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winter-spring snow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in Yangtze River
1
作者 ZhuoGa TaoChen +2 位作者 LaBa PuBuCiRen BaS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7年第1期20-28,共9页
The distribution of winter-spring snow cov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Valley (MLYRV) during 2003-2013 have been ... The distribution of winter-spring snow cov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Valley (MLYRV) during 2003-2013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the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 (MODIS) Terra data (MOD10A2) and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snow cover percentage (SCP) remains approximately 20% in winter and spring then tails off to below 5% with warmer temperature and snow melt in summer. The lower and highest percentages present a declining tendency while the middle SCP exhibits an opposite variation. The maximum value appears from the middle of October to March and the minimum emerges from July to August. The annual and winter-spring SCPs present a decreasing tendency. Snow cover is mainly situated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plateau and mountainous regions, and less snow in the interior of the plateau, basin and valley areas in view of snow cover frequency (SCF) over the TP. Whatever annual or winter-spring snow cover, they all have remarkable declining tendency during 2003-2013, and annual snow cover presents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P and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TP. Hie multi-year averaged eight-day SCP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mean precipitation in the MLYRV. Spring SCP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summer precipitation while winter SCP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most parts of the MLYRV. Hence, the influence of winter snow cover on precipitation is much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spring on the basi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oscillation of SCF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over the TP corresponds well to the beginning,development and cessation of the rain belt in 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spring snow cover Tibetan Plateau RELATIONSHIP summer precipitation Yangtze River Valley MODIS Reprojection Tool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Summer Typhoons Engendered over the 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and Main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Preceding Winter and Spring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子牛 梁红丽 李崇银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0年第4期441-451,共11页
Based on the monthly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OLR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data, and tropical cyclone data from the Typhoon Annual and Tropical Cyclone Annual edited b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h... Based on the monthly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OLR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data, and tropical cyclone data from the Typhoon Annual and Tropical Cyclone Annual edited b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 (with the strongest wind ≥ 17 m s^-1, including tropical storm, strong tropical storm, and typhoon, simply called typhoon in this paper) engendered over the 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in summer and the associated climate conditions is studied. Firs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between the years with more typhoons and those with fewer typhoon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mmer typhoo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TCZ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anomalies in the preceding winter and spring. With a La Nina like SST anomaly (SSTA) pattern in the preceding winter and spring, the ITCZ will move northwestward and be enhanced around 160°E in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from the preceding winter to spring. The activity of the Pacific ITCZ is in general stronger and its location is more northward than usual, especially in the typhoon genesis region in West Pacific. This background is propitious to have more typhoons in summer. On the other hand, an El Nino like SSTA pattern in the preceding winter will be companied with weaker ITCZ activities, and its location is more southward over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from the preceding winter to spring; this background is propitious to have fewer typhoons in summer. In the year with more typhoons, the warm SST over West Pacific in the preceding winter provides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yphoon fromation in the following summer. It enhances the convergence in the troposphere and increases the water vapor supply to the warm SST region.