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teria Concentration and the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ncorporating Sporosarcina pasteurii
1
作者 Engr K Taku Amartey,B.H.S. Agber T. 《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 Science》 2023年第1期39-48,共10页
This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orporation of calcite precipitation bacteria,sporosarcina pasteurii using calcium lactate as nutrient source and the properties of calcined cla... This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orporation of calcite precipitation bacteria,sporosarcina pasteurii using calcium lactate as nutrient source and the properties of calcined clay and limestone powder blended self-compacting concrete.Ten mixes were designed and designated S0 to S9 with S0 the control(without bacteria and nutrient)and S1 to S9 at varying bacteria and calcium lactat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effect of the bacteria cell density and calcium lact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sorptivity and tensile strength with age were evaluated using experimental program and statistical packages(ANOVA and post hoc tests).The result of both the experimental program and statistical evaluation shows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sporosarcina pasteurii and calcium lactate as nutrient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ternary blended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rosarcina pasteurii Calcium lactate Ternary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tatistical evaluation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下载PDF
Sporosarcina pasteurii诱导碳酸盐-铀共沉淀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南 陈雪 +4 位作者 张辉 李艾书 李广悦 王永东 丁德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54-5361,共8页
对有钙源条件下Sporosarcina pasteurii诱导碳酸盐-铀共沉淀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细菌能分泌脲酶水解尿素诱导产生方解石并促使其与铀发生共沉淀,使废水中铀的去除率达到95.38%;该细菌能够耐受的铀浓... 对有钙源条件下Sporosarcina pasteurii诱导碳酸盐-铀共沉淀修复低浓度铀废水的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细菌能分泌脲酶水解尿素诱导产生方解石并促使其与铀发生共沉淀,使废水中铀的去除率达到95.38%;该细菌能够耐受的铀浓度高达500 mg/L;铀的去除率随Ca~(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在30℃左右和碱性环境有利于方解石与铀的共沉淀。对沉淀产物进行XRD、SEM-EDS表征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方解石,且包含铀元素;消解分析表明,在方解石形成过程中铀以共沉淀的方式被固定到了沉淀产物中。本研究表明,Sporosarcina pasteurii诱导碳酸盐-铀共沉淀对修复低浓度铀废水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污染 生物修复 sporosarcina pasteurii 脲酶 碳酸盐-铀共沉淀
下载PDF
Bioremedi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Pollution by Sporosarcina saromensis M52 Isolated from Offshore Sediments in Xiamen, China 被引量:5
3
