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的MPR及VR重建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敖平 张玉霖 +4 位作者 朱丽 罗艺 陈聪 俞梅美 修志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共371处肋骨骨折,其中错位骨折254处,MPR及VR的诊断敏感度率分别为98.03%(249/254)、96.85%(246/254),误诊率分别为0.40%(1/250)、0.40%(1/247),MPR及VR对肋骨错位骨折诊断的敏感度及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及VR对117处无错位骨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03%(103/117)、74.36%(87/117),误诊率分别为2.83%(3/106)、5.43%(5/92);MPR及VR对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4.88%(352/371)、89.76(333/371),误诊率分别为1.12%(4/356)、1.77%(6/339);MPR对无错位骨折及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高于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平均诊断时间(174.59±21.64)s短于MPR平均诊断时间(211.66±27.7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诊断用时短,MPR对无错位骨折敏感度更高,合理利用两种重建技术能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置管结局的可视化预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张佳佳 潘小川 +4 位作者 梁世景 韦春念 梁依 韦秀清 岑晓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7期1023-1029,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置管结局的影响因素,构建可视化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SAP患者257例为研究对象,按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置管成功与否分为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置管结局的影响因素,构建可视化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SAP患者257例为研究对象,按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置管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置管失败的风险因素,采用R4.2.1软件构建可视化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257例患者置管失败49例,失败率为19.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评分、腹腔内压(IAP)、机械通气、血浆白蛋白、使用胃肠动力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急性胃肠损伤(AGI)评分是SAP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置管失败的影响因素(均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98,0.893;两组Calibration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列线图DCA曲线显示模型净获益高。结论APACHE II评分、IAP、机械通气、血浆白蛋白、使用胃肠动力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AGI评分是SAP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置管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可视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SAP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置管失败风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一致性较高,预测效能较好,临床效益良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等优点,可帮助ICU护理人员甄别置管的风险因素,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干预措施,降低置管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螺旋型鼻肠管 幽门后喂养 置管 可视化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复杂部位骨折诊断中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周国东 魏强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评估复杂部位骨折患者实施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57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X线检查、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总结两种检查结果,针对其准确性... 目的评估复杂部位骨折患者实施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57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常规X线检查、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总结两种检查结果,针对其准确性实施组间对照。结果①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确诊结果阳性39例,占比68.42%;阴性18例,占比31.58%。常规X线检查结果阳性36例,占比63.16%;阴性21例,占比36.84%。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阳性38例,占比66.67%;阴性19例,占比33.33%。②疑似复杂部位骨折患者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7.44%、100.00%、98.25%、100.00%、94.74%)高于常规X线检查(79.49%、72.22%、77.19%、86.11%、61.90%),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复杂部位骨折患者采用128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部位骨折 128排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准确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患者术前分期和诊断中的意义
4
作者 熊桂林 陈明梅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128例疑似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128例疑似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动态增强及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其对结肠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结果:与单独MSCT动态增强比较,联合后处理技术对于结肠癌诊断灵敏度(95.29%,81/85)、准确度(95.31%,122/128)较高,漏诊率(4.71%,4/85)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动态增强检查及联合后处理技术T分期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优(Kappa值=0.794、0.953),N分期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优(Kappa值=0.793、0.935),M分期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分别为良好和优(Kappa值=0.748、0.919).结论:MSCT动态增强联合处理技术可提高结肠癌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术前分期提供参考,以针对性制定手术方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结肠癌 术前分期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杨扬 王桂东 +2 位作者 李雪菲 李劲浩 孟凯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收集的134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探讨该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 目的观察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良恶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收集的134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探讨该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并比较不同患者间图像特征、平扫期CT值、动脉期CT值和静脉期CT值差异,同时关注病灶内钙化情况。结果13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病理检测恶性74例,良性60例,螺旋CT增强诊断恶性76例,良性58例,以病理学检测为金标准,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敏感度为97.30%,特异性为93.33%,准确率为95.52%;恶性组甲状腺结节不规则形态、边界模糊及肿大淋巴结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间平扫期CT值、动脉期CT值以及静脉期CT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有钙化点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图像特征及钙化特征显示较为明显,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甲状腺病变 良恶性 诊断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6
