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藜高致病活性链格孢菌DT-DYLC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
1
作者 王宇哲 程海洋 +7 位作者 程红玉 杨艳伶 伊国云 李娟 朱海霞 魏有海 郭青云 程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12-2221,共10页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DT-DYLC为研究对象,以生物量和孢子量(OD 600nm)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察氏固体培养基7 d时的菌落直径为73.1 mm,菌丝质量达0.0... 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DT-DYLC为研究对象,以生物量和孢子量(OD 600nm)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察氏固体培养基7 d时的菌落直径为73.1 mm,菌丝质量达0.049 g,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无机盐为影响孢子量的主要因素。运用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为:蔗糖68.853 g/L,NaNO_(3)11.41 g/L、K_(2) HPO_(4)5.523 g/L、KCl 1.405 g/L、MgSO_(4)·7H_(2) O 1.874 g/L、FeSO_(4)0.0375 g/L。在此条件下,孢子量达到3.4×10^(7) CFU/mL,是优化前的2.72倍。优化培养基可用于液体发酵工厂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孢子量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Components of Liquid Media on the Production of High Spore Concentrations of Lecanicillium lecanii (Zimm.) Gams and Zare
2
作者 Jaime Eduardo Reyes-Hemandez Raquel Alatorre-Rosas +4 位作者 Keiko Shirai-Matsumoto Humberto Vaquera Huerta Gil Virgen-Calleros Victor Medina-Urrutia Octavio Loera Corr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4年第9期767-779,共13页
Two Lecanicillium lecanii isolates, ATCC26854 and V3, were evaluated for spore production in liquid media. Both isolates have interesting known propert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hitinases (ATCC... Two Lecanicillium lecanii isolates, ATCC26854 and V3, were evaluated for spore production in liquid media. Both isolates have interesting known propert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hitinases (ATCC26854), and an outstanding pathogenic activity against the green cabbage aphid, Brevicorine brassiacae (L.). The isolates were grown on thirteen different liquid media, which had been used to produce other entomopathogenic Hyphomycetes.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27 -4- 1 ℃ with a 12:12 photoperiod using shake flasks. The production of spores was quantified during a seven days perio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media were evaluated by determining spore concentration and morphology. Submerged conidia yields were higher with ATCC26854 than with V3 in all thirteen media, while higher concentrations (5.3×10^9, 4.6 ×10^9 and 3.4 ×10^9 conidia/mL) were found with ATCC26854 isolate in the Camaron, Minerales and Jenkins-Prior medium, respectively; lower yields (2.3 ×10^8, 2.2 ×10^8 and 2.3 ×10^8 conidia/mL) were found with the V3 isolate in Catroux, TKI and Camaron media, respectively. Spore production curves were adjusted to different sigmoid models. The process was better explained by the Richards model (r^2 = 0.99). Concerning conidia morphology, submerged conidia seemed to look like aerial conidia, but they were different in size (ATCC26854 2.73-6.99 μm and V3 5.28-14.29 μm); however, the dimensions fall within the ranges reported for L. lecanii. The analysis of shake flask cultures with the Richards model allowed selecting two low-cost liquid medium, Camaron and Jenkins-Prior, for scaling up conidia production for use in aphid biological control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DIA Verticillium lecanii liquid fermentation spore yields.
