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umbar sagittal balance remodeling on natural absorption aft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Feng Wang Guo-Gang Dai +1 位作者 Jiao Xia Shi-Chuan Liao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13期67-71,共5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s of sagittal balance index of lumbar spine on the natural absorption after lumbar disc rupture and protrusion.Methods: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7,64 patients with r...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s of sagittal balance index of lumbar spine on the natural absorption after lumbar disc rupture and protrusion.Methods: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7,64 patients with ruptu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treated with natural absorp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herniated discs after 2 years,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absorpti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group(group 1,2,3,and 4)and the non-reabsorption group(group 0).The pelvic incidence angle(PI),the sacral slope(SS),the pelvic tilting(PT),and the lumbar lordosis(LL)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and 2 years after follow-up.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I value and the change of PI value during the entry and re-examination of different group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T,SS,and LL values among the patients in each group;At the time of reexamination,the PT had a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SS and LL had an increasing trend.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atient's score,the changes in PT,SS,and LL valu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Conclusion:The PT,SS and LL valu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had significant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hanges in the sagittal balance index of the lumbar spine we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natural absorp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agittal balance of lumbar vertebra Natural absorption
下载PDF
Importance of balance and profile in adult spinal reconstruction
2
作者 Marco GA Tel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5期413-415,共3页
Long before its current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balance was common among spine surgeons dealing with deformities, but it was a hard one to transfer to clinical practice. Thanks to the pioneering work of Duval-Be... Long before its current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balance was common among spine surgeons dealing with deformities, but it was a hard one to transfer to clinical practice. Thanks to the pioneering work of Duval-Beaupere and followers, the idea of balancing the sagittal contour of the spine has gained scientific status and is now in the armamentarium of the skilled surgeon a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tool to achieve superior clinical results in adult spinal deformity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ittal balance sagittal PROFILE ADULT spinal DEFORMITY Anterior FUSION Posterior FUSION
下载PDF
Functional outcome of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ow mid-grad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hen considering the sagittal balance parameters preoperatively:a prospective study
3
作者 Sameh Elmorsy Hassan Elmorsy Hazem Abdelsattar Abulnasr +2 位作者 Yousry Hassan Magdy Samra Ehab Mohamed Eissa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7-38,共12页
Background:Prospective study objectives.A sagittal balance is a good tool to improve the functional outcome of spine spondylolisthesis surgeries,primarily noted that it has a good impact in deformity surgery and then ... Background:Prospective study objectives.A sagittal balance is a good tool to improve the functional outcome of spine spondylolisthesis surgeries,primarily noted that it has a good impact in deformity surgery and then applied to every spine surgery a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its functional outcome when considered in preoperative planning for non-dysplastic low-and mid-grade spondylolisthesis surgeries.Method:Forty patients diagnosed as low-or mid-grade non-dysplastic spondylolisthesis had undergone surgery at Cairo University after failed medical treatment had been evaluated preoperatively by measuring the sagittal balance parameters which include SVA,spinopelvic angles,lumbar lordosis,pelvic tilt,sacral slope,and pelvic incidence and then measure it along a follow-up period of 1 year postoperatively started from February 2018 and correlate it with functional outcome using Oswestry score(ODI)and VAS.Correction of parameters has been estimated preoperatively by manual estimation and Surgimap application then applied during the operation.