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the perturbation of the tropical ITCZ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When the ITCZ moves northward in spring, anomalous convergence will appear over the warm SST region and inspire the positive feedback between the large-scale moisture flux at low levels and the latent heat release in the atmosphere, which benefits the typhoon genesis in summer. Otherwise, if cold SST maintains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during the preceding winter and spring, the convergence in the troposphere is disfavored and the water vapor supply to the cold SST region is reduced, which will bring about weaker ITCZ activities and the perturbation is lacking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It then results in fewer summer typho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 typhoon preceding winter and spring ITCZ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Phenotyping Winter Dormancy in Switchgrass to Extend the Growing Season and Improve Biomass Yield 被引量:1
3
作者 Rasyidah Mohamad Razar Ali Missaoui 《Journal of Sustainable Bioenergy Systems》 2018年第1期1-22,共22页
Switchgrass is a prominent bioenergy crop. Like most perennial warm season species, switchgrass undergoes growth suspension in winter as a surviving strategy in temperate climates to protect their meristems from cold ... Switchgrass is a prominent bioenergy crop. Like most perennial warm season species, switchgrass undergoes growth suspension in winter as a surviving strategy in temperate climates to protect their meristems from cold injuries and dehydration, while storage organs below ground drive spring regrowth when conditions become favourable.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a reliable phenotyping method for winter dormancy in switchgrass using various traits including regrowth height after clipping in early fall (FRH), senescence percentage, date of spring regrowth (SRD), and flowering date (FD). FRH and senescence percentage appear to be reliable indicators of the onset of winter dormancy, whereby accessions that initiated dormancy early have a low FRH and a high senescence percentage. Even though it is difficult to have an exact assessment of the duration of dormancy because it is hard to determine with precision the date of growth suspension, SRD can be used as a surrogate indicator of the duration. Flowering date showed low correlations with all the traits and biomass yield suggesting that it may not be a reliable indicator for winter dormancy in switchgrass. Combining the variables FRH, senescence, and SRD in a selection index may provide a reliable tool to phenotype winter dormancy in switchgrass. The strong correlation of these variables with biomass yield makes them useful candidates for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duration of dormancy to increase the growing season and consequently improving biomass production. In southern regions with mild winters, it might be possible through intense selection to develop germplasm with much reduced dormancy or even non-dormant switchgrass germpla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DORMANCY fall Growth SENESCENCE spring Regrowth FLOWERING
下载PDF
婺源主要气象灾害对茶树生育进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芳 李春晖 蔡哲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明确婺源茶树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掌握气象灾害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提高茶园防灾减灾能力,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对茶树生育进程与气象灾害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灾害应对措施。结果显示,2010—2022年婺源茶叶早春霜... 为明确婺源茶树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掌握气象灾害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提高茶园防灾减灾能力,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对茶树生育进程与气象灾害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灾害应对措施。结果显示,2010—2022年婺源茶叶早春霜冻累计出现日数呈减少的趋势,夏季热害和冬季冻害具有偶发性。在3种主要气象灾害中,早春霜冻对茶树生育期的影响最大,早春霜冻日数越多,茶树生育进程越推迟;夏季热害对茶树生育进程有一定影响;冬季冻害对茶树生育进程影响不显著。根据灾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生育期 早春霜冻 夏季热害 冬季冻害
下载PDF
新疆春夏季大气降尘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梁云 刘新春 +2 位作者 何清 霍文 李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2-994,1006,共4页
在新疆沙尘暴主要发生区布设了22个大气降尘观测点,对2007年春夏季大气降尘总量进行监测。分析表明:南疆大气降尘总量远高于北疆,塔里木盆地的高值中心位于盆地偏南部;将大气降尘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大气降尘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 在新疆沙尘暴主要发生区布设了22个大气降尘观测点,对2007年春夏季大气降尘总量进行监测。分析表明:南疆大气降尘总量远高于北疆,塔里木盆地的高值中心位于盆地偏南部;将大气降尘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大气降尘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大气降尘与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夏季 大气降尘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资料分析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79
