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ro as Pariah: Trotsky’s Struggle Against Stalinism
1
作者 Dibyajit Mukherje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0年第9期398-408,共11页
Leon Trotsky's contribution to the Marxist position in philosophy and his role in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October 1917 had been politically maneuvered,tampered with,fabricated and covered by a muck heap of Stali... Leon Trotsky's contribution to the Marxist position in philosophy and his role in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October 1917 had been politically maneuvered,tampered with,fabricated and covered by a muck heap of Stalinist slander.By Stalinism,I am referring to the narrative which was born from the bureaucratic degene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after the failure of working class to consolidate and capture state power in Hungary,Germany,Italy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was materially in an advanced position than early 20th Century Russia.It was also the political ideology which was born as a result of civil far,famine,pandemic and the invasion of the newly formed Russian worker's state by more than fifteen foreign countries with colonial objectives.Trotsky's role in creating the Red Army,which was a different to that of a standing army and supporters of Trotsky in the Left Opposition were not only vilified and charged with false accusations but violently purged.In this paper I have highlighted how Stalinism marked a revolution against the revolution of 1917 and how Trotsky continuously struggled against the bureaucratic despotism over the working class in post 1917 Rus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EAUCRACY stalinism privileged caste permanent revolution TROTSKY
下载PDF
Domenico Losurdo on Stalin:A Dialect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a Controversial Legacy
2
作者 Leonardo Pegoraro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24年第3期399-416,共18页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sights of the Italian Marxist philosopher Domenico Losurdo on Stalin,with a focus on his controversial work:Stalin:History and Cri-tique of a Black Legend.Losurdo sheds light on the metamor...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sights of the Italian Marxist philosopher Domenico Losurdo on Stalin,with a focus on his controversial work:Stalin:History and Cri-tique of a Black Legend.Losurdo sheds light on the metamorphosis of Stalin's image from a revered leader into a human monster”and challenges the equation of Stalin with Hitler(the“twin monsters theory”).He advocates for a balanced perspective that refutes the veneration-demonisation dichotomy and offers original criticism on various facets of the“black legend”:Stalin's alleged self-cult of personality;the common juxtaposition of Soviet Gulags with Nazi camps;and accusations of geno-cide against Ukrainians(known as the Holodomor)and antisemitism.The article also highlights Losurdo's methodology,consisting of a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pproach that calls into question the liberal tradition to reveal parallels between its darker aspects and Nazism.Losurdo demonstrates how the twin monsters theory eventually serves to bolster liberalism's claim of moral superiority.Moreover,his work extends beyond Stalin to provide a wider assessment and criticism of most of the contemporary historiography's themes and approaches,revealing how history is often manipulated for political rea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lin Losurdo COMMUNISM NAZISM LIBERALISM
原文传递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伟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0,共4页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确立了中国的市场经济,脱去了过去强加在市场经济上意识形态的外衣,恢复了市场经济客观性的本来面目;确定了中国的改革目标,即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突破了斯大林所设置的社会主义体制,改变了其公有制、计...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确立了中国的市场经济,脱去了过去强加在市场经济上意识形态的外衣,恢复了市场经济客观性的本来面目;确定了中国的改革目标,即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突破了斯大林所设置的社会主义体制,改变了其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三大经济特征;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否搞市场经济近百年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可以说,它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南巡讲话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斯大林体制
下载PDF
简论苏联干部委任制的形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隆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91,共5页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关键词 列宁 斯大林 委任制 深思
下载PDF
如何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命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亮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1,共4页
哲学基本问题之所以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得到了"教科书体系"的推崇,但也正是在这种推崇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真实内涵遭到了严重扭曲。由于"教科书体系"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和阐发是去语境化的,因此,... 哲学基本问题之所以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得到了"教科书体系"的推崇,但也正是在这种推崇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真实内涵遭到了严重扭曲。由于"教科书体系"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和阐发是去语境化的,因此,只有回到《费尔巴哈论》的真实语境中去,才能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真实理论命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 斯大林 教科书体系
下载PDF
斯大林对列宁时期监察制度的传承与异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建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4,共6页
开创于列宁时期的苏联监察制度,对于制约和监督苏共执政后所面临的国家政权内部的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等现象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大林成为苏共总书记之后,其监督监察思想经历了传承与异化的不同阶段,对列宁时期的监察制度有着诸多... 开创于列宁时期的苏联监察制度,对于制约和监督苏共执政后所面临的国家政权内部的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等现象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大林成为苏共总书记之后,其监督监察思想经历了传承与异化的不同阶段,对列宁时期的监察制度有着诸多调整和改造,开启了破坏苏联整体权力结构的先河。流变的监察制度为苏联的解体及苏共的败亡埋下了不小的祸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列宁 监察制度 异化
