动态稳定性系统在保留脊柱运动功能中的作用与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伍骥 张新和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69-272,共4页
脊柱融合(Fusion)是现代脊柱外科的通用技术,Al-bee首先将胫骨用于治疗脊柱结核已经有整整100年了[1],Hibbs首先把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畸形也有足足100年了。国外将融合技术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已经50年有余.国内也有近30年的... 脊柱融合(Fusion)是现代脊柱外科的通用技术,Al-bee首先将胫骨用于治疗脊柱结核已经有整整100年了[1],Hibbs首先把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畸形也有足足100年了。国外将融合技术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已经50年有余.国内也有近30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下载PDF
Coflex装置防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忠海 徐浩 +4 位作者 赵杰 张海龙 王聪 陈志明 侯铁胜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总结Coflex棘突间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短期疗效。方法对本组2008年以来应用Coflex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44~65岁,平均为50.2岁。行微创减压+Coflex植入者14例,行... 目的总结Coflex棘突间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短期疗效。方法对本组2008年以来应用Coflex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44~65岁,平均为50.2岁。行微创减压+Coflex植入者14例,行椎间融合内固定+融合节段上方Coflex植入术者4例。其中L3-4节段6例,L4-5节段12例。术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80~190min,平均120.5min。术后椎间隙高度得到恢复,末次随访高度未见明显丢失。VAS评分由术前的(7.9±1.1)分减至末次随访的(2.6±0.7)分,ODI由术前的(58.2±9.6)%减至末次随访的(26.8±3.4)%。在随访期间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恢复,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腰椎退行性疾患微创减压术后植入Coflex棘突间稳定装置,在腰痛、神经源性跛行以及患者满意度上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腰椎管狭窄 非融合 棘突间稳定装置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都芳涛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比较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6.5±8.5)岁;... 目的:比较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6.5±8.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6个月。X线片或CT影像学显示42例患者均为L4,5单节段病变,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8例。42例患者分别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非融合组,21例)和PLIF术(融合组,21例)进行治疗。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指数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至少10个月,非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8±3.7提高至24.6±4.6(P<0.01),ODI由术前65.8±7.5降低至25.6±5.1(P<0.01),L4,5节段活动度由术前4.2±0.7增加至5.3±0.6(P<0.01)。而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2±3.2提高至24.5±4.3(P<0.01),ODI由65.5±8.2降低至26.5±6.1(P<0.01),L4,5节段活动度丧失。非融合组手术时间(71.2±12.8)min、出血量(56.6±25.5)ml、术后住院天数(4.4±1.3)d同融合组手术时间(121.0±23.2)min、出血量(135.8±19.8)ml及术后住院天数(12.6±2.4)d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间未发现与Coflex装置本身的并发症。结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相比,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能够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下载PDF
儿童早发性脊柱侧弯的系统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隽 张学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早发性脊柱侧弯是儿童脊柱外科乃至儿童骨科治疗的难点,需要在术前进行详细检查,若存在其他畸形则需要联合相应学科进行评估。早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分为融合手术与非融合手术,需要根据病情和... 早发性脊柱侧弯是儿童脊柱外科乃至儿童骨科治疗的难点,需要在术前进行详细检查,若存在其他畸形则需要联合相应学科进行评估。早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分为融合手术与非融合手术,需要根据病情和儿童发育特点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不断调整,以达到系统化治疗的目的。其治疗目标不应是仅仅矫正脊柱畸形,维持正常脊柱和胸廓发育、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整体健康也必须纳入考虑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外科学 脊柱侧凸/治疗 脊柱融合术 系统性治疗 儿童
下载PDF
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与非融合固定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卫秀洋 董卫星 +3 位作者 陈勇忠 王金星 黄哲 邹仪强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融合与非融合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集49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两组,观察组21例使用弹性棒非融合固定术,对照组28例椎间融合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 目的:比较融合与非融合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集49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两组,观察组21例使用弹性棒非融合固定术,对照组28例椎间融合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高度。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16~34个月,平均26.7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上、下位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退变不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下位节段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减少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退变性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非融合术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 融合 非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手术小型化微创化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理想追求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常太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6期445-447,共3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椎间盘源性腰痛、退行性脊柱侧弯等一系列腰椎退变引起的具有腰痛和(或)腿痛的症候群。1934年Mixter和Barr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源性腰痛 微创化 小型化 退行性腰椎滑脱 退行性脊柱侧弯 治疗
下载PDF
成人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3
15
作者 黄卫国 海涌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 通过对Ⅱ、Ⅲ度成人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探讨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72例成人Ⅱ、Ⅲ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Ⅱ度滑脱52例,Ⅲ度滑脱20例;峡部裂性滑脱症24例... 目的 通过对Ⅱ、Ⅲ度成人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探讨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72例成人Ⅱ、Ⅲ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Ⅱ度滑脱52例,Ⅲ度滑脱20例;峡部裂性滑脱症2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8例;男18例,女54例;年龄39 ~ 78岁,平均60.2岁.所有患者均行减压、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固定、椎间或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以滑脱复位率作为评价腰椎滑脱复位的程度,分别是完全复位组29例,滑脱复位率100%;部分复位组38例,滑脱复位率82.5%;未复位组5例,滑脱复位率0.分别测出三组的术前滑移程度,术后滑移程度;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24 ~ 66个月,平均3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50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达88.89%.术后与术前VAS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滑移程度、腰椎滑脱复位率和临床疗效满意率,未复位组与完全复位组和部分复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间2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腰椎滑脱症复位程度越完全越有利于患者症状解除和明显改善,未复位组原位融合与完全复位和部分复位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腰椎滑移程度对远期腰椎融合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复位 未复位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端盖与无端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宏 卢一生 +5 位作者 张志敬 李玢 潘兵 许文根 邹庆 黄波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6期474-478,共5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端盖钛网与无端盖钛网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1-01-2014-01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术治疗的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端盖钛网组40例患者记为A组,无端盖钛网46例患者记为...