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logical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midline lumbar fusion on sagittal lumbar-pelvic parameters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Yue-Tian Wang Bing-Xu Li +2 位作者 Shi-Jun Wang Chun-De Li Hao-Lin Su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35期12880-12889,共10页
BACKGROUND Improving the sagittal lumbar-pelvic parameters after fusion surgery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clinical outcomes.The impact of midline lumbar fusion(MIDLF)on sagittal lumbar-pelvic alignment for the manage... BACKGROUND Improving the sagittal lumbar-pelvic parameters after fusion surgery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clinical outcomes.The impact of midline lumbar fusion(MIDLF)on sagittal lumbar-pelvic alignm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s is still unknown.AIM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short-segment MIDLF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on sagittal lumbar-pelvic parameters.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63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s who underwent single-segment MIDLF or MIS-TLIF.The imaging data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before surgery and at the final follow-up.The radiological sagittal parameters included the lumbar lordosis(LL),lower LL,L4 slope(L4S),L5 slope(L5S),L5 incidence(L5I),L1 axis and S1 distance(LASD),pelvic incidence(PI),pelvic tilt(PT),sacral slope(SS),and PI-LL mismatch(PI-LL).Additionally,the clinical outcomes,including lower back and leg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VAS)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scores,were also analyzed.RESULTS In both groups,LL and Lower 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while L5I and LAS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the final follow-up compared to that recorded prior to operation(P<0.05).In the MIDLF group,L4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recorded prior to operation(P<0.05),while the mean 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P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recorded prior to operation(P<0.05).In the MIS-TLIF group,SS slightly increased and the mean PT value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recorded prior to operation,but without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However,the PI-LL in both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that recorded prior to operation(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agittal lumbar-pelvic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rior to operation and at the final follow-up(P>0.05).In addition,the change in sagittal lumbar-pelvic parameter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except forΔLASD within the two groups(P>0.05).The mean lower back and leg pain VAS and ODI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ree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at the final follow-up.Though the mean ODI score in the MIDLF group three months after surgery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S-TLIF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final follow-up.CONCLUSION Short-segment MIDLF and MIS-TLIF can equally improve sagittal lumbar parameters such as LL,Lower LL,L5I,and LAS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However,MIDLF had a larger impact on pelvic parameters than MIS-T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body fusion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agittal lumbar-pelvic parameters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
2
作者 袁建军 李广 +3 位作者 张权 任志帅 刘岩 田融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9,152,共6页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下腰痛分为腰痛组和非腰痛组。腰痛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36±8.65)岁。非腰痛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6.81±8.0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术后持续性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与VAS、JOA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价值。结果 腰痛组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发生率(47.06%、23.53%)高于非腰痛组(15.38%、1.92%);腰痛组术后3个月VAS、PT高于非腰痛组,JOA评分、LL、SS低于非腰痛组,ΔVAS、ΔJOA、ΔLL、ΔPI、ΔPT、ΔSS小于非腰痛组(P<0.05);DLD患者ΔLL、ΔPT、ΔSS均与ΔVAS、ΔJOA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ΔPI与ΔVAS、ΔJOA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ΔLL、ΔPT、ΔSS均为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影响因素(P<0.05);ΔLL、ΔPT、ΔSS预测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6、0.825、0.731;与ΔLL、ΔPT、ΔSS单独预测比较,ΔLL、ΔPT、ΔSS联合预测的AUC(0.939)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均>0(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DLD患者腰椎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且在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持续性下腰痛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 相关性分析 预测