6
作者 韦志刚 罗四维 +1 位作者 董文杰 李培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0-47,共8页
该文对青藏高原地面站雪深(1958~1992年)、NOAA卫星观测的积雪面积(1966~1990年)和美国宇航局微波遥感积雪水当量(1979~1987年)等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青藏高原地面站雪深资料能较好地反映青... 该文对青藏高原地面站雪深(1958~1992年)、NOAA卫星观测的积雪面积(1966~1990年)和美国宇航局微波遥感积雪水当量(1979~1987年)等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青藏高原地面站雪深资料能较好地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积雪量的年际变化.青藏高原地面站前冬春积雪量与我国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前冬春积雪量的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显著水平平均达到0.05.7、8两月长江流域为正相关区,其南北两侧为两大片负相关区;9月整个相关区系统地南移约5个纬距;4、5两月长江以南,尤其东南沿海附近为正相关区,长江以北为负相关区;6月转变为7月相关型,但显著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资料 前冬春积雪量 夏季降水
下载PDF
ENSO与青藏高原积雪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陶亦为 孙照渤 +2 位作者 李维京 李伟平 左金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9-928,共10页
文章利用1979 2005年Nino3区海温时间序列资料和中国雪深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Nino3区海温与青藏高原积雪之间的关系,两者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期冬春季Nino3区SST为强暖(强冷... 文章利用1979 2005年Nino3区海温时间序列资料和中国雪深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Nino3区海温与青藏高原积雪之间的关系,两者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期冬春季Nino3区SST为强暖(强冷)事件与高原积雪显著偏多(显著偏少)共同作用的配置下,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往往偏南(偏北)。从月时间尺度方面,揭示了前期冬春季ENSO和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对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异常的影响在夏季各月是不一致的,前期冬春季逐月Nino3区SST和冬春季逐月高原积雪对长江以南地区6月的降水都为正相关,而对8月的降水都为反相关,并且春季逐月Nino3区SST和冬春季逐月高原积雪对长江以南地区7月的降水也都为正相关,另外,春季Nino3区SST和春季高原积雪对长江以南地区6月和7月降水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积雪 青藏高原 ENSO 夏季降水 SST
下载PDF
鲁北地区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量和作物系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左余宝 田昌玉 +4 位作者 唐继伟 吕淑英 魏波 杨秀芹 高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1期70-73,78,共5页
依据2006-2007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鲁北地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棉花、苹果和韭菜)各生育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作物不同生育期实际蒸散量,计算得到相应的作物... 依据2006-2007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鲁北地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棉花、苹果和韭菜)各生育期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作物不同生育期实际蒸散量,计算得到相应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鲁北地区目前产量状况下冬小麦、夏玉米、棉花、苹果和韭菜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分别为491.2、371.0、425.8、666.8和891.8mm,作物系数分别为1.32、1.34、0.85、0.99和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需水量 作物系数 冬小麦 夏玉米 棉花 苹果 韭菜
下载PDF
华北平原旱地不同熟制作物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比较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2 位作者 邵立威 孙宏勇 牛君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543,共9页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严重,通过研究雨养旱作条件下不同熟制的产量、投入产出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华北平原缺水区雨养旱作条件下的节水种植制度,可为地下水超采提供技术支撑。以当地主栽种植模式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2熟种植和春玉米一...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严重,通过研究雨养旱作条件下不同熟制的产量、投入产出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华北平原缺水区雨养旱作条件下的节水种植制度,可为地下水超采提供技术支撑。以当地主栽种植模式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2熟种植和春玉米一年1熟种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对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和春玉米3种作物构成的2种种植制度的产量、耗水、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试验于2007—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该站为华北平原高产农区的典型代表。试验共设2个处理,T1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2熟制,T2为春玉米一年1熟制。T1中的冬小麦生育期为每年的10月中上旬至翌年的6月中旬,夏玉米为6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冬小麦品种大部分年份为‘科农199’,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T2中春玉米的生育期为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当年的9月上中旬,品种为‘农大108’、‘浚单20’、‘郑单958’和‘先玉335’。试验区从2007年9月至2013年6月一直未灌溉,为雨养旱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基本稳定;夏玉米和春玉米产量随年型不同波动较大,尤其是夏玉米产量受播种时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很多年份由于干旱少雨,玉米出苗时间推迟,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度降低。T1比T2虽然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增产34.1%,但由于冬小麦生产投入较高,T1的净收益比T2低279.97元·hm-2。3种作物的生产投入中,农资和机械投入比例最大,劳动力投入占很小比例,农资投入中,化肥投入最高;3种作物的产投比分别为1.42、2.66和3.42,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的产投比最低,春玉米最高。从作物的耗水结构分析,冬小麦生育期降雨较少,以消耗雨季储存于土壤中的土壤水分为主,春(夏)玉米生育期降雨较多以消耗降雨为主。目前,生产上正在自发地压缩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春玉米一年1熟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因此,在保证区域粮食安全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可以控制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证农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2熟制 春玉米一年1熟制 产量 效益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土壤、牧草及牦牛血液中矿物质元素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晓林 徐惊涛 +5 位作者 魏雅萍 童子保 马玉红 陈生梅 马志杰 张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2,共6页
