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t carbon consumption and grain yield of spring wheat in response to phosphorus supply under two water regimes 被引量:4
1
作者 GUAN Yu QIAO Zhen +1 位作者 DU Jiu-yuan DU Yan-l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595-1601,共7页
In semiarid areas, cereal crops often alocate more biomass to root at the expense of aboveground yield.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carbon consumption of roots and its impact on grain yield of spring... In semiarid areas, cereal crops often alocate more biomass to root at the expense of aboveground yield.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carbon consumption of roots and its impact on grain yield of spr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s affected by water and phosphorus (P) supply. A factorial design was used with six treatments namely two water regimes (at 80–75% and 50–45% ifeld capacity (FC)) and three P supply rates (P1=0, P2=44 and P3=109 μg P g–1 soil). At shooting and lfowering stages, root respiration and carbon consumption increased with the elevate of P supply rates, regardless of water conditions, which achieved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at P1 under 50–45% FC and P3 under 80–75% FC, respectively. However,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were higher at P2 under 80–75% FC; and decreased with high P application (P3).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ational or low P supply (80–75% of ifeld water capacity and 44 mg P kg–1 soil) should be recommended to improve grain yield by decreasing root carbon consumption in semi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yield phosphorus supply rootcarbon consumption spring wheat water supply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Organo-Miner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on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Spring Barley, Forage Maize and Grass Cut for Silage 被引量:3
2
作者 Grace H. Smith Keith Chaney +1 位作者 Charles Murray Minh Son L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年第2期103-109,共7页
Biosolids were applied with urea to produce a granulated organo-mineral fertiliser (OMF) for application by farm fertiliser equipment to a range of agricultural crops. The recommended rates of nitrogen, phosphate and ... Biosolids were applied with urea to produce a granulated organo-mineral fertiliser (OMF) for application by farm fertiliser equipment to a range of agricultural crops. The recommended rates of nitrogen, phosphate and potash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test crops using “The Fertiliser Manual”, which assesses the nutrient requirement based on previous cropping, rainfall and soil index. The OMF produced similar crop yields compared to ammonium nitrate fertiliser when applied as a top-dressing to winter wheat, forage maize and grass cut for silage in the cropping years 2010 to 2014. In 2012 the grain yield of spring barley top-dressed with OMF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fertiliser treatment, due to dry conditions following application. For this reas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OMF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seedbed for spring sown crops and The Safe Sludge Matrix guidelines followed. The experimental work presented shows that OMF can be used in sustainable crop production systems as a sourc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or a range of agricultural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OLIDS Organo-Mineral FERTILISER Crop yield Winter wheat spring BARLEY Forage Maize GRASS SILAGE