作者 ZHAO Ran WANG Bi +6 位作者 CAI Qing Tao LI Xiao Xia LIU Min HU Dong GUO Dong Bei WANG Juan FAN Ch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Objective Cr(VI) removal from industrial effluents and sediment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isolate bacteria for Cr(VI) bioremediation from sediment... Objective Cr(VI) removal from industrial effluents and sediment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isolate bacteria for Cr(VI) bioremediation from sediment samples and to optimize parameters of biodegradation. Methods Strains with the ability to tolerate Cr(VI) were obtained by serial dilution and spread plate methods and characterized by morphology, 16 S r DNA 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Cr(VI)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1,5-diphenylcarbazide method, and the optimum p H and temperature for degradation were studied using a multiple-factor mixed experimental design.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Results Fifty-five strains were obtained, and one strain(Sporosarcina saromensis M52; patent application number: 201410819443.3) having the ability to tolerate 500 mg Cr(VI)/L was selected to optimize the degradation conditions. M52 was found be able to efficiently remove 50-200 mg Cr(VI)/L in 24 h, achieving the highest removal efficiency at p H 7.0-8.5 and 35 °C. Moreover, M52 could completely degrade 100 mg Cr(VI)/L at p H 8.0 and 35 °C in 24 h. The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reduction of Cr(VI) was considered to be bioreduction rather than absorption. Conclusion The strong degradation ability of S. saromensis M52 and its advantageous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support the potential use of this organism for bi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avalent chromium SEDIMENT sporosarcina saromensis DEGRADATION
下载PDF
基于MICP法的巴氏生孢八叠球菌固化镉污染土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艳 张李奕岚 +3 位作者 唐晓武 朱鹏 陈冠年 阮方毅 《工程科学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9,共12页
以重金属污染土的治理为背景,通过毒性浸出、无侧限抗压强度、土柱淋滤试验并结合镉形态分析等其他微观测试方法,探讨了Ca^(2+)的添加、Cd^(2+)浓度、养护时间等因素对驯化巴氏生孢八叠球菌固化镉污染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对... 以重金属污染土的治理为背景,通过毒性浸出、无侧限抗压强度、土柱淋滤试验并结合镉形态分析等其他微观测试方法,探讨了Ca^(2+)的添加、Cd^(2+)浓度、养护时间等因素对驯化巴氏生孢八叠球菌固化镉污染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对固化土中Cd^(2+)浸出特性影响显著,不添加Ca^(2+)时,当尿素浓度为0.5 mol·L^(-1),固化土的Cd^(2+)浸出质量浓度(0.42~5.64 mg·L^(-1))最低;添加Ca^(2+)后,Cd^(2+)浸出浓度略有增大,胶结液中尿素和Ca^(2+)浓度均为0.5 mol·L^(-1)时,Cd^(2+)的固化效果较好.延长养护时间,固化后土体的抗压强度增加,Cd^(2+)浸出浓度降低且固化效果提高;增大Cd^(2+)浓度,固化后土体的抗压强度降低,Cd^(2+)浸出浓度提高;添加Ca^(2+)有助于增强镉污染土的固化效果,在养护时间为28 d时,当Cd^(2+)浓度为100 mg·kg^(-1)时,添加Ca^(2+)的试样强度达到312 kPa,相较于未添加Ca^(2+)试样强度(234 kPa)提升了33.3%;当Cd^(2+)浓度增大至1600 mg·kg^(-1)时,添加Ca^(2+)的试样强度达到269 kPa,相较于未添加Ca^(2+)试样强度提升了57.3%,试样的浸出浓度降低了15.4%;经淋滤后,添加Ca^(2+)的试样滤出液中Cd^(2+)浓度始终低于未添加Ca^(2+)试样.固化后土中弱酸可提取态镉向可还原态镉和残渣态镉转变,添加Ca^(2+)进一步降低弱酸可提取态镉所占比例,减小了Cd^(2+)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 污染土 巴氏生孢八叠球菌 固化
下载PDF
巴氏芽孢杆菌对黄铁矿氧化产酸的抑制作用与重金属固定效果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瑶 房琦 +4 位作者 吕俊文 谭燕玲 陈震宇 李密 吴晓燕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1-14,5,共5页
