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成因Sr/Ba指示的福建潮控海湾全新世沉积环境及海平面意义
1
作者 陈能 邱彬焕 +6 位作者 张杰 余欢 刘演 El Said Shetaia 孙千里 于俊杰 陈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6,共12页
福建沿海多发育潮控型海湾,潮滩平坦宽广,海湾水深较浅,有孔虫等微体生物较为匮乏,且其化石在地层中保存相对较差,致使沉积微相辨识存在一定难度,从而限制了深入理解该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过程及沉积环境响应。本研究拟利用不受保存环境... 福建沿海多发育潮控型海湾,潮滩平坦宽广,海湾水深较浅,有孔虫等微体生物较为匮乏,且其化石在地层中保存相对较差,致使沉积微相辨识存在一定难度,从而限制了深入理解该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过程及沉积环境响应。本研究拟利用不受保存环境限制的沉积成因Sr/Ba指标,探索其在福建宁德三沙湾地区沉积微相的辨识潜力,并结合AMS 14C年龄,探讨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及区域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①沉积成因Sr/Ba在三沙湾潮滩和海湾表层沉积物中平均值分别为9.06和20.43,具有显著差异。潮滩沉积物中的Sr/Ba明显高于长江等大河口地区(1~3),这是该区淡水输入量较少、潮滩盐度较高所致,这说明该指标辨识海陆过渡沉积相时需要考虑区域水文特点。②晚第四纪NDGK2钻孔沉积物Sr/Ba自下而上可分为3层(Ⅰ—Ⅲ):层Ⅰ为杂色硬黏土,Sr/Ba比值全孔最低(均值5.29),但也高于淡水环境,推测为前期海相沉积物的暴露改造;层Ⅱ—Ⅲ均为深灰色黏土,其中层Ⅱ均值为10.77,接近潮滩相;层Ⅲ均值为全孔最高(13.44),接近海湾相。结合AMS 14C年龄可知,NDGK2钻孔的河漫滩-潮滩-海湾沉积相演化受控于全新世海平面上升过程,潮滩相形成于约8.9 cal.kaBP,当时该区海平面大约在−21.0±2.5 m,最大海泛面出现于约8.2 cal.kaBP,之后出现了长达6 ka的低沉积速率时期,直至约2.2 cal.kaBP海湾内加速沉积。③该区15个钻孔全新统底部Sr/Ba均显现出明显的潮滩相特征,这为重建区域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控海湾 沉积成因sr/ba 潮滩相 沉积环境 海平面变化 全新世
下载PDF
太行山麻棚地区高Ba-Sr花岗质侵入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程海峰 杜利林 +7 位作者 杨崇辉 苏荣昆 孟庆涛 刘广 王明明 张正平 井晶晶 王晓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9-736,共18页
华北克拉通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过程,中生代时期在太行山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中酸性岩体。麻棚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侵位于新太古代片麻岩和表壳岩中,由中心向边缘分别出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 华北克拉通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过程,中生代时期在太行山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中酸性岩体。麻棚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侵位于新太古代片麻岩和表壳岩中,由中心向边缘分别出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前人已经对麻棚岩体进行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岩体成因类型和年代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其花岗岩类型仍存有争议。本文对麻棚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和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麻棚岩体的地球化学类型、形成时代和岩浆源区性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棚岩体具有较高的SiO_(2)、Na_(2)O+K_(2)O、Ba、Sr、LREE含量和K_(2)O/Na_(2)O值,较低的Al_(2)O_(3)、MgO、Rb、Nb、Ta、Th、U、Y、HREE含量和Mg^(#)值,无明显的Eu异常,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高Ba-Sr花岗岩。新获得的3个不同相带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4±1.4、131.2±2.2和129.5±1.3 Ma,且具有相似主量元素组成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反映了麻棚岩体为同一期岩浆活动产物。Lu-Hf同位素测试分析数据计算获得麻棚岩体岩浆锆石的εHf(t)值为-27.00~-15.44,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 358~1 765 Ma。麻棚岩体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棚岩体 锆石SHRIMP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ba-sr花岗岩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compositionally graded (Ba,Sr)TiO_3 thin film by sol-gel technique 被引量:1