下载PDF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for Improving Quality Properties of Spring Wheat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LIUXiao-bing ZHANGQiu-ying +2 位作者 JINJian WANGGuang-hua SJHerbert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7-213,共7页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to improve quality properties of spring wheat cultivars has received little research attention inNortheast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regimes on th...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to improve quality properties of spring wheat cultivars has received little research attention inNortheast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regimes on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springwheat cultivar New Kehan 9 (Triticum aestivum L.) were investigated for two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consistently increased wheat yield, and the highest yield was obtained with addition of N, P and NPK fertilizers. The NPKtreatment resulted in 50% more yield than the unfertilized plot. The average increases in protein content from NPK and NP atseeding + N at anthesis over no fertilization and NP fertilizers at seeding were 2.7% and 0.90%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protein yields were achieved in NPK and NPK + N treatments, and the lowest protein yield was observed in the no fertilizertreatment due to both low protein content and grain yield.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gliadins content, but decreased gluteninscontent, thus the gliadins/glutenins ratios were higher in th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of fertilizationon kernel quality was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hardness percentage. Although the dough rheological properties werenot strongly changed by fertilization, dry gluten and wet glute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highest breadvolume and bread score were found in the NPK treatment in both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3% urea at anthesis, or applying45 kg ha-1 of potassium sulphate at seeding, with urea and diammonium phosphate as basal applications, significantlyincreased protein yield and improved quality properties of this wheat cultivar.Key words: Fertilization, Yield, Protein contents, Protein fractions, Quality, Spring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TILIZATION yield Protein contents Protein fractions QUALITY spring wheat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4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1 位作者 刘晓伟 曾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7年春小麦,施肥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7年春小麦,施肥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效果最好,较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OM)处理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7.18%和7.82%、5.91%和3.83%;在定位施肥初期(前3年),NPKM和NPK处理的效果优于OM,在第4年三者无差异,而第5年及之后,NPKM和OM处理的效果明显好于NPK处理。长期NPKM和OM处理较NPK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6.88%和31.98%,有机碳储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1.17%~41.94%和27.80%~35.81%,表层0~10 cm的增加效果显著好于10~20 cm土层。不同施肥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表现为NPKM>OM>NPK>CK,且差异显著,长期NPKM和OM处理较NPK处理土壤MBC分别显著增加了46.4%和28.7%,长期单施NPK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MBC含量,但对有机碳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长期NPKM或OM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绵土小麦地土壤有机碳和MBC含量,增加有机碳储量,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增汇,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有机肥 春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陇中春小麦的产量效应模拟
5
作者 董莉霞 李广 +1 位作者 燕振刚 刘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 为量化分析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和协同作用,在APSIM模型中,设置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2因素5个变化梯度,组合交叉设计25个处理,利用模型模拟25个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开展小麦大田试验,得到早播(ESW)、正常播(NSW)、晚播(LSW)春小麦产量的实测值,利用APSIM模型模拟2016—2018年春小麦的产量,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对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进行分析;对春小麦产量与秸秆覆盖量、施氮量的耦合关系进行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利用Matlab计算春小麦的最大产量及对应的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位于15%置信带内,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值为4.64%~12.22%,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的增长对春小麦的产量效应为正效应,相应关系表现为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关系;ESW、NSW和LSW模拟情景下,春小麦最大产量分别为3548.64、3149.59、2507.58 kg/hm^(2);E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7062.04、194.91 kg/hm^(2);N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8211.31、218.81 kg/hm^(2);LSW模式下,最佳秸秆覆盖量和施氮量分别为6215.15、162.0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APSIM模型 秸秆覆盖量 施氮量 产量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张宏芝 王立红 +8 位作者 时佳 孔德鹏 王重 高新 李剑峰 王春生 夏建强 樊哲儒 张跃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育春小麦抗旱品种及制定节水高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育春小麦抗旱品种及制定节水高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春26号为材料,设置3种水分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春小麦旗叶SOD、CAT活性在扬花期呈升高的趋势,而在灌浆期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在扬花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期则呈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呈升高的趋势;SOD、POD活性表现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春26号,MDA活性在春小麦品种间则呈相反的趋势。