矿山的开采和选矿活动产生的大量尾矿和废石大多露天堆放,其中的含硫化物经氧气、水和微生物氧化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未经处理接触水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人们生命健康,被认为是全球采矿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目前常用... 矿山的开采和选矿活动产生的大量尾矿和废石大多露天堆放,其中的含硫化物经氧气、水和微生物氧化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未经处理接触水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人们生命健康,被认为是全球采矿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目前常用的治理方法为末端治理,治标不治本,因此开展有效的源头控制尤为重要。为探究从源头控制AMD的产生,以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选用巴氏芽孢杆菌,加入H_(2)O_(2)作为氧化剂模拟氧化环境,进行了为期10 d的实时监测实验和重金属污染溶液修复实验,从pH、Eh、SO_(4)^(2-)和各重金属离子浓度考察细菌对黄铁矿氧化产酸行为的抑制作用与重金属固定效果。结果显示,在细菌提供的碳酸盐缓冲作用下,体系pH提高到中性至偏碱性且Eh维持在低电位还原环境,同时降低了SO_(4)^(2-)浓度。细菌响应其诱导共沉淀和细胞壁吸附机制对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皆达到80%以上。表明了其抑制黄铁矿氧化产酸的有效性和良好的重金属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黄铁矿 巴氏芽孢杆菌 重金属
下载PDF
产脲酶菌株Sporosarcina ureilytica ML-2诱导方解石沉淀矿化Pb(Ⅱ)、Cd(Ⅱ)和Cr(Ⅵ)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曾勇 陈泽智 +7 位作者 杜亚玲 王秀秀 周树宇 许力山 蒋心茹 刘杨 吕青阳 闫志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59,共12页
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MICP)作为一种新兴的重金属生物治理技术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脲酶作为MICP反应的核心驱动力,本研究筛选获得1株拥有致密胞外聚合物,且产脲酶活性和菌体Zeta电位强于产脲酶代表性菌株Sporosarcina pasteurii的M... 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MICP)作为一种新兴的重金属生物治理技术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脲酶作为MICP反应的核心驱动力,本研究筛选获得1株拥有致密胞外聚合物,且产脲酶活性和菌体Zeta电位强于产脲酶代表性菌株Sporosarcina pasteurii的MICP功能菌株Sporosarcina ureilytica ML-2.在生物矿化50 mg·L^(-1)Pb(Ⅱ)、Cd(Ⅱ)和Cr(Ⅵ)离子实验中,Cd(Ⅱ)较Pb(Ⅱ)和Cr(Ⅵ)对菌株ML-2产脲酶代谢活性存在显著性抑制(p<0.01),实验组仅24 h和48 h即可去除全部的Pb(Ⅱ)和Cd(Ⅱ),而96 h时仅能去除约12.14%的Cr(Ⅵ).生物沉淀SEM形貌显示不同类型重金属可通过影响生物矿化过程无机晶体成核生长方向,从而改变沉淀形貌;EDS表征证实菌株ML-2可通过诱导方解石沉淀有效固定Pb(Ⅱ)和Cd(Ⅱ),而对Cr(Ⅵ)无法实现有效固定;FTIR表征则证实羧基、羟基、胺基和烷基等功能基团共同参与重金属的矿化固定.结合天然方解石吸附初始浓度为200 mg·L^(-1)的Pb(Ⅱ)、Cd(Ⅱ)和Cr(Ⅵ)离子实验及对应沉淀的XRD图谱,再一次证实Pb(Ⅱ)以方解石钙位点替代形式被矿化成白铅矿(PbCO3),Cd(Ⅱ)的目标矿化产物菱镉矿(CdCO_(3))可能因质量分数过低等原因虽未被检出,但依然实现了高效固定,并再次确认MICP无法有效固定Cr(Ⅵ).最后,MICP矿化固定Pb(Ⅱ)和Cd(Ⅱ)污染的过程模型被构建,将为后续的扩大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尿酶菌株 sporosarcina ureilytica 生物矿化 MICP 重金属 方解石
原文传递
MICP修复重金属污染溶液及矿化垃圾土试验研究
7
作者 许耀东 章荣军 +1 位作者 黄小松 郑俊杰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大量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面临超负荷运营困境,衍生出系列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垃圾渗滤液易对填埋场周边水体造成污染,填埋场开采扩容产生的矿化垃圾土也存在Cd、Pb、Zn和Cr(Ⅲ)等重金属超标现象,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容易... 大量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面临超负荷运营困境,衍生出系列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垃圾渗滤液易对填埋场周边水体造成污染,填埋场开采扩容产生的矿化垃圾土也存在Cd、Pb、Zn和Cr(Ⅲ)等重金属超标现象,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固定重金属的能力被广泛探究,其中巴氏芽孢杆菌因环境适应性强、脲酶表达量高而备受关注。但相关研究中的修复对象主要为污染溶液和普通污染土壤,其与垃圾渗滤液以及矿化垃圾土在污染成因和化学成分等方面明显不同。鉴于此,开展巴氏芽孢杆菌修复重金属污染溶液和污染矿化垃圾土试验,探究巴氏芽孢杆菌生物修复重金属的可行性,分析生物修复前后矿化垃圾土中重金属形态变化以及修复机理。结果显示,巴氏芽孢杆菌对溶液中Cd、Pb、Zn和Cr(Ⅲ)修复率可分别达到95%、84%、5%和98%,对矿化垃圾土中可交换态Cd、Pb和Zn修复率亦可分别达到74%、84%和62%,可交换态Cr(Ⅲ)修复处理前含量几乎为0;经生物修复,矿化垃圾土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含量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含量增加;同时,矿化垃圾土中含Fe和Al成分以及MICP过程产生的碳酸钙沉淀共同促进重金属向更稳定形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垃圾土 重金属 生物修复 巴氏芽孢杆菌 修复率