下载PDF
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汪剑晖 冯家琪 +1 位作者 曾鹏程 周光进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100-104,共5页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 目的基于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评价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8月收治的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浮针治疗,治疗前后行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和侧位X线检查。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序列。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MRI轴向图像上C 3~7上终板的浅伸肌面积(SEA)和深伸肌面积(DEA)。测量并分析DEA与相应的颈椎体面积(CBA)之比。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及颈后伸肌肌容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颈后伸肌肌容积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和颈椎功能(JOA)评分及疗效的关系。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差异显著,C 2~7 SVA和C 7 S明显减小,而C 0~2 Cobb角和C 2~7 Cobb角均明显增大。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DEA/CBA比值明显增加,其中,差异最为显著的指标为C 3、C 4、C 5;C 3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r=-0.380)和C 7 S呈弱负相关(r=-0.322),且C 4水平DEA/CBA比值与C 2~7 SVA、C 7 S呈中度负相关(r=-0.489,r=-0.477)。SEA/CBA比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呈无或极弱相关。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颈后伸肌肌容积及颈椎矢状位参数与JOA评分、疗效均呈正的强或中相关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浮针 颈后伸肌肌容积 颈椎矢状位参数 相关性
下载PDF
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改变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心愉 周红海 +6 位作者 姜宏 马智佳 苏少亭 林泽宏 田君明 陈龙豪 刘柏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0-1335,共6页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究尚少,测量数据也多从数字化X射线摄影或CT中获取,而从MRI中测量的腰骶矢状面参数与L_(5)/S_(1)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相关性报道则较少见。目的:观察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应改变,筛选出椎间盘重吸收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具有完整MRI影像资料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单纯接受非手术治疗L_(5)/S_(1)突出节段发生重吸收现象。MRI测量冠状面上的最大突出层面的突出面积、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α)、L_(5)/S_(1)椎间盘角(β)、椎间隙高度、腰骶关节角、骶骨平台角、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将腰骶矢状面参数在R软件中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再将显著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参数之间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共计57例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患者症状及影像学特征都在很大程度上较治疗前明显缓解;②治疗前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分型为1级4例,2级29例,3级24例,经治疗后变为1级48例,2级9例;③随机森林模型提示椎间隙高度、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在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中变化显著,而其变化显著性排序为腰椎曲线指数>椎间隙高度>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④治疗后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间盘角、椎间隙高度、下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骶关节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腰椎曲线指数是突出椎间盘重吸收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而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是临床常用的描述腰椎曲度变化的参数,说明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与腰椎曲度变化存在相关性,提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可通过改善或恢复紊乱的腰椎曲度进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吸收 腰骶矢状面参数 腰椎曲度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旋 边卫国 +4 位作者 邱洪波 靳国栋 郭菲 张琳娟 韩学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小关节源性腰痛且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观察组)的临...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小关节源性腰痛且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腰椎X射线片检查的5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基于X射线片测量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骶骨骨盆角(SPI)、骶骨骨盆后角(SPPA)。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小关节源性腰痛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PI、LL、SPI、SP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PT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SS大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T、SS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相关(P<0.05)。术前PT和SS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敏感度分别为50.00%、73.30%,特异度分别为88.00%、78.00%。