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肋骨畸形及其对肺功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曹隽 郭东 +4 位作者 孙琳 张学军 孙保胜 祁新禹 白云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情况与脊柱畸形、肋骨畸形之间的关系,分析肺功能受损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和脊柱畸形、肋骨畸形情况,分析肺功能结果与脊柱侧弯和肋骨畸形等相关影像学因... 目的: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情况与脊柱畸形、肋骨畸形之间的关系,分析肺功能受损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和脊柱畸形、肋骨畸形情况,分析肺功能结果与脊柱侧弯和肋骨畸形等相关影像学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不同程度下降,均为限制性改变;Cobb 角与肺功能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VCmax%)存在相关性(P <0.01);去除 Cobb 角因素,胸段组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低于胸腰段组(P <0.01);203例中,肋骨畸形的发生率约45.8%,其中合并肋骨缺如26例,肋骨融合56例,肋骨缺如与融合11例;合并连续3根以上肋骨融合的患者25例,其肺功能较非合并严重肋骨畸形的患者差(P <0.05)。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肺功能不同程度降低,侧弯越严重,累计胸廓畸形的范围越大,尤其是合并广泛肋骨畸形时,其降低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肋骨/畸形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不同年龄先天性脊柱侧凸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建伟 仉建国 +2 位作者 王升儒 张延斌 杨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5岁以下与5~10岁单个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10岁以下单发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3例,根...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5岁以下与5~10岁单个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10岁以下单发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3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婴幼儿组(≤5岁)35例,儿童组(6~10岁)25例。两组均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植骨融合术。通过复习病历及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全脊柱正侧位 X 光片,记录手术时间、融合节段、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冠状面节段性 Cobb 角、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矢状面节段性后凸角。结果患儿术后均获得规律随访,随访时间:婴幼儿组平均65.0(29~127)个月,儿童组平均80.3(32~14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出血量:婴幼儿组285.8(100~700)mL,儿童组512.6(80~1400)mL。融合节段数:婴幼儿组平均3.3(2~7)个,儿童组平均4.9(2~11)个。术前冠状面节段性侧凸 Cobb 角:婴幼儿组平均37.9°(21°~71°),儿童组平均45.8°(25°~94°)。不同年龄组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术前冠状面节段性 Cobb 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矢状面后凸角、术后及末次随访冠状面 Cobb 角、术前及术后冠状面及矢状面畸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婴幼儿组采用短节段融合比例与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1% vs 28%,P <0.05)。婴幼儿组有2例围手术期及随访过程中发生并发症(椎弓根骨折1例,术后畸形失代偿行翻修术1例),儿童组有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7% vs 4.0%,P >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是治疗完全分节的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术后及随访效果。但与婴幼儿组相比,儿童组畸形重,术中需要融合的节段更多,创伤更大;建议对于具有生长潜力的非嵌合型半椎体畸形,应在患儿能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柱、脊髓畸形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林 俞兴 +3 位作者 郑大滨 曹旭 毕连涌 曲弋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特征及与脊柱、脊髓畸形的相关性和治疗适应证。方法1989年10月~2003年7月收治脊髓栓系综合征321例。应用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手术年龄与术后功能改善的关系。比较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术中所见和随访...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特征及与脊柱、脊髓畸形的相关性和治疗适应证。方法1989年10月~2003年7月收治脊髓栓系综合征321例。应用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分析手术年龄与术后功能改善的关系。比较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术中所见和随访结果。结果321例患者中,294例合并有腰骶段脊柱裂,85例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弯,114例合并硬膜内或外脂肪瘤,76例合并脊髓空洞,63例合并脊髓纵裂,4例合并双重脊髓。主要术式包括:椎板切除、脊髓及神经根粘连松解、终丝切断、脂肪瘤切除、纵隔切除、硬膜重建。对先天性脊柱畸形同时行脊柱后路植骨融合加内固定78例,未行内固定而单纯行植骨融合34例。结论神经症状改善程度与手术年龄相关,年龄越小,改善越明显;肢体运动感觉障碍、上神经源性膀胱和脊柱变形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而下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和足部畸形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裂 隐性/并发症 脊柱/畸形
下载PDF
Ⅰ期后入路楔形切除术治疗低龄儿童半椎体畸形 被引量:2
4