下载PDF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和嗜冷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psychrophila)介导形成白云石晶体 被引量:9
8
作者 宋泉颖 徐俊 张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55-2165,共11页
【目的】白云石(Dolomite)是一种含有钙镁的碳酸盐矿物[CaMg(CO3)2],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海洋等环境并常与油气埋藏共存。尽管白云石(或岩)的发现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对白云石的成因仍然没有定论,地质学上称之为"白云石之谜&qu... 【目的】白云石(Dolomite)是一种含有钙镁的碳酸盐矿物[CaMg(CO3)2],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海洋等环境并常与油气埋藏共存。尽管白云石(或岩)的发现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对白云石的成因仍然没有定论,地质学上称之为"白云石之谜"。20世纪90年代Vasconcelos C.提出了"微生物白云石模型",为白云石成因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但是这一模型并不完善,白云石的形成与所介导的微生物生理状态以及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另外,所有报道的实验都是在地表压强条件下进行,无法表征自然界中白云石所处的高压环境。本研究中引入压力这一环境参数,结合菌株本身生理特性参数,综合考察多重因子对微生物介导形成白云岩的影响。【方法】利用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和嗜冷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psychrophila)两株具有尿素水解活性的细菌作为生物材料,在不同的温度(15°C和30°C)压强(常压和20 MPa)氧气浓度(常压好氧条件和常压微氧条件)不同的尿素水解活性下进行生物矿化实验。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X射线能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沉淀物形貌和矿物成分构成。通过XRD(X射线衍射分析)定性测定碳酸盐矿物沉淀物的种类。【结果】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和嗜冷芽孢八叠球菌在实验中所设计的所有矿化条件下都能够介导形成碳酸盐矿物沉淀。XRD和SEM检测均证实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在30°C的20 MPa微氧条件下能够介导形成不规则菱面型和椭球型白云石。高压条件更有助于白云石的形成。除了白云石晶体,实验中还观察到有其他矿物(如方解石,碳氢镁石,钙镁碳酸石等)。【结论】实验证实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和嗜冷芽孢八叠球菌具有矿化能力,特别是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具有介导形成白云石的能力。微生物介导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分受到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以及温度、压力等生物矿化实验条件控制。这一研究结果帮助完善"微生物白云石模型",为解释白云石的深部成因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 嗜冷芽孢八叠球菌 尿素水解酶活性 高液压 菱面型白云石
原文传递
基于微生物矿化的砂体胶结强度及耐久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锋玲 韩栋 +3 位作者 王利娜 徐耀 鲍志强 李蓉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6期115-121,共7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是岩土工程领域中新兴的新型绿色环保地基加固技术之一。基于砂土固化的力学性能和微观测试,研究了MICP技术的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水泥胶结砂柱最高强度可达37.9 MPa,抗渗性能可从胶结前的1.72...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是岩土工程领域中新兴的新型绿色环保地基加固技术之一。基于砂土固化的力学性能和微观测试,研究了MICP技术的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水泥胶结砂柱最高强度可达37.9 MPa,抗渗性能可从胶结前的1.72×10-2 cm/s提高至7.66×10-7 cm/s;经100次冻融循环后,试件外观完整,无明显缺陷和掉砂;冻融50次时强度损失率为17.0%,胶结砂体具有良好的抗冻耐久性能。40 mm×40 mm×160 mm棱柱体标准试件抗压强度为13.5 MPa,抗折强度为4.5 MPa;70 mm×70 mm×70 mm立方体标准试件抗压强度为8.6 MPa。微观结构检测可知,石英砂表面与颗粒之间沉积着不同数量的方解石,随着胶结强度的增加,方解石沉积量逐渐提高至趋于稳定,生成量为10%~25%,砂柱孔隙率由34.8%逐渐降至12.1%,且微观孔结构逐渐细化、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水泥 石英砂胶结 碳酸钙沉淀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 脲酶活性 抗压强度 耐久性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对水体磷的去除作用