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T和SS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95%CI:0.595~0.822)和0.775(95%CI:0.673~0.877)。结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SS明显较大,PT明显较小。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腰痛症状,且不影响腰椎和骨盆的矢状位平衡;术前PT、SS与小关节源性腰痛具有相关性,二者在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置换术 腰椎骨盆矢状位平衡 影像学参数 小关节源性腰痛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融合装置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管减压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杭岭 宋娜 +3 位作者 徐大霞 李宗欢 张志 张景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75-5381,共7页
背景:颈前路手术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逐渐被关注,目前对于双节段颈椎病的术式选择缺乏明确可行的临床指南,寻求最适合的固定方式更有益于此类型患者。目的:对比颈前路减压不同融合装置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矢状位参... 背景:颈前路手术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逐渐被关注,目前对于双节段颈椎病的术式选择缺乏明确可行的临床指南,寻求最适合的固定方式更有益于此类型患者。目的:对比颈前路减压不同融合装置对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4例,全部患者均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融合治疗,根据椎间融合装置的不同分为2组,零切迹组(zero-p组)纳入患者23例,钛板联合cage组(cage组)纳入患者21例。所有患者术前完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颈椎CT及MRI检查,末次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手术前后于X射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包括颈椎前凸角(C2-7 Cobb角)、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病椎局部前凸角和T1倾斜角。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椎间融合以及术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评估患者日本骨科学会颈椎评分。计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值并对比其差异。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zero-p组手术时间较cage组短,术中出血量较cage组少,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age组术后吞咽障碍发生率(7/21,33%)高于zero-p组(3/23,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相同,均骨性融合;组内比较发现两组颈椎矢状位参数指标均较术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末次随访时各矢状位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C2-7 Cobb角、T1倾斜角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zero-p组病椎局部前凸角变化值较cage组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融合过程中使用zero-p与钛板联合cage均能有效改善颈椎矢状面平衡,钛板联合cage椎间融合可以更好地重建患者颈椎前凸曲度,对于融合装置的选择还应综合考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 椎间融合 zero-p 钛板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云霄 黄承兰 +5 位作者 侯俞彤 姚远 赵宇 许苑晶 杨泽政 王金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79-3884,共6页
背景: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一般存在颈椎曲度改变、颈肩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及力量下降。目的:探讨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门诊中心... 背景:退行性颈椎病患者一般存在颈椎曲度改变、颈肩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及力量下降。目的:探讨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门诊中心收治的50例退行性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剔除颈椎X射线侧位片不符合测量条件的10例,拍摄颈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Borden值、C_(2-7)Cobb角,并测量双侧上束斜方肌中点和C5-6棘突间旁1 cm处的疼痛阈值;分析退行性颈椎病矢状位曲度参数与颈肩部肌肉痛阈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颈椎病矢状位曲度Borden值与左侧斜方肌上束痛阈、右侧斜方肌上束痛阈、C5-6棘突间旁左侧1 cm痛阈呈中等正相关关系(r=0.498,P<0.01;r=0.448,P<0.05;r=0.405,P<0.05),与C5-6棘突间旁右侧1 cm痛阈呈弱正相关关系(r=0.322,P<0.05);②C_(2-7)Cobb角与左侧斜方肌痛阈呈弱正相关关系(r=0.355,P<0.05),与右侧斜方肌痛阈、C5-6棘突间旁两侧1 cm痛阈不存在相关性;③颈肩部肌肉痛阈内部之间存在相关性,左右侧肌肉之间的痛阈及左右侧肌肉之内的痛阈皆存在高度相关性,提示颈肩部肌肉具有一致性,可能与颈肩部动作协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椎病 颈椎矢状位参数 Borden值 C_(2-7)Cobb角 疼痛阈值 颈部疼痛 相关性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滑脱复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间隙完全塌陷型Ⅱ~Ⅲ度L5峡部裂性滑脱的疗效
8
作者 蔡峰 冯煜 +2 位作者 汪凌骏 顾勇 陈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9-825,共7页
目的:观察滑脱复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椎间隙完全塌陷型Ⅱ~Ⅲ度L5峡部裂性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滑脱复位PLIF治疗的49例椎间隙完全塌陷型Ⅱ~Ⅲ度L5滑脱患者的临床和影... 目的:观察滑脱复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椎间隙完全塌陷型Ⅱ~Ⅲ度L5峡部裂性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滑脱复位PLIF治疗的49例椎间隙完全塌陷型Ⅱ~Ⅲ度L5滑脱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2例,女性27例,年龄58.0±9.8岁。术后随访31.2±6.9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2年腰部和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移程度、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L1-L5前凸角(L1-5 L)和L5-S1前凸角(L5-S1 L)等参数。术前和术后2年以Hresko线Y=(0.844835X)+25.021为界评估骨盆平衡状态。以SS为纵坐标Y,PT为横坐标X,每一个病例对应一个散点,49个病例构成散点图。散点位于Hresko线上方,对应的病例为骨盆平衡状态,位于Hresko线下方,则对应的病例为骨盆失衡状态。结果:4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暂时性腿痛,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时出现骶骨螺钉断裂,查CT示L5/S1节段已骨性融合,取出内固定,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复查时患者无明显腰腿痛。术后1个月及术后2年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术前和术后PI无明显差异(P>0.05)。SS从术前的41.6°±4.1°增加到术后2年的43.7°±4.5°(P<0.05),LL从术前的45.1°±9.8°增加到术后2年的52.2°±7.8°(P<0.05),L5-S1 L从术前的8.7°±2.6°增加到术后2年的21.8°±4.3°(P<0.05)。SP从术前54.3°±8.4°下降到术后2年的9.4°±3.1°(P<0.05),PT从术前18.3°±3.7°下降到术后2年的16.7°±4.0°(P<0.05);L1-5 L从术前36.5°±8.3°下降到术后2年的31.4°±6.7°(P<0.05)。术前骨盆平衡31例,骨盆失衡18例;术后2年骨盆平衡42例,骨盆失衡7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椎间隙完全塌陷型Ⅱ~Ⅲ度L5滑脱患者,复位联合PLIF可改善骨盆失衡状态,减少脊柱-骨盆代偿,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峡部裂 椎间隙塌陷 复位 椎间融合 矢状面参数