3
作者 章天金 王军 +3 位作者 张柏顺 王今朝 万能 胡兰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B01期119-122,共4页
Compositional graded BaxSr1-xTiO3 (x=0.6, 0.7, 0.8, 0.9, 1.0) (BST) thin films (less than 400 nm) were fabricated on Si and Pt/Ti/SiO2/Si substrates by sol-gel technique. A special heating treatment was employed to fo... Compositional graded BaxSr1-xTiO3 (x=0.6, 0.7, 0.8, 0.9, 1.0) (BST) thin films (less than 400 nm) were fabricated on Si and Pt/Ti/SiO2/Si substrates by sol-gel technique. A special heating treatment was employed to form the uniform composition gradients at 700 ℃.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film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ms have uniform and crack-free surface morphology with perovskite structure phase. The small signal dielectric constant (εr) and dielectric loss (tan δ) are found to be 335 and 0.045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200 kHz.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applied dc bias, and the graded thin film show high tunability of 42.3% at an applied field of 250 kV/cm. A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aded BST thin films prepared by sol-gel technique hav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microelectronic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 sr)TiO3薄膜 基质 溶胶-凝胶法 制备 介电性质 成分梯度
下载PDF
Effect of (Ba+Sr)/Ti ratio on dielectric and tunable properties of Ba_(0.6)Sr_(0.4)TiO_3 thin film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4
作者 朱伟诚 彭东文 +1 位作者 程晋荣 孟中岩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B01期261-265,共5页
Ba0.6Sr0.4TiO3 (BST) thin films were fabricated on Pt coated Si (100) substrates by sol-gel techniques with molar ratio of (Ba+Sr) to Ti changing from 0.76 to 1.33. The effect of (Ba+Sr)/Ti ratio deviating from the st... Ba0.6Sr0.4TiO3 (BST) thin films were fabricated on Pt coated Si (100) substrates by sol-gel techniques with molar ratio of (Ba+Sr) to Ti changing from 0.76 to 1.33. The effect of (Ba+Sr)/Ti ratio deviating from the stoichiometry on microstructure, grain growth, dielectric and tunable properties of BST thin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TiO2 and (Ba,Sr)2TiO4 were found as a second phase at the ratios of 0.76 and 1.33,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 of the ratio reveals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ain size in B-site rich samples than that in A-site rich samples. The dissipation factor decreases rapidly from 0.1 to 0.01 at 1 MHz with decreasing (Ba+Sr)/Ti ratio. The tunability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ratio from 1.33 to 1.05,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ratio from 1.05 to 0.76. The film with (Ba+Sr)/Ti ratio of 1.05 has a maximum tunability of 32% and a dissipation factor of 0.03 at 1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0.6sr0.4TiO3薄膜 溶胶-凝胶法 制备 (钡+锶)/钛配比 介电性质