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surgical treatment through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with conventional or reduction screws and fusion±TLIF cages.The mean of lumbar lordosis and mean spinopelvic angles were increased i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anner.Pelvis tilt was decreased in a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manner.The mean of pelvic incidence was not changed and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and this is matching the fact that pelvic incidence is a constant parameter.The sacral slope was increased in a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manner.Final results showed that 37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ir ODI>20%at the last visit.Three patients had a poor clinical outcome with ODI scorFinal results showed that 37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ir ODI>20%at the last visit.Three patients had a poor clinical outcome with ODI score of>20%improvement,and we noticed that the level of pathology was at the level of L4L5,SVA was positive and worsen postoperatively,and also,it is accompanied by decreased lumbar lordosis.Change in ODI mean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hen considering sagittal parameters preoperation and during operation.Conclusion:Sagittal balance paramet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ow-grade spondylolisthesis cases to improve their function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DYLOLISTHESIS Low-grade spondylolisthesis sagittal balance Lumbar lordosis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早期脊柱矢状序列与Batherl指数的关系
4
作者 陆华栋 王庚启 +1 位作者 周海燕 王竹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椎体压缩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后矢状面脊柱排列的短期变化及其与Batherl指数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单节段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矢状垂直轴(SVA)、T1骨盆角...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椎体压缩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后矢状面脊柱排列的短期变化及其与Batherl指数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单节段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矢状垂直轴(SVA)、T1骨盆角(TPA)、脊柱骶骨角(SSA)、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术前、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12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therl指数(MBI)及其子项目床椅转移(MBI8,15分)、平地行走(MBI9,15分)、上下楼梯(MBI10,10分)的变化;控制混杂变量后,观察ΔSVA、ΔTPA、ΔSSA、ΔLL、ΔTK(Δ表示手术前后的差值)与MBI总分、MBI8、MBI9、MBI10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患者SVA、TPA、TK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患者的SSA、L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12周时,患者MBI(总分、MBI8、MBI9、MBI10)逐渐升高、VAS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ΔMBI总分与ΔSVA呈负相关,与ΔSSA、ΔTPA、ΔLL和ΔTK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ΔMBI8、ΔMBI9与ΔSVA、ΔSSA、ΔTPA、ΔLL、ΔTK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ΔMBI10与ΔSVA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ΔSSA、ΔTPA、ΔLL、ΔTK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OVCF患者PVP术前和术后SVA值与患者术后12周时MBI总分和上下楼梯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矢状面平衡 改良Batherl指数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旋 边卫国 +4 位作者 邱洪波 靳国栋 郭菲 张琳娟 韩学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小关节源性腰痛且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观察组)的临...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小关节源性腰痛且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腰椎X射线片检查的5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基于X射线片测量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骶骨骨盆角(SPI)、骶骨骨盆后角(SPPA)。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小关节源性腰痛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PI、LL、SPI、SP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PT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SS大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T、SS与小关节源性腰痛相关(P<0.05)。术前PT和SS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敏感度分别为50.00%、73.30%,特异度分别为88.00%、78.00%。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T和SS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95%CI:0.595~0.822)和0.775(95%CI:0.673~0.877)。结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SS明显较大,PT明显较小。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腰痛症状,且不影响腰椎和骨盆的矢状位平衡;术前PT、SS与小关节源性腰痛具有相关性,二者在诊断小关节源性腰痛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置换术 腰椎骨盆矢状位平衡 影像学参数 小关节源性腰痛 相关性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可影响脊柱矢状面的失衡
6
作者 史浩冉 关海山 +1 位作者 王悦勇 刘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6-1961,共6页
背景:腰椎减压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最有效的手术方式。近几年来脊柱矢状面平衡被广泛认为是调节脊柱手术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因素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预后。目的:归纳并总结因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术... 背景:腰椎减压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最有效的手术方式。近几年来脊柱矢状面平衡被广泛认为是调节脊柱手术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因素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预后。目的:归纳并总结因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术时可以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相关危险因素,对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方法:以“腰椎滑脱,脊柱矢状面平衡,手术治疗,危险因素”为中文检索词,以“lumbar spondylolisthesis,sagittal balance,risk factor”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主要为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同时纳入少数经典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中英文文献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6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退行性腰椎滑脱是造成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产生下腰痛和间歇性跛行的主要病因。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切实有效的方法。(2)以往的减压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重点在于彻底神经根探查松解、滑脱椎体复位以及牢靠的内固定,而对于脊柱矢状面平衡关注较少。(3)随着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普及,因脊柱矢状面失衡造成的并发症逐渐增多,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差,甚至二次手术风险增加。(4)以往的研究仅讨论腰椎矢状面参数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相关性,未深入研究造成脊柱矢状面失衡的相关因素。(5)文章结果表明,开放式腰椎固定融合、滑脱椎体完全复位、选用较粗的椎弓根螺钉、选用较大型号融合器以及自体骨移植是维持矢状面平衡的有利因素,而融合节段数越多、融合节段平面越高,是影响矢状面失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矢状面平衡 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 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 融合固定 脊柱 内固定