下载PDF
适合孢子粉高产的赤灵芝栽培配方筛选
3
作者 肖自添 黄育江 +4 位作者 何焕清 邹文杰 彭洋洋 刘明 徐江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为充分利用湛江市本地甘蔗渣、桑屑枝条、土沉香渣等秸秆资源,降低赤灵芝生产对木材原料的依赖,通过研究3个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和孢子粉产量、品质(多糖、三萜)、抗氧化活性等,筛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良赤灵芝栽培配方。结果显示,添... 为充分利用湛江市本地甘蔗渣、桑屑枝条、土沉香渣等秸秆资源,降低赤灵芝生产对木材原料的依赖,通过研究3个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和孢子粉产量、品质(多糖、三萜)、抗氧化活性等,筛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良赤灵芝栽培配方。结果显示,添加了甘蔗渣的配方2,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75 cm·d^(-1)),孢子粉产量最高(14.45 g/袋),且多糖和三萜总含量也高于其他2个配方。添加土沉香渣的配方3,菌盖直径(7.55 cm)、子实体鲜质量(36.79 g/袋)、总产量最高,但多糖和三萜总含量不如其他2个配方。添加了桑屑的配方1,赤灵芝的总抗氧化活性稍高于其他2个配方,但无显著差异。3个配方下子实体的三萜含量高于孢子粉,而孢子粉的多糖含量高于子实体。综合分析,配方2是实现梅灵3号灵芝孢子粉高产的较优栽培配方,适合在当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灵芝 秸秆资源 孢子粉高产 品质 抗氧化
下载PDF
胶质芽孢杆菌液体发酵产孢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金玲 赵凤艳 +1 位作者 吕长山 张洪超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7-424,共8页
以提高胶质芽孢杆菌液体发酵芽孢产量为目的,以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芽孢量,对胶质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研究。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优的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无机盐及其浓度,得到单因素最佳值;然后以二... 以提高胶质芽孢杆菌液体发酵芽孢产量为目的,以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芽孢量,对胶质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研究。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优的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无机盐及其浓度,得到单因素最佳值;然后以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得到的单因素最佳值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产孢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每1000 mL培养基:乳糖21.57 g;复合氮源2.6 g,其中含蛋白胨与硫酸铵,二者质量比例为1∶3;硫酸锰0.21 g;磷酸氢二钾1.5 g;七水硫酸镁1.2 g;经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验证试验,血球计数板计数结果显示胶质芽孢杆菌芽孢产量可达3.44×109cfu/mL,实际芽孢量与回归模型预测值比为0.977,说明所得模型可靠。此优化培养基可以为工业生产胶质芽孢杆菌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芽孢杆菌 芽孢产量 培养基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优化
下载PDF
一株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黑斑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岳海梅 庄华 +3 位作者 巩文峰 旺姆 旦巴 赵玉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7-382,共6页
为明确西藏林芝地区油菜黑斑病的病原物,从发病田采集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一株链格孢菌XZ-S1,用柯赫氏法则对该菌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该菌进行鉴定,菌株XZ-S1... 为明确西藏林芝地区油菜黑斑病的病原物,从发病田采集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一株链格孢菌XZ-S1,用柯赫氏法则对该菌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该菌进行鉴定,菌株XZ-S1与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在自举值99%相聚一群。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 H值为6.5~7.5,淀粉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最适生长培养基,马铃薯胡萝卜琼脂培养基为最适产孢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黑斑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产孢量
下载PDF
提高布氏白僵菌产孢量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茂业 林华峰 +1 位作者 刘苏 李世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80-383,共4页
采用液固两相培养法,筛选出了适用于培养布氏白僵菌Bbr84菌株的培养基,并测定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光照条件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液固双相培养法培养布氏白僵菌获取高孢粉,在液相培养阶段,SDAY+2%麦芽糖是较好的培养基;固相培养... 采用液固两相培养法,筛选出了适用于培养布氏白僵菌Bbr84菌株的培养基,并测定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光照条件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液固双相培养法培养布氏白僵菌获取高孢粉,在液相培养阶段,SDAY+2%麦芽糖是较好的培养基;固相培养阶段,以大米+稻壳+黄粉虫粪组合产孢量较高,且在培养的第五天白僵菌产孢量即达到高峰,这比已报道的其他培养料配方的产孢高峰时间缩短2-3天。培养前期,应以黑暗环境为主,以增强菌丝生长,但后期应适当供给光照,以促进菌丝大量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白僵菌 液固双相培养 培养技术 产孢量
下载PDF
出芽短梗霉菌PA-2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杨莹 庄新亚 +1 位作者 程亮 郭青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98-2008,共11页
