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A股IPO抑价率很高的一个新证据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顺才 胡国柳 邓鑫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0-65,共6页
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率呈现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其绝对值远远高于国外市场平均水平;二是近年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通过对沪深两市1991~2004年间发行上市的1237家IPO样本的分组统计表明:以上两个特征与我国首次... 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率呈现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其绝对值远远高于国外市场平均水平;二是近年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通过对沪深两市1991~2004年间发行上市的1237家IPO样本的分组统计表明:以上两个特征与我国首次发行规模受限以及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有关,作者认为股权分置在形成初始高抑价的同时,也形成了路径依赖,而路径依赖使得中国IPO高抑价长期存在。相关模型显示,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将有利于降低我国上市公司的IPO抑价率,从而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 抑价率 股权分置 路径依赖
下载PDF
股权分置改革与IPO前后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方军雄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7,77,共11页
IPO过程中是否存在向上盈余管理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持久关注的话题,动机和机会是影响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检验了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决策主体利益函数变化对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由... IPO过程中是否存在向上盈余管理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持久关注的话题,动机和机会是影响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检验了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决策主体利益函数变化对IPO过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IPO过程严苛的法律监管和高额的法律风险,IPO前向上盈余管理幅度显著低于IPO后的盈余管理幅度,上述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更为明显,而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获得实质性流通权的民营上市公司当中。这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大股东的盈余管理动机和盈余管理行为模型,未来监管的重点应该后置,需要特别关注最终控制人股票限售期期满之时的会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 盈余管理 股权分置改革
下载PDF
新上市偏差与IPO长期弱势 被引量:1
3
作者 牛建军 李远鹏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11年第1期1-56,共56页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发现IPO公司在未来五年的回报显著低于市场指数(或其他基准),这就是IPO长期弱势;而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对此却存在较大的争议。我们认为研究设计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在短时间...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发现IPO公司在未来五年的回报显著低于市场指数(或其他基准),这就是IPO长期弱势;而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对此却存在较大的争议。我们认为研究设计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容,这使得作为基准的市场指数(或其他基准)中包含了大量的IPO公司,从而使得基准的长期回报偏低,进而高估IPO公司的长期超额回报,这就是“新上市偏差”。本文在控制“新上市偏差”后,重新研究了IPo长期弱势现象,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A股市场存在非常显著的IPO长期弱势现象;而在股权分置改革期间,我国A股市场IPO公司长期股价表现强于市场指数。并且,“新上市偏差”对于IPO公司会计业绩的长期表现也存在类似的影响。在控制“新上市偏差”后,IPO公司会计业绩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分组及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IPO公司会计业绩下滑可以部分解释股价长期弱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上市偏差 股权分置改革 首次发行上市 长期股价回报 长期会计业绩
下载PDF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股权分置改革与股票IPO超额收益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林海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7-90,98,共5页
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股市新股首次公开发行的超额收益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对206只样本股票全体和根据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或之后上市及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分类研究,结果显示:新股上市首日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没能降低... 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股市新股首次公开发行的超额收益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对206只样本股票全体和根据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或之后上市及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分类研究,结果显示:新股上市首日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没能降低IPO抑价水平;深交所新股上市首日的回报率比上交所偏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研究法 ipo抑价 超额收益 股权分置改革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市场反应研究:基于东北高速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湛泳 李礼 唐海如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87,共4页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分拆上市越来越成为我国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经济动机和分拆上市的市场表现以及我国上市公司...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分拆上市越来越成为我国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经济动机和分拆上市的市场表现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发展路径,并以东北高速的案例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两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分拆上市 事件研究法 案例研究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股价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海云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4-80,共7页
采用事项研究法对我国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4月13日之间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股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在分拆上市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后有显著的正向股价效应,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次之,上市公告日前后短期股价效应为负... 采用事项研究法对我国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4月13日之间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股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在分拆上市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后有显著的正向股价效应,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次之,上市公告日前后短期股价效应为负,长期为正。研究还发现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十天到公告日的超额收益率持续为正,说明存在消息提前泄露的现象,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分拆上市 股价效应
下载PDF
股权分置改革——由市场走势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魏建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7-42,共6页
股权分置改革后,沪深两市也走出了振荡中稳步攀升的走势,上证指数上涨幅度超过40%。这意味着,经过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正在逐步发挥、资产定价标准趋于合理、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形成、管理层激励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以及我... 股权分置改革后,沪深两市也走出了振荡中稳步攀升的走势,上证指数上涨幅度超过40%。这意味着,经过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正在逐步发挥、资产定价标准趋于合理、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形成、管理层激励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以及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始与国际接轨。然而现在毕竟处于股权分置改革初期,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还要通过完善新股发行的制度安排、切实解决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以及遏制更强烈的虚假信息披露冲动,来巩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分置 资产定价 新股发行
下载PDF
A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林海 郑丕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发行上市的206只A股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首日股票换手率、筹资规模和市场指数对上市首日超额涨幅具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发行价格、发行...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发行上市的206只A股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首日股票换手率、筹资规模和市场指数对上市首日超额涨幅具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发行后实际流通股比例、发行方式及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收益 ipo抑价 股权分置改革
下载PDF
我国股票上市首日超额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赵林海 郑丕谔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2-146,共5页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发行上市的167只A股股票的实证研究,发现发行价格、上市首日股票换手率、筹资规模、发行市盈率以及市场指数等因素对上市首日超额收...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发行上市的167只A股股票的实证研究,发现发行价格、上市首日股票换手率、筹资规模、发行市盈率以及市场指数等因素对上市首日超额收益具有重要影响,而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发行后实际流通股比例、发行方式及股权分置改革等因素对上市首日超额收益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收益 ipo抑价 股权分置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