收获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降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在有限灌溉和亏缺灌溉处理下,其收获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幅度小于新春37号和新春26号,且产量高于新春37号和新春26号。【结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在有限灌溉和亏缺灌溉条件下,旗叶SOD、POD酶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活性氧清除能力较强,有效延缓了小麦植株的衰老,收获穗数和穗粒数较抗旱性中等的新春37号和抗旱性较弱的新春26号下降幅度低,在水分亏缺条件下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土壤水分 抗旱性品种 保护性酶活性 产量
下载PDF
西北旱塬免耕的产量效应受降水特征和施肥显著影响
7
作者 张建军 党翼 +8 位作者 赵刚 王磊 周刚 王淑英 李尚中 樊廷录 胡靖宇 王鹤龄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4-1704,共11页
【目的】在冬小麦-夏春玉米轮作体系,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西北雨养农业区耕作与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西北旱塬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5年甘肃陇东旱塬设置的土壤耕作与培肥长期定位试验(3年冬小麦—1年春玉米)... 【目的】在冬小麦-夏春玉米轮作体系,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西北雨养农业区耕作与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西北旱塬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5年甘肃陇东旱塬设置的土壤耕作与培肥长期定位试验(3年冬小麦—1年春玉米),主处理为传统耕作和免耕,副处理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农家肥(M)、氮磷配施(NP)和氮磷配施农家肥(NPM)。结合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分析,探究不同耕作与施肥处理下作物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的差异机制。【结果】降水年型、耕作和施肥方式显著影响冬小麦和玉米产量。无论何种降水年型或耕作方式,配施有机肥的NPM处理作物产量(冬小麦3441 kg/hm^(2),春玉米8991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并且NPM处理对作物的增产效果在丰水年型更为明显。在丰水年型,相对于传统耕作,免耕处理的作物产量无明显差异,但在干旱及平水年型下,免耕冬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下降了15.6%和25.7%,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下降了17.9%和4.6%;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处理下的冬小麦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在干旱年型分别下降了6.7%和17.0%,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在平水年型下降了24.0%。免耕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结论】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干旱及平水年型免耕虽然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但降低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这是导致作物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根据降水情况选择耕作方式,提高西北黄土旱塬作物产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垆土 传统耕作 免耕 施肥 冬小麦−春玉米轮作 土壤养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银春11号生产性能评价
8
作者 俞华林 杨继忠 +3 位作者 魏孔梅 赵宝勰 师学豪 贾瑞丽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701-704,共4页
为全面了解银春11号的生产特性,依据2016—2017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和2018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对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春11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2016、2017年的区域试验中,分别较对照品... 为全面了解银春11号的生产特性,依据2016—2017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和2018年甘肃省旱地春小麦生产试验,对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春11号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2016、2017年的区域试验中,分别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13.25%、9.90%;银春11号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2016、2017年高稳系数分别为102.82、100.06,均高于对照品种西旱2号的90.90;银春11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16、2017年适应度分别为80%、60%,在各试验点中增产点率为90%。综上,银春11号丰产性、稳产性较好,适应性较强,适宜在甘肃中部旱地春麦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春小麦 新品种 银春11号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下载PDF
