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Wx基因PCR-AccⅠ标记与稻米AC的关系及其辅助育种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爱秋 梁奉军 +1 位作者 王平荣 邓晓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8-321,共4页
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分析了105个水稻品种的Wx基因型,结果表明,用该标记检测的Wx基因型与该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PCR-AccⅠ标记可以鉴别籼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高或低;同时,对2个杂交组合F2分离群体的分析表明... 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分析了105个水稻品种的Wx基因型,结果表明,用该标记检测的Wx基因型与该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PCR-AccⅠ标记可以鉴别籼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高或低;同时,对2个杂交组合F2分离群体的分析表明,PCR-AccI标记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紧密连锁、共分离的.另一方面,以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的优质籼稻保持系D香1B为优质Wx基因供体,运用PCR-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但直链淀粉含量过高、品质欠佳的籼稻保持系G46B进行品质改良,结果在BC3F2代成功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的纯合TT基因型目标植株,表明PCR-AccⅠ标记用于优质Wx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有效的,因而该标记对改良稻米品质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WX基因 PCR-Acc 分子标记 淀粉品质 品质改良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GBSS Ⅰ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沈宝云 刘玉汇 +1 位作者 张俊莲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共8页
以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2号"块茎为材料,利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马铃薯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 I)基因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824bp,包括607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 以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2号"块茎为材料,利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马铃薯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 I)基因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824bp,包括607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列,且与原序列(accession number X58453)同源性为99.78%,但与其他科植物GBSS基因的同源性较低,注册该基因到GenBank中,注册号为EU403426。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GBSS I基因cDNA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结果发现,该蛋白与其他15种植物GBSS蛋白一样,具有3个完全保守区域,并具许多重要功能位点,且与农杆菌淀粉合成酶具有相似三级结构模型,表明该蛋白具淀粉合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基因 RT-PCR技术 DNA序列分析 蛋白质功能预测
下载PDF
玉米淀粉合成酶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育峰 张军杰 黄玉碧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玉米淀粉合成酶活性主要来源于玉米淀粉合成酶Ⅰ(zea mays,starch synthaseⅠ,zSSⅠ)。zSSⅠ催化合成6~15dp的短链葡聚糖,并可能在淀粉合成的起始中起作用。介绍了zSSⅠ结构、生物特性、表达以及SBE对zSSⅠ生物功能的影响等。
关键词 玉米 淀粉生物合成 淀粉合成酶 生物特性
下载PDF
哈姆林甜橙蔗糖合酶Ⅰ和酸性转化酶基因表达与果实糖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滕旭 李正国 +1 位作者 杨迎伍 邓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745-749,共5页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SS)与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是甜橙糖代谢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酶,SS催化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可逆反应,AI则不可逆的催化蔗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它们在甜橙糖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SS)与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是甜橙糖代谢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酶,SS催化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可逆反应,AI则不可逆的催化蔗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它们在甜橙糖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以哈姆林甜橙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半定量RT-PCR法,对4个时期哈姆林叶片中的SSI基因和AI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时期哈姆林叶片中均可检测到SSI基因和AI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SSI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量呈"低-高-低-高"趋势。AI基因在哈姆林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达逐渐减弱,与果实糖累积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林 蔗糖合酶I基因 酸性转化酶基因 半定量RT-PCR 糖代谢
下载PDF
Effects of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genes on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 in semi waxy japonica rice with Wx^(mp) 被引量:3
5
作者 Shu Yao Yadong Zhang +6 位作者 Yanqing Liu Chunfang Zhao Lihui Zhou Tao Chen Qing Yong Zhao Balakrishna Pillay Cailin Wang 《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Nutrition》 2020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eal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variation of amylose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semi waxy or glutinous japonica rice in the background of Wxmp gene.Sixty-four semi waxy lines derived 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eal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variation of amylose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semi waxy or glutinous japonica rice in the background of Wxmp gene.Sixty-four semi waxy lines derived from the hybrid progenies of Wujing 13 and Milky Princess(Kantou 194)with polymorphism in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gene SSIIa(SSII-3)and SSIIIa(SSIII-2)but no polymorphism in other starch synthase related gene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The genotypes of SSIIa and SSIIIa allele were identified by molecular markers,and the allelic effects of SSIIa and SSIIIa gene