下载PDF
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杜万里 王一 +7 位作者 王澜洁 廖世川 夏姣 李曰文 李涛 文江 谢一飞 戴国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对破裂性腰椎间盘突出(ruptu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患者矢状面平衡参数、疼痛、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0月—2020年3月389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对破裂性腰椎间盘突出(ruptu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患者矢状面平衡参数、疼痛、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0月—2020年3月389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37例(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和观察组252例(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疼痛情况、腰部功能障碍、生活质量,12个月后随访,比较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1、2周及治疗后12个月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ODI指数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及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及治疗后12个月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SS、LL较治疗前升高(P<0.05),PT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PI变化及对照组各项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S、LL高于对照组(P<0.05),P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期间以及治疗12个月后,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郑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在近期和远期均能减轻RLDH患者腰部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并改善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非手术疗法 腹式呼吸训练 矢状面平衡参数
下载PDF
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迪 季雨晴 秦绪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4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 目的分析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4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病情转归良好组(n=211,JOA改善率>50%)、不良组(n=38,JOA改善率≤50%)。比较两组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受累节段数量、脊髓水肿/变性、C2~7 Cobb角、C1~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C2~7 SVA、T1倾斜角(T1S)、椎间孔宽度、T1倾斜角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1S-CL)、节段前凸(SL)],Pearson分析C2~7 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关系,偏相关性分析术后6个月JOA评分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术后病情转归价值。结果不良组脊髓水肿/变性患者占比、T1S、T1S-CL高于良好组,C2~7 Cobb角、椎间孔宽度低于良好组(P<0.05);T1S、T1S-CL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呈负相关,C2~7 Cobb角、椎间孔宽度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脊髓水肿/变性、C2~7 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均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相关(P<0.05);脊髓水肿/变性、C2~7 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预测病情转归AUC分别为0.647、0.797、0.802、0.767、0.750,各参数联合预测AUC为0.913,敏感度为94.74%,特异度为78.67%。结论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可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预测评估中,临床可通过其制定术前手术方案,以改善术后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颈椎矢状面参数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病情转归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颈椎旋提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善作用观察
11
作者 古远莉 麦卓恒 +1 位作者 王海铃 张盛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062-2068,共7页
【目的】观察颈椎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ivical spondylopathy,NTCS)后颈椎正侧双斜位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上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结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探究颈椎... 