下载PDF
胶东半岛三佛山高Ba-Sr花岗岩成因 被引量:52
5
作者 张华锋 翟明国 +3 位作者 童英 彭澎 许保良 郭敬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53,共11页
胶东半岛三佛山岩体是昆嵛山杂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岩性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位于苏鲁超高压碰撞带与胶东陆块之间的缝合带中。岩石化学特点具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特征,岩体为准铝Ⅰ型花岗岩,并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 胶东半岛三佛山岩体是昆嵛山杂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岩性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位于苏鲁超高压碰撞带与胶东陆块之间的缝合带中。岩石化学特点具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特征,岩体为准铝Ⅰ型花岗岩,并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即高Ba、Sr含量,高Sr/Y、La/Yb、K/Rb值,低Y(〈13μg/g)、Yb(1.8μg/g)、Rb/Sr比值(平均为0.33),弱的Eu负异常,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根据该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包体岩石学特征,并结合前人对高Ba—sr花岗岩成因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该岩体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与地壳熔融的酸性端元混合而成。混合后的岩浆没有明显的长石和云母类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混合岩浆最大温度在750-800℃左右。酸性岩浆的源区以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的残留为特征。残留相物质组成特征暗示源区应位于壳幔边界,深度30km土,结合早期形成的昆嵛山二长花岗岩源区深度大于40km这一现象,表明胶东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减薄作用在110Ma达到最大,地壳厚度恢复至正常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basr花岗岩 胶东半岛
下载PDF
红色LiM(M=Ca,Sr,Ba)BO_3∶Re^(3+)(Re=Eu,Sm)发光材料的特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盼来 杨志平 +3 位作者 王志军 郭庆林 李旭 杨艳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9-183,共5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红色LiM(M=Ca,Sr,Ba)BO3∶Re3+(Re=Eu,Sm)发光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发现LiM(M=Ca,Sr,Ba)BO3∶Eu3+材料呈现多峰发射,最强发射分别位于610,615,613 nm处,分别监测这三个最强峰,所得激发光谱峰值位于369,400,4...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红色LiM(M=Ca,Sr,Ba)BO3∶Re3+(Re=Eu,Sm)发光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能。研究发现LiM(M=Ca,Sr,Ba)BO3∶Eu3+材料呈现多峰发射,最强发射分别位于610,615,613 nm处,分别监测这三个最强峰,所得激发光谱峰值位于369,400,470 nm。LiM(M=Ca,Sr,Ba)BO3∶Sm3+材料也呈多峰发射,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和4G5/2→6H9/2跃迁发射;分别监测602,599,597 nm三个最强发射峰,所得激发光谱峰值位于374,405 nm。研究了激活剂浓度对材料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随激活剂浓度的增大,发射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即,存在浓度猝灭效应。实验表明,加入电荷补偿剂Li+、Na+或K+均可提高LiM(M=Ca,Sr,Ba)BO3∶Re3+(Re=Eu,Sm)材料的发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IAM(M=Ca sr ba)BO3 Eu^3+ SM^3+
下载PDF