氮肥与生物质炭配施对春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雨欣 杨卫君 +4 位作者 赵红梅 李大平 宋世龙 惠超 耿洪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为了解氮肥和生物质炭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氮(N1:300 kg·hm^(-2))、减量施氮(N2:255 kg&#... 为了解氮肥和生物质炭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春小麦品种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氮(N1:300 kg·hm^(-2))、减量施氮(N2:255 kg·hm^(-2))]和4个生物质炭水平[不施生物质炭(B0:0 kg·hm^(-2))、低量生物质炭(B1:10×10^(3)kg·hm^(-2))、中量生物质炭(B2:20×10^(3)kg·hm^(-2))、高量生物质炭(B3:30×10^(3)kg·hm^(-2))],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籽粒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增加春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同化物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促进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改善加工、营养品质。对小麦生长、品质及产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减量施氮配施中量生物质炭(N2B2)处理综合表现最好,且该处理下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达5.12 g·株^(-1),花前同化物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0.46 g·株^(-1)、15.32%、17.41%,产量较单施氮肥(N1B0)处理提高22.12%,蛋白质(干基)含量、淀粉(湿基)含量、面筋(湿基)含量、Zeleny沉降值和硬度分别为16.59%、62.12%、31.31%、46.95 mL和63.79。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减量氮肥配施中量生物质炭(N2B2)有利于北疆灌区春小麦高产优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春小麦 产量 品质 北疆灌区
下载PDF
播种量对浅埋滴灌宽幅匀播春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何增国 李树旺 +1 位作者 杨珍 赵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64-568,共5页
为研究筛选甘肃河西地区浅埋滴灌条件下春小麦最佳播种量,以宁春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浅埋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浅埋滴灌宽幅匀播栽培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春小麦的株高也随之逐渐提... 为研究筛选甘肃河西地区浅埋滴灌条件下春小麦最佳播种量,以宁春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浅埋滴灌条件下春小麦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浅埋滴灌宽幅匀播栽培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春小麦的株高也随之逐渐提高,穗长和穗粒数随播种量增加均呈先增后降趋势。春小麦播种量为675万粒/hm^(2)时,穗长最长,为8.02 cm;穗粒数最多,为38.05粒;千粒重也较高,为39.4 g;折合产量最高,为8175.0 kg/hm^(2),且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建议在甘肃河西地区春小麦浅埋滴灌宽幅匀播栽培中播种量以675万粒/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播种量 春小麦 宽幅匀播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下载PDF
西北灌区复种绿肥及减氮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特征
11
作者 张殿凯 李盼 +7 位作者 范虹 何蔚 樊志龙 胡发龙 孙亚丽 谭向念 殷文 陈桂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9-2201,共13页
【目的】针对西北灌区春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高、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探讨复种绿肥及减量施氮对春小麦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春小麦生产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麦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W-G... 【目的】针对西北灌区春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高、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探讨复种绿肥及减量施氮对春小麦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春小麦生产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麦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W-G)和麦后休闲(W)两种种植模式,副区设传统施氮(N3,180 kg·hm^(-2))、减施氮肥15%(N2,153 kg·hm^(-2))和减施氮肥30%(N1,126 kg·hm^(-2))3个施氮水平,于2020—2021年研究复种绿肥及减氮对春小麦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麦后复种绿肥结合适量减施氮肥可提高春小麦播前土壤贮水量,W-G较W模式春小麦播前土壤贮水量增加11.5%—13.5%,麦后复种绿肥结合氮肥减施15%(W-GN2)与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氮30%(W-GN1)较对照麦后休闲结合传统施氮量(W-N3)春小麦播前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12.1%—20.2%与15.2%—16.6%,W-GN2与W-GN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G较W春小麦耗水量降低12.6%—13.7%,复种绿肥模式中以W-GN2降低春小麦耗水量幅度最大,较麦后休闲结合减氮15%(W-N2)、W-N3分别降低21.8%—25.8%、21.3%—26.3%;W-G通过降低春小麦拔节期至灌浆初期的耗水模系数,增大播种前期至拔节期与灌浆初期至成熟期的耗水模系数(两阶段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比例为60.5%—64.1%),有效协调春小麦前后生育时期的水分需求特征,增强了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分供需同步性。相比W-GN1、W-GN3,W-GN2处理的调控效应更突出。W-G具有增产优势,较W增产13.5%—14.1%;W-GN2较W-N2与W-N3分别增产16.7%—18.4%与13.6%—14.6%。因而,W-G较W模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29.4%—31.0%,麦后复种绿肥模式中,以W-GN2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幅度较大,较W-N2、W-N3分别提高44.2%—46.8%、39.1%—43.5%,较W-GN1、W-GN3分别提高36.2%—50.7%、9.1%—17.0%。【结论】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施氮肥15%(即施氮153 kg·hm^(-2))较传统水氮管理提高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可推荐为西北灌区春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的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减量施氮 春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西北灌区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与植被指数的春小麦产量估测研究
12
作者 苟曜 董莉霞 +2 位作者 李广 燕振刚 逯玉兰 《作物研究》 2024年第5期343-350,共8页