【目的】优化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菌株产孢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为该菌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A-2菌株发酵液中的产孢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子优化PA-2菌株发酵培养... 【目的】优化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菌株产孢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为该菌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A-2菌株发酵液中的产孢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子优化PA-2菌株发酵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筛选培养基成分最佳配比;用PA-2菌株制成可湿性粉剂用于杂草藜田间防除试验。【结果】经优化后,PA-2菌株产孢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4.60 g/L、大豆粉46.35 g/L、NaCl 2.59 g/L、MgSO4 0.52 g/L、KCl 0.78 g/L、K2HPO4 6.50 g/L、(NH4)2SO4 0.52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25 ℃、装液量60 mL/250 mL、转速180 r/min、接种量8%、培养时间120 h。田间防除试验结果表明,PA-2可湿性粉剂对杂草藜的鲜重防效最高可达75.0%。【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和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降低发酵成本,适合发酵放大试验及相关剂型的开发研究;可采用PA-2菌株生产菌剂应用于杂草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菌PA-2 产孢量 发酵条件 单因子优化 田间试验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CQMa117的营养要求与培养特性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殷幼平 宋章永 +1 位作者 谢宁 王中康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6-210,共5页
金龟子绿僵菌大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major菌株CQMa117是新分离到的一株对天牛有良好杀虫活性的绿僵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类对CQMa117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确定了蔗糖、葡萄糖、... 金龟子绿僵菌大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major菌株CQMa117是新分离到的一株对天牛有良好杀虫活性的绿僵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类对CQMa117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确定了蔗糖、葡萄糖、可溶淀粉、蛋白胨、尿素、硫酸铵以及Cu2+、K+、Ca2+是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温度25℃是菌株的最适产孢条件。通过碳源、氮源及无机盐3个较优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菌株最适合的产孢固体培养基为:1000ml固体培养基中加入10.0g蔗糖、2.5g尿素、5.0g酵母膏和0.001%Cu2+,可使CQMa117菌株产孢量比基础培养基增加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培养条件 菌落生长 产孢量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反应型和产孢量关系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桢梅 赵美琦 曾士迈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利用6个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中作93、中华9号、新2号、京越、黎明和3个稻瘟病菌种北-1、中2-1、稻72和已知比例的混合小种(北-1:中2-1=1:1)共24个品种—小种组合,采取分小种接种方法,研究了水稻叶瘟... 利用6个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中作93、中华9号、新2号、京越、黎明和3个稻瘟病菌种北-1、中2-1、稻72和已知比例的混合小种(北-1:中2-1=1:1)共24个品种—小种组合,采取分小种接种方法,研究了水稻叶瘟病反应型(产孢面积)与产孢量之间的关系,组建了产孢面积—产孢量模型y=exp(1.46lnx-4.64),在此基础上估测了反应型权重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反应型 产孢量
下载PDF
不同破壁技术对灵芝孢子油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新新 刘元法 +1 位作者 李进伟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共3页
通过比较酸热法、超声波冻融法和高能纳米冲击磨法对灵芝孢子粉破壁效果,找到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孢子油提取的最佳破壁技术。结果显示: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法可显著提高灵芝孢子的破壁率和孢子油得率,在球料比3∶1(质量比),球磨时间6 h的... 通过比较酸热法、超声波冻融法和高能纳米冲击磨法对灵芝孢子粉破壁效果,找到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孢子油提取的最佳破壁技术。结果显示: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法可显著提高灵芝孢子的破壁率和孢子油得率,在球料比3∶1(质量比),球磨时间6 h的条件下,破壁率为90.36%,灵芝孢子油得率为3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 破壁技术 孢子油 得率 高能纳米冲击磨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生防芽孢杆菌S12产芽孢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全胜 张国丽 +3 位作者 吕宁 陈云 武冬梅 谢宗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26-1536,共11页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12是分离自新疆棉田根际土壤的一株广谱抑菌菌株,尤其对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提高菌株S12发酵液中芽孢产量,对其发酵培养基...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12是分离自新疆棉田根际土壤的一株广谱抑菌菌株,尤其对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提高菌株S12发酵液中芽孢产量,对其发酵培养基组分及配比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分析6种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S12芽孢产量的影响,随后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影响芽孢产量的主要因子,并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配比。最终获得菌株S12产芽孢培养基的优化配比组合为:玉米粉1.30%、大豆蛋白胨1.51%、CaCO30.08%、NaH2PO4·2H2O0.2%、Na2HPO4·2H2O 0.4%。优化后芽孢产量达到7.46×108 mL-1,与初始培养基相比提高了387.58%。可见,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分,提高发酵液中芽孢产量,降低生产原料成本,为其进一步生防菌剂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枯草芽孢杆菌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设计 芽孢产量