下载PDF
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再认识——重读《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所想到的 被引量:1
7
作者 叶书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5-85,共11页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特点是,社会主义从理论成为从一国开始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关键。首先在苏联建成的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确实使原先相对落后的、农业的俄国,一跃...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特点是,社会主义从理论成为从一国开始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关键。首先在苏联建成的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确实使原先相对落后的、农业的俄国,一跃成为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可是,斯大林体制从理论到实践都偏离了马克思、恩格斯规划的“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这一理想目标。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既为自1861年开始的俄国农奴解放运动画上了句号,又力图使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走上现代文明的轨道。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主、客观原因,赫鲁晓夫改革前后不一贯,半途而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 农奴制残迹 社会主义国家
下载PDF
斯大林时期苏联苏维埃体制变异的历史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蒲国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15,共6页
斯大林时期,苏联苏维埃的地位大幅度下降、苏维埃的功能全面衰微。在这一体制变异过程中,既有险恶历史环境下呼唤强权和稳定的客观社会心理需求,也有俄国"强国家—弱社会"的政治文化传统这一强大的历史惰性力的影响,还有不容... 斯大林时期,苏联苏维埃的地位大幅度下降、苏维埃的功能全面衰微。在这一体制变异过程中,既有险恶历史环境下呼唤强权和稳定的客观社会心理需求,也有俄国"强国家—弱社会"的政治文化传统这一强大的历史惰性力的影响,还有不容忽视的斯大林个人性格因素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苏联 苏维埃 政治体制
下载PDF
论斯大林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国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6-28,共3页
20世纪20—3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有别于在此前形成的新经济政策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经济上的高度集中,文化上的高度划一。这一模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模式存... 20世纪20—3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有别于在此前形成的新经济政策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经济上的高度集中,文化上的高度划一。这一模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模式存在极其严重的弊端,使苏联国民经济一直处于危机的边缘,尤其是后来把他等同于社会主义制度,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蒙受了巨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余粮收集制 农业集体化 个人崇拜
下载PDF
从一国社会主义到中国改革开放
10
作者 叶书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3-84,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资本主义发达的高度将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而设想,社会主义将会在英、法、德、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建立。历史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实际却是尚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相对落后的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资本主义发达的高度将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而设想,社会主义将会在英、法、德、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建立。历史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实际却是尚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的俄国社会发展顺序的颠倒,就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聚焦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体制的一国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条件下,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实际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宣布苏联已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只是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历史负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也是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历史的共性是斯大林体制被当作社会主义共同模式的时代条件。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的、越"左"越革命的幼稚病,是小生产占优势国家背负的、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沉重历史包袱。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于为相对落后国家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遗留历史任务之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体 一国社会主义 斯大林体制 改革开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斯大林时期苏联苏维埃体制的变异
11
作者 蒲国良 《学术探索》 2007年第4期63-68,共6页
斯大林时期是苏联苏维埃体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苏维埃就形式而言,它已臻于完备。但也是在这一时期,苏维埃一步步地完成了它的象征化的过程,彻底蜕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表决器,一个名副其实的橡皮图章。它的存在,只仅仅具有象... 斯大林时期是苏联苏维埃体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苏维埃就形式而言,它已臻于完备。但也是在这一时期,苏维埃一步步地完成了它的象征化的过程,彻底蜕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表决器,一个名副其实的橡皮图章。它的存在,只仅仅具有象征和粉饰的意义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苏维埃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兼与李伟、曾昭禹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继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原则,但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能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制度方向,突破不得。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的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原则,但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能说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制度方向,突破不得。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要坚持历史的辩证的标准,肯定其开创性和巨大成就,克服其严重弊病,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经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深化改革开放,还需要汲取斯大林模式的教训,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和体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苏联剧变
下载PDF
苏联法制建设的失误与教训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有军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8,124,共5页
存在了七十多年的苏联在短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 ,其法制建设上的失误是重要原因。斯大林至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失误埋下了国家分裂的种子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失误则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这些失误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在于 :政治权力的行使必须纳... 存在了七十多年的苏联在短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 ,其法制建设上的失误是重要原因。斯大林至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失误埋下了国家分裂的种子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失误则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这些失误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在于 :政治权力的行使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国家的稳定才不致因领导者个人的去留而发生动摇 ;共产党的活动必须局限于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以内 ,不能允许任何党员有超越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 ;法律文化建设必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予以高度重视 ,以促进全民族的法制文明尽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建设 法律文化 宪法 苏联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下载PDF