La_(0.6)M_(0.4)Fe_(0.8)Cr_(0.2)O_(3-δ)(M=Ca、Sr、Ba)的制备表征及电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永红 魏亦军 +2 位作者 高建峰 刘杏芹 孟广耀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32-1138,共7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制备了纳米尺寸的La0.6M0.4Fe0.8Cr0.2O3-δ(M=Ca、Sr、Ba)系列粉体.BET测试表明,合成粉体的比表面积>20m2·g-1;XRD结果显示,GNP法合成粉体在燃烧阶段物相已初步形成,La0.6Ca0.4Fe0.8Cr0.2O3-δ(LCFC)...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制备了纳米尺寸的La0.6M0.4Fe0.8Cr0.2O3-δ(M=Ca、Sr、Ba)系列粉体.BET测试表明,合成粉体的比表面积>20m2·g-1;XRD结果显示,GNP法合成粉体在燃烧阶段物相已初步形成,La0.6Ca0.4Fe0.8Cr0.2O3-δ(LCFC)初粉经850℃热处理2h即转变为简单立方钙钛矿结构的纯相产物,1100℃下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即达95%,La0,6Sr0.4Fe0.8Cr0.2O3-δ(LSFC)、La0.6Ba0.4Fe0.8Cr0.2O3-δ(LBFC)初粉为双相结构,两者在低温段的烧结活性较LCFC差,1300℃以上相对密度接近95%.四端子法电导测试表明,掺杂样品的电导率较LaFeO3高2个数量级以上,700℃以下三者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理;800℃下LCFC的电导率>50S·cm-1,预示其可能成为IT-SOFC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硝酸盐法 La0.6M0.4Fe0.8Cr0.2O3-δ(M=Ca、srba) 固体氧化物 燃料电池 阴极 电导率
下载PDF
熔盐合成技术制备片状(Sr,Ba)TiO_3晶粒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晓泳 周科朝 +1 位作者 李志友 侯俊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1-877,共7页
以KCl为助熔剂,采用熔盐合成技术制备片状(Sr,Ba)TiO3晶粒,研究不同前驱体及反应方式对产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BaO与片状SrTiO3反应可获得以(Sr,Ba)TiO3为主相的产物,产物相在SrTiO3表面无规则析出且非取向长大,经烧结后形... 以KCl为助熔剂,采用熔盐合成技术制备片状(Sr,Ba)TiO3晶粒,研究不同前驱体及反应方式对产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BaO与片状SrTiO3反应可获得以(Sr,Ba)TiO3为主相的产物,产物相在SrTiO3表面无规则析出且非取向长大,经烧结后形成片状多晶团聚体;片状Sr3Ti2O7与BaO和TiO2反应所得产物也以(Sr,Ba)TiO3为主,同时生成少量(Sr,Ba)3Ti2O7相,产物中除片状(Sr,Ba)TiO3晶粒外,还通过Sr2+置换由BaO与TiO2反应所得块状BaTiO3晶粒中的Ba2+、以及反应物溶解?反应?析出生成许多块状和无规则状小晶粒;对于两步合成工艺,Sr3Ti2O7先与BaO反应可得到片状(Sr,Ba)3Ti2O7,与TiO2二次反应后得到片状(Sr,Ba)TiO3晶粒;由于此方式没有生成块状BaTiO3这一过程,产物中非片状晶粒数量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ba)TiO3 片状晶粒 熔盐合成
下载PDF
陕北横山矿区延安组3^(-1)煤层Sr和Ba的分布及赋存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华 杜美利 +1 位作者 张国涛 李梅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3,共6页
煤中微量元素Sr和Ba的分布和赋存模式对研究煤层成煤古环境和煤炭的洁净利用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横山5个矿区24个主采煤层煤样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矿物组成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研究该主采煤层中Sr和Ba的分布和... 煤中微量元素Sr和Ba的分布和赋存模式对研究煤层成煤古环境和煤炭的洁净利用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横山5个矿区24个主采煤层煤样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矿物组成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研究该主采煤层中Sr和Ba的分布和赋存模式。研究发现,区内超过75%煤样属于特低灰煤;约96%的煤样全硫质量分数超过1%;主要的矿物成分为高岭石、黄铁矿和方解石。超过总分析煤样75%的样品中Sr和Ba富集,且在水平方向上Sr和Ba含量北部较南部更高。煤中Sr和Ba主要负载在天青石、重晶石、菱锶矿、碳酸钡矿、方解石和文石等矿物中。煤中Sr和Ba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煤层中含有负载这两种元素的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ba 赋存模式 侏罗纪 延安组
下载PDF
渤海湾百年来沉积物Li/Ba和Rb/Sr协同变化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指示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金明 徐亚岩 段丽琴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4,共6页