下载PDF
猪源益生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Z-27产芽孢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振海 姜军坡 +2 位作者 王选 王世英 朱宝成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0-44,共5页
对猪源益生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Z-27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芽孢产率和生物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玉米粉1%、豆饼粉1.5%、MnSO40.03%、NaH2PO4.2H2O 0.2%、Na2HPO4.2H2O 0.4%,初始pH值7.0,... 对猪源益生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Z-27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芽孢产率和生物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玉米粉1%、豆饼粉1.5%、MnSO40.03%、NaH2PO4.2H2O 0.2%、Na2HPO4.2H2O 0.4%,初始pH值7.0,250 ml三角瓶装量50 ml,接种量2%,摇床转速220 r/min,发酵温度37℃。优化后发酵液的生物量为2.33×1010 cfu/ml,芽孢产率达96.0%,为该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芽孢产率 生物量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反应型和产孢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Ⅰ.成株期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锋 曾士迈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74-179,共6页
本试验以小麦品种平原50、东方红3号、陕西蚂蚱、农大198为材料,以小麦条锈病混合菌种接种,研究了温室条件下成株期小麦条锈病反应型—产孢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抗病性综合指数的概念(0≤RRCI≤1),作为品种抗条锈性的综... 本试验以小麦品种平原50、东方红3号、陕西蚂蚱、农大198为材料,以小麦条锈病混合菌种接种,研究了温室条件下成株期小麦条锈病反应型—产孢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抗病性综合指数的概念(0≤RRCI≤1),作为品种抗条锈性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型 产孢量
下载PDF
胶冻样芽孢杆菌发酵中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先清 刘芳 +2 位作者 周荣华 饶犇 陈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3期4513-4515,共3页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对胶冻样芽孢杆菌菌株NBF-266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得到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甘油0.8%,淀粉0.6%,花生粕1.5%,碳酸钙0.1%。通过400 L和5 000 L发酵罐分别发酵,发酵液芽孢产量分别为18×10~8 CFU/mL和15.8&...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对胶冻样芽孢杆菌菌株NBF-266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得到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甘油0.8%,淀粉0.6%,花生粕1.5%,碳酸钙0.1%。通过400 L和5 000 L发酵罐分别发酵,发酵液芽孢产量分别为18×10~8 CFU/mL和15.8×10~8 CFU/mL,发酵液经不同方式浓缩干燥,得到冻干粉和喷雾干燥粉芽孢产量分别为2 910×10~8 CFU/g和933×10~8 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冻样芽孢杆菌 芽孢产量 优化 中试生产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小麦条锈病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晶 韩国菲 马占鸿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5,共4页
在温室条件下用铭贤169、吨半麦、咸农4号3个小麦品种,研究了接种条锈菌条中32号小种前后UV-B辐射增强对小麦条锈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前对小麦照射UV-B增强了品种铭贤169和吨半麦的病情指数,但对咸农4号的病情指数没有影响。接种后... 在温室条件下用铭贤169、吨半麦、咸农4号3个小麦品种,研究了接种条锈菌条中32号小种前后UV-B辐射增强对小麦条锈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前对小麦照射UV-B增强了品种铭贤169和吨半麦的病情指数,但对咸农4号的病情指数没有影响。接种后照射UV-B对品种咸农4号、铭贤169和吨半麦的病情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却减少了条锈菌在品种铭贤169和吨半麦上的产孢期与产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小麦条锈病 病情指数 产孢面积 产孢量
下载PDF
生化因子对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继芳 金海如 +1 位作者 张德兴 戚丽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0-343,共4页
