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rt of Authenticity: Constantin Stanislavski and Merleau-Ponty
1
作者 Robert F. Mulle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7期790-803,共14页
Constantin Stanislavski's Russian acting system, further developed by contemporary methodological practices, and Maurice Merleau-Ponty's philosophy of the body as object-subject are compared to illustrate how simple... Constantin Stanislavski's Russian acting system, further developed by contemporary methodological practices, and Maurice Merleau-Ponty's philosophy of the body as object-subject are compared to illustrate how simple, learned techniques can assist in the production of authentic and transparent interrelational presence. Authentic presence requires three components: (1) honest exposition of a person's singular, essential being; (2) empathy towards the needs of other, distinct and separate from the self; and (3) mutual reciprocation, which means giving back or responding somewhat equitably to the other with whom the self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accepting the same respondence from the other if afforded. The comprehension of Merleau-Ponty's ontology combined with Stanislavski's performance technique is uniquely suited to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 in the 'real world'. Stanislavski's artistic vision demands an intensity of attentive involve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onstage authenticity. Merleau-Ponty provides supportive philosophical schematics, especially in his controversial but effective use of the expression 'flesh'. While this study may initially appear to focus on the artis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relational skills is reliably applicable to anyone who desires to obtain a higher degree of authenticity in collaborative pres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HENTICITY EMBODIMENT INTERPERSONAL MERLEAU-PONTY PRESENCE stanislavski subject/object
下载PDF
苏勒日茨基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创建中的作用
2
作者 吴泽涛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81-90,共10页
利奥波德·苏勒日茨基及其参与建设的莫斯科艺术剧院第一工作室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建立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供了其工作室的具体工作模式和训练演员的规范与方法。苏勒日茨基通过独特的训练规范和集体训... 利奥波德·苏勒日茨基及其参与建设的莫斯科艺术剧院第一工作室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建立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供了其工作室的具体工作模式和训练演员的规范与方法。苏勒日茨基通过独特的训练规范和集体训练方式,培养演员的整体性和共谋性表演艺术素养,有助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走出困境,迎来其作为戏剧理论家的辉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勒日茨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第一工作室 整体性表演
下载PDF
斯氏体系中的符号化建制——析“单位与任务”中的动作观点
3
作者 杨竣淇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单位与任务”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理论体系中的一组重要元素概念,它不仅是一种对进入与把握斯氏演剧理论体系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单位与任务”已经是一组从根本上触及戏剧基础理论的重要概念。斯氏盯准作为戏... “单位与任务”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理论体系中的一组重要元素概念,它不仅是一种对进入与把握斯氏演剧理论体系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单位与任务”已经是一组从根本上触及戏剧基础理论的重要概念。斯氏盯准作为戏剧表现手段的动作来确定“单位与任务”的实质与关系,视动作为符号而来对戏剧的表意功能予以剖判,将以往直接从“所指”(结构、情节、主题)入手转化为以“能指”(动作)进入而通达“所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与任务” 动作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 戏剧动作二重性
下载PDF
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及其反叛者 被引量:6
4
作者 胡静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4,共6页