on amylose content(AC),gel consistency(GC),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and rapid visco analyzer(RVA)profil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SSIIa and SSIIIa alleles and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between two genes on AC,GT,GC and RVA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The SSIIa and SSIIIa alleles from Wujing13 shown positive effects on AC 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1.87 and 1.23%in 2 years 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GT for SSIIa or SSIIIa allele but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GT when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genes.The genotype SSIIa^(mp)SSIIIa^(mp) shown 1.34℃higher GT than genotype SSIIawjSSIIIawj(mp and wj indicated that the gene was derived from Milky Princess and Wujing 13 respectively,the same as in the below).Different genes and allel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ifferent GC.The genetic effect of SSIIawj and SSIIIamp on GC was 8.74 and 9.62mm respectively.The GC of SSIIa^(wj)SSIIIa^(mp) was 10.64 and 16.95mm higher than that of SSIIa^(mp)SSIIIa^(wj) and SSIIawjSSIIIawj,respectively.The allele SSIIa^(wj) could increase the peak viscosity(PKV),hot paste viscosity(HPV),cool paste viscosity(CPV)and breakdown viscosity(BDV),while decrease the consistency viscosity(CSV)and setback viscosity(SBV).However for the allele SSIIIa^(wj) the opposite was true.The genotype SSIIa^(wj)SSIIIa^(mp) had the largest PKV,HPV and CPV,the genotype SSIIa^(wj)SSIIIa^(wj) had the largest BDV and CSV,but the genotype SSIIa^(wj)SSIIIa^(mp) had the least SBV.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each trait,the genotype SSIIawjSSIIIamp was the best.The allelic variation and interaction effect of SSIIa and SSIIIa gene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of semi waxy japonica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genes Amylose content Gel consistency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RVA profiles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effects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Five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s for Specific PCR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ice
6
作者 ZHANG Xiujie JIN Wujun +4 位作者 XU Wentao LI Xiaying SHANG Ying LI Sha OUYANG Hongsheng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248-256,I0006,I0007,共11页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s (ERGs) provide vit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Th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ERGs can identity GMOs and the source of genes, verify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s (ERGs) provide vit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Th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ERGs can identity GMOs and the source of genes, verify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and calculate the level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ingredients in mixtures. The reported ERGs in rice include sucrose-phosphate synthase (SPS), phospholipase D (PLD), RBE4 and rice root-specific GOS9 gen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RGs, a new ERG gene,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was selected, and further compared with the four existing genes. A total of 18 rice varieties and 29 non-rice crop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interspecies specificity, intraspecies consistency, sensitivity,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se five ERGs us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CR. Qualitative detection indicated that SPS and PEPC displayed sufficient specificity, and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was 0.05% and 0.005%,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specificity of both RBE4 and GOS9 were adequate, the amplicons were small and easily confused with primer dimers. Non-specific amplification of the PLD gene was present in maize and potato.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indicated that PLD, SPS and PEPC displayed good specificity, with R2 of the standard curve greater than 0.98, while the amplification efficiency ranged between 90% and 110%. Both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ies of PLD and PEPC were five copies and that of SPS was ten copies. RBE4 showed typical amplification in maize, beet and Arabidopsis, while GOS9 was found in maize, tobacco and oats. PEPC exhibited excellent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species specificity, which made it a potentially useful application in GM-ric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Additionally, SPS and PLD are also suitable for GM-rice detection. This study effectively established a foundation for GMO detection,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vital technical support for GMO identification, but als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the comparability of detection results,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RG testing in GM-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 RICE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gene sucrose-phosphate synthase gene phospholipase D gene starch branching enzyme 4 gene RICE root-specific GOS9 gene