2005年3月(冬春季草场)和2005年7月(夏季草场),分别对环青海湖地区放牧牦牛的全血、牧草和土壤中的Zn、Ca、Cu、Fe、K、Na、S、P、Cl、F、I、Se12种矿物元素和Ca、Cu、K、Fe、Na、P、Se7种矿物元素的营养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除夏... 2005年3月(冬春季草场)和2005年7月(夏季草场),分别对环青海湖地区放牧牦牛的全血、牧草和土壤中的Zn、Ca、Cu、Fe、K、Na、S、P、Cl、F、I、Se12种矿物元素和Ca、Cu、K、Fe、Na、P、Se7种矿物元素的营养状况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除夏季牦牛全血Se和S有显著增加外,其它矿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提示夏季草场由于牦牛生长发育迅速其矿物质元素的缺乏更为严重,在生产中更应进行有关矿物质元素的补饲,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冬春季草场 夏季草场 矿物质
下载PDF
北京都市农业种植制度的发展方向——春玉米一熟制 被引量:28
11
作者 赵华甫 张凤荣 +1 位作者 李佳 唐衡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69-474,共6页
选择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使北京市种植业既能克服水资源限制,又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抑制扬尘的生态服务功能,兼顾农民兼业增收的要求,从而满足北京市种植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试验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种植制度调整的必... 选择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使北京市种植业既能克服水资源限制,又能更好地发挥农业抑制扬尘的生态服务功能,兼顾农民兼业增收的要求,从而满足北京市种植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试验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种植制度调整的必要性和不同种植制度的效益进行探讨。对春玉米一熟制和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多种效益的比较表明,春玉米一熟制虽比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经济效益略低,但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较低的水资源消耗,且有利于农民兼业增收,是更符合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要求的种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 春玉米-熟制 种植制度 效益分析 都市农业 北京
下载PDF
应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施用的能量效率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军 陈新平 +1 位作者 张福锁 王兴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6,共6页
通过 13年的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体系化肥长期定位试验 ,分析了在北京潮土连续轮作条件下化肥施用的能量效率。能量效率主要用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反映。结果表明 :每季高量施入氮肥 (N 2 70kg·hm-2 )的较高能量投入... 通过 13年的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体系化肥长期定位试验 ,分析了在北京潮土连续轮作条件下化肥施用的能量效率。能量效率主要用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反映。结果表明 :每季高量施入氮肥 (N 2 70kg·hm-2 )的较高能量投入在 3种作物上均未带来相应高的净能量产出 ;而适量施氮 (每季作物N 135kg·hm-2 )获得了较高的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 ;同样 ,该轮作体系中适量施磷处理 (P2 O56 7 5kg·hm-2 ·a-1)比高磷处理 (P2 O5135kg·hm-2 ·a-1)的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均更高 ;钾肥施用的能量效率表现为春玉米 >夏玉米 >冬小麦 ,且较大程度地受到气候年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长期定位试验 化肥 施用技术 能量效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浩 唐红玉 程炳岩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4-1151,共8页
选取1961-2007年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日数资料和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资料,对高原积雪和降水作奇异值分解(SVD)分析.结果表明:冬春季高原积雪对西南地区夏季旱涝有重要的影响.冬、春季高原积雪的不同分布将造成后期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分布出... 选取1961-2007年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日数资料和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资料,对高原积雪和降水作奇异值分解(SVD)分析.结果表明:冬春季高原积雪对西南地区夏季旱涝有重要的影响.冬、春季高原积雪的不同分布将造成后期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分布出现差异.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对冬季高原积雪异常最敏感的区域主要是四川东北部、重庆、西藏中西部,对春季积雪异常最敏感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东部、重庆、贵州东北部,以及西藏中东部.与降水敏感区相对应的冬季高原积雪分布的关键区是西藏中西部和青海中南部至四川西北部地区,春季则转变为西藏西部和青海部分地区.总的来说,冬季高原积雪的异常变化比春季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前期青藏高原积雪是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预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对夏季西南地区降水有一定的指示和预测意义;冬季高原积雪日数尤其具有预报指示意义,可作为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春季积雪异常 西南地区夏季降水 奇异值分解(SVD) 预测指标
下载PDF
夏季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台风生成与前期冬春主要环境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子牛 梁红丽 李崇银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9,共10页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OLR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编辑的《台风年鉴》及《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夏季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达8级(17 m/s)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以下统称台风)生成频数...