【目的】观察颈椎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ivical spondylopathy,NTCS)后颈椎正侧双斜位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上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结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探究颈椎矢状位参数在评估NTCS疗效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推拿科门诊收治的36例NT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持续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颈椎正侧双斜位DR上的矢状位参数[颈椎2-7矢状位偏移(C2-7 SVA)、胸1倾斜角(T1S)、颈倾斜角(NT)、胸廓入口角(TIA)]的变化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疼痛程度VAS评分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前,2组患者的C2-7 SVA、T1S、NT、TIA等颈椎矢状位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C2-7 SVA、T1S、TI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NT改善不明显(P>0.05);对照组的各项颈椎矢状位参数值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对C2-7 SVA、T1S、TIA等颈椎矢状位参数值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2组患者治疗后的N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前,疼痛程度VAS评分与C2-7 SVA、T1S、NT、TIA无相关性(P>0.05);C2-7 SVA与NT呈负相关(r=-0.502,P<0.05);T1S与NT呈正相关(r=0.601,P<0.05)。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与C2-7 SVA呈负相关(r=-0.362,P<0.05),与TIA呈正相关(r=0.476,P<0.05);C2-7 SVA与NT呈正相关(r=0.928,P<0.05);T1S与TIA呈正相关(r=0.623,P<0.05)。【结论】(1)颈椎旋提手法、颈椎牵引均可以缓解NTCS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调整颈椎矢状位参数,但相比较而言,颈椎旋提手法治疗NTCS的疗效更加显著;(2)NTCS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旋提手法 牵引 颈型颈椎病 疼痛程度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变化
12
作者 张仕霖 雷飞 +5 位作者 袁浩 郑礼鹏 陈赞 刘玉熙 王明朗 冯大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54-4859,共6页
背景: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未得到充分纠正,而这种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状态可能是造成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失平衡状态下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其改变与患者临床... 背景: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颈椎矢状位平衡未得到充分纠正,而这种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状态可能是造成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失平衡状态下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及其改变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探究手术纠正患者矢状位失平衡从而改善患者后期临床疗效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5例,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1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10%)且都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周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VA)将患者分为Ⅰ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5 mm,n=27)、Ⅱ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5 mm,且≤10 mm,n=19)、Ⅲ型失衡组(C2-7 SVA失衡量>10 mm,n=12)、未失衡组(C2-7 SVA位于正常范围,n=67)。比较术后各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像学矢状位平衡参数C2-7 Cobb角、C2-7 SVA值、颈倾斜角、T1倾斜角、胸廓入口角的变化,探究患者后期临床疗效与术后颈椎矢状位失平衡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无感染,随访时间大于1年;②术前症状评分、术后1周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C2-7 SVA较术前降低,较术后1周上升(P<0.05);C2-7 Cobb角较术前增加(P<0.05);颈倾斜角较术前降低(P<0.05);③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量与C2-7 SVA变化量呈现正相关(P<0.05);④提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术后颈椎矢状位失平衡越严重的患者,后期疗效越差;颈椎病患者术后持续的矢状位失平衡是导致患者后期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临床医生更应重视术前、术中对颈椎矢状位平衡的纠正,在术前根据矢状位平衡参数制订个性化手术策略及方案,并在术中纠正C2-7 SVA至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矢状位参数 矢状位失衡 临床疗效
下载PDF
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13
作者 何守玉 闵继康 +2 位作者 李海东 张强华 戴季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脊柱后凸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下载PDF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C7倾斜角、C2-C7 SVA和颈椎曲度变化及其意义
14
作者 李祖昌 蒋继乐 +1 位作者 何达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纳入行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并完成长期随访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4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测量中立位及动力位的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7S,C7 Slop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2-C7 SVA)和颈椎曲度(CL,C2-C7 Cobb角)];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功能(NDI评分)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轴向症状、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根据颈椎X线片检查中测量的动力位矢状面参数值及手术前后变化值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与低值组手术后JOA评分、NDI评分。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椎中立位矢状面参数CL无明显变化,C2-C7 SVA数值与C4椎体前后径比值(r SVA)、C7S升高;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JOA评分升高,NDI评分降低(t分别为-8.124、-7.089,3.084、2.551,P均<0.05)。术后有22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有5例(11.36%)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较小的过屈位CL、术前较大的过伸位CL、术前较小的过伸位r SVA、以及术后较大的过伸位CL和r SVA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更高,NDI评分更低(P均<0.05)。与术后未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比较,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中立位C7S、术前过伸位Cobb角及术前过伸位C7S均较小(P均<0.05)。