下载PDF
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杜万里 王一 +7 位作者 王澜洁 廖世川 夏姣 李曰文 李涛 文江 谢一飞 戴国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对破裂性腰椎间盘突出(ruptu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患者矢状面平衡参数、疼痛、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0月—2020年3月389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对破裂性腰椎间盘突出(ruptu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患者矢状面平衡参数、疼痛、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0月—2020年3月389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37例(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和观察组252例(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疼痛情况、腰部功能障碍、生活质量,12个月后随访,比较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1、2周及治疗后12个月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ODI指数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及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及治疗后12个月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SS、LL较治疗前升高(P<0.05),PT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PI变化及对照组各项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S、LL高于对照组(P<0.05),P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期间以及治疗12个月后,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郑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在近期和远期均能减轻RLDH患者腰部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并改善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非手术疗法 腹式呼吸训练 矢状面平衡参数
下载PDF
术前脊柱矢状位失衡对侧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症状改善的影响
8
作者 孟胜东 丁明胜 +2 位作者 解学关 戴琰琨 杨德坤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27-430,435,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脊柱矢状位失衡对侧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LIF)术后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LLIF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将患者分为A组(SVA... 目的 探讨术前脊柱矢状位失衡对侧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LIF)术后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LLIF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将患者分为A组(SVA≥50 mm)和B组(SVA<50 mm)。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放射学参数[T2~S1的冠状位Cobb角、SVA、腰椎前凸角(LL)、T5~T12的胸椎后凸角(TK)、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PI-LL]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前,A组SVA、冠状位Cobb角(CR Cobb角)、PI-LL高于B组,LL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K、PI、PT、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年SVA和PI-LL高于B组,LL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ΔSVA、ΔLL、ΔPI-LL(Δ表示术后1年与术前的变化值)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腰痛、腿痛、腿麻木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TK、PI、PT、SS及ΔTK、ΔPI、ΔPT和Δ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IF手术对患者SVA的恢复效果有限,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疾病 侧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矢状位平衡 临床症状
下载PDF
OVCF患者PVP术后肌肉减少和矢状面参数对残余背痛的影响
9
作者 刘琦 钱军 +2 位作者 张岚 曹娟 王进东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肌肉减少和矢状面参数对残余腰背痛(residual lower back pain,RBP)的影响。方法经医...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肌肉减少和矢状面参数对残余腰背痛(residual lower back pain,RBP)的影响。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PVP治疗的13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有无RBP患者的年龄、性别、BMI(body mass index,BMI)、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骨密度、手术节段、C_(7)矢状面位移(C_(7)-sagittal vertical axis,C_(7)-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RBP和非RBP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指数、骨密度T值、手术节段和骨水泥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BP组患者手术前后SMI均低于非RBP组,肌肉减少症发生率均高于非RBP组,手术前后SMI差值高于非R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患者C_(7)-SVA、TPA、PI-LL高于非RBP患者,LL低于非RB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和非RBP患者的TK、TLK、PI、PT、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患者PVP术后矢状面平衡和肌肉质量可影响RBP发生,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肌肉减少症 矢状面平衡 腰背痛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
10
作者 吴海龙 张弛 +4 位作者 李一鹏 张帅 周建伟 郭洪涛 商永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106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均接受PKP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测量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106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均接受PKP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测量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参数(静态时脊柱旋转幅度、行走时脊柱侧倾幅度、前倾幅度)、矢状面平衡参数[脊柱矢状轴(SVA)、骶骨倾斜角(SS)、胸椎后凸角(TK)、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T1骨盆角(TPA)],随访1年,根据相邻椎体是否继发骨折分为继发组(37例)与未继发组(69例)。比较两组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矢状面平衡参数,分析脊柱-骨盆的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继发组脊柱旋转幅度小于未继发组,侧倾幅度、前倾幅度大于未继发组(P<0.05);继发组SVA、TK大于未继发组,LL、SS、PI小于未继发组(P<0.05);脊柱旋转幅度与SVA、TK呈负相关,与LL、SS、PI呈正相关,侧倾幅度、前倾幅度与SVA、TK呈正相关,与LL、SS、PI呈负相关(P<0.05);脊柱侧倾幅度、前倾幅度、SVA、TK高值、脊柱旋转幅度、LL、SS、PI低值会显著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风险(P<0.05);脊柱-骨盆动态姿势参数联合矢状面平衡参数预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AUC为0.920(95%CI:0.851~0.964),敏感度为89.19%,特异度为82.61%,优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参数联合预测、矢状面平衡参数联合预测及各参数单独预测。