春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预测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区域的均衡发展以及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和武威市作为研究区,采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 春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预测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区域的均衡发展以及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和武威市作为研究区,采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卫星遥感获取2001—2022年的遥感数据,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包括归一化差异水分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在内的7种遥感植被指数。对实测产量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结合长短期记忆循环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构建产量估算模型,对兰州市和武威市的春小麦产量进行预测研究,并与传统估产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模型对比,研究不同模型的估产性能。结果表明:NDWI在所有植被指数中对产量估算模型的贡献最为显著,其决定系数达到0.69,并且在去除趋势影响后,该指数的决定系数进一步提升至0.77。此外,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进一步确保了模型的稳健性和泛化能力。本研究可为市级尺度的春小麦产量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预测 LSTM 植被指数 数据预处理
下载PDF
宁夏春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抗旱性评价
13
作者 陶媛 张倩 +3 位作者 何亚玲 孙倩 迟永伟 白海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4,共11页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宁夏春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优质、耐旱春小麦品种,以宁夏灌区的20份春小麦主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区,不同小麦品种为副区,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宁夏春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优质、耐旱春小麦品种,以宁夏灌区的20份春小麦主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以灌水量为主区,不同小麦品种为副区,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穗粒数、有效穗数以及产量显著减少,其平均值分别减少了10.19%、11.01%和39.13%,但宁春39号、宁春50号、宁2038等品种的穗粒数与宁春54号、永08-1等品种的有效穗数并未减少,小麦千粒重、可孕小穗及平均穗长变化不显著。干旱胁迫下,小麦籽粒的容重、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整体有所增加,其平均值分别增加了0.76%、14.17%、11.44%,但硬度、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及最大拉伸阻力因基因型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且最大拉伸阻力变化幅度最大,变幅在-17.72%~46.55%之间,显著增加的品种占比居多,分别是宁春4号、39号、41号、51号、54号、56号、57号、58号、60号、61号、永良15号、永08-1及永3463等13个品种。通过隶属函数法得出抗旱综合指标值排名靠前的品种有宁春54号、宁春56号、宁春39号与宁春50号等品种,且在干旱胁迫下宁春54号、宁春52号与永良15号均具有较好的产量与品质表现,该群体小麦平均产量为4 031 kg·hm^(-2),品质指标除稳定时间外均达到国家小麦强筋二级水平;综合抗旱评价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宁春54号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综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品种 产量 品质 抗旱性评价 宁夏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模拟内蒙古春小麦不同土壤缺水条件下水氮优化管理模式
14
作者 伍露 程陈 +2 位作者 杨霏云 樊栋樑 孙向伟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5期461-471,共11页
水分和氮肥是小麦生长最主要的两大限制因子,如何优化灌溉小麦高产稳产、获得农业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水肥管理方案是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控制试验结果的推广受限于试验地点、年限和试验设计,而基于过程机理的作物模型则可有效解决这... 水分和氮肥是小麦生长最主要的两大限制因子,如何优化灌溉小麦高产稳产、获得农业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水肥管理方案是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控制试验结果的推广受限于试验地点、年限和试验设计,而基于过程机理的作物模型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探究作物种植管理决策、评估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有力手段和技术工具。本研究利用2010-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气象实验站春小麦‘永良4号’的试验观测资料(气象、作物、土壤和管理数据),确定模型中小麦生长发育关键参数;基于校准后模型及1986-2020年气象数据资料,设计不同干旱程度下多种智慧管理情景模式,结合水氮管理决策的遴选关键指标(产量、水肥施用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确定春小麦水氮管理最优方案。结果表明:(1)基于APSIM模型春小麦发育期(出苗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模块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MSE在1.96~3.21d范围内;基于APSIM模型春小麦生长(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和产量)模块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MSE分别为1.65、292.44g·m^(-2)和588.96kg·hm^(-2),APSIM模型可较好地定量模拟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2)以产量、灌溉量、水分利用效率(WUE)、施氮肥量和氮素利用效率(NUE)为目标,得出土壤根层水分亏缺程度达40%(S3P40)和土壤根层水分亏缺程度达50%(S3P50)管理模式要优于其他管理模式。(3)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以显著提高产量为生产目标,优选S3P40管理模式,产量提高14.4%;以稳产且减少水肥用量为生产目标,优选S3P50管理模式,灌溉量减少23.2%,施氮量减少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春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管理决策制度
下载PDF
基于DSSAT-CERES-Wheat的黄土高原西部春小麦干旱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毅 张思远 +3 位作者 刘庆祝 姬亚东 姚宁 宋小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8-348,共11页