俄国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对整个 2 0世纪的剧场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他的学生梅耶荷德和瓦赫坦戈夫则是以反叛者的姿态为世人所瞩目。文章通过对这三者戏剧理论的比较分析 ,指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俄国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对整个 2 0世纪的剧场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他的学生梅耶荷德和瓦赫坦戈夫则是以反叛者的姿态为世人所瞩目。文章通过对这三者戏剧理论的比较分析 ,指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生命力在于革新 ,后二者对体系的反叛是建立在以体系为“跑道”意义上的“飞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耶荷德 瓦赫坦戈夫 反叛者
下载PDF
焦菊隐“心象说”与斯氏体系关系二题 被引量:3
5
作者 邹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8,共7页
有学者称焦菊隐的"心象说"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存在误解,"心象说"应该看作焦菊隐综合体验、表现及中国传统戏曲理论的结果,然而,通过考察焦菊隐研读斯氏著作的史实,并将焦菊隐所论与斯氏相关著述对读,可以看... 有学者称焦菊隐的"心象说"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存在误解,"心象说"应该看作焦菊隐综合体验、表现及中国传统戏曲理论的结果,然而,通过考察焦菊隐研读斯氏著作的史实,并将焦菊隐所论与斯氏相关著述对读,可以看出:焦菊隐所说"在你生活于角色之前,首先使角色生活于你"虽非斯氏原话,但也不是随意杜撰;而焦菊隐对斯氏《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有关"性格化"的理解,恰与斯氏手稿之言不谋而合。焦菊隐的"心象说"并未违背斯氏体系精神,只是在方法层面上有所不同,故与其说焦菊隐的"心象说"是综合三家之说的产物,不如说是斯氏表演体系的中国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菊隐 心象说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性格化
下载PDF
从“生活”到“舞台”——论“十七年”话剧的舞台形态与观念变革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体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91-95,共5页
"十七年"是我国话剧舞台形态与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话剧创作中对西方写实传统的汲取,对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的借鉴与反思,对舞台民族化、风格化的追求和尝试,成为这一时期观念探索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十七年"话剧... "十七年"是我国话剧舞台形态与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话剧创作中对西方写实传统的汲取,对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的借鉴与反思,对舞台民族化、风格化的追求和尝试,成为这一时期观念探索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十七年"话剧的舞台呈现为个案,考察在写实传统的影响下中国话剧舞台从"生活化"到"写意化"形态的美学嬗变,并探究其观念上的成就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话剧 写实主义 斯坦尼体系 舞台形态
下载PDF
戏曲美学范畴之内外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安葵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51,共9页
在戏曲美学范畴中,内与外是一对重要范畴,戏曲创作与戏曲表演都强调需要内外结合,即表现与体验相结合,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美学观点是从《乐记》和画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发展而来的。戏曲的这一美学观念与斯坦尼... 在戏曲美学范畴中,内与外是一对重要范畴,戏曲创作与戏曲表演都强调需要内外结合,即表现与体验相结合,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美学观点是从《乐记》和画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发展而来的。戏曲的这一美学观念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外国戏剧理论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美学 内外 表现与体验 《乐记》 斯氏体系 艺术实践
下载PDF
艺术完整性与程式——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戏曲导演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夏奏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2期68-77,共10页
戏曲导演制的确立得益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传播以及受斯坦尼体系影响的话剧理论,而其中的关键是戏曲从两者中引入了"演出的艺术完整性"这一观念。于戏曲导演制而言,这是斯坦尼体系最主要的影响;同时,斯坦尼体系也影响了... 戏曲导演制的确立得益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传播以及受斯坦尼体系影响的话剧理论,而其中的关键是戏曲从两者中引入了"演出的艺术完整性"这一观念。于戏曲导演制而言,这是斯坦尼体系最主要的影响;同时,斯坦尼体系也影响了戏曲表演,主要表现在帮助一般演员体验和进入角色上。戏曲表演经验与斯坦尼体系在观念和技术上相通或相似之处使戏曲可以借鉴斯坦尼体系;又因为一般戏曲演员更多地忽略了内心技术的掌握,因此,戏曲才需要借鉴斯坦尼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戏曲导演逐渐认识到:借鉴必须坚守戏曲本位,而坚守戏曲本位则必须坚守表演本位,坚守表演本位又必须坚守程式本位。如此,才找到了斯坦尼体系中国化的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完整性 程式 斯坦尼体系 戏曲导演制 话剧
下载PDF
破解“解放天性”的迷思——对一个表演观念及外智引进工作的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惠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5,共10页