下载PDF
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CeSS基因家族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 殷剑美 +4 位作者 韩晓勇 蒋璐 郭文琦 金林 张培通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9-946,共8页
为探索芋淀粉合成机理,本研究从靖江香沙芋中克隆获得了3个芋可溶性淀粉合酶(CeSS)家族基因。3个基因CeSSI、CeSSII、CeSSIII碱基序列全长分别为1932 bp、2409 bp、3606 bp,编码形成3个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蛋白质Ce... 为探索芋淀粉合成机理,本研究从靖江香沙芋中克隆获得了3个芋可溶性淀粉合酶(CeSS)家族基因。3个基因CeSSI、CeSSII、CeSSIII碱基序列全长分别为1932 bp、2409 bp、3606 bp,编码形成3个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蛋白质CeSSI、CeSSII、CeSSIII与海枣、芦笋、药用稻等单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CeSS基因广泛存在于芋的叶片、叶柄、母芋和子芋中。CeSSI和CeSSII的表达水平随芋球茎的发育而显著增加,在种植150 d达到峰值,而CeSSIII在成熟后期(种植180 d)的芋球茎中表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作物淀粉合成关键酶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谭彩霞 封超年 +5 位作者 陈静 郭静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2-919,共8页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polypetide,AGPase)、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polypetide,AGPase)、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淀粉去分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DBE)等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文主要介绍了前人关于这五种酶各同工型的结构、功能、各同工酶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表达特异性,及它们的基因表达与淀粉合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淀粉合成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谭彩霞 封超年 +3 位作者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3-1070,共8页
为探寻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品质调控的途径,以不同专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其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速率动态特征,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整个灌浆期间,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1、... 为探寻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品质调控的途径,以不同专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其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速率动态特征,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整个灌浆期间,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1、GBSSI、SSSIII、SBEI)相对表达量、淀粉合成酶(AGPase、GBSS、SSS、SBE)活性及直、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均表现为强筋小麦中优9507>中筋小麦淮麦18>弱筋小麦宁麦9号>糯小麦Wx11。相关分析表明,AGPase1、SSSIII、SBE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大值与AGPase、SSS、SBE活性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GBSSI基因相对表达量最大值与GBSS活性峰值相关不显著;4种淀粉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最大值均与籽粒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籽粒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合成酶基因 淀粉合成酶 淀粉积累
下载PDF
小麦淀粉粒束缚淀粉合成酶基因多态性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建民 李保云 +5 位作者 尤明山 梁荣奇 常成 刘守斌 唐朝晖 刘广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6,共6页
运用 6 %的SDS PAGE对 14个小麦品种成熟籽粒Wx蛋白的多态性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 ,14个小麦品种根据其Wx蛋白的缺失情况可分为 6种组合类型。另外 ,根据Wx A1、Wx B1和Wx D1这 3个位点基因序列和变异情况分别设计了PCR引物 ,扩增结果表... 运用 6 %的SDS PAGE对 14个小麦品种成熟籽粒Wx蛋白的多态性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 ,14个小麦品种根据其Wx蛋白的缺失情况可分为 6种组合类型。另外 ,根据Wx A1、Wx B1和Wx D1这 3个位点基因序列和变异情况分别设计了PCR引物 ,扩增结果表明 :Wx A1位点突变材料扩增产物为 32 7bp ,正常材料中扩增不到该特异带 ;在Wx B1位点扩增出 187bp目标带 ,突变材料没有该扩增产物 ;在Wx D1位点扩增出约 70 0bp目标带 ,突变材料没有该特异带。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 ,Wx B1引物在 3个位点的扩增产物长度更短 ,差异更大 ,在 2 %琼脂糖胶上即可清楚分开 ,缩短了鉴定时间 ,提高了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粒束缚淀粉合成酶基因 多态性 分子鉴定
下载PDF
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处理下小麦籽粒的淀粉合成及相关酶基因表达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谭彩霞 封超年 +3 位作者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1-1316,共6页
为探讨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对花后高温的响应机制,以弱筋小麦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花后不同时期35℃高温处理对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酶(AGPase、GBSS、SSS、SBE)活性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1、GBSSI、SSSIII、SBEI)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对花后高温的响应机制,以弱筋小麦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花后不同时期35℃高温处理对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酶(AGPase、GBSS、SSS、SBE)活性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1、GBSSI、SSSIII、SBEI)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花后不同时期经35℃高温处理后,其籽粒淀粉积累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各处理下降的幅度均表现为:花后5~7d>花后10~12d>花后15~17d>花后20~22d>花后25~27d,且花后5~7d高温处理下降的幅度最大。4种淀粉合成酶基因中,GBSSI和GBSS对温度最为钝感,SSSIII和SSS对温度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后高温 淀粉积累 淀粉合成酶活性 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
下载PDF