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脊柱-骨盆动态姿势与矢状面平衡参数显著相关,均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风险,联合预测价值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盆动态姿势 矢状面平衡参数 相邻椎体继发骨折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不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对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定安 汪颖峰 +2 位作者 詹文豪 胡鸣 李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颈椎前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病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黄山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患者,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 目的:研究3种不同颈椎前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病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黄山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患者,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CCF)组以及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融合术(dACDF)组,通过收集影像学数据对比分析手术前后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一般资料对比分析数据显示,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ACDF组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的C2-7Cobb参数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的SVA值均较ACCF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ACDF及ACCF能够在手术后立即改善并维持颈椎前凸角。3种手术方式都能很好地维持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颈椎病 颈椎矢状面平衡
下载PDF
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秋水 牛升波 +3 位作者 李博 黄泽彬 石志才 杨长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6例无腰痛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86例无腰痛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LL-TK、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SS-PT、LL-PI、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面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面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的TK大于对照组,而LL-TK、SS、PI和SS-PT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LL、PT、LL-PI和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与对照组的腰椎前凸类型均以2型(SS<35°、LL较小、腰椎前凸顶点位于L4)为主,分别占70.7%(176/249)和57.0%(49/86),两组的腰椎前凸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61,P=0.104)。结论慢性腰痛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无腰痛症状的成年人不同,慢性腰痛患者的多见大TK、小SS、小PI,提示这一特定模式与慢性腰痛的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骨盆形态 矢状面平衡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13
作者 刘涛 支中正 +5 位作者 王英杰 李富平 康健 徐广辉 侯铁胜 吴德升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382-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前路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al degenerative diseases,ASD)的临...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前路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al degenerative diseases,A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下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于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因颈前路术后ASD再次行单节段ACDF手术的CSM患者56例,依据首次前路手术方案,分为ACDF组(首次行ACDF手术)和ACCF组(首次行ACCF手术)。对两组患者翻修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的颈痛和上肢痛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评价,同时测量C_(2-7)Cobb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_(2-7)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7)SVA)和T_(1)倾斜角(T_(1)slope,T1S)。结果与翻修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颈痛VAS评分、N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且C_(2-7)Cobb角、T_(1)S和C_(2-7)SVA均显著减少(P<0.05);双上肢VAS评分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单节段ACDF手术治疗CSM患者两种前路术后ASD的疗效明确,但翻修手术会改变下颈椎矢状位平衡,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减小、序列变直、头颅重心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邻近节段退变病 翻修手术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不同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腰段后凸畸形疗效比较
14
作者 周大凯 朱振军 李慧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75-978,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S致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 目的 探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S致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给予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CD)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a时的脊柱功能障碍严重程度,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22评分(包括功能活动、自我形象、疼痛、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5个维度)评估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a时的生活质量。测量患者站立位X线平片上的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TK、LL、SS、PI、PT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TK、PI、PT角度显著小于术前,LL、SS角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TK、LL、SS、PI、PT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VCD治疗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具有便捷、高效的临床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截骨方式 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 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中国≥75岁无症状人群全脊柱矢状位平衡情况及性别差异分析
15
作者 潘福敏 孔超 +2 位作者 韩迪 黄儒峰 鲁世保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中国≥75岁无症状人群中脊柱矢状位平衡情况及其性别差异,为≥75岁矢状位失衡患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颈肩痛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治疗的100例≥75岁无腰背痛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 目的探讨在中国≥75岁无症状人群中脊柱矢状位平衡情况及其性别差异,为≥75岁矢状位失衡患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颈肩痛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治疗的100例≥75岁无腰背痛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各50例。所有患者行脊柱全长正侧位拼接片检查,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胸腰段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C_(7)-S_(1)矢状面轴向距离(SVA)及胸1骨盆角(TPA)。根据Roussouly分型系统对脊柱矢状位形态进行分型。结果男性PI、PT、TPA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均显著低于女性(P<0.05),而男女间TK、TLK、LL、SS及SVA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RoussoulyⅠ~Ⅳ型分别占54.0%、20.0%、18.0%及8.0%,女性分别占36.0%、26.0%、28.0%及10.0%。两组各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Ⅰ型所占比例最高,Ⅳ型所占比例最低。结论中国≥75岁无症状人群脊柱矢状位维持一定形态,且具有男女差异,男女间脊柱Roussouly分型分布趋势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75岁矢状位失衡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矢状位平衡 性别