结论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脊髓功能、颈椎功能的恢复以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X线检查 颈椎矢状面参数 C7倾斜角 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 颈椎曲度 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矢状位平衡与髋臼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彭大霖 郑欣 +2 位作者 闫梓文 金王亦 郭开今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以及与髋臼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1例单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资料,所有受试者均为Ⅱ度滑脱,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L_(4)滑脱组(n=43)及L_(5)滑脱组(n=48)。所... 目的研究不同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以及与髋臼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1例单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的资料,所有受试者均为Ⅱ度滑脱,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L_(4)滑脱组(n=43)及L_(5)滑脱组(n=48)。所有患者均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以及正侧位X线片,测量过伸过屈位和侧位片的矢状位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 sagittal inclination,ASI)与脊柱-骨盆参数,对两组的ASI变化范围与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性以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L_(5)滑脱组比较,L_(4)滑脱组的ASI翻转有着更明显的翻转范围(P<0.01)。L_(4)滑脱组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小于L_(5)滑脱组(P<0.05)。L_(4)滑脱组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略小于L_(5)滑脱组,L_(4)滑脱组的LL翻转范围小于L_(5)滑脱组(P<0.05),这表明L_(4)滑脱的患者脊柱平衡所需的LL代偿更小,且脊柱活动范围更大。L_(4)滑脱组与L_(5)滑脱组的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以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均可见PI与PT、SS、LL翻转范围密切相关(P<0.05),且ASI翻转范围与PI、PT、SS、LL翻转范围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不同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在同等滑脱程度下,髋臼活动程度、PI、LL以及腰椎活动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位髋臼前倾角 腰椎前凸角 腰椎滑脱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髋-脊柱综合征患者全髋置换后腰痛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
16
作者 戈进 黄栋 +2 位作者 严金涟 许争权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23-5827,共5页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会改善,然而关于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 背景:很多研究表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会改善,然而关于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合并腰痛的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置换前及置换后1年随访时于腰椎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记录患者置换前及置换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根据患者置换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变化是否达到腰痛治疗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异分为2组,其中腰痛未改善组45例,腰痛改善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置换前一般资料、置换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侧别、体质量指数、病因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两组置换前目测类比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后1年腰痛改善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腰痛未改善组(P<0.01);③置换后1年,腰痛未改善组的腰椎前凸角较置换前明显减小,而腰痛改善组的腰椎前凸角较置换前减小较少(P<0.01);同时,腰痛未改善组的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较术前增大,而腰痛改善组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较术前减小,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其余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④两组置换前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置换后1年腰痛改善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腰痛未改善组,且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腰痛未改善组(P<0.05);⑤提示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腰痛改善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有关,表现出腰椎前凸角减小以及骨盆入射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值不匹配减小,且术后腰痛改善患者的功能评分更好,说明全髋关节置换改善了脊柱排列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对于髋-脊柱综合征患者,在腰椎疾病出现之前行全髋关节置换会对腰椎产生有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髋-脊柱综合征 腰痛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异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L5峡部裂性滑脱分度与DR及MRI矢状面腰椎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廖椿蒂 黄林海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对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中DR及MRI矢状面参数、L5/S1及上方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腰椎矢状面参数与滑脱分度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 目的:对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中DR及MRI矢状面参数、L5/S1及上方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腰椎矢状面参数与滑脱分度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06例Ⅰ度及Ⅱ度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滑脱Ⅰ度及Ⅱ度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信息、相关腰椎参数之间的差异。对患者的腰椎前凸角(LL)、滑脱分度、腰骶角(LSA)、骶骨倾斜角(SS)进行测量,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在腰椎DR及MRI矢状面上评估L4/5、L5/S1椎间盘退变程度及椎间盘突出情况,并对终板Modic改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性别、年龄、滑脱节段Modic改变、LL、滑脱上方临近节段Pfirrma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5,t=3.352,χ^(2)=7.945、0.200,t=2.641,χ^(2)=4.355、8.449,P<0.05)。结论:L5峡部裂性滑脱中,女性及年纪较大患者滑脱更严重,滑脱严重患者滑脱节段Modic改变发生率更高,临床随访及手术当中要对LL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断裂 L5滑脱 矢状面 腰椎参数