斯大林经济关系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学恩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4-56,59,共4页
斯大林的经济关系理论没有充分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认识到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由斯大林概括并被我国长期沿用的这一理论越来越显示出时代和理... 斯大林的经济关系理论没有充分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认识到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由斯大林概括并被我国长期沿用的这一理论越来越显示出时代和理论视野的局限性。反思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也有助于我们探索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经济关系 经济理论 运行机制 管理体制 分配形式
下载PDF
斯大林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
15
作者 王浩斌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80-83,共4页
斯大林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离不开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总的来说,斯大林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等极为重大的实践命题,总体上科学地实现了对于和谐... 斯大林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离不开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总的来说,斯大林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等极为重大的实践命题,总体上科学地实现了对于和谐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实践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和谐社会 经济制度基础 实践诠释
下载PDF
斯大林的两制观
16
作者 秦正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61,共5页
斯大林的两制观是斯大林研究和两制研究的结合点。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存在"总危机",并必定导致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社会主义能够"一国建成",并且将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矛盾、高度集中的社会;... 斯大林的两制观是斯大林研究和两制研究的结合点。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存在"总危机",并必定导致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社会主义能够"一国建成",并且将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矛盾、高度集中的社会;两制关系是根本对立的,因此提出和发展了"世界革命"和"两个平行市场"理论。斯大林的两制观对列宁有继承,但更多的是背叛,终因僵化而导致了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两制关系
下载PDF
斯大林对苏联苏维埃制度建设的贡献
17
作者 蒲国良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7-71,共5页
斯大林时期是苏维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苏联制定了新宪法,统一了立法权,确立了最高苏维埃体制,从而消除了苏维埃政权之初立法职权分散、法出多门的不正常现象。这一时期,苏联还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选举制度,为活跃苏维埃... 斯大林时期是苏维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苏联制定了新宪法,统一了立法权,确立了最高苏维埃体制,从而消除了苏维埃政权之初立法职权分散、法出多门的不正常现象。这一时期,苏联还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选举制度,为活跃苏维埃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斯大林时期是苏维埃体制的框架基本定型的时期,后来的所谓改革实质上不过是一种修补和完善,总体上并未超出这个框架(戈尔巴乔夫后期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苏维埃 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
下载PDF
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斯大林时期到赫鲁晓夫时期
18
作者 陆南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20-136,共17页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赫鲁晓夫先后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这40年中,苏联在经济政策、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斯大林时期,苏联大力推行工业化,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经历了卫国战争,战后又开展经济恢复工作,在取得...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赫鲁晓夫先后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这40年中,苏联在经济政策、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斯大林时期,苏联大力推行工业化,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经历了卫国战争,战后又开展经济恢复工作,在取得重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经济结构畸形、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固化、农业严重落后等问题。赫鲁晓夫上台后,在政治上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经济上一方面着力解决农业问题,另一方面力图通过大改组推动工业加速发展。赫鲁晓夫执政后期,由于经济政策上的严重失误,苏联经济呈恶化趋势并出现了混乱局面,这是导致他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工业化 农业全盘集体化 计划经济体制
下载PDF
中苏决裂的制度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宁玲玲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15-17,共3页
1950-60年代,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深层原因在于制度,即以苏联模式为蓝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合法性基础刚性化,抗震能力较弱,这是导致中苏决裂和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的主要原因... 1950-60年代,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深层原因在于制度,即以苏联模式为蓝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合法性基础刚性化,抗震能力较弱,这是导致中苏决裂和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的主要原因;“斯大林体制”的集权性质使国家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机制,纠错机制难以形成,这是导致中苏决裂的另一个原因。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兼顾这两个特征,积极稳妥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决裂 制度因素 斯大林体制 集权体制 合法性
下载PDF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探索——以《辩证法唯物论怎样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为例
20
作者 纪萍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970-974,共5页
艾思奇的《辩证法唯物论怎样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是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该文一方面借鉴了斯大林的哲学体系,一方面又根据当时中国革命所面对的具体形势在观点和内容上进行了相应的创造。这种创造主... 艾思奇的《辩证法唯物论怎样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是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该文一方面借鉴了斯大林的哲学体系,一方面又根据当时中国革命所面对的具体形势在观点和内容上进行了相应的创造。这种创造主要表现为:突出地批判了社会历史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强调客观精神的历史作用。这种借鉴和创造相统一的模式虽然仅是一定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潮流中的一种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即在中国化意识的指导下,一方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另一方面又通过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来实现中国化。因此,在本质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思奇 《辩证法唯物论怎样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斯大林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