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端盖钛网与无端盖钛网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1-01-2014-01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术治疗的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端盖钛网组40例患者记为A组,无端盖钛网46例患者记为B组。影像学评价指标为椎间高度,钛网沉陷率,融合节段前凸角度(Cobb角),颈椎曲度及钛网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为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结果 8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3月和1年。影像学测量:两组术后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月A组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A组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钛网沉陷率明显低于B组,而两组钛网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3月及1年两组JOA评分及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与钛网下沉距离比较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端盖钛网在术后维持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方面均优于无端盖钛网,端盖钛网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钛网沉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钛网 端盖 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治疗的发展及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贺尧 李凯 +2 位作者 赵胜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174-3183,共10页
背景:儿童脊柱侧凸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挑战之一,外科手术治疗尚没有满意的方法。目的:综述儿童脊柱侧凸外科治疗方法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展望儿童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治疗的发展。方法:以"Scoliosis,Infantile scolios... 背景:儿童脊柱侧凸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挑战之一,外科手术治疗尚没有满意的方法。目的:综述儿童脊柱侧凸外科治疗方法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展望儿童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治疗的发展。方法:以"Scoliosis,Infantile scoliosis,Juvenile scoliosis,fusionless surgery,spina limplant"为英文检索词,"脊柱侧凸,少儿型脊柱侧凸,青少年型脊柱侧凸,脊柱内固定器,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1至201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13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36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脊柱侧凸外科治疗主要方法中,撑开技术可以保证脊柱的生长但需要不断的后期延长,生长导向技术可以避免不断的延长手术,但脊柱的生长不能得到保证,也不能纠正脊柱的旋转畸形;而生长调节技术对脊柱畸形的纠正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对严重脊柱畸形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可生长三维矫形技术的动物实验证明既能保证脊柱的生长,同时能纠正脊柱的旋转,术后不需要不断地延长,理论上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需要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综述 脊柱侧凸 少儿型脊柱侧凸 青少年型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 脊柱内固定器 生长棒系统 纵向可延伸式钛肋假体 生长导向技术 生长调节技术 可生长三维矫形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疗效分析
18
作者 孟勇 于永林 +2 位作者 信效堂 陈聪 兰海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5期540-542,共3页
目的评价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对腰椎融合手术后急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准备接受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为2组:布洛芬加阿片类药物组(芬必得组)和塞来昔布加阿片类药物组(塞来昔布组)。塞来昔布组患者术前8 h口服... 目的评价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对腰椎融合手术后急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准备接受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为2组:布洛芬加阿片类药物组(芬必得组)和塞来昔布加阿片类药物组(塞来昔布组)。塞来昔布组患者术前8 h口服塞来昔布片200 mg,术后1~5 d每12 h口服200 mg;芬必得组术前8 h服用维生素C 100 mg,术后6 h服用芬必得900 mg,之后1~5 d每12 h服用900 mg。两组均在术后第1天采用PCA装置给予芬太尼镇痛以及术后2~5 d改为口服奇曼丁镇痛。术后两组病人均应用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于术后4、8、12、16、24、36、72、96 h行VAS评分评估手术后镇痛效果,并记录PCA药物用量。结果在术后8 h以内及手术后96 h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72 h,芬必得组VAS评分较塞来昔布组更低(P<0.05)。术后1~8 h芬太尼用量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24 h芬必得组芬太尼用量较小(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口服奇曼丁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5 d芬必得组奇曼丁用量更小(P<0.05)。术后1~5 d两组恶心、呕吐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融合手术后短期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辅助镇痛,镇痛疗效优于塞来昔布,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胃肠道副反应未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术后疼痛 布洛芬 非甾体抗炎药
下载PDF
减压及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减压及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0例,采用腰后路有限减压、固定、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 目的:探讨减压及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0例,采用腰后路有限减压、固定、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5.89±26.72)min,术中出血量为(413.61±35.28)min、卧床时间为(3.51±1.28)d、住院时间为(19.78±3.27)d。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后路有限减压、固定、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椎管狭窄 腰后路有限减压 非融合动态稳定术
下载PDF
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立祥 陈迎春 +2 位作者 张亘瑷 姚琦 侯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123-4129,共7页
背景: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可以用来保留椎体运动节段,减少椎体相邻节段的退变。目的:探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中期疗效和稳定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的18例退行性腰椎疾... 背景: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可以用来保留椎体运动节段,减少椎体相邻节段的退变。目的:探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中期疗效和稳定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的18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男11例,女7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5岁。应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应用过屈过伸位X射线测量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后腰椎间盘和相邻间盘活动度。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0-45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前7.1-9.4分,平均得分8.3分,内固定治疗后0-3.1分,平均得分1.5分,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为81.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前35-81分(平均60分),内固定治疗后0-45分(平均22分),功能障碍恢复率为63.3%。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治疗后1例出现松动,1例出现下肢神经症状一过性加重,3个月后逐渐缓解。腰椎间盘在内固定后平均活动度为5.3°。后路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中期临床症状恢复良好,说明该系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非融合性固定方法,但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尚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后路动态稳定系统 非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退行性变植入物 椎管狭窄 滑脱 疼痛 脊柱融合 椎弓根螺钉 相邻节段退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