作者 宿玉玺 谢艳 +4 位作者 覃佳强 南国新 王忠良 蔡文全 张德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 CD 三维矫形系统在矫正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方法、意义、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处理。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我们应用 CD 系统矫治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27例,其中单纯性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凸12例... 目的:探讨 CD 三维矫形系统在矫正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方法、意义、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处理。方法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我们应用 CD 系统矫治低龄儿童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27例,其中单纯性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凸12例,半椎体合并脊柱侧、后凸15例。27例中,合并蝴蝶椎等复杂分节不良畸形6例,合并单侧肾脏缺如1例。术前冠状面侧凸 Cobb 角24°~45°,平均32°;矢状面脊柱后凸 Cobb 法0°~21°,平均15.5°,旋转畸形为Ⅰ~Ⅲ度。年龄1岁10个月至5岁8个月。手术均采用后路融合,固定点为需切除的病变椎上下椎体,若遇上下椎体有畸形不宜植钉,则适当上或下移一椎体。先固定凹侧,楔形切除半椎体附件及椎体,凸侧加压,钉棒系统固定。结果所有患儿术后经1~3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冠状面畸形为5°~15°,平均11.5°,平均矫正率为64.1%;矢状面胸椎后凸0°~10°,平均6°,旋转畸形矫正。1例出现断钉1枚,但无症状及矫正丢失。无一例术后出现截瘫,无断棒及钉拔出等并发症。10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痛现象,经对症处理后3~7 d 内明显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15例术后出现10°以上代偿性侧弯,支具矫正后逐渐重新建立躯干平衡。结论后入路切除半椎体,畸形外观改善明显,脊柱侧后凸程度明显减轻,但要彻底切除半椎体上下生长板,减少凸侧生长点,防止复发;同时切除对侧附件,达到楔形截骨的效果,才能使矫形无张力,不易出现“拔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内固定器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应用超声骨刀辅助截骨矫形治疗儿童半椎体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浩 张学军 +5 位作者 祁新禹 郭东 白云松 曹隽 姚子明 陈亚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81-386,共6页
目的初步评估应用超声骨刀(ultrasonic bone curette,UBC)辅助截骨矫形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发半椎体畸形患儿资料。为控制信息偏... 目的初步评估应用超声骨刀(ultrasonic bone curette,UBC)辅助截骨矫形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发半椎体畸形患儿资料。为控制信息偏倚,选择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的病例,符合标准的病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UBC切除半椎体分为UBC组和非UBC组,其中UBC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3~67个月(平均36.0±7.7个月);非UBC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2~68个月(平均40.2±8.2个月)。记录手术时间(min)、手术前后侧凸Cobb角(°)、手术前后红细胞计数(10 12/L)及血红蛋白(g/L),并统计胸膜、神经根、硬膜、脊髓损伤情况,计算术后红细胞计数下降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脊柱侧凸矫正率。结果UBC组与非UBC组相比,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1.301,P>0.05),UBC组术后红细胞下降率明显低于非UBC组(t=2.279,P<0.05),UBC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显著低于非UBC组(t=2.367,P<0.05),两组脊柱侧凸矫正率无统计学差异(t=0.569,P>0.05)。两组各出现1例胸膜损伤,均未出现神经根、脊髓及硬膜损伤。结论在治疗儿童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方面,应用超声骨刀截骨与传统截骨方法在矫正效果、手术时间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术中出血量相对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神经外科手术 外科器械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小儿脊柱矫形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学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祁新禹 张学军 +3 位作者 白云松 孙琳 孙保胜 于凤章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7,共5页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小儿脊柱矫形术中的应用及免疫学改变。方法选取1999~2004年123例脊柱矫形患儿,按照融合材料不同分为3组:第1组48例,为自体骨植骨患儿;第2组64例,为以自体骨为主、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融合的患儿,其中自...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小儿脊柱矫形术中的应用及免疫学改变。方法选取1999~2004年123例脊柱矫形患儿,按照融合材料不同分为3组:第1组48例,为自体骨植骨患儿;第2组64例,为以自体骨为主、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融合的患儿,其中自体骨量大于60%;第3组21例,为以同种异体骨为主、自体骨混合植骨融合的患儿,其中异体骨量大于60%。观察和分析术后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放射及同位素检查结果。结果第1组、第2组无明显排异反应;第3组3例出现早期排异反应(经病理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测证实),包括高热、局部无菌性渗出、C-反应蛋白(CRP)持续升高,病理检查见局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新骨形成,骨膜反应不明显,免疫学检测显示CD^4+明显升高,CD^4+/CD^8+明显升高。3组骨痂形成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量同种异体骨移植可引起早期免疫排斥反应,将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应用可减少排斥反应,并能得到较牢固的融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移植 同种/免疫学 脊柱/畸形 儿童