作者 王磊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2023年收治的23例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探讨SIDSMA的CT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2023年收治的23例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探讨SIDSMA的CT表现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 23例患者均可见明显的双腔样改变,20例显示内膜片,20例显示内膜破口;夹层范围18~62 mm,平均(40±7)mm;破口距肠系膜上动脉(SMA)起始部21~30 mm,平均(25±5)mm。结论 MSCT血管造影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SIDSMA的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可测量夹层范围、破口距SMA起始部距离等数据,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对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疼痛评分及脚踝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董浩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6期68-70,共3页
目的 分析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可改善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的脚踝功能、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干预 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 脚踝功能 生活质量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婷 吴晓明 +2 位作者 崔晓剑 吴美洪 黄萍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金华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78例怀疑为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早期肺癌定性诊断和危险度评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金华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78例怀疑为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早期肺癌定性诊断和危险度评估,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8例疑似患者经病理学确诊为早期肺癌48例,良性结节30例;48例早期肺癌患者淋巴转移9例。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肺结节显像对短毛刺征、棘突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显像效果优于CT平扫(P<0.05)。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结论与CT平扫相比,多层螺旋CT 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为肺结节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Myrian影像后处理系统 定性诊断
下载PDF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濛濛 叶晓东 +1 位作者 陈博文 姜海 《建筑技术》 2023年第12期1496-1499,共4页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技术是一种地基钻孔加固处理技术,施工过程中使用长螺旋钻头可以很好地凸显长螺旋工艺的优势。后注浆法的钻孔灌注桩是指桩的混凝土达到预定的强度,高压灌浆泵通过嵌入式灌浆管注入水泥浆的建筑技术。依托国电投项...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技术是一种地基钻孔加固处理技术,施工过程中使用长螺旋钻头可以很好地凸显长螺旋工艺的优势。后注浆法的钻孔灌注桩是指桩的混凝土达到预定的强度,高压灌浆泵通过嵌入式灌浆管注入水泥浆的建筑技术。依托国电投项目,围绕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后注浆施工应用展开分析,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螺旋灌注桩 后注浆 钻孔加固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原发性肝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巍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36-539,545,共5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后处理技术在原发性肝癌(PHC)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8例拟行手术的PHC患者进行64排MSCT检查,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SCT后处... 目的:分析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后处理技术在原发性肝癌(PHC)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8例拟行手术的PHC患者进行64排MSCT检查,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方法对术前分期的评估结果,并分析其价值。结果:98例患者以“金标准”判断,Ⅰ期9例、Ⅱ期26例、Ⅲ期38例、Ⅳ期25例;以MSCT检查结果判断,Ⅰ期8例、Ⅱ期24例、Ⅲ期40例、Ⅳ期26例;Ⅲ~Ⅳ期患者中病灶区高灌注、动脉期高密度影、门静脉期低密度影、实质期低密度影占比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64排MSCT检查PHC术前分期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96,P<0.05)。结论:不同术前分期PHC患者64排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有典型差异,且该方法在PHC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后处理技术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平片诊断四肢骨折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平 冯泽辉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3期97-99,103,共4页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 (MS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和常规X射线检查,并以拍片检...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 (MS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和常规X射线检查,并以拍片检查作为金标准,记录分析MSCT后处理技术与X射线检查对诊断四肢骨折的诊断效能,对比2种诊断方式对四肢骨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X射线检出48例,诊断符合率为80.00%;MSCT后处理技术检出58例,诊断符合率96.67%。MSCT后处理技术对四肢骨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四肢骨折其诊断准确度高于X射线,漏诊情况更少,可为医师诊治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X射线 诊断值
下载PDF
MSCT后处理技术与DR技术诊断踝关节骨折临床价值对比
12
作者 赵楠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技术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疑似踝关节骨折患者(共68例),全体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与DR。将两种检测方案...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技术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疑似踝关节骨折患者(共68例),全体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与DR。将两种检测方案得出的诊断结果同最终诊断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案诊断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在68例研究对象中,最终确诊为踝关节骨折患者65例,另有2例患者为单纯踝韧带扭伤,1例为跖骨骨折。确诊的65例患者中,MSCT技术的灵敏度为98.46%、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53%,DR技术的灵敏度为90.77%、特异度为66.67%、准确率为89.71%。65例患者中23例患者为踝外关节骨折,30例患者为内踝关节骨折,12例患者为后踝关节骨折。MSCT技术与DR技术诊断外踝关节准确率无明显差异(χ^(2)=1.095;P=0.295),然而使用MSCT技术诊断内踝关节、后踝关节的准确率显著高于DR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5.042;P=0.005,0.025);65例确诊为踝关节骨折的研究对象中,15例累及胫骨关节面,8例合并距骨骨折,6例合并跟骨骨折,11例合并踝关节脱位,两种技术对踝关节骨折具体类型的检出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3,1.067,0.444,1.222;P=0.361,0.302,0.505,0.269)。结论:MSCT技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相比DR平片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在踝关节骨折的诊断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DR平片 踝关节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13
作者 赵璐 张博源 常英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结果是否存在MVI分为非MVI组(55例)和MVI组(45例),均在术前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比较...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结果是否存在MVI分为非MVI组(55例)和MVI组(45例),均在术前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比较两组的影像特征,包括肿瘤边缘光滑程度、是否存在包膜、晕征以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采用Kappa分析检验CT平扫、CT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MVI的一致性。结果MVI组患者肿瘤边缘光滑度、存在包膜率及动脉期CT值均明显低于非MVI组,而晕征率、门静脉期和延迟期CT值均明显高于非MVI组(P<0.05)。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诊断MVI阳性检出率分别87.80%(36/41)和95.24%(40/42),两者评估MVI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6.00%、80.00%、90.91%、87.8%、84.75%、0.715和93.00%、88.89%、96.36%、95.24%、91.385、0.858,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CT增强扫描在HCC患者术前MVI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多层螺旋CT扫描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后掏土法处理长螺旋压灌桩空孔段施工技术
