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的结构及发酵特性
1
作者 王鑫 李丹 +4 位作者 王华 李秀萍 杨丽红 张晔 王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72-78,共7页
将提取的银杏淀粉用普鲁兰酶进行脱支,得到银杏脱支淀粉。而后将银杏脱支淀粉与月桂酸(lauric acid,LA)复合得到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ginkgo starch-lauric acid complex,GSL)。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子对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将提取的银杏淀粉用普鲁兰酶进行脱支,得到银杏脱支淀粉。而后将银杏脱支淀粉与月桂酸(lauric acid,LA)复合得到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ginkgo starch-lauric acid complex,GSL)。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子对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GSL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GSL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为不规则块状结构,且表面呈致密的层状结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月桂酸可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进入右旋单螺旋淀粉的螺旋腔;短程有序性和长程有序性均有所增强,结晶度提高,内部结构更加致密。体外消化结果表明GSL的消化率降低约20%,抗酶解能力的提高可能是由于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升高,快速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的发酵处理,发现GSL的pH值明显降低,且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显著增加。综上,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的低消化和益生元特性,使其有望成为淀粉基新型营养食品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脱支淀粉-月桂酸复合物 结构表征 体外消化 肠道菌群 抗性淀粉
下载PDF
糜子改性淀粉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2
作者 王鑫 李丹 +4 位作者 王华 李秀萍 杨丽红 张晔 王浩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147-154,共8页
本研究将脱支糜子淀粉(DPM)与不同碳链长度(12〜18)的饱和脂肪酸复合,制备糜子改性淀粉(DPM-FA),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研究发现,糜子改性淀粉的复合指数与脂肪酸碳链长度密切相关,且随着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增加,复合指数呈现... 本研究将脱支糜子淀粉(DPM)与不同碳链长度(12〜18)的饱和脂肪酸复合,制备糜子改性淀粉(DPM-FA),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研究发现,糜子改性淀粉的复合指数与脂肪酸碳链长度密切相关,且随着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增加,复合指数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至23.09%。天然糜子淀粉(PMS),脱支糜子淀粉以及糜子改性淀粉的晶型有所变化,由A型转变为B型进而变为V型。随着晶型的改变,糜子改性淀粉热稳定性最高,焓变(ΔH)最高至5.26 J/g,且其体外消化率最低,相比天然糜子淀粉降低14.65%,这与抗性淀粉含量增加10.31%,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10.35%密切相关。综上,糜子改性淀粉的高稳定和低消化性的特质,使其有望作为降血糖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淀粉 脂肪酸 淀粉-脂肪酸复合物 结构表征 体外消化特性
下载PDF
氧化玉米淀粉/明胶复合胶囊壳的制备与表征
3
作者 谭心 梁春艳 +2 位作者 邓松林 陈启杰 罗永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193,共6页
目的:采用改性淀粉与明胶共混制备胶囊壳,降低胶囊壳制备成本。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原料,采用15%用量的过氧化氢氧化制备氧化玉米淀粉,与明胶共混,分别通过流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氧化玉米淀粉/明胶复合胶囊膜和胶囊壳,并采用傅里叶变换... 目的:采用改性淀粉与明胶共混制备胶囊壳,降低胶囊壳制备成本。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原料,采用15%用量的过氧化氢氧化制备氧化玉米淀粉,与明胶共混,分别通过流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氧化玉米淀粉/明胶复合胶囊膜和胶囊壳,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当氧化玉米淀粉与明胶质量比为5∶5,制备的氧化玉米淀粉/明胶复合胶囊壳的干燥失重在13.0%~15.0%,在蒸馏水和模拟人工胃液中的崩解时限在10 min以内,脆碎度不超过5粒。结论:采用氧化玉米淀粉与明胶共混制备的复合胶囊壳性能符合《中国药典》(2020)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玉米淀粉 明胶 胶囊壳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丁香酸多孔淀粉酯的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陈瑞喜 马云翔 +5 位作者 李建刚 张晓萌 周治屹 陈金凤 汪月 张盛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7-202,共6页