10
作者 曹锦鹏 邱轩 +1 位作者 马丽媛 刘邓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57,共7页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磷的过量排放日益严重,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水质恶化以及水生生态系统失衡,因此,建立有效去除环境水体磷的方法十分重要。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作为一类新颖的生物修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体重金属...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磷的过量排放日益严重,引发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水质恶化以及水生生态系统失衡,因此,建立有效去除环境水体磷的方法十分重要。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作为一类新颖的生物修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体重金属的去除处理。然而,有关MICP是否适用于水体磷的去除,尚不得而知。该研究评估了利用巴氏芽孢杆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催化尿素水解进行MICP去除不同浓度磷酸根(150~400 mg/L)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Ca^(2+)激发MICP时,溶液中磷酸根可以在2 h内被快速去除,不同初始磷酸根浓度体系(150、300和400 mg/L)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4%、87.72%和72.05%。反应结束后收集生物沉淀并进行矿物学表征。结果显示:在低磷条件下(150和300 mg/L),磷酸根主要以吸附方式被微生物成因方解石从溶液中去除;而在高磷条件下(400 mg/L),磷酸根除了被矿物表面吸附外,还通过生成羟基磷灰石和含磷方解石的共沉淀形式去除。该研究显示MICP是一种可实现水体磷去除和固定的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去除 水体修复 sporosarcina pasteurii MICP 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修复铅(Pb)污染黄土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张斌 郑文杰 +3 位作者 薛中飞 王琳 秦鹏 何文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123,共10页
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野生动物都有潜在的严重影响。文章首先采用不同菌液接种比例(1∶9,1∶3)进行了溶液中的铅(Pb)修复试验。另外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研究了碳酸盐沉淀的形态和其生成次序。最后进行黄土... 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野生动物都有潜在的严重影响。文章首先采用不同菌液接种比例(1∶9,1∶3)进行了溶液中的铅(Pb)修复试验。另外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研究了碳酸盐沉淀的形态和其生成次序。最后进行黄土中Pb修复试验。结果表明,细菌接种比例为1∶3时Pb修复效率达到96%。在后续开展的土柱修复试验中,试验结果发现注入菌液量测得出的细菌活性随菌液渗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而且黄土本身就可以与一部分Pb结合,将溶液中的游离态Pb转换为碳酸盐态。在Pb污染质量分数为1250mg/kg的黄土中,巴氏芽孢八叠球菌修复后碳酸盐态的Pb质量分数提升9.71%。在Pb污染质量分数500mg/kg时其土柱上部修复效率达到了97.41%,土柱下部修复效率达80.71%。这些发现突显了MICP技术应用于Pb污染黄土修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 铅(Pb)污染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 脲酶活性 修复效率
下载PDF
紫外诱变产脲酶菌株加固粉土的试验研究
12
作者 张建伟 赵聪聪 +3 位作者 尹悦 石磊 边汉亮 韩智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00-2509,共10页
为提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的固化效果,采用紫外诱变技术对产脲酶菌株进行改良,筛选出优良菌株。随后结合先拌和菌液后滴注胶结液(尿素和氯化钙)的方式,运用改良后菌株来固化粉土。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碳酸钙含量测定... 为提高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的固化效果,采用紫外诱变技术对产脲酶菌株进行改良,筛选出优良菌株。随后结合先拌和菌液后滴注胶结液(尿素和氯化钙)的方式,运用改良后菌株来固化粉土。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碳酸钙含量测定和微观试验分析,来对比诱变前后菌株固化粉土的效果。结果表明:紫外诱变技术可以有效改良产脲酶菌株的性能,使菌株的脲酶活性、矿化生成的碳酸钙含量得到提高;使用紫外诱变后菌株来固化粉土,可显著提高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该研究从源头来选育优良菌株,有效提高了MICP技术的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 脲酶活性 碳酸钙含量 粉土固化