下载PDF
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陈祝江 胡胜利 +3 位作者 朱凌 高雪伟 杨波 李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8例三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为两组,分别行ACDF手术(ACDF组,27例)和ACDF+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手术(混合组,3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IS)及JOA、N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1.5~20.2个月,平均(15.71±1.70)个月。ACD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混合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颈椎矢状位参数(C2~7 Cobb角、C2~7 SVA、T1S)改善均优于混合组(P<0.05)。术后1个月混合组JOA评分高于ACDF组,NDI评分低于AC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JOA及N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混合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异物感,1例术后1个月出现钛网下沉,ACDF组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吞咽不适异物感,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DF与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CSM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但ACDF手术损伤相对较小,在改善患者颈椎矢状位参数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颈前路混合融合手术能早期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
19
作者 吴海龙 张弛 +4 位作者 李一鹏 张帅 周建伟 郭洪涛 商永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106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均接受PKP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测量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106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均接受PKP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测量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参数(静态时脊柱旋转幅度、行走时脊柱侧倾幅度、前倾幅度)、矢状面平衡参数[脊柱矢状轴(SVA)、骶骨倾斜角(SS)、胸椎后凸角(TK)、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T1骨盆角(TPA)],随访1年,根据相邻椎体是否继发骨折分为继发组(37例)与未继发组(69例)。比较两组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矢状面平衡参数,分析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继发组脊柱旋转幅度小于未继发组,侧倾幅度、前倾幅度大于未继发组(P<0.05);继发组SVA、TK大于未继发组,LL、SS、PI小于未继发组(P<0.05);脊柱旋转幅度与SVA、TK呈负相关,与LL、SS、PI呈正相关,侧倾幅度、前倾幅度与SVA、TK呈正相关,与LL、SS、PI呈负相关(P<0.05);脊柱侧倾幅度、前倾幅度、SVA、TK高值、脊柱旋转幅度、LL、SS、PI低值会显著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风险(P<0.05);脊柱-骨盆动态姿势参数联合矢状面平衡参数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AUC为0.920(95%CI:0.851~0.964),敏感度为89.19%,特异度为82.61%,优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参数联合预测、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及各参数单独预测。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显著相关,均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风险,联合预测价值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盆动态姿势 矢状面平衡参数 相邻椎体继发骨折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骨盆矢状位X射线影像学参数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预后研究
20
作者 张顺利 陈荣 +2 位作者 顾运涛 许春召 黄垂志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骨盆矢状位X射线影像学参数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198例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依据... 目的:探讨骨盆矢状位X射线影像学参数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198例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171例)和无效组(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KP治疗,术前测量包括第7颈椎(C7)矢状垂直轴偏差(SVA)、第1胸椎骨盆角度(T1PA),胸廓后凸(TK)、腰椎前凸(LL)以及骶骨斜率(SS)等参数,比较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经PKP治疗后,198例患者中治愈49例,显效69例,一般53例,无效27例,有效组患者SVA、LL及SS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5、3.250、2.325,P<0.05),T1PA、TK明显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3.245,P<0.05)。198例患者中3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骨水泥渗漏20例,邻椎再发骨折15例,肺栓塞2例,其他2例);159例未发生并发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SVA、LL、SS明显低于发生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4、5.669、0.844,P<0.05),T1PA、TK明显高于发生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4、5.550,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VA、T1PA、TK、LL及SS评估PKP治疗骨质疏松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和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价值。结论:术前检测骨盆矢状位X射线影像学参数,可对骨质疏松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疗效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矢状位X射线影像学参数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骨质疏松 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