以马铃薯多孔淀粉(porous starch,PS)为材料,制备具有较好溶解性和抗氧化性的丁香酸多孔淀粉酯(syringic acid porous starch ester,SA@PS)。实验通过N 2-吸/脱附、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液态核磁等方法,研究了SA@PS的特性。... 以马铃薯多孔淀粉(porous starch,PS)为材料,制备具有较好溶解性和抗氧化性的丁香酸多孔淀粉酯(syringic acid porous starch ester,SA@PS)。实验通过N 2-吸/脱附、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液态核磁等方法,研究了SA@PS的特性。结果表明,以PS(比表面积14.69 m^(2)/g)为主体,可制备取代度为0.06~0.25的SA@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液体核磁共振氢谱证明SA和PS之间形成了酯键;X射线衍射表明酯化反应改变了淀粉的结晶类型;SA@PS具备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于光、氧化或高温敏感分子的保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丁香酸 酯化反应 结构表征
下载PDF
螺旋藻多酚复合纳米微胶囊的制备与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钟秋帆 李崴 +2 位作者 孙玮鸿 李方巍 曾名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206,共9页
为通过微胶囊化提高螺旋藻多酚的稳定性。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多孔淀粉(porous starch,PS)对螺旋藻多酚(polyphenol,Phe)进行包埋,制备了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Phe-PS),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玉米醇溶蛋白(Phe-PS-Zein)两种微胶囊,并... 为通过微胶囊化提高螺旋藻多酚的稳定性。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多孔淀粉(porous starch,PS)对螺旋藻多酚(polyphenol,Phe)进行包埋,制备了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Phe-PS),螺旋藻多酚-多孔淀粉-玉米醇溶蛋白(Phe-PS-Zein)两种微胶囊,并对Phe,Phe-PS和Phe-PS-Zein进行了微观结构和稳定性、抗氧化性及体外模拟消化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Phe-PS微胶囊在芯壁比1:10、温度80℃、磁力搅拌时间120 min条件下,包埋率为60.29%;Phe-PS-Zein微胶囊在芯壁比1:10、壁材比1:1、搅拌时间90 min、温度60℃和pH7时包埋率最高,达86.93%。XRD和XPS图谱结果表明,添加Zein后,晶体衍射峰强度有所降低,主要与Zein的无定型结构有关。DSC分析结果表明,蛋白做壁材改善了微胶囊热稳定性。通过对抗氧化性、稳定性以及体外缓释效果的测定发现,与游离Phe和Phe-PS相比,Phe-PS-Zein对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Fe3+的还原力提高。综上,Phe-PSZein颗粒可以作为螺旋藻多酚的有效递送载体。本研究结果有望为Phe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多酚 多孔淀粉 玉米醇溶蛋白 微胶囊 结构表征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体外消化
下载PDF
直链淀粉-香叶醇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
6
作者 宁珂 李松原 赵凯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6,158,共9页
为探究直链淀粉含量对直链淀粉-香叶醇包合作用的影响,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进行脱支处理,通过控制酶解条件制备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壁材,对香叶醇进行包合,以包埋率为指标评价制备的包合物对香叶醇的保护作用,并通过X-射... 为探究直链淀粉含量对直链淀粉-香叶醇包合作用的影响,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进行脱支处理,通过控制酶解条件制备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壁材,对香叶醇进行包合,以包埋率为指标评价制备的包合物对香叶醇的保护作用,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包合物的形貌结构和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包埋率之间无线性关系,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为5.86%时,包埋率最高,为9.05%。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包合物形成后,衍射峰位置改变,包合作用改变了壁材晶型,由A型变为A+V型,同时提高了包合物稳定性。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壁材随直链淀粉含量的提高,表面越加凹陷,而包合物局部表面较为完整。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包埋率升高,特征峰发生蓝移,包合物中未出现香叶醇的特征峰。热焓特性分析表明,随着包埋率升高,相变焓及热重二阶段失重率均增高,进一步验证包合物的形成提高了香叶醇的稳定性。对蜡质玉米淀粉脱支处理后,基于形成的直链淀粉对香叶醇进行包合,能够使香叶醇稳定性提高,有望为直链淀粉包埋活性物质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玉米淀粉 直链淀粉 香叶醇 包合物 结构特征 酶解
下载PDF