下载PDF
颈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矢状位平衡变化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天阳 马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550-552,共3页
目前对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且有许多学者已致力于对其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SD)关系的研究,初步结果令人满意。发生ASD的患者常存在颈椎矢状位失衡,不同参数的变化各不相同,但各参数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同时,... 目前对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且有许多学者已致力于对其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SD)关系的研究,初步结果令人满意。发生ASD的患者常存在颈椎矢状位失衡,不同参数的变化各不相同,但各参数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同时,患者术前的年龄、颈椎退行性改变程度、手术方式及手术节段的选择对ASD的发生同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邻近节段退变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寰枢椎融合术和枕颈融合术对齿状突骨折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17
作者 周嘉辉 杨科荣 +3 位作者 张杨 张博文 段寒 谭洪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方式及评价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19-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8例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不稳患者的资料,依据...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方式及评价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19-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8例齿状突骨折合并上颈椎不稳患者的资料,依据术式分为寰枢椎融合术(AAF)组31例和枕颈融合术(OCF)组17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O~C_(2)角、O~EA角、C_(1~2)角、C_(2~7)SVA和C_(2~7)Cobb角;并计算dO~C_(2)角、dO~EA角、dC C_(1~2)角、dSVA和dCobb角。结果 AAF组和OCF组术后C_(2~7)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小,O~C_(2)角、O~EA角、C_(2~7)SVA较术前显著增大,OCF组的dSVA和dCobb角的绝对值均显著大于AA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OCF组dO~C_(2)角与dCobb角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4,R^(2)=0.29,P<0.05),dO~C_(2)角与dO~EA角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55,R^(2)=0.30,P<0.05)。结论 后入路AAF术和OCF术均会导致下颈椎的退变。与AAF术比较,OCF术后患者下颈椎矢状面平衡退变更为严重。行OCF术时,建议术中监测枕颈角(O~C_(2)角)的固定角度,角度增加过多可能会加速下颈椎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上颈椎不稳 寰枢椎融合术 枕颈融合术 颈椎矢状面平衡
下载PDF
腰椎滑脱融合术后腰骶矢状位参数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雷雷 魏戎 武军龙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5期762-766,共5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后路椎间融合(PLIF)手术后腰骶矢状位平衡参数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DLS患者作,手术前后测量腰椎前凸角(LL)、节段性前...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后路椎间融合(PLIF)手术后腰骶矢状位平衡参数对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DLS患者作,手术前后测量腰椎前凸角(LL)、节段性前凸角(SL)、骶骨倾斜角(SS)、椎间盘高度(HOD)、骨盆入射角(PI)和骨盆倾斜角(PT),评估患者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观察腰骶矢状位平衡参数与FBSS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FBSS发生率为19.47%。FBSS患者体质量指数≥24 kg/m^(2)、症状持续时间、侧隐窝狭窄、合并焦虑、合并抑郁、手术时间高于非FBSS(P<0.05)。FBSS组患者术后SL、SL矫正度(ΔSL)、VAS改善度(ΔVAS)、ODI改善度(ΔODI)均显著低于非FBSS患者(P<0.05),术后PT、PT矫正度(ΔPT)、术后VAS、术后ODI均显著高于非FBSS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持续时间、侧隐窝狭窄、ΔPT是FBSS的风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ΔVAS和ΔODI与LL矫正度(ΔLL)、SS矫正度(ΔSS)、HOD矫正度(ΔHOD)、PI矫正度(ΔPI)不存在相关性(P>0.05),与ΔSL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ΔPT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LIF可改善DLS患者的矢状位平衡和临床疗效,SL和PT的恢复与预后良好相关,充分矫正PT对降低术后FBSS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后路椎间融合术 矢状位平衡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在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魏广生 陈杰 张弛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9期40-42,45,共4页
经腹膜外侧斜前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一种目前国际热门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也是OLIF手术的适应证之一,OLIF技术于2014年... 经腹膜外侧斜前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一种目前国际热门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也是OLIF手术的适应证之一,OLIF技术于2014年引进我国,目前在治疗ADS方面有着确切的疗效,随着生物力学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使得此项技术更加的成熟,此项技术进入我国之后,国内医生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改良,使得此项技术更加适合国内患者,此文将OLIF技术在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中的优势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 间接减压 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
下载PDF
颈椎病两种前路术式对矢状位平衡的影响
20
作者 刘飞飞 任莉荣 +3 位作者 阮玉山 丁凯 李忠杰 李绍波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50-954,共5页
目的对比颈椎前路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因颈椎病行颈前路手术的53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25例(行单节段ACCF术),B组28例(行两相邻节段ACDF... 目的对比颈椎前路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因颈椎病行颈前路手术的53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25例(行单节段ACCF术),B组28例(行两相邻节段ACDF术),测量手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的相关参数,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_(2-7)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segment Cobb angle,SCobb)、C_(2-7)矢状位垂直距离(C_(2-7)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7)SVA)、T_(1)倾斜角(T_(1)-Slope,T_(1)S)、颈倾斜角(neck tilt,NT)的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末次随访时的C_(2-7)SV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T_(1)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组内VAS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_(2-7)Cobb角与SCobb角(r=0.644,P<0.05)和T_(1)S(r=0.417,P<0.05)呈正相关,与C_(2-7)SVA(r=-0.493,P<0.05)呈负相关。结论ACCF和ACDF两种前路术式均通过改变矢状位平衡使颈椎病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两种术式对颈椎矢状位平衡的改变效果相似,C_(2-7)Cobb角与其他颈椎矢状位参数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ACCF ACDF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