为提出有效措施预防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春小麦生产受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影响,估算了1961—2018年期间、时间尺度1~6个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以及深度0~10 cm和深度10~40 cm的... 为提出有效措施预防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春小麦生产受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影响,估算了1961—2018年期间、时间尺度1~6个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以及深度0~10 cm和深度10~40 cm的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oil moisture deficit index,SMDI),探究了气象和农业干旱时空变化规律;利用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黄土高原西部7个站点春小麦1961—2018年的生长要素和产量数据,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气象和农业干旱对春小麦生长过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甘肃临夏站为例,时间尺度1~6个月SPEI和SMDI的干湿状态总体上一致,SPEI总体呈现干湿交替,深度0~10 cm的SMDI以及深度10~40 cm的SMDI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变湿润的趋势。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黄土高原西部春小麦生长过程和产量方面的效果良好(决定系数R^(2)为0.65~0.84);1961—2018年春小麦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而产量在2005年之后有增加的趋势。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干旱对春小麦生长过程以及产量的影响更大,SMDI与春小麦生长和产量要素之间的关系比SPEI更为密切,表明农业干旱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更大,其中深度0~10 cm的SMDI比深度10~40 cm的SMDI影响程度大。时间尺度2个月的深度0~10 cm的SMDI是干旱背景下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键时间尺度。本研究为黄土高原西部春小麦生产应对气象和农业干旱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干旱指标 气象 黄土高原西部 DSSATCERESwheat模型
下载PDF
氮肥减量配施生物质炭对春小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杨梅 赵红梅 +3 位作者 迪丽热巴·夏米西丁 杨卫君 张金汕 惠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82-1589,共8页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单施和与氮肥配施对灌区春小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及化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2个氮肥施用水平(0、150 kg/hm^(2)),4个生物质炭水平(0、10、20和30 t/h...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单施和与氮肥配施对灌区春小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及化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2个氮肥施用水平(0、150 kg/hm^(2)),4个生物质炭水平(0、10、20和30 t/hm^(2)),于2020年对新春46号的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在B_(2)N_(1)处理,即氮肥减量(150 kg/hm^(2))与中量生物质炭(20 t/hm^(2))配施下,春小麦群体结构、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达到最佳,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04%~32.98%、3.67%~89.82%、5.63%~11.46%、17.95%~81.68%和29.73%。与对照相比,单施生物质炭及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均提高了春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7.52%~29.73%。【结论】氮肥减量150 kg/hm^(2)配施20 t/hm^(2)生物质炭(B_(2)N_(1))其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氮肥 春小麦 群体结构 产量
下载PDF
基于混沌万有引力算法对APSIM模型中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参数的优化
17
作者 张博 董莉霞 +4 位作者 李广 燕振刚 刘强 王钧 张燕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925,共7页
为了解决APSIM模型中春小麦产量形成参数本土化率定过程中所面临的耗时长、精度差、效率低等问题,采用混沌万有引力(chaotic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 CGSA)算法,基于1971-2014和2018-2021年甘肃省定西市统计年鉴中的产量数据以... 为了解决APSIM模型中春小麦产量形成参数本土化率定过程中所面临的耗时长、精度差、效率低等问题,采用混沌万有引力(chaotic 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 CGSA)算法,基于1971-2014和2018-2021年甘肃省定西市统计年鉴中的产量数据以及2015-2017年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的大田试验数据、1971-2021年定西市安定区的产量和气象资料,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CGSA优化参数后,均方根误差(RMSE)、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和模型有效性指数(ME)的平均值分别为22.98 kg·hm^(-2)、1.393%和0.995,说明模型在甘肃省定西市春小麦产量的评估中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此外,CGSA具有较好的全局寻优性能和较快的收敛性,为APSIM模型的参数优化提供了一种高效、精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旱地 APSIM模型 产量形成 混沌万有引力算法 参数优化
下载PDF
绿洲灌区绿肥还田对减量灌水小麦产量的补偿机制
18
作者 毛守发 韦金贵 +4 位作者 柴强 樊志龙 胡发龙 殷文 王琦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18-2830,共13页
探讨绿肥对减量灌水春小麦产量构成及光合产物积累分配特征的响应和机制,可为构建新型小麦节水型种植制度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依托2017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始的小麦复种绿肥田间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研究了不同绿肥处理方式下减... 探讨绿肥对减量灌水春小麦产量构成及光合产物积累分配特征的响应和机制,可为构建新型小麦节水型种植制度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依托2017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始的小麦复种绿肥田间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研究了不同绿肥处理方式下减量灌水小麦的群体生长动态、光合产物累积、转运分配和产量特性。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420 mm(I3,地方常规灌水量)、370 mm(I2,减量50 mm)和320 mm(I1,减量100 mm)3个灌水水平,绿肥全量翻压还田(WG)、绿肥仅根茬还田(WGR)和不种绿肥(W)3种绿肥处理方式,组成9个处理。