14
作者 罗平南 洪定吉 周伏萍 《建筑施工》 2023年第2期267-269,共3页
针对长螺旋压灌桩桩顶标高低于工作面标高而产生的空孔段混凝土浪费这一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后掏土法处理长螺旋压灌桩空孔段的施工工艺。重点阐述了防旋转钢护筒、混凝土面筒式螺旋掏土钻头等的制作与应用... 针对长螺旋压灌桩桩顶标高低于工作面标高而产生的空孔段混凝土浪费这一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后掏土法处理长螺旋压灌桩空孔段的施工工艺。重点阐述了防旋转钢护筒、混凝土面筒式螺旋掏土钻头等的制作与应用关键技术。通过使用该工艺,大幅减少了混凝土的浪费,降低了施工成本和碳排放,为长螺旋压灌桩施工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掏土法 长螺旋压灌桩 防旋转钢护筒 掏土钻头
下载PDF
不同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5年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锡 龚雪芬 +1 位作者 程栋 高子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0-262,共3页
选择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200例,采用双根管桩设计,分别利用螺纹桩银汞合金核、螺纹桩树脂核和铸造桩核进行全冠修复,临床随访观察5年,铸造桩核组失败率为1.25%,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螺纹桩银汞核组与螺纹桩树脂核组... 选择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200例,采用双根管桩设计,分别利用螺纹桩银汞合金核、螺纹桩树脂核和铸造桩核进行全冠修复,临床随访观察5年,铸造桩核组失败率为1.25%,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螺纹桩银汞核组与螺纹桩树脂核组间的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磨牙残冠的全冠修复中,铸造桩核较螺纹桩银汞合金核或树脂核的长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核 磨牙 残冠 螺纹桩 铸造桩核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孙涛 韩善清 +1 位作者 王建伟 陈爱萍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检查的53例已行普通X射线平片检查,且高度怀疑四肢关节骨折的患者资料,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和工作站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四肢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检查的53例已行普通X射线平片检查,且高度怀疑四肢关节骨折的患者资料,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和工作站三维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重建。结果:根据横断位、MPR及VR图像进行综合判断,在53例病例中膝关节骨折18例,髋关节骨折11例,肘关节骨折11例,肩关节骨折6例,腕关节骨折7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的MPR及VR图像可准确地诊断四肢关节骨折情况,其为临床提供丰富、科学和准确的信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后处理 骨折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常青 王小博 +2 位作者 周星 姜海峰 铁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9期64-66,F0002,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给予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给予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48例肺栓塞患者共发现累及各级肺动脉分支栓子491处,VR重建对肺段动脉、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低于MPR与MIP,VR对肺栓塞栓子整体检出率为81.1%,低于MPR与MIP重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1处肺栓子直接征象以偏心性充盈缺损多见,其次为完全性栓塞、中心性充盈缺损,附壁血栓较少见;间接征象包括肺梗塞、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增粗、胸腔积液、肺纹理局限性稀疏、支气管动脉扩张。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敏感度、特异性高,且安全、无创,图像质量高,分辨率高,同时配合MPR、MIP后处理,可提高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 诊断 三维重建
下载PDF
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奕昭 黄晓健 +3 位作者 胡海菁 冯结映 梁德志 陈伟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11-14,F0002,共5页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和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8例中,动脉瘤138例159个,动静脉畸型4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MSCT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45%、93.75%、86.36%。结论 MSCTA是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联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脑血管病变
下载PDF
640层容积CT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随访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9
作者 边云 王莉 +5 位作者 陆建平 宋涛 康钦钦 潘春树 陈超 许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后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术后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外科治疗后的640层容积CT成像检査资料,所有患者的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工作均在Vitrea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重建方法包...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后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术后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外科治疗后的640层容积CT成像检査资料,所有患者的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工作均在Vitrea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VR)技术等多种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与分析支架的位置、支架有无内漏及假腔情况。结果 53例均可清楚显示支架位置、形态、个数、对假腔的封闭情况。术后恢复良好45例,其中37例降主动脉夹层内有血栓形成,8例降主动脉夹层内有部分血栓形成。术后发生支架内漏8例,Ⅰ型内漏6例,Ⅲ型内漏2例。结论 640层CT血管造影是一种方便、快捷和无创的检查手段,综合原始及各种后处理图像可以准确诊断并客观地评价主动脉夹层术后情况,是主动脉夹层术后诊断及随访的重要影像检査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后处理技术 腔内隔绝术
下载PDF
MSCT后处理技术在眶骨正常解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晓 李春卫 +1 位作者 张峰峰 徐卓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眶骨正常相关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7例正常眶骨被检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对所得图像进行MPR,CPR,VRT后处理,对某些结构常规显示断面和标准化断面的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组后的标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眶骨正常相关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7例正常眶骨被检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对所得图像进行MPR,CPR,VRT后处理,对某些结构常规显示断面和标准化断面的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组后的标准化图像能清晰显示眶骨相关结构的左右对称情况。标准化图像对颧额缝、颧骨管、眶下管、眶上切迹及视神经管的对称性显示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图像(P<0.01);而对颧蝶缝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后处理在避免摆位困难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②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够很好地对称显示眼眶相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处理技术 眼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