通过对渤海湾两根柱状沉积物中Li、Rb、Sr、Ba以及Li/Ba和Rb/Sr的系统研究。阐明了百年来沉积物中Li、Rb、Sr、Ba的垂直变化特征,发现了在不同年代沉积物中Li/Ba和Rb/Sr具有的协同变化规律,揭示了沉积物Li/Ba和Rb/Sr作为近海区... 通过对渤海湾两根柱状沉积物中Li、Rb、Sr、Ba以及Li/Ba和Rb/Sr的系统研究。阐明了百年来沉积物中Li、Rb、Sr、Ba的垂直变化特征,发现了在不同年代沉积物中Li/Ba和Rb/Sr具有的协同变化规律,揭示了沉积物Li/Ba和Rb/Sr作为近海区域性环境演变可能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在0~20cm沉积层间,Li、Rb在A2和A6柱中均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Sr和Ba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近百年来,渤海湾沉积物A2和A6柱中Li/Ba和Rb/Sr垂直变化表现出惊人的协同变化特征,Li/Ba和Rb/Sr在近河口的A2柱中,基本呈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远离河口区域的A6柱中.其结果是0-15cm段(1963-2008年),Li/Ba和Rb/Sr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5cm以下(1900~1963年)则基本稳定,在海洋过程作用下该区域沉积物Li/Ba和Rb/Sr变化发生在45a时间段内:沉积物中Li/Ba反映沉积物从河流进入海湾沉积过程中的变化,Rb/Sr反映来源沉积物的化学风化历史并指示来源区的气候环境变迁过程。A2沉积柱的20~22cm(20世纪30年代)和10~12cm(20世纪60年代),Li/Ba出现极小值,与1939年和1963年的海河流域大洪水相契合,在0~12cm段,两柱样Rb/Sr随着深度的降低有明显减小的趋势,对应20世纪70年代初至2008年这一区域百年来气温升高并持续高温的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ba和Rb sr 环境变化指示 柱状沉积物 渤海湾
下载PDF
“壳-幔”混合成因高Ba-Sr花岗质岩浆演化——以华北克拉通中部带老山和狐偃山岩体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亚莹 曾令森 +4 位作者 陈福坤 蔡剑辉 阎国翰 侯可军 王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73-3896,共24页
锆石U-Pb年龄显示华北克拉通中部带西缘老山杂岩体和狐偃山正长岩形成时间接近(128.7~125.4Ma),代表华北克拉通中部带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两岩体具有如下特征:(1)SiO_2含量中等(57.3%~69.8%),高K_2O(3.0%~8.2%)... 锆石U-Pb年龄显示华北克拉通中部带西缘老山杂岩体和狐偃山正长岩形成时间接近(128.7~125.4Ma),代表华北克拉通中部带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两岩体具有如下特征:(1)SiO_2含量中等(57.3%~69.8%),高K_2O(3.0%~8.2%)和Na_2O(4.3%~6.4%)含量,低MgO(0.2%~1.4%)、CaO、TiO_2和P_2O_5含量;(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K)和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HREEs。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如高Ba、Sr含量和K/Rb比值,低Rb、Y含量)与高Ba-Sr花岗岩相符;(3)根据主量元素,相容元素(Cr、Co、Ni、V)和微量元素(Ba、Sr)特征,研究样品可分为2组:组1具有高Ba特征,Sr(^(87)Sr/^(86)Sr(t)=0.7049~0.7053)和Nd(ε_(Nd)(t)=-11.5~-9.7)同位素组成均一,经历了以黑云母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组2具有低Ba特征,Sr(^(87)Sr/^(86)Sr(t)=0.7051~0.7070)和Nd(ε_(Nd)(t)=-18.7~-14.8)同位素组成更加富集且分散,经历了角闪石,斜长石及磷灰石、磁铁矿和榍石等矿物分离结晶。2组样品不同的源区组分和分离结晶组合会显著改变岩浆中特征微量元素(Ba、Sr、Rb)含量和比值(Sr/Y、Nb/Ta、Dy/Yb)。本文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岩石圈地幔富集机制主要与元古代东、西陆块向中部带碰撞拼合时俯冲板块派生流体交代作用有关,该区中生代破坏机制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引起的碰撞后伸展背景下富集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底侵至下地壳并引起"壳-幔"岩浆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规模深部岩浆抽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r花岗岩 岩石圈地幔交代作用 “壳-幔”岩浆混合 华北克拉通破坏
下载PDF
