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SNP Markers for Stemphylium Leaf Spot (Stemphylium botryosum f. sp. spinacia) Resistance in Spinach (Spinacia oleracea) 被引量:2
1
作者 Ainong Shi Beiquan Mou +5 位作者 Jim Correll Steven T. Koike Dennis Motes Jun Qin Yuejin Weng Wei Yang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年第12期1600-1611,共12页
Stemphylium leaf spot, caused by Stemphylium botryosum f. sp. spinacia, is an important fungal disease of spinach (Spinacia oleracea L.).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duct association analysis to identify single nu... Stemphylium leaf spot, caused by Stemphylium botryosum f. sp. spinacia, is an important fungal disease of spinach (Spinacia oleracea L.).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duct association analysis to identif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Stemphylium leaf spot resistance in spinach. A total of 273 spinach genotypes, including 265 accessions from the USDA spinach germplasm collection and eight commercial cultivar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Phenotyping for Stemphylium leaf spot resistance was evaluated in greenhouse;genotyping was conducted using genotyping by sequencing (GBS) with 787 SNPs;and single marker regression, general linear model, and mixed linear model were used for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Stemphylium leaf spot. Spinach genotypes showed a skewed distribution for Stemphylium leaf spot resistance, with a range from 0.2% to 23.5% disease severity, suggesting that Stemphylium leaf spot resistance in spinach is a complex, quantitative trait. Associ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ight SNP markers, AYZV02052595_115, AYZV02052595_122, AYZV02057770_10404, AYZV02129827_205, AYZV0-2152692_182, AYZV02180153_337, AYZV02225889_197, and AYZV02258563_213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temphylium leaf spot resistance, with a Log of the Odds (LOD) of 2.5 or above. The SNP markers may provide a tool to select for Stemphylium leaf spot resistance in spinach breeding programs through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typing by Sequencing (GBS) Disease Resistanc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pinacia oleracea stemphylium botryosum stemphylium leaf spot
下载PDF
苜蓿对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瑜 刘怡 +3 位作者 周彬彬 袁庆华 张丽 潘龙其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5-162,共8页
为探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温室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对来自国内外的4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和评价,同时,对接种浓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10个品... 为探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温室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对来自国内外的4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和评价,同时,对接种浓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10个品种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匍柄霉叶斑病的适宜接种浓度为1×10^5~1×10^6个孢子/mL,茎点霉叶斑病的适宜接种浓度为1×10^6个孢子/mL。在1×10^6个孢子/mL的接种浓度下,40个苜蓿品种匍柄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为3.33~35.83,茎点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为13.07~52.27,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中筛选出抗匍柄霉叶斑病品种14份,其中,高抗品种1份(公农2号),中抗品种13份;从中筛选出抗茎点霉叶斑病品种1份,为来自美国的中抗品种润布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匍柄霉叶斑病 茎点霉叶斑病 抗病性
下载PDF
修剪频率对狗牙根草坪质量、根系生长及土壤呼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曾凯 杨春华 +2 位作者 刘晓波 程碧真 刘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5,共7页
研究了不同修剪频率对狗牙根草坪草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草坪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及草坪土壤CO2日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狗牙根草坪草的根系活力,最佳修剪频率为2周1次。三种修剪频率处理下,草坪土壤... 研究了不同修剪频率对狗牙根草坪草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草坪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及草坪土壤CO2日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狗牙根草坪草的根系活力,最佳修剪频率为2周1次。三种修剪频率处理下,草坪土壤呼吸日动态趋势基本一致,但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5);在7月和9月,1周修剪1次时草坪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各月份不同修剪频率对Q10值影响不同,7月为1周修剪1次>不修剪>2周修剪1次,8月为不修剪>2周修剪1次>1周修剪1次,9月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剪 草坪生长 根系活力 叶绿素含量 土壤呼吸 最佳修剪频率
下载PDF
苜蓿抗匍柄霉叶斑病评价及抗性评价标准品种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宁 孙鑫博 +2 位作者 齐晓 王铁梅 卢欣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7,65,共7页
对44个苜蓿材料进行抗匍柄霉叶斑病的评价,结果显示:苜蓿材料间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叶片接种和田间验证的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以病情指数为变量,将44份苜蓿材料聚为三类,其中抗病材料15份,中抗材料22份,感病材料7份。按标准筛选出抗病对... 对44个苜蓿材料进行抗匍柄霉叶斑病的评价,结果显示:苜蓿材料间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叶片接种和田间验证的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以病情指数为变量,将44份苜蓿材料聚为三类,其中抗病材料15份,中抗材料22份,感病材料7份。按标准筛选出抗病对照品种为皇冠,中抗对照品种为新牧1号,感病对照品种为赛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匍柄霉叶斑病 抗病性 品种评价 标准对照品种
下载PDF
赤峰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艳芳 赵伟强 王燕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5-58,共4页