下载PDF
钢渣微粉对微生物固化风积沙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富豪 晋强 周满旭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为研究钢渣微粉和巴氏芽孢杆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对风积沙强度的提高作用,确定合适的钢渣微粉掺量和固化配比。进行了不同钢渣微粉掺量下的微生物固化风积沙沙柱试验,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结合沙柱碳酸钙生成量,确定钢渣微粉... 为研究钢渣微粉和巴氏芽孢杆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对风积沙强度的提高作用,确定合适的钢渣微粉掺量和固化配比。进行了不同钢渣微粉掺量下的微生物固化风积沙沙柱试验,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结合沙柱碳酸钙生成量,确定钢渣微粉最佳掺量。以钢渣微粉为外加剂,利用巴氏芽孢杆菌对风积沙进行固化,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化配比,并分析菌液OD值、胶结液浓度和胶结液加注次数对掺钢渣微粉风积沙的固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微粉最佳掺量为2.5%,各因素对固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胶结液浓度>胶结液加注次数>菌液OD值,推荐风积沙固化制度为单轮5次注浆,菌液OD值为2.0,胶结液浓度为1.5 mol/L,此时沙柱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4.07 MPa,较未掺加钢渣微粉沙柱提高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微粉 巴氏芽孢杆菌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对ECC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杜鲁飞 陈柄丞 +2 位作者 孙巍巍 孙溪晨 冯君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3年第10期50-55,共6页
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原理,用尿素、CaCl_(2)溶液和巴氏芽孢杆菌溶液按一定比例配制了自修复剂,通过抗压、抗折、单轴拉伸、单根纤维拉拔试验,研究了自修复剂对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自修复剂... 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原理,用尿素、CaCl_(2)溶液和巴氏芽孢杆菌溶液按一定比例配制了自修复剂,通过抗压、抗折、单轴拉伸、单根纤维拉拔试验,研究了自修复剂对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自修复剂后,ECC试件的28 d抗压强度提高了8.96%,抗折强度提高了6.73%,极限拉伸强度提高了12.68%,纤维桥接应力提高了9.38%;由于纤维表面的MICP作用,纤维与基体界面的化学黏结能减小,摩擦黏结强度增大,纤维更容易脱黏进入滑移阶段,从而使ECC的多缝开裂特征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 巴氏芽孢杆菌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海水环境下巴氏芽孢杆菌驯化及钙质砂固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肖瑶 邓华锋 +2 位作者 李建林 程雷 朱文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5-404,共10页
为了提升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在海洋环境下对钙质砂的加固效果,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人工海水环境下巴氏芽孢杆菌多梯度人工驯化培养试验,并结合MICP固化钙质砂柱的力学试验和微细观结构分析,对巴氏芽孢杆菌的驯化... 为了提升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在海洋环境下对钙质砂的加固效果,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人工海水环境下巴氏芽孢杆菌多梯度人工驯化培养试验,并结合MICP固化钙质砂柱的力学试验和微细观结构分析,对巴氏芽孢杆菌的驯化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海水环境下五梯度驯化后细菌的菌液浓度可达到淡水环境的97%以上,其与胶结液作用后碳酸盐的生成量较淡水环境下有一定幅度提高;(2)驯化后的巴氏芽孢杆菌具有很好的温度适应能力,在10~30℃温度下均有较好的MICP性能;(3)海水环境下加固的钙质砂柱无论是碳酸盐生成量还是无侧限抗压强度均较未驯化前高,尤其是五梯度驯化后的细菌,驯化后的细菌菌体变小,在海水环境生成的碳酸盐(碳酸钙和碳酸镁)晶体更小,更加致密,能更好地填充钙质砂颗粒的孔隙并胶结相邻的钙质砂颗粒,具有更优异的MICP性能。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MICP技术在海洋环境钙质砂地基加固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环境 梯度驯化 钙质砂 巴氏芽孢杆菌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