MSnO_3(M=Ca,Sr,Ba)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东 龚本利 +2 位作者 卢周广 黄可龙 唐有根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4-305,共2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结构的MSnO3(M=Ca,Sr,Ba)晶体。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利用恒电流电池测试仪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aSnO3、SrSnO3和BaSnO3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894.3 mAh/g、703.8 mAh/g和673.6 mAh...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结构的MSnO3(M=Ca,Sr,Ba)晶体。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利用恒电流电池测试仪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aSnO3、SrSnO3和BaSnO3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894.3 mAh/g、703.8 mAh/g和673.6 mAh/g,首次充电容量分别为418.3 mAh/g、257.8 mAh/g和224.8 mAh/g,不可逆容量损失分别达53.2%、63.3%和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nO3(M=Ca sr ba) 钙钛矿结构 溶胶-凝胶法 充放电性能
下载PDF
N^+(N=Li,Na,K)对发光材料M3(M=Ca,Sr,Ba)Y2(BO3)4:Eu^3+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盼来 王志军 +1 位作者 高慧颖 杨志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03-2506,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在空气中制备了M3(M=Ca,Sr,Ba)Y2(BO3)4∶Eu3+红色发光材料,测量结果显示,材料的主发射峰均位于613 nm处,监测613 nm发射峰时,所得材料的激发光谱相同。研究了Li+,Na+和K+对M3(M=Ca,Sr,Ba)Y2(BO3)4∶Eu3+材料激发...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在空气中制备了M3(M=Ca,Sr,Ba)Y2(BO3)4∶Eu3+红色发光材料,测量结果显示,材料的主发射峰均位于613 nm处,监测613 nm发射峰时,所得材料的激发光谱相同。研究了Li+,Na+和K+对M3(M=Ca,Sr,Ba)Y2(BO3)4∶Eu3+材料激发与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Li+,Na+和K+后,M3(M=Ca,Sr,Ba)Y2(BO3)4∶Eu3+材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的峰值位置并不发生变化,但材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的峰值强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在Li+,Na+和K+掺入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发现,与加入Na+和K+时相比,加入Li+时,M3(M=Ca,Sr,Ba)Y2(BO3)4∶Eu3+材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的峰值增强效果最明显。进而研究了Sr3Y2(BO3)4∶Eu3+材料发射峰强度随Li+掺杂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Li+掺杂浓度的增大,Sr3Y2(BO3)4∶Eu3+材料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Li+浓度为5 mol%时到达峰值,约为未掺杂时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3(M=Ca sr ba)Y2(BO3)4∶Eu3+ 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 Li+ Na+ K+
下载PDF
皖南绩溪县靠背尖高Ba-Sr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48
14
作者 周翔 余心起 +3 位作者 杨赫鸣 王德恩 杜玉雕 柯宏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403-3417,共15页
皖南绩溪县靠背尖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于新元古代南华系、震旦系和下古生界海相沉积盖层中,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I型斑岩体,稀土、微量元素及Sm-Nd、Rd-Sr同位素数据指示其主要来自地壳重熔,并有幔源物质的加... 皖南绩溪县靠背尖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于新元古代南华系、震旦系和下古生界海相沉积盖层中,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I型斑岩体,稀土、微量元素及Sm-Nd、Rd-Sr同位素数据指示其主要来自地壳重熔,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异常高的Ba-Sr含量源于对区域早期富Ba-Sr岩浆岩物质的继承,幔源物质的加入使岩浆由S型转为I型。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指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三件样品锆石SHRIMPU-Pb测年得出的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1.9±1.1Ma、147.7±1.3Ma和152.7±1.1Ma,表明岩体侵位于晚侏罗世。靠背尖岩体受后期热液影响广泛发育钾化、硅化等高温蚀变,并可能有高温条件的韧性变形,因此前人报道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134.3±1.4Ma可能代表构造热事件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斑岩 ba-sr 年代学及成因 靠背尖 皖南