"解放天性"看似西方观念,其实斯坦尼等主流大师从未提倡,是国人误读外教后自造的伪进口标签。某些只做短期工作坊的外教也是原因之一,他们语言不通,常撇开剧本专教碎片化肢体游戏,被误当成主流。西方的营销套路"做自己&q... "解放天性"看似西方观念,其实斯坦尼等主流大师从未提倡,是国人误读外教后自造的伪进口标签。某些只做短期工作坊的外教也是原因之一,他们语言不通,常撇开剧本专教碎片化肢体游戏,被误当成主流。西方的营销套路"做自己"也被误以为表演的真谛,还被夸大为"解放天性"。好的表演训练培养演员的第二天性,绝非放纵原生的天性。60多年来西方学者为求新发论文,常贬剧本崇表导演,中国学者又多与表导演脱节,导致此领域外智引进中的诸多问题,亟需得到认真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天性 第二天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工作坊 外智引进
下载PDF
表演理论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春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14-21,共8页
文学戏剧作品中,角色形象是作品内涵传达的符号,动画中的角色形象担当了同样的任务。角色是动画作品中以其生命形式来活动的表演主体。动画角色的设计过程,实际就是影视作品中演员塑造角色的二度创作过程。现代角色表演体系是建立在实... 文学戏剧作品中,角色形象是作品内涵传达的符号,动画中的角色形象担当了同样的任务。角色是动画作品中以其生命形式来活动的表演主体。动画角色的设计过程,实际就是影视作品中演员塑造角色的二度创作过程。现代角色表演体系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更为深刻地研究角色的多重性和其心理情感的深层结构的理论知识。从借鉴传统、解放天性、调动情感、自觉创造等四方面分析表演理论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能较好地阐释角色表演与动画角色设计的内在关联及其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自然天性 情感体验 角色体现
下载PDF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与阿尔托戏剧观的碰撞——重审西方现代戏剧的三大体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萌萌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9-82,共4页
作为现代戏剧三大体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与阿尔托戏剧观在现实主义信仰、反传统角度与形式等方面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着碰撞与交叉,并在艺术实践的糅合与交融中形成了当代戏剧艺术的立体网络。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布莱希特 阿尔托 现实主义 反传统 碰撞
下载PDF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的分歧与论争(三)——十月革命后梅耶荷德对“莫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攻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世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91-100,106,共11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位大师之间的共同之处,对他们最终携手合作的必然性同样认识不足。本文介绍十月革命后两位大师关系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耶荷德 分歧与论争 体验艺术 表现艺术 假定性 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形式主义
下载PDF
From Suffering to Satisfaction in Method Acting
13
作者 Michele Vettorazzo Colette Collig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9期853-863,共11页
We analyze the success of Konstantin Stanislavski's method of emotion memory in Western acting schools. We propose a path that, counter-intuitively, connects the emotional distress related to this method with an atta... We analyze the success of Konstantin Stanislavski's method of emotion memory in Western acting schools. We propose a path that, counter-intuitively, connects the emotional distress related to this method with an attachment to it. A chain of psychological steps explains this dynamic: the delegation of power from the actor to the director, emotional suffering during the training, rise of feelings within the dyad, and eventually rise of satisfaction. Our argument draws especially o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athlete-coach relationships in sports psychology while also suggesting wider application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nstantin stanislavski emotion memory method acting actor-director dyads psychology andpedagogy
下载PDF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的分歧与论争(二)——从莫斯科艺术剧院初创到十月革命
14
作者 陈世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95-106,共12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位大师之间的共同之处,对他们最终携手合作的必然性同样认识不足。鉴于刊物篇幅的限制,本文首先介绍从莫斯科艺术创办到十月革命期间两位大师分歧的形成与发展,并以连载的方式加以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耶荷德 分歧与论争 体验艺术 表现艺术 假定性 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形式主义