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谭彩霞 郭静 +5 位作者 陈静 封超年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特征,以普通小麦品种秦麦11(粒重36.942rag/粒,淀粉含量61.02%)和中优9507(粒重50.636mg/粒,淀粉含量68.36%)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酶... 为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特征,以普通小麦品种秦麦11(粒重36.942rag/粒,淀粉含量61.02%)和中优9507(粒重50.636mg/粒,淀粉含量68.36%)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淀粉分支酶基因(SBE)表达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花后3d内检测不到其表达,花后4~6d这些基因开始表达。AGPase和SSS在花后12d左右表达量达到高峰,GBSSI和SBE在花后15d左右的表达量最大。自花后18d开始,各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中优9507在表达高峰期(即花后第12、15、18d)的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秦麦1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整个灌浆期间中优9507的四种淀粉合成酶活性高于秦麦11,尤其在灌浆中期差异更显著。相关分析表明,AGPase、SSS、SBE基因在花后15d的相对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GBS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GBSS酶活性间相关不显著,暗示AGPase、SSS、SBE基因在籽粒淀粉合成过程中属于转录水平调控,而GBSSI基因属于转录后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合成酶基因 荧光定量RT 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Wx^mp基因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7 位作者 刘燕清 赵春芳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Balakrishna PILLAY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7-227,共11页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宁0145和粳稻品种武运粳21进行杂交,获得F2群体与F3株系。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含有Wx^mp基因的F2单株与F3株系,将这些F2单株与F3株系分成SSⅡa^nPUL^n、SSⅡa^nPUL^w、SSⅡa^wPUL^n和SSⅡa^wPUL^w4种基因型(n和w分别表示该基因来源于宁0145和武运粳21),分析不同基因型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同一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SSⅡa和PUL等位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间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武运粳21的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分别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29%~1.00%和0.62%~1.18%,且PUL的效应大于SSⅡa,两者间存在互作效应。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降低胶稠度和崩解值,提高了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对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峰值时间的作用较小。【结论】明确了Wx^mp背景下SSⅡa和PUL基因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该研究结果为SSⅡa和PUL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糯基因 蒸煮食味品质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 极限糊精酶基因 等位基因效应
下载PDF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拷贝数的研究 被引量:49
14
作者 王育花 赵森 +1 位作者 陈芬 肖国樱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01-305,共5页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拷贝数是影响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遗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成为转基因研究的关键.利用高通量、快速、灵敏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实时PCR法,检测了转大麦烟酰胺合成酶基因(NAS1)水稻中外源基...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拷贝数是影响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遗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成为转基因研究的关键.利用高通量、快速、灵敏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实时PCR法,检测了转大麦烟酰胺合成酶基因(NAS1)水稻中外源基因拷贝数.以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作为水稻的内源参照基因,通过梯度稀释法,分别获得了NAS1和SPS基因的Ct值与起始模板数的相关性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6和0.99571,相关性高.通过目的基因NAS1和水稻内源参照基因SPS起始模板数的比较,获得了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拷贝数,在8株转基因株系中,1株为假阳性,1株拷贝数为1,3株拷贝数为2,其余3株拷贝数分别为3、4和7,而阴性对照拷贝数为0.这种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以满足转基因育种工作中对后代优良株系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Green 实时荧光定量PCR 烟酰胺合成酶基因 转基因水稻 拷贝数
下载PDF
花后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毅 李昱 +1 位作者 康建宏 刘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35-1541,共7页
为揭示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机制,以宁春4号小麦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10、15和20d进行高温(35℃±3℃)胁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研究花后不同时期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并将基因表达量... 为揭示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机制,以宁春4号小麦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10、15和20d进行高温(35℃±3℃)胁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研究花后不同时期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并将基因表达量与对应籽粒淀粉合成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束缚态淀粉合成酶Ⅰ(GBSSⅠ)基因对高温不敏感,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基因、淀粉分支酶(SBE)基因、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基因的表达均被高温胁迫抑制;被测的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均被高温协迫抑制。自然生长温度下,除GBSSⅠ酶外,SBE、AGPase和SSS酶活性与其对应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高温胁迫使4种被测的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与其对应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降低。高温胁迫通过抑制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而影响对应酶活性,使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发生改变;高温胁迫发生时间越早,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花后高温 淀粉积累 淀粉合成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粳稻杂种后代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同工型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曲莹 金正勋 +5 位作者 刘海英 徐振华 朱立楠 郑冠龙 朱方旭 张忠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31,共9页