下载PDF
嗜蜡菌R的代谢特性及其摄取烷烃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靖 刘元琴 +1 位作者 姜凯 李素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3-147,共5页
利用石蜡为惟一碳源从辽河油田油水样品中驯化筛选出一株强降解固体石蜡的菌R,初步鉴定为脲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urea Kluyver and Niel)。该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排油活性及稳定的乳化能力,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55.9%,其胞外生物... 利用石蜡为惟一碳源从辽河油田油水样品中驯化筛选出一株强降解固体石蜡的菌R,初步鉴定为脲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urea Kluyver and Niel)。该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排油活性及稳定的乳化能力,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55.9%,其胞外生物表面活性剂被确定为阴离子型的水溶性产物。对其胞外脂肪酸进行了GC/MS的定性分析,确定其主要为十四酸、十六酸和十八酸。对该菌在水溶性不同的底物中培养,发现其细胞表面疏水性具有调适作用,推测该菌摄取烷烃的模式不是单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石蜡 脲芽孢八叠球菌 胞外脂肪酸 生物表面活性剂 细胞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三氯乙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新新 张颖 +2 位作者 韩斯琴 王元芬 李慧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78-1783,共6页
三氯乙烯是一种具有"三致"效应的有机氯代烃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三氯乙烯进入自然环境,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获得更为丰富的三氯乙烯降解微生物资源,利用水-硅油双相系统... 三氯乙烯是一种具有"三致"效应的有机氯代烃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三氯乙烯进入自然环境,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获得更为丰富的三氯乙烯降解微生物资源,利用水-硅油双相系统从实验室高浓度三氯乙烯胁迫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两株三氯乙烯降解菌WF1、FT10。在三氯乙烯初始质量浓度为5mg·L-1的条件下,培养72h,菌WF1、FT10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率分别为53.36%、48.06%;在500mg·L-1乙酸钠作为共代谢基质的情况下,降解率分别为55.95%、55.62%,降解速率明显提高。根据形态学观察、16项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WT1归为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将菌株FT10归为Sporosarcina aquimarina。对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经SlideWrite统计软件拟合,菌株WT1和FT10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上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33.7℃和35.4℃,最适生长pH分别为7.6和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降解菌 分离鉴定 底泥 无色杆菌 八叠球菌
下载PDF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诱变选育脲酶高产菌株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萌 程晓辉 +1 位作者 杨钻 郭红仙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134,共5页
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生成形成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巴氏芽孢八叠球菌ATCC11859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诱变,得到高产脲酶突变株。其中菌株B-20的脲酶活性最高,为28.4mmol/min,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07%。对该菌株接... 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生成形成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巴氏芽孢八叠球菌ATCC11859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诱变,得到高产脲酶突变株。其中菌株B-20的脲酶活性最高,为28.4mmol/min,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07%。对该菌株接种量、氮源种类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0%,且采用大豆粉为氮源时,脲酶活性最高为32.9 mmol/min。对脲酶高产菌株的选育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芽孢八叠球菌 脲酶 亚硝基胍 诱变选育