结果表明,减量灌水降低了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绿肥还田可补偿因减量灌水造成的产量负效应。与I3相比,I1处理小麦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降低11.5%、3.8%和8.1%,I2籽粒产量降低了3.4%;与W相比,WG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0.9%、3.7%和8.0%,WGR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提高了4.8%和3.4%;与WI3相比,WGI2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提高7.2%和5.3%,WGI1和WGRI2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即麦后复种绿肥并全量还田可补偿减量灌水100 mm产生的产量负效应,可超量补偿在减量灌水50 mm的负效应。绿肥还田补偿减量灌水对小麦产量负效应的主要原因是:(1)绿肥还田提高了小麦生育后期的群体生长率(CGR)和净同化率(NAR),增大了小麦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与WI3相比,WGI2拔节至孕穗、孕穗至开花、开花至灌浆期CGR分别提高10.4%、10.5%和7.9%,WGRI2拔节至孕穗、孕穗至灌浆期CGR分别提高6.7%和5.7%,WGI1无显著变化;WGI2较WI3孕穗至开花、开花至灌浆期NAR分别提高4.5%、4.8%,穗数和千粒重分别提高5.7%和6.9%,WGI1、WGRI2较WI3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差异不显著。(2)绿肥还田提高了减量灌水小麦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I2、I1较I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降低8.8%、5.3%和23.1%、13.7%;WG、WGR较W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提高19.6%、8.9%和14.0%、9.3%;与WI3相比,WGI2、WGRI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在干旱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是实现小麦生育期减量灌水的可行措施,绿肥可通过优化小麦光合产物的累积和分配补偿由于减量灌水造成的小麦减产,绿肥全量还田的节水潜力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减量灌水 春小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 补偿效应
下载PDF
播种模式对新疆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赵鑫琳 邢俊刚 +3 位作者 薛丽华 孙诗仁 章建新 毛智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9-647,共9页
为确定北疆小麦适宜的播种模式,以北疆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41号及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为材料,设置晚播冬小麦(10月8日播种,用B1表示)、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10月28日播种,用B2表示)以及春播春小麦(4月4日播种,... 为确定北疆小麦适宜的播种模式,以北疆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41号及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为材料,设置晚播冬小麦(10月8日播种,用B1表示)、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10月28日播种,用B2表示)以及春播春小麦(4月4日播种,用B3表示)三种播种模式,比较分析了播种模式间小麦的生育进程、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B2处理的冬小麦较B1处理晚熟约7d,生育期缩短162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及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7.6个百分点、17.1%、11.5%、9.6%、3.7%和15.9%,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7%,平均经济系数和产量与B1处理无显著差异;B2处理的春小麦较B3处理早熟7d,生育期延长约4 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和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8.1个百分点、7.6%、5.2%和12.3%,总光合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别提高6.3%、4.0%、4.5%、24.0%和8.7%;B2处理下冬小麦较春小麦晚熟约4d,生育期延长约3d,出苗率和最高总茎数的平均值分别降低7.9个百分点和7.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的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其中产量与晚播冬小麦差异均不显著,熟期接近.综合考虑高产和节水及早熟的需求.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极晚播和春小麦冬播是北疆地区小麦的适宜播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模式 冬小麦 春小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化肥深施对干旱条件下春小麦旗叶光合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0
作者 薛云贵 张绪成 +4 位作者 侯慧芝 尹嘉德 郭宏娟 梁进宇 王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0,共9页
【目的】探明施肥深度对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旱地春小麦深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陇春35号,设置湿润化肥浅施15 cm(W15),湿润化肥深施30 cm(W30)、干旱化肥浅施15 cm(D15)、干旱化肥深... 【目的】探明施肥深度对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旱地春小麦深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陇春35号,设置湿润化肥浅施15 cm(W15),湿润化肥深施30 cm(W30)、干旱化肥浅施15 cm(D15)、干旱化肥深施30 cm(D30)4个处理,测定春小麦旗叶SPAD值、叶面积、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果】化肥深施(W_(30)、D_(30))可显著提高春小麦旗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和旱地春小麦旗叶SPAD值;促进干物质同化积累向籽粒转运。深施肥(W_(30)、D_(30))在挑旗期的旗叶SPAD值较浅施肥处理(W15、D15)分别增加3.1%、5.8%;旗叶叶面积分别增加19.5%、23.7%;花后20~40 d春小麦平均灌浆速率分别增加7.0%、6.7%;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2.9%、11.1%。30 cm施肥Pn、Gs、Tr显著高于15 cm施肥,而Ci则相反;在干旱条件下效果更明显;深施肥(W_(30)、D_(30))较浅施肥(W15、D15)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分别增加14.0%、7.7%和3.8%、9.3%;产量提高13.0%和16.0%。【结论】深施肥能弥补水分亏缺,促进春小麦光合和籽粒灌浆,且保持较高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可在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深度 干旱 春小麦 光合特征 产量形成 盆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