下载PDF
Ba_(0.65)Sr_(0.35)TiO_3陶瓷材料的制备及介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文 常爱民 +1 位作者 庄建文 杨邦朝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22-82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Ba0.65Sr0.35TiO3粉体,并利用微波烧结技术对粉体进行了合成和烧结,研究分析了样品的介电特性,并与传统制备工艺获得的样品进行了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获得的Ba0.65Sr0.35TiO3粉体颗粒较细,其合成温度和烧结...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Ba0.65Sr0.35TiO3粉体,并利用微波烧结技术对粉体进行了合成和烧结,研究分析了样品的介电特性,并与传统制备工艺获得的样品进行了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获得的Ba0.65Sr0.35TiO3粉体颗粒较细,其合成温度和烧结成瓷温度都较传统工艺有大幅度降低,分别为900和1310℃;可以获得晶粒尺寸在1μm以内的陶瓷;随晶粒的减小,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变化不大,而介电损耗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0.65sr0.35TiO3 钛酸锶钡陶瓷 微波烧结 溶胶-凝胶 介电特性
下载PDF
碱土金属氧化物阳离子~2MO^+(M=Ca,Sr,Ba)参与N_2O与CO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建辉 冷艳丽 王永成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530,共6页
本文采用UB3LYP/6-311G(2d)+SDD//CCSD(T)/6-311+G(2d)+SDD方法,计算研究了气相中碱土金属氧化物阳离子2 MO+(M=Ca,Sr,Ba)参与N2O(X1∑+)+CO(X1∑+)→N2(X1∑g+)+CO2(X1∑g+)的反应机理.通过计算亲氧性得到在三种氧化物阳离子中只有2 C... 本文采用UB3LYP/6-311G(2d)+SDD//CCSD(T)/6-311+G(2d)+SDD方法,计算研究了气相中碱土金属氧化物阳离子2 MO+(M=Ca,Sr,Ba)参与N2O(X1∑+)+CO(X1∑+)→N2(X1∑g+)+CO2(X1∑g+)的反应机理.通过计算亲氧性得到在三种氧化物阳离子中只有2 CaO+从N2O得到O原子并传递给CO的过程是热力学允许的.碱土金属氧化物阳离子2 MO+参与主题反应的机理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其一为2 MO+从N2O获取O原子生成2 MO2+,进而向CO提供O原子得到2 MO+和CO2,该过程为催化反应机理;其二为2 MO+先与N2O复合生成中间体IM1,之后IM1继续与CO复合生成中间体IM2′,经过一系列反应过程最终生成2 MO+,N2和CO2.通过对两种反应过程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因素分析得到,2 MO+(M=Ca,Sr,Ba)参与反应N2O(X1∑+)+CO(X1∑+)→N2(X1∑g+)+CO2(X1∑g+)的机理为后一路径,所得结果与实验观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O+(M=Ca+ sr+ ba+) N2O和CO 反应机理
下载PDF
Ba0.4Sr0.6Co1-xFexO3-δ系阴极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鲍霞 陈永红 +2 位作者 卢肖永 刘杏芹 孟广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368,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Ba_0.4Sr_0.6Co_(1-x)Fe_xO_(3-δ)(x=0.0~0.8)系列粉体。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用直流四端子法测量了烧结陶瓷体在中温(450~800℃)范围内的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Ba_0.4Sr_0.6Co_(1-x)Fe_xO_(3-δ)(x=0.0~0.8)系列粉体。利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用直流四端子法测量了烧结陶瓷体在中温(450~800℃)范围内的电导率。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单一钙钛矿相,随着Fe含量增加,XRD衍射峰值向高角度方向稍有偏移。电导率随着温度及Fe含量的变化出现极大值,在x<0.2时,Ba_0.4Sr_0.6Co_(1-x)Fe_xO_(3-δ)系列烧结体在中温(450~800℃)区的电导率,随Fe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大,x=0.2样品的电导率最高,800℃时达244.7S·cm^-1,远超过文献报道值,进一步增大Fe含量导电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0.4sr0.6Co1-xFexO3-δ 阴极材料 电导率