以高粱为宿主,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化因子对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有机氮源和活性物质能显著提高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酒石酸铵(0.5%)、甘氨酸(1%)和根浸出液(2 mL),可分别使每160 g沙... 以高粱为宿主,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化因子对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有机氮源和活性物质能显著提高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酒石酸铵(0.5%)、甘氨酸(1%)和根浸出液(2 mL),可分别使每160 g沙样孢子产量提高至382,302和328个,对照仅为155个;甘氨酸(0.5%,1.0%)、酒石酸铵(0.5%)、腐殖酸铵(0.5%,1.0%,2.0%)和根浸出液(2,3,5 mL)处理,可使根侵染率分别提高至53.7%,52.8%,43.9%,59.4%,48.9%,57.7%,64.9%,55.9%,52.9%(对照仅为27.3%);单一碳源(葡萄糖、蔗糖)则对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率都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氮源+碳源(NH4Cl+葡萄糖)组合对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率有不同影响,当C、N比值为4∶1,1∶2时,显著提高G.intraradices产孢,可分别使每20 g沙样产孢量可分别达到2227,2458个(对照仅为157个)。当C、N比值为1∶2时,侵染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19.3%;比值为4∶1时,对侵染率没有显著影响。生化因子对G.intrara-dices产孢和侵染的作用特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孢子量 侵染率 生化因子
下载PDF
对斜纹夜蛾高致病性莱氏野村菌Nr19固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维媛 邢丛丛 +2 位作者 董永刚 王雪郦 张义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8,共9页
经前期生物测定,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Nr19)菌株能使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大量感病及死亡,为了提高分生孢子产量,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菌株Nr19生长的固体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大豆与麦麸... 经前期生物测定,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Nr19)菌株能使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大量感病及死亡,为了提高分生孢子产量,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菌株Nr19生长的固体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大豆与麦麸混合物是菌株Nr19的理想发酵基质,适量麸皮的加入,能有效提高产孢量。培养期间温湿度的分段控制对产孢的影响也较大。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大豆、麸皮混合比例为85:15,液体种子种龄5 d,接种量15.0%,连续光照,期间控制前3 d相对湿度为85%,之后降为60%,而培养温度则采用前2 d与后11 d保持在25℃,中间升温至28℃的分段控温方式培养16 d。此条件下产孢量比优化前提高近2倍,为(6.045±0.061)×109孢子/g,而活孢率可达(93.770±0.278)%,可为后续高侵染力杀虫制剂的研究提供较充足的试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野村菌 固体发酵工艺 温湿度 产孢量 活孢率
下载PDF
中蜂来源的微孢子虫对意蜂工蜂的侵染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少康 杨守深 +1 位作者 王丽华 付中民 《中国蜂业》 2007年第1期7-8,12,共3页
为探讨中蜂来源的微孢子虫对意蜂的侵染性,本试验将纯化自中蜂的微孢子虫,以每只蜂1×105个和5×105个孢子的接种量,分别给2日、5日、8日、11日龄无微孢子虫感染的意蜂成年工蜂接种,在30℃±0.5℃,65%~80%RH,黑暗中隔离饲... 为探讨中蜂来源的微孢子虫对意蜂的侵染性,本试验将纯化自中蜂的微孢子虫,以每只蜂1×105个和5×105个孢子的接种量,分别给2日、5日、8日、11日龄无微孢子虫感染的意蜂成年工蜂接种,在30℃±0.5℃,65%~80%RH,黑暗中隔离饲养10日后,各日龄工蜂的平均感染率达86.3%~100%,每只蜂中肠的平均产孢量为5.60×105~3.39×106个。在两接种量下,2日、5日龄意蜂工蜂的产孢量均显著(P<0.05)高于8日、11日龄的产孢量。试验首次证实了中蜂来源的微孢子虫对意蜂成年工蜂具较强的侵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交叉感染 中华蜜蜂 意大利蜜蜂 产孢量
下载PDF
枝桠材栽培灵芝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兴生 林衍铨 +2 位作者 李开本 陈体强 余应瑞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8-39,共2页
分别利用原木段木和枝桠材熟料栽培灵芝新 6、8、6、12、13、韩 1、韩 3、日 1、日 2、S1、K2、18、19号菌株 ,每个菌株接种 180袋 ,设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6 0袋。先在培养室内培养菌丝生长 15~ 2 0 d将栽培袋移至荫棚脱袋埋土栽培。... 分别利用原木段木和枝桠材熟料栽培灵芝新 6、8、6、12、13、韩 1、韩 3、日 1、日 2、S1、K2、18、19号菌株 ,每个菌株接种 180袋 ,设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6 0袋。先在培养室内培养菌丝生长 15~ 2 0 d将栽培袋移至荫棚脱袋埋土栽培。结果表明 :用枝桠材栽培灵芝的生长周期比用原木段木栽培的缩短 6~ 2 6 d,产量可提高13.6 1%~ 6 9.4 4 %用枝桠材栽培灵芝对灵芝的产孢量影响不明显 ,但产孢始期可缩短 4~ 19d,产孢持续时间可缩短 2~ 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桠材 栽培 灵芝 生长周期 产孢量
下载PDF
感染甘薯小象甲白僵菌菌株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伟平 宋健 +2 位作者 王金耀 冯书亮 杜立新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45-47,共3页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对小象甲的优良生防菌株,对分离自不同寄主的8株白僵菌进行了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指标研究;采用浸渍法,进行了白僵菌对甘薯小象甲成虫侵染能力的初步筛选。结果表明:白僵菌菌株Gxj-10和Xw...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对小象甲的优良生防菌株,对分离自不同寄主的8株白僵菌进行了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指标研究;采用浸渍法,进行了白僵菌对甘薯小象甲成虫侵染能力的初步筛选。结果表明:白僵菌菌株Gxj-10和Xwy-1感染甘薯小象甲成虫15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1%和60.7%,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且在培养过程中产孢量较高。2株菌株在防治甘薯小象甲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甘薯小象甲 菌株筛选 致病力 产孢量 萌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