下载PDF
除草剂及尿素混剂对稻田氨化细菌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柳青 朱永林 +2 位作者 吴林福 李扬汉 应存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4-46,共3页
就除草剂及尿素混剂在稻田施用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除草剂丁草胺、除草醚、农得时和果尔与尿素混用,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可以获得较好的杂草防除效果并提高水稻产量、丁草胺、禾大壮、杀草丹、除草醚以及丁草胺十二甲四氯在一定使用... 就除草剂及尿素混剂在稻田施用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除草剂丁草胺、除草醚、农得时和果尔与尿素混用,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可以获得较好的杂草防除效果并提高水稻产量、丁草胺、禾大壮、杀草丹、除草醚以及丁草胺十二甲四氯在一定使用剂量下均显著地抑制脲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ureae(Beijernck)KluyveretvanNiel]的繁殖。而快杀稗、都尔、二甲四氯、苯达松、果尔、农得时、草克星和乙草胺对脲芽孢八叠球菌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氨化细菌 尿素
下载PDF
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对耐铬(Ⅵ)菌株M52还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东北 唐晨 +5 位作者 张敏 范春 岳紫钰 李佳瑶 陈群 赵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研究从厦门近岸海域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筛选出的芽孢八叠球菌属菌株SporosarcinasaromensisM52在含不同浓度六价铬[Cr(Ⅵ)]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定位Cr(Ⅵ)还原酶,探讨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对耐Cr(Ⅵ)菌株M52还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 目的:研究从厦门近岸海域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筛选出的芽孢八叠球菌属菌株SporosarcinasaromensisM52在含不同浓度六价铬[Cr(Ⅵ)]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定位Cr(Ⅵ)还原酶,探讨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对耐Cr(Ⅵ)菌株M52还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M52菌株的种子液接种于含不同浓度(0~600mg·L^-1)Cr(Ⅵ)LB培养基中,培养0~48h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600nm处M52菌液的吸光度(A)值,观察M52菌株在含0、50、100、200、400和600mg·L^-1Cr(Ⅵ)的LB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将M52菌液超声破碎前、破碎后后离心所得胞内和胞外活性物质与对照组M52菌液在37℃、pH7.5条件下培养0、12、24和48h,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溶液中Cr(Ⅵ)的浓度,计算各时间点胞内和胞外活性物质中Cr(Ⅵ)的还原率。在L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2mmol·L^-1的Mn2+、Fe2+和Cu2+,1mmol·L^-1SDS、1% TritonX-100 和吐温80作为处理组,以未作处理的LB液体培养基为对照组,将种子液以4%浓度接种于处理组和对照组,计算M52菌株在0、6、12、24、36和48h对Cr(Ⅵ)的还原率,分析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处理组中M52菌株对Cr(Ⅵ)还原率的变化。结果:当Cr(Ⅵ)浓度低于100mg·L^-1时,随浓度增加菌株生长加快;当100 mg·L^-1≤Cr(Ⅵ)浓度<600mg·L^-1时,随浓度增加菌株生长受到抑制;当Cr(Ⅵ)浓度高于600mg·L^-1时,M52菌株几乎不生长。与对照组比较,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在细胞内外均升高(P<0.05),胞内Cr(Ⅵ)的还原率最高。与对照组比较,Cu2+和Fe2+存在情况下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升高(P<0.05),且Cu2+>Fe2+,Mn2+存在情况下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小分子物质SDS、TritonX-100和吐温80存在时,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率降低(P<0.05),且SDS>TritonX-100>吐温80。结论:低浓度Cr(Ⅵ)可以促进M52菌株生长,高浓度Cr(Ⅵ)则会抑制菌株生长,M52菌株对Cr(Ⅵ)的还原主要发生在胞内,Cu2+和Fe2+可促进M52菌株还原Cr(Ⅵ),吐温80、TritonX-100和SDS可抑制M52菌株还原Cr(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八叠球菌M52 六价铬 还原酶 小分子物质 金属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