下载PDF
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136例的临床特征及骨嵴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曹隽 孙琳 +5 位作者 孙保胜 张学军 李承鑫 祁新禹 于凤章 潘少川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骨嵴在椎管内的形态、节段、位置等形态学特点,提出新的纵裂分型方法,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Ⅰ型及...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骨嵴在椎管内的形态、节段、位置等形态学特点,提出新的纵裂分型方法,以期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Ⅰ型及Ⅱ型脊髓纵裂在胸腰段的发生率最高,腰段及胸段次之,颈段较少;Ⅰ型脊髓纵裂中椎管内骨嵴的发生节段以腰段最多,其次为胸腰段及胸段,颈段罕见.骨嵴以贯通型多见,存在腹侧型及背侧型,但数量较少.结论 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常合并脊髓纵裂畸形,完善术前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脊髓纵裂及骨嵴的形态特点,根据骨嵴在椎管内背侧、腹侧或是否贯通进行分类,对脊髓纵裂的病情评估及手术方法 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脊髓 椎管闭合不全
下载PDF
经后路切除治疗儿童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白云松 张学军 +5 位作者 祁新禹 郭东 孙琳 孙保胜 李承鑫 于凤章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69-170,19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儿童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疗效及经验。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我们收治的13例腰骶部半椎体畸形患儿的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中,应用髂骨钉和髂骨钩固定5例,术后脊柱侧弯控制不... 目的探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儿童腰骶部半椎体畸形的疗效及经验。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我们收治的13例腰骶部半椎体畸形患儿的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中,应用髂骨钉和髂骨钩固定5例,术后脊柱侧弯控制不理想,骨盆倾斜纠正不明显,出现如脱钩、髂骨钉移位等并发症;采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后腰骶椎弓根钉固定8例,脊柱畸形及骨盆、躯干倾斜矫形效果满意,且维持矫形的效果相对稳定,并发症少。结论小儿腰骶部畸形需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后路半椎体切除、腰骶椎弓根钉固定的方法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手术 脊柱 畸形 脊柱弯曲 外科学 脊柱后凸 外科学 腰椎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非融合技术矫正儿童胸椎前凸
9
作者 白云松 张学军 +3 位作者 曹隽 郭东 祁新禹 刘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75-276,280,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转棒非融合技术,矫正儿童胸椎前凸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收治的39例胸椎前凸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儿术后均随访8个月至8年,随访过程中X线检查显示矫正角...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转棒非融合技术,矫正儿童胸椎前凸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收治的39例胸椎前凸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儿术后均随访8个月至8年,随访过程中X线检查显示矫正角度一直保持术后矫正效果,无椎弓根切割,无神经损伤,无一例出现侧凸畸形。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转棒非融合技术矫正儿童胸椎前凸,手术方式容易推广,短期效果可靠,避免了前路开胸手术对肺功能的损伤,降低了开胸手术带来的风险,减少了二次手术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加快了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脊柱/畸形 矫形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凸侧短段固定凹侧生长棒技术治疗小儿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弯
10
作者 祁新禹 张学军 +3 位作者 白云松 郭东 曹隽 刘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椎弓根钉结合凸侧短段固定凹侧生长棒技术治疗小儿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弯的结果及初步经验。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我们收治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弯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平均随访时...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椎弓根钉结合凸侧短段固定凹侧生长棒技术治疗小儿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弯的结果及初步经验。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我们收治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弯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平均随访时间1.1年。根据放射学表现确定其中10例为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弯,行椎弓根钉凸侧固定凹侧生长棒技术治疗。结果脊柱侧弯冠状面及矢状面矫形率分别为55%和30%。随访中丢失角度为冠状面5°、矢状面3°。3例出现了脑脊液漏,继续撑开能维持矫正效果。结论应用椎弓根钉结合凸侧固定凹侧生长棒技术治疗小儿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畸形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