下载PDF
LiM(M=Ca,Sr,Ba)BO_3∶Dy^(3+)材料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盼来 杨志平 +3 位作者 王颖 王志军 郭庆林 李旭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609,共4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M(M=Ca,Sr,Ba)BO3∶Dy3+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特性。LiM(M=Ca,Sr,Ba)BO3∶Dy3+材料的发射光谱均呈多峰发射,对应于Ca,Sr,Ba,其主发射峰分别是Dy3+的4F9/2→6H15/2(484,486,486nm),6H13/2(577,578,578nm)和6H11/2(6...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LiM(M=Ca,Sr,Ba)BO3∶Dy3+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特性。LiM(M=Ca,Sr,Ba)BO3∶Dy3+材料的发射光谱均呈多峰发射,对应于Ca,Sr,Ba,其主发射峰分别是Dy3+的4F9/2→6H15/2(484,486,486nm),6H13/2(577,578,578nm)和6H11/2(668,668,666nm)跃迁。监测黄色发射峰时,所得激发光谱峰值位置相同,主激发峰分别为331,368,397,433,462,478nm,对应Dy3+的6H15/2→4D7/2,6P7/2,6M21/2,4G11/2,4I15/2和6F9/2跃迁。研究了敏化剂Ce3+及电荷补偿剂Li+、Na+和K+对LiM(M=Ca,Sr,Ba)BO3∶Dy3+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敏化剂Ce3+提高了材料的发光强度,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Ce3+浓度为3%;加入电荷补偿剂Li+、Na+和K+后,材料的发光强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发光强度最大处对应的Li+、Na+和K+浓度不同,依次为4%、4%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M=Ca sr ba)BO3∶Dy3+ Ce3+ 碱金属离子
下载PDF
红色长余辉材料Y_2O_2S:Eu,Si,M(M=Mg,Ca,Sr,Ba)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新木 曾慧慧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红色长余辉材料Y2O2S:Eu,Si,M(M=Mg,Ca,Sr,Ba),利用X晶体衍射、发光光谱、热释光测量等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Y2O2S:Eu,Si,M(M=Mg,Ca,Sr,Ba)长余辉材料的最大荧光发射和余辉发射峰完全一致都位于6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红色长余辉材料Y2O2S:Eu,Si,M(M=Mg,Ca,Sr,Ba),利用X晶体衍射、发光光谱、热释光测量等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Y2O2S:Eu,Si,M(M=Mg,Ca,Sr,Ba)长余辉材料的最大荧光发射和余辉发射峰完全一致都位于627nm,产生红光发射,是典型的Eu3+离子的5D0-7F2跃迁。激发停止后,能够产生较好的余辉性能。碱土金属离子能够增强其荧光发射峰强度并对余辉性能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以Mg2+最好,其次是B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长余辉材料 Y2O2S:Eu Si M(M=Mg Ca sr ba) 固相合成
下载PDF
南极阿德雷岛湖泊沉积物Sr/Ba与B/Ga比值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立广 谢周清 赵俊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46,共4页
测试了南极企鹅聚集区阿德雷岛湖泊沉积物 Sr、Ba、B、Ga的垂向含量变化 ,阿德雷岛湖泊沉积物元素平均含量为 :Sr为 10 6 9.36± 42 2 .10 mg/kg,Ba为 2 13.84± 39.48mg/kg,B为 6 .89± 3.79m g/kg,Ga为 16 .6 5±3.91... 测试了南极企鹅聚集区阿德雷岛湖泊沉积物 Sr、Ba、B、Ga的垂向含量变化 ,阿德雷岛湖泊沉积物元素平均含量为 :Sr为 10 6 9.36± 42 2 .10 mg/kg,Ba为 2 13.84± 39.48mg/kg,B为 6 .89± 3.79m g/kg,Ga为 16 .6 5±3.91mg/kg,阿德雷岛湖泊沉积物 Sr/Ba比值为 4.92± 1.5 3,B/Ga比值为 0 .43± 0 .2 6 ,Sr/Ba比值远大于 1.0 ,而B/Ga比值小于 3.3,这表明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下 Sr/Ba比值不能用来判别沉积物的沉积相 ,南极阿德雷岛湖泊沉积的 Sr/Ba比值异常是通过企鹅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沉积改造而引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企鹅粪 南级 锶/钡比 硼/镓比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