Effect of Cassava Starch and Sodium Carbonate on the Properties of Local Drilling Mud: Beneficiation to Improve the Rheological and Flow Properties of Locally Formulated Mud
7
作者 Andrew Odeh Redemption Edegbe Eghe Oyedoh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22年第1期13-25,共13页
Drilling mud is a key component in drilling operations and in accessing oil and gas reservoirs. Bentonite is applied as a viscosifier, fluid loss control agent, and as a weighting material in water-based drilling mud.... Drilling mud is a key component in drilling operations and in accessing oil and gas reservoirs. Bentonite is applied as a viscosifier, fluid loss control agent, and as a weighting material in water-based drilling mud. The type of bentonite used in drilling mud formulation is sodium bentonite due to its high dispersion properties and high swelling capacity. Nigeria has a huge bentonite clay deposit resources which can be evaluated and enhanced in order to be utilized as drilling mud. However, bentonite clay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Nigeria was investigated and found to be calcium bentonite 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drilling mud, because it has low swelling capacity and poor rhe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local bentonite obtained from Afuze, Edo state was used to formulate different samples of drilling mud with each treated using thermo-chemical beneficiation process with sodium carbonate and cassava starch, and then undergo characterization to identify the changes i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finally, draw comparison with API values for standard drilling mu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flow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beneficiated drilling mud developed through thermo-chemical treatment,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mud. Therefore, pure calcium bentonite from natural deposits in Nigeria can be modified to sodium bentonite and sufficiently used in drilling mud for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lling Mud Bentonite Clay BENEFICIATION Cassava starch Rheolog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zation Oil and Gas Reservoir
下载PDF
超微/普通粉碎下香蕉粉及其抗性淀粉的性质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涂师运 王娟 盛鸥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9-206,共8页
该研究比较了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香蕉粉的抗性淀粉含量、结构、理化性质及升糖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普通粉碎相比,超微粉碎香蕉粉的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二者分别为51.96、48.76 g/100 g;非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升高,分别为20.87、21.... 该研究比较了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香蕉粉的抗性淀粉含量、结构、理化性质及升糖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普通粉碎相比,超微粉碎香蕉粉的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二者分别为51.96、48.76 g/100 g;非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升高,分别为20.87、21.93 g/100 g。超微粉碎的抗性淀粉结构松散,结晶度更低,为56.6%,普通粉碎的为59.5%,但二者官能团一致。超微粉碎的抗性淀粉分子量分布分散、相转变起始温度T0(51.8℃)更低,峰值温度TP(74.4℃)、结束温度Tc(81.1℃)、温度差值ΔT(29.3℃)和焓变值ΔH(1068 J/g)更高。升糖指数上,超微粉碎香蕉粉显著高于普通粉碎的,分别为20.92、17.12。超微粉碎会造成香蕉粉的抗性淀粉含量降低、非抗性淀粉含量升高、颗粒松散、结晶度下降、分子量分布分散、相转变起始温度低且完成相变的温度跨度更大,但不影响官能团;会造成香蕉粉升糖指数增大,但仍属于低升糖指数的原料。综上可知,超微粉碎造成了香蕉粉的抗性淀粉含量降低,造成了香蕉抗性淀粉的颗粒降解,但增大了其相转变过程对于热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超微粉碎 抗性淀粉 结构特性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酶处理对多孔大米淀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翠玲 戴常军 +6 位作者 王晶 刘晴 董晓慧 史冬梅 潘博 孙丽容 李宛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0,共10页