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OLR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编辑的《台风年鉴》及《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夏季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达8级(17 m/s)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以下统称台风)生成频数与气候背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台风生成多寡的气候背景差异和特征进行比较表明,前期冬春季海温和赤道辐合带的异常与夏季台风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前期冬春季在类似于La Nina型海温距平分布背景下,从冬至夏在赤道中太平洋160°E附近的ITCZ有一个向西北方向加强北抬的过程,太平洋ITCZ的活动偏北偏强,赤道太平洋有异常活跃的ITCZ向西太平洋台风主要源地推进,有利于后期夏季台风的生成;相反,前期冬春季在类似于El Ni(?)o型海温距平分布背景下,赤道西太平洋ITCZ偏弱偏南,不利于后期夏季的台风生成。在夏季多台风年,前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海温异常为后期台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利背景,在暖海温的持续作用下,对流层的风场辐合异常增强,增加了暖海温区的水汽供应。到了前期春季,热带辐合带的扰动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赤道辐合带的北移,附加的异常辐合位于暖海温区时,会激发出低空大尺度水汽辐合与自由大气中潜热释放之间的正反馈,有利于后期台风的生成。当前期冬季至春季西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冷时,对流层的风场为辐散异常,减少了冷海温区的水汽供应,导致赤道辐合带不活跃,缺乏必要扰动,夏季台风生成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台风 前期冬春季 热带辐合带 异常海温
下载PDF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现实指导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红玉 李志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846-847,共2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关于四时养生的指导原则,本文参考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养生上的见解,从情志、饮食、起居阐述笔者的观点,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以顺应阳气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关于四时养生的指导原则,本文参考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养生上的见解,从情志、饮食、起居阐述笔者的观点,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以顺应阳气的生长收藏为本,注重修养心性,要有恬淡之性,饮食起居要效法天地、顺应四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夏秋冬 情志 饮食 起居 阴阳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冬季大地冷涡与春夏季干旱相关的统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汤懋苍 张拥军 李栋梁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6-1009,共4页
通过对冬季大地冷涡与春夏季干旱的相关分析,发现:除高原主体外,冬季的大地冷涡对应着春夏季为干旱少雨区;而且大地冷涡东面的地冷涡绝大多数也是春夏季的干旱少雨区。冬季大地冷涡在中国的出现频率为80%,可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冬季大地冷涡 春夏季干旱 短期气候预测
下载PDF
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本义论析中医“治未病”之养生观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凯维 张玉辉 +1 位作者 刘理想 张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9期150-153,共4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自《黄帝内经》以降,其代表性学说较多。而现代,多维度、多角度的发挥致其学说纷繁复杂,误解、误读难免,误用之弊亦现。本文从本义入手,再探"养""阴阳"等含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自《黄帝内经》以降,其代表性学说较多。而现代,多维度、多角度的发挥致其学说纷繁复杂,误解、误读难免,误用之弊亦现。本文从本义入手,再探"养""阴阳"等含义内涵,可知"养"蕴含"顺养"之义,即随顺四气之化、从顺阴阳之性而养,"阴阳"指所从之根本,亦指"四气之应",其蕴含"循顺逆""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区分"平人"顺养与"病态"养护,有助于正确理解、解释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养生观
下载PDF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中医养生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彩虹 杨道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52-153,共2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首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为顺应四时阴阳之气变动而采取的养生方法。基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春夏不知养阳,秋冬不知养阴"的情况,结合对中医经典古籍的初步领悟和传统养生方法的切身...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首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为顺应四时阴阳之气变动而采取的养生方法。基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春夏不知养阳,秋冬不知养阴"的情况,结合对中医经典古籍的初步领悟和传统养生方法的切身体会,阐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机理及其在中医临床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养生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应用
下载PDF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本意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文静 陈莹 +3 位作者 李政杰 李享 刘艺 金荣疆 《四川中医》 2012年第4期46-48,共3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被历代医家奉为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历代医家多有发挥。但由于立论的角度不同,各家认识尚不一致。笔者就古代医家之见解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被历代医家奉为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历代医家多有发挥。但由于立论的角度不同,各家认识尚不一致。笔者就古代医家之见解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养"乃指所有顺应时节的"调养"之举,即对该句话的理解为:春导阳生,夏泄阳热,秋滋阴长,冬避阴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下载PDF
论养法是《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精髓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宏斌 伍景平 艾儒棣 《四川中医》 2012年第7期18-20,共3页
《内经》提出了通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达到"养生、却病、延年"目的的论断,后世医家面对这个论题,提出了如何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科学问题?即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养阳养阴"的问题?面对... 《内经》提出了通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达到"养生、却病、延年"目的的论断,后世医家面对这个论题,提出了如何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科学问题?即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养阳养阴"的问题?面对各种学说,其中不乏有相反甚至相矛盾的观点,使后学者不能领略其全貌,只有通过如何"养"这种途径才能统领临床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医家的不同学术观点,显然如何"养"是整个理论的精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髓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