以番茄灰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了赤峰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病原菌(ZTWYF16081515)分生孢子淡褐色,长方形至圆柱形,大小为(21.4~71.9... 以番茄灰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了赤峰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病原菌(ZTWYF16081515)分生孢子淡褐色,长方形至圆柱形,大小为(21.4~71.9)μm×(10.5~27.3)μm。分离菌株喷雾接种,7d后番茄叶片上形成典型的番茄灰叶斑病病斑。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和gpd区的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均表明该菌与茄匍柄霉S.solani的ITS和gpd序列100%相同,确定该病原为茄匍柄霉S.sol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峰 番茄灰叶斑病 病原菌 茄匍柄霉
下载PDF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崔一平 彭埃天 +3 位作者 宋晓兵 陈霞 程保平 凌金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6-239,共4页
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上出现一种叶斑病,症状表现为叶尖和叶缘出现不规则的、带有黄色晕圈的棕褐色斑点。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作者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ITS序列和LSU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同时结合形态... 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上出现一种叶斑病,症状表现为叶尖和叶缘出现不规则的、带有黄色晕圈的棕褐色斑点。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作者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ITS序列和LSU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同时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结合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病原菌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会柑 叶斑病 多基因系统发育 番茄匍柄霉
下载PDF
一株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在防治番茄匍柄霉叶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艺烁 谢学文 +3 位作者 石延霞 柴阿丽 李磊 李宝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5-1275,共11页
为筛选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四川番茄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Enjoji)Yamamoto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YS05。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 为筛选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四川番茄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对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Enjoji)Yamamoto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菌株YS05。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其为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aurantiaca。生防机理初步研究发现,菌株YS05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蛋白酶、氢氰酸、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ilic acid)和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具有广谱拮抗作用,能够有效抑制9种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的生长。采用二分皿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7种病原菌均有抑制效果。离体叶片和活体盆栽条件下,接种菌株YS05的番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离体叶片防效可达71.52%,活体盆栽防效可达61.27%。综上所述,菌株YS05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 番茄匍柄霉叶斑病 番茄匍柄霉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新疆2种苜蓿叶斑病病原菌主要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窦晓丽 胡文静 +2 位作者 刘凡 林彩英 李克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63-1870,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培养条件对2种苜蓿叶斑病病原菌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和囊状匍柄霉(Stemphylium vesicarium)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2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条件下,培养P.medicaginis(... 【目的】分析不同培养条件对2种苜蓿叶斑病病原菌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和囊状匍柄霉(Stemphylium vesicarium)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2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条件下,培养P.medicaginis(代表菌株PM-1)7 d,培养S.vesicarium(代表菌株SV-1)5 d,观察菌落及菌丝生长状况,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2种病原菌菌落直径大小,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菌株PM-1在供试的11种培养基、8种碳源和12种氮源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其中最适培养基是GPA和PSA,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最佳氮源是L-谷氨酰胺,菌落直径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5~3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致死温度55℃;24 h持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菌株SV-1在供试的11种培养基、8种碳源和12种氮源培养基上均可生长,其中最适培养基是GPA,最佳碳源是菊糖,最佳氮源是L-谷氨酰胺,菌落直径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致死温度60℃;不同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苜蓿茎点霉代表菌株PM-1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GPA或PSA培养基,24 h持续光照,碳、氮源为麦芽糖和L-谷氨酰胺。囊状匍柄霉代表菌株SV-1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5℃,GPA培养基,碳、氮源为菊糖和L-谷氨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茎点霉叶斑病 苜蓿匍柄霉叶斑病 苜蓿茎点霉 囊状匍柄霉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浙江番茄灰叶斑病病原菌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戌清 田忠玲 +3 位作者 王宏 李红斌 周毅飞 郑积荣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1-1156,共6页
近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温室大棚内番茄灰叶斑病发生为害严重,对当地番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尚未在浙江报道。本文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系统学(r DNA-ITS、gpd和EF-1α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进... 近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温室大棚内番茄灰叶斑病发生为害严重,对当地番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尚未在浙江报道。本文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系统学(r DNA-ITS、gpd和EF-1α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研究,将侵染番茄的病原菌鉴定为番茄匍柄霉菌Stemphylium lycopersici。研究结果对制定该病害的防治决策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叶斑病 形态特征 分子数据 番茄匍柄霉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