使用麦芽糖α-淀粉酶(MA)和淀粉葡糖苷酶(AMG)分别处理制备多孔大米淀粉,对其表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可知,这两种酶均使淀粉颗粒表面产生蜂窝状多孔结构。经酶处理的大米淀粉颗粒的相对结晶度(25.54%~33.26%)均高于天然淀... 使用麦芽糖α-淀粉酶(MA)和淀粉葡糖苷酶(AMG)分别处理制备多孔大米淀粉,对其表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可知,这两种酶均使淀粉颗粒表面产生蜂窝状多孔结构。经酶处理的大米淀粉颗粒的相对结晶度(25.54%~33.26%)均高于天然淀粉的相对结晶度(23.74%)。MA处理增加了短支链淀粉链的数量,并且随着酶处理时间的延长降低了分子质量。与对照组相比,MA和AMG处理的淀粉颗粒溶胀度、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均下降。MA处理的淀粉颗粒具有更高的溶解指数(1.46%~2.57%),AMG处理的淀粉颗粒的溶解指数均小于0.42%。与对照组相比,经酶处理的大米淀粉糊化温度会延迟0.8~6.0℃,焓变增加范围在1.0~3.8 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大米淀粉 麦芽糖α-淀粉酶 淀粉葡糖苷酶 结构表征 特性分析
下载PDF
乙酰化木薯淀粉的制备、表征及流变性能分析
10
作者 王创新 丁玲 +1 位作者 张继 曹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16-121,共6页
为进一步探究乙酰化木薯淀粉的结构表征和流变性能,以便在食品加工中深入开发利用乙酰化木薯淀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制备的乙酰化木薯淀粉和木薯淀粉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测定了乙酰化木薯淀粉的流... 为进一步探究乙酰化木薯淀粉的结构表征和流变性能,以便在食品加工中深入开发利用乙酰化木薯淀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制备的乙酰化木薯淀粉和木薯淀粉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测定了乙酰化木薯淀粉的流动性、触变性和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乙酰化木薯淀粉在1730 cm^(-1)处出现了乙酰基团特征吸收峰;乙酰化反应并未改变木薯淀粉的晶型,但降低了其热稳定性。流变学结果表明乙酰化木薯淀粉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呈现有剪切变稀行为,其流动曲线符合Cross模型;触变环面积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并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固体行为,模量与复合粘度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乙酰化木薯淀粉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能有效提高增稠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工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木薯淀粉 制备 结构表征 流变性能
下载PDF
绿豆多孔淀粉的制备、表征及吸油特性
11
作者 方晨璐 李超 +1 位作者 王莹 孟茁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7-82,共6页
以绿豆淀粉为研究对象,以吸油率为指标,通过改变水热处理中的各试验因素及范围,建立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并采用激光粒度仪、压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能和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淀粉乳浓度为2... 以绿豆淀粉为研究对象,以吸油率为指标,通过改变水热处理中的各试验因素及范围,建立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并采用激光粒度仪、压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能和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淀粉乳浓度为2.0%,处理温度为78℃,处理时间为13.0 min时,可以获得多孔淀粉,其吸油率和得率分别为69.8%和84.6%。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多孔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平均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中值孔径分别为14.2%、63.4μm、0.694 m^(2)/g、67.5%和5.2μm,其形态呈颗粒状,表面为类似淀粉凝胶网络的多孔结构。相较原淀粉,多孔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和短程有序度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淀粉 多孔淀粉 水热处理 性能表征 吸油特性
下载PDF
淀粉型甘薯RS3制备工艺及体外抗消化特性
12