下载PDF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的分歧与论争(四)——两位大师在第三工作室的合作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转变
15
作者 陈世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76-85,120,共11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位大师之间的共同之处,对他们最终携手合作的必然性同样认识不足.本文介绍1923—1935年间两位大师关系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耶荷德 分歧与论争 体验艺术 表现艺术 假定性 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形式主义
下载PDF
反思"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兼论梅兰芳戏曲表演体系
16
作者 周华斌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69-75,共7页
本文对20世纪我国流传的所谓"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进行总体反思,强调从戏剧本体入手,系统总结和完善以梅兰芳为代表的、神形兼备的"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布莱希特 梅兰芳 戏曲意象 戏曲表演体系
下载PDF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的分歧与论争(一)——从莫斯科艺术剧院初创到十月革命
17
作者 陈世雄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44-54,共11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梅耶荷德无疑是20世纪俄罗斯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戏剧导演,他们各自创办了自己的剧院和表导演艺术体系。然而,对于两位大师之间分歧、对立、论争的持久性、严重性和影响的深远,我们至今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对上述两位大师之间的共同之处,对他们最终携手合作的必然性同样认识不足。鉴于刊物篇幅的限制,本文首先介绍从莫斯科艺术创办到十月革命期间两位大师分歧的形成与发展,并以连载的方式加以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梅耶荷德 分歧与论争 体验艺术 表现艺术 假定性 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形式主义
下载PDF
苏联援华戏剧专家与中国话剧导表演人才培养体系
18
作者 李贤年 《美育学刊》 2023年第6期96-101,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戏剧教育事业是在“以俄为师”的“一边倒”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以苏联戏剧教育为典范的,在演剧上推崇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导表演人才培养体系)。为了这种苏联模式的顺利推行,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戏剧教育事业是在“以俄为师”的“一边倒”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以苏联戏剧教育为典范的,在演剧上推崇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导表演人才培养体系)。为了这种苏联模式的顺利推行,中国戏剧界前后邀请了七位苏联(援华)戏剧专家来华从事教育教学指导工作。客观地说,这些苏联戏剧精英利用短短三四年时间,为中国戏剧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影响也一直持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援华)戏剧专家 中国话剧教育 导表演人才培养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下载PDF
“由内到外”之“内”源于何处——重新认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个重要的导表演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子然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61-67,共7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练《海鸥》和《奥瑟罗》时采用的"隔离排练模式"均为了理性分析剧本角色的内部行动逻辑,而这对于"从自我出发"表演的演员是"外部"的。戏剧大师相隔30年排演的两部作品提醒我们"...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练《海鸥》和《奥瑟罗》时采用的"隔离排练模式"均为了理性分析剧本角色的内部行动逻辑,而这对于"从自我出发"表演的演员是"外部"的。戏剧大师相隔30年排演的两部作品提醒我们"由内到外"的前提是对于文本的分析。理想的排练模式应是:案头工作进行剧本台词的行动化分析,找到"潜动词";肢体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角色动作训练,戏曲的一些训练方法也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导表演方法 由内到外 由外到内 行动化
下载PDF
外形塑造、躯体化与崇高客体:新中国初期革命角色的表演路径
20
作者 邓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39,I0002,共7页
世界革命题材的革命历史剧引导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剧场艺术风向。在处理相关角色时,演员动用了两种表演技术:外形塑造与躯体化。外形塑造,来自演员对无法内摄的角色(客体)的外部“投射”;躯体化则关涉原始“心理创伤”的回忆及“客体关... 世界革命题材的革命历史剧引导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剧场艺术风向。在处理相关角色时,演员动用了两种表演技术:外形塑造与躯体化。外形塑造,来自演员对无法内摄的角色(客体)的外部“投射”;躯体化则关涉原始“心理创伤”的回忆及“客体关系”失衡中的“心位转移”。这两类表演技术与成熟的斯坦尼演剧法存在落差:外形塑造只注重表象,而没有生成情感逻辑,缺乏深度;躯体化的相关操作与斯坦尼强调从行动逻辑激发情感逻辑的教诲相悖,难以复制。除了演技本身的问题,革命历史剧角色的特殊性,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剧本中的革命者角色对大多数普通演员来说都是难以消化的崇高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表演 斯坦尼体系 革命历史剧 躯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