以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指标,从东农423×藤系180F2代起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F10后代东农1006(直链淀粉含量为18.82%)、东农1012(直链淀粉含量为7.70%),同样,从系选1号×通769后代中选出东农1001... 以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指标,从东农423×藤系180F2代起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F10后代东农1006(直链淀粉含量为18.82%)、东农1012(直链淀粉含量为7.70%),同样,从系选1号×通769后代中选出东农1001(直链淀粉含量为17.51%)、东农1024(直链淀粉含量为7.40%)比较分析了灌浆过程中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及同工型基因表达量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浆不同时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及亲本直链淀粉量始终低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及亲本;成熟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的亲本和后代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亲本和后代,抽穗后10d、17d、24d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间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抽穗后10d、17d、24d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15**,-0.7554*,-0.5957,与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94,0.5453,-0.0207;在灌浆过程中亲本及后代的胚乳OsSSSⅠ、OsSSSⅡ-1、OsSSSⅡ-3、OsSSSⅢ-1和OsSSSⅢ-2基因随籽粒灌浆进程其mRNA转录表达量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而OsSSSⅢ-2和OsSSSⅣ-2基因mRNA转录表达量在灌浆各时期都比其他基因大;灌浆不同时期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与高亲相比、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与低亲相比,既有转录表达量增加的基因,也有降低的基因;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OsSSSⅠ、OsSSSⅡ-3、OsSSSⅢ-2的mRNA转录表达量正相关,相关达显著水平;与OsSSSⅡ-1、OsSSSⅣ-2的mRNA转录表达量正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与OsSSSⅢ-1的mRNA转录表达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杂种后代 胚乳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宗华 张战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8-153,共6页
玉米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受灌浆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灌浆期长短和灌浆速率决定了粒重和产量水平,而灌浆速率受相关基因或QTL以及栽培条件共同调控,表现出复杂的动态变化特征。从灌浆速率的生理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遗传与环境等方面概... 玉米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受灌浆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灌浆期长短和灌浆速率决定了粒重和产量水平,而灌浆速率受相关基因或QTL以及栽培条件共同调控,表现出复杂的动态变化特征。从灌浆速率的生理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遗传与环境等方面概述了玉米籽粒灌浆速率的研究进展。探究玉米籽粒灌浆的分子调控机制将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灌浆速率 淀粉合成酶 基因表达 QTL分析
下载PDF
缺失不同Wx蛋白对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合成及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彩霞 封超年 +3 位作者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0-925,共6页
为探索糯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合成的生理机制,以缺失不同Wx蛋白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缺失不同Wx蛋白对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合成及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失不同Wx蛋白对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 为探索糯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合成的生理机制,以缺失不同Wx蛋白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缺失不同Wx蛋白对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合成及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失不同Wx蛋白对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相对表达量以及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的影响顺序均表现为:ABD型(缺失Wx-A1、Wx-B1、Wx-D1)>AB型(缺失Wx-A1和Wx-B1)>B型(缺失Wx-B1)>D型(缺失Wx-D1)>A型(缺失Wx-A1)>正常型;对淀粉最终黏度、反弹值以及糊化温度影响的表现顺序与其一致;对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以及膨胀势影响的表现顺序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WX蛋白 直链淀粉 GBSSI GBSS
下载PDF
弱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特性与酶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彩霞 郭静 +5 位作者 陈静 封超年 郭文善 朱新开 李春燕 彭永欣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9,共6页
以弱筋小麦豫麦50、扬麦15、宁麦9号为材料,对小麦灌浆期间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供试品种籽粒中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量随着灌浆进程呈不断上升趋势,于成熟期达... 以弱筋小麦豫麦50、扬麦15、宁麦9号为材料,对小麦灌浆期间籽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酶活性变化以及淀粉合成酶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供试品种籽粒中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量随着灌浆进程呈不断上升趋势,于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花后第25天或第30天达最大值。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在整个灌浆期间变化趋势一致,即花后5~25 d或5~30 d呈上升趋势,之后急剧下降。不同品种间4种淀粉合成酶基因(AGPasel、GBSSI-D、SSSIII、SBEI)相对表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豫麦50、扬麦15、宁麦9号。相关分析表明, 4种淀粉合成酶活性及相对表达量均与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合成酶 基因表达 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小麦淀粉合酶基因I的克隆及反义和RNAi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国章 刘超 +2 位作者 王永华 郭天财 朱云集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9,共6页
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品种豫教2号发育的籽粒中克隆出淀粉合酶I基因(starch synthase I,SSI)部分cDNA片段(795 bp)(GenBank No.EF221762),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它与GenBank上已报道的SSI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以p WM10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由... 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品种豫教2号发育的籽粒中克隆出淀粉合酶I基因(starch synthase I,SSI)部分cDNA片段(795 bp)(GenBank No.EF221762),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它与GenBank上已报道的SSI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以p WM10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由35S启动子调控的SS I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p WM101SSI;另外,还以pFGC594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SSI基因的RNAi载体pFGC5941SSIsa,这些载体的构建为研究此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淀粉合酶基因 表达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