作者 郝世娟 宋静蕾 +1 位作者 裴家伟 郭润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以淀粉型甘薯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淀粉乳质量浓度、pH值、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及冷却回生时间对甘薯三型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type 3,RS3)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显示,响应面试验得出的最优制备... 以淀粉型甘薯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淀粉乳质量浓度、pH值、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及冷却回生时间对甘薯三型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type 3,RS3)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显示,响应面试验得出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3%、pH5.5、压热温度110℃、压热时间35 min,此时RS3得率为37.94%,与预测值仅相差0.92%,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甘薯抗性淀粉RS3的体外抗消化特性研究表明,RS3的酶解率和模拟消化道的消化率低,展示很强的抗酶解、抗消化特性。电镜结果显示,RS3颗粒呈不规则块状,表面凹凸不平;结晶型以B型为主,颗粒有序度降低,双螺旋程度和结晶度提高,与原淀粉相比结构更加紧密,这些结构特性可以解释甘薯RS3的抗消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三型抗性淀粉(RS3) 结构表征 红外光谱 结晶性质 消化特性
下载PDF
淀粉-脂质复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俊杰 王鹏 +8 位作者 岳程程 时家峰 元沅 王振国 王海观 王莉 肖志刚 段玉敏 于小帅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0-259,共10页
为进一步研究淀粉-脂质复合物结构和理化特性,拓宽其在淀粉基食品中的应用范围,对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机理、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及结构和特性表征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开发健康且功能多元... 为进一步研究淀粉-脂质复合物结构和理化特性,拓宽其在淀粉基食品中的应用范围,对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机理、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及结构和特性表征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开发健康且功能多元化的淀粉-脂质复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脂质复合物 制备方法 影响因素 结构表征 应用
下载PDF
小麦抗性糊精制备工艺优化、结构表征及其体外消化
14
作者 陈新阳 赵朋辉 +6 位作者 刘莹莹 王静静 薛迎春 侯银臣 廖爱美 潘龙 黄继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10-117,共8页
为探究酸热法制备小麦抗性糊精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构及其消化特性,该试验以小麦淀粉为原料,以抗性糊精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小麦抗性糊精制备酸热条件进行优化,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消化特性。抗性糊精的最佳... 为探究酸热法制备小麦抗性糊精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构及其消化特性,该试验以小麦淀粉为原料,以抗性糊精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小麦抗性糊精制备酸热条件进行优化,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消化特性。抗性糊精的最佳酸热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0.075 mol/L、酸热温度180℃、酸热时间95 min,经α-淀粉酶、淀粉葡糖苷酶酶解后抗性糊精得率为(43.83±0.08)%,抗性糊精含量为(86.99±0.23)%。抗性糊精微观结构形态呈无规则小碎片状,表面富有孔洞,不再具有小麦淀粉“A”型晶体结构,没有新的官能团产生,抗性糊精重均分子质量为7.39×10^(3)g/mol;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表明小麦抗性糊精水解率远小于小麦淀粉,抗性糊精具有良好的抗消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抗性糊精 工艺优化 结构表征 体外消化
下载PDF
淀粉多层级结构的分离、表征及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璇 李钦 +3 位作者 饶雷 赵靓 王永涛 廖小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81-490,共10页
淀粉是人类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淀粉颗粒、淀粉外壳、淀粉小体、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等丰富的多层级结构,可作为食品加工中多种理想的原料,因此涉及到各个层级结构的分离,而为了能够在合适范围内应用,还需要通过不同表征方法对多层... 淀粉是人类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淀粉颗粒、淀粉外壳、淀粉小体、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等丰富的多层级结构,可作为食品加工中多种理想的原料,因此涉及到各个层级结构的分离,而为了能够在合适范围内应用,还需要通过不同表征方法对多层级结构的结构特性进行准确表征。因此,本文对淀粉各层级结构的分离方法和结构表征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淀粉多层级结构不同的应用范围,以期为淀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多层级结构 分离 表征 应用
下载PDF
超声辅助醇沉法制备淀粉纳米颗粒同步包埋叶黄素
16
作者 史永桂 姚先超 +3 位作者 焦思宇 刘鑫 廖如杏 林日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0-170,共11页
为制备叶黄素淀粉纳米颗粒(SNPs-叶黄素),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叶黄素醇溶液为非溶剂相,通过超声辅助醇沉法制备淀粉纳米颗粒,同步实现对叶黄素的包埋负载。合理平衡叶黄素包埋量及包埋率两个目标参数,在质量分数为3%淀粉乳、叶黄素溶液质... 为制备叶黄素淀粉纳米颗粒(SNPs-叶黄素),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叶黄素醇溶液为非溶剂相,通过超声辅助醇沉法制备淀粉纳米颗粒,同步实现对叶黄素的包埋负载。合理平衡叶黄素包埋量及包埋率两个目标参数,在质量分数为3%淀粉乳、叶黄素溶液质量浓度1 mg/mL、淀粉乳与叶黄素醇溶液体积比3∶10条件下,对叶黄素的包埋量达(57.62±0.36)mg/g,包埋率(40.33±0.56)%。场地发射扫描电镜显示同步包埋叶黄素未对淀粉纳米颗粒形貌产生显著影响,均为表面光滑的球状或椭圆状颗粒。激光纳米粒度仪显示SNPs-叶黄素尺寸分布在200~600 nm范围。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SNPs-叶黄素在2856 cm-1处出现叶黄素的C-H特征峰,在1645 cm-1处H-O-H的振动发生蓝移。X射线衍射显示,与SNPs的大包峰相比,SNPs-叶黄素在7.8,13.1和20.9出现V型淀粉特征衍射峰。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在30 d内,室温(25℃)和升温条件下(50℃),SNPs-叶黄素中叶黄素的保留率高于叶黄素原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纳米颗粒 叶黄素 同步包埋 表征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华玲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3期13-16,共4页
B型微晶淀粉和V型微晶淀粉用马铃薯淀粉配制而成,不同的微晶淀粉与茶多酚混合后制得。通过冷凝回流法、压力蒸汽法和搅拌法制备得到不同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直链淀粉... B型微晶淀粉和V型微晶淀粉用马铃薯淀粉配制而成,不同的微晶淀粉与茶多酚混合后制得。通过冷凝回流法、压力蒸汽法和搅拌法制备得到不同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样品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有利于人们了解直链淀粉-茶多酚复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茶多酚 制备 结构表征
下载PDF
酸解法青稞糊精理化性质及表征结构研究
18
作者 刘元靖 董丽雯 +3 位作者 白佳怡 李思敏 张豫青 李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41,45,共6页
采用酸解法制备青稞糊精,并对青稞淀粉和青稞糊精的理化性质、形貌结构、短长程有序结构、热特性和葡萄糖当量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青稞淀粉的休止角、膨胀势、溶解率、析水率均大于青稞糊精,而青稞糊精的堆积密度大于青稞淀粉。扫描电... 采用酸解法制备青稞糊精,并对青稞淀粉和青稞糊精的理化性质、形貌结构、短长程有序结构、热特性和葡萄糖当量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青稞淀粉的休止角、膨胀势、溶解率、析水率均大于青稞糊精,而青稞糊精的堆积密度大于青稞淀粉。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青稞糊精展现出粗糙的表面、杂乱的微结构形态和更小的颗粒尺寸;红外光谱中发现青稞糊精在(1537±235)cm-1处产生了1个新峰,且青稞糊精的结晶度低于青稞淀粉;通过葡萄糖当量(DE)值可以发现,青稞糊精DE值明显高于青稞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糊精 青稞淀粉 理化性质 表征结构
下载PDF
罗汉果块根淀粉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陈全斌 汤桂梅 义祥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1,共5页
本文以罗汉果块根为原料,提取并纯化其淀粉,并对淀粉的含量、淀粉中还原糖的含量、以及淀粉的溶解度、糊的透明度、糊的沉降性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淀粉含量为30.89%(以2 年生干根计),淀粉的白度为94.5%,发... 本文以罗汉果块根为原料,提取并纯化其淀粉,并对淀粉的含量、淀粉中还原糖的含量、以及淀粉的溶解度、糊的透明度、糊的沉降性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纯淀粉含量为30.89%(以2 年生干根计),淀粉的白度为94.5%,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块根淀粉 提取 性质
下载PDF
壳聚糖缓释肥料包膜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强 吕伟娇 +2 位作者 张文清 邓修 金鑫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6-219,共4页
以壳聚糖、聚乙烯醇、淀粉为原料,通过共混、交联制备了缓释肥料包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原料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产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稳定体。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醇 淀粉 制备 结构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